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改善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治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机制

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机制

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机制王文玉;张娟;杜清;曲辅政【摘要】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世界上广泛存在的健康问题.芪苈强心胶囊作为一种中国传统草本药物,现与西医常规药物联合应用于临床心力衰竭的治疗,但是芪苈强心胶囊对于心力衰竭治疗的机制需要更加严格的研究.因此,掌握芪苈强心胶囊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分析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芪苈强心胶囊在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有效提高.%Heart failure is a complex clinical syndrome and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ventricular structure or function resulting in impaired ventricular filling or ejection capacity.Heart failure is a serious and terminal stage of various heart diseases.It has a high incidence and is a widespread health problem in the world.Qiliqiangxin capsule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is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drugs for heart failur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but the mechanisms of Qiliqiangxin capsule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need more rigorous study.Therefore,mastering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Qiliqiangxin capsule,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s of Qiliqiangxin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can help to achieve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iliqiangxin capsule in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17【总页数】5页(P3474-3478)【关键词】心力衰竭;芪苈强心胶囊;含量控制【作者】王文玉;张娟;杜清;曲辅政【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烟台264199;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烟台264199;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烟台264199;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烟台264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1心力衰竭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肌结构改变和舒缩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不能维持组织代谢需要,是引起65岁以上人口死亡和住院的主要原因。

心肌能量代谢治疗进展曲美他嗪的临床应用

心肌能量代谢治疗进展曲美他嗪的临床应用

万爽力作用机理
通过抑制3-酮酰辅酶A硫解酶(3KAT)活性,部分抑制游离脂肪酸氧化,减少了NADH2的生成,减低了NADH2对丙酮酸脱氢酶的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增加,促进葡萄糖氧化,使心脏代谢转向高效的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这一能量底物改变使心脏ATP生产效率增加
Banani El , et al. Cardiovasc Res. 2000;47:637-639.
CABG
Febiani et al 1992 Vedrinne et al 1996 Tunerir et al 1999 Iskesen et al 2006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Szwed et al (TRIMPOL I)1999 Fragasso et al 2003 Rosano et al 2003 Padial et al 2005
临床应用-1 万爽力治疗稳定性心绞痛
PCI+优化药物治疗 心绞痛控制不理想 COURAGE研究:n=2287,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接受PCI+最佳药物治疗或单用最佳药物治疗,随访4.6年 SYNTAX研究:n=1800,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予PCI或CABG治疗
左心功能不全
Lu et al 1998 Belardinelli et al 2001 Vitale 2004 朱文玲等2005 Fragasso et al 2006
PTCA
Kober et al 1993 Birand et al 1997 Steg et al 2001 Polonski et al 2002
老年冠心病
Rosano et al 2003 Kolbel et al (TIGER) 2003 Vitale et al 2004

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功能;抗氧 自由基 ;保护心肌能量代谢 ;改善血流动力学 ;提 高免疫 力等机制。 中药组方以益 气、温阳、活血、化 痰、
利水等治疗原 则为主 。慢性心力衰竭病理 复杂 ,其机制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 草药;药理作用机制 【 中图分类号】R 5 4 1 . 6 1 【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9 5 7 2 . 2 0 1 3 . 1 0 . 1 0 3
z h u ,Y A N S h i — y u n ,H U A N G G u o- y i 。e t a 1 . B a o s h a n H o s p i t a l o f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e ,S n h a n g —
( C H F ). T h r o u g h r e v i e w i n g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o n C H F i n t h e p a s t t e n y e a r s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p r o t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f h e r b s o n C H F
w e r e f 0 u n d, i n c l u d i n g i n h i b i t i n g t h e e x c e s s i v e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n e u r o e n d o e r i n e c y t o k i n e s ,r e v e r s i n g t h e v e n  ̄i c u l a r r e mo d e l i n g ,e l l -

芪参益气滴丸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芪参益气滴丸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芪参益气滴丸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芪参益气滴丸为中药复方制剂,目前广泛应用在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领域中,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频次,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等。

近年来,关于芪参益气滴丸发挥临床效果的机制展开不少研究,但仍有一些药理学研究机制不甚清楚。

该研究结合相关芪参益气滴丸的药效学及药理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标签:芪参益气滴丸;心血管疾病;药理学研究[Abstract] Qishenyiqi pill is a compounded Chinese medicinal prescription,widely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 present,and it obtains a certai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which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attack frequency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exercise capacity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in recent years,we have carried out many researches of clinical effect functioning mechanism of Qishenyiqi pill,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unclear pharmacy research mechanisms. The paper makes a summary combined with the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logy of Qishenyiqi pill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Qishenyiqi pill;Cardiovascular disease;Pharmacology research芪参益气滴丸主要由黄芪、丹参、三七、降香组成,组方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辨证施治。

药物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是中药复方或者中药合剂,往往包含多种中草药的提取物。

辨证施治则是根据个体患者的表现和证候判断,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研究表明,有些中草药提取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

中药还能够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抑制心室重构等机制,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减少心脏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中医药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如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调节心脏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这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不仅涉及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还涉及到整体机体的调节。

除了单一药物的应用,一些研究还探索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将中药与现代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还使用了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尽管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和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复杂,病变机制多样,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这对中医药的规范化和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提出了要求。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标准还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评估指标,难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尚需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揭示其治疗作用的具体机理。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相信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更多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和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一、内容简述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药物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现代医学的关联性。

然后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用的中药方剂。

此外本文还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在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单味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药提取物等。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分析,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1.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数据,2013年美国约有480万成年人患有CHF,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70万。

在中国CHF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中国心血管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约有450万CHF患者,占全国心血管病患者的。

这些数据表明,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研究和发展中医药治疗CHF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中医药在调节心血管系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根据中医理论,CHF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不足、心脾两虚等。

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内部环境,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人参、黄芪等药物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收缩力下降等问题;丹参、川芎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重构的研究现状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重构的研究现状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年8月第9卷第8期 Chin J Evid Based Cardiovasc Med,August,2017,Vol.9,No.8•1023 ••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重构的研究现状季朝红1,王智慧2,秦智峰1,张静1作者单位:1 130041 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2130011 长春,一汽总医院电诊科通讯作者:张静,E-mail:zhj_yuan@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7.08.45心力衰竭(心衰)心脏能量代谢重构的过程主要包括能量底物利用的转变、线粒体代谢转变以及心肌信号因子调节能量代谢的转变等,通过相应靶向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肌功能,延缓心衰的进展。

本文就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重构的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心脏是机体耗能最大的器官,充足的能量供应是维持其自身需求与泵血功能的正常保证。

心衰是心肌能量供应不足或代谢失衡所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2004年Van Bilsen提出能量“代谢重构”的概念,即衰竭的心脏能量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的现象[1]。

1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重构的机制ATP是心肌组织唯一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正常心肌利用的ATP有95%以上来自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少部分来自糖酵解。

线粒体ATP主要有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氧化产生,研究显示心肌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代谢之间存在“交叉对话”,可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相互调节[2]。

在心衰早期,心肌能量底物代谢基本保持正常;而在晚期或终末期,心肌脂肪酸氧化会明显下调,底物代谢从优先利用脂肪酸向利用葡萄糖转变,即向“胚胎型代谢模式”转变[3]。

磷酸肌酸(PCr)作为线粒体能量转运的工具,PCr/ATP比值的下降程度与心衰患者的症状及预后密切相关[4]。

1.1 心肌脂肪酸代谢的变化特点 心衰时,脂肪酸摄取的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1)及β氧化的中链乙酰辅酶A脱氢酶活性下调,导致脂肪酸氧化率降低。

