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总复习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1、旅游资源概念:凡能激发起旅游者动机,并能产生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的自然的、人工的和精神的事物和现象。

2、旅游资源的特征:①多样性。

指总体上类型的丰富多样。

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多样性。

②美学观赏性,旅游资源价值最大、最普遍的意义体现在美学观赏性。

主要是外在美感、气势,其次是在的美学。

③区域分异性,这是旅游地理学要重点研究的容。

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异决定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民俗)、历史背景(古、今政治、经济、文化)。

④时效性即资源与时间的关系。

(一是指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随时间的推移在改变,美感变好与变坏、规模大与小等;二是指某些资源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或时节才能出现;三是某些旅游资源随着区域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在不同时节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有时甚至完全不同的特色。

)⑤要素组合性:自然资源的组合、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组合、人文资源的组合。

⑥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出售观赏、体验权3、分类的概念:通常所谓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它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一种逻辑方法。

它是以比较为基础,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其共同点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这就是分类。

4、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就是根据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目的和需要将旅游资源进行集合归类。

5、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①同质性原则:即根据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区分出较大的类别,也就是把具有共同属性的旅游资源划归一类。

同级同类的旅游资源应该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

②差异性原则:较大类别的旅游资源,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划分旅游资源类型的必要条件。

人们就是根据差异性划分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

③递次性原则:根据同质性依次划分出不同的级别的类型。

大类、基本类型;大类、亚类、小类。

旅游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旅游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旅游研究的全面发展旅游学的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旅游研究的中心开始从欧洲转向北美洲和日本,并且在以经济学研究为基础的前提下,跨学科的综合倾向加强,学者们开始从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管理学等不同的学科侧面来研究旅游现象,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基本完成。

3>旅游学研究向经济领域倾斜(20世纪90年代至今):旅游学研究从经济领域向非经济领域的倾斜是旅游学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简述国内旅游学研究的现状。

答:(一):旅游发展实践、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几乎同时起步;(二):旅游学的研究始于经济产业现象的研究并向其他学科扩展;(三):旅游研究重应运,轻理论3.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介(旅游业)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对旅游主体的研究:产生、发展的条件和运动的规律(2):对旅游客体的研究: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3):对旅游媒体的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研究,即首先从旅游企业的个体经济行为着手,进而研究整个产业行为,研究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性(4):对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如何理解旅游学的学科性质?答:边缘性应用学科(多种学科理论和知识交叉)旅游学有哪些研究方法?答:A:田野工作与社区研究; B:文献研究法;C:统计分析法;D:旅游图表法;D:抽样调查法旅游学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答:地位:专业基础课程作用:旅游学知识是从事和研究旅游行业飞速发展的巨大需求和旅游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的基础第二章作业1.解释概念迁移活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

近代旅游: 1840年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间的旅游活动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旅游规划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复习资料

1、旅游规划是指对规划对象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对旅游的未来发展进行的科学谋划。

2、客源市场系统又称需求系统。

(结合第25条及图形看这几个系统)以客源市场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或旅游者参与的游憩活动类型等为指标,可以将客源市场划分为日常游憩及一日游的当地客源、参与一日游及过夜游的国内客源(不包括当地居民)以及一般属于过夜游或度假游的国际客源。

在学术研究中,客源市场的调查、分析、流量(需求)预测、滞留期、人均日消费、旅游毛收入预测以及收益乘数及就业机会数预测等,构成市场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

3、目的地系统也称供给系统。

主要是指为已经到达出行终点的游客提供游览、娱乐、食宿、购物、享受、体验或某些特殊服务等旅游需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目的地系统由吸引物、设施和服务三方面要素组成。

吸引物是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程度开发形成的,在中国通常称为“旅游区(点)”,一般包括遗传型、商业型、节事型、社会型等四种类型。

有时可以将吸引物系统近似地理解为旅游资源系统。

资源生态型、历史文化型和商业游憩型吸引物也可以视为景观类吸引物,前两种属于原赋景观,后者属于人工景观。

节事活动型吸引物是指围绕某一事件、节庆——如啤酒节、桃花节、豆腐节、火把节等——组织的旨在吸引旅游者前往观看、参与的活动。

4、旅游规划包括以下的主要内容:●对规划对象的概况进行分析,比如区域规划中对一个区域的历史、地理、地质、气候、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分析●现状分析,如社会经济、旅游发展、土地利用现状等●旅游资源评价●发展战略的制定●发展目标的确立●发展结构规划,确定旅游发展的形体框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优先发展区域等●旅游产品体系规划●旅游市场分析,如供需关系、市场调查、市场细分研究●旅游营销体系规划●旅游商品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如人力资源培训、教育计划,人力资源的需求等●基础设施规划,如给排水、道路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规划如何与旅游发展的规模和地方经济发展规模相协调●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如住宿设施、娱乐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和医疗、卫生等设施的规划,以保证各类设施的容量、规模的协调发展●用地布局规划●景观组合规划和旅游系统的组织●策划旅游项目●组织旅游路线●如何解决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环境保护规划●组织机构规划●制定相关政策●资金筹措和融资渠道开发时序规划无论是区域旅游规划,抑或是旅游社区规划,其基本的规划内容可以归纳为若干部分,不过每一部分在具体研制过程中侧重点各不相同。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第一节旅游系统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二、旅游系统的概念1988年,美国著名旅游规划专家甘恩(Gunn)率先提出了旅游规划系统的概念。

