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课程标准及考向分析
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考查内容上看,内、外力作用及板块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高考重点内容。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图表形式来提供相关地理信息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从考查能力看,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考点突破
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
【典型例题】(2018年北京卷)图2为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题。
1.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
(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基础回扣】
【变式训练】
潮间带是指从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位置至潮水退到最低处露出水面的范围。某地质研究团队调查发现
图示区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一组厚度达1800余米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地层。该区域因周期性地受海水淹没,侵蚀、淤积变化复杂,形成不同特征的沉积岩。图5为研究区内地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该地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
A.乙早于甲B.丙早于乙C.丙早于丁D.丁早于甲
4.该区域内有岩层重复出现,据此可推测该时段
A.沉积环境有变化
B.地壳间歇抬升
C.岩浆周期性活动
D.河流输沙量变化
答案:3、A 4、A
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典型例题】(2018年江苏卷)图3 为“某区域地质简图冶。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5题。
5. 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5.答案:A
【点睛】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基础回扣】
【变式训练】
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
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
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
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7.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
A.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B.冬季水位高是
因气温低蒸发弱
C.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D.对丙河的流量
仍具有调蓄作用
答案:6、B 7、A
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典型例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8~10题。
8.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9.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10.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8.B 9.C 10.C
【点睛】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盐碱化形成的条件主要由: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水分易蒸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使地下水水位较高,地下水中盐分容易在地表累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会抬高地下水水位;沿海区采水导致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盐度增大,蒸发后更多盐分上升到土壤表面。
【基础回扣】
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方法: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①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
②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指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③坡面的沟壑纵横指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④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⑤沙丘指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⑥海边的嶙峋岩岸指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磧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变式训练】
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平原上河道不断弯曲,洪水期间自然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为了研究河道变迁情况,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北半球某河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四处数码所在区域,河道变迁速率最
大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2.图中该河流在M处的流向是
A.向北流B.向南流C.向西南流D.向
西北流
13.乙处的树龄大于甲处,原因最可能是
乙处
A.河漫滩面积较大B.积水时间较短
C.位于河流下游D.河道形成较早
树木生长在河漫滩上,因此树龄的大小可
反映该地河漫滩的形成时间,树龄相等的地区说明为同一个时段形成的河漫滩,树龄越大说明其所在的河漫滩形成时间越早。图示树龄等值线每两条相邻的等值线间树龄都相差25年,即它们所在的河漫滩的形成时间差相同;河道变迁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则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而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树龄等值线最稀疏、密度最小的地方是②处,故选B,A、C、D错。
【答案】11.B 12.D 1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