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第2课时

合集下载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02(实录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02(实录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02(实录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2《五柳先生传》教案02(实录型)【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模式】感知?-?品析?-?延伸【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教学过程实录】一、前置补偿,导入新课:师: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东晋田园诗人写的《》一文,后常用来借指?。

生:陶渊明?桃花源记幻想(想象、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师:除《桃花源记》外,我们在初一时还学过陶渊明的一首诗,谁能背诵一遍呢?生:(背诵)?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这位同学背得非常准确,通过以上两篇诗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陶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

你们想更多地了解陶渊明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五柳先生”吧!板书课题二、精讲点拨,略通文意:师:范读课文,强调重音、句读、语气。

生:(朗读两遍)师: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疏通文章大意(巡回指导,排疑解难)三、师生互动,构建板书:师:现在大家已经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认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扮演“五柳”来个“答记者问”,好吗?生:(惊讶)师:(问一生)请问先生您贵姓啊?(你就是“五柳先生”了)生:我没姓。

师:那先生叫什么呀?生:我也没有名。

师:谁来接着采访“五柳先生”呢?谁来当记者(生纷纷举手)生:请问先生是哪里的人呢?生:我不知道。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赞:
“不戚戚于贫贱”照应
“不汲汲于富贵”照应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
记录:
2、目标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亦不知其姓字”?
导读:
记录:
三、拓展提升
(典型性题目 易错问题重难点体现分层体现方法和思维培养)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 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
今义: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性格:
生活:
志趣:
形象: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四、课堂小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
五、当堂测试
(3-5个题目体现分层)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一、知识链接:(1-2 分钟)
组长检查背诵,老师抽查。
二、目标落实
1、目标一: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导读: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2【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预习导航】一读课文,1、给下列生字注音。

焉()嗜酒()辄()吝情()短褐()箪()晏如()黔娄()戚戚()汲汲()俦()衔觞()欤()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传:chuán()号:háo()好:hǎo ()zhuàn()hào()hào()乐:lè()期:qī()少:shǎo()y uè()jī ()shào()二读课文,语速慢一点,注意朗读的节奏与停顿。

例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人兹若人之俦乎?三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注意下列文言词汇。

1、一词多义之或置酒而招之言闲静少言黔娄之妻有言黔娄之妻有言其亦不详其姓字自常著文章自娱以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自富阳至桐庐以此自终以乐其志2、古今异义词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古义:处所今义:答应,允许因以为号焉“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每有会意“会意”古义:对书中的意旨有今义:认为独到的体会今义:会心不求甚解古义: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今义: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品味探究】一、知识链接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诗人。

八年级上册我们学过他的两篇诗文《》《》。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二、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1、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他的三大志趣是。

从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广东省八年级语文下册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new)

广东省八年级语文下册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new)

《五柳先生》导学案【学习任务】1、你能准确的翻译课文吗?2、你能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吗?3、你能概括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品质吗?【课前预习】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2、完成《新课程》P67,2-—5题。

3、阅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并在文中进行解释.先生不知①何许人也,亦不②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③以为号④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⑤好读书,⑥不求甚解;每有⑦会意,便⑧欣然忘食。

性⑨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①旧知其如此,②或置酒而招之;③造饮④辄尽,⑤期在必醉.⑥既醉而退,⑦曾不吝情⑧去留。

环堵⑨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⑩屡空,(11)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12)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13)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①戚戚于贫贱,不②汲汲于富贵。

”其言③兹若人之④俦乎?衔⑤觞赋诗,以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⑦欤?葛天氏之民欤?【课堂探究】活动一:我能读通课文学对一起朗读课文,选读段落展示活动二:我能读懂课文1、小组交流,互相串译课文2、小组成员到黑板展示文段的翻译活动三:我能理解课文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2.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

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4.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5、“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课后作业】完成《新课标》P68——69【资料拓展】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部分:导学目标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著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历史背景,感知宋代士人的风度和审美情趣;2. 理解《五柳先生传》的内容、特点和意义,并领悟其中寓意;3. 能够运用本篇文章所涉及的词语、句子等语言元素,构建自己的思想世界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

