应县木塔木结构细节.

合集下载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应县木塔,又名大雁塔,位于山西应县县城西塔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没有柱子的塔。

应县木塔因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被誉为“天下奇塔”、“天下第一流塔”。

应县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是砖石结构的方形基座,高3.60米,上立石碑一通,碑上镌刻着“佛国天宫”四个大字。

基座四面辟有门洞,可供行人出入。

塔身为八角形实心结构,通高约35.5米,共13层。

木塔底层用生铁铸造的八角亭子分隔成10个房间。

上层每层有窗38个,均为木格结构。

各层有斗拱、斗拱的位置、层数、数目和形式完全相同。

塔身每层外壁中部均有一个半圆形的门洞,从上往下看,犹如一个巨大的空心楼体,所以又叫“空心宝塔”。

从外观上看就像一座楼阁式塔。

各层以砖石叠涩出檐,斗拱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屋檐出挑很小;每层均以木柱支撑梁架;各层的檐下均有斗拱承托檐口。

由于斗拱与檐口相衔接处用木柱衔接起来,所以塔的外观是一个方体框架结构。

由于各层屋顶均有斗拱承托梁架和瓦顶(其中屋面为单檐歇山顶),所以又叫“出檐宝塔”。

— 1 —应县木塔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高达14米、直径4米的佛宫寺释迦牟尼佛塔,又名大雁塔。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它是仿照唐代佛宫寺东印度公司所建的那座楼阁式塔修建而成的。

这座塔完全用木结构建造而成,共有13层,塔基为须弥座式,高约10米。

塔内有楼梯可通向塔顶。

关于这座塔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唐代有一位名叫慈恩的法师到应县传教布道。

他在石塔下发现一个石函,函内装有一部《大藏经》和一颗舍利。

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 2 —。

应县木塔之结构定性分析

应县木塔之结构定性分析

应县木塔之结构定性分析结22班江中华 2002010385一、 背景知识山西应县木塔建于公元 1056 年、现高为 65.86 米、塔底直径以木柱外接圆计算为33.15 米,平面呈八角形,有明层五层及明层间设平座层(暗层)四层,实际上是九层高耸木结构建筑。

塔身全部用木材建造,各层均设内外两槽。

在各层内外槽均有 8 个弦面,以柱、柱间叠枋和斗拱形成弦向平面构架,在角柱处交汇。

在内外槽的径向,以内柱、外柱和梁栿及斗拱组成空间构架,内槽内供奉佛像,外檐柱内为游人空间。

它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年代最早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木结构楼阁式宝塔。

1961 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右图就是应县木塔的实体照片,可以看出有以下建筑特点:二层以上各层均以斗拱挑出平座并设置栏杆供人登临凭栏远眺,塔身逐层向内递收,上部高达十余米的相轮铁刹耸立,造型优美,轮廓线变化富于韵律感,塔身雄壮巍峨,挺拔向上,稳如泰山,正如古人赋诗赞曰: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二、塔的结构定性分析中国的塔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流传上千年而依旧巍然挺立的并不多,而像应县木塔这样有特色的更是寥寥无几,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要想知道为什么唯独此塔能够经历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地震、雷电、兵事而不倒,这里面的确有不少偶然的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是反映了事物必然性的原理,因此不可不从其内部结构去进行探究。

塔属于高耸建筑物,对于高耸建筑物常常需要以下问题得到解决方能流芳百世:z沉降;z结构抗震;z抗水平荷载的能力。

下面分别对塔的这些问题一一进行探究。

1.沉降对于高耸建筑物,沉降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为它上部荷载大,截面小,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就高,为了防止出现沉降差,对地基土的均匀性要求也高。

著名的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在尚未建完时就明显的有大倾斜,就是地基土承载力不够,最关键的是承载力不均匀。

现代也有不少大型或高层建筑发生整体变形或大规模损坏,大多由于地基选择、处理不当或基础达不到设计施工需求,导致地基或基础失效,从而发生不均匀沉陷、变形而造成,应该让我们引以为戒。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应县木塔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木结构建筑之一,建筑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达1300多年的历史。

塔内供奉了丰富的佛教雕塑,其中最为显著的要数佛像。

这些佛像不但刻画栩栩如生,充满灵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外形特征、表情神态、装饰手法、色彩运用等方面,对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加以探讨。

