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101027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2ec333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2.png)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正文:----------------------------------------------------------------------------------------------------------------------------------------------------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汾、侯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壶口风景区管委会,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临汾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2月27日临汾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晋政办发〔2016〕122号)精神和《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6〕4号)要求,推进我市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和标准化战略实施,加快完善标准化体系,提升标准化水平,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推动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提供技术支撑。
临汾拆迁建设路段规划方案
![临汾拆迁建设路段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350e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9.png)
临汾拆迁建设路段规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用于引出文章的主题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个文章的概述。
在临汾市的拆迁建设路段规划方案中,我们将分析目前的现状,提出拆迁规划方案,并对建设路段进行规划。
本文旨在通过对临汾市的拆迁建设路段规划方案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的发展和改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具体可以包括引言部分对文章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正文部分包括对当前临汾拆迁和建设路段规划方案进行详细分析,以及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的主要结论和建议进行总结。
同时也可以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提供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就临汾地区的拆迁和建设路段规划方案展开全面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拆迁规划方案和建设路段规划,以促进临汾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同时,也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可行和可持续的发展方案,促进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2.正文2.1 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临汾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现有的道路规划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导致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的出现。
在现有的城市道路网络中,存在着旧建筑和老旧道路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
一些老旧的建筑物和道路给城市道路的拓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另外,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交通道路布局不科学也是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城市交通网中存在着道路拥堵、路面破损、交通事故多发等现象。
因此,现阶段亟需对临汾城市的交通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为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2.2 拆迁规划方案: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临汾市拆迁工作不断展开,为了更好地规划拆迁工作,并确保拆迁过程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以下拆迁规划方案:1. 完善拆迁政策:在拆迁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进行,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合理安置被拆迁人员,确保拆迁工作的公平公正。
总规解读(最新
![总规解读(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1c14a1d708a1284ac85043d6.png)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解读一、规划期限(2009---2020)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1、市域规划范围:临汾市域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20275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规划范围:尧都区行政辖区、临汾经济开发区辖区、洪洞县甘亭镇、襄汾县襄陵镇和邓庄镇,总面积1513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东至108国道,南至南外环——108国道,西至公路西环,北至公路北环,面积15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四至范围为:东至108国道,南至南环城路——108国道,西至大西客运专线,北至涝洰河生态湿地,用地规模控制在89平方公里三、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结构1、城市发展方向近期利用临汾市已在河西地区投入的基础设施和未来高铁站场对河西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一河两翼”核心区。
远期随着尧庙军用机场的用地置换、搬迁临钢污染产业,城市主要向南发展。
2、城市布局形态中心城区将形成“三城九片”的空间发展结构。
三城主城区:由老城区、临汾开发区和铁路东部地区共同构成,起到承担城市以及市域服务职能,包括城市的生活服务中心、市域政治文化中心。
河西新城:位于汾河西部,临汾市近期重点发展的新城区,主要依托高铁站场和重点公建项目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老城区的有效引导,达到疏解老城人口和城市功能的作用。
南部新城:位于临汾市南部,是临汾市远期重点发展的新城区,南部新城近期的发展将依托尧庙旅游区的开发和文化教育园区的启动,形成临汾市南部的专业功能区;远期随着军用机场的搬迁,将本地区建设成为辐射晋南地区、重要的商贸服务中心和产业升级示范地区。
九个功能性片区:根据各片区主导功能的不同,为管理方便,将临汾中心城区划分为九个功能分区。
这九个片区分别为高铁片区、商务办公片区、老城片区、东部生活片区、传统产业升级片区、尧庙旅游片区、南部新城区核心片区、新兴产业片区、文化教育片区。
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汾市城乡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汾市城乡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ff2e4f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9.png)
