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77b02c8b52acfc788ebc980.png)
逆温现象得成因及影响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得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得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得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得成因逆温形成得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与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得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得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就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得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就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得温度差异而形成得逆温。
这种逆温层就是随锋面得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就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得,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得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得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得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得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与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得空气冷却很快,于就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得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得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得逆温层,它得形成主要就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得,在形成得“冷空气湖”上有较暖得空气层。
天山北坡得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北部边缘就是普遍存在得。
二、逆温得影响1、利:由于逆温得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得发展,所以逆温得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得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得条件就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得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得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与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得一面。
逆温现象知识点总结
![逆温现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6e3fc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3.png)
逆温现象知识点总结一、逆温现象的形成原因1. 温室效应:白天太阳能照射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能后会升温,导致地面温度较高。
夜晚地面会释放热量,降低地面温度。
然而,地面上的气体(包括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易散热,会保持一定的温暖,导致夜晚地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形成逆温现象。
2. 地形效应:在山谷、盆地等地形地区,地面会吸收更多太阳能,导致地面温度更高。
而盆地等地形地区周围则是高地,周围空气流动不畅,难以将热量带走,使地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形成局部逆温现象。
3. 大气辐射:在夜晚,地面上的物体会向周围空气辐射热量,使地面温度升高。
然而由于夜晚地面空气没有湍流对流,导致地面温度远高于地面以上空气温度,形成逆温现象。
4. 地面表面状态:干燥的土壤和砾石能够更快地吸收和释放热量,而湿润的土壤和植被覆盖的地面能够更好地保持热量。
因此,地面的覆盖物和土壤湿度也是形成逆温现象的重要因素。
二、逆温现象的影响1. 大气环流:逆温现象会导致地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在一定高度以上空气温度会逐渐升高,形成温度递减层,阻碍大气的上升运动。
这对气压系统和风向风速产生影响,形成静稳天气,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
2. 污染物扩散:逆温现象会导致大气环流不畅,使污染物无法有效扩散,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特别在城市盆地等地形地区,逆温现象容易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3. 气象条件:逆温现象通常伴随着无风的晴朗天气,使得地面温度升高,湿度降低,使得气象条件干燥,对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管理产生影响。
4. 农业生产:逆温现象使得地面温度较高,在冬季可以防止霜冻的产生,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夏季逆温现象也可能导致热浪天气,对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三、逆温现象的监测与预警1. 温度监测:逆温现象通常发生在夜间,通过地面和空气的温度监测可以发现逆温现象的发生。
特别在冬季寒冷的夜晚,逆温现象容易发生。
2. 大气环流监测:通过气象雷达、探空仪等设备监测大气环流情况,可以发现逆温现象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提前预警污染物扩散不利的情况。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d7a8040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7.png)
逆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现,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 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逆温 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锋面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 逆温 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 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 逆温 盆地流动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4.逆温的危害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
(4)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如果某地等温 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 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如果某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 海洋对该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大;如果某地等温线向高值区方向 凸出,说明该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低,若该地在陆地上, 有可能地势较高,若在海洋上,则有寒流经过。
典题例证
3.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 要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考点1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 在一定条件下,对 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 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 象, 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特点
辐射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 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
A、B、C同纬度,B 处内陆,夏温B>A、 C,冬温B<A、C
