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数学的特点和现状-丁伟岳

合集下载

数学学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数学学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数学学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近年来,数学学科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对于个体的思维发展、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当前数学学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数学学科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许多地区,数学学科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些城市和发达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学科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材;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则存在教师素质不高、教材匮乏等问题,导致数学学科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2.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理论和抽象推理,忽视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学生难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缺乏对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

3.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讲解和书面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程度。

学生缺乏主动性,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数学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1.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学科教育亦应与时俱进。

利用科技手段如电子教材、多媒体教学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借助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辅助软件,个性化地辅导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未来的数学学科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开展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鼓励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

未来的数学学科教育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独立探究,促进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数学学科教育应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将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 北京)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 北京)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北京)一ICM2002我国做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年8月20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有101个国家和地区的4270余名数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1%来自澳洲,3%来自非洲,56%来自亚洲,16%来自美洲,24%来自欧洲。

ICM2002大会其间,马宁(Y.Manin)领导的程序委员会以及19个国际专家组选出20个大会报告和174个特邀报告,代表了近期数学科学领域中的前沿成果与重大发展。

菲尔兹奖和奈瓦林纳奖获得者的报告无疑将是大会学术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

作1小时大会报告的20名国际知名数学家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丹麦、俄罗斯等国,他们的报告代表了当今国际数学发展的最高水平。

ICM2002大会45分钟分组报告共有逻辑、代数、拓扑、数论等19个学科组,学术交大会提供一切可能的学术交流条件。

凡已注1114人作了15分钟的小组分组报告,1400人。

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有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12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

二ICM2002卫星会议、公众报告情况ICM2002举行了46及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越南的6些菲尔兹奖、沃尔夫奖(WolfPrize)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参与使得这些卫星会议更加引人注目。

尽管举办卫星会议一直是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惯例,但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扩大了卫星会议的规模,并使之对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圆满成功更有意义。

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卫星会议ICM2002是21世纪的首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组织委员会对于公众项目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为了加强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认为激发公众对现代数学的关注和兴趣非常重要。

基于这样的考虑,组织委员会安排了趣味性的公众报告和一些特别活动。

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纳什教授、纽约大学的Poovey教授、着名量子宇宙学家霍金和首届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本届大会主席吴文俊院士等中外着名数学家,以数学的作用和其他科学乃至对社会的影响为题作公众科普报告。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 北京)一 ICM2002 我国做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第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 年8 月20 日至28 日在北京举行,有101 个国家和地区的4270 余名数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1%来自澳洲,3%来自非洲,56%来自亚洲,16%来自美洲,24%来自欧洲。

ICM2002大会其间,马宁()领导的程序委员会以及19个国际专家组选出20个大会报告和174个特邀报告,代表了近期数学科学领域中的前沿成果与重大发展。

菲尔兹奖和奈瓦林纳奖获得者的报告无疑将是大会学术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

作1小时大会报告的20 名国际知名数学家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丹麦、俄罗斯等国,他们的报告代表了当今国际数学发展的最高水平。

ICM2002大会45分钟分组报告共有逻辑、代数、拓扑、数论等19 个学科组,学术交流内容涵盖十分广泛,有174名学者在各学科组作了邀请报告。

此外,为了充分利用这个4年一次的难得的大聚会,大会提供一切可能的学术交流条件。

凡已注册登记者均可报名作15分钟的专题报告,大会予以安排。

1114人作了15 分钟的小组分组报告,张贴了93 篇墙报,报告(含张贴墙报者)总人数超过1400 人。

在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大陆被邀请作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有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张恭庆、马志明等。

陈省身、丘成桐等华人数学家曾被邀请作1小时大会报告。

ICM2002大会有3名华裔数学家作1 小时大会报告,他们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田刚,华人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肖荫堂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张圣容,有12位我国大陆数学家作45分钟邀请报告,他们分别是:丁伟岳、王诗宬、龙以明、曲安京、严加安、张伟平、陈木法、周向宇、洪家兴、郭雷、萧树铁和葛力明,ICM2002会议是历史上华人数学家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