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汾市城乡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汾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3.27•【字号】临政发[2010]14号•【施行日期】2010.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汾市城乡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临政发〔2010〕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汾、侯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壶口风景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临汾市城乡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三十二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三月二十七日临汾市城乡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保障本市城乡规划顺利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依据《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20 )》,本市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尧都区行政辖区,临汾经济开发区辖区,洪洞县甘亭镇,襄汾县襄陵镇和邓庄镇。
总面积共计151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东至108国道,南至南外环-108国道,西至公路西环,北至公路北环。
总面积共计155平方公里。
第四条为确保科学、合理地实施城乡规划,临汾市人民政府设立城乡规划委员会,作为全市城乡规划的决策机构,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城乡规划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审查,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审查意见。
城乡规划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配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好城乡规划各项工作。
第五条市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乡规划的编制、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全市行政区域内各县(市、区)的规划工作。
根据城市规划区划定范围,临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尧都区、襄汾县、洪洞县人民政府应协助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好市政府授权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工作。
临汾十二五规划
![临汾十二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804d2611eb91a37f1115c51.png)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省被确定为“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政策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大市、区域中心城市、中西部经济强市,争当排头兵,再造新临汾,努力开创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坚持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相统一。
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通过传统产业的整合、提升、深化、创新,推动转型发展,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真正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在转型中实现跨越。
——坚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消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深入实施科教人才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主要目标“十二五”时期,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富裕临汾、和谐临汾、幸福临汾、绿色临汾取得重大成效,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转型跨越发展中再造一个新临汾。
“十二五”时期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实现经济总量翻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海关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幅度控制在4%以内。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新建项目代建周边道路、绿化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新建项目代建周边道路、绿化](https://img.taocdn.com/s3/m/8c23ad753b3567ec102d8a97.png)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新建项目代建周边道路、绿化和公共设施异地建设费征收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行政事业性收费
【发文字号】临政办发[2010]14号
【发布部门】临汾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3.27
【实施日期】2010.03.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新建项目代建周边道路、绿化和公共设施异地建
设费征收暂行办法的通知
(临政办发〔2010〕14号)
尧都区、洪洞县、襄汾县人民政府,临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临汾市新建项目代建周边道路、绿化和公共设施异地建设费征收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三十二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三月二十七日临汾市新建项目代建周边道路、绿化和公共设施异地建设费征收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我市新建项目周边道路、绿化建设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保障机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根据《临汾市城乡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新建项目。
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的实施意见
![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10d5884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a.png)
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汾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0.15•【字号】临政发[2010]42号•【施行日期】2010.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0〕42号)尧都区人民政府、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直各部门:为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提高城中村、城郊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和“市级指导、区级组织、村级实施、市场运作”的办法,规范有序、和谐实施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涵盖范围中心城区规划区(城市外环路以内),面积155平方公里。
三、工作步骤(一)成立临汾市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市领导组”),为全市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领导、部署全市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工作;研究解决城中村、城郊村改造中的重大问题。
