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报告
2010年全国各省GDP,官方2010年全国各省GDP,最新2010年全国各省GDP排名
2010发布的中国城市GDP排行榜60强1、上海市 14900.93亿元增长8.2% (沪)2、北京市 11865.9亿元增长10.1% (京)3、广州市 9112.76亿元增长11.5% (广东1)4、深圳市 8201.24亿元增长10.5% (广东2)5、天津市 7500.8亿元增长16.5% (津)6、苏州市 7400亿元增长11% (江苏1)7、重庆市 6527亿元增长14.9% (渝)8、杭州市 5098.66亿元增长10% (浙江1)9、无锡市 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10、青岛市 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11、佛山市 4814.50亿元增长13.5% (广东3)12、武汉市 4500亿元增长13% (湖北1)13、大连市 4410亿元增长15%(辽宁1)14、成都市 4380亿元增长10% (四川1)15、沈阳市 4350亿元增长14.1%(辽宁2)16、宁波市 4214.6亿元增长8.6% (浙江2)17、南京市 4170亿元增长11.5% (江苏3)18、唐山市 3800亿元增长11% (河北1)19、东莞市 3763.26亿元增长5.3%(广东4)20、烟台市 3720亿元增长12.4%(山东2)21、郑州市 3365亿增长12% (河南1)22、济南市 3350亿元增长12%(山东3)23、长沙市 3300亿元增长14.5%(湖南1)24、哈尔滨市 3258.1亿元增长13%(黑龙江1)25、石家庄市 3110亿元增长11.1%(河北2)26、泉州市 3002.12 增长12.5% (福建1)27、长春市 2919亿元增长15%(吉林1)28、潍坊市 2791亿元增长12%(山东4)29、南通市 2760亿元增长14%(江苏4)30、西安市 2719.1亿元增长14.5% (陕西1)31、淄博市 2576亿元增长12%(山东5)32、温州市 2527.88亿元增长8.5% (浙江3)33、福州市 2520.69亿元增长12% (福建2)34、常州市 2430亿元增长11.4%(江苏5)35、绍兴市 2375.46亿元增长9.3%(浙江4)36、济宁市 2280亿元增长14% (山东6)37、徐州市 2220亿元增长13.5%(江苏6)38、邯郸市 2220亿元增长11% (河北3)39、大庆市 2120亿元增长12.1%(黑龙江2)40、临沂市 2110.18亿元增长13.4%(山东7)41、鄂尔多斯 2100亿元增长23% (内蒙古1)42、洛阳市 2074亿元增长13% (河南2)43、东营市 2060亿元增长11.8%(山东8)44、台州市 2025.47亿元增长8.5% (浙江5)45、包头市 2000亿元增长18%(内蒙古2)46、合肥市 2000亿元增长17% (安徽1)47、威海市 1970亿元增长11% (山东9)48、嘉兴市 1917.96亿元增长9.3% (浙江6)49、鞍山市 1915亿元增长12%(辽宁3)50、沧州市 1862.5亿元增长11% (河北4)51、盐城市 1860亿元增长13.5%(江苏7)52、南昌市 1820亿元增长13% (江西1)53、昆明市 1808亿元增长12% (云南1)54、扬州市 1800亿元增长13.5%(江苏8)55、保定市 1790亿元增长12% (河北5)56、南阳市 1780亿元增长11% (河南3)57、金华市 1765.94亿元增长9% (浙江7)58、泰安市 1700亿元增长13%(山东10)59、泰州市 1650亿元增长14%(江苏9)60、厦门市 1619亿元增长8%(福建3)社科院蓝皮书:2010年中国GDP增速保持10%左右中国网北京12月15日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今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国网现场直播。
2010年中国CPI指数
2010年中国CPI指数一月1.5%二月2.7%三月2.4%四月2.8%五月3.1%六月2.9%七月3.3%八月3.5%九月3.6%十月4.4%十一月5.1%十二月4.6%2010年年度涨3.3%2011年中国CPI指数1月份,4.9%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
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2%;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6%。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0%。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14.4%、鲜蛋价格上涨2.3%。
2月份,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
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5%;食品价格上涨11.0%,非食品价格上涨2.3%;消费品价格上涨5.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9%,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3%,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3%。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
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6.5%。
认识误区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CPI这个经济数据,更加关心的是它的变动幅度,即一个百分比,这就让并不十分了解经济学的人们误以为CPI就是一个变动率。
但实际上,CPI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大于100的整数,即一系列参考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基期时的他们的价格的一个相对价格,而不是一个变动率数值。
2010中国城镇化率逾四成五 三大都市圈GDP超十万亿
中国城镇化率逾四成五三大都市圈GDP超十万亿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七日电(记者王永志)国家统计局十七日发布新中国六十年系列报告称,迄二00八年末止,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百分之四十五点六八,比一九九一年提高十九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都市圈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十点六万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的三成三。
报告指出,新中国六十年来,中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日益显著。
到二00八年底,中国城市总数达到六百五十五个,比一九九一年增加一百七十六个,平均年增加十一个。
城镇人口比一九九一年增逾九成,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五点六。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总人口三亿七千多万人,比一九四九年增长八点五倍。
值得指出的是,城市群发展迅速,城市发展体系已逐渐走向成熟。
除原有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厦泉漳闽南三角地带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也开始显露端倪。
在东部沿海地区密集的城市群,聚集的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核心。
二00八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分别为五万六千五百六十六元、五万六千元和四万七千四百九十四元。
二00八年,全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二千亿元的城市达二十个,上海、北京、深圳位居三甲。
二00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达四万七千五百六十八个,工业总产值逾十一万亿元。
所有这些,显示城市化快速发展,正拉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建国60年来,我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日益显著。
2010年中国CPI指数
澳大利 9163.78(11664.58亿澳 元)
14
Mexico 墨西哥
8557 .5(115503.47亿比 索)
15 South Korea 韩国 8200 (1050万亿韩元)
-2.5%
-7.9% 7.2% -1.4% -3.7% 0.2%