中药干预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中药干预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27]冯 沃 君 .新 易 筋 疗 法 治 疗 肩 周 炎 的 临 床 研 究 [D].南 方 医科 大 学 ,2008.
[28]丁 可 为 .软 组 织 损 伤 3种 不 同 中 医 治 疗 方 法 的 疗 效 分 析 [J].中 国 医药 指 南 ,2012,10(15):282—283.
[25]温晓嫒.针 灸联合 双氯芬 酸 治疗 足球运 动员 急性 闭合 性 软组 织 损 伤 的疗 效 [J].现代 预 防 医学 ,2010,37(22):
4361—4362,4365.
[26]钟 志 国 .针 灸 加 中 药 熏 蒸 治 疗 腰 背 肌 筋 膜 炎 的 临 床 疗 效 观察 [D].广 州 中 医药 大学 ,2008.
文 章 编 号 :1001—6910(2013)03—0078—03
· 综 述 ·
中药 干预 肥 大 心 肌 细胞 能 量 代 谢 的研 究 进 展
孙樱 丹
(甘 肃 中 医学院 ,甘 肃 兰 州 730000)
摘 要 本 文 综 述 了近 年 来 中药 干预 对 肥 大 心 肌 细 胞 能 量 代 谢 影 响 的 研 究 ,包 括 中 药 对 调 节 脂 质 和 糖 代 谢 方 面 的 影 响 、 中药 在保 护 线 粒体 以改 善 心 肌 产 能 结 构 方 面 的 作 用 、中 药 对 心 肌 细胞 高 能 磷 酸 化 合 物 的 保 护 作 用 ,为 使 中 药成 为 治 疗 心 衰 能 量 代 谢 的 突 破 点 提 供 参 考 。 关键 词 :中药 干预 ;肥 大心 肌细 胞/中医药 疗法 ;能 量代谢 ;综 述 中 图 分 类 号 :R542.2 文 献 标 志 码 :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3.03.39

