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道德冷漠问题
社会冷漠现象剖析
社会冷漠现象剖析一、“冷漠流行症”的症结首先,追逐利益的心态直接导致道德冷漠。
身为社会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发生着变化。
人们开始追求品牌,追求享乐,追求更多外在的东西。
人们不断地努力,就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为了追求利益,不顾一切,甚至违背道德。
回想一下,三鹿奶粉的出现难道不是为了企业利益吗?医生对没有给红包的患者不尽力施救难道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吗?旁观者看到有人受到伤害而不去救助难道不是因为担心个人利益受损吗?由此可见,在这些冷漠的背后,利益是一个最有力的推手。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深刻导致人们对传统道德的理解不够,造成道德冷漠。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有着历史悠久的伦理道德。
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西方思想的全面侵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远离了传统文化,甚至都不知道何为传统道德。
对传统文化中涉及的道德问题,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虽然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不适合现代社会,但是传统的道德观念仍然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现在,还有多少学生在学习《论语》《道德经》《礼记》这样的经典道德著述?还有多少人了解孔子、孟子和老子?实用教育、经验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渐渐取代了传统文化教育。
这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人们对道德的关注和认识。
最后,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道德缺失成为普遍现象。
近年来,出现了太多的“良心缺失”的企业,企业为了金钱的利益抛弃诚信,法律的漏洞又使他们“有机可乘”,让他们为逃避法律的制裁找到了坚固的“保护墙”。
二、解决社会道德冷漠的途径一一“教”“管”结合1. 加强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社会道德氛围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选择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公德行为,需要社会和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
道德冷漠的行为虽然来源于个体,却是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到身边的人。
所以,加强对个体的道德教育就成了关键。
一方面,“言传”,应该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普及。
浅析“社会冷漠化”现象
浅析“社会冷漠化”现象社会现象的好坏一直是人们用来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一个因素。
在当下社会,由于各种不良现象的迸发,例如“社会冷漠化”现象的出现,让人们不断涌现大量的负面情绪。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当下有待探讨的话题。
如果说,在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后直到2016年这62年间已通过各个领导人的修改完善达到日常生活的基本标准,那么道德这样一个没有具体原则和法律规定的思想准绳,则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德国法哲学教授诺博托.霍尔斯特认为道德的概念是很宽泛的,并没有一个特定的说辞来阐释它的真正涵义。
的确,如果道德是能用一个概念来解释和规定,那么它本质已经和法律无甚区别。
道德是游离在法律之外的,它不受法律的掌控,但是却受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好比当下的一个社会现象,如果是法律无法管辖的范围,那么主流价值观弘扬的道德标准则成了对这一社会现象最佳的解决办法。
在西方哲学里,从苏格拉底开始道德就成了哲学家们讨论的话题。
“道德教育的价值使命就是为了美好生活,即教育以美好生活的价值作为终极的基础性的价值取向”,这样,就把社会生活和道德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提到“冷漠化”这个词,似乎“冷漠化”与社会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那么,什么是“社会冷漠化”,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呢?在中国哲学的几千年发展里,“道德”也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而在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也是对道德的秉持和传承。
“所谓道德生活,指的是人们在实际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以心理感受与体验为特征的精神生活”,因此,道德则成了人们精神向往的标杆。
而“社会冷漠化”则是道德缺失的表现。
很多人狭义的认为做坏事或者有悖伦理才是道德缺失,然而当遇到不公正现象时,表现出的冷漠和事不关己也是道德缺失的表现。
我们从小就听过一个俗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以及很多的成语类似: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仗义疏财等等,这些都是道德的教化。
但是“社会冷漠化”现象的出现,就是告诉人们什么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什么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当代中国道德冷漠现象探析
当代中国道德冷漠现象探析道德冷漠现象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度,也是一个以道德为中心的国家。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许多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始发生变化。
他们开始漠视道德和价值观念,导致了道德冷漠现象的日益严重。
一、道德冷漠现象的定义道德冷漠是指个人不再关心、不再尊重他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忽视社会公义和公共利益,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
道德冷漠现象不仅对个人、家庭影响深远,还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1.社会环境变化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价值观和观念。
比如,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物质至上等等。
这些现象可以说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副作用,但同时也是当代道德问题的重要缘由。
2.教育问题教育事业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忽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制度从以往的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转变为培养技能型人才。
这导致了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导致了道德冷漠现象的严重出现。
3.政治问题政治问题也是道德冷漠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政治问题不敢多说甚少。
这导致了很多人对于社会公义和公共利益失去了信心,不再重视道德的作用和价值。
三、道德冷漠现象的危害道德冷漠现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危害都很大。
在个人层面,它会破坏人们的道德性格,导致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发生变异。
在社会层面,它会破坏公共利益,激化社会矛盾,危害人民的热点问题和利益化的问题。
四、解决道德冷漠问题的对策1.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培养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要重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纠正一些歪曲的道德观念,从而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2.完善法律制度法律是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是,法律也需要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来保障公共利益。
