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国家 相对资源配置 产品比较优势 贸易前产品价格
贸易模式 产品价格对贸易的反应 生产要素短期收益变化
生产对价格的反应 要素需求的变化
生产要素流动及要素生 产率的变化
要素价格的反应
最终结果
中国
美国
劳动充裕
劳动稀缺
资本稀缺
资本充裕
劳动密集型产品(大米)
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
大米便宜
大米昂贵
钢铁昂贵
钢铁便宜
6
1.1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Y
Ⅱ
I
A
Tw
O
Ta
X
图1-1 得自贸易的利益
各国通过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所产生 的比较利益可以分解为得自贸易的 利益和得自分工的利益,前者来源 于在资源配置不变和产出不变的情 况下,一部分产品以国际价格而非 国内价格进行贸易。见图1-1。
图1-1中Ta为国内交易的价格线, Tw是国际交换的价格线,商品从按 照国内价格交换变成按照国际价格 交换,使得无差异曲线从I提高到II, 切国际价格线于B点,高于按照国 内价格线相切的A点,意味着贸易 后福利水平得到了提高。
第1章 导 论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
第1章 导 论
1.1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1.2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类型
2
1.1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即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商品、技术或劳务交换的贸易活动。从 历史上看,虽然对外贸易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但是它们的迅速发展, 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马克思曾经指出:“对外贸易的扩大, 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 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方式本身的产物。” 表1-1说 明了这一点:
12
1.2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二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推动下,英国等少数国家垄断了先进的工业部门
的生产,并把落后的农业部门的生产转移到海外。亚洲、非洲和拉丁 美洲落后国家的农民被迫为世界市场生产原料和粮食,并变为先进国 家工业品的消费者。这样,原来在一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农村,工业部 门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就逐渐演变成世界城市与农村的分离与对 立,演变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 之间的分工。这种国际分工格局可以称为垂直一体化模式的国际分工。 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工业生产和 世界贸易量成倍地增长,铁路、轮船、电报等交通运输和电讯工具的 发展十分迅速。此外,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资本输 出取代商品输出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发达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把资本 主义生产日益扩大地移植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从而使资本主义 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即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工业发达国 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
3
1.1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际贸易得到了更大程度 的发展(见表 1-2)
在19世纪,国际贸易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曾作出重要的贡献。这种贡献主 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来自对外贸易的静态的或直接的利益,即在贸易发生之后,在比较成 本规律的作用下,各个有关国家的资源得到重新配置,因而使每个国家都能 增加它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产量。通过交换,每个国家都可以得到比 它自己直接生产的数量更多的货物,使各国的消费水平超过它们各自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
第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是指 国际市场上商品和劳务的进口来源地和出口输往地,它表明国际贸易 商品和劳务的总流向及各贸易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国际分工通过 制约各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国际贸易地区分布而影响国际贸易市 场结构。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其同其他国家的分工程度有关, 国际贸易的总流向与国际分工的形式、深度及广度有关。
14
1.2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2. 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在变化,即由市场自发力量所决定的分工,向由 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所经营的分工和由地区经贸集团成员内所组织 的分工发展,出现了协议性分工。
3. 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与基础在改变,就国家之间的分工关系而言, 出现了四种变化:
第一,发达国家间的分工从一般水平型的分工向高水平型的分工发展。 第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分工从垂直型的分工走向初级水平型的
11
1.2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处于不断演化的发展过程之中。
第一阶段——16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
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开拓, 大大扩大了销售市场,并促进了手工业生产向工场手工业生产的过 渡,使工业和产量迅速增长。那时,西欧殖民者因暴力手段和超经 济的强制手段,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掠夺,他们开矿山、 建立甘蔗、印度兰、烟草等种植园,发展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为 世界市场生产的农场制度,形成了以宗主国生产工业品和殖民地生 产甘蔗、烟草等农业品为特点的早期国际分工。
5
1.1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资本的国际流动 得到迅猛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 因此而受到削弱。其实并不尽然,原因如下:
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日益细化不仅使越来越多的产品有了 可贸易性,而且越来越多的中间产品和劳务也进入了国际交换领域,从 而使贸易的范围得到不断的扩大。
16
1.2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对于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 际分工和国家的形成则是国际贸易发生的两大前提条件。正是在国际 分工的格局当中,国际贸易才得以生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作用可以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分 工的发展是同向的,即在国际分工发展较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一般发 展也较快;相反,在国际分工发展缓慢时期,国际贸易发展也较慢, 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7