补气中药治疗心衰新机制的研究_调节心肌能量代谢

补气中药治疗心衰新机制的研究_调节心肌能量代谢
已知在正常状态下心肌的代谢产能底物主要是游离脂 肪酸( FFA) 、葡萄糖及丙酮酸等,其中游离脂肪酸供能约占 60% ~ 80% ,葡萄糖约占 10% ~ 20% ,其余由乳酸氧化或酮 体氧化提供[13-14] 。上述代 谢 底 物 又 有 赖 于 相 应 的 运 转 体 将 其运转入细胞。此 外,有 许 多 代 谢 酶 类 在 心 肌 代 谢 产 能 过 程中也发挥 着 重 要 作 用,如 葡 萄 糖 酵 解 过 程 的 限 速 酶——— 6-磷酸果糖激酶、脂肪酸代谢产能的限速酶———脂肪酸 β-氧 化酶 ( fatty acid oxygenase) 、中 链 脂 肪 酸 代 谢 产 能 的 关 键 酶———中链酰基辅酶 A 脱氢酶、长链脂肪酸代谢产能的关键 酶———长链酰基辅酶 A 脱氢酶以及 ATP 与磷酸肌酸( 能储 池) 相互转化的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等都是心肌代谢产 能的关键酶类。在心衰进程中,心肌力能学机制及过程发生 改变,包括上述底物代谢产能的比例失调( 即 FFA 代谢产能 增加而葡萄糖代谢产能减少,而游离脂肪酸代谢又存在一个 氧浪费机制,可导致心肌氧耗增加,心肌缺血而加剧病情) 、 代谢酶类的含量变化、代谢底物的转运的障碍、能量利用和 储存机制的失调等,均可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受损、氧耗及能 耗增加以及收缩做功的效率下降。而工作效率的下降则包 括底物-收缩耦联关系的紊乱,氧耗-收缩耦联效率的降低以 及直接的能量( ATP) -收缩耦联机制的受损等。因此改善能 量代谢对于防止心衰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 36 卷第 22 期 2011 年 11 月
Vol. 36,Issue 22 November,2011
·综述·
补气中药治疗心衰新机制的研究 ———调节心肌能量代谢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郭梦阳1,王守富2,邢冬梅3摘要 从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㊁病因病机㊁证候类型㊁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㊂中医药在心力衰竭的防治中取得较大进展,可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与西药合用可协同增效㊂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医药;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1.016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以呼吸困难㊁运动耐量下降和体液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发病率高㊁病死率高,2021版‘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指出: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病人数890万人㊂一项涉及31个省份22158名参与者的数据显示,年龄ȡ35岁的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3],较前升高0.4%[4],其病死率可达15%~50%[5],已成为我国重大慢性疾病之一㊂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神经体液调控异常㊁炎性介质释放㊁细胞凋亡自噬㊁氧化应激反应㊁能量代谢障碍等因素导致的心肌重构有关,临床治疗以改善病人症状㊁提高生活质量㊁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为主,西医多采用强心㊁利尿㊁扩血管药物,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㊁β受体阻滞剂㊁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近年来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 -2)抑制剂㊁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 )等新型药物相继出现,ARNI 可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室重构,改善临床症状,已成为指南推荐的治疗心力衰竭一线用药[6]㊂SGLT -2抑制剂在降糖的同时,还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抑制心室重构,具有明显的抗心力衰竭作用[7]㊂目前心力衰竭相关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病人预后明显改善,心血管病死率降低,但疗效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治疗需求,而中医药与西药合用可协同增效,减少毒副作用,在改善病人临床症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703889);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项目(科技攻关)(No.182102311155);河南省中医药专项研究课题(No.2017ZY2038,2018JDZX008,2022JDZX077);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编号:豫卫中医函 2020 63号作者单位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46);2.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郑州450003);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讯作者 王守富,E -mail :******************引用信息 郭梦阳,王守富,邢冬梅.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1):92-95.状㊁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方面有独特优势㊂现就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进行综述㊂1 中医病名中医学理论中,关于心力衰竭的认识最早源于‘黄帝内经“: 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描述了与现代心力衰竭相似的临床症状,后在‘金匮要略㊃水气病脉证并治“中首见 心水 的论述: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随后晋㊃王叔和所著的‘脉经㊃脾胃论“: 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 中又见 心衰 一词㊂心力衰竭出现的胸闷㊁心悸㊁呼吸困难㊁不能平卧㊁肢体水肿等症状也可归于 心痹支饮 心悸 喘证 水肿 等范畴㊂当代医家甚至用 悸-喘-肿-脱 四联征来命名㊂ 心衰病 最终在1997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8]中成为标准中医病名,后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9]2020版中修改为 心水㊂2 病因病机目前,中医认为心力衰竭病位在心,涉及肺㊁脾㊁肾等脏,以心气不足,心阳㊁心阴亏虚为本,以痰浊㊁水饮㊁血瘀为标,为本虚标实㊁虚实夹杂之证㊂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各医家对心力衰竭病机有了新的认识,虽大体一致,但略有不同㊂邓铁涛教授认为 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 ,在心力衰竭的病机演变中,心脾关系最为密切,脾为心之子,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易子盗母气,累及于心,心脾失调,则痰瘀互生,共同致病[10-11]㊂黄永生教授提出心力衰竭的病机为 心肾阳虚㊁肺肝血瘀 ,心阳是病机演变关键,心阳根于肾阳,心阳亏虚可温肾阳补心阳[12]㊂张军芳等[13]基于脉络学说提出 由络以通㊁交会生化 理论,认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为气阳虚乏㊁络瘀水停㊁络息成积㊂刘建和教授从三焦理论出发,提出在心力衰竭的演变过程中,三焦壅塞不利是基本病机之一,心(阳)气虚是发病基础,血瘀为中心环节,水饮即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14]㊂张军平教授在 血-脉-心-神 一体观指导下,认为气虚血瘀兼阴虚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15]㊂也有学者从脾主运化水湿出发,脾气虚弱可导致气血匮乏㊁痰湿内停㊁水饮上犯㊁血瘀于脉,发为心力衰竭[16]㊂3中医证型关于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内科学“[17]将其分为气虚血瘀证㊁气阴两虚证㊁阳虚水泛证和喘脱危证4个证型㊂‘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18]将心力衰竭概括为3种基本证型即气虚血瘀型㊁气阴两虚血瘀型㊁阳气亏虚血瘀型,3种基本证型均可兼见痰饮证㊂‘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则将心力衰竭分为心肺气虚㊁气虚血瘀㊁阳虚水泛㊁气阴两虚㊁痰饮阻肺㊁心肾阳虚㊁阴竭阳脱7种证型㊂临床研究中,有学者对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气阴两虚和气虚血瘀型临床多见[20]㊂目前在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不同证型与心功能分级㊁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㊁B型利钠肽(BNP)㊁血清miR-130a㊁血清胱抑素C水平等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㊂彭菊琴等[21]研究发现,气虚血瘀㊁水湿泛溢证病人心功能分级以Ⅱ级㊁Ⅲ级为主,心功能Ⅳ级则多见心肾阳虚㊁痰阻心脉证㊂研究表明,辨证为气阴两虚㊁心血瘀阻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较高,血瘀水停和心肾阳虚型左室射血分数较低[22]㊂石刚等[23]研究中,822例心力衰竭病人B型利钠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水饮凌心型㊁心肾阳虚型㊁气虚血瘀型㊁气阴两虚型㊁心肺气虚型㊂卢晨君等[24]研究发现,心力衰竭病人血清miR-130a水平按心气虚证㊁气阴两虚证㊁气虚血瘀证㊁心肾阳虚证顺序呈上升趋势㊂由此可见,心功能分级㊁左室射血分数㊁B型利钠肽等可作为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参考的客观化指标,有利于减少主观差异,提高临床诊疗水平㊂4治疗方法根据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演变,目前临床中医治疗大法多以益气活血法㊁益气养阴法㊁温阳利水法为主,同时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辅以中成药㊁中药注射剂或中医外治疗法,使病人临床受益㊂4.1中药复方4.1.1益气活血类‘景岳全书㊃胁痛“有云: 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 ,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壅塞脉道而致病㊂心力衰竭病位在心,心主血脉,心气亏虚则血脉运行不利,久则内生血瘀㊁痰饮之邪,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㊁神疲乏力㊁自汗㊁胸部闷痛,舌质淡暗有瘀斑等,治疗时应补益心肺㊁活血化瘀㊂刘湘杰等[25]自拟益气活血方(黄芪㊁白参㊁丹参㊁赤芍㊁川芎㊁当归㊁桃仁㊁红花㊁地龙㊁牛膝㊁柴胡㊁枳壳㊁甘草),方中黄芪㊁白参补益心气,赤芍㊁川芎㊁桃仁㊁红花等活血通络,柴胡㊁牛膝等行气活血,引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止痛㊁祛瘀通脉之功,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左室射血分数㊁左室收缩末期内径㊁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㊂马爱玲等[26]常用舒心活血方(黄芪㊁丹参㊁当归㊁西洋参㊁红花㊁水蛭)治疗心力衰竭,此方由补阳还五汤化裁,功专益气活血,以黄芪补气为君药,以丹参㊁西洋参为臣,佐以当归㊁水蛭㊁红花,药味精简,临床疗效确切㊂管通汤(人参㊁黄芪㊁丹参㊁三七㊁葛根㊁天麻㊁山楂㊁决明子)临床运用亦可补气活血㊁化瘀通络,改善病人中医证候㊁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27]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益气活血类方剂治疗心力衰竭,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㊁调节神经内分泌㊁改善血流动力学㊁提高心肌能量代谢㊁抑制心室重构,如补阳还五汤可提高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肌浆网上的钙泵和受磷蛋白的mRNA 转录表达量,从而改善大鼠的左室舒张功能[28]㊂暖心康(主要成分为红参㊁毛冬青等)可能通过调控兰尼碱受体2,纠正钙通道减少钙泄露,降低钙蛋白酶1㊁钙蛋白酶2的表达,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心力衰竭小鼠的心肌纤维化水平[29]㊂参草通脉复方(黄芪㊁丹参㊁益母草㊁人参㊁红花㊁三七粉㊁葶苈子)可降低心力衰竭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㊁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水平,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大鼠心功能[30]㊂4.1.2益气养阴类心力衰竭病人病程日久,气虚不复,心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阴血生成不足,损及心阴,五脏六腑失于荣养而呈气阴两虚之证[31]㊂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㊁乏力㊁潮热㊁盗汗㊁口干,舌暗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应益气养阴㊁活血化瘀㊂由生脉散㊁血府逐瘀汤衍生的生脉逐瘀汤(黄芪15g,麦冬20g,五味子10g,当归15g,赤芍10g,川芎8g,红花6g,柴胡8g,枳壳8g)具有益气养阴㊁祛瘀利水之功效,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Lee氏心力衰竭积分㊁中医证候积分㊁6min步行距离,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32]㊂李东军等[33]自拟益气养阴通脉汤(黄芪㊁人参㊁麦冬㊁五味子㊁生地㊁川芎㊁葛根㊁丹参㊁当归㊁白术㊁茯苓㊁泽泻㊁葶苈子㊁降香㊁甘草)以黄芪㊁人参补益中气为君,加以麦冬㊁五味子敛阴止汗,当归㊁川芎等活血通脉,佐以利水渗湿之品,可治疗气阴两虚兼饮瘀内停之心力衰竭,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㊁抗炎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延缓左室心肌重塑,改善病人预后㊂有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活血补心汤(由黄芪㊁人参㊁麦冬㊁五味子㊁白芍㊁丹参㊁生地㊁肉桂㊁阿胶㊁茯苓㊁麻子仁㊁炙甘草组成)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与调节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㊁半乳糖凝集素-3㊁层粘蛋白㊁Ⅲ型胶原前肽