只有以法律为依据,严格管理和控制社会各方面的行为,才能使社会规范化、有序化,从而保持其合法、公正的面貌。
社会中的道德沦丧问题
社会中的道德沦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道德沦丧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日常生活中,道德沦丧都呈现出各种令人担忧的表现。
本文将就道德沦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道德沦丧的表现1. 个人私利至上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私利往往被放在首位。
许多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踩着别人的尊严和利益获利。
无论是商业领域的欺诈行为,还是政治领域的权力滥用,个人私利至上的思维方式严重侵蚀了道德底线。
2. 缺乏公德心与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许多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于公共利益和社会问题漠不关心。
这种缺乏公德心和责任感的态度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和社会问题的积累。
3. 丧失诚信与守信意识诚信是社会互信的基础。
然而,在当前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丧失了诚信的意识。
不论是商业合作中的欺骗、失信行为,还是人际关系中的背信弃义,诚信意识的流失加剧了道德沦丧的问题。
二、道德沦丧的原因1. 物质利益的驱动道德沦丧问题的背后有着物质利益的驱动。
在高度商业化和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人将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置于道德之上。
物质利益的诱惑使得一些人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从而导致道德沦丧。
2. 教育缺失与失范传递教育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一些地方和家庭中,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缺失成为道德沦丧的一大原因。
此外,家庭、社会和媒体中的不良示范也对道德价值观的传递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解决道德沦丧问题的对策1. 加强道德教育重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从教育入手。
学校应当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能力,让学生明白道德规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规机制,对于制止和打击道德沦丧行为至关重要。
同时,还应提高法律的透明度和普及度,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遵守意识。
3. 增强道德监督与引导加强社会道德监督与引导,形成对道德沦丧行为的舆论声讨和社会压力。
社会的冷漠的原因
社会的冷漠的原因近年来,社会的冷漠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人对身边的事物变得漠不关心,缺乏同理心和责任感。
社会冷漠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现代社会的高度竞争和压力是造成社会冷漠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大家都在为了生存和生活质量而奔波劳碌。
这种压力使人们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人,只能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自己身上,导致了社会冷漠。
社交媒体的普及也是社会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虚拟世界的交流和社交,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可以选择性地展示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注。
这种虚拟的社交方式,使人们对真实的社会交往变得冷漠和疏离。
个人主义的盛行也是社会冷漠的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得到了极大的强调,追求个人的权益和利益成为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力。
个人主义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导致了社会冷漠的现象。
社会道德的缺失也是社会冷漠的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一些人对道德规范的意识和遵守越来越淡薄,人们对于他人的痛苦和困境缺乏同理心和关心。
缺乏道德约束的行为让人们对社会产生了不信任感,进而导致了社会冷漠的现象。
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也是导致社会冷漠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人们没有时间去关心他人的需求和痛苦,人们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和快乐。
同时,信息爆炸让人们面对过多的信息和事务,往往无法分辨真伪和重要与无足轻重,进而导致了对他人需求的冷漠。
社会冷漠的原因主要包括现代社会的高度竞争和压力、社交媒体的普及、个人主义的盛行、社会道德的缺失以及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来着手。
个体应该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同时,社会也应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营造互助和共享的社会氛围。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摘要】道德冷漠现象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社会变革、物质主义文化、道德教育缺失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都是导致道德冷漠现象的内在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倡并奖励道德行为。
只有通过教育和激励,才能逐步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积极的社会环境。
加强道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而提倡道德行为的表扬与奖励则是激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手段。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消除道德冷漠现象,建立一个更加温暖、有爱心的社会。
【关键词】道德冷漠现象、社会变革、物质主义文化、道德教育、社会价值观念、道德教育缺失、多元化、社会责任感、道德行为、奖励、加强道德教育、培养责任感、表扬。
1. 引言1.1 道德冷漠现象的定义道德冷漠现象是指个体或群体在面对道德问题时出现的漠视、冷漠或漠视的态度。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日益普遍,表现为对他人困境漠不关心、对社会公共事务无动于衷、对道德标准漠视忽略等行为。
道德冷漠现象的发生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损害了个体内心的纯净与善良。
在现代社会,道德冷漠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思考。
道德冷漠现象的定义涵盖了对道德的无视、漠视和冷漠态度。
这种态度导致了人们对道德事务的漠不关心和忽略,使得道德标准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权威性,进而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价值观念的扭曲。
道德冷漠现象的严重程度与普遍性,凸显了社会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的传递,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同时也需要引导人们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从而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2 道德冷漠现象的影响道德冷漠现象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当个体对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漠视甚至无视时,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便会逐渐下降,形成“以恶乱善”的恶性循环。