市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城改办”),为市领导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拟定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相关政策;审查各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实施方案;确定城中村、城郊村名录;指导、督查、考核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工作;协调辖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工作。
尧都区人民政府、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城中村、城郊村改造项目由辖区政府(管委会)向市城改办提出申请,由市城改办进行初审,根据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将纳入名录的城中村、城郊村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类,报市领导组批准后列入城中村、城郊村改造计划。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182ab2e8b8f67c1cfad6b8c7.png)
第一章概况一、自然概况1.区域位置临汾因濒临汾河而得名,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至今沿用1418年未改。
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地理坐标在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
南北最大纵距17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km。
全市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地区毗邻,南与运城市接壤。
2.地形地貌临汾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
临汾市地表破碎,地势起伏,高低悬殊,最高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m,最低处是乡宁县的师家滩,海拔385.1m。
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使境内总体轮廓呈“凹”字型分布。
3.地质构造临汾市属山西台背斜的组成部分,从太古代末期以来,长期基本处于隆起状态,没有遭受过强烈的褶皱变动。
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断裂构造特别活跃,并伴有褶皱和岩浆活动,使其盖层发生褶皱,形成平缓开阔的复背斜和复向斜,背斜构成山地,向斜构成盆地,这就奠定了市域现代地貌的基础。
临汾盆地是山西隆起区轴部形成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一,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基底岩层破碎,易于发生地震、地裂缝、滑坡、地陷、泥石流、山崩等地壳运动现象。
4.气候气象临汾市地处暖温带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寒少雪,春风秋雨,夏热伏旱,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25.6℃,年平均温度10.7℃,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无霜期平均194天。
5.河流水系临汾市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多山溪性河流,因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是其特点。
除少数河流有泉水补给外,大部分河流的水量来源于雨季洪水径流。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余条。
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除黄河干流外,还有汾河和沁河。
山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山西城镇体系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91b38889680203d8ce2f2451.png)
城市经济地位:2010 年,全部设市城市(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
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 75%、80%和 72%;2020
年,全部设市城市(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 80%、85%和 78%。
城镇化质量:2010 年,城镇化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
中,太原、大同为特大城市,阳泉、长治为大城市,晋中、临汾、侯马、晋
城、运城、朔州、忻州、河津为中等城市。到 2020 年,各级城镇数量之比
为 2:4:11:600,人口规模比例为 22.6:12.5:16.5:48.4。其中,临汾、
晋城发展为大城市,吕梁、古交、介休、孝义、霍州发展成为中等城市。(详
见表 3、表 4、表 5)
表3
2010 年山西省城镇规模结构规划 单位:万人、个、%
城镇规模 城镇 占城镇总人
城镇名称
5
分级 Ⅰ级,≥100 Ⅱ级,50-100 Ⅲ级,20-50
数量 2 2 8
口比重 23.9 8.0 15.8
Ⅳ级,10-20 24
18.4
Ⅴ级,5-10 24
11.1
Ⅵ级,<5 510左右 22.8 注:表中城镇人口为城镇驻地人口.
第八条 战略目标:到 2020 年,主要城市发展成为全省和经济区强大 的集聚和辐射中心,建立起城镇职能分工明确、等级规模有序、空间布局合 理、设施高效完善、城乡互动发展的城镇体系,力争将大运城镇密集带和太 原都市圈建成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大竞争力的区域城镇群。
城镇数量:2010 年,规划新设城市 13 个,撤市设区 1 个,城市总数达 到 34 个,建制镇达到 600 个左右;2020 年,城市总数达到 42—45 个,建 制镇达到 650 个左右。
临汾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临汾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4ebf1a52ea551810a68760.png)
临汾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04-10-9 8:13:30 临汾市建设局录入:李霞阅读1007次第一条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
为了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把城市、建制镇建设成环境优美、文明整洁、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山西省行政执法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
临汾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以2001年新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
第三条临汾市建设局是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负责临汾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和批后管理。
临汾、侯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在临汾市、侯马市政府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的前提下,实施所辖区域内建设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各县、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在县、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和批后管理。
建制镇由镇政府初审后报当地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规划管理部门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行使规划管理职权。
第四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凡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建工程,其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部门按法定权限和程序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第六条市区内建设单位需要用地时,必须持有经国家规定程序批准的计划或上级部门批准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部门提出书面用地申请。
