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文化详细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

沿河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沿河乌江山峡不仅是千里乌江自然风光的精妙之笔,更是研究古代乌江文明的巨大宝藏,沿河也因此被誉为“乌江缩影古思州”。“乌江缩影古思州”是沿河最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它可以与“武陵正源梵净山”、“天然盆景张家界”形成完美的互补优势和强强联合。

沿河文物古迹还有唐永佛寺、明天缘寺、西汉陶窑、汉砖、汉砖窑、汉墓群和清代乌江洪峰石刻、“蛮王洞”等。近年来,引起考古学界关注的还有沿河新石器晚期至商周遗址群、海洋古生物化石等。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有76群730多只黑叶猴,占全球黑叶猴总量的三分之一,2004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沿河是革命老区,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1934年贺龙、夏曦、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为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牵制敌人,立下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沿河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民族风情十分浓郁。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歌舞、民族习俗别具一格。至今仍保留着土家民歌、摆手舞、肉莲花、打镏子、薅草锣鼓、傩堂戏、花灯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其中肉莲花曾三次获得全国金奖。2010

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传统“沿河四宝”

历史上的“沿河四宝”形成于明清时期,内容是“油桐、乌桕、蜂蜜、山羊”四大农特产品。清代和民国时期,“沿河四宝”以其量大质优闻名省内外,其地位与“沿河盐运经济”同样重要,是沿河当时经济的主要支撑。解放初期至七十年代,沿河四宝在全县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新时期“沿河四宝”

在现代生态农业倍受推崇的当代,沿河自治县又有四大农业特色产品被誉为“沿河四宝”,它们是:姚溪贡茶、金竹贡米、沙子空心李、困龙山铁叫鸡。

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

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2009年12月28日由国务院发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千里画廊”之誉的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形成89公里奇峡壮观,从南至北由夹石、黎芝、银童、土坨、王坨等五个峡段和百丝坨、洗心泉、珍珠洞、黄龙泉、飞龙过江等30余个主要景点组成。山峡北接重庆市乌江峡谷旅游线,南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峡岸奇峰对峙、滩险壑幽、飞瀑流泉、嵯峨怪石、古树苍藤、珍禽异兽,景观奇特,蔚为壮观。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县西北部麻阳河、洪渡河流域,面积31113公顷,生物资源丰富,仅维菅束植物和脊椎动物就有8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27种,其中兽类10种,一级保护动物有黑叶猴和豹,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小灵猫、猕猴、林麝、穿山甲、水獭等;鸟类15种,均为二级动物,有鸢、秃鹫、白尾鹞、红脚隼、白冠长尾雉、红腹鸡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2种,其中二级保护植物有天麻、穗花杉、红花木莲、白辛树、黄莲、厚朴等6种。保护区峡谷、峰丛、飞瀑、洼地、漏斗、溶洞、天生桥、地下水、陡崖、石峰等具有奇、险、幽等特点,自然风景绮丽壮观,其间分布着76群730多只黑叶猴,是贵州黑叶猴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国内最重要和最适宜保护黑叶猴种群的基地。

淇滩古镇

淇滩古镇位于县城南部10公里处,此镇开发较早,古迹较多,现有保留完好的四合院6座、石板街、贺龙钓鱼台、罕见的草书碑、严寅亮等人书写的匾。黔东特区第四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就在该镇,为砖木结构房屋,坐西向东,建于晚清时期,正面三门相连,内为四合天井,总面积810平方米,正门上部用石灰写有“中国工农红军沿河县第四区革命委员会”,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黔东特区第一次维埃代表大会旧址

位于县城南40公里的谯家镇高帽峰下,原为张家祠堂。坐西向东,占地面400平方米,高90米,宽18米,四周是封火墙,大门由三块雕花青石搭成,台由细钻青石铺就。祠内正殿中,有16根大柱支擎殿顶,柱基刻有龙、凤、狮、麒麟等图案;正殿前有一小院,两侧一楼一底厢房有转角回廊勾通,各房间都有匀称方格花窗。 1934 年7月,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在此建立,通过了《没收和分配土地条例》,《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等6个决议。现与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位于距县城南约40公里处的谯家镇白石土地湾,建于清代同治八年(1896)年,为木质结构瓦房,有正房7间,两边是厢房,前有朝门,形似撮箕。房顶青瓦覆盖,中部垒一“喜喜 " 字,两侧塑有凌空飞鸽。正房台阶为细钻青石,其前壁木雕窗上有花鸟虫鱼图案。1934年为贺龙等红三军领导驻地。1956年8月24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7月在纪念红军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县人民政府将原红三军九师政委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字“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手迹制成

黑底烫金匾,挂在正房门额,举行了挂匾仪式。2006年5月25日,与德江县枫香溪会议会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红木黄二、六军团会师纪念馆合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