道德冷漠类型分析
道德冷漠类型分析【摘要】道德冷漠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于道德冷漠的类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道德冷漠的定义,然后分析了道德冷漠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接着讨论了应对道德冷漠的措施,包括教育、法律和社会监督等方面。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道德冷漠类型分析,探讨了道德冷漠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道德冷漠这一社会现象,并寻找解决之道,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道德冷漠, 类型分析, 定义, 原因, 表现, 影响, 应对措施, 总结, 挑战, 机遇, 发展趋势1. 引言1.1 道德冷漠类型分析现代社会中,道德冷漠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社会风气败坏,道德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
道德冷漠不同于道德淡化,它更多体现在对他人利益、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冷漠态度。
在实际生活中,道德冷漠主要分为几种类型,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首先是物质至上型道德冷漠,这种类型的人只关心个人利益,对他人的困难漠不关心。
其次是道德漠视型道德冷漠,这种类型的人对道德规范视而不见,只顾自己的私利。
再者是责任逃避型道德冷漠,这种类型的人不愿承担责任,总是找借口推卸责任。
最后是冷漠无情型道德冷漠,这种类型的人对于他人的痛苦和困境漠然不动,缺乏基本的同情心。
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的道德冷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引起人们对道德问题的重视,促使人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正文2.1 道德冷漠的定义道德冷漠是指个体或群体对于道德价值观的淡漠态度或无所谓的态度。
道德冷漠的定义在于人们对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忽视和漠视,表现为对于道德问题的冷漠和漠不关心。
道德冷漠的本质是对于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的缺失,导致个体或群体在面对道德抉择时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行为。
道德冷漠不同于道德淡薄或道德违背,而是一种对于道德问题的漠视和忽略。
道德冷漠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环境、教育背景、道德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中的冷漠的原因
社会中的冷漠的原因
社会中的冷漠是指人们对于他人的需求、疾苦或困境缺乏同情和关心,表现出漠视、冷淡、无动于衷的态度。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竞争压力: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压力巨大,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往
往需要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这导致了人们之间的竞争关系日益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变得自私和冷漠,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
忽略他人。
2. 社会分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分化日益明显。
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这种分
化导致了人们之间的隔阂和疏远感增强,从而使得冷漠情绪更容易产生。
3. 忙碌生活: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忙碌,许多人都处于高强度工作
状态下。
忙碌的生活使得人们没有时间去关心他人或参与社区活动,
也容易产生疲惫和厌倦情绪,从而导致冷漠情绪的产生。
4. 信息过载: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面对大量的信息和媒体刺激,
容易产生麻木和冷漠情绪。
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使得人们更加关
注自己的个人形象和利益,忽略了他人的需要和困境。
5. 价值观转变: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被颠覆和替代,一些人对于道德规范、公共利益等方面缺乏信仰和认同感。
这种价值观转变也使得一些人更容易表现出冷漠情绪。
总之,社会中的冷漠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建立更加公正、平等、关爱他人的社会环境、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个人素质等。
社会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和改善措施
社会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和改善措施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人们匆匆而过,似乎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忙碌中,忽略了周围的人和事。
社会冷漠现象,如同一片乌云,笼罩在我们的生活中,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改善这一现象呢?社会冷漠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社会竞争压力大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为了生活、工作、学业而忙碌,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人们往往选择自我保护,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冷漠现象。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轻松地结交朋友、分享生活,但这往往让人们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长此以往,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冷漠现象变得习以为常。
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是导致社会冷漠现象的原因之一。
在当今社会,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将金钱和地位看作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这种价值观让人们变得越来越自私,忽略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当人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时,社会冷漠现象自然愈发严重。
那么,如何改善社会冷漠现象呢?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学会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并不需要太多的付出,有时候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就足以温暖他人的心灵。
当我们学会关爱他人时,会发现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不仅包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还包括观察他人需求、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
提高社交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减少社会冷漠现象。
我们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喜悦。
当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时,会发现社会冷漠现象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一份爱心,世界就会充满温暖。