他将旅游系统划分为需求板块和供给板块两个部分,其中供给板块又有交通、信息促销、吸引物和服务等部分组成。

这些要素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依赖性。

所谓旅游系统可以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部分。

三、旅游系统的结构(一)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1、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2、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3、旅游企业子系统4、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二)、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1、旅游需求2、旅游供给3、旅游市场(三)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重点)1、旅游客源地2、旅游目的地3、旅游通道(四)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1、宏观2、中观3、微观第二节旅游规划概述一、旅游规划的概念(重点)旅游规划是指: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二、旅游规划的功能三、旅游规划的分类(一)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1、空间尺度分类2、时间尺度分类规划的期限是指规划产生效力的时间跨度,如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多则为10-20年。

就规划期限而言,可以将旅游规划划分为: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

(二)按旅游规划的内容分类(三)按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重点)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aster Planning)2.控制性详细规划(Control Detail Planning)3、修建性详细规划(Constrction Detail Planning)四、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一)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解析1、旅游投资方2、区域旅游的管理运营方3、旅游开发区域所在的社区4、旅游者5、旅游资源6、旅游规划的审批资源(二)个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重点)1、召开座谈会2、聘请专业顾问小组3、聘请规划领导小组4、实施区域公投制度5、进行市场统计调查五、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形式(一)旅游规划的内容(二)旅游规划的成果形式(重点)一是规划文本;二是规划图件。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填空.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1.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喧道、明道、(必考).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遮和汇2.基质的推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掌握.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3.景观异质性形成缘由: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匀称安排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4.景观多样性三种类型: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格局多样性.网络的结构特征:1 .结点2网络格局3.网眼大小5.网络的功能:生境、通道、电.干扰的类型:①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②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③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④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⑤按干扰产生的结果划分:离散性干扰和集中干扰.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裂化、缩小、消逝6.经过景观的生态流有三种: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直接采用价值、间接采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7.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三个指标:组织、适力、弹性简答题.景观分类的一般步骤和应用?答:景观生态分类的步骤①依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②具体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确定分类结果③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

1.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安排;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景观的特征与肯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3,简述斑块大小与外形的生态学意义.答案要点: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斑块外形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4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答案要点: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简单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匀称性.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打算了景观空间格局简单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肯定影响.5,简述自然景观,经营(半自然景观)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转变自然性质的景观.经营景观:景观中非稳定成分一植被被改造,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6简述景观生态相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答案要点: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相宜性和限制性.7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答题要点: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其次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留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缘由,科学深化地熟悉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留意欣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8 .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与网络•结点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 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外形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外形的生态学意义. 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很多廊道可以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掌握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很多景观具有网络分布.网络把不同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是景观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网络的重要性:物质或物种移动通道,对四周基质和斑块群落的影响作用;网络的结构特征:结点,格局,网眼大小,连通性,环度.9试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答案要点: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常呈正态分布的规律.景观类型少,大均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景观类型(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多,物种多样性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例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破裂化,斑块内部物种削减,物种多样性降低.10.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裂化的影响作用.答案要点: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异质性有重要影响作用.景观破裂化把穿孔,分割,破裂化,缩小和消逝这5个过程全包括在内.分割和破裂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这主要依靠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的过程的障碍,缩小在景观转化中很普遍,它意味着讨论对象(如斑块)规模的减小,如林地的一部分被用于耕种或建房屋,那么残余的林地就会缩小.创新题1.以生活城市为对象说说区域景观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规划,原则和步骤?答:城市景观生态问题(1)自然生境大量损失林地、草地、水体及农田削减。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发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2.生态旅游:通过利用未受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旅游区的文化和生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以此为旅游区的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

3.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被认为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各种需求。

4.旅游度假区: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区域能提供广泛的设施与服务,尤其用于娱乐、休闲、学习体验、健身等旅游目的的地区。

5.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6.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法:也称综合评价法,是对某一个被调查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后,针对旅游资源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求在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中得出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结果。

7.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8.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外出的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广义假日旅游指的是人们在各种年节、纪念日、公休假日以及寒假、暑假的旅游活动狭义假日旅游则是特指我国公民在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长假(黄金周)的旅游活动。

9.旅游规划产品开发阶段:是指旅游业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之后,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简单观光型的旅游活动和旅游资源的浅层次开发,而是需要更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主题活动的阶段。

10、可行性分析:是在项目开发建设前,对与项目相关的市场、资源、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评价、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的技术方法。

