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

合集下载

第二章(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PPT课件

第二章(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PPT课件

可见光波长:
400 ~ 700 nm
在真溶液中,溶质颗粒太小(<10-9 m),
光的散射极弱,看不到丁达尔效应。阳光从狭
缝射进室内形成光柱也是丁达尔效应。
(2) 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在超显微镜下观察胶体溶液,可以看到胶体
粒子的发光点在介质中间不停地作不规则的运
动,称布朗运动。
-
24
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分散质粒子本身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 分散剂分子对分散质粒子的不断撞击。
① 离子选择性吸附 ② 离子交换吸附:
吸附和解吸的关系: 动态平衡
-
17
制备As2S3溶胶
2H3AsO3 + 3H2S = As2S3 + 6H2O
H2S发生电离:H 2 S
H ++H S -
As2S3 选择吸附HS- 而带负电荷。
-
18
如:去离子水的制备(阴、阳离子交换树脂)
2 R -S O 3 H +C a 2 + (R -S O 3 )2 C a +2 H + 2 R -N (C H 3)3 O H + S O 4 2 - [R -N (C H 3)3 ]2S O 4 + 2 O H -
9
一克水分散成半径 1 × 10-9 m的小水 滴,需要做功220J,增加的能量可将这 一克水的温度升高50℃。
同一体系,其分散度越大,其表面 能越大。
-
10
表面能
W•S
σ: 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
积所引起的系统能量增量
表面张力
σ: 与表面相切,垂直作用
于单位长度边界线上的力。
-
11
润湿和润湿角

第二章 胶体溶液(2011.9)

第二章 胶体溶液(2011.9)

丁达尔现象(Tyndall)——一束波长大于溶胶分散相粒子 尺寸的入射光照射到溶胶系统,可发生散射现象
光源 透镜
溶胶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的产生与胶粒大小和入射光波长 有关。
产生原因:胶粒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 (400nm~700nm),当可见光照射在胶粒上 时产生的散射作用。
丁铎尔现象
乳状液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 一般来说,亲水性较强的乳化剂易形成O/W型乳状液
亲油性较强的乳化剂易形成W/O型乳状液




O/W型乳状液
W/O型乳状液
乳化作用在医学上的意义
乳状液和乳化作用在医学上有重要的意 义。
油脂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依赖于 胆汁中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医药学中乳状 液称为乳剂。药用油类常需乳化后才能作为 内服药,如鱼肝油乳剂。此外,消毒和杀菌 用的药剂也常制成乳剂,如煤酚皂溶液。
++ +
++
+++
++ +
+
++

+++
电泳
(2)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限制胶粒不能移动, 而液体介质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础应用化学》课件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

《基础应用化学》课件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

xA=
nB
nA nA
溶液的浓度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5、体积分数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溶液中某一组分B的体积与混合物总体积之比,称
为B的体积分数,用符号ψB表示,计算公式为:
B
VB V
两种液体相混合成溶液时,假若不考虑体积变化,某一组分的浓度也可用
体积分数表示。用体积分数表示溶液浓度,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是医用
用符号ρB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B
mB V
H2SO4HCIHNO3 H3P4CH3COOH
NH3·H2O
1. 841. 191. 421. 701. 050. 89
9837.071.085. 099.830.0
1812161517.515
例如,常说的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是指每100mL溶液 中含0.9g氯化钠。
沸点是指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通常是101.325kPa)时液体的温度。
一切液体都有一定的沸点,当在纯溶剂中溶人少量难挥发非电解质后,会发现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这种现象叫溶液的沸点上升。 例如,水的正常沸点是373.15K(100℃),此时水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101.325kPa;溶入难挥发溶质 后,虽然温度仍是373.15K,但由于蒸气压下降,因此溶液不会沸腾。要使溶液沸腾,必须继续加热升高温度, 使它的蒸气压增大,直到等于外界压力时溶液才开始沸腾。通常,溶液越浓,蒸气压下降越多,沸点升高也越多。
PART 2
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质量分数
溶液中某溶质B的质量与溶液总的质量之比称为溶质B的质量分数,用符号ωB表示,
计算公式为:

2 第二章 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

2 第二章 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

W = -σ△S △
的物理意义: σ的物理意义:在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 所引起的系统能量的增量。 所引起的系统能量的增量。 σ也就是单位表面积上的分子比相同数量的内 部分子多余的能量, 部分子多余的能量,称σ为比表面能或比表面自由 焓, 单位: 单位:J· m-2
2 表面张力
-W=F△x=σA=σ2l△x
气凝胶: 气凝胶:固体也能轻如烟
美国国家宇航局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气凝胶, 美国国家宇航局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气凝胶,由于 密度只有每立方厘米3毫克 日前已经作为“ 毫克, 密度只有每立方厘米 毫克,日前已经作为“世界上密 度最低的固体”正式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 度最低的固体”正式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种气凝胶呈半透明淡蓝色,重量极轻( 这种气凝胶呈半透明淡蓝色 , 重量极轻 (最轻的固 体),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固态烟”。 ,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固态烟”
A
分子吸附: 分子吸附:是指固体吸附剂对溶液
中的非电解质或弱电解质分子的吸附。 中的非电解质或弱电解质分子的吸附。
这类吸附与溶质、 这类吸附与溶质、溶剂及固体吸附剂三者的 性质都有关。遵循的原则是所谓的“相似相吸 性质都有关。遵循的原则是所谓的“ 原 理”。即极性的吸附剂容易吸附极性的溶质或 溶剂; 溶剂;非极性的吸附剂容易吸附非极性的溶质 或溶剂。 或溶剂。
1g水滴分散成直径 水滴分散成直径2nm的小水滴 , 的小水滴, 水滴分散成直径 的小水滴 总面积为原来的625万倍,增加的能量可 万倍, 总面积为原来的 万倍 将这1g水的温度升高 ℃ 将这 水的温度升高50℃。 水的温度升高 同一体系, 其分散度越大, 同一体系 , 其分散度越大 , 其表面 能越大。 能越大。
⊙ 胶体分散系统 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 之间的体系。 分散相粒子直径在 nm~100 nm之间的体系。 之间的体系 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 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

基础化学胶体溶液

基础化学胶体溶液
2.胶体分散系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体系。目测是均匀 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
3.粗分散系
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0 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系,放置后 会沉淀或分层,如黄河水。
一、溶胶的性质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Tyndall效应
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从侧 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 这就是Tyndall效应。其他分散体系也会产生一点散射光, 但远不如溶胶显著。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胶团的图示式:
[(AgI)m n Ag+ (n-x)NO3–]x+ x NO3–
胶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胶__粒__( __带 __正 ___电__)_______________|
胶团(电中性)
胶核 胶粒 胶团
谢谢
胶核
[(AgI)m n I – (n-x)K+]x– xK+
胶粒(带负电) |____________胶__团__(__电__中__性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团的图示式:
胶核 胶粒 胶团
二、胶团的结构
例2: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的 AgNO3 作稳定剂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在另一种物质 中就构成分散体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 质称为分散相,另 一种物质称为分散 介质。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1.分子分散系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 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大小在10-9 m以下 。通常把这种 体系称为真溶液,如CuSO4溶液。

理学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

理学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
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
6
液体分子对胶体粒子的碰撞
7
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1820~1893年) 发现 一束会聚的强光胶体垂直方向看到一
条发亮的光柱。
8
原理: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可能产生两种情况: (1)颗粒的直径远远大于入射光的波长:
此时入射光被完全反射,不出现丁达尔效应; (2)物质的颗粒直径比入射波长小: 则发生光的散射作用而出现丁达尔现象。
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带正电)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17
四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溶胶的稳定性 布朗运动 胶粒带电 水化膜
溶胶的聚沉 加入电解质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加热
18
注意:胶体的聚沉是不可逆的。 加入电解质聚沉的原因:加入电解质后,吸 附层的反离子增多, 胶粒所带电荷大大减少, 排斥力减弱,使胶粒合并成大颗粒而聚沉。
因为溶胶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而一般可见光的波长 范围在400 -760 nm,所以可见光通过溶胶时便产生明显 的散射作用。
9
丁达尔现象实例
胶体:云、雾、烟尘
分散剂:空气 分散质:微小的尘埃或液滴
10
电学性质
直流电
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 分散质粒子在分散介质 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Fe(OH)3 电泳管示意图
[ (AgI )m • n Ag+ • ( n -x ) NO3- ] x+ • x NO3-
胶核 电位离子 反离子
反离子
吸附层
扩散层
胶粒(带正电)
胶团
16
胶团结构
以AgI为例:
AgNO3 + KI = AgI +KNO3 当KI 过量时, 胶粒带负电,胶团结构如下:

高等水化学胶体化学

高等水化学胶体化学

按胶体分散系统的性质分类
• (2)亲液溶胶 • 半径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大分子物质,
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的溶胶。 • 分散相分子本身的大小已达到胶粒范围,
它的扩散速率小、不能透过半透膜等性质 与胶体系统相似。 • 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系统。
§12-1 胶体系统的制备与净化
粗分散系统 分散法 胶体系统 凝聚法 分子分散系统
第二章 胶体化学
Chapter 2 Colloidal Chemistry
“胶体”这个名词是英国化学家 Graham于1861年提出的
胶体(colloid)
任一质点,其某个线度 在10-7和10-9m之间即认为 是胶体分散系统
(一)胶体分散系统及其基本性质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dispersed phase)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分布的物质
1nm 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有一定 高浓度肥皂水
~100nm 的光散射
溶液
热力学不稳定,但动力学稳 金溶胶、硫溶
1nm 定的多相系统,扩散慢,不能透 胶、牛奶、豆
~100nm
过半透膜,光散射强,在超显微 镜下可以看见
浆、雾、烟、 各种泡沫
>100nm
热力学不稳定,动力学不稳 定的多相系统,扩散慢,不能透 过半透膜,光散射强,在普通显 微镜下可以看见
2
1 cos 2
I0
I :散射光强度 ;
I0 : 入射光强度;
V :一个粒子的体积; C :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
n : 分散相的折射率; n0: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散射角(观测方向与入射光方向间夹角);

《溶液和胶体》课件

《溶液和胶体》课件

详细描述
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广泛应 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例如,药物需要溶 解在溶剂中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而胶体由 于其独特的性质,在涂料、胶黏剂等领域有 广泛应用,例如涂料的颜料分散需要使用胶 体。
04 实验:观察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实验目的
掌握溶液和胶体的基 本概念和性质。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 观察力。
分别取少量硫酸铜溶液 和明矾溶液于两个试管 中,用玻璃棒搅拌,观 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 和均匀性。记录实验现 象。
将少量氢氧化铁胶体倒 入另一个试管中,用玻 璃棒轻轻搅拌,观察其 颜色、透明度和均匀性 。与溶液进行对比,记 录实验现象。
将观察到的溶液和胶体 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 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实验结束后,清洗并整 理实验器具,确保实验 室的整洁。
05 总结
本课重点
01
02
03
04

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 类
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 素和表示方法
胶体的概念、分类和性 质
溶液和胶体的制备方法
本课难点
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溶液和胶体的应用和实例分析
学习建议
深入理解溶液和胶体的概念和 性质,掌握其制备方法,了解 其应用实例。
学会观察溶液和胶体 的区别,加深对溶液 和胶体的理解。
实验材料
01
硫酸铜溶液
02
明矾溶液
03
氢氧化铁胶体
04
烧杯
实验材料
试管 滤纸
玻璃棒 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
2. 观察溶液
3. 观察胶体
4. 比较实验结果
5. 清理实验器具
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好 所需的硫酸铜溶液、明 矾溶液、氢氧化铁胶体 以及实验器具。

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基础概念

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基础概念

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基础概念胶体是指具有二态分散相(分散相与连续相成分不同)的混合物,由于分子尺寸在10-9~10-7m之间,彼此间相互作用均衡,不能通透光线,但又不会沉淀。