2011年中国CPI指数 1月份,4.9% 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其中,城市上涨 4.8%,农村上涨5.2%;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 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环比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 14.4%、鲜蛋价格上涨2.3%。 2月份,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其中, 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5%;食品价格上涨11.0%,非食品价格上 涨2.3%;消费品价格上涨5.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分类别看, 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9%,衣着类 价格同比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医 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价格同比上涨0.3%,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 下降0.3%。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一季度居民 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分类 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 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 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 6.5%。 4月份CPI统计数据,CPI同比上涨5.3%。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 大。
关于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和2011年发展计划的报告(含图)
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去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明显改善。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增长10.3%,超过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3%、12.2%和9.5%,超过预期目标0.3个、4个和0.8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增长12.1%,超过预期目标4.1个百分点。
煤电油气运等的运行调节和综合协调得到加强,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以及受灾地区、重大活动、重要时段的需求。
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3万亿元,增长21.3%,财政赤字比预算减少500亿元。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9.7%,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
企业效益继续提高,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
内需持续扩大,增长的拉动力趋向协调。
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消费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超过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
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718万台,增长1.3倍。
汽车销售1806万辆,增长32.4%。
投资保持适度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超过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
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计划圆满完成。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为民间投资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民间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1.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
亿美元  ̄2 0 年同期 ( 09 下同 j 增长 4 . 。其 中出口19 .', 44 ̄ 9 o 4 7Z 0 f美元 ,
宝钢 3月钢 材价 格每吨 最 高上调 7 0元 0
在2 月份 定价 基本 与 1 月份 持平 未做 太 多调 整后 国 内钢
铁 巨头宝钢率先上调 了3 j , 份主 E
美元,同比增长2 4 03% 实际使 比下降1 .7 5%.在全国总量中的 1 用外资金额8 .9 美元,同比增 比重(86%) 09 12- f z 4 5 较20年同期水平
场 货 币 流 通 量 ( ) 额 为 4 0 MO 余 .8
年1 月份 进出 口总值增长24 ,已 美元 .增长8 % 。其中 .对 东盟 出 .% O
经初步恢复 ̄ 2o 年同期水平 。 ] fo 8 口1 5 5z美元 ,增长 5 .% ;白 - 0 f 28 海 关统计 显示 1 月份一 般 贸 东 盟 进 口1 g 3 . 亿美 元 .增长 1 2 0 . 易进 口大幅增长 加工贸易 出 I增 倍 ;对东盟 贸 易逆 差3 8E 元 , : q ." 美 r 长较快 。2 1 年 1 0 O 月份 .我 国一般 而2 0 年同期为贸易顺差1 , 美 09 7z 8 f 贸 易进 出 口1 6 亿 美元 .增 长 元 。此外 ,1 36 0 月份 中日双边 贸易总 4 % 。其 中出 口5 9 8Z 5 1 ' 美元 ,增 值为1 6 5Z f - 美元 ,增长3 .%。 9 f , 55
2 1 年1 ,中国物流与采 0O 月
购联 合会 ( L ) CF P 中国制造业采 购经理指数 (MI为5 % ,比 P ) 58 上月 回落0 8 .个百分点 。
2010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
2010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二○一○年八月三日
2010年上半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1.2%,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以此测算,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25%。
从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看,煤炭行业下降2.69%,钢铁行业下降1.64%,建材行业下降7.61%,化工行业下降4.28%,纺织行业下降2.42%,石油石化行业上升11.35%,有色行业上升8.11%,电力行业上升4.19%。
附注:
1、计算公式及指标解释
其中,分子能源消费总量是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是按照标准单位计算的各种能源消费量总和,分母GDP是各次产业增加值的总和。
其中,分子工业能源消费量是工业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分母工业增加值即工业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
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统计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3、GDP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按照可比价格计算。
3、GDP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按照可比价格计算。
2010年一季度国土资源有关统计数据
2010年一季度国土资源有关统计数据统计数据, 国土资源一、建设用地供应情况建设用地供应大幅增长,房地产开发用地比重明显提高。
2010年一季度,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6.78万公顷,同比增长67.0%。
其中,工矿仓储用地供应2.35万公顷,同比增长40.1%;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2.67万公顷,同比增长1.25倍;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1.76万公顷,同比增长47.2%。
上述三类用地供应分别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34.7%、39.3%和26.0%,比重同比分别下降6.7个百分点、提高10.2个百分点和下降3.5个百分点。
