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低渗油藏周期注水与渗吸效应实验
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刘长利;刘欣;张莉娜;陈贞龙【摘要】注水开发已成为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开发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储层微裂缝发育,非均质严重,油水井暴性水淹,导致水驱采收率较低.渗吸采油是该类油藏重要的采油方式,利用室内实验,系统研究了注入水矿化度、岩芯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表面活性剂、原油黏度和温度等因素对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裂缝性特低渗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当周围环境注入水矿化度小于岩芯内地层水矿化度或加入表面活性剂均可显著提高渗吸程度;渗透率越高,原油黏度越小,含油饱和度越大,毛细管渗吸作用越强,最终渗吸采出程度越大;温度的升高可提高初期渗吸速率,但最终渗吸采出程度基本相同,温度不是影响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的直接因素.%Water flooding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only way for the ultra 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 development.However, due to the problems of reservoir micro fracture development, serious heterogeneity and critical water, resulting the water flooding recovery waslow.Spontaneous imbibition oil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of oil production in this kind of reservoir, on the basis of the use of indoor experiment, the salinity of injected water, core permeability, oil saturation, surfactant, oil viscosity and temperature in a 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environment formation water salinity is less than the mainland core layer water salinity, or joining a surface active ag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pontaneous imbibition effect.as the permeability and oil saturation increased and the crude oil viscosity decreased;capillaryimbibition became stronger and the ultimate imbibition recovery is greater;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can increase the initial imbibition rate, but the ultimate imbibition recovery is basically the same, the temperature is not the direct acting factors about imbibition effects in ultra 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期刊名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5页(P35-38,50)【关键词】特低渗裂缝性油藏;渗吸;采收率;影响因素【作者】刘长利;刘欣;张莉娜;陈贞龙【作者单位】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1;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1;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1;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特低渗油藏已逐步成为我国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对象。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气田开发中,低渗透油藏因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的裂缝现象及其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我们旨在为油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提高采收率,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二、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概述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使得开发难度较大。
安塞油田的低渗透油藏更是因其特有的地质条件而复杂,特别是在储层中发育的裂缝。
三、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
这些裂缝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形态,其分布和发育受地质因素和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
研究区内的裂缝多以垂直、倾斜和高角度裂缝为主,部分地区还存在复杂的三维裂缝网络。
这些裂缝不仅改变了储层的物理性质,还对水驱开发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改善水驱效果的因素裂缝的存在使得储层中的流体流动性增强,有利于提高水驱效果。
当注入水沿着裂缝流动时,可以迅速扩散到整个储层,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裂缝还能为原油提供新的流动通道,使得原本难以采出的原油得以被采出。
2. 降低水驱效果的因素然而,裂缝也可能导致水驱效果的降低。
当裂缝过于发育时,注入水可能沿裂缝快速流失,导致储层中的原油无法充分被驱替出来。
此外,裂缝的存在还可能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使得储层中的流体分布不均,从而影响采收率。
五、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为了深入探讨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地质勘探和岩心分析等手段,获取了储层的详细地质资料。
其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储层进行建模,并模拟水驱过程。
最后,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实验结果表明,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合理的裂缝处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驱效果。
具体而言,通过对裂缝进行优化识别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储层中裂缝的分布和发育情况,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
《2024年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范文
《裂缝性特低滲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篇一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一、引言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作为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显著的挑战性。
这一类油藏的特点是孔隙网络中存在的细微裂缝导致储层渗流速度慢、渗透性低。
准确而全面地理解和预测此类油藏的开采行为,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采策略和降低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针对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二、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和材料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油藏模拟系统、储层模拟器、高压驱替系统和微观成像系统等。
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砂石、矿物颗粒、人造流体等。
2. 实验步骤(1)储层模型的建立:根据地质资料和测井数据,通过合理比例配制砂石和矿物颗粒,构建与实际储层相似的物理模型。
(2)模拟油藏条件:在模拟器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以模拟实际油藏的储层环境。
(3)驱替实验:通过高压驱替系统,向储层模型中注入人造流体,观察并记录流体的流动行为和分布情况。
(4)微观分析:利用微观成像系统对储层模型进行微观观察,分析裂缝的分布、大小、连通性等特征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可以获得以下关键信息:1. 裂缝的分布和大小:通过微观成像系统观察和分析,可以获得裂缝的分布情况、大小和连通性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储层的渗流特性和优化开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 流体流动行为:通过驱替实验,可以观察到流体的流动行为和分布情况,包括流体的流向、速度和分布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储层的渗流特性。
3. 开发潜力评估:结合实验数据和地质资料,可以对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估,为优化开采策略提供依据。
四、应用与讨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开采策略:通过对储层模型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储层的渗流特性和流体流动行为,从而为优化开采策略提供依据。
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E x e r i m e n t e dS t u d nt h e 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o fS o n t a n e o u s p yo p I m b i b i t i o n i nU l t r aL o wP e r m e a b i l i t r a c t u r e dR e s e r v o i r yF
, f l o o d i n e c o v e r a s l o w. S o n t a n e o u s i m b i b i t i o no i l r o d u c t i o n i s a n i m o r t a n tw a f o i l r o d u c t i o n i n t h i sk i n do f r e s e r v o i r o n t h e gr yw p p p yo p , , , , , b a s i so f t h eu s eo f i n d o o re x e r i m e n t t h es a l i n i t f i n e c t e dw a t e r c o r ep e r m e a b i l i t o i ls a t u r a t i o n s u r f a c t a n t o i lv i s c o s i t n d p yo j y ya , , , H o w e v e r d u e t o t h ep r o b l e m so f r e s e r v o i rm i c r of r a c t u r ed e v e l o m e n t s e r i o u sh e t e r o e n e i t n dc r i t i c a lw a t e r r e s u l t i n h ew a t e r p g ya gt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安塞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基地之一,其低渗透油藏的开采一直是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存在对水驱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开采工艺和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导致油藏开采难度较大。
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是影响水驱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裂缝能够改善储层的渗流条件,提高采收率,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水驱失控、水淹等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分析1. 改善渗流条件裂缝能够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条件,提高储层的渗流能力。
裂缝能够为油水流动提供通道,降低流动阻力,使油水更加容易地流向生产井。
同时,裂缝还能够扩大油藏的有效开采面积,提高采收率。
2. 增加水驱风险然而,裂缝的存在也可能增加水驱风险。
裂缝可能导致注入水在局部地区快速流失,造成水淹现象,影响采收率。
此外,裂缝还可能成为水驱波及不到的死角,导致部分区域无法得到有效开发。
3. 影响因素分析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规模对水驱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发育良好、规模较大的裂缝能够更好地改善渗流条件,提高采收率。
其次,注入水的性质和注入方式也会影响水驱效果。
合理的注入方式和水质有助于提高水驱效果,减少不利影响。
此外,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和地下流体性质也是影响水驱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为了深入探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建立低渗透油藏的数值模型,模拟不同裂缝发育程度和规模下的水驱效果。
其次,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水驱效果及影响因素。
低渗透油藏渗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现代研究
低渗透油藏渗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现代研究摘要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孔隙半径小,毛细管力大,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差。
