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人教版语文八(上)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
人教版语文八(上)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XXX的不朽经典名著。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XXX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2.《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XXX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XXX)和(XXX)是XXX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西行漫记》的作者XXX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XXX)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XXX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拜候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导,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斯诺于1936年6月到苏区临时首都(保安)(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XXX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XXX一行到达红军XXX所在地——(预旺堡)(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
(XXX)、XXX、XXX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5.斯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前驱报》和美国《礼拜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
依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XXX)未名湖畔。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XXX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在世界引发巨大轰动。
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曾经入手下手考虑到XXX等情况书名改成《西行漫记》。
7.“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XX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和习题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整理《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阅读这本名著,你可以对以下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两个重点:1.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2.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既然两个重点都与人物有关,小编就先为大家献上一份《红星照耀中国》的重大人物资料。
聚焦人物01毛泽东人物特征:质朴纯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身体素质佳,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不知疲倦,果决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又是一个爱军爱民的共产党人领导。
相关章节/情节:《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①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
②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
③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④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⑤为了专心读哲学新书,要求斯诺改期再谈。
⑥在与斯诺谈话时松下裤带捜虱子。
⑦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02周恩来人物特征:平易近人,温和文雅,他细心热情。
同时他理智冷静,善于分析。
知行合一,生活朴素,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关章节/情节:《造反者》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③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
03贺龙人物特征:英勇善战、有出色军事才能、口才好,威望高、急躁而又谦虚。
相关章节/情节:《贺龙二三事》①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
②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
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取意见。
④行军神出鬼没。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4张PPT)
2024/8/27
自主+合作
示例
• 阅读《造反者》选段46页—53页:
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 外, 你读到作者对周恩来什么样的态度?
• 周恩来,1898.3.5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
• 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三年都是奖学金维持生计,成 绩优异。
• 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遭逮捕,关了一年监牢。
2024/8/27
6.《红星照耀中国》共( 12)篇,请将篇目说出来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五篇 长征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二篇 去红都的路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 职业 驻华记者、通讯员 大学讲师
: 工作经历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 地记者
代表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
2024/8/27
文本讲读之
“红星知识竞赛”
形式 知识竞赛 组队 10大组 竞赛 规则 先举手抢得答题机会,答错不扣分,答对
2024/8/27
七律.长征
毛泽东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4/8/27
讨论与思考
• 4.当代青少年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 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 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 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不 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 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 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名著导 读《红 星照耀 中国》 课件(共 31张PP T)
阅读前怎样寻找兴趣点
一.目录与序言 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言,寻找自己有兴趣的篇章阅读。
二.插图联想 通过翻阅本书前面和中间的插图,预想这些图片是
在什么环境下出现的,这些图片在传达什么信息,并联 想图片与图片之间的关联,带着这些预想再去读书,看 书中叙写的事件与自己联想的是否相同,从而找到某些 兴趣点。 三. 人物
渡吃 河糠 夺咽 桥菜 创过 奇草 迹地 ,, 胜意 利志 在坚 望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名著导 读《红 星照耀 中国》 课件(共 31张PP 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名著导 读《红 星照耀 中国》 课件(共 31张PP T)
桥桥 下上 烈英 士雄 壮无 烈畏 牺冲 牲锋
的过程。 2、“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名著导 读《红 星照耀 中国》 课件(共 31张PP 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名著导 读《红 星照耀 中国》 课件(共 31张PP T)
阅读结束后怎样梳理内容
二、如何呈现事实 事实呈现的核心目的是向读者塑造有这样一群“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名著导 读《红 星照耀 中国》 课件(共 31张PP 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名著导 读《红 星照耀 中国》 课件(共 31张PP T)
