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光未然《黄河颂》赏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赏析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黄河颂的课文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湖北省光化县人。

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

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

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

1913年11月1日生日,卒于2002年1月28日。

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黄河颂”着眼于“歌颂”。

课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

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这就奠定了这首诗直白、豪迈的风格。

(二)谋篇立意全诗按序曲--主体--尾声的顺序对黄河进行赞颂,通过对黄河的描写,抒发学习黄河精神的强烈愿望。

(三)层次划分全诗共两节。

第一节(朗诵词):这是诗的序曲,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第二节(歌词):这是诗的主体。

由“望”进入“颂”的阶段,赞颂黄河,并号召学习黄河精神。

此节可分为三层次。

第一层(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写“望”黄河。

既有写实的部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有近景,有鸟瞰;有纵向,有横向。

着眼于黄河形象的展现。

第二层(从“啊!黄河”到“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写“颂”黄河。

先歌颂黄河对中民族的伟大贡献,然后赞颂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屏障,最后歌颂黄河泽被众生,激励着中华民族。

第三层(从“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到结尾):写“学”黄河。

这是诗的尾声,诗人代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全解

《黄河颂》全解《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同时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本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朗诵词部分、歌词部分和尾声。

朗诵词部分是序曲,诗人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这部分语言精练,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歌词部分是全诗的主体。

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描写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第二层,从哺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来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第三层,诗人直抒胸臆,代表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尾声部分是对全诗的总结。

诗人再次发出对黄河精神的赞颂,表明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无比自豪的心情,同时号召全民族兴起抗日救亡的烽火。

全诗充满了壮志豪情,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这首诗歌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对黄河奔腾不息、气势磅礴的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

同时,诗歌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手法,直接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黄河的崇敬、赞美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感情。

此外,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注重押韵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语言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更显得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总的来说,《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黄河的雄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热爱和关注。

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音乐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黄河颂》文章赏析及解读

《黄河颂》文章赏析及解读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豪放的抒情风格
《黄河颂》的诗歌风格还表现为豪放的抒情特点。 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绘,如比喻、 拟人、排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同时,诗歌 中的抒情元素也比较丰富,如对黄河的热爱、对黄 河的感恩等,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朴素的民歌风格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
黄河文化的重要性
水资源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 要性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黄河化的重要性《黄河颂》是一首讴歌黄河文化的诗歌,黄河作为 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拥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 价值。通过《黄河颂》的赞美,可以让人们更加深 刻地认识到黄河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保护和 传承这一文明遗产。
三、《黄河颂》的文化内涵?
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黄河颂》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诗歌,它体现了诗人 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在诗歌中,诗人用崇高 的语言赞美了黄河这条神圣的河流,表达了对祖国 的热爱和敬仰。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 美好祝愿,体现了对祖国的无限期望和信心。
{content_image}
4
2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伟大的叙事风格
豪放的抒情风格
朴素的民歌风格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伟大的叙事风格
《黄河颂》是一首具有叙事特点的诗歌作品,通过 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黄河在中国文化和历 史中的重要地位。诗歌的叙述方式庄重肃穆,语言 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歌从黄河的源 头开始,以流经的地方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描写和 细腻的表现,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伟大贡献。
《黄河颂》的诗歌风格还表现为朴素的民歌特点。 诗歌中的语言简单朴素,没有过多华丽的修辞和繁 复的句式。这种朴素的风格与黄河这一民族精神的 象征相得益彰,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同 时,这种朴素的风格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记忆。

《黄河颂》文章赏析及解读

《黄河颂》文章赏析及解读

《黄河颂》文章赏析及解读《黄河颂》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史诗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绘了黄河大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崇敬之情。

首先,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黄河颂》采用了史诗的叙事方式,通过描述黄河大地的景象和历史上的事件,表达了对黄河的崇敬和赞美。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更好地引导读者进入黄河的世界,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和神秘。

其次,在诗歌的意义上,《黄河颂》强调了黄河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已经承载了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为中国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黄河颂》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呼吁每个人都应该珍爱黄河,保护黄河。

最后,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黄河颂》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诗歌中描绘了洪水奔腾、黄河波涛汹涌、黄河流淌的声音等,这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生命力。

同时,诗歌中还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比如把黄河比作一位母亲、黄河河水比作黄金等,这些比喻和象征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蕴,而且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河的重要性和价值。

总之,《黄河颂》是一首非常珍贵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崇敬之情,同时也呼吁每个人都应该珍爱黄河、保护黄河,让黄河成为永不衰老的文化瑰宝。

此外,从《黄河颂》的内容来看,它不仅是一首歌颂黄河的诗歌,还涵盖了对大地和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祖先的缅怀和敬仰。

作者通过描绘黄河的滔滔浩荡、见证黄河周边的历史文化遗迹等手法,反映了中国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因此,《黄河颂》不仅是一首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诗歌,更是一首凝聚着人们对家国情感和文化认同的经典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颂》有两个版本,一是由信陵君元方所创作,一是由汉代乐府《黄河大合唱》所传承。