二 ICM2002 卫星会议、公众报告情况ICM2002举行了46 个卫星会议,为大会增添了风光。

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中数学教育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升。

因此,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状分析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不适应社会需求:高中数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基础性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而缺乏与实际生活、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相关的内容。

这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应用数学的能力。

2.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现行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大多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思维训练。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学科竞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压力非常大。

他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应对各种考试和测试,导致缺乏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兴趣。

二、未来展望为了改变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展望:1. 实践与应用导向:高中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数学思维。

课程内容应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平衡学习负担:减少高考对于数学的占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4.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接受定期的培训和专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

总之,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需要改革与创新。

只有通过改革,使数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人才。

数学的三个发展时期现代数学时期

数学的三个发展时期现代数学时期

数学的三个发展时期——现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是指由19世纪2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数学主要研究的是最一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和量仅仅是它的极特殊的情形,通常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的几何形象也仅仅是特殊情形。

抽象代数、拓扑学、泛函分析是整个现代数学科学的主体部分。

它们是大学数学专业的课程,非数学专业也要具备其中某些知识。

变量数学时期新兴起的许多学科,蓬勃地向前发展,内容和方法不断地充实、扩大和深入。

18、19世纪之交,数学已经达到丰沛茂密的境地,似乎数学的宝藏已经挖掘殆尽,再没有多大的发展余地了。

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夕的宁静。

19世纪20年代,数学革命的狂飙终于来临了,数学开始了一连串本质的变化,从此数学又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现代数学时期。

19世纪前半叶,数学上出现两项革命性的发现——非欧几何与不可交换代数。

大约在1826年,人们发现了与通常的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但也是正确的几何——非欧几何。

这是由罗巴契夫斯基和里耶首先提出的。

非欧几何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认为欧氏几何唯一地存在是天经地义的观点。

它的革命思想不仅为新几何学开辟了道路,而且是20世纪相对论产生的前奏和准备。

后来证明,非欧几何所导致的思想解放对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终于开始突破感官的局限而深入到自然的更深刻的本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为确立和发展非欧几何贡献了一生的罗巴契夫斯基不愧为现代科学的先驱者。

1854年,黎曼推广了空间的概念,开创了几何学一片更广阔的领域——黎曼几何学。

非欧几何学的发现还促进了公理方法的深入探讨,研究可以作为基础的概念和原则,分析公理的完全性、相容性和独立性等问题。

1899年,希尔伯特对此作了重大贡献。

在1843年,哈密顿发现了一种乘法交换律不成立的代数——四元数代数。

不可交换代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认为存在与一般的算术代数不同的代数是不可思议的观点。

它的革命思想打开了近代代数的大门。

另一方面,由于一元方程根式求解条件的探究,引进了群的概念。

当今数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数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数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一直以来都在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学的发展正不断加速,并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和融合。

本文将对当今数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当今数学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数学在科技领域催生了许多重大突破。

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数值计算、优化理论、模拟方法等数学方法在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发展。

其次,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兴起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数学中的统计学、概率论、优化算法等基础方法,使数学成为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支撑。

再次,数学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是当今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金融衍生品的定价、风险管理到高频交易的算法设计等,都依赖于数学中的金融数学、随机过程等理论,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工具。

未来,数学的发展将继续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数学将会与科技领域更加紧密地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学方法在解决科学难题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将进一步突出,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支持。

例如,数学在量子计算、密码学、量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科技的发展。

其次,数学教育将更加强调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偏重于理论推导和计算技巧,而随着社会对数学人才需求的变化,数学教育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再次,数学研究将更加注重交叉学科的融合。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性质,需要多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融合了逻辑、分析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将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多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最后,数学在社会应用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扩展。

数学在金融、交通、医疗、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更多支持。

00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00 北京)

00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00 北京)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 北京)一 ICM2002 我国做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第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 年8 月20 日至28 日在北京举行,有101 个国家和地区的4270 余名数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1%来自澳洲,3%来自非洲,56%来自亚洲,16%来自美洲,24%来自欧洲。

