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毛概第五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2013毛概第五章二节

2013毛概第五章二节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党的基本路线、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能力训练任务:通过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票证经济”讨论:为什么要使用票证?实行“票证经济”留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点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文化非常落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低,为保证人民生活的最低需要,稳定社会,就产生了“票证经济”。

这本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但由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错误判断,没有制定出正确的基本路线,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难以提高,使得“票证经济”长期存在。

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讲授新课】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方针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提出(1)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2)1957年以后,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概括。

(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

毛概第五章

毛概第五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毛泽东对适合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毛泽东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权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个政治局面,已利于较快的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长期性、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邓小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不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是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以主要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化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的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党的八大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额文化需求。

发展才是硬道理○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毛概知识点总结(5-12章)

毛概知识点总结(5-12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补充)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这是任何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都必须首先作出回答的问题。

第二、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亟待填补的课题。

2、为什么未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一,在一个长时期内,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存在着严重的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没有搞清楚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第三,由于我们长期把苏联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从而把这一模式的种种具体作法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之上,从而导致对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清楚。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1、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背景2、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第一、从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第三、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提出的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石。

第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5、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二、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

毛概论第五章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时代主题的转换作出了科学判断。

他明确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毛泽东随即提出,要以苏为鉴,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

这些思想理论成果的产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份珍贵的思想财富,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一时期,我们也犯了不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

这主要是在经济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和急于过渡;在政治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造成这些失误的更深层的原因,一是偏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国现实的具体国情作出了错误的估量和判断;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某些制度和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

”他领导全党从总结群众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毛概2013版课本知识点总结(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毛概2013版课本知识点总结(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理论形成与发展1)认识国情:社会性质+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及其变化2)当前基本国情: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理论形成: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特别中国曲折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列宁第一次提出初级阶段: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把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国情(全局高度):1987党的十三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原因:a)已有改革开放中现代化建设经验b)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意义: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认识发展阶段问题为工作重心转入经济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实践的迫切需要2、科学含义1)两层含义:我国社会○1社会性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社会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正确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路线和政策○2发展程度:还处在初级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有内在联系超越阶段或落后于形势的排毒按会导致做出错误决策2)关系:二者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有机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确立新社会)vs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相似: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区别:经济基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上层建筑方面,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3、基本特征(过程性特征)1)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特点)2)产业结构状况: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3)经济运行方式: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4)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5)人民富裕程度: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全体人民比较富裕6)地区发展状况:经济文化很不平衡→有先有后的发展→缩小差距7)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较成熟、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其他方面体制8)精神文明建设: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9)国际比较: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阶段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基础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更高要求)e.g. 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劳动;依赖物质资源投入和土地、劳力等低成本优势;农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体制机制障碍(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e.g. 总体上小康↔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社会活力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进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e.g. 国际国内形势和发展的相互联系空前紧密,对外开放成果显著;但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较大,经济质量不高,经济发展模式和安全问题较突出;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预见和难预见风险增多;4、重大意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新论断、重大发展与突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以及各方面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5、主要矛盾1)内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各阶层人民群众(整体性、层次性)“需要”:随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动态性、全面性)“落后的社会生产”:生产力水平落后+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落后(主要方面)2)意义:制定路线的客观依据,反映了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社会需要方面+社会生产方面)对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物质基础,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都比较落后6、基本路线(行动纲领、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二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步提出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基本路线:十三大通过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写入基本路线:十七大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013修订版 毛中特教材 电子版 第五章

2013修订版 毛中特教材 电子版 第五章

92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P92-1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

学习这一理论,有助于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①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

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领导力量、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也有一个如何认清国情、正确判断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的问题。

像中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时间不长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对它的基本国情应该怎样认识,党一直进行着极其艰苦和有益的探索,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总的来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特别是中国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

93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还不是直接的实践问题,他们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出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毛概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总结

毛概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总结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完成的时候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要正确处理工业化过程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及国家、集体、个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设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夸大企业自主权;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其他各种关系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论十大关系》·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业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1957年下半年以后,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