两个版本虽然不同,但都传承了民族的感情和基本精神,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

总之,《黄河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诗歌,不仅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也是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悟,是一首流传千年的诗篇,既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内涵,又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解析版)

05、《黄河颂》——群文阅读怎样赏析诗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诗人在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黄河。

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说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如“啊!黄河!”三次出现,构成反复,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又能帮助我们提高对诗歌的阅读鉴赏力。

同时,修辞手法也是中考诗歌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简要分析诗歌后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技法点拨】解答此类问题,可采用以下步骤:1、准确指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分析﹐点出这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

3、指出这种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注意:在中考试题中,对古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考查时,有时候不会直接提问,而是借助对名句的赏析间接考查。

答题模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真题演练】(一)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0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0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光未然课文解析素材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光未然课文解析素材新人教版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
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段析】 这是颂黄河的第二个层次。 黄河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
光未然《黄河颂》课文解析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段析】第一节是朗诵词。 【品味】 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 直称读者为 “朋友” ,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 “歌颂黄河” 的主题。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 掀.起.万.丈.狂.澜. ; 浊.流.宛.转. , 结.成.九.曲.连.环. ;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 ( ①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③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品味】画线句子反复咏叹,表达挚爱之情。
2
指出黄河的
地理优势。
【品味】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
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 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 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这是
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啊!黄河! ( ②反复出现的“啊 ! 黄河 ! ”起了什么作用 ?)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黄河的什么特点 ?) 【段析】“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

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是一部由中国作曲家聂耳创作的交响诗,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展现了中国人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对《黄河颂》的赏析:
音乐描绘:《黄河颂》通过音乐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壮阔和澎湃,有如波涛汹涌的江河,富有激昂的气势和豪迈的情感。

民族情感:作曲家聂耳在《黄河颂》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如二胡、琵琶等,展现了中国人对黄河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音乐结构:整个作品分为序曲、黄河清浊两主题、黄河大合唱和终曲等部分,构思巧妙,音乐情感流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音乐的表现力。

音乐意义:《黄河颂》具有深刻的音乐意义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对黄河的赞颂,更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总的来说,《黄河颂》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展现了中国人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希望这些赏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黄河颂》这部作品。

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赏析《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诗歌从“我”望黄河开始,着重颂扬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具体体现在黄河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最后诗人直接抒发了对黄河的赞颂,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诗中把黄河比喻成“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极为恰切。

另外,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教学价值有以下几点:1. 诗歌充满了壮志豪情,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这首诗歌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对黄河奔腾不息、气势磅礴的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

2. 诗歌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手法,直接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黄河的崇敬、赞美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感情。

3. 诗歌的语言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更显得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不宜用讲解和说明的方法,也不必展开想象和联想。

需在听读、朗读的基础上体味和揣摩诗歌语言的音韵、节奏和音乐美。

有的诗句可适当注意从文字层面作一点评讲和赏析。

当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始终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黄河颂》是一首著名的民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其内容描写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壮阔的河流黄河,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和神奇,表达了人民对黄河的敬爱和依恋之情。

本文将结合原文及其赏析,更为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黄河颂》的原文《黄河颂》是由中国著名传媒人、音乐家、文化学者李谷一所作。

其原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数几万。

黄河入海流,百年不得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二、文化背景分析《黄河颂》作为一首歌曲,除了它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词句外,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文化背景。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河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众多,古代中华文明就孕育于黄河文化的沃土上。

《易经》中,也有“巽为风,象为木,君子以议狱缓死”这样的语句,正是来自于黄河文化。

其次,歌词中的“长城”、“玉门关”、“白登道”等地名,更是展现了中国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的符号。

这些地方在中国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军事事件,而这些事件又让地名自然地成为了中国历史的符号和标志。

三、文本解读歌词中的第一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数几万”则凸显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英勇奋斗。

歌词的后半部分,“黄河入海流,百年不得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描绘了黄河、天山和玉门关等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征,同时也融入了传说和神话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更加丰满和富有深意。

再看到后面的“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则延伸出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军事战役场景,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战士的惆怅和思乡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文原文及赏析《黄河颂》课文原文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做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保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课文赏析《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壮志的诗歌,它歌颂了黄河的宏伟气势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生动,充满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首先,诗人通过对黄河的生动描绘,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桀骜不驯的血性。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这些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黄河的震撼力。

同时,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表现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其次,诗歌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英雄气概的赞美。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这表现了黄河孕育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奋勇抗争,前赴后继。

这种英雄气概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诗歌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发扬民族精神的决心。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表现了诗人对黄河精神的崇敬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之,《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壮志的诗歌,它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

光未然黄河颂赏析

光未然黄河颂赏析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光未然黄河颂赏析光未然的黄河颂那可真是超厉害的作品呢。