外形特征首先我们来看佛像的外形特征。

应县木塔内的佛像大多数呈绝对坐姿或前倾仰卧姿,极少数呈侧坐。

其坐姿端庄肃穆,全身比例协调,神态自然,合理的构图,使人们在视觉上能够感受到一种美的秩序感。

另外,佛像的头部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一些佛像头发包括光环在内呈现出了花饰的形式,突出了佛像神性。

而另一些佛像则在头部上安上了宝珠,增添了一种高贵的气质。

表情神态其次我们来看佛像的表情神态。

佛像在表情神态上,简单而不失生动,既符合佛教的世界观和理念,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佛像的眼睛呈现出微微的闭合状态,面部呈现出宁静祥和的状态,他们的身体发出可以治愈众生痛苦的力量。

其中,既有眼目平视、脸庞慈悲的药师佛,也有口角微微上扬、像是在微笑的宝琉璃观音,给人鼓舞和勇气。

同时在形态的表现上,佛像手持不同的工具,如如意、剑、宝珠等,通过手势的不同取得不同的效果,清晰的表达出佛陀行者的功德和境界。

装饰手法除了外形和表情神态外,应县木塔中的佛像还通过多种装饰手法被赋予了丰富的艺术特征。

对佛像的装饰主要分为雕刻、刻纹和彩绘三个方面。

佛像的服饰造型呈现出唐代时期的风格,各自注重构图,线条柔和,细致入微。

佛像的飘带、坐垫、撑杆台座等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尤其是佛像的背思,刻有细微的篆刻字,有的刻上佛经或佛像的名称,增加了佛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色彩运用此外,色彩运用也是佛像的一个重要特征。

应县木塔中的佛像以金黄色为主色调,突出了佛像的神圣性和高贵。

手持的宝珠、如意宝等器物和部分细节饰物塑造用彩绘技法凸现出来,色彩鲜明。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1. 引言1.1 介绍应县木塔及其佛像应县木塔,位于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南约1公里处,是一座古老而具有悠久历史的佛塔。

这座木塔建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之一。

应县木塔内保存有大量的佛像,这些佛像不仅在艺术上精美绝伦,还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

应县木塔的佛像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涵盖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古代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佛像不仅在造型上栩栩如生,还体现了当时匠人们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通过这些佛像,人们可以一窥唐代佛教艺术的精髓,感受到古代中国宗教文化的瑰丽和辉煌。

应县木塔及其佛像的存在,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瑰宝。

通过研究这些佛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艺术发展历程。

应县木塔及其佛像在当代艺术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古代艺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1.2 概述本文内容本文将对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进行浅析。

首先介绍了应县木塔及其佛像的背景,随后概述了本文内容。

接下来,将分别从应县木塔佛像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特点、佛像的姿态与表情、服饰及装饰,以及神态与气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如何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与宗教信仰,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及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正文2.1 应县木塔佛像的历史背景应县木塔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应县的一座古代佛塔,建于唐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

塔内保存有大量的木雕佛像,这些佛像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应县木塔的佛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更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佛像的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每一个佛像都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圣气质,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美术《中国古代建筑:应县木塔——框架式木结构》高中美术鉴赏PPT课件

美术《中国古代建筑:应县木塔——框架式木结构》高中美术鉴赏PPT课件




其组成构建按功能可分为拱、昂、爵头、斗、柱,额枋,梁,蜀 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
飞子是在柱子上放梁、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 梁,层层叠落直至屋脊,各个梁头上再架檩条以 承托屋椽的形式,即用前后檐柱承托四椽栿、栿 上再立两个童柱承托平梁的做法,梁柱用料都要 求尺寸较大。
(图在生活中也有体现,比如在世博会里面的建筑; 现代家具、住宅;还有我们的鸟巢在建造主衍架和衍架柱方面都 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框架结构。
下面请你仔细观察应 县木塔的结构组成图, 说说都使用了怎样的 木质结构。
课后作业
作结通 一构过 个的对 简学斗 单习拱 的请等 斗你建 拱自筑 。己构
应县木塔
都说地上千年看山西,应县 木塔留住了中国匠人的建筑 智慧和华夏千年的时光印记。
选用材料及作用
应县木塔主要采用落叶松作为原料木材,只采用少量榆木作为装饰 用或梁材。这些木材使用古代的防腐、防虫工艺处理后进行搭建。
装饰
达成了多年来不被虫蛀的情况。而且由榆树进行的雕刻也起到了很 好的装饰作用。
制件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应该 了解了应县木塔作为全木 结构建筑的基本构成,体 会古人智慧,感受到了建 筑艺术的魅力。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感谢聆听,再见!
应中
框 架 式
县国 木古
木 塔代
结 构