表面化学则是研究物质表面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胶体与表面化学是紧密相关的分支学科,本文将简单介绍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基础概念及其在生活、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一、溶液与悬浮液溶液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分子在溶剂中均匀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一般都是透明的,没有悬浮在其中的颗粒。

而悬浮液则是一种由较大的颗粒在溶剂中悬浮形成的混合物,常常是混浊或浑浊的。

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区别在于,溶解的粒子能形成较为稳定的静电作用力或化学键,而悬浮液中的粒子不能形成这些相互作用力或键。

与悬浮液相比,溶液稳定性更高,能够长期存储。

二、胶体的定义及分类胶体比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粒子要小,但比分子要大,其直径一般在1至1000纳米之间。

由于粒子体积小,布朗运动强,粒子表面强烈极化,胶体不断地扩散,所以具有明显的色散性。

此外,由于颗粒表面与连续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所以胶体的稳定性较高,不易析出。

根据胶体内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1. 粒子均匀分布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胶,形成的胶体为“溶胶胶体”;2. 在两种不相容的液体界面上生长,形成的胶体为“界面胶体”;3. 以气体分子为分散相,水或液体常温下为连续相,形成的胶体为“气溶胶”。

三、表面现象的定义与分类表面现象是指在液面或液体比较靠近固体表面的区域内,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使液体在这一区域内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

表面现象一般包括以下三种:1. 表面张力:液体分子与空气之间作用力引起的压强差。

表面张力越大,液体表面上,原子与分子的吸附作用越强,液面不容易被破坏。

2. 润湿性:在固体表面和液体之间形成的接触角。

若液体完全覆盖固体表面,接触角为零,该液体具有良好的润湿性。

3. 泡沫:在界面上由于表面张力与流体运动引起的大量气体聚集形成的团块。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章溶液和胶体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章溶液和胶体

长度单位换算
1米(m)=1000毫米(mm)=10分米(dm)=100厘米(cm)
1毫米(mm)=1000微米(μ m)
1微米(μ m)=1000纳米(nm) 1米(m)=1x109纳米(nm)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部分。 相界面
相界面是指物质的两相
之间密切接触的过渡区。
溶胶 质点分散于液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
半透膜是什么?
半透膜:是一种只给某种分子或离子扩散进出的薄膜,
对不同粒子的通过具有选择性的薄膜。 例如细胞膜、膀胱膜、羊皮纸、鸡蛋内膜以及人工制的胶棉薄膜等。
与滤纸的差别在于孔径的大小不一样,半透膜孔径更小
溶胶的稳定性
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 胶粒带电 溶剂化作用
胶粒带电
溶剂化作用
溶胶的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 这个过程叫做聚沉。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含溶质多少()克;若将这1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
质量摩尔浓度
• • 质量摩尔浓度 单位质量(1kg)溶剂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nB),符号为bB,单 位为mol/kg。MB:B的摩尔质量(g/mol),mA:溶剂的质量。
特点:与体积无关,也就是与温度变化无关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大家所知道的浓度表示方法有哪些?
溶液的浓度及表达方式
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有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浓度,
有多种表达方式: 质量百分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
质量:质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通常用m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常用克,即g。

胶体表面化学

胶体表面化学

胶体表面化学胶体表面化学是研究胶体溶液中表面现象的一门学科。

胶体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胶体颗粒。

胶体溶液的特点是颗粒的尺寸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胶体表面化学研究的是胶体颗粒表面的性质和胶体溶液中发生的表面现象。

在胶体溶液中,胶体颗粒表面与溶液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性质。

胶体表面化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胶体颗粒的表面性质:胶体颗粒表面的性质对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化学性质和吸附层的形成与胶体溶液的性质息息相关。

例如,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会影响胶体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进而影响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胶体颗粒表面的化学性质决定了胶体颗粒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溶剂的吸附和溶质的吸附等。

二、胶体溶液中的界面活性剂:界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在液体表面降低表面张力并形成胶体的物质。

在胶体溶液中,界面活性剂常用于调控胶体颗粒的表面性质和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界面活性剂分子在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形成吸附层,可以改变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胶体溶液更加稳定。

此外,界面活性剂还可以通过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调控胶体溶液的流变性质,如黏度和流动性等。