ICM2002大会其间,马宁(Y.Manin)领导的程序委员会以及19个国际专家组选出20个大会报告和174个特邀报告,代表了近期数学科学领域中的前沿成果与重大发展。

菲尔兹奖和奈瓦林纳奖获得者的报告无疑将是大会学术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

作1小时大会报告的20 名国际知名数学家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丹麦、俄罗斯等国,他们的报告代表了当今国际数学发展的最高水平。

ICM2002大会45分钟分组报告共有逻辑、代数、拓扑、数论等19 个学科组,学术交流内容涵盖十分广泛,有174名学者在各学科组作了邀请报告。

此外,为了充分利用这个4年一次的难得的大聚会,大会提供一切可能的学术交流条件。

凡已注册登记者均可报名作15分钟的专题报告,大会予以安排。

1114人作了15 分钟的小组分组报告,张贴了93 篇墙报,报告(含张贴墙报者)总人数超过1400 人。

在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大陆被邀请作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有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张恭庆、马志明等。

陈省身、丘成桐等华人数学家曾被邀请作1小时大会报告。

ICM2002大会有3名华裔数学家作1 小时大会报告,他们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田刚,华人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肖荫堂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张圣容,有12位我国大陆数学家作45分钟邀请报告,他们分别是:丁伟岳、王诗宬、龙以明、曲安京、严加安、张伟平、陈木法、周向宇、洪家兴、郭雷、萧树铁和葛力明,ICM2002会议是历史上华人数学家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

数学发展与应用前沿

数学发展与应用前沿

数学发展与应用前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科学学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自己的体系。

数学的发展,既是从理论的角度探索数学规律,也在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数学发展和应用前沿角度,探究数学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一、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有所涉及,当时大数学家欧几里得首次提出了几何学,并创造了许多课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不断深入发展,领域也愈发广泛,例如数论、代数、拓扑学、微积分等方面等。

当然,数学的深入也不断衍生新的应用领域,例如计算机、人工智能等。

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数学被逐渐感知到其对我们现代生活的重要性。

二、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计算和模拟数学问题,这对好地发展预测、仿真、模拟等领域有很大帮助。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运算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例如利用最优化算法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提高时间和空间利用效率。

数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也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好的数据分析和推理。

三、数学在基础科研领域的应用在基础科学领域中,数学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数学理论通常伴随着当前科学的进步而不断被完善和发展。

当今,数学在极度气候变化和其相关环保领域的研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利用数学模型对海洋、天气等气候变化进行跟踪和预测,进而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措施,可保护当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数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文社科领域的问题也变得越发复杂和多变,例如人口统计、医疗、生活质量等。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进行建模和分析。

例如利用概率论研究人群涌动以及流感等疾病的传播方式,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应对突发灾害和危机。

在发展互联网中,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社会科学家研究出更多性质结果,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规律,使人文社科学领域的研究更有效和实用。

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数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一、数学教育的现状目前,数学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数学是难以理解和应用的学科。

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灌输知识,缺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设计没有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改善数学教育的现状,各国纷纷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几个趋势:1. 引入实际应用:为了增加对数学的兴趣,教育者们开始将数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教授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能够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强调思维培养:传统的数学教育注重计算和记忆,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数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3. 引入技术工具: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引入计算机、互联网和教学软件等技术工具,可以使数学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交互性。

4. 强调合作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单向传递,缺乏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而现代数学教育更加强调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智能化教育: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

智能化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总结起来,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入技术工具和智能化教育,强调合作学习等。

这些趋势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数学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分析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数学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2023数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2023数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2023数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2023年数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今新时代的背景下,数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2023年数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与标准当前的数学教育依然以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对数学教育的期望也在不断升级。