: ——
应县木塔
你知道山西应县有一座应县木塔吗,它是全 世界最高的木塔,又称“释迦塔”,和埃菲 尔铁塔、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塔。
应县木塔
它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且唯一一座二十层楼高的木塔, 没有用一钉一铆,却能经受千年雨打风吹等灾害而不倒, 堪称“中国第一木塔”。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应县木塔自然就是家乡的代表。

它的全名是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与“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它以独特的木结构闻名于世。

记得关于它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整座塔都是木结构搭造而成,没有用一根钉子,小的时候也不以为然,到现在随着学业的了解加深,才慢慢被这座我日日都能见的塔所震撼。

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外型设计为平面八角,外观上看起来是五层,但是底层有扩出来的一层外延,所以实际上是六层。

据考证,在将近千年的岁月中,应县木塔除了经受日夜、四季、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据老一辈的人说还被炮弹轰炸,机枪扫射过,被雷劈过,估计有夸大其词,但它确实屹立千年之久,但有根据的记录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但木塔仍能吃立不倒,这主要取决于设计的巧妙。

如今的木塔一眼看上去就已经是倾斜着的,现在因为游客的人身安全和木塔内部的木头老化等问题,只允许上到一层。

记得小的时候还上去过二三层,内部结构在我看来都是相仿,但是打开木门就可以鸟瞰到附近的风景(因为根据政策,木塔周边不能盖超过塔高的建筑,所以便可俯瞰周围的风景),只可惜现在无缘再见塔上的风采。

佛宫寺里还有佛牙舍利,据说是释迦摩尼的牙齿,我记得也不是很清楚了。

即便现在科技发达如此,却也没有人能够修缮木塔,据说木塔是由鲁班建造,不过不管是谁建造都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游览,当你了解了它的文化,你就会觉得不虚此行。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外观为五层,实为九层:每两层之间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

这座凝聚了古代匠师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的木塔历经了千年风雨、多次地震甚至战争炮火的考验,仍屹立至今,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为何应县木塔能如此坚如磐石?这得从木塔的结构与斗拱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答案。

木塔有内外两圈柱网,各层通过柱、梁、斗拱嵌套在一起而形成套筒结构。

辽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进一步创新,在结构中大量使用斜撑构件,保证了结构刚性,改变了传统的四边形体系。

由柱头枋构成的闭合木框起着圈梁作用,木塔的结构体系有如一个刚性很强的八边形套筒,其中斗拱起着关键的稳定作用。

由于斗拱系统本身是由若干小木料即斗、拱等榫接在一起,相当于许多小型的悬臂,它们能够调整倾角、平衡弯矩,因此在受到地震、炮击等异常震动时后,斗拱成为一种阻尼装置,通过斗拱榫卯间的摩擦、错位,可以消耗掉外来的巨大能量,使得木塔具有较好的抗震、抗冲击性能。

即使在现代,这也是理想的抗震结构。

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使应县木塔在受到多次地震甚至炮击之后依然屹立不倒。

应县木塔内部构造示意图木塔暗层内外槽柱网结构应县木塔的斗拱多达54种,但斗拱的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根据结构稳定和各层出檐尺度来调整斗拱出跳数与形制变化,如果说应县木塔是一篇惊世乐章,斗拱则无疑是最美妙的音符。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十处斗拱:1、一层外檐补间铺作:双杪双下昂七铺作,栌斗下用驼峰和蜀柱垫起一足材,耍头层取消,下昂尾过柱中线后被截断。

解析:应县木塔副阶次间与一层、二层的补间铺作都采用了蜀柱,并采用驼峰来稳定蜀柱,使得同一层中补间与柱头铺作高度不同,形成了美妙韵律。

除此以外,其它各层亦有补间铺作将驼峰直接垫于栌斗之下,其作用在于扩大栌斗底面,以避免普拍枋和阑额受集中荷载而被压坏。

应县木塔结构浅析

应县木塔结构浅析

应县木塔结构浅析作者:张林琳乔璐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年第03期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它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年代最早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木结构楼阁式宝塔。

1961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朔州应县木塔(全景)。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现高为65.86米,塔底直径以木柱外接圆计算为33.15米,呈平面八角形,塔身全部用木材建造,各层均设内外两槽。