二、重点监测城市地价情况综合地价平稳增长,商业和居住地价环比增幅回落。
2010年一季度末,全国105个监测城市综合地价271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2.3%,环比增幅回落0.7个百分点。
其中,商业、居住、工业地价分别为4822元/平方米、3938元/平方米和60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5%、11.9%和3.7%,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3%、3.0%和1.6%,环比增长率分别回落0.9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和提高0.5个百分点。
三、地质灾害监测情况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及灾害损失增加。
2010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99起,其中滑坡134起、崩塌98起、泥石流14起、地面塌陷42起、地裂缝6起、地面沉降5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14起,39人死亡、3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35.9万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长66.1%、3.88倍和1.09倍。
收藏分享重庆市长:只要动脑筋,政府是可以控制房价的月2日的山城阴雨绵绵,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重庆的旱情。
中共重庆市委副书。
统计局发布2010年经济数据
统计局发布2010年经济数据GDP增10.3%CPI涨3.3%2011年01月20日国际在线消息: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日公布2010年主要的经济数据。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
1月20日(星期四)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会上介绍了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等方面情况。
马建堂说,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和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马建堂介绍称,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七年增产。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连续七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310万吨,下降0.3%;早稻3132万吨,下降6.1%;秋粮39199万吨,增长4.8%。
油料产量增长2.7%,糖料下降1.9%。
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780万吨,增长3.6%。
其中,猪肉产量5070万吨,增长3.7%。
2.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四季度增长13.3%。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编制——《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内容简述
染转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1]王曦:小议美国的环境法规体系,载于环境保护1994年第4期,第41~42页。
[2]张国宁、周扬胜:美国的噪声污染控制法规与标准,载于中国环境报,2004年12月2日。
(本部分执笔人:侯万军)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编制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内容简述*2010年以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人类对生存发展环境的讨论,进一步使人类对自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敬畏。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 ig Think访谈时更曝惊人言论,使得人们对生存环境产生了更为深切的担忧。
霍金说: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很难避免生存的灾难。
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
不论科学界反应如何,霍金预言对人类行为的警示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不能再继续传统的发展方式了,否则就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不论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视角,还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考量,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尽快编制绿色发展指数以指引实践,均具有重大的现实紧迫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基于此,2010年第四季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景气监测中心联合研制、推出了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
一、编制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背景及意义编制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背景:一是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三是通过绿色新政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把握新发展机遇。
进一步,这三个方面又是在中国政府倡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十二五规划即将问世的最新背景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
(一)编制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背景。
1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时代的传统发展方式是以生态、环境、资源破坏为代价的,被有的*本报告定稿时,参阅吸收了毛玉如、施发启、王有捐、江明清、赵军利、王天龙等专家意见,张江雪博士以及G I G小组成员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图表与观点,在此一并感谢。
201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面面观
综合观察:201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面面观今天,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
在数据公布之前,6月PMI指数继续大幅回落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环比放缓均使各界对中国GDP增速放缓有所预期。
不过,骤然下滑的工业增加值却让各界担忧经济下滑的速度是否稍快。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高达11.1%, 6月份工业增加值增幅则骤然下滑至13.7%,而前几个月的增幅一直保持在16%以上。
尽管观点认为这是中国面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百年大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但如何避免下半年出现经济增速下滑,引发市场大幅震荡,值得关注。
此前针对金融和房地产等所推出的一系列调控力度已然引发市场的担忧。
同时数据还显示,中国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3%。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可以看到,扣除物价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依旧保持在15%左右,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平衡,显示消费与投资增速仍保持相对平稳,这无疑是中国经济保持平稳的基石。
