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十二章《功与机械,机械能》专题教案设计
专题——功与机械,机械能 专题教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2. 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 )”,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3. 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功率的公式Fv tW P ==,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功率的单位“瓦特(W )”,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4.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了解杠杆的结构,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5. 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 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对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7. 了解滑轮组的特点,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8. 了解轮轴的工作原理和斜面可以省力的原因,知道功的原理;9.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10.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11. 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2. 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13. 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14. 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15.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6. 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及其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了解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二、重点、难点:运用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公式及滑轮组的特点、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梳理(一)功1.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单位:焦耳(J ),1J =1N·m 。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课前预习】
1. 什么是功?
2. 什么是机械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什么?
4. 什么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成立?
【课堂探究】
1. 功
a. 定义:功是力在一定距离上的作用,是衡量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有正负之分。
b. 公式:$W=F·s·\cos \theta$
c. 单位:焦耳(J)
d. 特点:①功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或相反;②力的大小、作用路线与角度的大小都影响功的大小;③没有位移的力不做功。
2. 机械能
a. 定义: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
b. 公式:机械能$E=E_k+E_p$
c. 单位:焦耳(J)
d. 特点:①机械能守恒;②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③机械能是标量。
3. 机械能守恒定律
a. 定义:在某些情况下,机械能不变。
b. 公式:$E_1=E_2$
c. 适用条件:①只有重力做功;②摩擦力做功较小时,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③能量转化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d. 应用:①弹簧储能;②摩擦力作用下的物体轨迹分析。
4. 系统动能定理
a. 定义: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或势能变化)。
b. 公式:$E_k=\frac{1}{2}mv^2$
c. 应用:①计算物体的动能和速度;②用于互动问题和解析复杂摆的运动。
【课后拓展】
1. 通过例题巩固练习功和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能量的定义和种类,以及常用的能量转化方式。
3. 研究动能和动量的关系,分析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和应用。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1节《功》学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功》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学中力对物体功的含义,与生活中的功劳有什么不同。
(2)掌握力对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能够分析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能够根据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分析。
导学过程:一、观看视频1.看《惊险刺激的过山车》视频,了解本章学习内容,说一句观后感2.见到一位老爷爷背着东西在路上吃力的走着,你会怎么办?说说理由。
二、互动展示(一)力对物体做功1.看《叉车装货》视频,了解本节学习内容2.小组讨论,怎样理解力对物体做功?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指的哪两个因素?3. 在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二)功的计算分析1.你怎么判断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多,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例题分析用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一个重力为500N的车,并使车子沿水平拉力方向前进了600cm,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是焦耳,重力对小车做的功是焦耳。
3.谈谈功的计算需要注意些什么?三、小试牛刀六五式步枪筒长60cm,火药爆炸产生的平均推力为6200N,子弹的射程为2000m,求火药的推力对子弹弹头所做的功是焦耳。
应用总结:四、基本练习1.下列情境中,对是否做功的判断正确的是()A.足球被踢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功B.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司机对汽车做功C.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的过程中,女孩对箱子做功D.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学生对书包做功2.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高楼矗立,小东帮某建筑公司开塔吊,他开动塔吊将吊绳下重4000N的红砖提升40m,又平行移动了20m,塔吊拉力对货物做功多少焦耳?五、挑战自我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有350kg的原木,一匹马拉着雪橇沿着平直的路面上匀速前进,如果雪橇受到的阻力是重力的,(1)马拉雪橇的拉力是多少牛顿?(2)如果马拉雪橇做了×106J的功将原木拉到货场,问马拉雪橇行走了多远的距离?(g=10N/kg)。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进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行为提示:1.用双色笔将复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复习目标,引入新课。
学生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画出知识导图,并熟记基础知识。
规律总结:1.判断是否做功的方法:(1)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做功。
(2)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不劳无功”“劳而无功”“垂直无功”2.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方法2:在做功的多少相同时,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
方法3:如果做的功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比较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本章学习中我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掌握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我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加强?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功和机械能⎩⎪⎪⎪⎪⎪⎪⎪⎨⎪⎪⎪⎪⎪⎪⎪⎧功⎩⎪⎨⎪⎧做功的条件:①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②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计算公式:W = Fs 单位: 焦(J ) 1 J =1 N·m =1 W·s 功率⎩⎪⎨⎪⎧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计算公式:P = W t 单位:瓦(W )、千瓦(kW )1 W =1 J/s 机械能⎩⎪⎪⎪⎪⎨⎪⎪⎪⎪⎧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m ) 物体的运动速度(v ) 重力势能⎩⎪⎨⎪⎧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与高度相关的能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m ) 物体所处的高度(h ) 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材料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则机械能 的总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大自然中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知识板块二 功和功率的计算 1.一列质量为1×103 t 的火车,以180 km/h 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整列火车受到的阻力是9×103N 。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纠正检测中出现的错题,复习掌握功和机械能的基本知识点。