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社会问题是导致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关注社会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
浅谈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
浅谈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导语:社会冷漠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冷漠态度,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冷漠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正文:一、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缺乏时间和精力关注他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忙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琐事,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往往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
这种忙碌和自我中心的生活态度导致了社会冷漠的产生。
二、信息爆炸导致人们情感疲劳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每天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和新闻,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悲剧、灾难和不幸事件。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负面信息的过度暴露导致了情感疲劳,使得人们对他人的困境和需要产生麻木和冷漠的态度。
三、社会关系疏离和缺乏信任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疏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
人们往往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和互动,缺乏信任感。
这种疏离和缺乏信任导致了人们对他人的冷漠态度,不愿意主动去帮助和关心他人。
四、利益至上和竞争压力导致冷漠心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成功往往忽视了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变得冷漠和自私,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困境和需要。
对策:一、倡导关爱和共情的价值观社会需要倡导关爱和共情的价值观,让人们意识到关心他人并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相反,它能够带来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
通过教育和宣传,培养人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建立互助和支持的社区网络建立互助和支持的社区网络,让人们能够在困难时得到帮助和支持。
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社区互助项目等方式,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减少社会冷漠的现象。
三、提倡公益行动和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参与公益行动,通过自愿服务和捐助等方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
同时,加强对企业和组织的社会责任监督,推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结语:社会冷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解决。
社会冷漠总结
社会冷漠总结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冷漠现象日益普遍,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社会冷漠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中缺乏关爱、分享和帮助的态度,冷漠对社会和个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社会冷漠的原因、后果以及如何应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社会冷漠的原因社会冷漠的产生有许多原因,下面将列举其中几个常见的原因:1. 公众的焦虑与压力增加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为了追求物质和经济上的成功,往往会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由于经济不稳定和就业压力,很多人陷入了自我保护的状态,导致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
2. 社会结构的改变社会的变迁可能也是社会冷漠现象增加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关系,互助和合作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家庭和社区关系的疏松,人们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疏远,导致社会冷漠的增加。
3. 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社会冷漠现象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更多地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
社交媒体也加剧了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的趋势,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和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需求。
社会冷漠的后果社会冷漠的后果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后果:1. 孤独感和沮丧社会冷漠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们的社交圈子变得越来越小,导致孤独感和沮丧的增加。
缺乏社会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会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
2. 社会凝聚力的减弱社会冷漠使得人们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减少,社会凝聚力也随之减弱。
社会凝聚力的减弱不仅会影响到公共事务的进行,也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不利影响。
3. 教育质量的下降社会冷漠也会对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冷漠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进而降低教育质量。
如何应对社会冷漠面对社会冷漠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
现代社会的冷漠
现代社会的冷漠现代社会的冷漠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事物的冷淡、漠视和不关心。
在这个信息高速流动、竞争激烈的时代,冷漠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
本文将从社会原因、个人原因以及对冷漠现象的反思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社会原因造成的冷漠现代社会的冷漠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变革和发展所引起的。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互动减少,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人们忙于工作、学习和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往往忽略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其次,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导致人们更加自私自利,为了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
再次,媒体的影响也对冷漠现象做出了贡献。
新闻报道中常常充斥着暴力、冲突和不公正的事件,人们对这些负面信息产生麻木和无感,从而对他人的苦难感到冷漠。