城市规划部门收到建设单位的用地申请后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核定其建设的性质和规模、用地位置和用地界线,符合规划要求的方可依法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市辖县(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单位需要用地时,按前款规定内容向所在县(市)规划部门提出申请,县(市)城市规划部门依据规划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七条其它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单位需要用地时,比照第六条规定由县(市)建设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临汾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临汾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0c2d78db4daa58da1114a86.png)
临汾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临汾市规划局2015.08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第一节建设用地的使用 (2)第二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4)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6)第一节建筑间距 (6)第二节建筑退让 (11)第三节建筑高度 (13)第四节建筑形态控制 (14)第四章绿地景观规划管理 (17)第一节绿地规划管理 (17)第二节景观规划管理 (18)第五章市政工程规划管理 (19)第一节城市道路交通 (19)第二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0)第三节市政公用设施 (21)第四节停车设施配建 (25)第六章附则 (26)附录一:名词解释 (27)附录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 (31)附录三:计算规则 (36)附录四:建设用地建设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39)附录五:临汾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 (4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城市规划的科学实施,加强和规范临汾市城市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临汾市城乡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家现行相关技术规定、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确定的临汾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与各项建设活动。
市域其它各县(市)可参照本规定结合本区域实际另行制定。
第三条本市各项规划应当使用现实地形图和城市管网资料图,并采用本市城市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系统。
第四条临汾市规划局负责本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规定与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冲突的地方,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准。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一节建设用地的使用第六条城乡建设用地性质分类和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执行。
第七条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应遵循相容性原则。
经营性主导用地类别主要分为:居住、商业服务业、工业、物流仓储 4 大类。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625ba6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b.png)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24•【字号】晋政函〔2023〕124号•【施行日期】2023.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晋政函〔2023〕124号临汾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报请审批〈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晋自然资呈〔2023〕24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临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临汾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临汾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要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构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黄河中游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根祖文化魅力之都。
二、强化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临汾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10.7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80.9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833.9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总规模控制在450.84平方千米以内。
三、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实施差别化政策。
统筹农业、生态、城镇三大空间,构建“一带两屏三区、一体双心三轴”的总体格局。
立足平川、东西两山差异化的农业地域特征,着力打造平川粮食主产片区、南部蔬菜副食农业片区、沿黄山地特色林果片区、西部丘陵复合农业片区、东部丘陵杂粮农业片区等五大片区,引导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多类型农业空间规模化集聚;因地制宜分区分类优化村庄布局,推进乡村振兴。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文本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3e64bd009b6648d7c0c7461c.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临汾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本规划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
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临汾市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应符合本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凡在本规划区内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编制的各类专业规划及详细规划,也应符合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在原《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1992—2000年)的基础上修订编制的。
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8年);4.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1995年);6.《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7.《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2000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1.区域性原则从区域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区域定位,促进市域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