不过,受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以及在中国政府下半年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之下,下半年增速放缓几乎已成定局。
【1】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同比增长11.1%,当季10.3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583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73643亿元,增长9.6%。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下半年国内外环境复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盛来运表示,用一句话来概括上半年总体运行态势的特点,总的来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为什么说总体态势良好?盛来运总结了几个方面:第一,从实体经济来看,上半年GDP增长了11.1%,比去年同期加快了3.7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0-07-15 10:00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2010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583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73643亿元,增长9.6%。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粮产量基本持平。
全国夏粮产量12310万吨,比上年减产39万吨,减少0.3%,是建国以来第三个好收成。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13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2455万吨,增长3.6%。
2.工业增速总体较快,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比上年同期加快10.6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7%,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7.0%。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3.6%。
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6.7%,中部地区增长20.7%,西部地区增长17.6%。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397亿元,同比增长81.6%。
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由亏转盈,2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稳,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187亿元,同比增长25.0%。
中国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
从2010年中国统计公报看主要经济指标数据2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公报中,可以了解以下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一、总量再上一个台阶,超日已成现实初步核算,2010年中国GDP总量为397983亿元,按国际汇率计算,超过日本4000多么亿美元,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同比增长10.3%,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从197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大部分时间位居世界前十,只有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人民币大贬值,有几年掉出过前十之列。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厚积薄发,开始在10年之内接连超越意、法、英、德、日等国,跃居世界第二。
2001年超越意大利、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
在1990年,美国GDP是中国的15倍左右,而到了2010年,中国已经上升到美国的40.1%了,假以时日,超过美国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人均方面,中国目前还比较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工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资料,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如今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15个大类名列前三。
目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种,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水泥产量2009年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
2010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9%。
重点电子通信产品中,手机、计算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2009年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9.9%、60.9%、48.3%、80%和85%,电子通信产品贸易额占全球15%以上。
2010年与1949年相比,粗钢、原煤、发电量由15.8万吨、0.32亿吨、43亿千瓦时分别增加到62695.9万吨、32.4亿吨、42065.4亿千瓦时(全口径为42280.15亿千瓦时),分别增长3968倍、101倍、983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单选题(共30题)1、根据获取方法不同,数据可分为观测数据和()A.描述数据B.实验数据C.推断数据D.分析数据【答案】 B2、“有效性”是统计学家评价估计量的一个标准,它是指()。
A.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B.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C.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总体的参数D.点估计量的值与被估参数的值相等【答案】 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2%。
这个数据表明()。
A.我国城乡各种消费品的价格2015年5月比2015年4月上涨了1.2%B.我国城乡各种消费品及生活服务的价格2015年5月比2015年4月上涨了1.2%C.我国城乡各种消费品的价格2015年5月比2014年5月上涨了1.2%D.我国城乡各种消费品及生活服务的价格2015年5月比2014年5月上涨了1.2%【答案】 D4、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模范遵守统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B.对国家秘密统计资料保密C.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D.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答案】 C5、下列数据中,不属于时间序列的是()。
A.某地区历年人均收入B.购买汽车的消费者的年龄C.商场3年内的日销售额D.某年份股票日收盘价【答案】 B6、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8)》中我国四大直辖市GDP 数据是()。
A.面板数据B.顺序数据C.横截面数据D.时间序列数据【答案】 A7、股票价格一般是指股票在()。
A.股票票面上标明的价格B.交易的成交价格C.交易的票面价格D.证券市场上交易时的市场价格【答案】 D8、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描述统计的是()。
A.收集数据的方法B.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的方法C.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D.分析样本数据特征的方法【答案】 C9、根据《统计法》规定,没有统计执法检查权的是()。
2010年国内形势综述.