第二部分:导学步骤活动1:引入《五柳先生传》引入方式:通过翻阅《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让学生先自行探究一下《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和内容,并在讨论中抛出以下问题:1. 《五柳先生传》是谁写的?写在什么时候?2. 《五柳先生传》有什么特点和意义?3. 《五柳先生传》中的人物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活动2:深入探究《五柳先生传》了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袁枚,探索他的人生故事及文化背景。

阅读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五柳先生传》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从语言、词句和情感上感受袁枚对五柳先生的赞美之情。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组,对《五柳先生传》中的不同段落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中的文化背景、情感表达和寓意,撰写读书笔记。

活动3:商讨语言表述技巧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漂亮的比喻、诗意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等语言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活动4:写出自己的读书笔记在学习了《五柳先生传》的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成篇,并展示给同学或老师。

第三部分:学习评价本篇文章将《五柳先生传》作为本篇文章的主题,从人物、情感、语言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在引导学生理解《五柳先生传》的内容、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受益,并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写作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述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五柳先生传》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袁枚这位文学巨匠的人生故事和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技巧。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熟读、背诵课文。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通文言文。

难点:领会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的主旨知识链接: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嗜(shi) 辄(zhe) 吝(lin) 褐(he)箪(dan) 汲(ji) 俦(chou)觞(shang)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7)亲旧.知其如此 8)造.饮辄尽9)期.在必醉 10)衔觞.赋诗11)以乐 12)赞.曰3、翻译下列句子。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⑵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的优秀品质,学习“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逐渐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旨意。

2、结合背景、材料,领会作者“不慕荣利”人生追求的含蓄表达。

资料链接:一.介绍作者以及作品:二.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辄()箪()黔()汲()俦()觞()欤()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亦不详.其姓字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也..去留④箪瓢屡空,晏如⑤不戚戚..于富贵。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于贫贱,不汲汲三、自主探究,加深理解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答: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归纳、2、评析人物形象⑴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答:⑵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答:2.翻泽课文大意。

思考:○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答:○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答:○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答:○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答:○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答:五、讨论以下问题:(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答:(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答:(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答:(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答:(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答:。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四、问题探究
1.“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2.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 2)难点讲解。
师质疑: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态度)
学生特征分析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对自己的评价与认识。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两句。
理解句意,结合背景,深入体会。
教学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内容吗?
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

2020年八下第五单元教案《五柳先生传》(2课时)

2020年八下第五单元教案《五柳先生传》(2课时)

八下第五单元教案《五柳先生传》(2课时)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目标定向: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

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

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

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

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语文8年级下】教案:22 五柳先生传 教案2

【语文8年级下】教案:22 五柳先生传  教案2
从五柳先生性格特点来看,五柳先生是个淡泊宁静的隐士;从五柳先生生活境况、志趣来看,五柳先生是个具有安贫乐道的情趣的人。
本段描述了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和精神风貌。表达方式:叙述。
2.品读第二段:请一同学朗读,其余同学听读,思考:
这段文字中哪一句话和第一段中写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相照应?这一句话赞扬了五柳先生怎样的精神风貌?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多媒体展示课文配乐朗读及课文生疏字注音)请同学们
认准字音,跟读。
3.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读,读完一段评一段。
、了解课文大意:
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串译课文,教师适当点拨字意、词义、句意。
注意下列加点词语: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因以为号焉
3.或置酒而招之 4.曾不吝情去留
5.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6.造饮辄尽
注意翻译下列句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3.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4.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背诵


认定目标
圈点
跟读
评,记
借助注释
互译课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展示教学目标3,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概括本段大意,讨论本段运用的表达方式。
明确:
这段文字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一句话和第一段中 “不慕荣利”相照应。这一句话赞扬了五柳先生不同流合污的精神风貌。
本段评论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本段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
3.陶渊明为什么要为五柳先生作传?
明确:陶渊明托五柳先生名作传,实际上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虽然虚构,而又实写,是传记章中独树一帜的名篇。

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新版)

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新版)

第22课五柳先生传【导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进展课文注释,感知文章。

2.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课时方案】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知识点进展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到达启发思维目。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每个人生活方式与处世态度都是不同,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件看法、追求,评定他品性,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品格,世人甚爱牡丹那么透露其追求荣华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品性。

)他作品中,哪些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根底1.字音嗜.酒(shì) 辄.尽(zhé) 吝.情(lìn)俦.(chóu) 短褐.(hè) 箪.(dān)汲汲.(jí) 觞.(shānɡ) 欤.(yú)黔.娄(qián) 屡.(lǚ)2.文言知识梳理重点实词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相当于“矣〞。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小鸟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

