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的应用

胺碘酮的应用
胺碘酮的应用

l血药浓度和剂量呈线性相关

l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毒性作用相关性不好

l肝脏代谢,粪便、胆汁排泄,几乎不从肾脏排泄(1 %)

l清除半衰期变异大且长:口服50-60天,终末半衰期可达13-142天

l胺碘酮主要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具有药理活性,比胺碘酮的清除半衰期更长

l治疗浓度1.0-2.5μg/ml

临床应用:以上特点决定了:

l胺碘酮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l用药方法--负荷量(10g)+维持量

l起效时间长,停药后清除时间长(半衰期60天)

l用药的复杂性

l促心律失常作用小

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期应用

l负荷剂量+静脉滴注维持

复发或对首剂治疗无反应,可以追加负荷量

l静脉胺碘酮的使用最好不要超过3~4天

静脉负荷:150 mg,用5%葡萄糖稀释,10 分钟注入。10-15分

钟后可重复150 mg

静脉维持:1 mg/min,维持6小时;随后以0.5 mg/min 维持18小时第一个24小时内用药一般为1200mg

最高不超过2000 mg

室颤或无脉室速(心肺复苏)的抢救

经连续3次除颤+肾上腺素+1次除颤未能成功

——胺碘酮300 mg(5mg/kg)iv,

然后除颤

——仍无效10 - 15分钟后,追加150 mg

(2.5mg/kg)

——室颤转复后,静脉维持

使用方法及建议

l静脉胺碘酮的使用剂量和方法要因人而异。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和患者的其他情况进行调节

l静脉胺碘酮的使用最好不要超过3~4天

l应特别注意使用大静脉,最好是中心静脉给药

l胺碘酮静脉使用必须给予负荷量静脉注射,需要维持时立刻给予静脉滴注。单纯使用小剂量静脉滴注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的l房颤治疗剂量和预防复发

l胺碘酮用于药物转复的口服剂量,住院患者1.2-1.8g/d分次口服直到总量10g

l

l院外患者600~800mg/d分次口服直到总量10g

l静脉用量,5~7mg/kg静注30-60min,然后以1.2~1.8g/d,持续静脉滴注或分次口服直到总量达到10g

应用方法:

适应证: “择期”治疗的心律失常(不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给药剂量:

--负荷量:住院患者1.2~1.8g/d,分次,直到总量10g后改维持量

(2片,tidX8d=9.6g / 3片, tidX6d=10.8g / )

门诊患者600mg/d,分次,总量达10g后改维持量

(1片,tidX17d=10.2g )

(中国:0.2 tid X7d / 0.2 Bid X 7d / 0.2 QD/d ) -维持量:房颤或室性心律失常-- 维持量多为200~400mg/d

(维持量越低,心律失常的复发率越高)

--室性维持量大;第一年维持量(400 ~ 600mg/d,分次),第二年减量

--如出现便秘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副反应,应提前减到200~300mg/d或更低

五大适应症:

①阵发性房颤发作48h内的药物复律

②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时的心室率控制

③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多次电除颤无效时

④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顽固性室速

⑤心肺复苏

静脉注射给药剂量:

一般性剂量:

首次负荷量: 10min内静注150mg,间隔10min可追加150mg

24h内追加不超过6 ~8次,短时间内给药量可达5~10mg/kg

静滴维持量: 0.5~1mg/min,第一个24h,前6h 1mg/min,后18h 0.5mg/min

重症时大剂量:

室颤或室速发生心脏骤停,连续3次电除颤无效者,给予肾上腺素后

负荷剂量10min内静注300mg,视需要间隔10min后追加150mg多次

维持量同一般性剂量

应用方法:

(1)每日总剂量:一般<2000mg,少数病例= 3000mg

(2)可连续时间:一般2~4d,平均3d,特殊情况2~3周

尖端扭转型室速或室颤(发生率<1% )