研究表明渗吸作用受岩石性质和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渗吸是导致压裂液滤失的重要原因,充分研究基质的渗吸能力及渗吸速率对确定压裂液体积、优化回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吸;影响因素前言渗吸是指润湿相在毛细管力作用下进入孔隙喉道,驱替非润湿相的过程,毛细管力是渗吸过程的主要驱动力。
在低渗透油藏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注水后期水窜现象十分严重,常规注水开发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低,毛细管力大,而较大的毛细管力可作为驱油的动力,增加开发效果。
1 渗吸方式与研究方法1.1 渗吸方式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的岩石中可存在顺向渗吸和逆向渗吸。
顺向渗吸指水或水溶液吸入的方向与油被排出的方向相同,逆向渗吸指水或水溶液吸入方向与油被排出的方向相反。
1.2 渗吸研究的实验方法诸多学者通过室内实验模拟研究渗吸现象,目前主要的实验方法有体积法和称重法。
(1)体积法:通过测量原油或渗吸体系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溶液与岩心之间的液体置换量。
该方法适用于岩心孔隙体积较大的渗吸,可以很好地观察渗吸结果。
但该方法易受温度影响,因为温度的变化会使渗吸体系溶液蒸发,给实验带来误差。
(2)称重法:通过测量岩心或渗吸体系溶液的重量变化情况来计算渗吸结果。
其中电子自动称重精度较高,可随时记录重量的变化。
两种方法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都能取得较好的结果,且能观察到渗吸的动态[1]。
2 低渗透岩心渗吸驱油规律2.1 常压下的渗吸实验(1)实验条件及现象描述本实验所用人造亲水岩心尺寸为2.5cm×8cm,渗透率分别为0.2mD、4mD、10mD、20mD、100mD级别,实验温度为54℃。
在实验条件下,5组岩心都发生了原油的渗吸,0.5h后岩心表面上出现油珠,随着时间的延长,油珠会变大并上浮至细管液面。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吞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吞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杨凯【摘要】大量实验证明,裂缝具有较强的压敏效应.低渗基质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使得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非常困难,而注水吞吐对保持油层压力以及实现稳产具有明显优势.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裂缝性低渗油藏渗流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所编制的数值模拟程序,分析计算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对该类油藏注水吞吐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的影响在生产后期,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对油井产量的影响也越大;应力敏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均影响产量,随着其值的增加,油井产量降低,当应力敏感系数增大到一定值后,产量的降低幅度几乎不会发生变化.【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0(017)002【总页数】4页(P82-84,91)【关键词】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吞吐;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数值模拟【作者】杨凯【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40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4对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传统的衰竭式开采过后,基岩中将残余大量的原油,常规注水开发可以降低部分残余油量,但油井见水快,含水率上升快,易发生水窜或暴性水淹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国内一些油田提出采用原井注水适当补充油层能量后反吐采油的方式,在保持油层压力的前提下,实现油田的相对稳产。
其中,头台油田、安乐油田、江汉王厂油田、中原马厂油田、中原 A463油藏进行注水吞吐后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1-2]。
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双重孔隙来描述裂缝性油藏,Kazemi和 Rossen等人最先开始裂缝性油气藏数值模拟研究[3-4],随后 Thomas、J.R.Gilman等人分别提出各自的双孔隙度模型。
华北油田的王瑞河发表了双重介质拟四组分模型[5];尹定公布了自己研制的全隐式裂缝性三维三相裂缝模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袁士义、冉启全等人建立将裂缝变形与基质渗吸作用集为一体的变形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模型[6]。
低渗油藏自发渗吸驱油效率测定新方法
第37卷第4期2020年12月25日油田化学Oilfield ChemistryVol.37No.425Dec,2020所谓自发渗吸[1-3](简称自吸)是多孔介质在毛细管力驱动下自发地吸入某种润湿液体的过程,它是毛管压力作用下的一种常见现象。
低渗油藏中通常裂缝发育,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首先沿裂缝推进,裂缝中的水靠自吸作用将原油从基质中驱替出来。
随着低渗油藏的大量开发与应用,自发渗吸作为低渗油藏的一个重要开采机理[4-6]而备受关注。
前人的渗吸实验研究中,大多直接或者间接采用体积法[7]或常规称重法【8】进行自然渗吸实验研究。
目前室内常用的渗吸物理实验方法主要有体积法和称重法[7]。
同向渗吸体积法实验的主要原理是用带刻度的毛细管与装有岩心的容器相连,通过渗吸前后毛细管内液面变化来表征岩心的渗吸量的大小。
逆向渗吸体积法实验[9]是将岩心完全浸没在液体里,由于渗吸作用岩心内的非润湿相被润湿相驱替出来,在重力作用下汇聚在容器顶部的细管中,测量容器顶部的液体或气体体积进而计算渗吸采收率。
体积法仅能测定渗出并已脱离岩样的油量,而不能测定溶解于水中油珠的体积,因而所测定的自发渗吸驱油效率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称重法实验是将岩心的一个端面与润湿液接触(同向渗吸)或将岩心全部浸没在液体中(逆向渗吸为主),每隔一定时间记录电子天平读数,直到质量不再增加为止,从而求得该时刻吸入的润湿液量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E t和渗吸体积V wt[1]。
称重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但是针对页岩等低渗岩心,其吸水膨胀会导致计量增加和微裂缝增多,对渗吸量的计量产生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精确。
对于致密砂岩岩心,由于存在“门槛跳跃”、“挂壁”等现象以及孔隙度测量不精确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常会出现渗吸采收率超过100%的情况[7]。
针对体积法和称重法渗吸物理实验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低渗油藏自发渗吸驱油效率测量装置及方法,为了弥补与体积法测试的不足,测试装置中增设了水中含油分析仪来测定溶解于水中的油珠的体积,以提高实验的精度。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调整及有效缝长研究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年第 19 期
Ξ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调整及有效缝长研究
马 宁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黑龙江 大庆 163314 )
摘 要: 根据 S 油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层中裂缝分布规律与注水开发动态特征 , 在开展低渗透储 层有效驱动体系、 裂缝基质系统渗流特征、 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 裂缝储层渗吸法采油理论机理等低渗 透油藏开发调整理论的基础上 , 深入研究了以提高有效动用为核心的裂缝性油层反九点井网转线状注 水调整、 井网调整, 并对裂缝有效缝长进行计算 , 应用这些技术指导了注水开发调整 , 为提高和改善开 发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裂缝; 注水; 开发调整; 注采系统 S 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层岩性和构造岩性复合油 藏。储层主要为河流相沉积的窄条带和断续条带砂 体, 区块平均空气渗透率在 0. 1~ 10. 5× 10- 3 Λ m2 之 间, 大多储层发育不同程度的天然裂缝。 根据各区块 渗透率和裂缝发育程度存在裂缝发育低渗透储层、 裂缝发育特低渗透储层、 裂缝发育差特低渗透储层 和裂缝不发育特低渗透储层。初期主要采用 500m × 180m 反九点法注水井网 , 裂 缝发育储层注水开发 平面矛盾突出 , 含水上升快、 产量下降快; 裂缝不发 育储层油井见效差或不见效。 油藏有效动用程度低, 采油速度低, 开发效果差 , 需要进行开发调整。 为此, 开展了注水开发调整技术研究。 1 注水开发调整理论探讨 为了探索渗流特点及 其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 响〔1〕 , 依据低渗透油藏非达西理论, 结合开发实际, 探讨了注水开发调整理论。 1. 1 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 1. 1. 1 储层各向渗透率分布 一般情况下储层渗透 率为一个对称的二阶张 量〔2〕 , 若裂缝为主渗流方 向, 则某一方向渗透率与 主渗透率之间有如下关系: 2 2 k Η = k x cos Α+ k y s in Α
裂缝性低渗油藏周期注水与渗吸效应实验
收稿日期:2007 07 21基金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研究(编号:2002CCA 00700)作者简介:王锐(1981 ),男,博士,主要从事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及其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文章编号:1673 064X(2007)06 0056 04裂缝性低渗油藏周期注水与渗吸效应实验Cyclic waterf looding and imbibition experiments for fr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王锐1,岳湘安,尤源1,梁继文2(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北京102249;2.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摘要:结合长岩心周期注水实验与不同压降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得出了渗吸效应在周期注水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不同周期下的周期注水实验、无压降条件下的静态渗吸实验、不同压力及压降幅度下的动态渗吸实验,并将三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注水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开采中效果明显;低渗透基质油藏中毛管力具有较强作用;压力波动幅度对渗吸效应的影响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综合低渗透油藏中较强的压敏性,得出周期间歇性注水实验过程中,压力波动幅度较低才能获得较高采收率.关键词:周期注水;渗吸;压降幅度;压敏性中图分类号:TE357.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进行,目前新探明的储量近30.9%属于低渗透油藏,其中,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低渗透油藏一般存在着大量的裂缝.基质作为主要的储油空间,裂缝作为主要的渗流通道,常规注水开发由于渗透率存在巨大差异,注入水一般沿着高渗透裂缝窜流,水驱后期高含水饱和度的裂缝系统与高含油饱和度的基质系统交织共存,基质岩块中大量剩余油不能被采出,水驱开发效果很差[1].周期注水是该类油藏开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亦称间歇注水、脉冲注水等,其驱油机理是周期性地改变注入量和采出量,在地层中造成不稳定的压力场,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重新分布,从而使注入水在层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层间渗流,促进毛管吸渗作用,增大注水波及体积系数及洗油效率,提高采收率.其实质是发挥低渗透率基质系统的毛管力作用及压力周期涨落时基质与裂缝间流体的质量交换作用,使原油从致密的基质系统排入裂缝系统,即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渗吸毛管力作用和压力周期涨落时基质与裂缝之间的压差.前人对于周期注水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改变注入端注水量以及设定不同的注采周期形成一定的压力波动,并观察和分析该压力波动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进而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周期注水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得出了影响周期注水驱油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毛管力和压力波动引起的压差[2 5].本文从渗吸实验的角度,通过设定不同的压降幅度和降压速度,来观察其对渗吸作用的影响,从而对周期注水方案的实施进行指导.1 长岩心周期注水实验本文选用80cm 45cm 45cm 的自制长岩心进行周期注水实验.岩心基质渗透率5 10-6m 2,孔隙度24%,为强亲水性岩心.选用长庆原油与煤油1 4配比的模拟油饱和岩心,初始含油饱和度为2007年11月第22卷第6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Xi an Shiy ou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on)Nov.2007V ol.22No.642.13%,含水饱和度为57.87%,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25000mg /L.实验温度为60 ,该温度下地层水黏度为0.47377mPa s,密度为0.9905g /cm 3;模拟油黏度为0.912m Pa s,密度为0.8016g /cm 3.通过人工切割造出人工水平裂缝,并将岩心放置在一起.按相关实验标准抽真空饱和水,然后用模拟油驱替饱和油.在常规水驱结束后,进行周期注入实验.通过对比不同的周期长度,来分析周期注水过程中采油效果.周期注水前,采用常规注水至含水率达到100%时,转周期注水.此时,岩心的含水饱和度为66.85%,含油饱和度为33.15%.