有明层五层及明层间设平座层(暗层)四层,实际上是九层高耸木结构建筑。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内外槽均有8个弦面,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以柱、柱间叠枋和斗拱形成弦向平面构架,在角柱处交汇,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在内外槽的径向,以内柱、外柱和梁栿及斗拱组成空间构架,内槽内供奉佛像,外檐柱内为游人空间。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右图就是应县木塔的实体照片,可以看出有以下建筑特点:二层以上各层均以斗拱挑出平座并设置栏杆供人登临凭栏远眺,塔身逐层向内递收,上部高达十余米的相轮铁刹耸立,造型优美,轮廓线变化富于韵律感,塔身雄壮巍峨,挺拔向上,稳如泰山,正如古人赋诗赞曰: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应县木塔:文化瑰宝250

应县木塔:文化瑰宝250

应县木塔:文化瑰宝250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有一座举世瞩目的建筑——应县木塔。

这座木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应县木塔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 年)。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这座木塔高达 6731 米,底层直径 3027 米,呈平面八角形。

其外观雄浑壮美,内部结构精巧复杂。

从建筑结构上看,应县木塔的设计巧夺天工。

它采用了筒中筒式结构,将内外两圈柱网通过梁枋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

这种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木塔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而且,木塔的斗拱设计更是精妙绝伦。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在应县木塔中,斗拱的种类多达54 种,堪称中国古建筑斗拱的博物馆。

这些斗拱不仅具有结构上的支撑作用,还起到了装饰的效果,使木塔更加美观大气。

在建筑材料方面,应县木塔全部采用了木材。

这些木材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质地坚硬,耐久性强。

为了保证木材的耐久性,古代工匠们还采用了特殊的防腐处理技术。

尽管历经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的考验,应县木塔依然屹立不倒,这充分证明了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和建筑材料选择的精准。

应县木塔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

它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塔内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佛教文物,反映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盛行和发展。

同时,木塔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也体现了辽代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

从塔身上精美的壁画、雕刻,到塔内的佛像造型和布局,都展现了辽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座木塔的建造过程也是一个传奇。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建造这样一座高大而复杂的木结构建筑,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然而,古代工匠们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精湛技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杰作。

他们的精神和创造力,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应县木塔的存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文化史、宗教史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应县木塔,又称佑圣寺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是一座六层八角形的木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塔之一,也是汉传佛教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塔。

应县木塔建于宋理宗宝祐三年(1251年),经历了近800年的时间洗涤,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颗瑰宝。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美学价值不言而喻,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美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造型美应县木塔是一座六层八角形的木塔,高达67.31米,外观雕花错落、错落有致,形如一把被放在天地间的巨大琴。

应县木塔的塔身分为下座、中座、上座三部分。

下座为石台基,高2.2米;中座高22.8米,主要构造有“八面生栏杆二重廊柱”,与上座铺设有连顶石板,塑有火龙。

上座高42.31米,四面有“八面生栏杆二通天”等丰富的木雕装饰,形态优美,细节精致,轮廓流畅。

整座塔形体分明,线条流畅,雕刻细腻,一草一木皆有呼吸。

塔身的八个角上,各有一个高大的角顶板,使得塔的整体形象更加明显,构造严谨,美轮美奂,端庄大方,犹如一位婀娜绽放的仙女,宛若清莲注定的神圣玲珑之物。

二、雕刻美应县木塔的雕刻是塔的灵魂,是它得以久远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县木塔的雕刻采用“三层关南木”,重点雕刻了塔的八个角和四周廊柱,八角板坐木雕刻种类繁多,包括龙、凤、狮、象、鸟、狮,以及佛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等。

这些雕塑充满着深厚的宗教文化深度,构图民间化,姿态自然凝重,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高度成就。

在应县木塔的飞檐壁首上,自下而上有五层梁架状木雕,分别为“龙调柱”、“鬼纹柱”、“飞波柱”、“龙带栏杆”等。

三、结构美应县木塔是典型的木结构塔,塔身由上下两层瓦顶相重,顶部有菊花样的钵和宝炬造型,神韵非凡。

塔身中心以螺旋式木梯相联,极不浪费空间,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智慧的巅峰。

在设计结构方面,应县木塔的塔座承重能力很强,塔内采取阶梯状结构,上下层连接通过侧悬斜柱实现。

四、文化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在一片广阔的土地上,较大的气候差异,不同的地形地貌等等环境因素都让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多彩。