2.动态性原则规划放眼未来,充分考虑临汾市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尊重城市建设动态性的原则,使规划的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结合,保持规划的弹性。
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坚持整体和综合的观念,注重节约土地资源,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力度,贯彻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4.特色原则充分挖掘临汾市历史文化特色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地形地貌特色,塑造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
5.有序健康发展原则近、远期相结合,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空间和发展时序,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绿地和公益性设施用地,促进城市有序健康地发展。
6.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安宁、方便、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五条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1.促进市域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
2.合理确定城市性质与职能,促进市域城镇体系的协调健康发展。
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
![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f641d6ef705cc1754270943.png)
xxxx体系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与目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总体目标,积极、有序地推进山西特色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与区域、城镇与乡村、城镇化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编制《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
第二条规划性质和地位:本规划是指导、调控山西省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省内各层次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及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
区域产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置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本规划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范围。
第三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关于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山西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中共山西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家和山西省相关法规政策和规范标准。
第四条规划期限:2006年~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系规划重点。
第二章xx化和xx体系发展战略第五条战略依据:依照《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近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继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在培育优势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晋和人才强省战略上实现新突破,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山西省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临汾人收藏了
![山西省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临汾人收藏了](https://img.taocdn.com/s3/m/1cbabe0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8.png)
山西省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临汾人收藏了区位及范围规划所涉及的临汾市中心城区位于临汾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中所规定的中心城区的核心地带,也是临汾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区域。
临汾中心城区地处汾河东部,所含面积约为14.17平方公里,其东部以横贯临汾南北的铁路为界,南侧边界为南外环路,西侧则以正在修建的中大街作为边界,北侧的边界稍微复杂一些,其边界道路由西向东依次为:向阳西路、鼓楼北大街、坂下路、建设路和北外环路。
功能定位根据《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的要求,结合中心城区现状发展条件与区域发展需求,将临汾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为:依托中心城区综合功能集聚的优势,结合新城发展,适当疏解中心城区部分职能,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临汾市城市核心,以居住生活和商业服务为主导性功能,成为晋南区域级商业消费中心、休闲娱乐为主的公共活动中心。
总体结构与功能布局1、空间结构规划总体布局结构为:“一金核、一绿环、四轴带、多组团”。
2、“一金核”一金核——指由鼓楼南北大街、解放路、平阳街和贡院路围合而形成的商业、休闲娱乐综合功能核。
规划通过改造,提升商业、休闲娱乐服务功能,成为临汾老城的核心;3、“一绿环”一绿环——指依托现存古城墙遗址规划绿色开敞空间带,形成环绕中心城区的绿环。
通过绿化的建设构建老城独特的绿化景观构架;4、“四轴带”四轴带——指沿鼓楼南北大街和鼓楼东西大街形成的空间发展轴,引领整个老城片区的空间发展;沿信合路和平阳街形成的功能发展带;5、“多组团”多组团——指多个居住社区。
规划通过对居住用地的规划梳理和社区组织的重构,形成多个居住社区,每个社区通过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居民提供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服务。
土地使用规划居住用地规划(1)居住社区划分居住用地共767.22公顷,占总用地的54.1%。
其中二类住宅用地492.08公顷,配套设施用地和中小学幼托用地为106.97公顷,商住混合用地168.17公顷。
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
![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72cc0d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63.png)
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临汾是晋南经济重镇,经济总量位居山西省第二。
2009年,临汾在中国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排名位居第29位,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一、市区概况1.天然环境(1)地理位置临汾市市区位于临汾市域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54′21″—36°19′48″,东经111°05′07″—111°49′04″,北距太原265km,西南距西安371km,东南距郑州345km,距近来的民航机场太原机场249km,距近来的出海口岸天津港820km。
(2)地形地貌市区东为太岳山脉,西为吕梁山余脉,市区位于中部断陷盆地,汾河两岸宽阔的冲洪积平原之上,地貌大体上为平坦的辽阔平原,中心为有名的汾河地堑。