实验分4个周期进行,每个周期间隔一段时间,注水水驱至含水率100%,然后关闭岩心两端一段时间,再注水开采至含水率达到100%,再关闭岩心两端,如此反复几个周期,观察并分析每个周期采收率的变化情况.图1为阶段采收率和累积采收率随周期数的变化曲线.在常规水驱含水率接近100%后,常规注水采油效果很不明显,而采用间歇性周期注水后,累积采收率将有所增加.由阶段采收率曲线可知,第一周期的阶段采收率最大,后续周期阶段采收率有所下降.且在高含水饱和度条件下,周期注水阶段采收率均较小,一般在5%以下.这一实验证实了间歇性周期注水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中的存在作用,但是无法说明其作用机理,因此,本文从渗吸实验的角度进行周期注水机理探究.图1 长岩心周期注水采收率变化曲线2 静态渗吸和动态渗吸实验渗吸效应是指一种润湿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只依靠毛管力作用置换出另一种流体的过程.在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中水驱油的主要机理是渗吸促使裂缝中的水吸入基质而进行采油的.而周期注水过程中,由于压力波动而在裂缝与基质间形成一定的压差,这一压差将会对渗吸效应产生影响.在周期注水过程中,毛管力渗吸与压力波动所引起的压差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将是下文讨论的内容.2.1 无压降条件下的静态渗吸实验选用与裂缝性长岩心基质渗透率相同的2.5cm 直径的岩心,用模拟油100%饱和,并放入渗吸容器中,然后分别置于30 和60 的恒温箱中进行静态渗吸实验.实验是在常压下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压力保持不变,即渗吸过程是在毛管力下进行的.图2为2块渗透率接近的岩心在常压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静态渗吸实验,从图中可以看到,30 时,渗吸采收率为33.12%;温度为60 时,渗吸采收率为61.61%.通过近似计算,30 时平均渗吸速度为0.322 10-4m/d,60 时的平均渗吸速度为7.22 10-4m/d.即高温下渗吸采收率要明显高于低温下的采收率,且高温下达到渗吸最大采收率的时间要比低温下的短,高温下渗吸速度大于低温下的渗吸速度.另外,在无压降条件下,或处于压力平衡的环境下,其渗吸效应具有较强作用,表明毛管力对提高基质采收率具有较强作用.图2 不同温度条件下静态渗吸实验曲线2.2 不同压降条件下的动态渗吸实验针对周期注水特点,设计5组不同实验.选用5个高压中间容器,每个容器内放置3块100%饱和模拟油的2.5cm 直径的岩心,以防止单块岩心由于计量和操作引起实验误差.分别将5个中间容器加压至0.1MPa 、5MPa 、10MPa 、20M Pa 、30MPa,计量渗吸油量周期为24h.即在每24h 时,将每个中间容器压力瞬间降至0.1MPa,不同的瞬间降压幅度对应于不同的降压速度,同时,也将会在岩心内外形成不同的压差,这将会对渗吸作用造成不同的影响.图3,图4即不同压力及压降条件下的渗吸采收率曲线.从图3中可以看出,压力波动过程中的渗57 王锐等:裂缝性低渗油藏周期注水与渗吸效应实验吸采收率增加初期较快,后期逐渐变得平缓.从图4中可以看到,随着瞬时降压幅度的增大,渗吸采收率先减小后增大,即瞬时降压对渗吸作用的影响不是单调变化的.实验周期为24h,降压条件是在瞬间进行的,即在降压的瞬间,可以在岩心内外形成一定的压差,从而对渗吸效应产生影响.当压降从0MPa 变至5MPa 时,采收率变化不大;当压降从5MPa 变化至10MPa 时,采收率降低;当压力从10MPa 升高时,采收率增大.由此可见,不同的压力和不同的降压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是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图3不同压力情况下渗吸曲线图4 不同瞬时压降条件下渗吸采收率曲线岩心内外压力变化过程如下所述,即当环境压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岩心内外的压差为油水界面张力引起的毛细管力.在毛管力的作用下,水相逐步渗入到毛细管中,此时的压差由毛管力、水相黏滞力、油相黏滞力组成.当环境压力瞬时改变时,由于在致密基质岩心中压力传播具有延迟性,而导致在岩心内外产生一定的压差,将此压差定义为延迟压差,延迟压差的大小将对渗吸效应产生很大影响.此时压差由毛管力、水相黏滞力、油相黏滞力和延迟压差组成.实验过程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油、水两相的黏滞力保持不变.则当压力变化时,油水界面张力和延迟压差对岩心内外的压差产生影响,以及由于压差的存在,岩石和流体物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压力为常压条件,即无压降产生时,岩心渗吸过程是在毛管力作用下进行的.当压降幅度较小时,如实验从0MPa 变为5MPa 时,降压过程中产生的延迟压差较小.此时,岩石物性基本不发生变化,基质内流体膨胀较小,故采收率变化较小.而当压力从10MPa 开始下降时,较高压时油水界面张力减小,降压过程中引起的延迟压差增大,且受力方向与毛管力方向相反.同时,由于延迟压差较小,岩石及流体性质变化较小,则采收率将较5MPa 时有所降低.当压力继续增大时,毛管力继续减小,而此时降压引起的延迟压差大于毛管力的作用,即延迟压差能够克服界面张力的作用,而将原油从岩心中排驱出来.同时,由于较大压差的存在,使得岩心开始膨胀,即孔、渗参数得到改善.基质内原油黏度降低,体积膨胀,也促使原油从基质中渗出来.上述因素均促使渗吸采收率急剧增大,即在较高降压幅度条件下,瞬间延迟压差成为基质内原油的驱动力,将其排驱出来.同时,瞬间压降造成了岩心孔隙结构的部分变形,以及原油降黏膨胀,导致渗吸采收率增大.由无压降条件下渗吸实验可知,渗吸作用主要是由毛管力和黏滞力引起的,且当温度升高时,流体黏度降低,相应黏滞力减小,即渗吸阻力减小,则渗吸速度和采收率均增大.由不同压降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可知,不同压降及降压速度条件下,在岩心内外可以形成一定的延迟压差,且这种压差将会对渗吸效应产生一定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当压降幅度较小时,延迟压差较小,对渗吸作用影响较小;当压降幅度达到一定的值时,延迟压差将会平衡毛管力及黏滞力的作用,而对渗吸效应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压降较大时,延迟压差将克服毛管力及黏滞力的作用,而将基质中的原油排驱出来.同时,由于基质中流体及岩石弹性能的释放,导致采收率进一步增加.综合两组实验可知,压降幅度必须保持在较小或很大的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渗吸和弹性效应的作用.而对于实际低渗透油藏开采来说,岩心压力敏感性较强,即当孔隙压力降低较大时,由于上覆岩层压力基本不变,则有效上覆压力增大,从而引起岩心渗透率损失,对岩心物性造成一定的伤害,进而影响原油的产出[6].综上所述,必须保持压降在较低范围内,本实验为5M Pa 以内,渗吸效应较强,且由于压降较小,岩心压敏性较弱,此时可得到最终的综合采收率较大,即周期注水的实施必须综合考虑渗吸效应、弹性作用及岩心的压敏性,压力波动幅度必须保持58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较低水平,才能获得较大采收率.3 结 论(1)长岩心驱替实验中,当含水率很高时,水驱效果较差,此时采用间歇周期注水,能起到一定的效果.(2)常压下的静态渗吸实验表明,渗吸效应是由毛管力与黏滞力引起的,当温度升高时,毛管力变化较小,流体黏度急剧降低,黏滞力减小,渗吸速度增加,渗吸采收率增大.(3)不同的压力及压降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是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即当降压幅度较小时,其降压引起的延迟压差对渗吸作用影响较小;而当降压幅度达到一定值时,延迟压差会一定程度抑制毛管力的作用,导致渗吸采收率减小;当降压幅度较大时,延迟压差会克服毛管力的作用,将基质中的原油排驱出来,渗吸采收率急剧增大.(4)在低渗透油藏中,周期注水必须保持较低的压降幅度才能得到较高的渗吸采收率,当压降较大时,岩心的压力敏感性会不同程度地抑制驱油效果,导致最终采收率降低.参考文献:[1] 魏发林,岳湘安,叶仲斌.油湿灰岩储层中季胺类物质对周期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J].石油学报,2005,26(2):73 76.[2] 俞启泰,张素芳.周期注水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6):46 53.[3] 俞启泰,张素芳.再述周期注水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2):56 63.[4] 黄延章,尚根华,陈永敏.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周期注水驱油机理[J].石油学报,1995,16(4):62 67. [5] 陈军斌,李汤玉.周期注水数值模拟研究 数学模型[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4(3):6 9.[6] 阮敏,王连刚.低渗透油田开发与压敏效应[J].石油学报,2002,23(3):73 78.编辑:贺元旦(上接第55页)4 结 论(1)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区域分布在断层遮挡区、压力平衡区、井网不完善区、沉积微相过渡区,另外在水淹严重的主体区,低效潜力储量所占比例大,有进一步挖潜的物质基础.(2)针对聚驱后不同类型剩余油,提出了平面液流转向技术、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不均匀井网优化重组技术等高效挖潜对策,这些配套技术方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平面压力场分布,实现液流转向,同时通过完善井网,进一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进而提高最终采收率.(3)通过开展单井交联聚合物注入实验,聚驱后采用交联聚合物驱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4)在现有技术及工艺条件下,仍存在部分剩余油无法挖掘,应加大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力度,为后续水驱阶段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提供保障.参考文献:[1] 卢祥国.聚合物驱之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石油学报,1996,17(4):55 61.[2] 赵永胜,魏国章,陆会民,等.聚合物驱能否提高驱油效率的几点认识[J].石油学报,2001,22(3):43 46. [3] 张景存.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4] 王德民.发展三次采油新理论新技术,确保大庆油田持续稳定发展:上[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3):1 7.[5] 王志章,蔡毅,杨蕾.开发中后期油藏参数变化规律及变化机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编辑:贺元旦59王锐等:裂缝性低渗油藏周期注水与渗吸效应实验carbon of t he fourth member distribute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sag,the hy drocarbon of the t hir d member distr ibute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ag,and the mixed hydr ocarbon of them distributes in the intermediate zone of the tw o regions.Key words:Dongy ing Sag;sour ce rock;lithologic structure;hydrocarbon expulsion;hydrocarbon accumulat ionCH EN Zhong hong1,L I U Wei2(1.Faculty o f Resources and I nformation,China U niv 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Dongy ing257061,Shandong,China;2.M anagement Department of Exploration Project,Shengli Oilfield Co.L td.,Dongying257061,Shan do ng,China)JXSY U2007V.22N.6p.40 43,49C haracteristics of the passage system s in different sequences in Dongying DepressionAbstract:A ccording to the geolog ical character istics of Dong ying Depression,its hydro carbon passage system is analyzed using the compr ehensive study method of passag e system.It is found that the passage systems of different sequences have difference:(1)T he passage systems of deep depositional sequences(Ek Es4)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lex hydrocarbon conduction in t he sides of sand bo dies.In t heir marg inal zone,the essential element of t he passag e systems i s the lateral conduct ion of sand bodies,w hich is also the main passage form in the deep depositional sequences.I n their depression zone,the essent ial element of the passage systems i s t he verti cal conduction of faults,which is the secondary passage form in t he deep deposit ional sequences.(2)In medium shallow depositional sequences(Es3 Ed),sand bodies and faults ar e all very dev eloped,and therefore the t ypes of passage system are div erse,including fault unconformit y type,sand bo dy fault step t ype,net car pet fault type,simple sand body fault type,ladder type and unconformity t ype passage systems.T he passage systems of the medium shallow deposit ional sequen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lex hydrocarbon conduction of sand body fault.