低血压--发生率达16%, 应减慢速度+升压治疗+正性肌力药物+扩容

其他--心动过缓、心脏停搏、新发室速、房室阻滞、心衰等

(4)应连续监测:心率、心电图、QTc间期、血压、电解质等

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可减少静脉炎发生率(<3%)

药物浓度应< 2mg/ml,浓度太高时需经中心静脉给药

非禁忌证,可见于室颤和致命性室速、心肌梗死、心衰、反复的电除颤

用药后约81%患者的肝酶改善或不变

治疗中如肝损害进行性加重,应立即减药或停药

静脉改口服

l临床及循证医学的资料:绝大多数最终需要改为口服胺碘酮继续治疗(多数存在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的不可逆病因)

l改变给药方式时,静脉用药的时间越长,改为口服后继续服用的剂量相对要小

l由于口服胺碘酮在体内起效较慢,故两者交替时,口服与静脉用药宜重叠数天

≤7d 负荷量800~1200mg/d,再改为维持量

≤14d 负荷量400~800mg/d,再改为维持量

大于14d 直接改为300~400mg 的维持量

禁忌症:

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房阻滞

病窦综合症未安置起搏器者

高度传导障碍未安置起搏器者

甲状腺功能障碍

肝硬化或其它肝脏疾病

严重的肺部疾病(特别是广泛肺纤维化)

已知碘过敏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与可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药物合用

口服胺碘酮的安全性:

关于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l胺碘酮阻碍由T4向T3的转化,产生rT3

l甲状腺功能检测中可见T4,rT3轻度增高。

并非副作用,可以继续用药

l慢性长期口服者应定期检查甲功

l出现TSH等化验改变,无症状可继续用药,

加强监测

l甲低较甲亢多见

有症状应停药。若无法停药,可在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同时继续用药

关于肺毒性

l目前临床实践中主张使用小剂量维持(≤0.4/日),肺毒性的发生率大大降低,1%-2%

l通常在长期应用中发生,但也可短达一周者

l肺毒性最早期表现是咳嗽,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和呼吸困难

l胸部X线片显示局部或弥漫的浸润,一氧化碳弥散功能较用药前基础检查下降支持诊断

l诊断采用排除法

l糖皮质激素治疗胺碘酮的肺毒性通常是有效的,强的松40-60mg/d,维持月余,逐渐减量.但一般应予停药

l死亡率高达10%

关于肝脏副作用:

l胺碘酮为脂溶性,需要溶酶增加其融解

l静脉胺碘酮的肝脏副作用主要系吐温-80所致

l除肝脏症状外,GPT明显升高

l可致命

l需要立即停药,给予保肝作用

l慢性口服者肝脏损害少见。应定期复查肝功

关于用药后QT间期的改变

?口服用药后心电图会出现QT延长,T波切迹,u波明显,T波振幅下降以至ST改变等现象,这是药物效应的表现

?虽然胺碘酮延长QT,但是使心肌复极趋于一致。不宜以QT间期的值来决定是否减量或停药

?只有在发生低血钾,或与其他延长QT的药物协同时,才有产生扭转性室速的可能

关于心动过缓

l口服胺碘酮后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动过缓,合用β-阻滞剂后更加明显

l一定程度的窦性心动过缓,不合并症状,可以观察,不要随意调整药物剂量

l注意除外其它心动过缓的因素,如房室阻滞

随访:

l目的:采用最佳的有效剂量,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监测和处理毒副作用

l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l第一年3个月一次,此后每6个月一次,检查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胸片l治疗期间避免低钾

胺碘酮应用的十大要点

胺碘酮应用的十大要点 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 1.吸收 胃肠道吸收缓慢不完全;单次口服达峰时间4~7h,饱餐后服药达峰时间明显缩短;胆汁可促进片剂崩解;静脉用药达峰时间0.5h。 2.生物利用度 口服胺碘酮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老年人较低。 3.药物分布 分布容积大,有效容积为5000L;药物在血管外的分布量大,浓度高;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长(2~4周或更长,三室开放模型),半衰期长;负荷量大,可缩短达效时间30%。