中职旅游概论复习指导教案:(6.1)生态旅游概述

中职旅游概论复习指导教案:(6.1)生态旅游概述

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生态旅游概述【考纲要求】1.掌握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

2.理解生态旅游的特点。

3.了解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因和原则。

【知识精讲】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1.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生态旅游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对生态学知识有强烈的兴趣或较多了解的人们,到偏僻、人迹罕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探险或考察的专项旅游,如到南美原始森林观赏珍奇动植物。

通常极具冒险精神或强烈科学研究目的的少数旅游者热衷于进行此类旅游。

广义的生态旅游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赏、休闲、度假,在此过程中愉悦身心、增加生态及相关知识,其主要包括森林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等。

尽管生态旅游的定义还未统一,但都包含了以下三种最基本的内涵:其一,生态旅游为回归大自然之旅,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

其二,生态旅游必将促进环境的保护。

其三,生态旅游是一种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强调社区参与和利益的旅游。

普通旅游并不排斥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与普通旅游的根本区别并不是旅游对象的不同,而是旅游方式的不同。

生态旅游是在观赏自然风景的同时又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一种绿色的旅游形式。

2.生态旅游的特点(1)天然性。

主要是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

(2)保护性。

生态旅游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重视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强调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都要以保护环境为已任,保障旅游地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3)知识性。

生态旅游科学含量高,文化内涵丰富,通过生态旅游,人们可以增长更多的知识。

(4)高层次性。

生态旅游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品位。

(5)参与性。

生态旅游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其他人员广泛而积极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

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生态旅游最大的特点是在保护环境和对维护当地正常生活承担义务的同时,仍能把商业性的旅游业与旅游地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以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总复习

生态旅游总复习

生态旅游总复习1.生态旅游的概念、理念及理论基础2.生态旅游审美3.生态旅游者总结国内外相关生态旅游者的论述,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定义。

对生态旅游者众多的概念进行归纳,得出其概念中的四个公共认同点:一种强调合作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教育和学习是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要素;生态旅游应具有可持续性。

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指的是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游客。

这类界定具有统计上的可操作性,但只是对旅游者行为现象的部分概括,并不能真正体现生态旅游的内涵;狭义的生态旅游者,仅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与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

本文就生态旅游者的制定、特征进行分析。

4.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5.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是指凡是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自然事物和具有生态文化涵义的人文事物,或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并对游客起到教育反思作用的其它客观事物。

“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概念,它既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回归自然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客体,又是一个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

生态旅游资源是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吸引物,满足生态旅游者生态体验的、具有生态化物质的总称。

杨桂华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其内涵包括4个基本点:吸引功能、效益功能、客体属性、保护需要。

6.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已成为新的时尚,一、世界自然联盟专家墨西哥的谢·贝洛斯·拉斯喀瑞,1988年,给出了定义,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旅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总复习(1)精选全文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总复习(1)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旅游景区定义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有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的独立管理区。

2.旅游景区的分类按照景区要素的主体来划分:自然类景区、人文类景区和综合类景区按照景区功能的特征来划分:观光体验类、度假休闲类、资源保护类和综合类3.旅游景区管理的内容自然与文化资源管理、游客与旅游业管理、管理组织的管理4. 旅游景区管理的核心旅游景区资源的保护、旅游景区资源的开发5.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分类管理:遗产型管理、剧场型管理标准管理:针对所有旅游景区,主要采用分级的管理标准,带有示范、奖励意义第二章旅游景区接待服务1.旅游景区当面咨询服务礼仪要点着装整洁得体、形象端庄文明、态度认真谦和2.如何正确看待旅游客投诉游客投诉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机遇,游客投诉是对景区信赖的象征,游客投诉是建立忠诚的契机,游客投诉是补救服务过失的前提3.旅游景区投诉受理时效要求旅游经营者应在12小时内做出受理决定,特殊情况下不应超过24小时。

4.旅游景区检票服务旅游景区应为游客提供安全、秩序、快捷、准确的检票服务。

5.旅游景区交通服务主要类型车行道、游步道、停车场、桥梁、特殊交通通道第三章旅游景区解说服务1.旅游解说定义通过旅游解说系统实现景区与旅游者的对话,方便旅游者游览,加深其对景区资源价值的理解,使其提高鉴赏能力及资源保护意识,并获得满意的经历。

2.旅游解说分类根据旅游景区解说服务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方式来分析,将其分为自导式解说(物化解说)与向导式解说(人工导游)两类。

3.旅游解说服务优缺点对比自导式解说(物化解说):由标识牌、书面材料、图式、语音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

优点:科学性强,游客可自由决定获取信息方式。

缺点:信息量有限,无法个性化,易遭破坏。

向导式解说(人工导游):具有能动性的专门导游人员向旅游者进行主动的、动态的信息传导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解说形式。

旅游规划复习要点

旅游规划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1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供需市场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寻求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贡献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2旅游开发:3城市旅游:就是指以城市作为旅游吸引物(可以是城市整体或城市的著名景点)招徕游客的一种旅游活动,其实质是对都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