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名著导 读《红 星照耀 中国》 课件(共 31张PP 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名著导 读《红 星照耀 中国》 课件(共 31张PP 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名著导 读《红 星照耀 中国》 课件(共 31张PP 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征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团结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红军战士,模拟长征途中的某个场景,体验长征的艰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激发。通过导入新课环节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能够迅速投入到对长征精神的探讨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过程中,对于长征精神的深入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他们更能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讨论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意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组织一些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识记并理解作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如长征、毛泽东、周恩来等。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经典名句
《红星照耀中国》经典名句01、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红星照耀中国》02、只内战,不抗日,难道这是爱国?——张学良03、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04、只有当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
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
05、几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人民之上,跻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一小批官僚阶级之列——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象形文字和仅有的一些知识据为己有,以此来控制乡村的愚昧的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
但是新的孕育却产生了一种现象——这个婴儿不但要同“愚昧的大众”共享知识,而且要把大众理想化。
06、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在这方面有很多辩论的余地!),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在亚洲,只有蒙古人曾超过它,而在过去三个世纪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举国武装大迁移,也许除了惊人的土尔扈特部的迁徙之外,对此斯文·赫定在他的著作《帝都热河》一书中曾有记述。
07、与此相比,汉尼拔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
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溃败,但当时他的大军已经完全溃不成军,军心涣散。
08、有一个很有造就的社会科学家名叫列宁。
他曾写道:“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
‘更巧妙’。
09、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最优先的先锋队也这能表达几万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而革命却是在人的一切才能特别高度和集中地表现出来的时候,由千百万被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激励的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来实现的。
”10、几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人民至上,跻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一小批官僚阶级之列——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象形文字和仅有的一些知识据为己有,以此来作为控制乡村的愚昧的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他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他在弥留之际所说的一句话便是“我热爱中国”。
(二)作品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报告文学,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实描绘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中国共产党,该书让西方世界明白了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一个全新的中国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三)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纪实性作品。
本书描写的时间段是1927~1937年,恰值土地革命时期。
作者以忠实的原则记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全面地展现了中国革命者的风采,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
全书共12篇,分为四个部分——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以及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四)主题思想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五)艺术特色《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人教版
⼋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教版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标】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法。
2.制订阅读任务和⽬标。
3.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物形象。
4.活动展⽰,撰写读书报告。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标】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法。
2.初步了解书中历史事件和⼈物形象。
3.规划制订阅读任务和⽬标。
【教学过程】⼀、导⼊新课有这样⼀个外国⼈,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的笔记本,拍了30卷胶卷,第⼀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上⾰命之路,使加拿⼤的⽩求恩医⽣毅然奔赴抗⽇前线。
这个外国⼈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今天,我们就⼀起⾛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获得如此⾼的评价,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的简单介绍,激发学⽣阅读探究的兴趣,有助于学⽣快速进⼊学习和阅读状态。
⼆、了解作者,⾛进作品1.解题1927年8⽉1⽇南昌起义,中国⼯农⾰命军成⽴(翌年改名中国⼯农红军),其红⾊军旗上印有⼀枚嵌有镰⼑和锤⼦的⽩⾊五⾓星,红军的帽⼦上带有⼀枚红⾊的五⾓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1937年10⽉,英国出版斯诺的英⽂初版《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1938年2⽉,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12⼈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个中⽂译本在上海问世。
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便,译本曾易名为《西⾏漫记》。
2.了解作者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复习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书中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分析姓名出身外貌(原文)性格毛泽东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
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他是一个生活简朴;刻苦努力,精明博学;勇于反抗,勇敢无畏;质朴纯真,真诚老实,平易近人;自尊心极强的人。
周恩来大官僚家庭。