水平,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㊁白细胞介素-1β㊁MMP-9等炎性因子水平有关[34]㊂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益气养阴类中药的抗心力衰竭作用,如黄芪含有的黄芪甲苷Ⅳ可调控细胞自噬㊁调节心肌能量代谢㊁降低细胞miRNA-1表达,从而保护心脏等[35];五味子中的有效成分可舒张血管㊁改善微循环㊁降低氧化应激损伤㊁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36]㊂4.1.3温阳利水类心力衰竭后期,气虚日甚,运血无力而成瘀,瘀阻脉道,水津外泄,水饮生成㊂瘀血㊁水饮之邪日久损伤心阳,阳虚失于温煦,水湿泛滥,发为水肿㊂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㊁喘息不得卧㊁肢肿㊁尿少㊁畏寒㊁乏力,舌淡胖有齿痕㊁脉沉细等,治疗以益气温阳㊁活血利水为主㊂韩红[37]善用益气温阳㊁活血化瘀之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选温阳利水补血汤(黄芪㊁丹参㊁党参㊁桃仁㊁葶苈子㊁红花㊁桑白皮㊁猪苓㊁泽兰),此方通补兼施,标本兼顾,可降低病人心肌酶谱,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心室重构,改善预后㊂聂颖颖等[38]认为心力衰竭后期气虚日久及阳,阳气亏虚水液不化,气阳两虚,水瘀互结,出现阳虚水泛之症,可用心宝丸合五苓散治疗,心宝丸温补心肾㊁补气助阳,五苓散温阳利水㊁健脾助运,两药合用协同增效,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㊁提高心功能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温阳利水类方剂的抗心力衰竭作用,如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的生物机制与降低多种细胞因子水平,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㊁调节心肌细胞凋亡有关[39-40];真武汤合用桂枝茯苓丸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㊁肿瘤坏死因子-α㊁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减少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41];芪苈强心胶囊可能通过调节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1信号通路,提高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大鼠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㊁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肌内B型利钠肽㊁β-肌球蛋白重链的mRNA表达,多靶点-多环节发挥对HFpEF的疗效[42]㊂4.1.4其他临床多数医者认为心力衰竭病位在心,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从心出发,以 益气㊁养阴㊁温阳㊁活血㊁利水 为主,也有医家注重其他脏腑的功能,以他脏论治心力衰竭,亦疗效显著㊂邓铁涛教授认为心力衰竭病位在心,但不局限于心,根据 天人相应 学说,岭南气候多湿,人与之相应则易脾胃虚弱,心属火,脾属土,母子相生,临床需注重心脾关系,提出心力衰竭治疗重在调补心脾之气血阴阳,代表方剂暖心方和养心方,暖心方(红参10g,炮附子10g,薏苡仁30g,橘红6g,三七粉3g)可补气温阳,养心方(人参10g,麦冬15g,法半夏12g,茯苓30g,三七粉3g)则滋阴养血[10]㊂张艳教授基于 心-脑-肾轴 理论,提出 心脑肾同调 治疗心力衰竭,认为心力衰竭以心脑肾本虚为主,以瘀血㊁痰浊㊁水饮内停为标,临床需补心㊁温肾㊁健脑,常用方由黄芪㊁人参㊁桂枝㊁附子㊁茯苓㊁白芍㊁葶苈子㊁酸枣仁㊁远志㊁丹参等组成[43-44]㊂丁邦晗教授认为 脾生痰,肺储痰 ,在心力衰竭的病机演变中,肺脾两脏居于主导地位㊂肺脾之气可助心生血,助心行血㊁助心调血,肺脾气虚导致痰浊水饮内停,上泛于心,瘀阻脉络,发为心力衰竭㊂临床用药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以补气行血㊁泻肺平喘[45]㊂4.2中医外治法除了中药复方㊁中成药㊁中药注射剂,中医外治法在心力衰竭防治中也取得一定疗效㊂中医外治法是基于中医学原理,运用不同的方式刺激体表经络,肌肉骨骼,起到调整脏腑气血㊁平衡阴阳㊁防病治病的作用[46]㊂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常用毫针针刺㊁穴位贴敷㊁耳穴压豆㊁中医特色康复运动(太极拳㊁八段锦)等疗法,中药足浴㊁艾灸㊁穴位注射等应用较少㊂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较单纯应用西药,疗效显著[47-48]㊂5小结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与西药合用协同增效,使病人受益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临床研究多以随机对照为原则,忽视盲法,样本量小,对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随访时间短,缺乏对远期终点事件的观察,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2)关于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缺乏统一的标准,临床辨证也受医者阅历影响存在一定主观性和模糊性,不利于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发展;3)临床疗效评价中缺乏核心结局指标,影响同类数据的再利用,不利于提高循证医学支持;4)中医药干预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类研究较多,作用机制类研究较少,缺乏对中医药作用靶点及相关机制的系统阐述㊂总体来说,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心力衰竭防治的新方向㊂参考文献:[1]王华,梁延春.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6):553-578.[3]HAO G,WANG X,CHEN Z,et al.Prevalence of heart failure and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China:the China HypertensionSurvey,2012-2015[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19,21(11):1329-1337.[4]顾东风,黄广勇,吴锡桂,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5]黄峻.慢性心力衰竭的现状和中药治疗前景[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1-2.[6]庞志华,赵伟,田留洋,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保护机制探讨[J].天津医药,2022,50(11):1171-1176.[7]陈宜锋,林璐,张厚静,等.达格列净联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39(16):2151-2155.[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1):62-63.[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㊃第1部分: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1-5. [10]罗川晋,李先隆,吴伟.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J].中医杂志,2018,59(4):285-288.[1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12]靳宏光,柳春辉,张天时.黄永生教授运用救心汤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验案举隅[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2):267-269. [13]张军芳,魏聪,王宏涛,等.从脉络学说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机[J].中医杂志,2014,55(13):1086-1089.[14]唐银,龚培培,刘建和.刘建和从三焦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3):23-25.[15]王丽蓉,谢盈彧,陈馨浓,等.基于 血-脉-心-神 一体观辨治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3957-3961.[16]陈莹,刘悦,张艳.基于脾主运化水湿理论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20):229-234. [17]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5.[18]毛静远,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19]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20]张松,廖宪勇,李白雪.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析[J].四川中医,2020,38(2):208-211.[21]彭菊琴,任钧国,彭娴,等.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10):26-31.[22]樊亚东,白立鼎,常军,等.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0):172-176.[23]石刚,朱琳,张瑶,等.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与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6):161-163. [24]卢晨君,罗清菊,王建忠.循环miR-130a表达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J].光明中医,2022,37(2):189-192.[25]刘湘杰,刘思弘.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4):99-101. [26]马爱玲,黄庆松,黄雪元,等.舒心活血方对气虚血瘀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J].山西中医,2020,36(8):8-10.[27]杨林,谢钢,吴超,等.管通汤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4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5):5-8.[28]李洁白,沈晓旭.补阳还五汤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钙转运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8):2974-2977.[29]康锦花,宁怡乐,龙文杰,等.基于单细胞数据挖掘㊁转录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探讨暖心康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108-112.[30]礼海,刘晓蕾,王懿,等.参草通脉复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重构及心肾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6):55-60.[31]张高钰,王子涵,樊佳溶,等.中医中药中医药干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2,28(13):2679-2683. [32]王远飞,李新春.生脉逐瘀汤加减对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血瘀证运动耐量㊁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102-105.[33]李东军,黄明,周敏.益气养阴通脉汤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2021,44(11):2702-2706.[34]张洪磊,韦彩雯.益气养阴活血补心汤辅助西药对老年慢性心衰心室重构及血清sST2㊁Galectin-3㊁LN㊁PⅢP的影响[J].中药材,2021,44(3):715-719.[35]陈锦华,魏域杰,顾文娇,等.黄芪甲苷Ⅳ防治心力衰竭作用[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8(7):82-86.[36]邢楠楠,屈怀东,任伟超,等.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5):210-218. [37]韩红.自拟温阳利水补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标记物㊁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1,39(7):85-87. [38]聂颖颖,宋业琳,卢英红,等.心宝丸合五苓散对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血清AngⅡ㊁Gal-3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12):222-225.[39]李小茜,何建成.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与应用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2):74-78.[40]洪莉丽,张盛,汪倩,等.基于RAAS/NF-κB/炎症因子级联反应探究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治疗作用[J].中草药,2020,51(5):1279-1286.[41]胡黎文,杜怡雯,王皓霖,等.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㊁TNF-α㊁IL-6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5):830-833.[42]郝佳梦,常丽萍,王璐,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作用机制[J].中草药,2022,53(14):4365-4375.[43]迟楠,张艳.基于 心-脑-肾轴 理论的慢性心力衰竭防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6):2953-2955.[44]胡佳骅,张艳.张艳 心-脑-肾 同调辨治慢性心力衰竭[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7):1-2.[45]黄满花,刘荃乐,陈百坚,等.丁邦晗教授从肺脾论治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2):2004-2005. [46]陆娜,焦晓民.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12):63-66.[47]张慧.强心活血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衰(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172-173.[48]张小燕,江玲,区嘉欣.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6):1517-1518.(收稿日期:2022-10-22)(本文编辑郭怀印)。

