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定,消费者从其他消费活动中至少能得到净效用为U(U x:保留效用,底价), x
设,v = U − U x为消费者的保留价格, 即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绝不会超过U − U x ∴消费者的选择应为Max(v − d t − t * − pt ) ≥ 0
企业、生产者:
设,相邻的甲、乙两个厂商的价格分别是p和p′, 处于两个厂商之间且距离甲的路程为x( x < 1) 的消费者从甲产品中得到的净效用为:v - dx - p
当n → ∞时,p → c(∴完全竞争价格趋于边际成本)
d 越大,产品差异越大,消费者越不愿意转用替代品(d 表示消费者 从消费非完全替代品中所遭受到的损失) d 越大,p价格差异越大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即使价格很高,也会有需求
当产品品种增多时,即n增大,不仅价格下降,而 且夹在两种差异产品之间的顾客也越来越少。这 样,在两种差异产品之间再引进另一种新产品,该 新产品获利就比较困难。 一些厂商利用这一规律,以大量的变异产品(品种) 充斥市场,使得其他厂商很难在市场上打进楔子。 1990s美国,生产麦片食品的 几家大公司就曾被指控以品种 泛滥的手段阻碍竞争!
这样一来,所有处在甲地点与x之间的消费者都会购买甲产品 ∴甲厂商从这段距离中得到的需求为x ⋅ L
若p = p′,则甲、乙产品平分他们之间的市场,即 若p > p′,则甲的需求就会小于 L (∵p′ − p < 0) 2n L 2n
假设,此时甲的另一端还有一个邻近的厂商丙,设其价格也为p′ d L ( + p′ − p ) 那么,甲的需求为q = 2 x ⋅ L = n d
五、评述
垄断竞争企业(最为常见) 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比较 垄断竞争的优势 张伯伦模型的缺陷
第2节 霍特林模型*
霍特林 美国经济学家 要表现不同产品对消费者有不同的吸引力,先得描 绘出不同的产品特征。 霍特林首创用不同地点来象征不同特征,以后许多 研究变异产品的模型都效仿此法,这类模型因此又 被称为地点模型。
最初,霍特林模型只讨论了产品差异竞争,而没有价格竞争,价格竞争 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在既有价格竞争又有地点竞争(产品差异竞争)的模型中,新的均衡会 是怎样? 均衡3:
此时,厂商会制造过度的差异——将两个店设在长街的两端点处,即尽 量消除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以避免直接的价格竞争。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总是意图加强垄断,避免竞争
L d 设甲的边际成本为c,其利润π = ( p − c) q = ( p − c) ⋅ ⋅ ( + p′ − p ) d n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π ⎡ L d L⎡ d ⎤′ ⎤ = ⎢( p − c) ⋅ ⋅ ( + p′ − p ) ⎥ = ⎢( + p′ − p) + (−1)( p − c) ⎥ = 0 d n ∂p ⎣ ⎦p d⎣ n ⎦ d d 1 d ∴ + p′ − 2 p + c = 0 则,p = ( + p′ + c) (当p = p′时,p = c + ) n n 2 n n越大,价格的差异变动越小,(n表示产品/厂商的数量)
左右两边同乘
ΔQ ΔQ ΔQ ⋅ P = 1+ ⋅ MC ⇒ ( P − MC ) =1 ΔA ΔA ΔA A ΔQ 其中, ⋅ = E A , 需求的广告弹性 Q ΔA P − MC A ∴ ⋅ EA = P P ⋅Q ∴
⇒
A P ⋅Q
P − MC A ΔQ A ⋅ ⋅ = P Q ΔA P ⋅ Q
三、短期均衡
dd ′ : 厂商预期的需求曲线 DD′ : 实际的需求曲线 MR : dd ′相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 MC : 边际成本曲线 设初始价格P0 (整个行业P0 ),初始产量Q0 MC = MR ⇒ C点 : P , Q1 1 厂商相信它改变自己的价格不会遇到集团 集团(行业)内其他厂商的竞争; 但当其他厂商意识到后,P0 → P,产量就 1 是Q2,而非Q1
第3节 广告
一、广告的效应
可以增加市场需求,但同时会提高成本 广告费最优状态→企业总利润增加
二、广告支出法则