数学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使数学知识能够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 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机械运算,缺乏足够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未来的数学教育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创造互动性和体验感更强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3. 师资队伍建设数学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既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整体而言,数学教师的培养需要更加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教育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入,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二、未来发展方向1. 强化数学素养教育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未来数学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心应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运用数学,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2. 推动创新教育创新是当今社会的核心驱动力,未来数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引入项目式学习和实践性任务,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借助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数学教育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使用教育软件、互动教具和在线学习平台等,创造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4. 加强师资培养与发展数学教师是数学教育的中坚力量,未来的数学教育需要致力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完善教育制度,严格选拔教育人员,开展各类教师培训等改善中学教学的现状。

然而,在以后的发展中,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国家教育制度的改善,中学数学教学将会得到更大的改善。

关键词:数学教学;存在问题;措施;发展趋势《数学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几年了,中学数学教学得到了改善,却依然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教学理念依旧不合理;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过于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改下的课堂或驾驭课堂;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评价方式单一,应试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等。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1.教学理念依旧不合理。

在新课改前,我国的教育理念以“以教师为主导”为中心,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决策者,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对其重视的程度远不及教师。

学生受到的是“注入式”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提升。

实行了新课改之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存在很大的弊端。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以及教师对新课改的错误理解,很多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这个不科学的理念对现代中学数学教学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2.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作用于学习主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但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绞尽脑汁”。

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然而教师在使用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

数学学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数学学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数学学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学科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数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还是培养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

然而,当前数学学科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

一、数学教育的现状1.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下降当前,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对数学抱有恐惧心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业发展。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习题过分繁琐、应试教育等。

2.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教育的关键因素。

然而,许多数学教师在数学知识与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他们缺乏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过于依赖死记硬背和应试性的教学模式。

3. 数学学科教材更新不及时数学学科教材的更新和完善是数学教育的基础。

然而,当前许多教材存在过时、内容不够贴近学生实际和缺乏趣味性等问题。

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二、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1. 引入互动性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数学教育可以引入互动性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际操作,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学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开放性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求解问题的能力。

同时,数学学科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

3. 优化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教师是数学学科教育的中坚力量。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教学技巧和新的教育理念。

同时,也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创新教材体系数学学科教材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数学教材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实践。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 北京)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 北京)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 北京)一 ICM2002 我国做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第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 年8 月20 日至28 日在北京举行,有101 个国家和地区的4270 余名数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1%来自澳洲,3%来自非洲,56%来自亚洲,16%来自美洲,24%来自欧洲。

ICM2002大会其间,马宁(Y.Manin)领导的程序委员会以及19个国际专家组选出20个大会报告和174个特邀报告,代表了近期数学科学领域中的前沿成果与重大发展。

菲尔兹奖和奈瓦林纳奖获得者的报告无疑将是大会学术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

作1小时大会报告的20 名国际知名数学家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丹麦、俄罗斯等国,他们的报告代表了当今国际数学发展的最高水平。

ICM2002大会45分钟分组报告共有逻辑、代数、拓扑、数论等19 个学科组,学术交流内容涵盖十分广泛,有174名学者在各学科组作了邀请报告。

此外,为了充分利用这个4年一次的难得的大聚会,大会提供一切可能的学术交流条件。

凡已注册登记者均可报名作15分钟的专题报告,大会予以安排。

1114人作了15 分钟的小组分组报告,张贴了93 篇墙报,报告(含张贴墙报者)总人数超过1400 人。

在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大陆被邀请作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有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张恭庆、马志明等。

陈省身、丘成桐等华人数学家曾被邀请作1小时大会报告。

ICM2002大会有3名华裔数学家作1 小时大会报告,他们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田刚,华人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肖荫堂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张圣容,有12位我国大陆数学家作45分钟邀请报告,他们分别是:丁伟岳、王诗宬、龙以明、曲安京、严加安、张伟平、陈木法、周向宇、洪家兴、郭雷、萧树铁和葛力明,ICM2002会议是历史上华人数学家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

现代数学的特点和意义

现代数学的特点和意义

现代数学的特点和意义一.现代数学是数学发展的新阶段纵观数学的历史发展,可以清楚的划分为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三个阶段。