应县木塔及其斗拱

应县木塔及其斗拱

请拱插入您的标题
右图为宋式斗拱基本构造图。在该构 造图中,为反应真实的受力情况,更 接近真实的构造情况,拱的各部分直 接简化为同尺寸梁单元,实际构造中 纵横向拱之间采用槽口卡实的搭接方 式,受力时基本无相对滑动,故该部 位简化模型中做固接处理;斗与拱销 钉连接部位也采用固接处理。防止直 角引起应力集中,将拱转角部分做倒 角处理。最后,在为梁单元分配单元 属性的过程中,对部分截面进行了轴 偏心处理,以使建成的梁单元模型最 大程度地与实体模型相似。
惟第一层塔身之外,还另加一 周副阶(亦即塔之外廊)
请插入您的标题
第一层平面处理:
1.这一层的两重厚墙占去很大面积, 外槽成了一条窄狹的走道。所以将 副阶南面一間,用磚墙隔断划人塔 身之内 , 在外观立面上显著地突出 了正面入口的地位,又使塔内多出 一間“門厅”。扩大了内部空間, 改变了内部窄狹 局 促的环境,是极 为巧妙、成功的处理手法。 2.第一层内槽安置了一个高莉11米 的龐大塑像,占滿了内槽整个空間, 用夸张方法,取得更加高大的效果。
2
此处添加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请插入您的标题
避雷科学: 应县处于雷雨地带,尤其夏季, 多雷雨,多雷电,木结构建筑 的最大威胁就是火,而雷火是 其中主要威胁。释迦塔站立了 一千年,为什么不遭雷击?第 一,塔身全木质,高度干燥, 高度绝缘,第二,木塔基础坚 硬并且干燥,数米厚的打夯灰 土层几千年过去了,依旧干燥, 地下水不能入侵,绝缘性良好。 第三,高耸入云的塔刹,以及 塔刹引出的八条铁链,形成典 型的“法拉第笼”式避雷针系 统,典型的现代一贯用的避雷 针系统。所以,上世纪80年代 成立的“应县木塔避雷机制研 究”课题组得出结论,木塔目 前不用再额外安装避雷针。 倾斜要素: 民国大修,当地百姓误认为墙 体对于木塔的载荷负担过大, 所以统统拆掉,换上门窗,变 成了现在的样子,门窗对柱子 的稳定性不再有帮扶作用,明 层的钢性大大被削弱,连为一 体的柱网变得无依无靠,为以 后明层倾斜的隐患埋下了伏笔, 也是当今木塔倾斜的根源所在。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灵芝草
木塔第六层的莲花顶周围长着一圈灵芝草,而且一年四季葱郁旺盛。这灵芝草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故 事。
传说,远古时候,宝宫禅寺里有一位慧能大师,他在夜里梦见释迦牟尼坐在他的身旁说:“峨嵋山 上有一株灵芝草,你若能把它采回来,栽在一块宝地上,这地方一定年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人畜兴 旺,国泰民安。”梦醒之后,慧能大师为了应州庶民百姓的兴旺和安康,就照着峨嵋山的方向徒步启程 了。 在这次行程中,慧能大师一天只有一次熟食进嘴,一次生水入肚,日夜兼程,不觉困乏。在第十五 天清晨,他来到了峨嵋山脚下。站在山谷中,举目望去,好一派世外桃源之景可是,这么大的山,这灵 芝草长在哪一道山谷中?他心里一片茫然,于是在这山凹中随便漫行起来。两天两夜之后,他攀上了一 个山巅。这时,飞来一块彩云,立时狂风大作,他的草帽“飕”地一下飞向天空。他伸手去抓,草帽像 被一根无形的绳索拽着沿山坡沟壑飘飞,慧能大师也只好跟着草帽飞崖跳沟。最后草帽挂在一道山沟向 阳处的石壁上。他走近石壁一看,草帽带儿正挂在一株伸手可摘的花草上。细细一瞧,这花草长在岩石 与岩石的隙缝中,他觉得这花草绝不和一般花草一样,枝叶老绿而又翡翠,花儿红中透紫,而又红得放 光。他愣住了,这是一株什么草?正在茫然不解时,从幽谷中传来一个悠长的声音:“灵——芝—— 草!”接着,回音四起,满山遍野全是”灵——芝——草”的声音,慧能大师认定了,这花草一定是灵 芝草!
透玲碑 辽宋战争期间,应州城里两军争夺的指挥阵地。因为要指挥战斗, 就需知己知彼,洞察敌情,观战了望。要观战了望,就得登高远眺,而 木塔是最好的了望站。 站在高达几十丈的木塔上,尽管凭着肉眼也能把恒山、翠薇、龙首 等较远地方的山情地景收入眼底,但是、再远点的地方就看个见了。在 当时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人们煞费苦心地想了许多办法,仍然起不到 望远镜的作用。后来有人透露:后唐晋王墓中有块能照见千里以外景物 的石碑,于是将士们就把石碑取回来放在塔上。果然,这块石碑光泽如 镜,北照呼和浩特,南看雁门要塞,几百里以外的情况一目了然,自从 有了它,几百里以外的敌情就能及时发现。敌人的动态也能如实掌握, 把主动权大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此,人们就把这块石碑叫“透玲 碑”。 据人们传说,这块石碑的秘密被“南蛮子”发现了,他们悄悄地在 透玲牌上做了手脚,使透玲碑失去了望远的能力。现代它虽然仍是光泽 如镜,但再也照不到任何景物了。人们为了纪念它以往的功绩,现在仍 然把它保存在木塔墙壁处最显眼的地方。