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他是一个温和文雅;忠心耿耿;吃苦耐劳;不折不挠;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人。
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朱德出生于1886年四川仪陇县马鞍场村子里,是穷苦的佃农。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
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
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是一个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爱好广泛;负责,诚实可靠;聪明睿智,经验丰富的人。
贺龙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二、选择题。
6.斯诺是首先把 A 的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A.鲁迅
B.胡适
C.梁启超
D.闻一多
7.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 A 出版。
A.伦敦
B.纽约
C.中国
D.莫斯科
8.《红星照耀中国》出版的时候,作者正在被国民党控制的上海,想要在 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 A 》作为掩护出版,
五、简答题。 12.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当时在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出发前在臂 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13.在斯诺顿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 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第四:毛主席是整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 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 R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是 美国 记者 埃德加·斯诺 的纪实作品,是西方人
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一部传世佳作。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 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西行漫记 》。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 研究中国革命的 “经典的百科全书” 。堪称 “红色经典” 中的经典。 3.作者真实记录了 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 _安__为__中__心__的__陕__甘__宁__边__区__)_进__行__实__地__采__访__的____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 __中__国__工__农__红__军__以__及__许__多__红__军__领__袖___、__红__军__将__领____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征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历史意义和典型人物形象。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作者及创作目的,把握作品的整体脉络。
-举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时期采访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及红军战士所著,旨在向世界揭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掌握名著中的关键事件,如长征的起因、经过和意义。
-举例:学生需了解长征的背景,包括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战略转移等,以及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会议等。
-难点解释:名著中涉及众多人物,学生需要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入理解故事发展和人物形象。
c.领会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难点解释: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红军战士在长征中的英勇事迹,领悟革命精神,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如时间线图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名著,突破学习难点。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感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举例:分析长征过程中红军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以及他们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3)感悟革命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联系实际,讨论革命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举例:通过讨论红军长征精神在当代青少年中的传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2.教学难点
(1)对斯诺纪实文学创作手法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斯诺如何将客观、真实的写作态度融入到作品之中。
其次,关于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讲解,虽然我尽力结合历史资料和图片进行详细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体会到长征的艰苦和伟大。我意识到,单纯的理论讲授可能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未来我计划尝试引入更多生动、感人的长征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从而加深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他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需要我在一旁适时引导。因此,我认识到在组织讨论活动时,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做好引导工作,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进行,提高课堂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内容、斯诺的纪实文学创作手法以及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斯诺的纪实文学创作手法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苛捐杂税。他们从事冒险活动,主要是为了进行报复和很快到手的钱财。
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 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 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 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地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 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 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 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1)选段中“这条战线”指的是抗抗日日民族民统族一统战线一 ,是由西西安安事事变 变的
和和平平解解决决(事件)促成的。 战线
的
(2)选文提到了“民团”,请结合原文内容概括说说什么是“民团”。
“民团”就是“白匪”,是由地主和乡绅挑选、组织和指挥的。他们的
主要任务是反对共产主义,帮助收租交谷,讨欠债本息,帮助县长勒索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 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 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 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卷,毛毛泽泽东 和周周恩恩来 是其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东
来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
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文中的“大规模的转移”是指
中中国国工农工红农军红长征军长。 3征.斯诺及其夫人海伦都曾在不同场合承认,《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所以当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人物形象】斯诺: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