海陆分布(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a207d30bceb19e8b9f6baa9.png)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 )龙吉忠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咼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咼100米,气温降低0.6 C,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高度(in)高度(m) 高度(∏1)高度(in)高度(m)无逆温----------- 逆温生成 ------------ 逆温消失(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一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影响1. 禾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 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 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114424ade80d4d8d15a4f88.png)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2 二、逆温的影响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逆温现象Word 文档
![逆温现象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a28b73b580216fc700afdae.png)
逆温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力很弱,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却很强。
因此,大气近地层内的温度变化主要是受地表长波辐射的影响,空气温度随地面温度的变化而自下而上的变化。
一般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大气温度层结逆转的现象,即r-rd=0及r-rd<0。
①定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②分类:根据逆温的生成过程,分为五类a.辐射逆温:晴朗、少云无风的夜间,风速<3m/s(二级)时,地面因强烈的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气温下降快,较高气层冷却慢,气温下降慢,形成自地面向上发展的逆温层,称为辐射逆温。
条件:晴朗、微风、无云或云层很薄很高,使地面失去保温层,散热快又多,因而降温激烈,微风有助逆温层向上扩散,但风速<2~3m/s,如风大,上下层空气间的湍流交换加强,热量下传,不利于逆温层的形成。
(a)正常温度层结(b)逆温开始生成,随地面辐射增强,迅速冷却,逐渐向上发展(c)辐射达到最强时为黎明前(d)日出后,地面增温,空气自上而下增温,逆温逐渐消失(e)上午10时左右,逆温消失这种逆温冬季最强,中纬度地区可达200~300mb.下沉逆温(压缩逆温)高压控制区较大气团下沉运动时,常使原来稳定层结的空气压缩成逆温层结。
假定某高度有一气层ABCD,厚度为h,当它下沉时,由于周围大气对它的压力逐渐增大,以及由于水平辐射作用,该气层被压缩成A¢B¢C¢D¢,厚度减小为h¢(<h)。
气层下沉过程是绝热的,则CD下沉到C¢D¢的距离h¢比AB到A¢B¢的距离大,使气层顶部的绝热增温大于底部,若下沉距离很大时,就可能使顶部增温的气温高于底部增温后的气温。
形成逆温。
如原在1000米高度(AB)稳定层结(中性)为10℃的气块,下沉到500米时(A¢B¢)底部温度上升到15℃,顶部温度上升到16℃。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2)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2)](https://img.taocdn.com/s3/m/ee23cb33561252d381eb6e26.png)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 )龙吉忠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咼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咼100米,气温降低0.6 C,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一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影响1. 禾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 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 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 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 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 也有有利的一面。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9dda9d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e.png)
急流逆温
总结词
急流逆温是由于急流的形成,导致暖空气上升并形成逆温。
详细描述
在某些气象条件下,急流会形成。急流的形成会导致暖空气 上升,从而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通常在冬季的风暴期间 最为明显。
湖泊逆温
总结词
湖泊逆温是由于湖泊效应,导致近地面气温降低,从而形成逆温。
详细描述
湖泊地区由于湖泊效应的作用,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象现象。在冬季,湖泊地区的气温通常比周围地 区要低。这种气温差异会导致近地面的气温降低,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通常在冬季的湖泊地区最 为明显。
逆温现象的类型
根据形成原因,逆温现象可分为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等几种类型。
辐射逆温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下沉逆温是由于下沉气流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平流逆 温是由于暖空气流经地面时,受地面辐射冷却影响,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性质差异, 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汇报人: 2023-11-16
contents
目录
• 逆温现象概述 • 逆温现象的成因 • 逆温现象的危害 • 逆温现象的防治措施
01
逆温现象概述
逆温现象的定义
• 逆温现象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的现 象。正常情况下,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但逆温现象则 相反。
逆温现象的特点
逆温现象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与正常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相 反。
逆温现象会导致空气下沉运动减弱,阻碍对流云的形成,从而影响气候变化。
在某些情况下,逆温现象可能导致近地面污染物无法扩散,从而加重空气污染。
02
逆温现象的成因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34801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34801](https://img.taocdn.com/s3/m/92d75869227916888486d77a.png)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2 二、逆温的影响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完整版)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其成因
![(完整版)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其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d6c378ad192e45361166f571.png)
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其成因对流层这的大气温度常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加而下降,但这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
逆温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1)地面辐射冷却(辐射逆温):下图表明了这种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c);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空气平流(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锋面因素(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如图)。
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4)空气下沉(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谷。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如美国的洛杉矾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
![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31fbf3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7c.png)