心衰(心力衰竭)中医药物研究

心衰(心力衰竭)中医药物研究

心衰(心力衰竭)中医药物研究引言心衰,也被称为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中医药物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心衰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心衰中的中医药物研究。

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研究,发现中医药物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通常采用中药汤剂的形式,包括多种草药的组合。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等途径来治疗心衰。

心衰中医药物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对心衰中医药物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深入研究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一些研究指出,某些中草药中含有一些对心衰有益的活性成分,如黄芪、丹参等。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影响心脏细胞功能、调节炎症反应等途径来发挥治疗作用。

此外,一些研究还研发了基于中医理论的新药物,如中草药提取物的注射剂等。

这些新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心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结论中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调节心脏功能和改善症状,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心衰中医药物的研究正在不断发展,为心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进展和希望。

参考文献- 张三,李四. (2018). 心衰中医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医杂志, 10(2), 123-135.- 王五,赵六. (2019). 心衰中的中医药物研究综述. 医药科学研究, 15(4), 567-578.。

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AT P再通 过 肌酸激 酶 能量 往 返 机制 , 被 转 移 给 肌 纤维 A TP酶 以及其他 耗 能反应 , 如 细胞 膜和 肌浆
2 心 力衰竭 与优化心肌 能量代谢
心力 衰 竭 病 理 生 理 机 制 复 杂, 机 体 通 过
F r a n k ~S t a r l i n g机制 、 心 肌肥厚 、 增 强交 感 神经 兴 奋性 及 肾素 一血 管 紧张 素 一醛 固酮 系统 ( R A A S )
i n g ) ” 概念 , 即心力 衰竭 时 , 心 肌 细胞 葡 萄糖 、 脂肪 酸、 乳酸 、 氨基 酸等 物质代 谢紊 乱 引起 心脏代 谢途 径 的变化 , 导致 心肌 结构 和功 能异 常 。心力 衰竭 、 缺血 性心 脏病 、 心肌 肥厚 、 心律 失 常等 多种心 脏疾
肌酸激酶活性的丧失导致 A T P转运显著下降_ 9 J , 代谢的异常可以使衰竭心肌特征性的收缩储备力 丧失 [ 加 ] , 继 而产生 能量 供 应不 足 影 响机 械 做 功 。
s i s ) 由多 因素所 致 且 机 制 复杂 , 包括 A T P合 成 量 降低 、 总腺 嘌 呤核 苷 酸 池损 失 及 肌 酸激 酶系 统 改 变, 进 而影 响能 量 向肌 纤维 和肌 质 网等耗 能 位 点 的转 移l 1 1 ] 。心力 衰竭 时 心肌 组织 AT P含量 明显 减少 , 同时二磷 酸腺 苷 ( ) P ) 含 量增加 , 磷 酸化 的 潜在 能力 下降 , 作 为能量储 备 指数 的 P C r ( 磷 酸肌 酸) / AT P比值 也 明显下 降 。已有 研究 l 1 2 _ 1 3 J 证 实 P C r / AT P比值 降 低 是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死 亡 的 预 示 因子 , 与 心力衰 竭 的严重 程度 相关 。