A为广告支出(ads,advertisements)
设,广告带来的边际收益为MRA 广告带来的边际成本为MC A 原则:MRA=MC A
MRA = ΔQ ⋅ P(采用商品的不变价格,或平均价格) ΔA ΔQ ⋅ MC (即每增加1元的广告费支出,带来的成本的增量) MC A = 1 + ΔA
源自文库
二、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面临两条相互交叉的负倾的需 求曲线。 第一条需求曲线,表示的是在假定其他厂商 维持其现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 它单独改变自家产品的价格,它将销 售的产品数量。 P0→P1,Q0 → Q1;P0 → P2,Q0 → Q2 ∴在假定每个厂商都认为其自身单独行动不 为竞争对手所注意的情况下,每个厂商都确 信其需求曲线是相当富有弹性的(dd’) 第二条需求曲线,表示的是在假定其他所有 厂商都和该厂商一样按照相同的幅度 提高或降低其价格的情况下,该厂商 的销售量的变动与其价格之间的数量 关系。 P0→P1,Q0 → Q3,而非Q1, Q3 < Q1 P0→P2,Q0 → Q4,而非Q2, Q2 < Q4 这条需求曲线DD’的弹性小于dd’
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一样,在短期均衡状态下,垄断竞争厂商可能获 得超额利润,也可能只获得正常利润,还可能蒙受亏损,但只要两条需 求曲线的交点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上,该厂商在短期内就会坚持生 产。
四、长期均衡
若当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长期平均 成本(LAC)曲线位于需求曲线的下 方,可获得超额利润,这就吸引了新 厂商的进入。 于是,需求曲线向下调整,当两条需 求曲线在LAC曲线上A点,P , Q1 1 LAC曲线仍有一部分位于dd ′之下,降 价,调整产量仍可获得超额利润,还 需调整。
如果消费者必须赶路到t点的商店去购买,那么他的赶路成本为d t − t * (赶路成本可以解释为理想产品与非理想产品之间的效用差别,d 为单位赶路成本)
则,消费者从t * 处赶路到t处购买1单位产品的净效用为 U (t , t*) = U - d t - t * − pt (pt:处于t处的产品的价格)
但这一均衡并不是惟一的最优的,即产品过于单调会引起效率的损失 生产者(厂商)实现了均衡,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还可能提高,即有可能 降低赶路成本。
在第一种均衡中,两店处于长街的中心,消费者到理发店最远是5英里, 平均距离是2.5英里。 均衡2:
如果把两个店分别设在距离街两端2.5英里处,那么顾客离理发店最远距 离只有2.5英里,平均距离只有1.25英里。 显然,此时平均路程进而赶路成本减少了一半。
于是,这个厂商的预期的需求曲线向下调 整到B点,相应的MR曲线也会向下调整 MC = MR ⇒ D点 : P2 , Q3 但当其他厂商意识到后,P → P2,产量就 1 是Q4,而非Q3
再调整,直至: 调整到Pn , Qn水平,“均衡出现” 当两条需求曲线DD′和dd ′的交点与边际收益 曲线(以dd ′曲线为基础)和边际成本曲线的 交点出现在同一产量水平上时,垄断竞争厂 商就达到短期均衡。 Pn:均衡价格, Qn:均衡产量
二、环路地点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在霍特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环路地点模型”。 这样的模型适于表示没有两个极端特征的情形。 在环路模型里,厂商的地点或产品品种是固定的,这样就可以着重研究 差异产品的价格行为了。
假定环路长为1个单位,L个消费者均匀地分布在 环路上,n个厂商也均匀地设在环路上,即每个厂 1 商之间的距离为 。 n 设,每个消费者最多只购买1单位的产品。 处于位置t*的消费者若能在t*处买到商品,即 赶路成本为0,效用最大,设为U(即买到了最理想 的产品)
非均衡:
均衡1:
当两个理发店背靠背设在长街的中心时,两个理发师各分得一半的顾客。 这时,任何一方搬到对方的另一侧,都再也得不到更多的顾客,所以谁 也不愿再移动了,即实现了均衡。
解释竞选现象:如果把长街解释成选民的不同观点,比如从C到D 表示从激进到保守,那么,理发店的位置就是竞选者的观点。为了 拉到尽可能多的选票,两个竞选者的观点都会比较中庸!这就是 为什么竞选纲领看上去都大同小异的原因!