(3)Fr om the deep depositional sequences to the medium shallow depositional sequences,conducting di rection v ar ies continuously,and the conducting character varies from simple conduction to complex conduct ion.Key words:Dongy ing Depression;depositional sequence;passage system;complex hy drocar bon conductionL I Y un z hen1,LI U Zhen1,ZH A O Yang1,ZH A N G Shan wen2,L V X i x ue2(1.Key L aboratory of Education M inistr y for Hy drocarbon Accumulation M echanism,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 leum(Beijing),Beijing102249,China;2.Shengli Oilfield Co.L td., SI NOP EC,Dongying257000,Shandong,China)JXSY U2007V.22N.6p.44 49C alculation of the isotherm al running temperature of hot oil pipelineAbstract:A t present,crude oil is transported by means of heating,and so energ y consumption is hug e.I f the isother mal trans po rtation of crude oil can be realized,the cost of the transportation can greatly be r educed.T he possibility of realizing the tr ansporta tion of crude oil without heating by means of friction heat is analyzed by a case.T he ex pressio n of iso therm running temperature is de r ived based energy equatio ns,and the value of it i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prog ramming.T h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isothermal r un ning temper ature are analyzed,and it is held tha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of influencing it,but main factors are flow r ate of cr ude oil, environment temper ature and pipeline diameter.T 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a case show s that the transportation of crude oil without heating by means of friction heat can co mpletely be realiz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arge diameter pipeline and great flow rate.Key words:hot oil pipeline;friction heat;non heating transportaton;isot hermal runningL I Feng1,Z H U Jing2,LI Chuan x ian2(1.Guangdong Dapeng Liquefied Natural G as L imited Company,Shenzhen518000, G uang dong,China;2.F aculty of Stor ag e T r ansformation and Building Eng ineering,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 Dongy ing257061,Shandong,China)JXSYU2007V.22N.6p.50 52Study on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law after polymer flooding and potential tapping measuresAbstract:After poly mer flooding,the remaining oil distr ibut ion is mo re complex and scattered.T 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o f X iaer men Oilfield is studied by using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ompr ehensive geologic analysis,t he different po tential tapping measur es are put fo rward for differ ent po tential zones:optimization and recombination technology of the irregular w ell pattern,plane liquid flow turning technology,oily sludge profile control technolog y,and so on.T he applications of t he measures gain good r esults.T he r esults in this paper have refer ence to the potential tapping of the remaining o il of other oilfields.Key words:polymer flooding,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potential tapping measur esS UN Yi li,PEN G G uan yu,ZH EN G Shu w ei,D U Jian ming,H UA N G Yong qiang,CH EN K ai(No.1Production Plant,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mpany,T ong bai474700,Henan,China)JXSY U2007V.22N.6p.53 55,59C yclic waterflooding and imbibition experiments f or f r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Abstract:T he effect o f imbibition on the cyclic w ater floo ding of the fractur ed low permeability r eservo irs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 he cyclic w aterflooding experiment of long cores under differ ent cy cles,their static imbibition ex periments w ithout pressure drop and t heir dynamic imbibitio n exper iments at different pressur e drop.T he r esults show that cyclic waterflooding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r ecovery of the fr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there is a strong capillary effect is in t he low permeability matr ixes;the effect ofpressure fluctuat ion amplitude on the imbibit ion presents the trend of first decreasing and then increasing;pressure fluctuation ampli tude must be in lower level in o rder to obtain hig her recovery factor due to t he str ong pr essure sensitivity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 voirs.Key words:cyclic waterflooding;imbibition function;pressure drop amplitude;pressure sensitivityW AN G R ui1,Y UE X iang an1,Y O U Yuan1,L IA N G J i wen2(1.R esearch Center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K ey L aboratory of Education M inistry fo r Petroleum Eng ineering,China U niv 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102249;2.Zhanjiang Branch Com pany,CN OOC,Zhanjiang524057,G uang dong,China)JXSYU2007V.22N.6p.56 59Design of well cementing slurry system based on fractal theoryAbstract:T he fractal theory is us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 he fractal gr ading model for the proportion design of the well ce menting slur ry materials.T he gr ain size distributio ns of the slurr y materials are measured by a laser grain size test machine,and an ap propriate fractal dimension is scr eened(D=2.561).Suppose that the grain sizes of micro silica,cement and float ing beads distr ibute r espectiv ely in<1.68 m,1.68~56.23 m and>56.23 m,and a ternary low density cement slurr y system of1.40g/cm3is de signed.T h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co mpression strength,bending strength and interfacial cement ing strength)of the cement stone and the proper ties of t he slurr y in the proposed system are tested.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s in the system closely pile,the me chanical propert y of the cement stone in the ternar y system is obviously hig her than t hat in the binary systems of micro silica or float ing beads w ith the same density.T he performance of the cement slurry of the ter nary system can meet the r equirements of cementing operations due to its low er water loss and syneresis r ate,favor able stability,and desired thickening property and rheolog ical propert y. T hese ex 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fractal g rading theory in assisting the design of well cement ing slurr y system.Key words:w ell cement ing slur ry;fractal theory;gr ain gr ading;ex perimental evaluationCH EN G Rong chao,WA N G Rui he,B U Yu huan(F aculty of Petroleum Eng ineering,China U niv ersity of Petr oleum(East China),Dongying257061,Shandong,China)JXSY U2007V.22N.6p.60 63,67potential and charge density on the membrane surf ace of the modif i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in the oily sewage from oilfields Abstract:T he streaming potential on the membrane sur face of t he modified polytetrafluo roet hylene of differ ent hole diameters in t he oily sew age fro m oilfields are studied by exper iments.T he potential of the membr ane is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Helmho ltz Smoluchowski equation,and then its sur face charge density is estimated from the abov e potential based on Gouy Chapmann equa tion.T he potential o f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oily sewage from o ilfields is measured.T he ex perimental and the calculation re sults show t hat there is negative charg e in the membrane surface,w hose potential maintains at-20mV around.T he potential of t he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oily sew ag e fr om oilfields is also negative.T he membrane has strong er ability to retar d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oily sewage and to prevent pollutio n because of the charges on the membrane surface.Key words:o ily sewag e;membrane;str eaming potential; po tential;surface charg e densityL IN A i guo(Faculty of Chemistr y and Chemical Engineer ing,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Dong ying257061, Shando ng,China)JXSY U2007V.22N.6p.64 67Studies on the ef fect of polyacrylate(high carbon alcohol)on pour point of dieselAbstract:Poly(tetradecy l acr ylate)(PA 14)has a good pour po int depressing performance to the diesel o il whose carbon num ber is near to14because the side chain leng th of its alkyl matches w ith