“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也说明陶渊明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两课时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两课时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熟读、背诵课文。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

教学重点: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学法指导: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简介文体和作者1.作者简介2.背景回望一、读顺课文,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反馈检测——准其字音,明其字形嗜酒( ) 辄尽( ) 吝情( ) 短褐( ) 箪瓢屡空( )( )欤( ) 黔( ) 俦( ) 衔觞( ) 汲汲(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用法,翻译重点句子,了解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和句子(在书上勾画出)三、读透课文,走进文本,研读赏析1.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他有三大志趣。

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通过这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的刻画出来了。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案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授课设计授课目标:1、认识课文马虎,以及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2、熟练背诵课文,领悟本文的写人的方法。

3、解析陶渊明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4、解析重点语句“好读书,囫囵吞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领悟作者崇敬的节操人格。

授课重点:领悟学习本文的写人的方法,学习经过解析人物遭到,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感情理想。

授课难点:领悟解析重点语句:“好读书,囫囵吞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两句话的含义。

授课步骤:一、读文,发言入课,析题。

1、思疑。

2、为谁作传,他为什么称为“五柳先生”?3、我们学过五柳先生写过的诗文吗?二、新授:1学生背诵《归园田居》,指出作者抒发的理想。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歌抒发了作者不与世俗沆瀣一气的品德和崇敬的节操,表现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由此进入时代背景的介绍: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赶名利,社会上充满了虚伪和欺诈,这就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3、引入到对写人手法以及人物性格等特点的解析。

提问:陶渊明终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生活和志趣的。

请读课文,完成下表: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生活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穿:短褐穿结吃:箪瓢屡空人物态度自娱,颇以示志忘掉得失晏如也精神风范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荣华四、难点的打破。

1、发言引入难点句一:“好读书,囫囵吞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学了这篇课文,认识了陶渊明的爱读书的喜好,还可以从中获取启示,学习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师生共同解析。

2议论解析陶渊明对于贫穷生活的态度:“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第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次,这句话原来是谁议论谁的?第三,作者在这里使用这句话,有什么深意?由此,引导学生对陶渊明精神容颜的深入理解。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_0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_0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一导入各位同学,假使我们现在都变成了鸟,有两种生活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做寓居于鸟笼的金丝雀,衣食无忧,冷暖不愁,但要察言观色、强言欢笑;一是做翱翔于天际的鸿雁,任意东西,自由往来,但要忍饥挨饿,经历风雨。

你会选择哪种生活呢?请说明理由。

(指名回答) 的确,当物质和自由两者不可兼得之时,大多数人会难以抉择。

而真正崇尚自由的人,则会毅然摒弃物质,选择自由。

即使忍受物质的匮乏,也要固守精神世界的纯净和独立。

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所写的一篇自传,一同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他高洁的精神气质。

二初读全文1.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从中可看出五柳先生具有怎样的品性?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住-短褐穿结如安贫乐道食-好读书,不求甚解喝酒-常著文,娱己示志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文字。

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齐读全文。

三拓展提升1.阅读诗作,分析作者于诗中所抒发的情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认识?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②],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④],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组名:姓名:学习评价:
一、导入新课:以抽问作答的方式复习课文重点文言词汇和句意
二、合作探究★步骤一【整体把握】:请各小组长指导各组同学感情朗读课文,并做好展示准备
1、初步理解,请用课文语句作答(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6)、读“”,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或淡泊宁静的五柳先生。

(7)、读“”,我们看到一个恬淡自足的五柳先生。

(8)、读“”,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或胸襟开阔,意存高远五柳(9)、读“”,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或开朗乐观的五柳先生。

(10)、读“”,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11)、读“”,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2、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主要方面相关内容
籍贯姓字
思想性格
乐趣爱好
生活状况
人物形象
★步骤二【重点把握】:请各小组长指导各组同学再次感情朗读课文,并做好展示准备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本文第1、2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第1段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3、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4、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5.“嗜酒”说明了什么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6、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7.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8.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这种精
神值得提倡吗
9、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10.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赞:
“不戚戚于贫贱”照应;“不汲汲于富贵”照应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
11、“赞”与前文有何关系这种仿史传的写法有何好处
1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作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