一、直路地点模型
霍特林最初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条10英里的长街上均匀居 住着100个居民(两两相互距离问为0.1英里),在街上要开 设两个理发店,这两家店应该设在何处? 假设两位理发师的技术、服务态度和收费都一样,所以服务 的惟一差异是距离理发店的远近(两种商品的差异就是消费 者消费这种商品时的赶路成本的大小) 再假设,街上居民每人理发次数为1,这样,利润最大化就 等同于顾客人数最大化。
又∵MR = P (1 − MR = P − P EP
1 )...EP : 需求的价格弹性 EP 1 P − MR 即, = EP P
在利润最大化条件下,MR = MC 1 P − MC P − MC A ⋅ EA = ∴ = ,代入 EP P P P ⋅Q ∴ EA A = EP P ⋅ Q
则,最优广告费支出的原则是: 广告费支出在销售额(总收益)中所占的比重必须等于 需求的广告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比。
如果从消费这类产品中得到的净效用太低,消费者将不会发生消费行为。 那么消费者的选择最佳产品的问题就可以归结为如下数学规划问题 ⎧ Max U (t , t*) = U − d t − t * − pt ⎪ ⎨ ⎪ s.t. U (t , t*) ≥ U x ⎩ 即,U − d t − t * − pt ≥ U x ∴pt ≤ U − U x − d t − t *
1 1 ∵甲、乙的距离为 , 消费者与乙的距离为 − x n n 1 ∴消费乙的效用为v - d ( − x) - p′ n
在甲、乙之间,一定存在一个“边缘分子”,使得消费者从甲、乙量产品中 1 所得净效用相等,即v − dx − p = v − d ( − x) − p′ n d + p′ − p 1 1 n = + ( p′ − p ) ∴x = 2d 2n 2d
第1节 张伯伦模型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
第一,大量的厂商出产具有一定差别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相近的替代品,厂 商的进入不受限制; 第二,同一产品集团内厂商的数量如此之多,以致于每个厂商都预期他自身的 行动不为其竞争对手所注意; 第三,同一产品集团内所有厂商的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相同的。(这一条 实际上具有很强的限制性,只是为了理论模型的方便,当产品有差别时,需 求曲线和成本曲线应该会不尽相同)
第八章 垄断竞争条 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垄断竞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Edward Chamberlain)和英国经 济学家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在1933年同时但却是各自独立创立的。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罗宾逊夫人《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垄断竞争的定义:~是一种由大量生产相似而又略有差别的产品相互 竞争的企业构成的市场类型。——张伯伦 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上,每个厂商因其产品的差别而具有一定的垄断力 量,但又因为不同商标的同类商品都是相近的替代品,所以又存在着竞 争。 产品差别(Product Differentiation): ~指在消费者或买者心目中同 类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主观感受。这种差异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想 象中的。 可产生于产品的品质、性能、设计、颜色和包装的不同。 产品差别是导致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根源。 每一个卖者既是垄断者,同时又是竞争者。
直到,LAC与dd ′在DD′与dd ′的交点处相 切时,并且此时的产量又是利润最大的 产量,这时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再 没有新厂商进入,自身也没有调整的必 要与可能,则实现了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条件: MR = LMC ; AR = LAC 并且LAC与dd ′相切于DD′与dd ′的交点,同时与MR、LMC 的交点 在同一产量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