www,
四大因素导致: 2010年中国宏 观经济形势最 为复杂
结构性失衡是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源
最为复杂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矛盾最 为复杂,因此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选择也更加复杂。
现在中国宏观经济仍然失衡,总量失衡的矛盾和结构 性失衡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特别是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不 仅是深刻的存在,而且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 源。
www,
7.采购经理指数(PMI)
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因所选指标具有先导性,成 为经济运行监测的先行指标。
制造业PMI体系包括PMI综合指数和其他扩散指数,PMI综合指数由生 产、新订单、产成品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五个主要 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其他扩散指数包括采购量、积压订单、新出口 订单、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等。PMI综合指数高于50%表示 比上月增长,低于50%表示比上月下降,与50%的距离表示增长或下 降的程度。
www,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来看,2009年6月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增 长趋势结束,开始震荡下降。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幅由2009 年5月的43.7%降至2010年3月的16.0%,5月增至23.9%;其他投资同 比增幅由2009年5月的35.2%经三次震荡下降和提高,至2010年3月达 到33.6%,2010年5月回落至26.6%。
☆
形
势二
政 策
○ 一 ○
年
国
内
经
济
社
会
形
势
综
述
www,
Diagram
2010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
ADD YOUR TITLE
8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投资出口回落 三季度GDP增速10%以内
201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报告
2 201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全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和谐奋进、跨越发展”主题和“五县”建设目标,以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财政居民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为主线,深入开展项目大推进、招商大突破、投资大增长活动,持续深化县城创国卫、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工作,坚持做大煤炭、做强果畜、做靓县城、做响旅游、做好园区、做优环境,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城镇化进程,全县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预计至6月底,全县生产总值达14.68亿元,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增加值8.85亿元,增长11.8%。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5000万元,同比增长55.13%。农民现金收入1406元,增长16.2%;人口自然增长率1.4‰。一、继续开展“三大”活动,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扩大。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持续开展项目大推进、招商大突破、投资大增长活动,印发县、乡两级重点建设实施方案,完善项目建设季通报和激励机制,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预计前6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共确定县级重点项目5大类51个,其中新建项目36个,续建项目15个。目前已开工建设43个,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1.4%。秦晋大酒店、西卓子井田、山阳井田等8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40.2%。造林工程、以工代赈和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卫生垃圾填埋场建设和项村集中供水工程等5个项目超额完成了全年投资任务。招商引资再创佳绩。依托煤炭、果畜、旅游等特色资源,组团参加了西洽会、深圳客商投资陕西项目对接会等招商引资活动,组织小分队叩门招商。上半年全县共签订项目合同18个,总投资64.6亿元,到位资金12.9亿元,超额完成市上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122.8%。机关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储备土地开发项目到位资金4000万元,完成了土地征用和场地的一通三平工作;杨家庄奶牛养殖小区、新池奶牛养殖厂、解庄奶牛养殖厂等3个奶牛养殖项目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土地征用和土建部分,项目进展顺利。与中碳平衡(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华能集团、陕西中铁海通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就风力发电厂建设、火电厂项目、县城北新区道路及其供水项目进行了广泛洽谈,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不断深化入企检查备案登记、受检企业现场登记双向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县级领导包联、政府特派员展“百名干部联系企业,百名干部包抓项目”活动,研究制定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鼓励乡镇招商引资奖励补助办法》,最大限度营造县乡村广大干部群众支持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切实构筑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防火墙”。全年共审批入企检查3起,停批2期,选聘7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县上重点建设项目特派员。二、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序推进煤炭资源开发,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预计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15%。煤炭资源开发稳步实施。紧紧围绕建设煤炭工业重县目标,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分别与陕西煤化工、山西红塔等集团签订山阳煤化工业园、煤焦化、煤电一体化合作开发建设项目以及井田勘探项目合同六份。另一方面加快煤炭资源开发步伐。预计至6月底,知堡、山阳、安阳煤化工业园等煤炭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西卓子、山阳煤化工业园建设项目主副风井井筒施工分别完成进尺约2000米、1600多米。安阳煤化工业园建设项目工业广场三通一平、供电线路架设、井口锁口工程完成。百良旭升煤矿整合项目混合立井锁口完成。平政煤矿建设项目办公楼、综合服务楼、两堂一舍主体工程投入使用,主斜井道路及北口运煤专线开通,斜井进尺710米。二矿扩能技改项目绞车、风机等设备已全部更新到位。坊镇井田勘探项目正在提交地质报告,东中深部、北深部井田勘探项目进展顺利。同时,全面推行煤炭产销量监控管理机制,对煤炭产销量实行全方位、全时段监控,收缴规费税收136万元。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低碳、环保新能源企业,着力构建和谐园区。