2)1958年盲目开展大跃进运动3)全民掀起“大炼钢铁”热潮4)“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5)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2)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3)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4)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5)从哲学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有他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6)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7)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8)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9)在中国具体的国情下,应当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10)提出了在世界范围内,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变质的思想。

(毛概)第五章

(毛概)第五章
对此,周恩来用一副对联做了形象的说 明: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 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
第一,明确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有使我国由 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设想。
中国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 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国的国情进 行工业化建设,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 三、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 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 盾的运动决定着其他一 切社会矛盾的发生与发 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 动力和根本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 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 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 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 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第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的途径和方法。不需要采取剧烈的阶级 斗争的方式,采取和平的、渐进的、非 对抗性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第四,初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的不断运动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 断前进的基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本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它贯穿与社会主 义社会的始终,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
政治联盟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 统一
对占人口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对极少数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
(三)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历史任务
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是消灭 阶级和阶级差别,使国家归于消亡, 实现共产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在不同时期的 历史任务: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 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

13版 毛概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er

13版 毛概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er
国情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一个国家的社 会状况和自然状况的综合。
从结构的角度看,国情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人口因素、民族构成以及传统、阶级状况、文化教 育、历史特点、地理状况、自然资源、国际环境等。
如下图所示: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文化 教育 政治 制度
跑马乡的故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在他的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62年后调整的国民经济方针


“大跃进”之后,国内经济虽在之后有一年多的 调整,困难形势有所缓解,但仍有人对“大跃进 ”的挫折不服输,对调整采取观望的态度。还有 人对面前的严重困难产生了埋怨的情绪。因此, 要想实现进一步的调整,首先必须统一全党的思 想认识。七千人大会的召开目的就在于总结经验 ,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加强团结,动员全党更 坚决的贯彻调整国家经济的方针。 七千人大会始末——大会前的迷局.mp4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这是就发展程度来说,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
后的不发达状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地
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社会 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 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 想和小生产习惯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们必须从初级
(2)列宁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问题
十月革命前后,提出了只有经历一个相当长 的过渡时期,才能从“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到 达“完全的社会主义”或“发达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只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不 是共产主义。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方案设计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方案设计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方案设计目录一、本章知识点详解及评点 (1)(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依据及其意义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 (4)(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4)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4)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5)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5)四、教学方法 (6)五、教学时间 (6)六、教学过程和内容 (6)(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板书) (6)1、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板书) (6)(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板书) (8)1、我党历史上的基本路线(板书) (8)其一,民主革命时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板书) (8)其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板书) (8)其三,党的八大路线(1956年)(板书) (8)其四,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板书) (10)其五,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板书) (10)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板书) (10)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板书) (11)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 (11)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13)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3)(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板书) (1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板书) (14)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板书) (1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板书) (15)五、思考题 (15)六、阅读书目 (16)一、本章知识点详解及评点(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依据及其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2013版毛概)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2013版毛概)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
70%以上 47.8%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大学生占20
24岁年龄人口比重
12.5%
4%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人口净增长率
1%以下
1.1%
现代化标准 中 国( 90-98年平均)
平均预期寿命
70岁以上
71岁
现代化标准

1979年,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 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 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 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邓
3000美元
800美元 772美元
现代化标准 中 国(2000年) 中 国(1998年) 中国2020年目标
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85%以上
82%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45%以上
33%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50%以上
33%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 育文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 历史阶段,这是讲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状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 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 段,这是讲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六,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有先 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这是讲 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3版毛概第5章

2013版毛概第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 重建,1952年又宣布党的 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 渡到共产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五章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 泽东曾比较正确地提出了我国社会 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他在1956年 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 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 尚未完成的思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认清中国的国情, 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 的根据。”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也 有一个如何认清国情、正确判断 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的问题。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 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 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五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 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 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 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 体性,“需要”是随着经济 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 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 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 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 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 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 式的落后。
的 现 实 国 情 。
生 产 力 落 后 , 这 是 中 国
底 子 薄 、 人 口 多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五章第一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在总结建国以 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 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 础上,党对我国社会主 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 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 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科学论断,准确地把 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五章第二节