4.有效血药浓度 (1)血药浓度:1.0~2.5 μg/ml适宜,低于1.0易复发,高于3.5不良反应增加; (2)达到稳态的总量为15g,但指南留有余地,建议10g。个体差异大。 5.代谢 肝脏代谢(脱碘,脱乙基)。 6.排泄 (1)经胆汁排泄,经肾脏排泄很少(1%),肾病患者无需减量; (2)清除半衰期:单次给药为1~1.5天,多次给药为20~60天,长期给药为数月;

(3)肝肠循环:长期服药去乙基胺碘酮量大,肝肠再摄取增加。 7.停药与血药浓度 1个月,血药浓度降低25%;2个月,血药浓度降低50%;9个月,血浆还能检测出胺碘酮。 胺碘酮的心血管作用 1.离子通道作用 多通道,对Na+通道、K+通道、Ca2+通道均有阻滞作用,还可抑制β受体。 2.传导系统电生理作用 对传导系统有全面的抑制作用,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胺碘酮可使窦律下降10%~15%。

3.心血管水平 (1)扩冠,抗缺血:胺碘酮最初为抗心绞痛药物,具有直接和间接扩冠作用。①静注:5 mg/kg,扩冠作用出现,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②口服,可治疗劳力性、变异性心绞痛;③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2)降压作用:降压作用明显,小剂量静脉给药可出现,给药5 mg/kg 时动脉压出现,口服无此作用。静脉降压与胺碘酮助溶剂(聚山梨醇酯80)有降压作用相关。 (3)增加心输出量(98%的患者):洋地黄和胺碘酮是少有的能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在11个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地高辛的负性肌力作用最小,其次就是胺碘酮,随后是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奎尼丁、异博定、地尔硫?、双异丙吡胺、索他洛尔、普罗帕酮和氟卡胺。其机制为:①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②抑制β受体,减慢心率,减少氧耗。 4.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特征

胺碘酮的应用

l血药浓度和剂量呈线性相关 l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毒性作用相关性不好 l肝脏代谢,粪便、胆汁排泄,几乎不从肾脏排泄(1 %) l清除半衰期变异大且长:口服50-60天,终末半衰期可达13-142天 l胺碘酮主要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具有药理活性,比胺碘酮的清除半衰期更长 l治疗浓度1.0-2.5μg/ml 临床应用:以上特点决定了: l胺碘酮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l用药方法--负荷量(10g)+维持量 l起效时间长,停药后清除时间长(半衰期60天) l用药的复杂性 l促心律失常作用小 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期应用 l负荷剂量+静脉滴注维持 复发或对首剂治疗无反应,可以追加负荷量 l静脉胺碘酮的使用最好不要超过3~4天 静脉负荷:150 mg,用5%葡萄糖稀释,10 分钟注入。10-15分 钟后可重复150 mg 静脉维持:1 mg/min,维持6小时;随后以0.5 mg/min 维持18小时第一个24小时内用药一般为1200mg 最高不超过2000 mg 室颤或无脉室速(心肺复苏)的抢救 经连续3次除颤+肾上腺素+1次除颤未能成功 ——胺碘酮300 mg(5mg/kg)iv, 然后除颤 ——仍无效10 - 15分钟后,追加150 mg (2.5mg/kg) ——室颤转复后,静脉维持 使用方法及建议 l静脉胺碘酮的使用剂量和方法要因人而异。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和患者的其他情况进行调节 l静脉胺碘酮的使用最好不要超过3~4天 l应特别注意使用大静脉,最好是中心静脉给药 l胺碘酮静脉使用必须给予负荷量静脉注射,需要维持时立刻给予静脉滴注。单纯使用小剂量静脉滴注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的l房颤治疗剂量和预防复发 l胺碘酮用于药物转复的口服剂量,住院患者1.2-1.8g/d分次口服直到总量10g l

