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从2016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此稿从学校学位办网站下载)
学科代码:0101
学科名称:哲学
第一部分学科定位与发展目标
哲学作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一般的方法论,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彼此有机联系着的分支学科。其中主要有:包括本体论、认识论、社会历史观、方法论和价值论等在内的基本理论(哲学原理);关于哲学自身的萌芽、产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说(哲学史);关于不同国家、民族的哲学的理论与历史的学说(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关于伦理道德的学说(伦理学);关于推理形式和推理规则的理论(逻辑学);关于美、审美经验、艺术美学、审美文化的起源、历史、类型、规律的学说(美学);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关系的学说(科学技术哲学);关于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和社会功能的学说(宗教学),等等。
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极为广泛,但哲学研究的问题却十分具体,研究方法十分严格、细致。在现代学科体系中,哲学学科遵循公认的学术规范和专业标准,从哲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或社会实践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理论创新的探索,得出使人信服或具有启发意义的成果,从而对理论和现实产生积极的影响。
哲学问题对哲学研究和发展起着导向作用。按照所研究问题的不同性质,哲学研究可分为理论专题研究、现实问题研究和历史文本研究等类型。无论何种类型的哲学研究,都需要以哲学经典和前人研究文本为依据,吸收国内外在本领域或专业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用概念把握、解释说明、分析综合、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等哲学方法,在充分掌握专业资料和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发现、提出和解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哲学问题。
哲学在中国对人们的文化素质、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起着导向作用,哲学关注和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哲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相互交流和影响的关系。当代中国的哲学与世界各国的哲学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思想媒介和精神纽带。
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哲学在不同时代所关注的对象、理论形态和研究方法都经历着不同的变化。现代哲学的重要特征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新兴学科日益渗透、贯通,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哲学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它们不但影响着相关学科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论基础,而且也影响着哲学自身的理论形态和知识结构。这些分支学科相互影响和渗透,包含着复杂的内容,存在着进一步分化和综合的可能。
哲学以概念关系和理论论证的方式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共同特征、理论基础和内在联系。哲学学科的基础知识除包括哲学自身的基本理论和历史知识外,还在不同程度和范围内与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历史知识相互交叉、补充和兼容。新的哲学分支学科尤其需要关注和跟踪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向,以便做出哲学上的解释和概括。
本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在经过严格的哲学训练后,既能够从事哲学学术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又具有在实践中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中南大学哲学学科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以已故科学家陈国达院士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自觉开展地学哲学研究,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我校哲学学科在技术论、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伦理社会学、道德心理学,文化哲学尤其是宗教文化与负面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1984年,我校首次获得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得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中南大学哲学学科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1人(含外籍2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
经过哲学同仁多年的共同努力,中南大学哲学学科逐步形成了“基础为重、交叉为径、济世为用”的学科特色。哲学基础研究推陈出新,应用研究成果突出,充分体现了哲学与理、工、医、管理等学科相互交叉与融合的特点。目前有伦理学理论及其应用、科学技术哲学及其发展、中国传统哲学及其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等四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将瞄准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攻关课题和攻关项目,通过重大项目与成果奖励,创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和重点研究基地,为学科长远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将本学科建设成为我国哲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包含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等内容,其中课程体系须列出核心课程。
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该对哲学及其分支学科有系统的理解,掌握坚实宽广的哲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对相关学科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本学科博士候选人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如下要素:
1、哲学原理: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明辨不同哲学派别的理论旨趣和差异,运用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哲学史知识:在全面扎实掌握中外哲学史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本学科的经典著作,把握哲学理论发展的逻辑与历史;
3、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人所在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知识,全面考察和深入分析与本人研究方向息息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
4、相关学科知识:熟知与本人研究方向有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5、语言技能: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历史文本研究要通晓原著原文的古代语言(如古希腊语、拉丁语、东方语等)或外语(如英文、德文、法文等)。
6、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哲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管理哲学、伦理学基本问题、伦理学经典研究、中国哲学基本问题、中国哲学经典研究、科学技术哲学基本问题、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