4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也就是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

5旅游功能分区:6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包括诸要素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等,以及诸要素如何在空间中生成、运动和发展。

7文案调查法(间接调查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和情报资料,对调查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

包括资料筛选、编排标记、文字摘录、分析鉴别和分类登记五个步骤。

8观察调查法是调查人员借助观测仪器或亲临观测现场对观测现象进行跟踪、记录、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资料比较生动、直观、可靠。

如对某景区的一次调研中,调查人员就可以在景区的大门、重要景点、游客中心等场所观测游客的消费行为,从而直接获取游客对景区设施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9,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

10区域合作战略旅游形象:1,西方国家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先驱,被一致认为是1959年美国夏威夷州规划(State Plan of Hawaii)。

20世纪30年代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开始了最初的旅游规划。

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家旅游局成立以后,国家建设规划部门开始对城市和景区进行相应的开发规划。

第三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重点)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一)全球化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界限正日渐模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往会越来越多。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汇总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汇总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一、1、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2、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3、景观连接度: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

4、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织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5、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这一名词在生态学领域应用广泛,其含义和用法亦有多种。

具体地将,空间异质性一般可以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

6、尺度: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

7、斑块: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8、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9、本底: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10、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自然界中任何孤立存在的环境类型,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名称为“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11、岛屿平衡理论:MacArthur和Wilson提出“岛屿平衡理论”(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认为一个岛屿上的物种数实际上是由迁入(immigration)和灭绝(extinction)两者的平衡决定的,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不断地灭绝或被相同的或不同的种类所替代。

12、复合种群:即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生境缀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缀块之间存在个体或繁殖体交流,不管是否存在局部种群周转现象,都称为复合种群13、生态流: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景观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eco-flow),它们是景观中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旅游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旅游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旅游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旅游的定义是什么?A. 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而进行的短期或长期旅行B. 仅指休闲度假C. 仅指商务出差D. 仅指长期定居答案:A2. 旅游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短暂性B. 目的性C. 流动性D. 以上都是答案:D3. 旅游的六要素包括哪些?A. 吃、住、行、游、购、娱B. 吃、住、行、游、购、教C. 吃、住、行、游、购、工D. 吃、住、行、游、购、学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包括哪些方面?A. 自然风光B. 文化遗产C. 社会环境D. 交通设施答案:ABCD2. 旅游市场细分的依据有哪些?A. 地理因素B. 人口统计因素C. 心理因素D. 行为因素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与文化无关。

答案:错误2. 旅游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对环境没有影响。

答案:错误3.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只消费不生产。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是什么?答案: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包括旅行社业、酒店业和交通运输业。

2. 旅游业对环境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答案:旅游业对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文化同质化等。

五、论述题1. 论述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旅游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的过程,它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协调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发展中,旅游规划起到了指导和调控的作用,确保旅游活动有序进行,同时为旅游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学概论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旅游学概论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现代旅游,是指()以后,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A.工业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D.上世纪50年代2.()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A. 休闲旅行B.享乐旅行C.自助旅行D.野外旅行3.()一书将旅游定义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A.《普通旅游学纲要》B.《国家科学词典》C.《现代观光论》D.《旅游是现代人的特殊生活方式》4. 关于古代旅游,中国的传统看法是()。

A.是一种外交活动;B.宗教朝圣C.经商D.旅游是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风雅韵事;5.下列对旅游本质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B.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C. 旅游是一种自然现象D.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6.下列对旅游六要素表述正确的为()。

A.吃、穿、行、游、购、娱B.吃、穿、住、用、行、游C.住、穿、用、行、游、购D.吃、住、行、游、购、娱7.下列对旅游资源表述正确的是()。

A.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B. 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资源统称为旅游资源。

C.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D.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

A.2025年B.2020年C.2018年D.2022年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A. 2012年B.2015年C. 2020年D.2025年10.按()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旅游景区管理复习(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管理复习(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景区复习(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第一章1、景区可以划分为哪些基本类型?根据构成景区特色的主体要素不同,可以把景区划分为自然类景区、人文类景区、(复合类景区)三种类型。

根据景区的主导功能的差异,可以将景区划分为观光体验类景区、(度假休闲类景区)、资源保护类景区和综合型景区四种类型。

2、如何界定景区的概念内涵?景区在我国国家标准中也称为“景点”。

由于历史的原因,景区也常常被称为风景名胜区、风景旅游区、旅游区、旅游景区等等,还有主题公园、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遗产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等等称呼。

(1)由于语境的差异,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景区称呼在具体表述中实际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空间维度的语境下,被称为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区;要素维度: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遗产公园;功能维度:风景旅游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

(2)由于功利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景区称呼在具体使用中实际上存在着相互混淆的问题。

为了管理的目的:多头管理;营销:被不同部门或组织授予称号;经营:采用不同称呼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宣传推广(3)由于学术的自由化,客观上给界定景区概念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