1.1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Y
Tw DⅢ
Ⅰ
A
Ta
A’
O
XX
图1-2 得自分工的利益
在贸易中得自分工的利益,主 要来源于资源按照比较利益进 行的重新配置。参见图1-2。
图1-2所示该国生产、交换并 未处于最佳点,故生产点从A 移向A′,国际交换价格线从Tw 平行移至Tw',并与生产可能 线相切,即国内资源因国际价 格较高,交换有利可图而重新 配置,无差异曲线切国际价格 线于D点,为III。
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社会经济条件,其中包括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
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等; 二是自然条件,其中包括气候、土壤、资源、国土面积大小和地理位
置等。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为尽管自然条件是发生国际分工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社会经济条 件的作用,自然条件并不能自动地生成国际分工。不仅如此,社会经 济条件的发展还能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甚至改变自然条件的表现。
8
1.1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Y
Tw’
D
Ⅲ
Ⅱ
B
Ⅰ
A
Y
Tw
Ta A’
X
图1-3 开展贸易后的总利益
将上面两张图结合在一起,便 可以得到完全的比较利益的图 解,其中无差异曲线I到II为得 自贸易的利益,II到III则为得自 分工的利益,无差异曲线I到III 是总的利益(见图1-3)。
当然,对于一个国家内部来说, 贸易对不同的生产要素持有者 所产生的利益影响是不同的。 表1-3反映了自由贸易影响要 素所有者收益的基本过程。
两个部门的劳动工资都下降,资本利润都上 升
两国的产品价格相等,各国更加专业化。
获益者:中国的劳动和美国的资本。受损者:中国的资本和美国的劳动。
两国的要素投入比例相等,边际要素生产率相等,要素价格相等。
1.2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分工,通常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分工,即各类社会成员在社 会物质生产领域中专门从事不同的活动。
Leabharlann Baidu
对资本的需求增加
劳动与资本都向大米部门移动。在充分就业的 劳动与资本都向钢铁部门移动。在充分就业 情况下,两个部门的资本劳动比率都提高,边 的情况下,两个部门的资本劳动比率都降低,
际劳动生产率提高,边际资本生产率下降。 边际劳动生产率下降,边际资本生产率提高。
两个部门的劳动工资都上升,资本利润都下降
4.出现了世界性的分工。 其表现如下: 第一,世界各国均囊括在国际分工的体系中。 第二,这种国际分工体系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第三,水平型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为产品型号的分工,产品
零、部件的分工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 第四,形成了世界性的生产网络。如福特牌伊斯柯特型(Escort)汽车的零部件
13
1.2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 工进一步向纵深和广度方面发展,传统的国际分工正在 演变成为世界性的分工格局。其主要特点是:
1. 国际分工的内容发生变化。 国际分工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成 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 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发展到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 从沿着产品界限所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 所进行的分工; 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部门分工发展。
出口大米
进口大米
进口钢铁
出口钢铁
大米价格上升
大米价格下降
钢铁价格下降
钢铁价格上升
出口部门(大米)的劳动与资本获益
进口部门(大米)的劳动与资本受损
进口部门(钢铁)的劳动与资本受损
出口部门(钢铁)的劳动与资本获益
大米生产增加
大米生产减少
钢铁生产减少
钢铁生产增加
对劳动的需求增加
对劳动的需求减少
对资本的需求减少
另一方面则来自贸易的动态的或间接的利益,如通过贸易扩大生产规模以取 得规模经济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利益,特别是传递经济成长的利益等等。
4
1.1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较高的出口增长率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进口中
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 因为它能大大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益。 (2)出口的增长促使资金流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率的领域,亦即它们各自 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而推进该领域的专业化生产,提高其劳动生 产率。 (3)出口通过增加外部市场为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条件,从而有助 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4)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会给一国的出口工业造成压力,促使他们降低成本, 改良出口产品的质量,并淘汰那些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出口工业。 (5)一个日益发展的出口部门还会鼓励国内外的投资,并刺激加工工业或 附属工业以及交通运输、动力等部门的发展,并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 管理知识的引进。
在世界各地制造,其中美国生产EGR阀、车轮螺母、液压推杆;瑞士生产 速度计档;挪威生产排气管固定装置、轮胎;意大利生产汽缸盖、除霜器 护栅;丹麦生产风扇皮带;西班牙生产电线固定夹、蓄电池;日本生产发 动机;加拿大生产玻璃、收音机;法国生产交流发电机、汽缸盖、主汽缸; 瑞典生产软管钳、汽缸螺栓;英国生产汽化器、离合器、点火装置、排气 装置油泵;荷兰生产涂料、机件;德国生产活塞、筋轮盘、速度计、燃料 箱、后轮轴;比利时生产坐垫;奥地利生产水箱、加热器软管。 第五,世界性的国际分工使世界各国成为世界生产环节的一部分,成为世界商 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 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分工。 第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在形成。随着前苏联、东欧的巨变
和“经互会”的瓦解,原有的“社会主义国际分工”不复存在,它 们开始积极加强和扩大与西方国家的分工。 第四,中国、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转向现代市场经济,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
15
1.2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2.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虽然国际直接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的作 用越来越显重要,但是它并不能取代国际贸易,也不排斥国际贸易,相 反,资本和生产的国际化不仅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而且 为国际贸易增添了新的贸易方式和贸易动力。
3.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社会化生产以及市场经济的本质并未 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市场交换依然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国际贸易仍将 是各国在世界范围进行交换的重要方式和彼此间经济关系的睛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