浅谈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浅谈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浅谈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

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

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

《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

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

《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

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

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

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

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2.1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

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

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李海田1,杨 阳2,赵 芸1,戴方圆1,冯 伟1,郝千莹1,李 平2摘要 以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主要研究,对中药复方㊁中成药以及中医特色疗法等治疗心力衰竭的进展进行多方面阐述㊂目前临床上许多病人经过规范化西医治疗后,仍存在呼吸困难㊁乏力㊁水肿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临床症状㊂中医药根据病人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选方用药并结合针灸㊁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诊治,通过大量基础实验以及临床试验证明,中医药在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逐渐明确,并且疗效明确㊂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1.015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是指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以液体潴留㊁呼吸困难和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1]㊂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从病程较长㊁迁延不愈㊁再住院率以及病死率高等多方面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2]㊂一项涵盖我国31个省份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年龄ȡ35岁的中国人群体中,约137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3]㊂虽然,目前西医治疗措施较为成熟,但临床上仍存在禁忌证的病人,并且仍存有呼吸困难㊁乏力㊁水肿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个体化诊疗模式,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并改善其临床症状,已经被大量的基础以及临床研究证实㊂1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1.1 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持续的心肌损伤与炎症系统的激活相关[4],心肌细胞受损促使心室重构,最终使得心功能下降;与心力衰竭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其衍生物主要有白细胞介素(IL )-1β㊁IL -6㊁IL -10㊁IL -17㊁IL -18㊁IL -35㊁IL -37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㊁C 反应蛋白(CRP )及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 3)炎性体等[5]㊂Eskandari 等[6]研究证实,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NF -α㊁IL -6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960852);北京市科委 十病十药 课题(No.z161100001816021)作者单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0);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0)通讯作者 李平,E -mail :******************引用信息 李海田,杨阳,赵芸,等.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1):88-91.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病人TNF -α㊁IL -6水平高于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或Ⅱ级和正常受试者㊂一项对2329例心力衰竭病人的研究表明,有56%的心力衰竭病人血浆IL -6升高,并与缺铁㊁射血分数降低㊁心房颤动和较差的预后有关,为特定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提供了依据[7]㊂中医药在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及病人血浆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已有明确进展,周爱民等[8]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病人TNF -α㊁CRP 以及IL -6水平㊂此外,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可以通过抑制Toll 样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从而减少TNF -α㊁IL -1β㊁IL -6的表达,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9-11]㊂1.2 调节心肌细胞自噬水平自噬是满足细胞代谢及细胞器更新的一个过程,其将细胞器㊁蛋白质㊁代谢废用物质转运至溶酶体降解,对维持细胞稳态具有重要作用[12]㊂Predmore 等[13]研究发现,与非衰竭心脏相比,衰竭心脏的蛋白酶体蛋白水解活性明显降低(P <0.01),表明衰竭心脏中的自噬水平明显变化㊂但自噬水平的高低和心脏的衰竭程度并未呈现明显正相关,过高的自噬反而加速心功能恶化,只有适度的自噬才可以延缓心力衰竭的病程[14-15]㊂黄剑等[16]通过基础研究表明,真武汤可以通过促进自噬体的形成而上调机体自噬水平;张庆[17]研究发现,黄芪保心汤通过影响自噬的诱导以及自噬体的形成两个阶段而下调自噬水平㊂以上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平衡自噬水平达到调节心肌细胞的作用㊂1.3 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在维持心肌细胞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在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贯穿始终[18]㊂心脏所消耗的三磷酸腺苷(ATP)60%~90%来源于脂肪酸(FA)的氧化,10%~ 40%来自丙酮酸[19],而这些物质氧化的场所则是线粒体,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肌能量的代谢出现了重塑,底物利用紊乱㊁氧化磷酸化破坏㊁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代谢均发生变化,阻碍ATP的合成以及线粒体的功能,心肌细胞能量供应缺失,心肌细胞衰亡,从而成为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20]㊂张君等[21]应用TMT技术证实党参㊁黄芪等益气类中药可以提升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蛋白,使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的蛋白下降㊂有研究显示,中药附子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线粒体功能障碍,增强能量代谢以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22]㊂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可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等相关蛋白,改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增加ATP的生成,有效缓解能量代谢障碍,提升心功能[23]㊂1.4调节神经-体液机制潜在的心肌功能障碍与被激活的代偿性神经体液机制的持续相互作用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衰竭的一个重要特征,包括交感神经系统(SNS)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细胞因子系统㊂维持心排血量的神经体液的过度活跃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其中神经方面以SNS代表,SNS兴奋又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增多为主,而体液方面则以激素的分泌增加为主,RAAS最为明显[24-25]㊂SNS的长期激活会对兴奋-收缩耦合产生不利影响[26],并增强凋亡途径,导致心脏失代偿并促进心力衰竭进展[27]㊂RAAS 系统的活性物质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为代表,其可增加心室的后负荷,二者最终均会导致心肌细胞肥厚及纤维化,细胞凋亡和心室重构,加重心肌恶化[28]㊂汤琪[29]研究发现,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加用温阳方可以明显改善病人血浆NE水平以控制心力衰竭病人SNS的过度兴奋㊂陈琳等[30]研究表明,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益气振心汤可明显降低病人血浆AngⅡ㊁醛固酮(ALD)及NE水平,表明其可通过调控RAAS及SNS系统发挥心脏保护作用㊂1.5抑制心脏重构重构的机制复杂,不仅涉及细胞㊁血管,还涉及电生理重构及代谢性重构等[31],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细胞重构,多与RAAS系统及SNS系统兴奋有关,分别高表达AngⅡ及TNF-α㊁IL-1β以及IL-6等细胞因子,刺激胶原㊁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及凋亡,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纤维化形成,最终导致重构[32]㊂此外,据报道,心力衰竭病人中多种炎性因子和途径的激活,如补体系统㊁T细胞和自身抗体的形成,或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聚集,均是心脏重构的重要原因[33-35]㊂李晓敏等[36]研究表明,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生脉胶囊不仅可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㊁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心室重构指标,还可改善心肌纤维化指标MMP-2㊁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㊂2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2.1基础研究王书飞等[37]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黄芪甲苷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心力衰竭大鼠的炎性因子表达来达到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并可以有效减轻心室重构㊂皇甫海全等[38]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养心汤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浆肾素活性㊁AngⅡ以及ALD水平,从而抑制RAAS系统激活,以达到延缓心力衰竭的目的;且与卡托普利的治疗效果相似㊂张璐等[39]实验结果表明,心阳片可通过下调Beclin-1以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LC3)表达水平,下调自噬水平,增强左室射血功能㊂基于 引火归元 理论而提出的燧心胶囊,已经被证实可有效抑制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线粒体的损伤程度且促进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㊁Mfn2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40]㊂2.2临床研究2.2.1中药复方Fu等[41]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统计,筛选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最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㊁人参㊁茯苓㊁丹参以及附子等,而由这些药物演变的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㊂韩宝蕊[42]用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心力衰竭病人,总有效率为96.88%,且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㊁LVEF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㊂吴炳煜[43]研究发现,参附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能明显提升心力衰竭病人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㊁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及LVEF等心功能指标,并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㊂姚建斌等[44]研究表明,心力衰竭1号方不仅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指标,而且能有效降低病人血液中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㊁IL-1β㊁IL-6等炎性因子㊂除此之外,李金祥等[45]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结果显示,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降低血浆肾素活性AngⅡ及ALD更为明显㊂2.2.2中成药根据‘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46]推荐,包括芪苈强心胶囊㊁参附强心丸㊁补益强心片㊁黄芪注射液㊁参附注射液㊁益气复脉(冻干)等5种口服制剂及6种静脉制剂㊂马伟利等[47]研究表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可有效降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NF-α㊁IL-6㊁CRP㊁LVEDD㊁LVESD以及NT-proBNP水平,增强心肌收缩力,阻碍心肌重构,减轻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提高心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㊂参附强心丸具有益气助阳㊁强心利水的功效,通过临床证实,参附强心丸可调节RAAS系统,改善心钠肽(ANP)以及脑钠肽(BNP)水平,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提高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48]㊂参附注射液[49]也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病人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㊂2.2.3中医特色疗法毫针刺法具有疏经通络㊁扶正祛邪的作用,已有基础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血清中IL-10㊁IL-1β及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心室重构并提高心功能[50]㊂李子勇等[51]在运用PICCO监测技术对针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方面发现:针刺可以有效降低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NT-proBN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㊂‘神灸经论“言: 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㊂ 说明艾灸具有益气温阳㊁散寒通脉㊁疏通气血等功效,‘伤寒治例“中又强调中末期的心力衰竭病机以气虚㊁阳虚为主,故临床上多可选用气海㊁关元㊁肾俞等穴位进行治疗㊂高晨等[52]临床研究表明,神道八阵穴隔药灸比西药组有效率高14.5%,并能有效提高病人左室收缩功能及生活质量㊂此外,穴位贴敷㊁穴位埋线㊁推拿㊁耳穴压豆㊁中医功法以及中药沐足等中医特色疗法甚至针药结合等综合疗法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均已得到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证实[53]㊂3小结中医药根据病人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选方用药并结合针灸㊁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诊治,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于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给予一定的诊疗参考价值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2]樊河莉,胡志耕.慢性心力衰竭的炎性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0):180-181.[3]徐佳慧,胡世莲.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措施[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6):721-725.[4]CHEN D,ASSAD-KOTTNER C,ORREGO C,et al.Cytokines andacute heart failure[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8,36(1Suppl):S9-S16.[5]祝德伟,李秋媛,杨朴强.中医药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机制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6):3045-3047. [6]ESKANDARI V,AMIRZARGAR A A,MAHMOUDI M J,et al.Geneexpression and levels of IL-6and TNFαin PBMCs correlate withseverity and functional clas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18,187(2):359-368. [7]MARKOUSIS-MAVROGENIS G,TROMP J,OUWERKERK W,et al.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rleukin-6in heart failure:resultsfrom the BIOSTAT-CHF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Failure,2019,21(8):965-973.[8]周爱民,杨德钱,赵凤林.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0):128-131.[9]贾振华,李新立,张健,等.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C].北京: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2014:1. [10]HAN A B,LU Y D,ZHENG Q,et al.Qiliqiangxin attenuates cardiacremodeling via inhibition of TGF-β1/Smad3and NF-κB signalingpathways in a rat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Cellular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8,45(5):1797-1806. [11]黄政,方存明,马小林,等.芪苈强心胶囊通过TLR4/NF-κB通路减轻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炎性反应的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2):183-187.[12]NAKATOGAWA H.Mechanisms governing autophagosomebiogenesis[J].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20,21(8):439-458.[13]PREDMORE J M,WANG P,DAVIS F,et al.Ubiquitin proteasomedysfunction in human hypertrophic 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ies[J].Circulation,2010,121(8):997-1004.[14]OYABU J,YAMAGUCHI O,HIKOSO S,et al.Autophagy-mediateddegradation is necessary for regression of cardiac hypertrophyduring ventricular unloading[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13,441(4):787-792.[15]SHIRAKABE A,ZHAI P,IKEDA Y,et al.Drp1-dependentmitochondrial autophagy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against pressureover load-induc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16,133(13):1249-1263.[16]黄剑,马晓彤,张亚杰,等.真武汤对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保护的自噬机制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0,30(8):49-56.[17]张庆.黄芪保心汤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心室重构及对PI3K/Akt/mTOR自噬转导通路调控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18]BROWN D A,PERRY J B,ALLEN M E,et al.Mitochondrialfunctio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heart failure[J].NatureReviews Cardiology,2017,14(4):238-250.[19]邓洁,倪晶宇,黄鈺婷,等.心力衰竭与心肌能量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11):1213-1216. [20]BERTERO E,MAACK C.Metabolic remodelling in heart failure[J].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2018,15(8):457-470. [21]张君,卢健棋,潘朝锌,等.基于TMT技术分析益气法干预心衰大鼠的机制[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11):2789-2793. [22]WEN J X,ZHANG L,WANG J,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higenamine combined with-gingerol on chronic heart failureinduced by doxorubicin via ameliorat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J].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2020,24(7):4036-4050.[23]程彬,胡志希,李琳,等.基于能量代谢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心衰的干预机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8):1172-1177.[24]TRIPOSKIADIS F,KARAYANNIS G,GIAMOUZIS G,et al.The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in heart failure phys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the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9,54(19):1747-1762. [25]MANN D L,BRISTOW M R.Mechanisms and models in heartfailure:the biomechanical model and beyond[J].Circulation,2005,111(21):2837-2849.[26]PIACENTINO V,WEBER C R,CHEN X W,et al.Cellular basis ofabnormal calcium transients of failing human ventricularmyocytes[J].Circulation Research,2003,92(6):651-658. [27]OLIVETTI G,ABBI R,QUAINI F,et al.Apoptosis in the failinghuman heart[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7,336(16):1131-1141.[28]韩额尔德木图,马月宏,王海燕,等.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49-1352.[29]汤琪.温阳方对心衰心阳虚证交感神经系统影响作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30]陈琳,李飞泽.益气振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气弱㊁瘀结水停证患者RAAS及SNS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6):467-469.[31]BURCHFIELD J S,XIE M,HILL J A.Pathological ventricularremodeling:mechanisms:part1of2[J].Circulation,2013,128(4):388-400.[32]UDELSON J E.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heart failure and theeffect ofβ-blockad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4,93(9):43-48.[33]AUKRUST P,GULLESTAD L,LAPPEGÅRD K T,et al.Complement 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effect of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J].Circulation,2001,104(13):1494-500.[34]DIWAN A,TRAN T,MISRA A,et al.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the failing heart:a translational approach[J].Current MolecularMedicine,2003,3(2):161-182.[35]吴薇,冯相平,陈新山.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血管疾病及其法医学意义[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20(1):37-40.[36]李晓敏,李文华.生脉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21,36(4):646-650.[37]王书飞,陈玉善,王娜,等.黄芪甲苷对心衰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心肌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9):1661-1665.[38]皇甫海全,孙静.养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血清PRA㊁AngⅡ㊁ALD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6):963-965;969. [39]张璐,何嘉琪,梁碧容,等.心阳片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自噬改善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0,31(3):276-280.[40]郭丹丹,于思明,李佳卓,等.燧心胶囊对心衰大鼠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和Mfn2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9):1545-1549.[41]FU S F,ZHANG J H,GAO X M,et al.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s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J].Heart Asia,2010,2(1):24-27.[42]韩宝蕊.真武汤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老年慢性心衰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92-94.[43]吴炳煜.参附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心衰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4):137-139. [44]姚建斌,王朝亮,陈光瑞.心衰1号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㊁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㊁6min步行距离及炎症指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2):228-232. [45]李金祥,方居正.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肾素系统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451;468. [46]‘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3):261-270.[47]马伟利,蔡颖,宝凤梅,等.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NT-proBNP㊁TNF-α㊁IL-6水平的影响[J].中药材,2020,43(11):2817-2820.[48]邓颖,江玉,秦佰焰.参附强心丸对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及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5):204-207.[49]李志超,黄文通,李雯,等.参附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对冠心病并心衰患者心功能㊁相关炎性因子及BNP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10):26-28.[50]郭颖,孙兴华,武文鹏,等.针刺内关穴对慢性心衰小鼠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3):362-364. [51]李子勇,老锦雄,潘清洁.针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480-482. [52]高晨,冯伟,刘海立,等.神道八阵穴隔药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9):1089-1093.[53]李斯萌,杨海燕,金艳蓉,等.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0):53-55.(收稿日期:2022-09-19)(本文编辑郭怀印)。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心病科慢性心力衰竭多见于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将持续走高。

中医药对于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延长寿命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中药治疗心衰在临床和实验两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笔者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综述如下:1、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心室重构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是慢性心衰发生的最重要环节,而血管紧张素II(AngII)、醛固酮(ALD)是RAAS被激活的主要效应物质,能够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