(4)从法理的角度讲,我国对景区的界定存在着两个并行的概念: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

3、景区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景区在产品、企业和产业三个层次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功能系统。

(1)在产品层次上,不仅具有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娱、购等多样化需求的基本功能,而且具有观光体验、度假休闲、资源保护等多元化特色的基本功能。

(2)在企业层次上,不仅具有保护资源多样性、实现经营专业化、激活资本运作、增加旅游收入等内在性的基本功能,而且具有解决就业、提升区域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等外部性的基本功能。

(3)在产业层次上,不仅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而且通过关联效应带动所在区域实现经济活动的协作化,形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旅游产业,从而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
在规划内容创新方面,竞争力的分析成为旅游规划与开发不可或缺的部分。
2、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应该以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为导向,即要切实提升旅游地的竞争力水平。
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示意图(了解)
旅游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科学,主要研究旅游的动机、角色、制度和人际关系,以及上述因素对旅游者和被访地的影响。
(必考)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1.一般性评价是以大量旅游者或专家为主体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即通过统计旅游地或旅游资源在报刊、旅游指南、旅游书籍和网络上出现的频率或者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好评率,从而判断旅游资源质量的优劣和大众知晓度。但是,此方法仅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资源评价有效,而对于大多数尚未开发业务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则不具有可操作性。
旅游人类学是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平原则 2可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第三章 中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回顾与展望
(判断题)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回顾
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期)
2、积累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90年代末期)
1.官方统计资料的收集2现场观察调查方法
3面谈和电话询问4抽样调查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策划主要关注和解决三个方面的内容:目标市场的选择、营销渠道的设计以及营销战略的策划。
市场细分的概念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客源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以从中选出目标市场的过程。
创新的营销渠道
1.区域内免费信息发放
3)集中战略
集中战略指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推销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对某种细分市场展开营销活动。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指为了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开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刻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容量总量操纵:是指环境容量所准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

3、目标总量操纵:是指依据环境目标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量的操纵。

4、费用最小分配原那么:是以治理费用作为目标函数,以环境目标值作为约束条件,使系统的污染治理投资费用总和最小,求得各污染源的准许排放负荷。

5、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容量:环境容纳某种特定的活动或活动速率而不造成无法同意的碍事的能力。

7、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8、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根底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碍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猎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这是制定规划的根底工作。

9、环境推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根底上,结合经济社会开展情况,对环境的开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定。

10、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

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是主体,环境局部包括人的栖息劳作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开展休戚相关,具有生产、生活、提供、接纳、操纵和缓冲功能,构成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

11、循环经济:确实是根基运用统筹学的理论和思维,针对整个经济运行体系,通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地域空间和时刻布局的调整、优化、升级和转型,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生态化耦合,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12、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经济开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13、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的物质称之为固体废物,简称固废。

最新中职旅游概论复习指导教案:(6.2)生态旅游的现状与意义

最新中职旅游概论复习指导教案:(6.2)生态旅游的现状与意义

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生态旅游的现状与意义【考纲要求】1.了解生态的类型。

2.了解中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3.掌握生态旅游的意义。

【知识精讲】一、生态的类型生态是生物有机体与无机环境(空气、日光、水、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1.原生态:是指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生态环境,如原始森林。

对原生态,认识和利用的原则就是少而精。

2.次生态:是指受到人类活动较大影响但又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如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

对于次生态,其目标是要达到多而精。

3.泛生态:狭义的泛生态是指生态环境的泛化。

其既包括自然,也包括社会和人文;既包括好的生态,也包括恶劣的生态,改造中的生态。

二、中外生态旅游现状1.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一国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其数量的多少和面积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国的生态旅游发展水平。

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旅游的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及亚太的经济发达国家,而生态旅游的接待地则多数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非洲、拉丁美洲及亚洲的部分国家,因为这些地区仍保留有丰富的原始景观,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适合开展生态旅游。

联合国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

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我国的生态旅游虽然比世界某些旅游发达国家起步晚,但是发展势头却非常明显。

我国已经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为森林公园、自然旅游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保护区等。

三、生态旅游的意义1.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全球范围来看,生态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和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

发展生态旅游还可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2.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对旅游地经济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发展生态旅游,对旅游地及居民来说,可提高当地经济收益,增加就业机会,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3.良好的社会效益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概述
自学&思考
1、生态旅游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展的?
2、生态旅游的定义发展历程。 3、生态旅游的内涵是什么? 4、生态旅游的特点有哪些?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 的一种以生态景观欣赏和体验为内容的自然 旅游活动,它既不同于旅游生态学研究活动, 也有异于传统的大众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是在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首先发 展起来的。

(2)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动机的转变。
旅游者的主动性与否决定着旅游行为的进行。
(3)传统旅游呈现的弊端促使人们寻求新的
旅游方式。
传统旅游在促进经济增长