the carbon chain length of the nor mal alkane in the diesel oil. Polymerizat ion conditions dir ectly influence the relat ive molecular mass distr ibut ion of polymer and therefo re influence its pour point depressing performance to the diesel oil.T he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are optimized by ort hogonal experiments,and the PA 14pre par ed under the best conditions can make the solidifying point depr ession(SP)and cold filter plug ging point(CFPP)of the diesel oil decrease18 and6 respectively.T he optical microscope observ at ion results of wax crystallite mor phology show that the pour point depressing behavio r of the pour point depressant may be related to the thinning of the wax crystal by the polymer as cr ystal nu cleus.Key words:pour point depressant;poly(alkyl acrylates);diesel oil;wax crystalW AN G Le q i,H U D ao dao(K ey Laboratory of Shaanxi Pro vince for M acromolecular Science,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 ateri als Science,Shaanx i N ormal U niversity,Xi an710062,Shaanxi,China)JXSY U2007V.22N.6p.68 73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new thickener for acidif ication treatmentAbstract:T he sy nthesis conditions of acrylamide(A M)and dimethyl diallyl ammonium chloride(DM DAA C)copoly mer are op timized.Based on this,a new thickeneer is prepared by adding a chain extender to the copolymer.T 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adding time of the chain ex tender on its t hickening performance are studied.T 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copolymer is character ized。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研究的热点。
安塞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低渗透油藏之一,其开发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裂缝是低渗透油藏中常见的地质特征,其发育程度、连通性和方向性对油藏的水驱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区域概况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地质条件复杂,以低渗透油藏为主。
该地区油藏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等特点。
其中,裂缝作为油藏中的重要地质现象,对油水的运移和聚集起着关键作用。
三、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分析1. 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裂缝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水驱油的效果。
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发育较好的区域,水驱油的效率较高。
因为裂缝能够为水驱提供良好的通道,使注入的水能够更快地进入油层深处,从而更好地驱替原油。
反之,裂缝发育较差的区域,水驱油的效率较低。
2. 裂缝连通性的影响裂缝的连通性也是影响水驱效果的重要因素。
连通性好的裂缝网络能够使水驱更加均匀地进入油层,从而提高水驱效率。
相反,连通性差的裂缝网络可能导致水驱不均匀,部分区域出现水淹而部分区域仍未被有效驱动,从而降低整体的水驱效果。
3. 裂缝方向性的影响裂缝的方向性也会对水驱效果产生影响。
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方向往往与主应力方向一致。
当注入水的方向与裂缝方向一致时,水驱效果较好。
因为这种方向性使水能够顺着裂缝快速流动,更好地驱替原油。
反之,当注入水的方向与裂缝方向垂直或斜交时,水驱效果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地质统计学、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测试等方法,结合安塞油田的实际地质资料和开发数据,对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地质统计学用于分析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性;数值模拟用于模拟水驱过程和预测水驱效果;实验室测试则用于获取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参数。
裂缝性低渗透碳酸盐岩脉冲注水实验研究
程 充 从 几
个 厘 米 , 芯 长 度 小 , 力 驱 替 作 用 弱 ( 略 ) 毛 管 岩 重 忽 ,
力 渗 吸 作 用 处 于 支 配 地 位 , 吸 量 的 大 小 由 下 式 表 渗
示 :
Q 一 __—— —J —— —一 ( ) 2
E Hq 1 M ) M -( 一 z] 式 中 : 一 渗 吸 量 ; 。 毛 管 压 力 ; h Q P一 P 一 ・ ( w — C ) p o g; 一 岩 芯 长 度 ; H z一 岩 芯 中 驱 替 前 缘 的 高 度 ; 一 M 流 度 比 , 一 ( 。 Ko/( / ) M / ) K 。
碳 酸 盐 岩 油 层 的 微 观 非 均 质 性 比 陆 源 碎 屑 岩 油
层 严 重 得 多 , 储 集 空 间 变 化 大 , 毛 细 管 到 直 径 很 其 从 大 的 溶 洞 和 裂 缝 。 严 重 的 非 均 质 性 必 然 降 低 油 层 的 注 水波 及 系数 和驱 油效 率 , 目前 , 缝 性 低 渗 透 碳 酸 裂 盐 岩 油 藏 的 注 水 开 发 及 改 善 其 开 发 效 果 问 题 已受 到 广泛 的关注 。 润 湿相 流体 在 多孔 介 质 中依靠 毛管 力 作 用置换 非润 湿 相流 体 的过 程称 为 渗 吸 。 2 从 0世 纪 5 0年 代 以 来 , 们 对 渗 吸 驱 油 机 理 及 规 律 作 了大 量 的 研 究 , 人 Ar n fk 等 人 。 首 先 导 出 了 渗 吸 驱 油 指 数 关 o o s y JS 系 方 程 , p p r A 。 提 出 渗 吸 驱 油 准 则 , a Ra o o tI Gr — h m 等 人 先 后 用 三 角 形 和 方 块 模 型 完 成 了 渗 吸 a Jw 实 验 研 究 。这 些 实 验 研 究 为 缝 洞 型 油 藏 合 理 的 注 水 开 发 方 式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和 技 术 支 撑 。 年 来 , 内在 近 国 理 论 与 实 验 研 究 也 取 得 了 很 大 进 展 。。 1 渗吸驱 油 机理 研 究 表 明 , 酸 盐 岩 油 层 基 质 是 主 要 的 储 集 空 碳 间 , 裂 缝 是 主 要 的 渗 流 通 道 。 裂 缝 性 油 藏 进 行 注 而 在 水开 发 过 程 中 , 入 水 首 先 在 流 动 压 力 梯度 作用 下 注 沿 裂 缝 推 进 , 时 , 入 裂 缝 的 水 在 毛 管 力 作 用 下 被 同 进 吸 入 岩 块 并 从 基 质 岩 块 中 置 换 出 油 。 然 , 管 力 为 显 毛 渗 吸驱 油 动力 之一 , 管 力 的表达 式 为 : 毛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范文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油藏因其特殊的地质特性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研究对象。
其中,安塞油田的特殊地质构造及低渗透性成为开发的关键因素。
而油藏中裂缝的存在,对水驱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油田的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况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该地区的油藏主要由细粒砂岩组成,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此外,该地区的油藏中存在大量的天然裂缝,这些裂缝对水驱开发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地质资料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首先,收集整理地质资料,了解油藏的基本特征和裂缝分布情况;其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四、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裂缝对注水压力的影响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较低,注水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注水压力。
而裂缝的存在使得注水压力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压力异常升高或降低的现象。
这将对注水开发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2. 裂缝对水驱速度的影响裂缝的存在使得水驱速度在局部地区发生改变。
在裂缝发育的区域,水驱速度较快,而在无裂缝或裂缝不发育的区域,水驱速度较慢。
这导致水驱波及范围不均,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
3. 裂缝对采收率的影响由于裂缝的存在,使得部分原油能够通过裂缝快速被采出,从而提高采收率。
然而,裂缝也可能导致部分原油滞留在油藏中,难以被采出,从而降低采收率。
因此,裂缝对采收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五、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验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模拟结果发现,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发育程度与水驱效果密切相关。
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试验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的区域,水驱效果较好;而在无裂缝或裂缝不发育的区域,水驱效果较差。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油藏因其特殊的地质特性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研究对象。
其中,安塞油田的低渗透油藏具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其内部的裂缝系统对水驱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并为其优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述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具有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特征。
该区域的油藏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复杂的裂缝系统。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了油的流动,也对水驱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地质学、油藏工程学、岩石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地质资料、钻井数据、测井数据等,研究了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的裂缝分布特征及其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四、裂缝系统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裂缝对水流方向的影响:由于低渗透油藏中的裂缝系统,水驱时水流容易沿着裂缝方向流动,而非均匀地渗透到整个油藏。
这导致部分区域的水驱效果较好,而其他区域的水驱效果较差。
2. 裂缝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裂缝系统的存在使得部分区域原油的流动性增强,容易在水驱过程中被驱出。
然而,由于裂缝系统的复杂性,部分原油可能滞留在裂缝中,导致驱油效率降低。
3. 裂缝对压力分布的影响:裂缝系统的存在使得油藏的压力分布不均匀。
在裂缝密集的区域,压力较低,而其他区域则可能存在较高的压力。
这种压力分布不均将影响水驱的效率。
五、优化水驱效果的建议1. 精确描绘裂缝系统:通过地质分析和测井数据等手段,精确描绘低渗透油藏中的裂缝系统,了解其分布和特点。
2. 合理调整水驱策略:根据裂缝系统的特点,合理调整水驱策略,如调整注水速度、注水方向等,以提高水驱效率。
3. 引入新技术:利用岩石物理学和油藏工程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新技术和方法,如智能钻井、智能注水等,以提高水驱效果。
4. 强化监测与评估:加强油藏监测和评估工作,定期对水驱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开发策略。
人工裂缝对低渗透油藏油水渗流影响实验研究
2 4 h后 记 录最终 产油 量 , 计 算采 出程 度 。
径岩 心 2 2块 , 岩 心 的处 理 严 格 按 照 实 验标 准 S Y / T 5 3 3 6 - 1 9 9 6 ( ( 岩心 常规 分析方 法》 进行 。
x l 0 ~、 3 0 x 1 0 一、 5 0 x 1 0 I x m ) 、 3种 不 同 裂 缝 形 态
符合要求的不同渗透率级别岩心。 ( 2 )根据 实 验条 件 配 制 不 同浓 度 和 类 型 的 注
人流体 。
( 3 )加工 垂 直 缝 ( 裂 缝 与 渗 流 方 向垂 直 ) 、 水
1 . 2 实验 方案
2 实验 结果与讨论
2 . 1 不 同裂缝 形态岩 心渗 流规 律
( 1 )气测 岩心 渗透率 及测 定岩 心孔 隙度 , 选取
首先 对没有 人 工裂缝 的岩心进 行驱 替实 验 , 然 后选 取岩 心进 行 人 工造 缝 , 再 次 进 行 实 验 研究 , 对 比不 同裂 缝 形 态 的 岩 心 驱 替 实 验 结 果 。按 照 上述 方法 , 进行 了 4个 不 同渗 透率 级别 ( 5 × l 0 一、 1 0
中图分类号 : T E 3 4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6 - 6 5 3 5 ( 2 0 1 5 ) 0 l 一 0 1 2 4 — 0 3
1 实验
