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序列号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的差异

课程名称:世界旅游文化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0901

学号: 3209000766

姓名:陈晓雯

任课教师:俎喜红

2012年04月18日

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的差异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

本文是从旅游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方的建筑、自然景观方面(具体是园林、自然山水风光)进行对比分析。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世界上的园林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从宏观角度看,园林可以分为东方的自然式园林和西方的几何规则式园林。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西方园林的渊源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最初的西方园林是将院落以围墙围起,中央设水池,四周设建筑,并使用了草地、花圃、藤类植物及各色成排的树种等园林因素。西方古典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这类规则式园林风格,即使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也未改变。

而中国的园林在历史上曾深刻地影响了朝鲜和日本,共同构成了东方园林体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总体风格即是东方园林体系的总体风格。公元前11 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谓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园林各基本要素已初步具备。园林的功能由早期的狩猎、求仙,逐渐发展为游憩、观赏。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使得自然山水为主的园林意识增强,并在以后发展演变中逐渐扎根。这种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尊重自然、模仿自然的造园意识,与西方截然相反,形成了自然式园林。

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从整体上来讲,西方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调整,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中人胜自然的基本观念;而中国园林则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基本观念。这样就形成了两种鲜明的艺术风格。

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

美习惯和观念使然。

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觉得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黄金分割”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她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 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者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西方文化重视对自然的“真”的探索并不断创新,西方园林展示的是宇宙的物理秩序,是一种自然的情与理,这种理性的思维促使西方园林在各个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一句话概括,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二、中西山水景观审美观差异

山水美是一种较为客观的、不经人为加工过的美。然而即使是面对这一自然而客观的对象,中国和西方人对它的审美视角、深度、内在意蕴等并不完全相同,仍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让我们来逐层比较一下这些相同与不同的特点。

中国人对自然美,特别是对山水美的欣赏习惯。那就是重现实和世俗、重实践理性的儒家文化,他们将山水看作是理想、追求、憧憬、道义以及人格等等的象征。

我们看到的中国古代作家的大部分游记,都有丰富的寓意,这种寓意就是中国的那种忧国忧民、养精育德以及个人境遇与自然生命的密切关联等等的“比德”内容。

西方人对山水自然景物的欣赏,不会寄托这么多的道德伦理内容。他们对山水的欣赏,主要出自于两点:一是纯粹欣赏自然的形态美;二是感受与人的心情的契合。

由于对山水审美出发点的异同,因此,在山水美的标准上,中西方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某种相似与相异。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主要体现在山水本身,因为中国的文明主要是“黄色文明”,即黄土文明。大山、峻岭、丘陵、高原、山地等就是其主要的地形标志,实际上也就是“山”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我们的古代旅游活动中,也只是突出名山大川,沧海大洋较少有人将它作为游览重点或中心。抒发对大海的崇敬心情,除曹操的《观沧海》等少量篇什外,极为罕见。只是到了近代以后,沧海大洋才逐渐为人们所青睐。

西方则不然,他们因为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和民族性格的关系,所以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感情。西方人欣赏大海,主要是欣赏那汹涌的波涛和广阔的气势,从中体会到壮丽的美和崇高的美。

在我看来,不论是西方的园林还是中国的园林,都有各美的地方,虽然是不同的一种美,蕴含的意境也不一样,但是都是人类和自然相融合产生的文化,我们都要以欣赏的心态去观赏而不是作无谓的比较争论谁优谁劣。中西方的山水景观不一样,但是都是天工自然,气势意蕴不一样,中西方人欣赏角度不一样,我觉得中国人应该到西方去旅游赏山赏水,领略异地文化,使得自身身心升华,相反,西方人也应该到我们中国领略中国浑然天成的自然山水景观,这样的经历对个人的生活、思想、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