镁基合金项目完成投资2150万元,生活区水电和生产区底座安装到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春德110万吨焦化生产项目累计投资4900万元,完成了焦化可研制作、环评制作、安全预评、焦化设计、生活区征地及办公大楼主体建设等。甘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东环路和春德路累计投资920万元 ,完成管道铺筑工作。运煤专线道路投资400余万元,完成了灰土垫层和碎石铺筑。甘井赵庄35KV变电站1万千伏安增容工作和园区110KV变电站的立项和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完成。《合阳县甘井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获得批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和创业型城市建设,扎实开展定点帮扶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活动。以完善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催生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强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现入驻企业21户。预计上半年全县新增规模企业3户,新增中小企业144户,其中私营企业33户。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32亿元,同比增长24.7%。三、加快发展果畜特色产业,新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基础不断完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围绕果业、奶畜业、设施农业等县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现代农业苹果项目完成投资2300万元,在甘井建成1万亩高标准现代农业苹果示范区,建成果园节水灌溉500亩,搭建果园防雹网300亩,6000亩核心示范区“灯、板、带”全部配套实施到位。新建果园面积2.71万亩,其中红提葡萄5000亩,果业面积累计42.9万亩。发放奶畜贴息贷款400万元,新增奶牛646余头,1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改造任务完成,3000头进口澳牛资金上缴省农业厅,防虏寨晟杰乳业和杨家庄兴隆牧业2个千头奶牛养殖厂正在建设,范家洼奶牛养殖小区中型沼气项目已投入使用。新增设施大棚面积1500亩,其中日光温室370亩185棚,大棚1130亩。推广地膜玉米21.13万亩,建成示范方8万余亩。夏粮生产再获丰收,预计总产可达到9.03万吨,较上年增加10.2%,其中小麦总产8.94万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123万元,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解决了1.5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78平方公里。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资102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膜下滴灌1000亩。果畜沼循环生态农业新建沼气池796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600亩,实施荒山造林1000余亩,义务植树120万株,育苗2140亩。新发展核桃3.1万亩,建设千亩以上的示范方田2个。西农(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建设完成投资600多万元,示范站大楼主体工程建成完工,栽植33个品种共80亩大田葡萄,建设育苗设施温室4棚12亩。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雨阳果蔬、兴皇苹果等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市级规范化建设标准。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顺利开展,建立了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健全了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和乡村林技服务体系。完成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人员资格审查和债权债务清理等工作。农机购置完成补贴资金640万元,占省上下达任务的118%,购置补贴各类机具2039台(件)。四、全面加强景区建设步伐,洽川旅游持续发展以建设“生态旅游名县”为目标,加快景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品牌宣传力度,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景区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洽川景区共计接待游客8.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84万元。景区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多方协调,终止与西旅公司合作,拿回了处女泉景点经营开发权。完成处女泉景区大门、南北轩、码头建筑物维修、刷新等工程,安装了处女泉道路太阳能路灯。累计投资1300万元,生态文化广场完成土地租赁,正在进行污水管道安装和土方回填等工程;游客接待中心完成室外景观设计,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室外景观绿化;福山景区广场基础、设施安装、福山大门彩绘等工程完成,寺内修缮、神像重塑和上彩7月底可望完工;夏阳瀵景区景区大门开工建设,八卦神瀵沐浴用房主体工程正在施工。景区知名度极大提升。组织参加了“大美陕西·发现之旅—我眼里最美的陕西”系列评选、2010年第十四届东西部贸易洽谈会、全国百城世博旅游宣传推广周等活动,散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在临潼华清池门前、高速路合阳出口和福山环岛等位置制作了醒目的大型户外宣传广告牌,在更大范围内打响了“生态之旅、情诗之源”旅游品牌。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回访等措施,与原签约的旅游社进行交流,继续履行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成功接待2批次近500人次自驾游旅游团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洽川旅游。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加快景区“一退二限三还”工作步伐,完成约400亩滩地依法清理工作。加大对资源保护的力度,对珍禽保护区进行24小时值班巡查,采取补救措施,恢复部分芦苇湿地,严厉打击破坏芦苇、开挖水道、违规取沙取土等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对漂流、游船、泳浴等水上游乐活动实行持证上岗,旅行社组团价格、合同签订、宣传促销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农家乐食品卫生安全、价格监督和服务满意度不定期抽查制度,景区旅游市场规范有序。五、持续深化“三城联创”工作,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以城市建设“东扩北进”为契机,紧紧围绕绿色、生态、宜居县城建设目标,持续深化“三城联创”工作,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围绕县城“三创”工作,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了建设南路综合改造工程、凤凰路北延、西环路北延等路段的征地拆迁和勘察设计工作。实施了金水路、解放北路、东新街等三条路段道路改造工程,现已建成通车。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垃圾填埋场即将投入使用。按照《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加大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和路段的绿化步伐,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县城绿化面积累计达189.9万平方米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排名1、广东 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 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 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江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9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 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 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预计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