2.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错题进行分析、探讨、纠正,并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对易错点知识进行限时检测,同时训练解题的速率与效率。
【教学过程】一.将答案投影在黑板上,让学生自查错题,并将错因总结在下表中。
二.典型错题归类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相关错题1、5、9知识点: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没有距离、有距离没有力、力和距离垂直。
对应训练:(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2).船在水面上匀速行驶,受到重力、浮力、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其中()A.重力对船做功 B.浮力对船做功C.牵引力对船做功D.没有力对船做功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相关错题2、3、10。
知识点: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由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举高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通常认为在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
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而且是此增彼减。
即减小的能必定转化为增大那个能。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隐含条件(如光滑、不计阻力等),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对应训练:(3)、空中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4)、篮球落到地面又弹起来,接触地面时被压缩,然后恢复原状,若不计一切阻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B.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C.恢复过程中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D.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3、功和功率的相关计算相关错题4、7、11、15、19、知识点:(1) W=Gh=FS=Pt P=W/t=Fv(2)应用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第一——第四节)教材和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在全册中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对前面力的 作用效果的进一步认识,又是在后面计算有用功、总功、认识机械效率的基础。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让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只能列举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知识来解决。
目标1.知道有关功、功率、几种形式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础知识。
2.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动能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1. 有关功、功率、几种形式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2. 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动能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究。
3. 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的激发。
难点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的激发。
教学过程(一)浏览书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书P62-73页1.有哪几节内容?2. 在每节内容中,有哪些具体知识?要求:能够在班上交流。
(将指定同学交流)(二)梳理知识要求:1.出示问题。
2.独立答题。
3.展示答案。
4.评价答案。
第一节 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_________.2.常见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F 无_____;(如推墙墙不动)(2)有距离s 无____;(如在空中飞行的篮球)(3)有力F ,也有距离s ,但在力F 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s (即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_____).(如提着水桶水平前进)3.在物理学中,把___和物体在___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的乘积叫做功.计算公式: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第二节 功率1.在物理学中,用_____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_____之比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 内所做的功.2.功率的表达式为_____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3. =___,由这个公式可知,在功率一定时,力F 与速度v 成反比,因此汽车在上坡时,司机采取换低速挡的方法减小_____,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W Fs P ==t t第三节动能和势能1.物体由于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这个物体的动能就越___.2.物体由于_____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和位置的_____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___.3.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发生_____形变的程度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_____和_____统称为机械能.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___.(三)应用知识要求:1.出示问题。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物理教案1功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认识“劳而无功”和“不劳无功”的意义,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能劳而“无”功,亦不可不劳“有”功。
应该认真、扎实、刻苦地学习,练好基本“功”,从而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
2、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以及功的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建构知识(一)功【说一说】语文中“功”有“贡献”,“成效”的意思,力学中“功”主要取“成效”之意,如果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播放下图中物体在力作用下运动的画面,让学生描述力的成效。
学生对“功”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根据“功”含有“成效”的意思,激励学生注重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观看物体在力作用下运动的力学中“功”的含义:为了简单叙述做功,力对物体做功也说成是力的施力物体对物体做功。
例如:叉车抬高货物,支持力对货物做功也可以说成叉车对货物做功。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63页,回答问题:判断是否做功的标准(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注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学以致用】以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为标准,判断以下情景中力是否做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必要因素有两个:1、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画面,判断力是否有成效,并用语言表述出力的成效,为理解力学中的“功”做铺垫。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小组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2.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结合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4.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5.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法与学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
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程序设计提出目标(1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及要求。
一、知识回顾,抓基础(15分钟)1、功(5分钟)教师一一说明并板书。
师: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板书)学生思考、回答。
2、功率(5分钟)学生:回答师:弄清功率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板书)根据公式P=W/t进行计算。
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1焦)。
3、机械能(5分钟)学生:先阅读课本课堂:小组交流答案老师:(板书)二、课堂训练、强化知识巩固提高(10分钟)教师: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然后个别点拨。
学生:完成练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答案。