(3)水文地质市区北有涝氵巨河,西有汾河,其中涝氵巨河为季节性河流。
市区地处贺兰山字形构造体系中祁连山、吕梁山弧形构造东翼和新中原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东西横跨临汾断陷盆地和吕梁山褶皱两个构造带。
临汾盆地是在早三迭纪末期复向斜的基础上,由东西两侧较大断裂带临时反复举止,相向正断下陷不断沉积而形成西侧陡、东侧缓的断陷盆地,沿汾河呈近南北方向展布。
盆地内有三组隐伏断裂。
(4)气候气象市区地处汾河谷地,具有明明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为550—600mm,降雨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年平均气温12.2℃,其中,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6.3℃,一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25.6℃,最高气温41.8℃,全年无霜期180—20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向,其次为西南风。
2.市区形态演变过程传道尧都平阳,为尧、舜、禹时期的政治中心,全国各部落邦国首领常常聚会朝聘于此,西周唐国曾迁都于平阳。
秋秋至汉代年间,城池几经变迁,隋唐五代的临汾为重镇,该城的城垣基本上奠基于北魏,到隋唐时继续修整加固。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工作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工作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004d1f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74.png)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工作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0.25•【字号】•【施行日期】2016.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工作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汾、侯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壶口风景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临汾市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工作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0月25日临汾市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工作规划(2016—2020年)创建国家卫生城镇是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镇品位打造健康临汾的一项重要工作。
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临汾市连续8年获得“省级卫生城市”,15个县市区获“省级卫生县城(城市)”,17个乡镇获“省级卫生乡镇”,侯马、洪洞、古县获“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古县北平镇、石壁乡等乡镇获“国家卫生乡镇”。
这些卫生城镇的成功创建,不仅优化了人居环境,改善了临汾形象,同时也提升了城镇管理水平,推动了乡镇建设,为推动临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为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为指导,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卫生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治理危害群众健康因素为重点,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科学指导,广泛深入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加快健康临汾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条修编背景与目的
为落实国务院和山西省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资源型产业的相关政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积极利用新的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协调和管理市域城乡空间发展,促进临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临汾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
(3)工业布局园区化。扭转工业(不含采掘业)布局分散的现状,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开发区——工业小区的三级园区体系。
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全部进入统一规划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采取远离城镇、“大分散小集中”的据点式布局模式;
新兴加工制造业应集聚在临汾、侯马两个省级开发区,或者安排在平川各县城的工业区内,采取依托大运发展轴的轴向节点式布局模式;
(3)城镇化发展目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镇的综合服务职能得到加强,承载新兴产业的能力显著提升。
(4)生态环境发展目标。市域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性改善;重点人居空间生态环境显著优化;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第9条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分为引导型指标和控制型指标,其中控制型指标是考核规划实施的主要依据,详见附表1。
(3)建设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将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作为临汾接替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与山东半岛在纺织、家电、装备、食品等产业上的合作,利用产业链的整体移植,形成东部侧重创新研发、市场拓展,临汾侧重产品生产、技术成果转化的跨界产业联盟。
第三节 市域主体功能分区
第14条主体功能分区
优化开发区以功能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要目标,兼顾人口与经济的集聚;重点开发区以人口或经济规模化扩张为主要目标,分为两类,Ⅰ类重点开发区侧重于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Ⅱ类重点开发区侧重于传统资源型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鼓励人口向大县城集聚。限制开发区以总体上限制开发,局部地区适度发展,鼓励人口向大县城集聚为目标。
(2)产业政策:移出全部污染型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吸引东部制造业转移,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
(3)生态政策:以改善城市生态条件和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加强城市外围和城镇间生态廊道建设。
第16条Ⅰ类重点开发区范围与政策
包括侯马市、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
(1)城镇化政策:扩大城市规模与健全城市功能并举;提高城镇体系结构的网络化程度,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园区和工业小区增加小城镇就业机会,推进村庄整理。
(3)生态政策:对矿区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循环经济产业园选址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评估,距离县城、重要生态功能地区应在4公里以上,距离小城镇应在2公里以上;严格保护本地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编制保护规划,严格管理。
第18条限制开发区范围与政策
包括西山的永和县、大宁县、隰县和吉县。
(1)城镇化政策:推进以县城为重点的据点式城镇化;实行移民扶贫;加强劳务输出职业培训,鼓励人口外迁和“异地城镇化”。
第7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标下划线的条文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