6、河北 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河北省GDP 正式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预计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 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2010年中国主要经济数据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八大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提出发展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0年代中期,确立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1958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大庆油田建成。
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60年代初: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文革开始,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大跃进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制成(1958·3·11日)第一套电视发送设备试制成功(1958·3·17日)第一台40匹马力柴油拖拉机出厂(1958·4·12日)第一台最大的平炉在鞍钢建成出钢(1958·6·1日)第一个最大的炼钢厂武钢炼钢厂开工兴建(1958·7·17日)第一台内燃电动机车试制成功(1958·9·14日)第一艘由苏联设计中国制造的排水量2.21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试航(1958·11·28日)第一台138吨交流电力机车试制成功(1959·1·1日)第一座重型拖拉机厂建成投产(1959·l·1日)第一台液力传动的内燃机车试制成功第一座大型氮肥厂,试制首批氮肥(1960年)第一台1.2万吨压力自由锻造水压机制成(工业方面的12个第一,为钢铁、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力、电视及航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地区市场综合发展指数2000-2010
得分年份地区62.882000年北京65.322001年北京67.372002年北京68.32003年北京72.532004年北京74.952005年北京77.542006年北京81.012007年北京82.132008年北京84.332009年北京85.052010年北京52.882000年天津55.032001年天津57.532002年天津58.272003年天津60.272004年天津61.382005年天津64.172006年天津66.672007年天津68.042008年天津70.182009年天津72.652010年天津36.712000年河北37.932001年河北39.362002年河北40.432003年河北41.062004年河北42.922005年河北44.562006年河北47.072007年河北48.662008年河北50.792009年河北53.712010年河北33.732000年山西35.172001年山西382002年山西38.572003年山西39.312004年山西40.792005年山西43.72006年山西46.792007年山西47.452008年山西51.052009年山西53.412010年山西34.862000年内蒙古36.692002年内蒙古37.482003年内蒙古39.112004年内蒙古42.022005年内蒙古44.132006年内蒙古46.452007年内蒙古48.292008年内蒙古50.972009年内蒙古53.422010年内蒙古41.152000年辽宁42.92001年辽宁44.282002年辽宁45.942003年辽宁46.892004年辽宁48.792005年辽宁51.052006年辽宁53.742007年辽宁55.172008年辽宁57.422009年辽宁59.712010年辽宁38.612000年吉林40.32001年吉林42.152002年吉林43.152003年吉林44.462004年吉林44.962005年吉林46.462006年吉林49.492007年吉林51.282008年吉林53.112009年吉林55.412010年吉林36.792000年黑龙江37.782001年黑龙江39.722002年黑龙江40.72003年黑龙江41.512004年黑龙江42.352005年黑龙江44.432006年黑龙江46.82007年黑龙江48.552008年黑龙江51.32009年黑龙江53.262010年黑龙江59.532000年上海61.052001年上海61.732002年上海64.672003年上海66.812004年上海70.992006年上海74.852007年上海75.422008年上海78.252009年上海80.572010年上海44.852000年江苏46.342001年江苏48.172002年江苏50.052003年江苏52.542004年江苏53.792005年江苏55.792006年江苏59.192007年江苏61.422008年江苏65.512009年江苏68.452010年江苏47.052000年浙江48.82001年浙江49.772002年浙江51.552003年浙江52.942004年浙江56.092005年浙江58.692006年浙江61.122007年浙江62.792008年浙江65.422009年浙江69.262010年浙江34.262000年安徽36.012001年安徽37.142002年安徽37.452003年安徽39.232004年安徽39.882005年安徽42.212006年安徽45.522007年安徽47.912008年安徽50.622009年安徽53.212010年安徽44.372000年福建45.982001年福建47.232002年福建48.632003年福建502004年福建51.172005年福建52.92006年福建55.862007年福建57.812008年福建35.062000年江西36.72001年江西38.82002年江西40.022003年江西40.962004年江西43.392005年江西44.92006年江西48.172007年江西50.152008年江西52.572009年江西54.992010年江西40.652000年山东41.662001年山东43.52002年山东45.012003年山东45.982004年山东47.462005年山东49.872006年山东52.992007年山东54.62008年山东57.212009年山东59.322010年山东35.152000年河南37.042001年河南38.432002年河南39.572003年河南40.422004年河南41.752005年河南43.572006年河南46.42007年河南47.52008年河南50.142009年河南52.422010年河南38.732000年湖北39.882001年湖北41.732002年湖北42.552003年湖北43.492004年湖北45.152005年湖北47.482006年湖北50.262007年湖北51.642008年湖北54.592009年湖北56.682010年湖北37.852000年湖南39.842001年湖南42.192004年湖南43.622005年湖南45.332006年湖南48.042007年湖南50.032008年湖南52.642009年湖南55.032010年湖南48.712000年广东50.822001年广东52.642002年广东52.962003年广东54.652004年广东55.472005年广东57.852006年广东60.652007年广东62.392008年广东64.982009年广东68.282010年广东35.482000年广西36.812001年广西38.032002年广西38.832003年广西39.222004年广西41.182005年广西42.562006年广西45.642007年广西47.072008年广西50.712009年广西52.752010年广西38.922000年海南40.562001年海南41.962002年海南41.732003年海南42.342004年海南43.542005年海南45.542006年海南