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一、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外部因素决定一切,必须靠模仿、强化、重复等外

部因素去习得第一语言)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斯金纳

主张: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客观研究,反对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活动。

对语言的认识:语言是习惯的总和。是后天习得,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模式养成习惯而学会的,强调外部条件的作用,忽视认知能力的作用。

评价:(积极vs缺陷)

1. 模仿vs每句话都是新的

2.强化vs并非总是

3.人的思维活动养成习惯vs儿童言语行为的创造性

4语言外部形式vs难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二、先天论—“内在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决定一切,儿童头脑里的普遍语法使他能自然内化语言的规则体系)

理论基础:“普遍语法” 代表:乔姆斯基

对语言的认识:语言是由抽象规则构成的复杂体系。语言习得是把复杂的规则“内化”,达到自动运用的程度。人的言语行为充满了创造性。

语言习得是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 评价:

1.强调人类天生具有的语言习得能力,是语言获得的根本原因。

2.语言习得是主动、积极、创造性的过程。

3.过分强调天赋,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忽视反复操练养成习惯的必要性。

三、认知论(先天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先天具有而后天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决定一切,语言能力只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理论基础:发生认识论 代表:皮亚杰

环境

认知结构

同化:把新事物、新经验结合到原有的图式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

平衡:使认识与外界趋于一致

学习

语言习得机制(

LAD ) 普遍语法:以待定参数

形式出现、人

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

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对所接触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

母语

假设

根据在语言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反馈 运用评价能力分析、验证这些假设

认知能力 (语言习得是归纳过程:对语言材料假设—检验—总结出语言规则) 语言能力的发展

对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观点:儿童头脑中没有语言习得机制,不存在普遍语法,但有先天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认知机制和认识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个体在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达到暂时平衡。儿童总是运用熟悉的结构(图式)去创造新的用法。

所以,儿童的语言习得是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语言的发展。 不足: 1. 只强调认知一方面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2. 忽略语言能力对认知能力发展的反作用

四、语言功能论(把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看成是语义体系掌握的过程) 代表:韩礼德

主张: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是逐步探索并掌握用语言来表示功能的各种方式的过程。

评价:前三派都是从语言结构角度探讨,而语言功能论是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说明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触及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际功能。 影响:功能法教学流派 总结: 1.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是先天语言习得能力和后天环境作用的结果,既需要语言规则的内化,又要模仿、操练养成语言习惯

2.

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整个认知能力发展的一部分,与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相适应

表达意思,

用语言做事、进行交际

语义体系

语用体系

意义体系

语言结构

儿童

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以适应环境、同化新事物

新事物

理解和吸收

3.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包括语言结构的习得和语言功能及运用相关文化知识的习

4.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是在交际活动中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