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逆温成因逆温一般按照成因的不同分类,如下: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辐射逆温的厚度可达几十米至几百米。
在极地可达数千米厚。
2、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多出现在秋冬季或春季,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
冬季海洋上来的气团流到冷的下垫面上,或秋季空气由低纬度流到高纬度时,都有可能产生平流逆温。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
4、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
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
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
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5、湍流逆温:由于低层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叫做湍流逆温。
当气层的气温直减率小于干绝热直减率时,经湍流混合后,气层的温度分布逐渐接近干绝热直减率。
因湍流上升的空气按干绝热直减率降低温度。
空气上升到混合层顶部时,它的温度比周围的气温低,混合的结果,使上层气温降低;空气下沉时,情况相反,致使下层气温升高。
这样就在湍流减弱层,出现逆温。
二、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教学课资)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教学课资)](https://img.taocdn.com/s3/m/84b7a47fcfc789eb162dc809.png)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影响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逆温的四种类型及影响因素
![逆温的四种类型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b5be63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b.png)
逆温的四种类型及影响因素
逆温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地面或近地面的温度高于上层大气的温度。
逆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并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辅助地形逆温:辅助地形逆温是由地形的特殊性质引起的逆温现象。
例如,在山谷或盆地等地形中,冷空气受到地形的阻挡和重力作用,无法流动,导致地面温度上升。
2. 辐射逆温:辐射逆温是指在无风或微弱风的条件下,地表辐射失去,其中的热量在夜间逐渐向上辐射,空气温度逐渐下降,且下降速度小于地表温度下降速度。
这种逆温通常在寒冷干燥的晴朗夜晚发生。
3. 热力逆温:热力逆温是指当大规模气流结构稳定时,在大气中产生强烈的温度递减,尤其是在高空层中递减速度很大时,表现为地面或近地面的温度高于上层大气的温度。
4. 混合逆温:混合逆温是指在平流条件下,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隔绝在地面上,形成一层较暖的空气。
这种逆温通常在晴朗的昼间发生,并且与大气湍流的强度有关。
影响逆温的因素包括:气象条件(例如,辐射条件、气流稳定度、湿度等)、大气层结情况、地形(例如,山谷、盆地)、云量、地表状况(例如,土壤湿度、
覆盖物等)、地表特性(例如,城市热岛效应)等。
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导致不同类型的逆温。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4a8bf2e1711cc7930b71610.png)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2 二、逆温的影响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58c6ac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7.png)
湍流逆温
热力对流
热力对流导致近地面气温降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逐渐升高。
动力对流
动力对流导致大气层气温降低,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对流逆温
逆温现象的危害
03
逆温现象导致空气流动性差,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形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空气污染
呼吸道疾病
健康隐患
空气质量下降,特别是冬季逆温现象严重时,可增加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逆温现象的分类
逆温现象的成因
02
பைடு நூலகம்
地面辐射冷却导致近地面气温降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逐渐升高。
地面辐射冷却
大气辐射冷却导致大气层气温降低,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大气辐射冷却
辐射逆温
空气流动
空气流动导致近地面气温降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逐渐升高。
垂直对流
垂直对流导致大气层气温降低,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推广清洁能源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要点三
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和投入,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降低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比重。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逆温现象可能影响动物生存所需的氧气和食物来源,影响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逆温现象可能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逆温现象可能加剧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如暴雪、暴雨、干旱等灾害。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逆温现象可能加剧这一趋势。
高考地理知识库逆温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库逆温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502c42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d.png)
高考地理知识库逆温现象高考地理知识库-逆温现象高考地理知识库是为了帮助考生备考地理科目而设计的全面知识整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知识中的逆温现象,包括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考生对逆温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高考答题提供参考。
逆温现象是指某一层大气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但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逆温现象会发生。
以下将从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形成原因逆温现象的形成与地表和大气的热量交换有关。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表辐射冷却作用明显,地表温度迅速下降,而空气温度下降较慢。
这时,地表的冷空气重量高于暖空气,形成温度逆转层,即逆温现象。
二、影响因素逆温现象的形成和维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形、大气压力场和气象条件。
地形是逆温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山谷、盆地等地形容易形成逆温现象。
大气压力场也会对逆温现象的形成产生影响,如高压系统的存在有利于逆温现象的发展。
此外,气象条件也会对逆温现象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如逆温通常出现在风力较弱、空气湿度较小、无云的情况下。
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逆温现象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逆温现象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影响。
逆温现象可以减轻低温对作物的影响,延长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尤其在寒冷地区,逆温现象对农业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逆温现象对城市和工业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逆温现象可以形成温暖而稳定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城市空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降低大气污染程度。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逆温现象的影响需要被充分考虑。