毛概-第五章(修改版)

毛概-第五章(修改版)

※中国的现实国情: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
1979年叶剑英在庆祝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 大会讲话中也指出: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 幼年时期,还不成熟, 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 代化,必然要有一个初 级到高级的过程
◎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 ◎ 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 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 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 “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 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就是处于初级阶段,是初级 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 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的的小康, 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 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 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 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 长时间的艰苦奋斗。 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 规划。
社会主义社会也要 有一个有低级到高 级、有不完备到比 较完备的发展过程 的思想
◎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之后不久,没有从实际出 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 题,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 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一 段时间的经济重建,1952年他又 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 渡到共产主义
十七大、十八大都既肯定了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强调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之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两层)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 修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 修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三大: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

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 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 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意义
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新的科学水平; 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 意义。
22
80年代末90年代初
邓小平一方面在理论上驳斥了把市场经济 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强调: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 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 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 西。”
提出阶段:从十三大到1992年春南巡讲话
1992年南巡讲话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 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

20Biblioteka 名次 GDP14安徽 12263.36
2010年中国各省GDP排名
4 浙江 27226.75 5 河南 22942.68
次 GDP(亿元)
25新疆 5418.81 15内蒙 11655.00 26贵州 4593.97 16黑(亿元) 名次 GDP(亿元) 名
23重庆 7894.24 24云南 7220.14
1 广东 45472.83 2 江苏 40903.34
12 福建 14357.12 13北京 13777.94
3 山东 39416.20龙江10235.00
6 河北 20197.09 7 辽宁 18278.29 8 四川 16898.59 9 上海 16872.42 10 湖南15902.12 2013-9-14 11湖北 15806.09

毛概课件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 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概课件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 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辨证关 系: 一、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 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 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 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 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 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发展与人的发展的 饿内在联系,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由 低到高的三个历史阶段:
在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的三种形态理论运动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三个层次本质特征体制模式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楚的是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 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向全 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 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正确处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 的关系


辩证统一于为实现 共产 领
高 纲

阶段性 时代性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 标——实现共产主义
5.2课后作业: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什么? P103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P105
THANKS!
包括生产力水平的 落后,没有实现工 业化和经济的市场 化、社会化、现代 化,也包括生产力 的组织、经营和管 理方式的落后。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新民主主 义总路线
(一)提出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在过渡时期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的基本路线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社会主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义建设总路线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1962年以阶级 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帝 斗争为纲的基 国主义、修正主义颠覆和侵略的威胁,存在着资本主义 本路线 复辟的危险性。
1987年,新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时期党的基本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 路线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而奋斗。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1
2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3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落后的农业 国的现实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主要矛盾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整表述
落后的 社会生产
3、主要矛盾的特定历史内容
人民 需要
落后的社 会生产
各阶层人 民群众, 具有整体 性和层次 性。
随着经济 和社会发 展而不断 提高,具 有动态性 和全面性。
经济纲领
政治纲领
基本 纲领
文化纲领 社会纲领 生态文明
经济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政治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政治,就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在人民当家
作主的基础上依法
治国,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
文化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以培育有 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公 民为目标,发展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
案例与讨论:“票证经济”
• 讨论: • 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 实行“票证经济”留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票证经济”点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文化非常落后,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低,为保证人民生活 的最低需要,稳定社会,就产生了“票证经济”。 这本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但由于我们党对我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错误判断,没有制定出正确 的基本路线,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 民生活难以提高,使得“票证经济”长期存在。 这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把 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在生产发展 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 活的需要。
社会纲领
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是要按照 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总要求,以改善 民生为重点,解决 人民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
生态文明
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 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形成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 格局、产业结构、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从源 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 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 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
4
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基本路线内容相互关系: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 中心。
三 个 必 须
2.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 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3.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 级自由化。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
主要矛盾
落后的
社会生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提出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的要求
1956年党的八大 1957年《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问题》 1957年以后—1977年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及其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揭示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主要矛盾, 反映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规律的要求, 是制定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路线和 方针的客观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