从古代到17世纪初为初等数学阶段;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为高等数学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数学进入了现代数学阶段。

按照传统的、经典的说法,数学是研究“显示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或者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然而作为数学对象的数和形,在三个阶段里是很不相同的。

在初等数学阶段,“数”是常量,“形”是孤立的、简单的几何形体。

初等数学分别研究常量见的代数运算和几何形体内部以及相互间的对应关系,形成了代数和几何两大领域。

高等数学以笛卡尔(R. Descartes)建立解析几何(1637)为起点,17世纪89年代微积分的建立是这一阶段最显赫的成就和标志。

在高等数学阶段,数是变量,形是曲线和曲面,高等数学研究它们之间各种函数和变换关系。

这时数和形紧密的联系在起来,但大体上还是个成系统的。

由于发轫与微积分的方向数学的兴起和发展,数学形成为代数、几何和分析三大领域。

现代数学阶段以康托尔(G. Cantor)建立集合论(1874)为起点。

正如数学家陈省身所说:“康托尔的集合论,独创新意,高瞻远瞩,为数学立了基础。

”29世纪以后,用公理化体系和结构观点来通观数学,成为现代数学的明显标志,现代数学阶段的研究对象是一般的集合、各种空间和流形。

它们都能用集合和映射的概念统一起来,已很难区分哪些是属于数的范畴,哪些属于形的范畴了。

二.现代数学的特点现代数学作为数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必然在数学的固有特点(抽象性、精确可靠性、广泛应用性等)方面有所发展,这些特点相互间又是彼此联系的。

1. 高度的抽象和统一抽象性是数学这门科学的一个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

而现代数学更加充分、更加积极主动的发挥着这一特点。

现代数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呈现出高度的抽象和统一。

所谓抽象和统一,就是把不同对象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作为高一层次的对象加以研究,从而把原来许多不同的对象统一起来,求得共同的本质的规律。

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言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数学教育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一、数学教育的意义1.1 培养创造思维数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这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培养逻辑思维数学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符号语言,它要求学生在运用符号的过程中进行逻辑思考,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使其在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更加理性和准确。

1.3 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采用抽象、逻辑、严谨的思维方式。

数学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建模和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教育的现状2.1 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当前,数学教育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和局限性,教师普遍倾向于依赖教辅材料和题海战术,导致数学教学过于注重概念和方法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了数学的应用和思维培养。

2.2 缺乏实践环节数学教育还存在缺乏实践环节的问题。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在教学中却缺乏实际应用的环节。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只进行机械运算和符号推理,缺乏对数学概念和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理解。

2.3 师生互动不足在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当今教育体制的问题,教师往往处在主导地位,而学生则被动接受教育。

这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够,学生很难提出问题和进行深入的探讨,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三、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3.1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未来的数学教育将更加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中国数学教育的几个特点

中国数学教育的几个特点

中国数学教育的几个特点【摘要】中国数学教育在全球具有重要性,具有丰富的发展历史。

目前,中国数学教育普及程度高,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竞赛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殊辅导班提供个性化教学。

中国数学教育存在盲目应试倾向,挑战需正视。

积极影响体现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而问题主要表现在课业负担过重,忽视学生创造力培养。

中国数学教育需要平衡应试与创新,发挥潜力,应对未来挑战。

【关键词】中国数学教育、重要性、发展历史、普及程度、教学方法、竞赛文化、特殊辅导班、盲目应试倾向、积极影响、问题与挑战1. 引言1.1 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是一切技术和自然科学的工具。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深厚数学传统的国家,数学教育更是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关键。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中,数学已经成为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中国数学教育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因此中国一直致力于提高数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国内,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只有通过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1.2 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数学教育的探索。

在这个时期,数学主要用于土地测量、日历制定等实用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教育逐渐得到了发展,直到明清时期,中国数学教育开始有了一些系统性的发展。

清朝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数学知识,为中国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中国数学教育经历了一段动荡的时期,受到了近代科学的冲击,传统的数学教育面临重大挑战。