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的合理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的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的合理应用 365 医学网 2019-03-18 发表评论分享作者:杨艳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朱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律失常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问题。 在心律失常治疗中,虽然射频消融和器械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药物治疗仍占据重要的临床地位。 目前,用于心律失常治疗的药物非常有限,其中胺碘酮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 如何合理应用胺碘酮一直备受关注。 早在 1999 年,美国就已经颁布了胺碘酮临床应用指南,并在2007 年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2004 年,我国颁布了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 2008 年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同期发表在《心血管病杂志》和《心脏起搏和电生理杂志》,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胺碘酮的合理应用。 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尽管药物治疗不能根除心律失常,也不能改善总体死亡率,但是在心律失常急性期,药物治疗仍占据重要地位。 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首先要终止它,才能采取后续的射频消融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治疗。 所以,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急性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1 / 8

用。 胺碘酮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 胺碘酮包括静脉制剂和口服制剂,其中,静脉制剂是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主力军。 胺碘酮合理用药一: 正确掌握不同剂型胺碘酮的适应证两种剂型,不同作用机制: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因此,同时具有Ⅰ 、Ⅱ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 胺碘酮静脉早期应用和长期口服应用效果有所不同。 静脉用胺碘酮,更多表现为Ⅲ类药物之外的作用,即钠通道阻滞、受体阻滞及钙通道阻滞作用;而口服胺碘酮或长时间静脉应用胺碘酮后,则表现为Ⅲ类药物的作用,即钾通道阻滞作用。 通过抑制这些离子通道带来的电生理效应包括抑制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房室旁路传导及延缓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由此带来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胺碘酮静脉注射液的适应证: 室颤和无脉搏室速电击除颤失败后,静脉用胺碘酮可用于改善电击除颤的效果;不伴有 QT 间期延长的宽 QRS 心动过速(包括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可用于房颤患者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及其他心律失常。 静脉用胺碘酮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伴缺血性心脏

胺碘酮的合理应用试题及答案

心内科三基三严培训——胺碘酮应用指南解读试题 一、选择题 1. 胺碘酮的作用是:() A.延长APD,阻滞Na+内流 B.缩短APD,阻滞Na+内流 C.延长ERP,促进K+外流 D.缩短APD,阻断β受体 E.缩短ERP,阻断α受体 2. 关于胺碘酮的药物动力学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脂溶性 B、个体差异大 C、口服很快从血液中消失 D、口服半衰期长,可达60天以上 3. 关于胺碘酮的药物动力学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负荷量越大,起效越快; B 较少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应用较安全; C 口服吸收完全; D 血浓度测定并不能预示临床治疗效果 4.关于胺碘酮的急性电生理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降低Vmax B.对静息膜电位无影响 C.基本不影响QT间期 D.可增强慢反应细胞活性 5.关于胺碘酮的慢性电生理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明显延长APD B.似心脏甲减样反应 C. 增快心率 D.减慢心率 E.在基因水平上修饰了钾通道表达 6.下列哪项病人不适合应用胺碘酮:() A.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B.房颤复律或维持窦律 C.频发室性早搏 D.偶发房性早搏 E.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 静脉应用胺碘酮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心肺复苏中替代利多卡因 B.急性房颤的复律 C.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 D.频发室性早搏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8.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胺碘酮的绝对禁忌症:() A.甲亢 B.肝硬化 C.肺纤维化 D.肺炎 二、填空题 1.静注胺碘酮,可在内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2.药液浓度> (5%葡萄糖液)者宜选用大静脉,以免发生静脉炎。 3.长期应用胺碘酮对肺、甲状腺、肝脏、神经系统、皮肤及心脏均有不良反应。