三、考点聚焦:(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答案,重点点拨。
教师:强调解题注意事项,学生应对中考能有的放矢。
关注社会热点,利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四、巩固检测(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换批改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功和功率功的计算公式功和机械能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公式动能及其影响因素2、机械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课后反思本章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清楚。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_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三.功的计算
1、功的定义: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式: 功=力×距离 W=FS
3、功的单位:焦耳,符号J 1焦=1牛•米。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教学器材
多媒体或投影仪、木块、拉线、演示板、饮料瓶若干。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什么叫功?从本章起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用视频引入创设情境)
返回到前面的火箭升空的做功情形。
和学生们一起归纳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分别表演力做功和不做功的两种情况。
重点讲解习题进一步强化做功的两因素。
通过题目的计算使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对于公式中的单位、符号及其物理意义均要详细的解释。
做一些个定量计算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第一节:功
一:功的含义:
1: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静止不动,即“不动无功”
(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的距离互相垂直;即“劳而无功”。
此处应强化要点并列举大量实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马上过渡到理性认识。
。
二)功的计算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一)力学中的功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做功实例:(甲)物体在绳子(乙)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丙)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拉力的作用下升高作用下向前运动用下滑行了一段距离不做功实例:(甲)搬而未起(乙)提着小桶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提桶的力没有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F(2)→S补充: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没有移动距离,即F≠0S=0例:a.甲图中搬而未起;b.端一盆水站着不动;c.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②移动了距离,但是没有力,即F=0S≠0例:a.我将手中笔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飞行过程中我对笔没有做功。
b.把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滚动。
F≠0③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即S≠0垂直无功F⊥S例:a.乙图中,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桶的力没做功。
b.人推木箱前进,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没有做功。
【例1】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皮箱做功?(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2)人再一次把箱子提起。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
(5)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
(6)人提着箱子上楼。
(二)功的计算1.概念:物理学中,把叫做功。
即: = ×※2.公式:W=FS (此公式都用国际单位)单位焦耳(J)W:功−−−→S:距离−−→米(m)单位:牛⋅米(N⋅m) 1N⋅m=1J 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m的距离,即做功1J。
3.注意:(1)力的大小、方向不变时,才可用此公式计算功。
如:现用以总垂直于一均匀木棒方向的力将它抬起一头到竖直为止,至少要做多少功?⇒F大小、方向在改变,不能用此公式。
(2)F、S必须具有同时性,即S必须是F一直参与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2节功率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1 W = 1 J/s,所以100 W = 100 J/s。由于1 kW = 1000 W,所以100 W = 0.1 kW。
5.题型五:实际生活中的功率应用
题目:一个电风扇的功率为20 W,工作时间为2小时,求电风扇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答案: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可以求得电风扇所做的功W = P * t = 20 W * 2 h = 40 W * 3600 s = 144000 J。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思考和提问的习惯。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物理实验室、实验仪器(如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计算器。
答案:首先将速度转换为米/秒,60 km/h = 60 * 1000 m / 3600 s = 16.67 m/s。然后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可以求得汽车所做的功W = P * t = 100 kW * 1 h = 100 * 1000 W * 3600 s = 3600000 J。
3.题型三: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设计新授课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3.学会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但是也许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没中,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大胆的提出来。
因为老师过于考虑课堂的进程化推进,所以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把不清楚的问题全部都提出来。
例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做功为零。
现在反思,如果让学生充分的把不清楚的问题能够提出来,通过充分的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3人,男生27人,作为一个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强,学习效率也很高。
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效果分析一、效果分析应重视评价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情感的变化与发展。
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学案: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学科: 物理 授课教师: 缪燕雄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与交流:作业完成情况:交流与沟通:针对性授课:一 功1.功的定义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 _____,力的作用显示出成效,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___。
[点拨] 常见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如搬而未起,推而未动。
(2)有距无力:如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力、距垂直: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故重力不做功。
3.功的计算 文字描述______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___的乘积姓 名性 别年 级教 学 内 容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重 点 难 点知识点年份、题型及分值2011201220132014功、功率的计算 填空题3分计算题6分 计算题5分计算题4分 计算题5分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填空题3分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综合能力题6分教 学目 标1.知道动能和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公式表达 W =________功的单位 ________,1 J =1 N·m感受功 的大小把一个鸡蛋举高1 m 所做的功大约是0.5 J[注意] 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且同一段时间。
二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________,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说明] (1)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教案剖析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复习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
(2)知道功率的概念。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3)能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知道动能和势能间的互相转化。