伽罗华理论

伽罗华理论



σ( 2) = ± 2.
另一方面,
上式也唯一确定了
σ
本身,
因为
F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具有形式
√ ϕ( 2),
其中
ϕ
是一个系数为有理数的有理函数. 因此, 我们可以把 Gal(F /Q) 等同于2个元素的置换群
S2. 它只有两个成员
(1, 2), (2, 1).
这个例子有一般性, 即多项式的伽罗华群是它的 n 个根的对称群 Sn 的一个子群.
4.2 数域的自同构
设 F 是一个数域. F 的一个自同构是一个1–1对应 σ: F → F , 它“保持”域的运算, 即 对任意的 a, b ∈ F ,
σ(a ± b) = σ(a) ± σ(b), σ(ab) = σ(a)σ(b), σ(a/b) = σ(a)/σ(b).
容易验证, 若 σ1 和 σ2 是自同构, 则它们的复合 σ1 ◦ σ2 也是. 由此不难看出, F 的所有自同 构构成一个群, 其乘法运算就是复合, 单位元素就是恒同同构.
拉格朗日考察了3次方程解法. 对于一般的3次方程
x3 + ax2 + bx + c = 0,
2 LAGRANGE 的研究
3
总可以通过配3次方消掉 x2 项. 所以只需要考虑如下的方程, 不失一般性设为
x3 + px + q = 0.
这个方程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解出: 首先, 令
p3
x=y− ,
(2)
3y
拉格朗日实际上开辟了一条研究求解代数方程的新路, 但是他没有找到求解一般5次 或更高次方程的方法. 他猜测不存在求解一般高次方程的代数方法. 这个猜测不久便被证 明了.

第四章 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2)以生物学为例 与物理和天文等学科相比, 生物学中应用相当迟缓. 将数 学方法引进生物学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初. 英国统计学家皮尔 逊(K.Pearson, 1857-1936)首先将统计学应用于遗传学和进 化论, 并于1902年创办了《生物统计学》(Biometrika)杂志, 统计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变的日益广泛。 意大利生物学家达松纳(D’Ancona)在研究地中海各种鱼 群的变化及其彼此影响时,发现鲨鱼及其他凶猛大鱼的捕获量 在全部渔获量中的比例成倍增长。他感到困惑的是作为鱼饵的 小鱼也应该多起来,并且鲨鱼在鱼群中的总体比例应该不变的。 什么原因使得鲨鱼的增长要比小鱼的增长更快呢?
第四章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2)到20世纪30年代,法国的布尔巴基(Bourbaki)学派 提出,利用数学内在联系和公理化方法从数学各个分支中提炼 出各种数学结构。他们认为数学的发展无非是各种结构的建立 和发展,“数学好比一座大城市。城市中心有些巨大的建筑物, 就好比是一个个已经建成的数学理论体系。城市的郊区正在不 断地并且多少有点杂乱无章地向外伸展,他们就好像是一些尚 未发育成型的正在成长着的数学新分支。与此同时,市中心又 在时时重建,每次都是根据构思更加清晰的计划和更加合理的 布局,在拆毁掉旧的迷宫似的断街小巷的同时,将修筑起新的 更直、更宽、更加方便的林荫大道通向四方,……。”
第四章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
● 数学的统一性 ●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 计算机与数学发展 一、数学的统一性 所谓统一性,就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一 致。客观世界具有统一性,数学作为描述客观世界的语言必然 也具有统一性。 数学的统一性是客观世界统一性的反映,是数学中各个分 支固有的内在联系的体现。它表现为数学的各个分支相互渗透 和相互结合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主要回答同学们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中大部分都是关系现代数学大局的问题,很深刻,也很难回答。

这种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我今天讲的是我的个人意见,同学们可以参考,但不一定正确。

1.现代数学的特点和现状有的同学问:听说现代数学分支非常细,不同分支的人彼此不了解,这样还能出现总揽全局的数学大师吗?此外,数学的复杂是否使它远离“简单性”这个朴素的自然法则?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提这个问题的同学希望从总体上了解现代数学,这是非常好,非常值得鼓励的。