胺碘酮应用指南

胺碘酮应用指南 一.优点 1.胺碘酮不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但不可在低钾情况下下使用(否则可能诱发),不与其他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合用。 2.胺碘酮无负性肌力作用。 3.通过肝脏代谢而非肾,使用时不必顾虑肾功能情况。 二.在房颤中的应用 1.新发房颤 静脉注射5-7mg/Kg 30-60分钟,然后静脉滴注1mg/min 6h,6-12h 不转复者电复律,复律后0.5mg/min 18h,初发房颤不用胺碘酮维持(即长期口服),复律作用较慢。 阵发房颤、持续房颤者应用胺碘酮口服负荷剂量后维持。 2.超过48h房颤 在抗凝条件下,口服600-800mg/d 7天,之后400-600mg/d 7天,之后200mg/d维持。不转复者电复律。 三.在心室率控制中的指征 1.慢性房颤,基本不用胺碘酮,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地高辛(胺碘酮副作用大)。 2.心衰合并快速房颤者,推荐静脉注射胺碘酮(与西地兰等效)。 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房颤者,推荐静脉注射胺碘酮(优于西地兰)。 4.心脏手术后快速房颤者,推荐静脉注射胺碘酮。

5.用法:胺碘酮150-300mg静脉注射10min,之后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地高辛控制心率。 6.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 (1)急诊处理以复律为原则,首选电复律。 (2)心室率控制是无奈的选择 a.其他方法失败或禁忌,可静脉注射胺碘酮(首选普鲁卡因胺)。 b.房颤经旁路传导,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静脉注射胺碘酮。 四.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1.急性中止室速发作 电风暴:24h内至少3次发生室速或室颤,且每次发作必须由电复律中止。 (1)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或多形性室速风暴,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不控制者加用胺碘酮。 (2)不间断型室速风暴,静脉注射胺碘酮,不控制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 2.用法用量: (1)无脉型室速或者室颤,电击2-3次不转复,加用胺碘酮300mg 快速静脉注射,不间断心脏按压,再电击,相隔10-15分钟后可追加150mg,复律后1mg/min 6h,再0.5mg/min 18h.必要时可以追加,24h 总量2g左右。 (2)终止持续性室速 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10min,相隔10-15分钟追加150mg,3-4剂

2016新编胺碘酮应用指南

2016新编胺碘酮应用指南 胺碘酮(amiodarone)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自2004年制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1]经来,又有不少新的相关指南和新的循证依据公布,且国内应用经验也日益丰富,这此必须对原指南加以修订,以便与当前的共识相一致。药理与电生理作用机制胺碘酮是以?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具?、?、?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包括: (1)轻度阻断钠通道(?类作用),与静息态和失活态钠通道亲和力较大,与激活态钠通道亲和力小,使其从失活态恢复显著延长,通道开放概率减少,表现电压和使用依赖阻滞(在较小负向钳制电压、较快除极频率时阻滞作用加强)[2],但没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2)阻断钾通道(?类作用)。胺碘酮可同时抑制慢、快成分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s、IKr),特别是开放状态的IKs。此外,胺碘酮还可阻滞超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l)。(3)阻滞L型钙通道(?类作用),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4)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胺碘酮有类似β受体阻滞剂的抗心律类作用),但作用较弱,因此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就整体电失常作用(?生理而言,胺碘酮延长动作电位

时程,但基本不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这是 因为胺碘酮虽可延长心房和心室的动作电位时程,但不诱发后除极电位,不增加复极离散。胺碘酮阻滞肥厚心肌细胞INa、IKs的敏感性大于正常心肌细胞,阻滞ICa-L、Ito、IKl的敏感性又低于正常心肌细胞。胺碘酮对电重构的肥厚心肌细胞急性电生理反应有利于其在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3]。静脉注射胺碘酮显示,?、?、?类的药理作用较快,?类药理起效时间较长。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因此它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抗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室颤动(室颤),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室速,也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 性心动过速等。尽管胺碘酮延长QT/QTc间期,但尖端扭转型室速不常见(发生率,1%)[4-5]。胺碘酮的多种电生理作用使其成为一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药代动力学复杂。口服生物利用度平均为50%(变化范围22%,86%),血药浓度和剂量呈线性相关。胺碘酮具有高度脂溶性,广泛分布于肝、肺、脂肪、皮肤及其他组织,分布容积大(可达60L/kg)[6]; 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经粪便排泄;几乎不经肾脏清除(尿排泄,1%),故可用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且无需调整剂量。胺碘酮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口服需数天至数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