第二部分:个人原因导致的冷漠除了社会原因外,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对冷漠现象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个人主义在现代社会十分盛行。
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关注个人权益而不是社会利益。
其次,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对于社会问题和全球性的挑战缺乏足够的关注和行动。
此外,人们过度依赖科技和便利的生活方式,减少了与他人的面对面交流,这也加剧了冷漠现象。
第三部分:对冷漠现象的反思现代社会的冷漠现象给予我们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首先,我们需要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只有通过关心他人,才能更好地建立和谐的社会。
其次,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此外,媒体也有责任传递正能量,提供大量正面信息,引导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总结:冷漠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加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在建设一个温暖而关爱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关注他人,关心社会,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道德沦丧,人情冷漠
社会道德沦丧,人情冷漠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人情的冷漠问题也凸显出来。
这种现象日益增多,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直接地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社会道德沦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人们的利益观念过于重视个人利益,而忽略了公共利益,对营造和谐社会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很多人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为他人着想,忽略了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责任。
其次,道德缺失还导致人们缺乏相互尊重,以及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
社会上出现了大量追求享乐、贪图安逸的人,忽视了个人的精神层面,并且容易受到恶劣影响。
此外,像丢失和弃置垃圾、辱骂、伪造骗局这样的行为也屡见不鲜。
人情冷漠也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某些现象过于普及时,人们不再关心和自觉地感受遭遇不公、不幸、疾病的他人。
人们变得越来越麻木冷漠,对寻求帮助的人也冷漠无情。
助人为乐的概念不再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社会道德的某些缺失。
导致社会道德沦丧和人情冷漠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经济利益驱使人们忽略了一些道德观念。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好日子,寻求自己的经济和生活安全。
这让很多人把关注于自己的利益变成一种特点。
其次,传统道德和现代社会价值观的碰撞导致了许多人缺乏道德的教育和引导,以及机会缺乏推进的权利。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的转变,造成传统的生活方式、家庭价值以及社区利益的快速减弱,人们失去了很多相互交流和信任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改善。
首先,不断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加强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约束。
同时,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遵从社会规则和信任价值,依靠和支持公共财富,全方位地提高个人和全体社会的品德。
其次,要推广公益活动,积极传播正能量,展示社会真实的美好面貌,稳定社会和谐风气。
最后,要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加强法律的极端应用,对违法行为严格打击,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现代化社会中的冷漠心态
现代化社会中的冷漠心态在现代化社会中,冷漠心态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态。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社交还是政治领域,都存在着冷漠心态。
这种心态在某种程度上是源于我们现代化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超载,使我们缺少时间去真正关注和关心他人,没有耐心去听取别人对于我们话题的意见,更没有勇气去面对真正的挑战和困难。
然而,这种冷漠心态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例如扼杀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爱情和互信,变成了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毁灭的罪魁祸首之一。
首先,冷漠心态使我们缺乏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的利益,忽略了对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如果一个人不能容忍别人的错误和缺点,那么难以想象他或她怎么会有同情和爱心去支持别人。
若我们无法摒弃心中的自我的立场,将尤其难以与那些观点不同或者处于一种不同情境中的人建立沟通和合作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在心态上进行转变,提升自己容忍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其次,冷漠心态使我们失去关爱家庭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的交流方式都是表面上的“和谐”,但实际上却充满了冷漠、陌生和无助。
当我们把家庭成员当成“任务”,而不是真正关心他们的内在需求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这种冷漠的氛围。
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关心家庭成员的情况,就难以建立亲密的、愉快的家庭氛围。
而家庭如果无法成为一个温暖、支持和关注的地方,那么孩子们就可能感到疏离和孤独,无法获得来自家庭中应有的爱与关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家庭中我们应尽可能的多关注、多倾听、多沟通,体现出我们温暖、体贴、关爱人的品质。
第三,冷漠心态削弱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企业和组织中,合作和共享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员工之间存在冷漠和隔膜,就很难形成真正的合作,无法创造出更好的业绩和创新。
团队合作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互相支持,如果不能够在重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支持,他人就会想你是自私、没担当的人。
另外,冷漠的氛围还可能会导致分歧和矛盾,使他人对你没有信任和依赖。
浅谈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
浅谈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所谓和谐社会就是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迅速成长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与此相悖的是,我国当前社会中不断涌现一些极不文明、不道德的音符,部分公民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
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折射出我国当前社会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一种极不协调的的社会冷漠现象,它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强烈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笔者在本文对社会冷漠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折射社会冷漠具体事件及其危害(一)折射社会冷漠的具体事件在当今社会,我们不时总会看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冷漠现象。