1 . 1 实 验 材 料
平缝( 裂缝与渗流方向平行 ) 实验用岩心。 ( 4 )采用稳定法测定单相油启动压力 , 主要实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8 0 6 ; 改回 日期 : 2 0 1 4 1 1 3 0 基金项 目: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 胜利油 田薄互层低渗透油 田开发示范工程” ( 2 0 1 1 Z X 0 5 0 5 1 ) 作者简介 : 孟 阳( 1 9 7 0 一 ) , 男, 高级工程师 , 1 9 9 2 年毕业于石油大学( 华东 ) 油藏工程专业 , 2 0 0 0年 毕业于该校石 油与天然气 工程专业 , 获硕士学位 , 现从事 油 田开发方面研究 。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范文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研究的热点。
安塞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低渗透油藏之一,其开发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然而,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性质,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导致其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其中,裂缝作为低渗透油藏中重要的地质特征,对水驱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以安塞油田为例,深入探讨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具有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特征。
本文采用地质调查、岩石物理实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系统研究该地区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其中,数值模拟方法主要采用油藏工程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三、低渗透油藏裂缝特征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发育广泛,具有多尺度、多方向、非均质性强等特点。
这些裂缝的存在使得油藏的渗流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对水驱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裂缝的存在不仅改变了油水的渗流路径,还影响了注水压力的传递和分布。
四、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改善注水效果:裂缝作为油藏中的高渗透通道,有助于提高注水效率,使注水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油藏中。
这有利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
2. 增强水驱波及范围:裂缝的存在扩大了水驱波及范围,使得更多的油层得到有效开发。
这有助于提高油田的总体采收率。
3. 加剧水窜现象:当注水压力过大或裂缝连通性较好时,可能导致水窜现象的发生。
水窜现象会使得注水效果大打折扣,降低采收率。
五、案例分析以安塞油田某区块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注水效率和水驱波及范围。
然而,当注水压力过大时,也可能导致水窜现象的发生。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注水压力和注水量,以实现最佳的开发效果。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裂缝作为低渗透油藏中的重要地质特征,对水驱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探讨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
探讨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注水开发是油藏开发中后期的重要工艺技术措施。
低渗油藏储层中裂缝发育较为复杂,因此研究低渗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孔隙结构特征,进一步探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阐述了裂缝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
标签: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裂缝;规律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关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其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渗流能力相对于其他常规油藏储层较差;第二,地层能量不足,有明显的启动生产压差现象;第三,储层敏感性比较强,储层容易受到损伤;第四,储层的储集空间变化比较大,不能够准确判断顶面深度;第五,储层有裂缝发育,并且裂缝发育对油藏产能有一定的影响;第六,其储层非均质性比较强,裂缝发育在平面和纵向上造成非均质性严重等。
低渗油藏开发中,注水开发能够提供有效的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增大各孔隙间的沟通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渗滤能力,增大了采油井的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注水开发中低渗油藏中裂缝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注水开发中容易造成注入水沿裂缝的窜流,影响注水开发效果。
随着注水开发,裂缝发生不可逆形变,裂缝转为大型显裂缝,从而对注水开发造成一定影响。
2 裂缝性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析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几何形状、分布特征以及相互间的连通关系等就是所谓的岩石孔隙结构。
当流体在岩石中流动时,岩石的孔隙结构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正是这些微观结构特征决定了宏观的储集、渗流性能。
[1]根据大小不同储层喉道半径可分为五类。
分别为粗喉、中喉、细喉、微喉、吸附喉。
其半径分为分别为大于5μm、5μm-1μm、1μm-0.2μm、0.2μm-0.02μm、小于小于0.02μm。
对有微裂缝的特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孔渗参数的测试,进一步得到岩心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关系,一般裂缝性低渗油藏其渗透率分布范围较大,孔隙度分布相对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 07 21基金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研究(编号:2002CCA 00700)作者简介:王锐(1981 ),男,博士,主要从事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及其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文章编号:1673 064X(2007)06 0056 04裂缝性低渗油藏周期注水与渗吸效应实验Cyclic waterf looding and imbibition experiments for fr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王锐1,岳湘安,尤源1,梁继文2(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北京102249;2.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摘要:结合长岩心周期注水实验与不同压降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得出了渗吸效应在周期注水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不同周期下的周期注水实验、无压降条件下的静态渗吸实验、不同压力及压降幅度下的动态渗吸实验,并将三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注水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开采中效果明显;低渗透基质油藏中毛管力具有较强作用;压力波动幅度对渗吸效应的影响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综合低渗透油藏中较强的压敏性,得出周期间歇性注水实验过程中,压力波动幅度较低才能获得较高采收率.关键词:周期注水;渗吸;压降幅度;压敏性中图分类号:TE357.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进行,目前新探明的储量近30.9%属于低渗透油藏,其中,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低渗透油藏一般存在着大量的裂缝.基质作为主要的储油空间,裂缝作为主要的渗流通道,常规注水开发由于渗透率存在巨大差异,注入水一般沿着高渗透裂缝窜流,水驱后期高含水饱和度的裂缝系统与高含油饱和度的基质系统交织共存,基质岩块中大量剩余油不能被采出,水驱开发效果很差[1].周期注水是该类油藏开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亦称间歇注水、脉冲注水等,其驱油机理是周期性地改变注入量和采出量,在地层中造成不稳定的压力场,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重新分布,从而使注入水在层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层间渗流,促进毛管吸渗作用,增大注水波及体积系数及洗油效率,提高采收率.其实质是发挥低渗透率基质系统的毛管力作用及压力周期涨落时基质与裂缝间流体的质量交换作用,使原油从致密的基质系统排入裂缝系统,即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渗吸毛管力作用和压力周期涨落时基质与裂缝之间的压差.前人对于周期注水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改变注入端注水量以及设定不同的注采周期形成一定的压力波动,并观察和分析该压力波动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进而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周期注水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得出了影响周期注水驱油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毛管力和压力波动引起的压差[2 5].本文从渗吸实验的角度,通过设定不同的压降幅度和降压速度,来观察其对渗吸作用的影响,从而对周期注水方案的实施进行指导.1 长岩心周期注水实验本文选用80cm 45cm 45cm 的自制长岩心进行周期注水实验.岩心基质渗透率5 10-6m 2,孔隙度24%,为强亲水性岩心.选用长庆原油与煤油1 4配比的模拟油饱和岩心,初始含油饱和度为2007年11月第22卷第6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Xi an Shiy ou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on)Nov.2007V ol.22No.642.13%,含水饱和度为57.87%,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25000mg /L.实验温度为60 ,该温度下地层水黏度为0.47377mPa s,密度为0.9905g /cm 3;模拟油黏度为0.912m Pa s,密度为0.8016g /cm 3.通过人工切割造出人工水平裂缝,并将岩心放置在一起.按相关实验标准抽真空饱和水,然后用模拟油驱替饱和油.在常规水驱结束后,进行周期注入实验.通过对比不同的周期长度,来分析周期注水过程中采油效果.周期注水前,采用常规注水至含水率达到100%时,转周期注水.此时,岩心的含水饱和度为66.85%,含油饱和度为33.15%.实验分4个周期进行,每个周期间隔一段时间,注水水驱至含水率100%,然后关闭岩心两端一段时间,再注水开采至含水率达到100%,再关闭岩心两端,如此反复几个周期,观察并分析每个周期采收率的变化情况.图1为阶段采收率和累积采收率随周期数的变化曲线.在常规水驱含水率接近100%后,常规注水采油效果很不明显,而采用间歇性周期注水后,累积采收率将有所增加.由阶段采收率曲线可知,第一周期的阶段采收率最大,后续周期阶段采收率有所下降.且在高含水饱和度条件下,周期注水阶段采收率均较小,一般在5%以下.这一实验证实了间歇性周期注水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中的存在作用,但是无法说明其作用机理,因此,本文从渗吸实验的角度进行周期注水机理探究.图1 长岩心周期注水采收率变化曲线2 静态渗吸和动态渗吸实验渗吸效应是指一种润湿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只依靠毛管力作用置换出另一种流体的过程.在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中水驱油的主要机理是渗吸促使裂缝中的水吸入基质而进行采油的.而周期注水过程中,由于压力波动而在裂缝与基质间形成一定的压差,这一压差将会对渗吸效应产生影响.在周期注水过程中,毛管力渗吸与压力波动所引起的压差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将是下文讨论的内容.2.1 无压降条件下的静态渗吸实验选用与裂缝性长岩心基质渗透率相同的2.5cm 直径的岩心,用模拟油100%饱和,并放入渗吸容器中,然后分别置于30 和60 的恒温箱中进行静态渗吸实验.实验是在常压下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压力保持不变,即渗吸过程是在毛管力下进行的.图2为2块渗透率接近的岩心在常压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静态渗吸实验,从图中可以看到,30 时,渗吸采收率为33.12%;温度为60 时,渗吸采收率为61.61%.通过近似计算,30 时平均渗吸速度为0.322 10-4m/d,60 时的平均渗吸速度为7.22 10-4m/d.即高温下渗吸采收率要明显高于低温下的采收率,且高温下达到渗吸最大采收率的时间要比低温下的短,高温下渗吸速度大于低温下的渗吸速度.另外,在无压降条件下,或处于压力平衡的环境下,其渗吸效应具有较强作用,表明毛管力对提高基质采收率具有较强作用.图2 不同温度条件下静态渗吸实验曲线2.2 不同压降条件下的动态渗吸实验针对周期注水特点,设计5组不同实验.选用5个高压中间容器,每个容器内放置3块100%饱和模拟油的2.5cm 直径的岩心,以防止单块岩心由于计量和操作引起实验误差.分别将5个中间容器加压至0.1MPa 、5MPa 、10MPa 、20M Pa 、30MPa,计量渗吸油量周期为24h.即在每24h 时,将每个中间容器压力瞬间降至0.1MPa,不同的瞬间降压幅度对应于不同的降压速度,同时,也将会在岩心内外形成不同的压差,这将会对渗吸作用造成不同的影响.图3,图4即不同压力及压降条件下的渗吸采收率曲线.从图3中可以看出,压力波动过程中的渗57 王锐等:裂缝性低渗油藏周期注水与渗吸效应实验吸采收率增加初期较快,后期逐渐变得平缓.从图4中可以看到,随着瞬时降压幅度的增大,渗吸采收率先减小后增大,即瞬时降压对渗吸作用的影响不是单调变化的.实验周期为24h,降压条件是在瞬间进行的,即在降压的瞬间,可以在岩心内外形成一定的压差,从而对渗吸效应产生影响.