47.272007年海南48.592008年海南51.482009年海南54.752010年海南35.942000年重庆36.482001年重庆37.812002年重庆39.392003年重庆41.382004年重庆43.282005年重庆51.532008年重庆54.262009年重庆57.512010年重庆35.062000年四川37.52001年四川39.432002年四川39.742003年四川40.052004年四川41.672005年四川44.032006年四川47.962007年四川49.672008年四川52.462009年四川55.182010年四川28.692000年贵州29.932001年贵州31.432002年贵州32.562003年贵州33.692004年贵州35.582005年贵州36.552006年贵州40.012007年贵州41.092008年贵州43.972009年贵州48.252010年贵州32.792000年云南33.12001年云南34.442002年云南35.72003年云南36.682004年云南37.922005年云南39.422006年云南43.182007年云南45.212008年云南47.522009年云南50.452010年云南29.22000年西藏31.52001年西藏33.642002年西藏33.962003年西藏35.662004年西藏34.912005年西藏37.842006年西藏39.812007年西藏40.872008年西藏42.472009年西藏39.482001年陕西40.962002年陕西41.062003年陕西41.092004年陕西41.882005年陕西43.812006年陕西47.342007年陕西49.972008年陕西52.692009年陕西55.942010年陕西29.812000年甘肃30.142001年甘肃32.022002年甘肃33.152003年甘肃33.762004年甘肃35.42005年甘肃36.092006年甘肃38.962007年甘肃41.052008年甘肃43.322009年甘肃46.042010年甘肃30.652000年青海31.782001年青海32.872002年青海34.522003年青海35.062004年青海36.522005年青海38.322006年青海40.162007年青海40.942008年青海42.522009年青海45.952010年青海31.372000年宁夏33.762001年宁夏36.432002年宁夏35.292003年宁夏35.872004年宁夏37.182005年宁夏39.52006年宁夏42.812007年宁夏44.022008年宁夏45.562009年宁夏48.712010年宁夏28.542000年新疆29.942001年新疆322002年新疆33.942004年新疆34.662005年新疆36.182006年新疆39.692007年新疆41.222008年新疆43.82009年新疆46.462010年新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报告发布时间:2011-12-26 来源:中央政府网站浏览次数:74
为客观、全面反映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中国统计学会根据《综合发展指数编制方案》(见附件),对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DI)进行了测算。
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增速最快,201 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均有所提高。
一、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西部地区增速最快
2000-2010年期间,中国四大区域[1]的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其中东部地区由2000年的44.88%提升到2010年的65.32%,中部地区由2000年的35.93%提升到2010年的54.13%,西部地区由2000年的33.72%提升到2010年的52.23%,东北地区由2000年的38.96%提升到2010年的56.35%(见图1)。
综合发展指数由“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科技创新”五大类分项指数组成。
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类指数分别为73.29%、67.49%、57.91%和58.72%;“民生改善”类指数分别为73.21%、63.04%、61.33%和55.54%;“社会发展”类指数分别为67.32%、68.28%、66.93%和66.12%;“生态建设”类指数分别为65.90%、54.52%、57.73%和55.31%;“科技创新”类指数分别为38.37%、15.16%、14.72%和13.54%(见图2)。
2001-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3.82%、3.76%、4.18%和4.47%,在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增速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见图3)。
二、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普遍提高,差距有所缩小
2000-2010年,31个省(区、市)的综合发展指数普遍呈现向好的趋势(见附表1和图4)。
2010年综合发展指数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和重庆(见附表2)。
2000-20 10年,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贵州、新疆、重庆、山西、四川、江西、西藏、安徽、宁夏和甘肃(见附表3)。
需要关注的是,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异系数[2],自2004年后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见图5)。
图4 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较
图5 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变异系数
三、综合发展指数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个别地区差异较大若将2010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排序结果,与按人均GDP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见图6),但个别地区人均GDP排位与综合发展指数排位有较大的差异。
图6 综合发展指数排序与人均GDP排序相关图
四、与2009年相比,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均有所提高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2009年分别提高4.65%、4.03%、4.55%和5.85%,在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增长仍然最快(见图7)。
图7 2010年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提高
2010年,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都有所提高,近一半省份增幅达到5%以上,其中,贵州、青海、西藏、宁夏、海南、甘肃、陕西、云南、新疆和重庆增幅位列前10名(见图8)。
图8 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提高
附表1 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
单位:%
附表2 2001-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排序
附表3 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增长情况
单位:%
附表4 2010年各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与人均GDP、HDI、全面小康指数的比较
*注:HDI(人类发展指数)为2008年排名。
附表5 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及分类指数
单位:%
注:[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2]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地区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附件:综合发展指数编制方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