新华网长沙6月30日电.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峰峰秀丽。 记者近日重游此山时却发现,这里有3个山峰被人为地削了 “脑袋”,峰顶树林被砍,取而代之的是宾馆、店铺等人工 建筑,特别是南天门等核心景区内兴建的40多座宾馆、店 铺等建筑物,使优美的景区几乎成了嘈杂的闹市,与“五岳 独秀”的美誉很不相称。目前山上景区拥有50个床位以上 的宾馆上十个,大大小小的楼堂馆所40多个,面积近2万 平方米;此外,景区还有民房建筑2万平方米。这些宾馆大 多数是擅自改变用地性质,违法违规改建、扩建而成。 景区内楼堂馆所林立,对自然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记者在微园宾馆外看到,大堆垃圾随意堆放在门外。不远处 就是著名的景点皇帝岩。南天门商业一条街上,46个门面 的生活污水未经任意处理,直排到屋后的景区。一名店主说, 不仅污水乱排,而且粪便也直接流到山上。原本清澈的山泉 变黑了,动植物生长的环境也受到了破坏。衡山山体多为花 岗岩结构,地表仅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土层,一旦在山上乱建 楼堂馆所,山体就会遭到很大破坏。去年7月,因山体被破 坏,在大雨冲刷下,这里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造成了2 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山前一条溪流的河床几乎被冲毁。

生态旅游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态旅游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1.空气不洁 2.水质不净 3.食品不绿 4.杂声污染5.垃圾围城。

生态旅游是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四大理念:保护性自然性社区参及环境教育。

生态旅游的三大要素:1.要点一生态旅游活动的性质(新观点-保护,高层次在,专项性)2.要点二生态旅游对象(自然景观两个分歧1是关于纯自然和人工重建自然的争议,2是关于顺境自然景观和逆境自然景观的争议。

人文景观)3.要点三生态旅游者的范畴(1高素质高消费的生态旅游者2生态旅游者非大众旅游者的观点收到挑战)生态旅游的特点:1.普及性2.保护性3多样性4专业性5精品性。

生态旅游功能:1.旅游功能2.保护功能3.经济功能4.环境教育功能。

生态旅游的四大理论:1.人及自然关系的理论2.生态美理论3.可持续发展理论4.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者和传统大众旅游者联系:生态旅游者的特证:1自然性2.责任性(经济发展责任环境保护责任)3.特定性(身体素质道德素质环保知识文化修养)。

生态旅游者的责任:1.环境保护的责任①尊重旅游目的地的生命②尊重旅游目的地的自认生态系统③尊重旅游目的地的生态过程③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2.促进旅游社区经济发展的责任生态旅游者的分类:(大框架)P85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1.经济能力(①可自由支费收入②.生态旅游消费)2.休闲时间(①社会发展促进了休闲时间增多②生态旅游是时尚的休闲方式)3.社会经济环境(直接影响间接影响)4.身体状况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了解):1.旅游动机(旅游动机产生旅游动机分类)2.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产生原因:(外因主要是生存环境恶化内因主要是精神上对自然的母亲青结及身体需要恢复精力)3.影响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文化民族习俗宗教文化价值观)社会群体因素(家庭社会阶层)}生态旅游者的培养(细看)1.培养的意义:①有助于生态旅游目标的实现②有助于生态旅游客源的扩大③有助于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生态旅游》复习资料

《生态旅游》复习资料

《生态旅游》课程期末复习资料★考核知识点:生态旅游概念起源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目前,国际上关于生态旅游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早在1983年,首次使用“生态旅游”的谢贝洛斯•拉斯喀瑞给出了生态旅游定义: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受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

★考核知识点: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自20世纪90年代生态旅游概念传入中国后,引起了政府、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

尽管当时人们对于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发展生态旅游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但这似乎并没有阻碍“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的迅速普及。

各种冠以“乡村生态旅游”、“草原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等名称的项目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

以1999年的“生态环境旅”旅游年为契机,四川、云南等省相继开始了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方面的尝试。

进入21世纪后,“生态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热点。

目前在各级旅游发展规划中,几乎毫不例外地都涉及与生态旅游有关的内容。

黑龙江、海南、四川、云南等省份还提出建设生态旅游大省的目标。

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考核知识点: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自20世纪90年代生态旅游概念传入中国后,引起了政府、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

尽管当时人们对于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发展生态旅游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但这似乎并没有阻碍“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的迅速普及。

各种冠以“乡村生态旅游”、“草原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等名称的项目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

以1999年的“生态环境旅”旅游年为契机,四川、云南等省相继开始了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方面的尝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总复习1.生态旅游的概念、理念及理论基础2.生态旅游审美3.生态旅游者总结国内外相关生态旅游者的论述,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定义。

对生态旅游者众多的概念进行归纳,得出其概念中的四个公共认同点:一种强调合作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教育和学习是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要素;生态旅游应具有可持续性。

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指的是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游客。

这类界定具有统计上的可操作性,但只是对旅游者行为现象的部分概括,并不能真正体现生态旅游的内涵;狭义的生态旅游者,仅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与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