当压降从0MPa 变至5MPa 时,采收率变化不大;当压降从5MPa 变化至10MPa 时,采收率降低;当压力从10MPa 升高时,采收率增大.由此可见,不同的压力和不同的降压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是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图3不同压力情况下渗吸曲线图4 不同瞬时压降条件下渗吸采收率曲线岩心内外压力变化过程如下所述,即当环境压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岩心内外的压差为油水界面张力引起的毛细管力.在毛管力的作用下,水相逐步渗入到毛细管中,此时的压差由毛管力、水相黏滞力、油相黏滞力组成.当环境压力瞬时改变时,由于在致密基质岩心中压力传播具有延迟性,而导致在岩心内外产生一定的压差,将此压差定义为延迟压差,延迟压差的大小将对渗吸效应产生很大影响.此时压差由毛管力、水相黏滞力、油相黏滞力和延迟压差组成.实验过程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油、水两相的黏滞力保持不变.则当压力变化时,油水界面张力和延迟压差对岩心内外的压差产生影响,以及由于压差的存在,岩石和流体物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压力为常压条件,即无压降产生时,岩心渗吸过程是在毛管力作用下进行的.当压降幅度较小时,如实验从0MPa 变为5MPa 时,降压过程中产生的延迟压差较小.此时,岩石物性基本不发生变化,基质内流体膨胀较小,故采收率变化较小.而当压力从10MPa 开始下降时,较高压时油水界面张力减小,降压过程中引起的延迟压差增大,且受力方向与毛管力方向相反.同时,由于延迟压差较小,岩石及流体性质变化较小,则采收率将较5MPa 时有所降低.当压力继续增大时,毛管力继续减小,而此时降压引起的延迟压差大于毛管力的作用,即延迟压差能够克服界面张力的作用,而将原油从岩心中排驱出来.同时,由于较大压差的存在,使得岩心开始膨胀,即孔、渗参数得到改善.基质内原油黏度降低,体积膨胀,也促使原油从基质中渗出来.上述因素均促使渗吸采收率急剧增大,即在较高降压幅度条件下,瞬间延迟压差成为基质内原油的驱动力,将其排驱出来.同时,瞬间压降造成了岩心孔隙结构的部分变形,以及原油降黏膨胀,导致渗吸采收率增大.由无压降条件下渗吸实验可知,渗吸作用主要是由毛管力和黏滞力引起的,且当温度升高时,流体黏度降低,相应黏滞力减小,即渗吸阻力减小,则渗吸速度和采收率均增大.由不同压降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可知,不同压降及降压速度条件下,在岩心内外可以形成一定的延迟压差,且这种压差将会对渗吸效应产生一定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当压降幅度较小时,延迟压差较小,对渗吸作用影响较小;当压降幅度达到一定的值时,延迟压差将会平衡毛管力及黏滞力的作用,而对渗吸效应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压降较大时,延迟压差将克服毛管力及黏滞力的作用,而将基质中的原油排驱出来.同时,由于基质中流体及岩石弹性能的释放,导致采收率进一步增加.综合两组实验可知,压降幅度必须保持在较小或很大的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渗吸和弹性效应的作用.而对于实际低渗透油藏开采来说,岩心压力敏感性较强,即当孔隙压力降低较大时,由于上覆岩层压力基本不变,则有效上覆压力增大,从而引起岩心渗透率损失,对岩心物性造成一定的伤害,进而影响原油的产出[6].综上所述,必须保持压降在较低范围内,本实验为5M Pa 以内,渗吸效应较强,且由于压降较小,岩心压敏性较弱,此时可得到最终的综合采收率较大,即周期注水的实施必须综合考虑渗吸效应、弹性作用及岩心的压敏性,压力波动幅度必须保持58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较低水平,才能获得较大采收率.3 结 论(1)长岩心驱替实验中,当含水率很高时,水驱效果较差,此时采用间歇周期注水,能起到一定的效果.(2)常压下的静态渗吸实验表明,渗吸效应是由毛管力与黏滞力引起的,当温度升高时,毛管力变化较小,流体黏度急剧降低,黏滞力减小,渗吸速度增加,渗吸采收率增大.(3)不同的压力及压降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是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即当降压幅度较小时,其降压引起的延迟压差对渗吸作用影响较小;而当降压幅度达到一定值时,延迟压差会一定程度抑制毛管力的作用,导致渗吸采收率减小;当降压幅度较大时,延迟压差会克服毛管力的作用,将基质中的原油排驱出来,渗吸采收率急剧增大.(4)在低渗透油藏中,周期注水必须保持较低的压降幅度才能得到较高的渗吸采收率,当压降较大时,岩心的压力敏感性会不同程度地抑制驱油效果,导致最终采收率降低.参考文献:[1] 魏发林,岳湘安,叶仲斌.油湿灰岩储层中季胺类物质对周期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J].石油学报,2005,26(2):73 76.[2] 俞启泰,张素芳.周期注水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6):46 53.[3] 俞启泰,张素芳.再述周期注水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2):56 63.[4] 黄延章,尚根华,陈永敏.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周期注水驱油机理[J].石油学报,1995,16(4):62 67. [5] 陈军斌,李汤玉.周期注水数值模拟研究 数学模型[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4(3):6 9.[6] 阮敏,王连刚.低渗透油田开发与压敏效应[J].石油学报,2002,23(3):73 78.编辑:贺元旦(上接第55页)4 结 论(1)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区域分布在断层遮挡区、压力平衡区、井网不完善区、沉积微相过渡区,另外在水淹严重的主体区,低效潜力储量所占比例大,有进一步挖潜的物质基础.(2)针对聚驱后不同类型剩余油,提出了平面液流转向技术、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不均匀井网优化重组技术等高效挖潜对策,这些配套技术方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平面压力场分布,实现液流转向,同时通过完善井网,进一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进而提高最终采收率.(3)通过开展单井交联聚合物注入实验,聚驱后采用交联聚合物驱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4)在现有技术及工艺条件下,仍存在部分剩余油无法挖掘,应加大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力度,为后续水驱阶段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提供保障.参考文献:[1] 卢祥国.聚合物驱之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石油学报,1996,17(4):55 61.[2] 赵永胜,魏国章,陆会民,等.聚合物驱能否提高驱油效率的几点认识[J].石油学报,2001,22(3):43 46. [3] 张景存.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4] 王德民.发展三次采油新理论新技术,确保大庆油田持续稳定发展:上[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3):1 7.[5] 王志章,蔡毅,杨蕾.开发中后期油藏参数变化规律及变化机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编辑:贺元旦59王锐等:裂缝性低渗油藏周期注水与渗吸效应实验carbon of t he fourth member distribute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sag,the hy drocarbon of the t hir d member distr ibute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ag,and the mixed hydr ocarbon of them distributes in the intermediate zone of the tw o regions.Key words:Dongy ing Sag;sour ce rock;lithologic structure;hydrocarbon expulsion;hydrocarbon accumulat ionCH EN Zhong hong1,L I U Wei2(1.Faculty o f Resources and I nformation,China U niv 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Dongy ing257061,Shandong,China;2.M anagement Department of Exploration Project,Shengli Oilfield Co.L td.,Dongying257061,Shan do ng,China)JXSY U2007V.22N.6p.40 43,49C haracteristics of the passage system s in different sequences in Dongying DepressionAbstract:A ccording to the geolog ical character istics of Dong ying Depression,its hydro carbon passage system is analyzed using the compr ehensive study method of passag e system.It is found that the passage systems of different sequences have difference:(1)T he passage systems of deep depositional sequences(Ek Es4)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lex hydrocarbon conduction in t he sides of sand bo dies.In t heir marg inal zone,the essential element of t he passag e systems i s the lateral conduct ion of sand bodies,w hich is also the main passage form in the deep depositional sequences.I n their depression zone,the essent ial element of the passage systems i s t he verti cal conduction of faults,which is the secondary passage form in t he deep deposit ional sequences.(2)In medium shallow depositional sequences(Es3 Ed),sand bodies and faults ar e all very dev eloped,and therefore the t ypes of passage system are div erse,including fault unconformit y type,sand bo dy fault step t ype,net car pet fault type,simple sand body fault type,ladder type and unconformity t ype passage systems.T he passage systems of the medium shallow deposit ional sequen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lex hydrocarbon conduction of sand body fault.(3)Fr om the deep depositional sequences to the medium shallow depositional sequences,conducting di rection v ar ies continuously,and the conducting character varies from simple conduction to complex conduct ion.Key words:Dongy ing Depression;depositional sequence;passage system;complex hy drocar bon conductionL I Y un z hen1,LI U Zhen1,ZH A O Yang1,ZH A N G Shan wen2,L V X i x ue2(1.Key L aboratory of Education M inistr y for Hy drocarbon Accumulation M echanism,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 leum(Beijing),Beijing102249,China;2.Shengli Oilfield Co.L td., SI NOP EC,Dongying257000,Shandong,China)JXSY U2007V.22N.6p.44 49C alculation of the isotherm al running temperature of hot oil pipelineAbstract:A t present,crude oil is transported by means of heating,and so energ y consumption is hug e.I f the isother mal trans po rtation of crude oil can be realized,the cost of the transportation can greatly be r educed.T he possibility of realizing the tr ansporta tion of crude oil without heating by means of friction heat is analyzed by a case.T he ex pressio n of iso therm running temperature is de r ived based energy equatio ns,and the value of it i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prog ramming.T h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isothermal r un ning temper ature are analyzed,and it is held tha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of influencing it,but main factors are flow r ate of cr ude oil, environment temper ature and pipeline diameter.T 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a case show s that the transportation of crude oil without heating by means of friction heat can co mpletely be realiz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arge diameter pipeline and great flow rate.Key words:hot oil pipeline;friction heat;non heating transportaton;isot hermal runningL I Feng1,Z H U Jing2,LI Chuan x ian2(1.Guangdong Dapeng Liquefied Natural G as L imited Company,Shenzhen518000, G uang dong,China;2.F