但是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并不容易。

确实,现代数学分支繁多。

按美国数学会的分类,数学科目可以分成60多个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又有几十个子类,总计有3500个以上的子类。

肯定没有人能把所有这些分支都了如指掌,甚至于一个分支的专家也很难把分支里的所有数学了解得一清二楚。

但是,真正影响大局的数学却没有那么多。

这就像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但是影响全球格局的却只有少数大国。

这种影响大局的数学可以叫做“主流数学”。

即便在主流数学中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平等的,还有主次之分。

因此,如果能抓住主流数学中的主流问题,大体上就可以说是“总揽全局”了。

至于说“大师”,他不仅能总揽全局,而且能通过他的工作影响全局。

这样的人肯定很少,但也不能说一个没有,这要由历史来做定论。

那么,为什么现在出不了牛顿,欧拉,高斯,黎曼这样的大师了呢?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时势造英雄;不是每个时代都会出旷世英雄的。

其次,即便是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地位也要经过历史的考验,并不是在当时就能确立的。

那么哪些是主流数学呢?回顾历史,现代基础数学从17世纪开始发源,经过18-19世纪的大发展和20世纪的完善,现代数学的基础部分,包括代数和数论,几何与拓扑,分析学的所有主要分支,我们叫这些为经典分支,都进入了成熟期。

所谓成熟是指,理论已经十分完善,而内在的发展动力则减弱了。

因此,基础数学的单独分支的自身发展已不再是主流。

取而代之的是综合与交叉,集多个分支的方法来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重要问题。

费尔马猜想和庞加莱猜想相继被证明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我看来,现代数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应用数学的兴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方面对数学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应用数学的崛起,它正成长为数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流。

从重要问题的来源看,基础数学内部一些最主要的问题是来自数论,拓扑以及几何,例如克莱研究所的7大问题中4个是关于纯数学的,两个来自数论(黎曼猜想,BSD猜想),一个拓扑(庞加莱猜想),一个代数几何(Hodge猜想)。

[另外3个多少与应用有关:Navior-Stokes方程(流体力学),P-NP问题(计算复杂性),Yang-Mills理论(理论物理)。

] 近年来,理论物理对基础数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值得注意的。

数学的复杂性不在于它的分支繁多,而在于它的深度和难度越来越大。

世界既有简单的一面,又有复杂的一面。

科学家的任务是把复杂的东西分析和解剖,化繁为简,找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复杂性”也是自然界的一个法则,它与“简单性”构成了自然界辩证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2.数学的境界有的同学问:数学大师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数学的最高境界是和艺术及文学相通的吗?在我看来数学和艺术,文学是非常不同的。

艺术和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地表现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和观点,表现得好就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感动。

而数学更像是哲学,是一种客观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只能去发现它而不能改造它。

当然,数学家同艺术家,文学家之间也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必需有高度的创造性。

虽然创造的目标不同,创造的过程是有相似之处的。

数学家有时也赞叹某人的数学工作如何优美,遗憾的是究竟有多美只有极少的人可以欣赏。

既然数学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数学真理,对于美的追求就是次要的。

对于有些数学家喜欢舞文弄墨不必太认真,往往他是在表达一种他个人的观点,未必全对;或者他只是在自我陶醉。

我想数学大师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要尊敬他但不要神化他;要学习他,但不要被他的思想观点束缚住住你的思想。

这一点在中国特别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文化中有一种崇拜权威的倾向;而这是创造性的大敌。

还需要破除的一点是对书本的崇拜,可能对我们的同学们比较重要。

书是必须读的,但不能读的太多,太多就会挤压我们头脑中自由想象的空间。

数学大师们最值得我们仰慕的“最高精神境界”就是他们思想的大胆和自由,这是他们能够发现新的数学和创造新的方法的根本。

然而,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我认为最要紧的大概是:对数学的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对数学问题深入细致的观察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这些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创造性思维的最高境界。