山西古建筑应县木塔一座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

山西古建筑应县木塔一座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

木塔与寺庙建筑视觉关系
从山门处看木塔
木塔上的牌匾
木塔上的斗栱
木塔内的佛像
木塔的暗层
暗层有何用?
木 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剖 面
木塔塔刹
塔刹修建图

塔刹主要刹柱为主,木 塔刹柱全长15米,下端 有放在平梁上的两条方 木固定,中部固定再砖 刹座中,上部伸出塔顶 上。
萧氏家族
结束
谢谢!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 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 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 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 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 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 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 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 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 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 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 庄严 。
应县木塔
一座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
应县木塔简介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 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 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 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 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 年(公元1056年),金 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 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存 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 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 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 建筑的典范。

应县木塔简介

应县木塔简介
应县木塔简介
应县木塔
● 佛宫寺释迦塔(Pagoda of Fogong Temple ),又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 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 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
● 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 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 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 九层塔 [6] 。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 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
● 1961年3月4日,佛宫寺释迦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
山西应县木塔
Hale Waihona Puke 历史沿革● 辽清宁二年(1056年),敕建佛宫寺释迦塔。 ● 金明昌四年(1193年),佛宫寺释迦塔增修完毕。 ● 金明昌六年(1195年),佛宫寺释迦塔增修完毕。 ● 元延祐七年(1320年),敕监造官荣禄大夫、平章政事阿里伯重建佛宫寺释迦塔。 ● 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北征驻跸佛宫寺释迦塔,题“峻极神工”匾。 ● 明正德三年(1508年),明武宗朱厚照令太监周善监工修补佛宫寺释迦塔,题“天下奇观”匾。 ●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佛宫寺释迦塔重塑佛像。
● 该塔体积庞大,出檐及平座宽厚,造型颇显雄伟华丽,出檐长度逐层减缩,华拱与下昂高度相应调整,与整 体轮廓线的节奏相适合,亦使檐下构件避免了重复。斗拱样式约有60余种,规格、手法变化多。特别是第一 层柱高等于二、三、四层柱高与斗拱、平座高度的总和,而塔的总高度又等于第二层外围柱内接圆的周长。 这种设计安排的几何对位,产生了有规律的立面分割,使结构与审美结合起来。

《应县木塔现状结构残损要点及机理分析》范文

《应县木塔现状结构残损要点及机理分析》范文

《应县木塔现状结构残损要点及机理分析》篇一一、引言应县木塔,又称佛宫寺木塔,位于中国山西省应县境内,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塔。

该塔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木塔历经自然侵蚀与人为因素的破坏,结构出现了明显的残损。

本文旨在对应县木塔的残损现状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对其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二、应县木塔现状结构残损要点1. 结构老化:应县木塔由于历史悠久,木结构出现了严重的老化现象。

部分木材因长期受潮、日晒、雨淋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开裂、变形等现象。

2. 虫害侵蚀:木塔内部及周边环境潮湿,为害虫提供了生存环境。

部分木材被虫蛀蚀,导致结构强度降低。

3. 地震影响:应县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地震对木塔的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部分结构在地震中出现了松动、错位等现象。

4. 人为破坏:由于历史原因及保护意识不足,人为因素如非法破坏、建筑材料被盗取等也造成了木塔的损伤。

三、应县木塔结构残损机理分析1. 自然侵蚀机理:应县木塔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风化、雨淋、日晒等,导致木材的物理性能逐渐降低,出现开裂、变形等现象。