aculty of Stor ag e T r ansformation and Building Eng ineering,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 Dongy ing257061,Shandong,China)JXSYU2007V.22N.6p.50 52Study on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law after polymer flooding and potential tapping measuresAbstract:After poly mer flooding,the remaining oil distr ibut ion is mo re complex and scattered.T 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o f X iaer men Oilfield is studied by using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ompr ehensive geologic analysis,t he different po tential tapping measur es are put fo rward for differ ent po tential zones:optimization and recombination technology of the irregular w ell pattern,plane liquid flow turning technology,oily sludge profile control technolog y,and so on.T he applications of t he measures gain good r esults.T he r esults in this paper have refer ence to the potential tapping of the remaining o il of other oilfields.Key words:polymer flooding,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potential tapping measur esS UN Yi li,PEN G G uan yu,ZH EN G Shu w ei,D U Jian ming,H UA N G Yong qiang,CH EN K ai(No.1Production Plant,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mpany,T ong bai474700,Henan,China)JXSY U2007V.22N.6p.53 55,59C yclic waterflooding and imbibition experiments f or f r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Abstract:T he effect o f imbibition on the cyclic w ater floo ding of the fractur ed low permeability r eservo irs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 he cyclic w aterflooding experiment of long cores under differ ent cy cles,their static imbibition ex periments w ithout pressure drop and t heir dynamic imbibitio n exper iments at different pressur e drop.T he r esults show that cyclic waterflooding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r ecovery of the fr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there is a strong capillary effect is in t he low permeability matr ixes;the effect ofpressure fluctuat ion amplitude on the imbibit ion presents the trend of first decreasing and then increasing;pressure fluctuation ampli tude must be in lower level in o rder to obtain hig her recovery factor due to t he str ong pr essure sensitivity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 voirs.Key words:cyclic waterflooding;imbibition function;pressure drop amplitude;pressure sensitivityW AN G R ui1,Y UE X iang an1,Y O U Yuan1,L IA N G J i wen2(1.R esearch Center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K ey L aboratory of Education M inistry fo r Petroleum Eng ineering,China U niv 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102249;2.Zhanjiang Branch Com pany,CN OOC,Zhanjiang524057,G uang dong,China)JXSYU2007V.22N.6p.56 59Design of well cementing slurry system based on fractal theoryAbstract:T he fractal theory is us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 he fractal gr ading model for the proportion design of the well ce menting slur ry materials.T he gr ain size distributio ns of the slurr y materials are measured by a laser grain size test machine,and an ap propriate fractal dimension is scr eened(D=2.561).Suppose that the grain sizes of micro silica,cement and float ing beads distr ibute r espectiv ely in<1.68 m,1.68~56.23 m and>56.23 m,and a ternary low density cement slurr y system of1.40g/cm3is de signed.T h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co mpression strength,bending strength and interfacial cement ing strength)of the cement stone and the proper ties of t he slurr y in the proposed system are tested.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s in the system closely pile,the me chanical propert y of the cement stone in the ternar y system is obviously hig her than t hat in the binary systems of micro silica or float ing beads w ith the same density.T he performance of the cement slurry of the ter nary system can meet the r equirements of cementing operations due to its low er water loss and syneresis r ate,favor able stability,and desired thickening property and rheolog ical propert y. T hese ex 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fractal g rading theory in assisting the design of well cement ing slurr y system.Key words:w ell cement ing slur ry;fractal theory;gr ain gr ading;ex perimental evaluationCH EN G Rong chao,WA N G Rui he,B U Yu huan(F aculty of Petroleum Eng ineering,China U niv ersity of Petr oleum(East China),Dongying257061,Shandong,China)JXSY U2007V.22N.6p.60 63,67potential and charge density on the membrane surf ace of the modif i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in the oily sewage from oilfields Abstract:T he streaming potential on the membrane sur face of t he modified polytetrafluo roet hylene of differ ent hole diameters in t he oily sew age fro m oilfields are studied by exper iments.T he potential of the membr ane is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Helmho ltz Smoluchowski equation,and then its sur face charge density is estimated from the abov e potential based on Gouy Chapmann equa tion.T he potential o f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oily sewage from o ilfields is measured.T he ex perimental and the calculation re sults show t hat there is negative charg e in the membrane surface,w hose potential maintains at-20mV around.T he potential of t he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oily sew ag e fr om oilfields is also negative.T he membrane has strong er ability to retar d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oily sewage and to prevent pollutio n because of the charges on the membrane surface.Key words:o ily sewag e;membrane;str eaming potential; po tential;surface charg e densityL IN A i guo(Faculty of Chemistr y and Chemical Engineer ing,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Dong ying257061, Shando ng,China)JXSY U2007V.22N.6p.64 67Studies on the ef fect of polyacrylate(high carbon alcohol)on pour point of dieselAbstract:Poly(tetradecy l acr ylate)(PA 14)has a good pour po int depressing performance to the diesel o il whose carbon num ber is near to14because the side chain leng th of its alkyl matches w ith the carbon chain length of the nor mal alkane in the diesel oil. Polymerizat ion conditions dir ectly influence the relat ive molecular mass distr ibut ion of polymer and therefo re influence its pour point depressing performance to the diesel oil.T he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are optimized by ort hogonal experiments,and the PA 14pre par ed under the best conditions can make the solidifying point depr ession(SP)and cold filter plug ging point(CFPP)of the diesel oil decrease18 and6 respectively.T he optical microscope observ at ion results of wax crystallite mor phology show that the pour point depressing behavio r of the pour point depressant may be related to the thinning of the wax crystal by the polymer as cr ystal nu cleus.Key words:pour point depressant;poly(alkyl acrylates);diesel oil;wax crystalW AN G Le q i,H U D ao dao(K ey Laboratory of Shaanxi Pro vince for M acromolecular Science,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 ateri als Science,Shaanx i N ormal U niversity,Xi an710062,Shaanxi,China)JXSY U2007V.22N.6p.68 73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new thickener for acidif ication treatmentAbstract:T he sy nthesis conditions of acrylamide(A M)and dimethyl diallyl ammonium chloride(DM DAA C)copoly mer are op timized.Based on this,a new thickeneer is prepared by adding a chain extender to the copolymer.T 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adding time of the chain ex tender on its t hickening performance are studied.T 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copolymer is character 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