3.数学的应用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我选一些来回答。

(1)有的同学问:现代数学是否发展过快,以至于很多方面的理论还没有找到用武之地?这里涉及一个问题:数学的用处究竟是什么?数学一开始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因为需要计算你拥有的财产,土地,等等,还要计算交易中的价格;然后,当科学发展起来的时候,必须要用数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于是微积分就应运而生。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但是,一旦数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就产生了它自己的问题,不是完全为了实用,而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数学家的好奇心,甚至是野心。

费尔马猜想就是这样一种问题。

我们知道解决这个猜想用了300多年,而在整个过程中这个问题对数学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代数数论和算术代数几何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现在数学理论已经发展到了极其完善的时代,数学家们仍然有很多野心,比如他们希望把流形按照各种不同的结构完全分类,他们希望建立在代数,几何,分析之间的更多深刻的联系(如Langlands 纲领),等等。

所有这些究竟有何用处是一个问题。

好在我们有一个野心更大的邻居----理论物理学家,他们希望建立一种涵盖一切的物理理论,所谓“统一场论”,为了搭建理想中的宏大建筑他们把几乎所有的数学理论,特别是最新发现的理论,拿过去作为建筑材料和检验各种模型的试金石。

这算不算有用还要时间的考验,因为物理学家们的理论最终是否成功,以及需要用到那些数学,完全是未知的。

我认为许多基础数学的理论是为了完善数学本身,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对于这些理论的评价要留待历史去做。

另一方面,实用的数学,通常叫做应用数学,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迅速的发展。

在我看来,这部分数学的发展最终必然会影响到基础数学本身。

主流数学的概念也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最后,我想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数学是绝对无用的。

原因是,这些数学的存在是由于现代大学的一些不尽合理的规定,你要求职,提升,加薪等等要看你有多少论文;于是许多没有其他用处的论文就被大量制造出来。

(2)我们是否可以只关心数学的应用,而只在不得已的时候去完善理论呢?如果是以应用为目的,一开始理论总是不完善的。

比如,牛顿建立微积分实际上是以力学为背景的,曲线在他看来是质点运动的轨迹,而导数被他叫做“流数”。

为了应用必须归纳出微积分的运算法则,而这些法则的推导实际上是不严密的。

微积分被完善成为“数学分析”用了大约200年的时间。

其实,即使是基础数学,理论的完善也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开始总是从具体的问题出发,类似的问题被反复研究和解决才有可能提升为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

理论的产生使得解决这类问题有章可循,变得机械化。

大体上说,一种研究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而以理论的完善而告终。

现在的许多实用领域,包括科学技术,也包括经济金融,给数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面向这些问题的应用数学离成熟的理论还差的相当远。

有的甚至没有办法建立比较适用的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更像是做实验,你要试验各种不同的模型,唯一的判别标准是实践,而不是数学证明。

在数学上无懈可击的模型,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加以否定。

(3)概率统计在数学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的原因是什么?我不是专家,只能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社会需求使得应用数学的地位不断上升,而概率统计在数学的应用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应用领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含有不确定性的因素,因而无法用完全确定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

比如,金融数学研究的对象是证券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定价规律,风险控制和投资策略。

各种交易对象的价格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极多,比如:宏观和微观经济,国家政策,交易者的策略和心理变化,等等;而这些因素本身也在变化。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完全无法用确定性的数学来描述,只能把它看成“随机过程”;或者用过去的统计规律来推断未来。

类似的情形还有许多,比如在生命科学,医药卫生,信息科学,通讯技术,心理学,企业管理等等方面,大量的问题只能用概率和统计的办法去寻找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由于高速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原来无法进行的大规模统计计算变得轻而易举;这使得统计方法的应用遍及几乎所有的行业。

若干年前在美国科学基金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一种观点:数学是所有高科技的核心;而且还提出了“数学技术”的说法。

我相信,数学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这将会对数学本身的发展起重要的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