初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能量与做功的关系;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2.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
3. 能量与做功的关系,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4.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间的互相转化,机械能守恒。
(二)题型、方法归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例1、下列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力对它做功的是()A.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滑动的物体B.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C.从高处落下的雨滴D.正在下坡行驶的汽车【解析】A、物体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即此时没有摩擦力,所以其运动是靠惯性,故没有力做功,故A正确.B、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此时牵引力和摩擦力都做了功,故B错误;C、高处落下的雨滴,重力做了功,故C错误;D、下坡行驶的汽车,重力和摩擦力都做了功,故D错误;故选A.例2、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解析】A、在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机器,功率一定大.选项A缺少“相同时间”这一条件,所以A不正确;B、做相同的功,做功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选项B缺少“相同的功”这一条件,所以B不正确;C、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有条件,且结论正确,所以C正确;D、因为选项C的说法正确,所以D不正确.故选C.例3、跳伞运动员受平衡力作用,在空中匀速降落.关于他在下降过程中其机械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解析】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质量不变,高度越来越小,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故选B.例4、小明在超市乘坐扶梯匀速的从一楼到达二楼,在这一过程中()A.小明的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B.小明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小明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小明的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解析】把小明从一楼匀速送到二楼,小明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选D.(四)归纳小结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也可以说施力物体做了功。
苏版初二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案
苏版初二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案教学设计营山二中颜毅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内容。
功是物理学中最差不多、最重要的概念,又是与能紧密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尽管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能量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不管在知识学习上依旧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1)明白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明白得功的定义、运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3)明白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摸索和讨论,判定在什么情形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形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看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积极参与观看、实验、探究活动。
(2)培养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明白得功的概念以及做功的运算。
难点: 判定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二、教法与学法对初中生来说,应该让他们从直观感性的认识动身去主动猎取物理知识,如此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爱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依照本节课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采纳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启发诱导——分析实例——自主探究——演示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充分表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教学环节在课堂结构上,我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2)创设情形,建立概念(3)观看摸索,总结要素(4)实例分析,突破难点(5)、自学检测,深化巩固( 6 )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7)总结反思,提高认识七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机械与功1杠杆教案新
1.杠 杆【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2)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重难点 】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 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法。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出示杆秤,对杆秤进行分析,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使用杆秤称水果,要求称不等量的水果,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示。
学生称不等量的水果。
置疑: 你为什么要这样称 ? 因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如果杆秤不平衡了,就无法称出水果的多少,且要根据水果的多少来移动秤砣或更换秤钮。
一、杠杆的原理 对,我们要使杠杆达到平衡。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 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与水果及秤砣重量,还有他们与杠杆提手之间的距离有关。
二、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确定的关系。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每2人一组实验,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讨论实验步骤。
步骤如下:(1) 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 静止) ;若不是,可调节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此处可提问: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学生回答不出,可要求课后思考。
(2) 在杠杆支点的左边挂一定量的钩码,在支点右边也挂上钩码,直至杠杆平衡为止。
(3) 重复多做几次平衡实验,得到不同数据。
(4) 将数据记录下来,分析得出结论。
记录的是杠杆上的格数,如果不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臂长就不等于格数×格长了。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五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五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 ( 杠杆平衡的条件 )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
学习重难点: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能的概念的建立一、课前预习:1.一个物体能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能的单位2.物体由于所具有的能量叫动能:运动物体的越大,越大,动能就越大.3.物体由于被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
4.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过程中时,具有的能是和.5.高山上的石头具有能;上坡的汽车具有能和能;被拉长的弹簧具有能;空中飞行的鸟具有能和能二、新课学习活动一、能1、同学们,请看下面的示例:a.子弹能击穿靶,b.流水能推动竹排,c.滴水穿石,请分析和归纳它们的特征。
2、一个物体能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3、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
4、“能够做功”是说:物体具有做功的这种本领。
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B.正在运动的物体一定没有能C.没有做功的物体一定没有能D.具有能的物体不一定在做功5、能量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
活动二、关于能量的类型1、请同学们观察下列物体,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a.滚动的小球b.高挂在枝头的苹果c.压缩变形的弹簧d.高举的重锤e.拉长变形的弓f.流动的水分析:其中a、f是;b、c、d、e是;b、d都在高处,c、f发生了形变。
我们就把b、d这样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把c、f这样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总结概念:动能是指。
重力势能是指。
弹性势能是指。
势能就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称。
3、自我训练:(1)古诗文中有许多描述自然现象的优美诗句,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物体学的角度看,滚滚奔流的长江水具有巨大的 。