此外,木材还可能受到生物(如白蚁)的侵蚀,进一步加剧了结构的损伤。

2. 地质灾害机理:地震是导致应县木塔结构残损的主要地质灾害因素之一。

地震力使木塔的结构发生震动和扭曲,导致部分结构松动、错位甚至倒塌。

此外,地面的不均匀沉降也可能对木塔的结构造成影响。

3. 人为因素机理:人为因素如非法破坏、建筑材料被盗取等,直接导致了木塔的结构损伤。

此外,由于保护意识不足,人们在保护木塔方面的措施不够完善,也加剧了其结构的损伤。

四、结论与建议针对应县木塔的现状结构残损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监测与维护: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木塔的结构进行检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加强日常维护工作,如清理杂物、修复破损的木材等。

2. 提升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人参与到古建筑保护工作中来。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应县木塔是中国山西省的一座古建筑,也是中国古代木塔的代表之一。

它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南五里的东林寺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塔楼之一。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应县木塔的建筑结构十分独特,凸显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木塔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风格,以榫卯连接为主,结构稳固而坚实。

与其他建筑相比,木塔的结构更为复杂,需要更高的技术和工艺。

木塔高大挺拔,层层叠叠,整体呈现出圆柱形状,给人以崇高的感觉。

应县木塔的装饰独具特色,精美华丽。

木塔外墙的装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雕刻工艺,包括浮雕、刻花等。

浮雕大量应用于塔身、塔门、角柱和檐口等部位,图案多样,栩栩如生。

刻花则以纹饰、叶子、花卉为主题,细腻精巧,形式各异。

这些装饰既起到了美化塔身的作用,又彰显了中国木塔的独特艺术风格。

应县木塔的色彩运用得当,给人以和谐和美的感受。

木塔外墙采用了传统的颜色搭配,主要以红、绿、黑为主,色彩鲜艳,协调统一。

红色代表吉祥和热烈,绿色代表生机和希望,黑色代表庄重和厚重。

这些颜色给人以和谐、舒适和美好的感觉,与塔身的形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应县木塔的整体布局和比例协调,给人以宁静和恢宏的感觉。

木塔包括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每一部分的比例和布局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斟酌。

塔基较低,塔身较高,使得木塔整体呈现出丰满和笔直的线条。

塔身和塔顶则采用了突出和收缩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宏伟的气势。

整座木塔宛如一根扎根于土地的巨大树木,既威武庄重又不失灵动和和谐。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的独特结构、精美装饰、和谐色彩和恢宏布局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木塔建筑的瑰宝,也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世界文化遗产: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概况
【千年古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即1056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塔高67.31米,相当于20多层楼房高。底层直径30.27米, 总重量约7400吨。塔身上下未用一颗铁钉,全靠木头铆榫咬合,勾连于一体,乃塔中精品。是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 最大的楼阁式木建筑,世上罕见,独一无二。2012年11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民国时期
日伪时期
楼重【 阁点应 式保县 佛护木 塔文塔 物】 单 位 ,年 是被 现列 存入 最中 高国 的首 木批 结国 构家
1961
经避的【 济雷实应 文等例县 化科,木 发学中塔 展领国】 的域建是 一研筑现 部究发存 “的展世 史知上界 典识最木 ”宝有结 。库价构 ,值建 考的设 证坐史 一标上 个,最 时抗典 代震型
【 建筑奇葩】木塔楼层分明,结构精密,尤其是那形态各异的斗拱,更使木塔粗犷中透出一份秀丽。其形状如莲花,而且
和梁、枋等组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层,共同支撑着木塔的重量,可见斗拱是不可缺少的构件,在装饰和实用两方面具有很 高的价值。且在同一建筑中用近60多种形状各异的斗拱极为罕见,难怪人们把木塔称为“斗拱博物馆”。其结构奇特、 技艺高超,抗震度强,实属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葩。
【应县木塔】塔高67.31米,底层 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 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 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
塔塔 每顶 层作 檐八 下角 装攒 有尖 风式 铃, 。上 立 铁 刹 。
陈位中 旧随心 ,从佛 依排台 然列上 可,一 见姿主 当态佛 年生、 的动两 风。位 采虽菩 然萨 现和 已两
9 17 50 11 1933
的能结学构木 科减合合力塔 技震的理学为 水作特,的保 平用点卯理证 。的有榫论木 设着结上塔 计巨合来千 ,大,看年 甚的刚,不 至耗柔木倒 超能相塔的 过作济的原 现用,结因 代,这构首 建这种非先 筑种刚常从 学耗柔科结