此外,逆温现象还对交通运输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逆温现象常伴随着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造成困扰,加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
同时,逆温现象还会导致空气湿度增大,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刺激和负担,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ad2b957af45b307e9719734.png)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xx井冈山市xx中学(343609)xx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xx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xx面逆温是由于xx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xx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xx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xx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xx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xx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xx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xx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xx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xx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xx”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xx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xx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影响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xx的发生,因为xx发生的条件是大风、xx、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76b51a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b.png)
锋面逆温
定义
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导致气 温差异,进而形成逆温现象。
成因
冷空气位于暖空气下方时,由于密度 差异,暖空气受冷空气压迫形成逆温 。
地形逆温
定义
由于地形因素导致空气流动受阻,进而形成逆温现象。
成因
山地或高原地区,冷空气在山谷或高原地区积聚,暖空气受地形阻挡形成逆温 。
湍流逆温
定义
发展新的理论分析方法
针对逆温现象的复杂性,需要发展新的理论分析 方法,以便更准确地预测逆温现象的发展趋势和 影响。
开展逆温现象的数值模拟研究
完善数值模拟模型
现有的数值模拟模型在模拟逆温现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提高模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辨率和精度
为了更准确地模拟逆温现象,需要提高模拟的分辨率和精 度,以便更好地捕捉逆温现象的细节和特征。
04
逆温现象的预防措施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
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
通过建立覆盖全面的气象监测站,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向等气象要素,为逆 温现象的预测提供准确数据。
加强气象预警
根据监测到的气象数据,及时发布逆温现象的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和相关部门采 取防范措施。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交通路线
优化城市布局
究,以便更好地预测和控制气候变化。
03
探索逆温现象的应用前景
逆温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前景,如航空航天、气象预报、环境保护
等,需要进一步探索逆温现象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
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
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
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影响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
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
从该地逆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说: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2. 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三、典例剖析
例1.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1~3题。
1.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17时
B.18~次日7时
C.17~次日9时
D.19~次日6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3.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解析】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
由此可知,在18~次日7时出现了逆温现象,大气对流运动受阻,不易形成降雨,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能见度低,大气环境质量,但有利于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出现逆温的最大高度可从图中直接读出。
【答案】1.B 2.C 3.B
例2.读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该地区正受_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
若P处出现降水,则其降水形式应为____________。
(2)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包括天气状况)。
(3)图中P处是一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和酸性气体等,这些大气污染物对降水会产生哪些影响?并分析降水对该地空气质量的影响。
(4)若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走,则P处空气质量是否会明显改善?为什么
【解析】该图为剖面图,图中等温线其实是等温面。
分析并做出正确判断是解答本组试题的基础。
首先,从地面水平方向看,A处气温低,因此气压高;B处气温高,因此为低气压。
这样空气将从A流向B。
其次,从垂直方向看,在空中等温面弯曲明显处,气温上高下低,并且其位置从B向A逐渐升高,说明存在暖空气抬升的现象,因此可以推断这里是一个锋面。
P处的气温在0℃以下,所以其降水形式应该是降雪(降水形式不等于降水类型,故答锋面雨是不对的)。
绘制锋面剖面图包括画锋面、云、降雪(符号可同降水,用一组平行的虚线)。
图示信息不能确定锋面的性质即不知道是冷锋还是暖锋,故冷暖空气的水平移动可以不画,或画出他们的相对移动方向即可。
空气中的尘埃具有很强的吸湿性,是空气中水汽凝结的核心。
空气中的尘埃多即凝结核丰富,能促进水汽凝结;同时,尘埃随降水降落,使空气中的烟尘减少。
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溶于水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性降水;同时,这个过程也使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减少。
如果图中锋面向A方向移走(则为暖锋),则该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
但P处的盆地中原来的冷空气因重量较大而无法散出,从而导致P地上空空气出现逆温现象,它抑制空气对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上升扩散;而且盆地地形阻止大气污染物向四周扩散,从而使P地区空气中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
【参考答案】
(1)锋面降雪
(2)绘图如下图
(3)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
酸性气体溶于水,产生酸性降水(或酸雨、酸雪)。
烟尘、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空气质量改善。
(4)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
原因:若锋面向A侧移动,则该锋面为暖锋。
锋面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的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出现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
大气中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