去西安的慢车一天午夜,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当时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并在那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但是除了这封介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斯诺安排坐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去红区。
因为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
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邓发。
【人物形象】邓发:热情活泼、勇敢大胆。
通过红色的大门斯诺岔入一条据说是商贩偷运货物出入苏区的山道进入了无人地带,最后顺利到达延安附近的一个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大门。
在那里,斯诺见到了该地的贫民会主席刘龙火,刘龙火热情款待了他,给他找了一位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前往安塞,并给了他苏区的纸币以便使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遭白匪追逐为了躲避白匪,斯诺在破晓时提前出发,路上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一位在政治保卫局工作姓姚的青年。
姚带领斯诺到了安塞。
在见到安塞赤卫队队长后,斯诺才知道原来一群白匪跟随着斯诺过来,但被赤卫队的人包围攻击,并被俘获了几个人。
而这时,一位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向斯诺打招呼,他就是红军指挥员——周恩来。
造反者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了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东方将明——红星照耀中国新闻,有一个一般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所以新闻有两个要求,一个是真实,另外一个是新鲜。
当我们生活在新闻事业不发达的时代,我们对除了周围村庄的事情,基本一无所知,交通工具主要靠车马的时代,信息的传递和更迭都是十分缓慢的。
而如今依靠着科技,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大小事宜。
但是,新闻界还存在着一个观点就是,报纸的头条能够决定我们的关注点。
例如:出现电梯吃人事件之后,各地报纸纷纷报道,会增加恐慌,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非是个别现象,我们称之为“议程设置”。
新闻报道的事件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所以反转新闻才如此层出不穷,对于新闻我们需要谨慎的甄别,不要做一个盲目的键盘侠。
【作者简介】斯诺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的小资产阶级家庭,23岁时从美国密苏里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
斯诺初到上海时曾给自己起了一个汉文名字:施乐,并一直使用。
后来,胡愈之先生等翻译《西行漫记》一书时,因不知他还有过这样一个汉文名字,而译作“斯诺”二字,并一直沿用下来。
国内起伏不断的革命浪潮吸引了他,进步人士鲁迅、宋庆龄影响了他,“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困扰着他,这些促使他留在中国。
在宋庆龄的安排下,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写出了《西行漫记》这本影响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看法的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19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斯诺因《西行漫记》而被帝国主义分子攻击,不准发表文章,住所受到窃听。
在失业和迫害的双重压力下,斯诺在1959年不得不离开故土,避居瑞士。
1971年底,斯诺因胰腺癌手术后病情恶化,周恩来等曾经邀请他来中国治疗,可是斯诺拒绝了,斯诺每一次来到中国都是自筹旅费,因为他觉得,如果由中国政府来接待的话,外国人会怀疑他对于中国那段历史叙述的真实性。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他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他在弥留之际所说的一句话便是“我热爱中国”。
(二)作品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报告文学,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实描绘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中国共产党,该书让西方世界明白了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一个全新的中国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三)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纪实性作品。
本书描写的时间段是1927~1937年,恰值土地革命时期。
作者以忠实的原则记述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全面地展现了中国革命者的风采,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
全书共12篇,分为四个部分——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以及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四)主题思想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五)艺术特色《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
• 他在序言的最后一句写到; • ——谨向英勇的中国致敬,并遥祝 最后的胜利! • 他临终的遗言是什么? • ——我热爱中国
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 人不了解他们作为 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 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走近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你,遇见更好的我
红星照耀中国
贺龙 李长林 周恩来 邓发
毛泽东 彭德怀 徐海东 朱德
蔡树潘
红星照耀中国
•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 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
•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 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失孩子气。
•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 过半百,仍很健康。
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 和正直的纯正品性。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 是体面和尊严的生活意义。
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 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 基本的礼貌。
红星照耀中国
体会纪实作品中的启示性
走近真实的你,遇见更好的我
红星照耀中国
• 朱总司令大胆无畏、大公无私、 无比勇敢、经历很多苦难但仍然 忠于民族,甚至放弃了个人享受 ,财富和地位,他是一个伟大的 人。
红星照耀中国
体会纪实作品中的文学性
红星照耀中国
• 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这些故事却 是中国革命青年所创造的,所写下的。这些 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描写的故事活着。
• 他,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腿却像铁 打的一样。
• 他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 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
红星照耀中国
•在斯诺笔下,毛泽东是怎样的人?你从 哪些地方看出来? • 要求:跳读《苏维埃政权》和《一个共 产党的由来》 •;
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是极其令人感兴趣又复杂的人物
红星照耀中国
体会纪实作品中的真实性
红星照耀中国
• 他是少年先锋队中的花花公子,他不知道从哪里弄 到一条军官皮带,穿着一套整洁合身的小军服, 帽檐什么时候发软了,总是衬着一条白布,露出 一点。他无疑是全城最漂亮整齐的士兵,毛泽东 在他旁边也显得像一个江湖流浪汉。
• 这是一个大胆无畏和大公无私的故事,一个无比 勇敢和智慧的故事,一个难以相信的苦难,一个 为着忠于一个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主 义而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的故事。当这一 时期的历史完全被写下来的时候,上述这个简单 的自传将长上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