社会冷漠现象每出现一次,我们的心痛就加剧一次,因为他们的冷漠,让一个个正义与善良的火种,黯然地熄灭。
下面让我们再现这一幕幕令人心寒的社会冷漠画面。
2009年10月30日上午,湖北荆州宝塔湾岸边的沙滩上,正在打捞6天前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的英雄遗体。
令人心寒的是,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去了36000元的捞尸费!2010年12月,在济南长途汽车站总站南区,一辆由济南开往菏泽的长途汽车,还有5分钟就要开车了。
这时两名男子没买票,却非要硬闯长途车,还在车上蛮横地翻乘客的行李,司机李国强英勇上前阻止。
没想到在争执之中,一名穷凶极恶的歹徒竟然拿出水果刀,连捅李国强5刀,李国强应声倒在了血泊中,眼看着歹徒刀捅司机,车上竟无一名乘客伸出援手。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及其社会心理因素
“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及其社会心理因素【摘要】道德冷漠是指个体对他人的道德问题缺乏关注和责任感的现象。
社会变革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促使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利益而不是道德规范。
竞争压力导致人们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忽视了道德标准。
社会规范的弱化让人们对道德问题产生冷漠态度。
个人利益至上使人们追求私利而非道德选择。
社交网络让人们更容易忽略道德问题。
道德冷漠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人心不古。
面对道德冷漠, 应加强道德教育, 推动社会公德建设。
未来道德冷漠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需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道德冷漠、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变革、竞争压力、社会规范、个人利益、社交网络、危害、应对、发展趋势1. 引言1.1 什么是道德冷漠道德冷漠是指个体或群体在面对道德、伦理问题时缺乏关心、积极表达或行动的现象。
道德冷漠的根源可以在于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的混乱,也可能是个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诸多竞争压力和个人利益的冲突。
道德冷漠在人群中的传播和蔓延,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秩序的动摇,甚至会产生严重的道德危机和社会问题。
了解和认识道德冷漠,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透过深入探讨和分析道德冷漠的产生原因和心理机制,才能有效地应对并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和风险。
1.2 道德冷漠的影响道德冷漠的存在给社会和个体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道德冷漠导致了社会的信任危机。
当人们对他人的道德标准产生怀疑和质疑时,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都将受到威胁。
缺乏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的个体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得道德风险不断升级。
道德冷漠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
在一个道德观念淡薄的环境中,社会规范和法律往往难以有效执行,导致治安问题频发。
道德冷漠还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使得社会的发展受到阻碍。
道德冷漠还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缺乏道德意识的人往往会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孤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疏远。
对社会出现道德冷漠,道德缺位,道德沦丧现象的感悟和体会
对社会出现道德冷漠,道德缺位,道德沦丧现象的感悟
和体会
道德冷漠,简单地说,就是善的缺乏。
万俊人先生指出,道德冷漠是一个道德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
他进一步指出,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而是人与人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阻塞、道德心理互感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上的互不关心。
这种冷漠看似与道德无涉,实际上是一种缺乏道德感、缺乏同情和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是一种善的缺乏。
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具体表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
从扎堆现象,到见死不救现象,再到各种各样的聚众旁观,人们可以体会出道德冷漠对人心、人命的吞噬,从李思怡事件更是可见一斑。
总之,道德冷漠是对他者的漠视,不仅不利于人们在差异中共存,甚至有可能成为恶的帮凶,从而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不仅要与恶作斗争,也要切除道德冷漠这根病态的神经。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五篇》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五篇》第一篇: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矛盾。
首当其冲的是公民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道德冷漠,“老人倒地无人扶”、“小悦悦事件”等报道屡见不鲜,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道德冷漠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1道德冷漠产生的原因分析道德冷漠是指“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个体在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而在特殊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一种‘不作为’的道德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对善的缺失,对道德的冷淡与不关心。
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自身素质四个方面。
1.1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首先,大众媒体社会责任缺失。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众媒体理应肩负起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社会责任,致力于传播真、善、美。
但是,现在很多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化、虚假化、过度商业化等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观,负面信息接收多了,势必会导致群众对事物的认知偏差。
其次,社会榜样示范的缺失。
上个世纪全社会都号召学习雷锋好榜样。
但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已经淡化了对雷锋的认识,甚至出现了很多对雷锋同志的另类解读,雷锋榜样形象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
现在很多年轻人心中的榜样都是一些明星或者商界精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容易被他们光鲜的外表所吸引。
但在道德领域,这些所谓的榜样却经常曝出负面新闻,如吸毒、暴力等。
由于传统道德榜样的逐渐退场,人们无法从这些所谓的榜样身上汲取强有力的道德力量。
长期以往,便会造成群体道德冷漠,遇事旁观而不作为的悲哀现象。
1.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子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浅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冷漠