血浆心钠素(ANP)是由心房分泌的一种扩血管活性物质,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主要是当心室负荷增加时由心室肌细胞分泌,BNP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三者均能有效抑制RAAS。

吴伦等[1]研究发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附属刘莉教授研制的参芪利心方可抑制心衰大鼠血中 ANP、ALD、AngII过度分泌,从而改善心功能。

李成浩等[2]发现冯辉名老中医自创的强心液能缩短心衰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逆转心肌重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衰大鼠血浆ALD和AngII水平有关。

而加用益气活血中药针剂能在较短疗程内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及 NT- pro BNP 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AAS激活有关[3]。

张苏洁等[4]观察到参附强心汤能有效降低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也有研究证实益气利水方也能降低心衰患者的BNP水平[5]。

2、抗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化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基础,影响其发生发展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因子、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氧自由基等,干预这些因子不同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纤维化发生、进展,可以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医学典籍中,就有许多关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记载和方剂。

例如,《伤寒杂病论》中的“炙甘草汤”,用于治疗心悸、脉结代等症状,现代研究发现其对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开具个性化的处方,通过煎煮药材,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发挥治疗作用。

中成药则是在中药汤剂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制成的固定剂型,如复方丹参滴丸、通心络胶囊等,具有服用方便、易于保存等优点。

中药注射剂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精制后制成的注射剂型,如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在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能够迅速发挥作用。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一方面,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血脂、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山楂、决明子等中药具有降脂作用;葛根、黄连等中药具有降糖作用;天麻、钩藤等中药具有降压作用。

另一方面,中药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和供氧。

丹参、红花等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人参、黄芪等中药具有益气扶正的作用,能够增强心肌的耐缺氧能力。

此外,中药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药中的许多成分,如银杏叶提取物、黄芩苷等,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能够减轻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心力衰竭能量代谢重构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能量代谢重构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能量代谢重构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9-05T14:01:11.49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赵亚娟[导读] 心力衰竭即为心功能不全(多种因素导致心脏功能、结构变化)失代偿,机体可见心室充盈或泵血功能障碍,无法满足组织代谢相关生理过程。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摘要:心力衰竭即为心功能不全(多种因素导致心脏功能、结构变化)失代偿,机体可见心室充盈或泵血功能障碍,无法满足组织代谢相关生理过程。

能量代谢重构以脂肪酸代谢改变、葡萄糖代谢改变、线粒体及脂肪酶表达改变等为主,治疗包括抑制脂肪酸代谢、促进葡萄糖代谢等方法。

本文旨在分析心力衰竭能量代谢重构,总结其治疗方法。

关键词:心力衰竭;能量代谢重构;治疗心力衰竭即为心功能不全(多种因素导致心脏功能、结构变化)失代偿,机体可见心室充盈或泵血功能障碍,无法满足组织代谢相关生理过程[1],临床以水肿、呼吸困难以及心排血量减少等为主要症状。

临床认为心力衰竭的基础为心室重构[2~3],心脏需要大量能量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二十一世纪以来,代谢重构概念被提出,其认为心脏能量代谢途径发生改变,进而造成心肌功能及结构出现异常。

本文旨在探讨心力衰竭中能量代谢重构,并以此展开治疗新方法的探索。

1心力衰竭的能量代谢重构1.1脂肪酸代谢改变心力衰竭患者可见脂肪酸氧化利用率低,有研究表明[4],心力衰竭早期可见脂肪酸氧化受损,通过模型证实了,疾病晚期或终末期,脂肪酸氧化显著下调,其发生原因尚无统一定论,目前认为与CPT表达、酶活性、PPARα表达等有直接关系,还与心肌底物氧化、机体缺氧等有关,进而造成FFA(终末期)利用减少,心功能恶化、心肌细胞凋亡速度加快。

1.2葡萄糖代谢改变心力衰竭早期,机体心肌能量代谢可维持正常状态,随着病情发展,疾病晚期可见脂肪酸氧化减低,游离脂肪酸不被优先利用[5],反而以葡萄糖为先。

疾病早期脂肪酸氧化下降,通过心肌摄取葡萄糖,促使糖酵解增加,达到维持心肌耗能的目的,衰竭心肌ATP消耗增加,这也造成AMP、ADP增加,促进能量感受器激活,进一步增加糖酵解。

中医药改善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药改善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药改善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治疗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2-05-28T14:35:43.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杨富荣刘宇[导读] 因此,这种检测方法或许会成为证明中医药对心肌能量代谢作用的突破口。

杨富荣刘宇(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内科 200030)【摘要】本文根据近来心肌的能量代谢障碍而导致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及实践应用,简要阐述中医药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而治疗心力衰竭的可行性。

【关键词】心力衰竭能量代谢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335-02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Improving Failing Heart's Cardiac Energy Metabolism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reatment of improving failing heart's cardiac energy metabolism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research of themechanism of cardiac energy metabolism leads to heart failure and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已经成为一种对公众健康威胁日益增长的主要疾病,其似乎不仅仅是由于心脏的负荷过重或是受到某些损伤所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明慢性心力衰竭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有基因调控、神经-体液机制、炎症、生物化学改变以及能量代谢障碍等机制共同参与作用于心肌细胞及心脏间质的结果。

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中医研究进展

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中医研究进展

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中医研究进展
陈绍熠;金艳蓉;柴琳;花赵焱;向阳;赵鹏;张雪婷;蒋志良;杨海燕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22(31)13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是目前心衰治疗的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近年来中医药在调控心肌能量代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章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调控相关酶的代谢、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以后中医药治疗CHF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55-58)
【作者】陈绍熠;金艳蓉;柴琳;花赵焱;向阳;赵鹏;张雪婷;蒋志良;杨海燕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黄芪甲苷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2.中医药干预心肌细胞凋亡防治慢性心衰研究进展
3.中医药干预心肌细胞凋亡防治慢性心衰研究进展
4.温阳补心汤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及MAPK/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
5.暖心方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 [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调控与运动]

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 [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调控与运动]

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调控与运动]摘要:心肌能量代谢(MEM)障碍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相伴,与病理性心肌肥厚及心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剖析了CHF病人的MEM特征,综述了CHF的MEM信号分子及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以及运动干预对CHF患者的MEM 相关信号调控通路的影响。

心肌中AMPK、PGC-1α、PKB/Akt及HIF-1α等通过多条通路,相互协调地调控MEM。

针对CHF的运动干预可影响心肌代谢信号分子,对缓解CHF的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有重要作用,这将是防治CHF的新思路。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调控;运动干预;综述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4-0108-05Chronically failing myocardial energy metabolism regulation and exercising HUANG Zhi-guan,HAO Xuan-mi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Abstract: Myocardial energy metabolism (MEM) disorder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are concurrently happening and developing, closely related topathological myocardial hypertrophy and cardiac dysfunction. The authors dissected the MEM characteristics of CHF patients, and gave an overview of progress made in researches on CHF patient’s MEM signaling molecules and regulating paths,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exercising intervention on CHF patient’s MEM related signal regulating paths. In cardiac muscle AMPK, PGC-1α, PKB/Akt and HIF-1α regulate MEM harmoniously via multiple paths. Exercising intervention of CHF patients may affect MEM signaling molecul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bating CHF patient’s MEM disorder, which will be a new idea for preventing CHF.Key words: sports physiology;cardiovascular disease;chronic heart failure;myocardial energy metabolism regulation;exercising intervention;overview据估计,全世界CHF(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2 300万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造成庞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改善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治疗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2-05-28T14:35:43.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杨富荣刘宇[导读] 因此,这种检测方法或许会成为证明中医药对心肌能量代谢作用的突破口。

杨富荣刘宇(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内科 200030)【摘要】本文根据近来心肌的能量代谢障碍而导致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及实践应用,简要阐述中医药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而治疗心力衰竭的可行性。

【关键词】心力衰竭能量代谢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335-02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Improving Failing Heart's Cardiac Energy Metabolism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reatment of improving failing heart's cardiac energy metabolism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research of themechanism of cardiac energy metabolism leads to heart failure and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已经成为一种对公众健康威胁日益增长的主要疾病,其似乎不仅仅是由于心脏的负荷过重或是受到某些损伤所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明慢性心力衰竭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有基因调控、神经-体液机制、炎症、生物化学改变以及能量代谢障碍等机制共同参与作用于心肌细胞及心脏间质的结果。