本文就生态旅游者的制定、特征进行分析。

4.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5.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是指凡是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自然事物和具有生态文化涵义的人文事物,或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并对游客起到教育反思作用的其它客观事物。

“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概念,它既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回归自然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客体,又是一个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

生态旅游资源是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吸引物,满足生态旅游者生态体验的、具有生态化物质的总称。

杨桂华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其内涵包括4个基本点:吸引功能、效益功能、客体属性、保护需要。

6.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已成为新的时尚,一、世界自然联盟专家墨西哥的谢·贝洛斯·拉斯喀瑞,1988年,给出了定义,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旅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

生态旅游的共性:负责任的旅游强调保护社区利益强调保护旅游环境二、生态旅游的概念发展一大保护:和传统大众旅游相比:最大特征——保护(生态性旅游的核心生态性旅游的核心强调保护)二大要点:1.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物:a.定位在自然旅游b.中国(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2.旅游对象不应该受到损害(保护)三大标准:1.旅游的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2.生态旅游的对象应该受到保护(保护的内涵有三个层次:一是保护对象,二是谁来保护,三是保护动力)3.对社区负责: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从中真正得到经济效益四大功能:1.旅游功能:一种旅游活动,吸引物,旅游者,限制2.保护功能3.脱贫功能4.环境教育功能三、生态美的特征1.活力美:活力---生命充满蓬勃旺盛、永恒不息的生命力美的体现:(1)植物的生态美(2)动物的生态美(3)微生物之美(4)自然生态系统之美2.和谐美:和谐---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支持、互惠共生所展现出来的美学特征美的体现:(1)森林系统的和谐美(2)动物之间的和谐美(3)人与自然和谐美3.创造美:(1)自然创造(2)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四、回归大自然身体回归——到大自然中去(1)呼吸新鲜空气(2)享受柔和的视觉(3)静心听觉环境(4)喝干净的水(5)食绿色安全实物精神回归——益智、益情、益心益智:优美的自然环境能使人脑的效益提高15-35% ——地杰人灵益情:人在大自然中能感悟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益心:大自然能舒展心情,使人健康、乐观、快乐五、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十大原则1.承载力控制原则 6.资源和知识有价原则2.原汁原味原则7.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原则3.社区居民参与原则8.资金回投原则4.环境教育原则9.技术培训的原则5.依法开发的原则10.保护游客的原则六、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设计1.风光旅游活动特点:欣赏自然风光设计理念:对象是自然风光和天人合一的风光保护观赏对象、不破坏环境、不破坏生态选点:举世闻名的奇异风光交通方式:步行、电动游艇、马车、马帮、轻型飞机2.度假旅游活动特点:休闲度假设计理念:满足游客度假需求基础上注重保护选点:空气清新、风光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优良3.科考旅游活动特点:需要较为成熟的前期科学研究基础和较为齐全的研究资料设计理念:专业科学考察选点:自然保护区和特殊自然景观地段4.科普旅游活动特点:游客与大自然接触交流,获得自然知识,认识自然,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设计理念:教育和旅游相结合选点:自然保护区5.观鸟旅游活动特点:游客观察鸟类、认识鸟类、亲近野生动物,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设计理念:保护鸟类、便于观察选点:大自然6.探险旅游活动特点:具有一定危险性,需要专门的设施,训练有素的导游和较高水平的安全保护手段设计理念: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接待的人数需严格控制选点:自然环境较为险峻之地7.乡村旅游活动特点:田园风光和恬静的乡村生活,设计吸引城市人前来旅游设计理念:参观和农事参与相结合选点:一些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或农场8.村寨旅游活动特点:让游客走入村寨,通过参加村寨的各种活动,吃住在村寨,以获取一种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设计理念:组织和培训村民,并控制其发展的规模,避免出现社会环境问题选点:一些地方特色浓郁的村寨9.野营和行车旅游活动特点:让游客走入村寨,通过参加村寨的各种活动,吃住在村寨,以获取一种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设计理念:组织和培训村民,并控制其发展的规模,避免出现社会环境问题选点:旅游过度地段10.民族风情旅游活动特点:导游服务和行程安排设计理念:让游客在短短的旅游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他民族奇异的风情选点: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七、生态旅游基本设施的开发设计1.道路理念:环境保护、游客“体验”效益方式:人行小道、栈道、马帮道、无污染的电瓶车道2.房屋理念:生态旅游尽量少建房屋,更不允许城市化的宾馆饭店进入。

必须的房屋可建,但建筑风格应与当地文化和环境协调;建筑体量不宜太大,以掩隐树丛中为宜;方式:石料、倒木等;少用和不用工业用漆。

3.水电和通讯设施理念:就地取材、节能、美观方式:水源供应一般就地取材;电能尽量用自然能,因地制宜地搞小型水电站;通讯设施必不可少,但有一点必须注意,掩于树丛中,避免视觉污染。