浅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冷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给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带来了极大的提高,人民正由温饱型向着小康型稳步前进,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和矛盾。
由于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在一些领域频频发生,对于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专项教育和治理,其中道德冷漠现象在社会上表现尤为突出,给社会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标签:道德冷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冷漠现象先秦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对“道德”一词有相关记载,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1]其中“道”是指万物的本原;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在《荀子·劝学》中“道”与“德”二字开始连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由此可见中国几千年前就非常重视“道德”,而且这种重视从未间断过,它随着历史的长河作为一种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新的时代赋予了“道德”新的内涵,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形成了新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继承和发扬着五千多年的优良传统,始终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的成果是让世界所惊叹,让国人所骄傲的,经历了鸦片战争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指出我国在当今社会中“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需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这其中道德冷漠现象在社会上表现尤为突出、频繁出现,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危害,对社会主义建设埋下了祸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道德冷漠的内涵道德冷漠一般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道德事件,道德现象的不关心,持冷漠,怀疑,拒斥,逃避,消极麻木,无动于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负面道德现象。
(一)从社会学角度看道德冷漠的内涵关于道德冷漠概念的界定,从社会学角度看,万俊人先生曾指出,道德冷漠是一个道德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2]86-87。
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探讨
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探讨社会冷漠现象是现阶段存在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当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冷漠现象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影响着社会风气,并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了影响。
对社会冷漠现象产生背景、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标签:社会冷漠;大众心理;道德教育一、社会冷漠概念阐释当社会中出现一种危险情境时,社会大众所给予救助的可能性没有一个人单独遇到这种情境给予救助时大的现象,又称之为“旁观者效应”。
社会大众在施救现场时施救者会在内心进行“社会比较”和“责任分散”的两个过程,这是社会冷漠现象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社会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大多学者认为社会冷漠现象的产生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因人们的经济地位不同,从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便会出现差异。
道德教育的欠缺也会产生社会冷漠现象,使得社会大众道德观念淡薄,无法坚守道德底线,从而导致社会冷漠现象产生。
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的紊乱、社会道德保障的缺失、传统道德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是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
(一)社会经济、社会结构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至今,社会经济保持着较快的速度发展,社会财富正以着惊人的速度积累。
人们在凭借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获取经济利益时,因为各社会个体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源不同而产生了各社会个体之间的差距。
由于人们都只将自己的视线局限于各自的专属利益领域,这就让人们养成了一种较为狭隘封闭的利益观。
当人们遇见其他较为弱势的个体或群体遭受困难或灾祸时,较为强势的那部分人第一考虑的是与自己利益关系,如果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话就会绕开,这就形成了一种冷漠现象。
(二)社会大众心理作用当某个个体在社会中遭遇危机风险而得到别人救助时,却被受救助者反诬陷是施害者,这就会给其他社会大众留下恶劣影响,社会大众心理自此便会认为好人没好报,于是会不自觉地排斥去救助他人。
(三)道德教育的缺失道德教育的缺失是社会冷漠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各种教育机构更加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和教育,缺失了道德教育就会出现社会道德缺失,进而出现社会风气低迷,在弱势个体或集体出现困难时,缺乏道德教育的社会大众很难做出符合道德和社会期望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会道德冷漠问题
摘要:对社会而言,遵守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现代社会,道德冷漠现象随处可见,社会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体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
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其出现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损,因而缺乏与恶作斗争的自觉意识。
但是,鉴于社会道德在我们的个人生活的集体生活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要通过感化、引导、建立健全道德规范机制等方式,以消除道德冷漠,营造一个安宁祥和的社会大环境。
关键词:善的缺乏、平庸的恶、消除冷漠,教育引导
一、道德冷漠的表现
道德冷漠,简单地说,就是善的缺乏。
万俊人先生指出,道德冷漠是一个道德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1]。
他进一步指出,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而是人与人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阻塞、道德心理互感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上的互不关心。
这种冷漠看似与道德无涉,实际上是一种缺乏道德感、缺乏同情和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是一种善的缺乏。
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具体表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
第一、道德敏感的缺乏。
所谓道德敏感,“是一种道德感知、感悟、反应能力,是从人文社会现象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中发现道德问题的能力,是对人文、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考量的能力”[2]。