应县木塔介绍以及结构介绍

应县木塔介绍以及结构介绍

67 LOREM
10 LOREM
2
应县木塔结构介绍
应县木塔结构介绍
应县木塔采用的是传统的中国木 结构建筑方式,主要由柱、梁、 椽、斗拱等组成。整个木塔共五 层,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 米,呈平面八角形。木塔每层均 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 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大柱直通 顶层,犹如八根钢铁般的支柱, 顶着千钧压力
八角形平面:应县木塔采用的是八角形平面,这种设计使木塔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很好的结构对称性和
1 稳定性
纯木结构:应县木塔采用的是纯木结构,没有使用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互为支撑和扣合,
2 这种工艺精湛之极,传世罕见
防震设计: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充分考虑了防震设计。他们通过使用交叉梁和斗拱等结构,将地震力
木塔的设计精巧无比,底层重檐, 四面敞开,给人以稳健之感。以 上各层均为单檐,每层外檐分为 八面,作亭殿式,互相对称。顶 层为八角攒尖顶,上冠琉璃莲瓣 宝瓶。木塔的内槽结构分内外两 圈,并分别用不同方式构造。外 圈柱呈八面八角,内圈亦为八面 八角,面面开窗。这种构造方式 使木塔不仅外观雄伟,而且具有 坚固的结构强度
木塔的外檐分为上下两层,均为 重檐。下檐建筑风格古朴庄重, 上檐则流露出一些唐代建筑的遗 风。斗拱是木塔的精华所在,其 造型优美,结构精巧,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斗拱的配置非常合 理,使木塔能够承受住各种自然 力的考验
应县木塔结构介绍
1
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木材,包括松木、榆木、槐木等。 这些木材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此外,木塔的
斗拱结构:斗拱是应县木塔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结构功能,而 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斗拱的配置非常合理,能够承受住各种自然力的考验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坐落在我国山西省应县的一个小村庄里,距今已经有八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的建筑。

它的建造工艺之精巧,技术之复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木塔总共有七层,高为五百一十六米,整个建筑最大高度为七百九十六米。

它每一层都有许多窗口,站在二楼向下看去,就会看见许多美丽的景色。

它建于辽代统和四年(980年),塔的底层用木材建成一间大门,门上有“开”字型雕刻,门内有两个巨大的木雕狮子。

它分为两层,每层都有八个门。

底层主要是进出房屋用的;第二层主要是放佛像和佛造像用的;第三层主要是放佛像和一些供奉用的东西;第四层主要是放一些桌椅、文房用品等东西;第五层主要是放木椅、木凳等东西;第六层主要是放木塔等东西;第七层主要是放木塔等东西。

—— 1 —1 —。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市,是明代建筑中保存最完好的木质宝塔,也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木塔,被誉为“东方木结构史上的一朵奇葩”。

该塔分为底层、中层、上层三层,每层设有佛像及浮雕,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塔内的24个佛像。

这些佛像不仅呈现出精美绝伦的艺术特征,更是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就对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进行浅析。

首先,应县木塔中佛像造型具有鲜明的明代特色,凸显了明代佛教造像艺术的宏伟、严肃、朴实的艺术风格。

如底层的阎罗王佛像,身穿描金铁铠,半身长着鬍须,左右各执一卷文册,形象庄重威武,体现了明代时期的讴歌正统、敬祀神灵的文化气息。

中层的释迦牟尼佛像,则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佛祖端坐下的庄严肃穆、慈悲者的和蔼安详和智者的深邃严谨,在细节处理和精致程度上更是供奉佛教徒的至宝。

其次,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表情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

这些佛像,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手势,都表现出了佛教中“虚无缥缈”、“淡泊安定”等原则的思想内涵。

比如上层的观音佛像,妆容斯文,眼眉含笑,手托花盆,形态优美,彰显出慈祥、温和、宽容的形象特征,让人感受到平和、温馨和平静的心灵境界。

再次,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装饰衣饰设计也十分精美。

底层和中层佛像身着描金寿衣,褶皱打得准确流畅;颈间、手腕处都佩戴了精致的饰物;头顶上则顶着精工雕刻的金冠,展现出佛像的尊贵、华丽。

上层佛像的装饰则多为云纹动植图案,颇具丝绸之路的气息。

佛像周围都有供奉法器、禅座的陪衬,体现了明代佛教造像的丰富内涵和美学风格。

综上所述,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凝聚了明代佛教文化的精髓和技艺的成就。

无论是造型、表情还是装饰,这些佛像都表现出了明代时期文化的精湛和佛教思想的丰富内涵,成为中国木雕、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并对人们的审美观念、精神生活和文化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