(2)“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流水具有 。
(3)空中飞行小鸟具有 。
(4)正在骑行的自行车具有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中飞行的炮弹具有重力势能B .徐徐降落的跳伞运动员只有重力势能C .高山上不动的石头没有重力势能D .匀速升起的国旗具有动能活动三、动能、重力势能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1、 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实验探究1:速度的关系通过比较右图两个实验 归纳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__的物体能做的功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__实验探究2: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比较右图两个实验得出:速度相同时,质量越 _ 的物体能做的功多,这表明它具有的动能 _ _归纳以上两组结论得出:运动的物体___越大,___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多2、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3:较右图两个实验归纳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_ _重力势能越大被举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__重力势能越大3、弹性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探究4: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相同物体的弹性形变越 ,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三、当堂训练1、返回地球的宇宙飞船为了保护舱内仪器和宇航员,在靠近地面时要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在竖直减速下落过程中,宇宙飞船的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塑球铁 球塑球2小”或“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学生合作●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一】功【二】合作探究: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l.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三】交流展示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的意思不同。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但物理学中功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
想一想上课起始同学们一起做的提书包和提书的实验中,我们所说的〝累〞的程度大小,这个〝累〞字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功]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2.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即功=力×距离用功的公式:W=FS。
-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
3.功的单位:焦耳〔J〕〔例题l〕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l00米,此拖拉机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例题2] 马拉着重为19600牛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米,做了3×105焦耳的功。
车受的重力有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牛?分析: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所以车受的重力不做功。
求马的水平拉力,可从拉力做功和车前进的距离,由W=F·S公式求得。
答:车受的重力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
学生讨论阅读课本106页,小结: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巩固检测:[例题3]回忆上课起始做的三个实验,假设匀速提书包和4本书所需的力分别为30牛和5牛,课桌高80厘米,计算下面情况下拉力做功的大小:〔1〕把书包和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分别做功多少?〔2〕把书包提高5厘米,把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别为多少?小结: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共同决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定多,距离长的过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
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例题4]小刚把重为1000牛的箱子沿着水平地板推动1米,小刚对箱产做的功〔〕A、1000焦B、l焦C、0焦D、无法确定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画出力的示意图。
【四】归纳小结: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F·S 及单位1焦耳=l牛·米。
【五】当堂训练1、长江学案:P66 必做1---8 选做92、阅读课本P32 动脑筋学物理教学反思:第二节功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P=W/t 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教学方法:讲授法、科学探究教学法和〝解决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一〕、复习: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2、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二〕、:我们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做功不但有一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做功快慢的问题。
如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甲慢慢从一楼走到五楼,乙快速从一楼跑到五楼,尽管两人做的功一样多,但甲需较长时间,做功慢;乙需时间较短,做功快。
比较做功快慢就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可以采用:a.做同样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b.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111页,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公式: tw pP -功率-瓦特〔W 〕;W -功-焦耳〔J 〕; t -时间-秒〔s 〕。
1W =1J/s ,1KW =103W 。
举例说明瓦特的物理意义。
【三】交流展示: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四】例题讲解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是1t,起重机在20s 内匀速把它提升到5m 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W?合多少KW?(g=10N/kg)例2.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重4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多少J?,它的功率是多少W?合________KW.【四】归纳小结【五】当堂训练1、长江学案:P68 必做1---11 必做122、阅读课本P66 动脑筋学物理课堂学案〔测〕(每题10分,共100分)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B、机械做功时间短,它的功率一定大C、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D、做相同的功,机械用的时间长,它的功率大2.以下都是功率的单位的是( )A、W、J/sB、KW、PaC、W、N/m D 、N/m2、N·m3.某机械在2min内把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4m,这个机械的功率为()A、2400WB、1200WC、20WD、50W4.10kw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做的功是( )A 、10J B、2.4×107J C、6×105J D、104J5.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A、这台机器1min做功是750WB、这台机器1min做的功是750JC 、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JD 、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 W6.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为2:3,工作时间之比为1:3,那么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A、2:9B、2:1C、3:2 D 、3:1教学反思:第三节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学情分析:在前一段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对〝能量〝这一词眼已有所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认识基础。
学生对生活现象当中蕴含的一些物理知识颇有兴趣,这是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兴趣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等●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学生看一那么新闻:«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
或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通过〝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合作探究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假设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实验,实验可分三步: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