道德敏感的缺乏,意味着道德的缺席、道德的边缘化和道德的失语,将导致社会的道德失范。
同时,道德敏感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一个没有道德敏感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一个没有羞耻心的人,一个没有同感能力的人。
第二,道德判断的搁置。
道德判断是关于行为的善恶、正当与否的判断,“它断定在特定情况下这种行为是对那些规整人与人之间秩序的原则的最切近的体现”[3]。
道德判断是一种直观判断,是我们不假思索而做出的本真反应,也是一种理性判断,是我们依据一般的道德法则,结合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充分考虑当前的特殊情境所得出的一种综合判断。
不管是直观判断,还是理性判断,都具有改变道德情感和影响道德行为的功能。
对于冷漠者而言,他具有关于行为善恶、正当与否的道德知识,具有做出道德判断的能力,却吝于做出道德判断,导致道德判断的悬置。
第三,道德义务上的不作为。
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不同,法律义务针对合法而言,道德义务则针对是否合乎道德。
它更多地体现了个人对他人所负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道德上的不作为更多的是指人们面对恶行的一种麻木,这种麻木使得他们成为作恶者的帮凶,使恶得以横行和泛滥。
二、道德冷漠的形成机制
道德冷漠作为善的缺乏,是一种“平庸的恶”,作恶者只是对受害者缺乏同情,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因而默认了现有行为,而不思考现有行为本身是否合理。
“平庸的恶”是20世
纪60年代阿伦特在《艾克曼在耶路撒冷》这一报告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4]。
艾克曼是二战德国一个组织实施种族大屠杀的纳粹军官,他的双手沾满了犹太人的鲜血,而战败审判时,艾克曼反复强调他所做的都是当时国家法律所允许的,只是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他个人没有过错。
阿伦特指出,艾克曼的行为是现代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种恶,这种恶的特征就是不思考,既不思考人,也不思考社会,默认并实践体制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行为。
这种平庸的恶体现了行为的兽性与当事者行为动机的肤浅之间的巨大反差,它不是指行为或隐藏在行为之后的原则是平庸的,而是指作恶者自身心灵和性格的一种特殊属性。
这种恶的动机是很平常的人性的弱点,邪恶因动机的肤浅而平庸。
为什么会出现道德冷漠这种平庸的恶?这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失去反对暴行的自觉意识。
凯尔曼指出,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有三个条件[5]。
第一,暴力通过享有合法权力的部门的正式命令来实现,本身被赋予权威;
第二,通过规章的约束和对角色内容的精确阐述,行动被程式化;
第三,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暴力受害者被剥夺了人性,被当作“非人类”。
只要具备了其中一个条件,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就会受损。
鲍曼则进一步探索了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对组织纪律的遵从。
在组织中,消除自己的个性、牺牲自己的利益、无条件地忠诚于组织是个体的一种最高德性,其他道德要求则被取消。
[6]用韦伯的话说,无私地遵从这种德性乃是公仆的荣誉。
通过荣誉,组织纪律取代了道德责任,组织
纪律成为正当性的源泉和保证。
符合组织纪律的事情是正当的,反之,就是不正当的。
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医患问题,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原因。
另一重要原因是行为的道德特征的不可见,这要归咎于大量行为中介的存在。
行为的中介是个人的行为通过中间人来表现的现象,这个人站在我和我的行为中间,使我不可能直接体验到我的行动的后果。
行为的中介是现代社会最显著和最基本的一个特征。
行为意图和行为结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两者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细微行为和不相干的行动者。
这些中间行为和中间人挡住了行动者的目光,让他看不见行为的结果。
因此,对于决策者而言,行为只存在于他们的口头上或者想象中,他们并没有做,所以他们不会承认这些行为是他们自己的;而实际做这些行为的人也会把它们看成是别人的行为,他们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外来意志的无可指责的工具罢了。
三、消除社会道德冷漠的对策
(一)感化道德冷漠,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
社会道德意识的形成需要
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选择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道德行为,需要自己和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
道德冷漠的行为虽然来源于个体,但是,由于道德冷漠也像道德意识的形成过程一样,是人与人之间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用积极的群体氛围来感化个体的道德冷漠,用制度保障遵守公德者的合法权益,用爱来感化冷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写到:“爱人们,这是你道德的核心。
”“我们之所以去爱人们,是因为在人的爱之中自己也有欢乐,也有自己
的幸福。
”[7]爱会浇灌一切,爱会滋养一切,爱更会繁荣一切。
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公德意识,使社会道德建设持续、稳定地发展,并达到良性循环。
(二)开展道德教育,做好引导工作。
社会道德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外部灌输,需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活动,大力提倡公民的道德自律,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知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
在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抓好各种创建活动,大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我们一定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认识,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从而达到一种高层次的道德境界。
(三)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制
国家必须加强对于法律的完善,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去看待社会的问题,必须加强严惩,始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同时也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机制。
在规范集体、个人日常行为的同时,也要做好对权利对规章制度的监督工作,坚决打击和取缔有违社会道德的规章制度,为社会群体和集体成员提供正确的制度规范。
四.总结
总之,道德冷漠是对他者的漠视,不仅不利于人们在差异中共存,甚至有可能成为恶的帮凶,从而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不仅要与恶作斗争,也要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切除道德冷漠这根病态的神经。
[1]万俊人.再说“道德冷漠”[M]//万俊人.我们都住在神的近处.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86-87。
[2]徐贵权.道德理性、道德敏感与道德宽容[J].探索与争鸣,2006,(12)。
[3]〔英〕拉蒙特.价值判断[M].马俊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342-343.
[4]HannahArendt.EichmanninJerusalem:AReportontheBanalityofEvil(Rev.ed.).NewYork:Penguin,199 4:287。
[5]
HerbertC.Kelman.ViolencewithoutMoralRestraint:ReflectionsontheDehumanizationofVictimsandVict imizers[J].JournalofSocialIssues,1973,29(4):25-62。
[6]〔英〕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M].杨渝东,史建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