4.废弃物的处理设施理念:限制排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方式:分类垃圾桶、生态厕所八、环境教育特殊设施1.游客中心:每个生态旅游景区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一般设在入口处,主要是帮助旅游者了解景区内的基本情况、购买各种必需品和资料、为游客解决困难的一个咨询服务综合型设施2.展览馆:将景区内的图片、实物展示出来,图文并茂地让游客了解景区内的自然科学知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启迪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有些地方的展览馆并入到游客中心3.陈列馆:把景区的重点项目、详细资料及生产产品陈列介绍给游客的设施。

不少地方是与展览馆合并4.影视厅:向游客反映介绍景区内主要景点及保护自然的录像带、影片等。

5.标牌系统:将在景区内适当的位置设计标牌,图文并茂向游客介绍景区内的自然现象、保护环境的宣传口号。

国际案例1加拿大国家公园班夫国家公园班夫国家公园位于加拿大西部的落基山区域,1887年建立,是加拿大建立的第一座国家公园,原名叫落基山国家公园,后改名为班夫国家公园,面积为4000多平方公里。

保护依据:政府于1930年颁布了《国家公园法》。

国家公园的三大功能:保护休闲科研“国家公园是加拿大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应该作为一种传统的财产永远保留下去,以便现在的和未来的加拿大人都可以享受这些与众不同的未受干扰的自然景色——其动物、植物以及生态环境尽可能存在于自然状态中”。

保护对策——功能分区绝对保护区荒野区自然风景观光区娱乐区旅游城镇区国际案例2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赞比亚野生动物保护案例赞比亚:于非洲南部,近几年开展的观赏野生动物和有限的狩猎项目对游客最具吸引力。

操作策略:用了调动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到生物保护和旅游发展的活动。

赞比亚野生动物保护操作策略:1、出资建立了一个野生生物保护区,专门保护大象,黑犀牛等重要的珍稀野生动物。

2、旅游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当地村寨的社区发展,如建诊所、修学校,建饮水供应系统等。

3、居民因从生物保护的旅游经济效益中得到实惠,改变了过去不关心野生动物保护的态度,对保护有了积极的态度,村里组织巡逻,反对滥捕,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

4、成立野生生物管理机构,当地最高行政官员亲自担任主席。

每年旅游收入的35%给村寨社区。

国际案例3分流游客——西班牙乡村旅游案例西班牙曾以其三S(阳光、海难、海水)海滨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游客,其结果是游客过度集中在沿海城市,使其海滨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受到胁迫。

为分散游客,保护海滩资源及环境的目的,西班牙政府在三个区域开辟对游客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

(一)阿斯图里亚斯阿斯图里亚斯于1989年发展乡村旅游,其开发中对游客有吸引力的有二个方面。

1.乡村特色住宿设施。

当地将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旧建筑适当修复,辟为家庭接待的旅馆和餐馆,使游客得到一种“原汁原味”的“回归”的良好感觉。

2.乡村旅游中心。

当地在三个地方建了乡村旅游中心,中心设有信息办公室,为体育运动(远足、滑翔、山地自行车)提供设施等。

(二)纳瓦拉纳瓦拉的经验是把管理、投资和对农居的修复与乡村旅游成功地结合起来。

乡村旅游供给住址和推销农居网络的行动来实施,这个网络由134处房屋和734个地点组成,旅游供给是分散的,但是平衡的,分布在五个区域。

(三)安达卢西亚1988年以来,安达卢西亚通过综合开发,已取得了为游客提供1566套住宿设施,5686个宿营地等完整的旅游产品。

这些成绩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1.研究并制定规划,协调旅游开发。

2.以旅游接待为目的的修复旧建筑。

3.建造旅游帐篷。

4.建设旅游村。

5.建设饭店和旅馆。

国际案例4提高价格限制游客数量——不丹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区案例不丹王国位于世界之巅的喜马拉雅山东部,奇特的山地风光和浓郁的佛教传统文化吸引了全球的游客,刺激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意识到游客无限制涌入会导致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方面的问题,因此采取了提高旅游价格,严格控制游客进入量。

具体措施是:1.散客不允许进入不丹王国,只允许事先预定的全包价旅游团队。

2.规定每一位游客的一天的最低花费为200美元(1950年)。

通过上述两个措施,保证旅游业不会造成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破坏。

国际案例5对影响环境的旅游开发进行调整——美国雷姆村克雷特湖国家公园案例美国克雷特湖国家公园建于1910年至1925年,其主要旅游接待设施均修建在湖滨沿岸。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克雷特公园为解决湖泊水质污染、大气污染、植被受干扰、土壤踏实等影响旅游资源及环境的问题,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如下:1.减少污染源:克雷特湖国家公园作为一个湖泊生态系统,通过控制汽车的进入量(原来旅游旺季时每天有1000~1500辆机动车进入雷姆村),生活废水的排放量和扫雪机的数量,改善整个生态系统的大气环境质量和湖泊水体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