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
第8条发展总目标
(1)区域发展目标。山西省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城市和先导城市;率先并带动晋南地区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升级的增长极;山西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晋南地区的能源化工和原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
(2)经济发展目标。资源型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污染排放大幅度减少,在循环经济园区中高度集聚;新兴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
(1)安泽重点发展焦化。采取新的焦化技术,应用循环经济模式,加强煤焦电一体化建设,建设电力能源基地。
第20条钢铁机械工业布局导向
(1)市区重点发展精密铸造业和装备机械类零部件产品的生产。
(2)侯马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零部件,结合本地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
(3)翼城重点发展合金生铁、炼钢生铁、特优钢以及优质型材,建设煤电钢油一体化项目,建成临汾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综合体。
第二节 发展战略
第10条总体战略
实行双向转移的总体战略。
(1)资源型产业向东西两侧山区转移。山区发挥资源条件好、生态环境容量大的优势,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山区移民,保育生态环境。
(2)新兴产业和人口向平川城镇转移。平川发挥城镇基础好、发展新要素密集的优势,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人口集聚,优化人居环境。
(5)《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
(6)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19号)
(7)《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
(8)国家、省、市相关的其它政策性和法律性文件。
辅助工业(包括资源型产业的下游产业以及新型加工制造业的配套产业)原则上安排在平川地区的乡镇工业小区内,采取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卫星式布局模式。
(4)经济发展绿色化。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改进工艺、深化产业链,实现节能减排。
第12条城镇化策略
(1)城镇化分区策略。将平川作为城镇化的重点推进区,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汾河两岸集束交通走廊两侧城镇的串珠式开发,促进都市区的发育;两侧山区减少总人口,采取据点式城镇化模式,本地城镇人口主要向县城集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第三章
第一节 产业
第19条煤化工业布局导向
(1)霍州和洪洞重点发展焦化、气化和液化联产。其中霍州重点发展煤液化,兼顾煤气化,打造煤电一体化的煤多联产项目;洪洞在加强煤焦油和焦炭下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煤气化,兼顾煤液化。
(2)乡宁、蒲县、古县、襄汾重点发展焦化和气化。其中襄汾应限制煤化工产业总规模,更新改造焦化技术,发展气化项目;其他三县重点发展焦化和煤层气制二甲醚项目,结合煤气化有选择地开发下游产品。
(4)曲沃发展各类生铁、粗钢以及优特钢、优质型材和长材,建展以球墨铁为核心的铸造生铁和炼钢生铁,并以此为原料重点生产碳素钢和优质合金钢。
第21条新兴战略产业布局导向
(1)依托市区和侯马-曲沃将农副产品加工业向食品制造延伸。依托各县县城发展具有本地原料优势的肉类加工、鲜肉冷冻包装、熟肉制品制造,果汁饮料、调味品、罐头制造,以及中药材的生产和加工等各类产业。
(2)将市区和侯马-曲沃作为医药制造业企业聚集地和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平台。
(3)依托各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以新型煤化工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
(4)建设两大综合物流基地、六个专业物流中心、八个一般物流节点,具体布局详见《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节 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布局
第22条资源型工业产能布局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
对接省域城镇体系布局,依据临汾资源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对市域发展空间格局进行整体性重构,促进人口、经济要素和各项设施的合理分布。将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做为工业化城镇化互动的枢纽,整合重组资源型企业,大力调整资源型工业的空间布局,推动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口和新兴产业向平川主要城镇集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体功能分区以县市域行政边界为划分单元,各分区内若涉及空间管制规划中提及的限建区和禁建区,均应满足空间管制规划提出的管制要求。
第15条优化开发区范围与政策
尧都区为优化开发区。
(1)城镇化政策: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和区域地位,提高城镇化质量;构筑临汾城市功能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网络的一体化建设。
资源型工业产能布局规划包括产能总量规划和产能调整规划两部分。产能总量规划提出每个县(市、区)允许发展的产能总规模,产能规模按照鼓励发展、有限度地鼓励发展、限制发展、禁止发展的次序递减。产能调整规划提出每个县(市、区)在现状总产能基础上应当增加或者削减。各县(市、区)产能布局规划详见附表2。
第11条产业发展策略
(1)传统产业新型化。推动资源型企业整合重组,扶优汰劣,关小上大,延伸产业链条,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2)新兴产业规模化。通过传统产业链深度延伸、承接东部制造业转移,依托开发区和重点城市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扩大规模,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第3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4条规划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第5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临汾市域全部范围,面积20275平方公里;第二层次是城镇密集区,范围是霍州市、洪洞县、尧都区、襄汾县、曲沃县、翼城县、侯马市,面积6727平方公里。
第6条规划区
临汾城市规划区包括尧都区行政辖区、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洪洞县甘亭镇、襄汾县襄陵镇和邓庄镇。城市规划区总面积1513平方公里。
(4)人口流动和定居促进策略。近期重点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远期重点促进农村人口在城镇定居;鼓励山区县实施生态移民,减少农村人口;鼓励平川农村非农就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推动集体土地流转,城镇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合理利用城中村、旧住房吸纳农村移民;推动城乡人口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政策的统一和衔接。
(5)分阶段促进就业策略。近期加大交通、环保、环卫、园林、基础设施投入,创造工程性就业机会;中期利用传统服务业和非资源型加工制造业创造就业机会;远期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育,并促进传统服务业再次发展,以第三产业为吸纳就业的主力。
(2)产业政策:产业扶贫政策重点向本地区倾斜;鼓励依托煤矿、煤层气资源建设煤电气多联产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特色农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以黄河风情游、黄河蛇曲地质游为重点推动旅游业发展;提升隰县的区域农产品和中药材集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