咱就说这黄河颂啊,一开篇就特别带感。

就好像有一个特别豪爽的人站在黄河边上,朝着黄河大喊,把黄河那磅礴的气势给喊出来了。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几句啊,就像有人在跟你热情地介绍他最引以为傲的朋友一样。

黄河的气魄那是英雄般的,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在亚洲这片大地上横空出世。

而且呢,这气魄还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又坚强,就像我们民族里那些有骨气的硬汉一样,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不会弯腰。

再看中间描写黄河的部分。

那画面感啊,强得不得了。

你能感觉到黄河水奔腾而来,汹涌澎湃。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这黄河水啊,就像一个调皮又充满力量的孩子,一会儿掀起超级高的大浪,一会儿又弯弯绕绕地形成好多河湾。

这就像黄河在大地上画着自己独特的画卷,这画卷不是那种小清新的,而是充满力量和野性的,是大自然最有力量的创作。

最后结尾的时候啊,那种对黄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就更浓烈了。

感觉作者是想把黄河当成一个永远的精神支柱。

黄河就像一个长辈,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它一直守护着我们这个民族,让我们在它的庇佑下不断成长、不断变得强大。

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啊,就好像自己也站在了黄河边上,感受着黄河的风,听着黄河的涛声,内心充满了对黄河的爱,也充满了作为这个有着黄河般伟大精神民族一员的骄傲。

这黄河颂啊,就像是黄河的一个热情的粉丝写的表白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情感,每一句都能让我们的心跟着黄河的节奏跳动呢。

第 1 页共 1 页。

黄河颂原文解析

黄河颂原文解析

黄河颂原文解析黄河颂那可是超棒的一篇作品呢。

这篇文章一开篇就给人一种特别大气的感觉。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一下就把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给带出来了。

你想啊,黄河那可是咱们中国的母亲河,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在亚洲的大地上奔腾着。

这种气魄,就跟咱们中华民族一样,伟大又坚强,就像是一个有骨气的硬汉。

再往下看,“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就好像我们都站在黄河边上,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要对着黄河大声地歌唱。

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流露,就像我们看到特别美的景色,或者特别感动的事情,就想表达出来。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这画面感多强啊。

想象一下,自己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黄河像一条巨龙一样奔腾而去,那场面,震撼得不得了。

黄河的水啊,奔腾不息,就像咱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一样,永远向前,不停歇。

然后诗里描写黄河的水“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这写得可太形象了。

黄河的水汹涌澎湃,就像人在发怒的时候一样,情绪高涨。

而且黄河弯弯曲曲的,就像一个个环扣在一起,这九曲连环的样子,也是黄河独特的美呢。

它还说“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黄河就像一把大刀一样,把大地给劈开了,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啊。

这力量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开辟着新的道路。

整首诗都充满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其实也是对咱们中华民族的赞美。

黄河就像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它的伟大,它的坚强,都融入到了咱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

咱们对黄河的感情,那是深入骨髓的,就像孩子对母亲的热爱,怎么说都说不完。

黄河颂课文句子赏析

黄河颂课文句子赏析

黄河颂课文句子赏析《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做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那么在阅读时可以赏析哪些句子呢?店铺在此整理了《黄河颂》课文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黄河颂》课文句子赏析《黄河颂》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写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写到“我们”的决心。

全诗—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我”到“南北两面”),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

诗歌由“我”落笔,由“我”的“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这样不仅和下两层的内容紧密相承,而且也紧扣题目的“颂”字。

而“我”所站的“高山之巅”,又从侧面表现了黄河的气势。

诗人描写黄河形象,不重在写“形”(尽管也有“金”写色,“九曲连环”写形),而重在写黄河的动态,“滚滚奔向东南”“掀起”“劈”一系列动作,着墨不多,却把黄河的气势表现得十分充分。

第二层(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

写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呵护了中华民族,在精神上滋润了中华民族,由衷地歌颂了黄河的伟大。

三者都用“啊!黄河!”领起,条理分明,充满激情。

第三层(最后四行),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

这一层,诗人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祖国儿女的决心。

采用这样直接抒情的手法,和全诗的气韵格调保持一致,同时,也是由诗的主题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黄河颂》课文原文《黄河颂》光未然(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黄河颂》欣赏指导

《黄河颂》欣赏指导

《黄河颂》欣赏指导
《黄河颂》为《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

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的史诗般的颂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生命的大动脉。

它流淌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养育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奠定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底蕴。

然而日寇的铁蹄肆意地践踏着这片生我养我的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象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保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气魄。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它的榜样,象它一样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本事》)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前面的朗诵词)“《黄河颂》是用‘颂’的方法写的,带着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

是由男高音独唱,歌声悲壮。

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起伏流畅,深情地歌唱了黄河的英姿。

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热情的音调讴歌了中华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赞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段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和激越的音调,展示出我们伟大的民族像黄河一样,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形象。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未然《黄河颂》赏析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其中的一个乐章,它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
从内容看,第一节是朗诵词,是全诗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呼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第二节是歌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文中用一个“望”字来统帅,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歌颂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把“颂”的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的精神,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