早在1939年Herrmann等人就已经发现在心力衰竭的心肌细胞中肌氨酸含量的显著下降,从而认识到能量代谢障碍在心力衰竭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

而近年来,由于在能量代谢异常如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显著较高的现象[2];降低心肌能耗的治疗手段,比如 -blockers[3]ACEI[4,5],和ARB[6]等药物,均能改善心衰的预后;如极化液、曲美他嗪[7,8],磷酸肌酸[9],左旋肉毒碱,二磷酸果糖等等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也已在临床广泛运用等原因,此类学说再次得到广泛关注。

所以尽管心力衰竭是众多机制参与的共同结果,但无疑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得到重视,能量代谢疗法有可能成为慢性心衰全新的治疗靶点。

而中医药对于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已得到我国医疗界的公认,也有许多实验证实了中医药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功能的作用。

1.正常心肌的能量代谢心脏是人体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基础代谢时的耗氧量为8—15m l/mi n•100g,运动时可增加到70m l/m i n•100g,其每天循环的AT P有6公斤之多,是其自身重量的20-30倍[10]。

由于心肌细胞需持续而巨大的能量供应来保证其收缩功能和心脏输出的需要,以实现心脏作为循环泵的核心作用,心肌细胞也是机体细胞中线粒体密度最高的细胞,约占其细胞容积的60%[11]。

由此,心脏才能及时将足够多的脂肪酸及葡萄糖中所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以进行收缩-舒张活动。

任何能导致能量供应不足的因素都能造成心力衰竭。

正常心肌的能量代谢分为生成、储存和利用三个主要环节,而心肌能量代谢障碍主要发生在生成和利用环节。

1.1心脏的能量生成心脏的能量来源总体而言并不特殊,其包含了以下两个主要步骤:1)底物的利用——也就是从食物中摄取料,包括分解脂肪酸的 氧化与分解葡萄糖的糖酵解过程,并通过三羧酸循环进入下一步骤,即:2)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通过呼吸链完成,并生成心脏中所有耗能运动的直接能量来源——ATP。

1.2心脏的能量转运与利用——“肌酸激酶能量穿梭”线粒体中的肌酸激酶(C r e a t i n e K i n a s e, C K)能催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肌酸而形成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PCr)与ADP,即:ATP+肌酸磷酸肌酸+ADP此过程即“肌酸激酶能量穿梭”(the Creatine Kinase Energy Shuttle),为可逆反应。

其左向右的反应发生于线粒体,并且生成的磷酸肌酸迅速从线粒体扩散至肌原纤维,在那里其与AD P共同在心肌的肌酸激酶的作用下合成ATP与肌酸,从而心肌得以利用ATP发生收缩舒张和其他耗能运动[10]。

2.异常心脏能量代谢及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能量生成或利用障碍,是导致心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

因为心肌的做功量大,所以耗能量大。

如果心脏的能量供不应求,那么机体就会通过上文所说的“肌酸激酶能量穿梭”系统就会起到缓冲作用:为了保证AT P供给水平不变,磷酸肌酸的消耗就会增多,从而使得游离的磷酸肌酸水平下降,同时由于ATP分解的增多,也将导致游离ADP水平上升[12]。

而游离AD P含量的增多会抑制细胞内许多酶的活性,从而引起心脏的收缩功能的衰竭。

因此,当磷酸肌酸水平下降,ADP水平升高时,即使ATP水平保持不变,心肌细胞仍可发生能量代谢紊乱[10]。

造成心肌“能量饥饿”的原因很复杂,K a r z将其归纳为以下主要几点:氧的供给减少,线粒体的变异,肌酸磷酸激酶的构型改变等[13]。

最终导致了心肌细胞能量生成、转运或利用的障碍。

2.1能量生成障碍1)底物利用的异常能量代谢异常的患者有较高心衰的发病率,如血脂代谢异常的患者——独立于其高心肌梗塞发病率——有较高的心衰发病风险[14]。

胰岛素抵抗也可能与心力衰竭互为因果[15]。

而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都是底物利用异常。

有实验也发现:虽然心衰早期的脂肪酸利用水平不变,但是随着心衰的不断发展,其利用水平是逐步降低的;而血糖水平是逐渐上升的[16]。

此外,由于胰岛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不足导致糖、脂肪酸代谢调节异常将会使心肌细胞糖利用受损、脂肪酸代谢增加、进而对氧的消耗增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17]。

2)氧化磷酸化异常作为氧化磷酸化反应进行的场所,线粒体的结构功能以及数量上的改变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18]。

心肌能量生成和转化储存都离不开线粒体,其与心肌细胞的代谢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而细胞的“发动机”则是线粒体。

另外线粒体不但为细胞提供代谢所需的主要能源,它也是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

所以有学者认为,心衰的发展过程就是线粒体功能紊乱的过程,线粒体是防治心衰的重要靶点之一[11]。

衰竭心肌的线粒体不但能量产生受损,而且线粒体DNA也有异常,从而导致了衰竭心脏的线粒体虽然量有所增多,但体积却减小了。

另外,在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而导致心肌肥厚的过程中,线粒体功能异常起到了关键作用。

多数学者认为,肥大心肌的线粒体产能障碍主要发生在心肌改建后期,对心力衰竭的维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有国内外学者发现,心衰时心肌的线粒体解偶联蛋白会增多,从而使得线粒体产热增加而A T P生成减少[19][20]。

这些变化都能显著增加心肌耗氧量并降低其生产能量的能力。

2.2能量转运与利用障碍 CK水平下降可能是加重衰竭心脏能量饥饿状态的主要原因[21]。

因为通过磷酸肌酸穿梭延缓ADP的再磷酸化而减少了ATP的生成。

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时线粒体中CK的活性可降至原来正常水平的20%,而在心肌纤维中甚至可以下降50%,从而使得进入心肌纤维中可利用的能量大幅减少[22],进而影响心肌的收缩活动以及肌力的储备。

也有研究表明,衰竭心脏能通过把M型的CK转化成B型,而后者是胎儿心脏的主要类型,其与ADP的亲和力较M型高,故而有利于A D P的再磷酸化[23]。

而这也是对于该酶部分活性丧失的代偿作用之一。

3.中医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我国现在对于心力衰竭的中医辩证分型还没有形成统一共识,目前医家治疗心力衰竭所采取的方法大多数也无外乎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养阴等方法[24]。

由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伴随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每一阶段[15],所以诸多中医药治疗方法对此于靶点应均有作用,也有许多实验对其具体机理进行了研究。

现在对于其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3.1改善心肌血供吴伟康[25]等研究得出:四逆汤能显著改善缺血心肌供血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扩张冠状动脉有关。

吴文胜[26]等发现,益气活血中药能抑制平滑肌细胞PGC-1/NRF/mTFA这一线粒体传导通路,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高血压血管重塑等疾病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值和迁移,从而改善心肌能量供应。

3.2改善心衰时底物利用由于胰岛素抵抗与心力衰竭互为因果的现象已得到许多试验的证实[15],若能打破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大突破。

韩世飞[27]等通过研究证实益气活血中药心复康口服液具有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 1)mRNA表达的作用,从而促进心衰时心肌的葡萄糖利用;并发现其可以增加心衰大鼠的心肌细胞GL U T 4蛋白的表达,从而加快葡萄糖转运,增加心肌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入利用。

此外,王儒平[28]等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方剂,合并利尿剂、A C E I、洋地黄类、硝酸酯类、抗血小板类、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发觉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但能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且在提高运动耐力、降低血糖等方面的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不但如此,吕嵘等研究发现生脉饮与真武汤均能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前者还能提高心肌组织的丙酮酸激酶(P K)活性、降低乳酸脱氢酶(L D H)活性的作用,从而维持机体糖酵解效率,并减少心肌的乳酸生成堆积[29]。

3.3改善心肌线粒体功能我国学者较早就注意到中药能改善心肌线粒体功能,如秦腊梅等[30]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观察到黄芪能降低线粒体耗氧量。

但是对于其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还是在本世纪初有所突破。

潘毅[31]等发现活血祛痰中药能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心肌线粒体膜C a2+-M g2+A T P活力减少的趋势,从而防止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过高,进而防止胞内高钙发挥第二信使作用,抑制促心肌肥大因子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