三、胶体溶液中的胶束:胶束是由界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一种微观结构。

在胶体溶液中,当界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界面活性剂分子会自发地聚集形成胶束。

胶束是由亲水头基团和疏水尾基团组成,可以在溶液中稳定分散的胶体颗粒。

胶束的形成对于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四、胶体溶液中的胶体凝聚:胶体溶液中的胶体颗粒由于表面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会发生凝聚现象。

胶体凝聚是指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导致胶体颗粒的聚集和沉降。

胶体凝聚的程度取决于胶体颗粒的表面性质、溶液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其他添加剂的存在。

胶体凝聚对于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具有负面影响,会导致胶体溶液失去分散性和流动性。

无机化学第二章 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

无机化学第二章 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

漏斗
-
电极
Fe(OH)3 溶胶, 带正电
U形管
视频:Fe(OH)3溶胶的电泳现象
电泳实验证明胶粒带电,
电泳方向可以判断胶粒所
带电荷的种类。
++ +
正溶胶:大多数金属氧化
++ +++
++ +
物和金属氢氧化物胶粒
+
++ +++


负溶胶:大多数金属硫化

物、金属以及土壤所形成
的溶胶
2.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稳定性
②有利于提高药物微粒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与稳定性; ③具有不同大小的微粒分散体系在体内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如一定大小的微粒给药后容易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 ④微囊、微球等微粒分散体系一般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以延
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减少剂量,降低毒副作用; ⑤还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
分散介质
水 水 水 空气
按分散质粒子直径 大小的不同划分
不能透过
粗分散体系:混悬剂、乳剂、微囊 微

微球(500nm~100μm)



胶体分散体系:纳米微乳、脂质体、

纳米粒、纳米囊(<1000nm)
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的重要意义
①由于粒径小,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溶解度,有利于提 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 黏度大
是链状分子,长链之间互相靠近而结合,把一部分液 体包围在结构中失去流动性,结合后的大分子在流动 时受到的阻力也很大,高分子的溶剂化作用束缚了大 量溶剂。

医用化学第二章 胶体

医用化学第二章 胶体

(二)溶胶的聚沉 胶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导致 沉淀的现象称为聚沉 破坏溶胶的稳定因素: 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实验表明:电荷相同的反离子,聚沉能力 几乎相等;而反离子的电荷越高,聚沉能力 也急剧增强 2.溶胶的相互聚沉 3.加热 例题 返回
例题
将等体积的0.0080 mol·L-1 KI 和0.010 mol·L-1 AgNO3 混合制备AgI 溶胶。现将 MgSO4、K3[Fe(CN)6] 及AlCl3三种电解质的 同浓度等体积溶液分别滴加入上述溶胶,试 判断三种电解质对溶胶聚沉能力的大小顺序。 解:首先判断出胶粒带电情况,再确定反离 子所带电荷。
返回
第二节


溶胶(sol)是胶体分散系的典型代表。溶胶的 分散相是大量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集合 体,在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相界面, 形成高度分散的多相亚稳定系统。 按照分散介质的不同,溶胶可分为液溶胶、 气溶胶和固溶胶。 基本特性:多相性、高度分散性、聚集不稳 定性(相对稳定性) 制备方法:分散法与聚集法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它并不是某 一类物质所特有的性质。 一类物质所特有的性质。
胶体和晶体物质对立起来的说法是错误 的。
返回
第四节
表面能
表面现象和表面活性剂
图2-5,P.18
比表面能(表面张力)符号:σ 单位:J·m-2(N · m-1) 表面能G=表面张力σ ×表面积 A 处于表面的分子越多,表面能越大。能 量越高,体系越不稳定,有自发降低表面能 的趋势。 方法:1.降低表面张力,2.降低表面积
分散相粒子扩散较慢 非均相、 稳定系统; 聚 或分
等 、 等
>10 m
-7
反离子、吸附、扩散、 吸附层、扩散层

第二章 表面现象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表面现象和胶体溶液

高分子溶液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性
(三)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黏度大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有大的黏度是因为高分子化合物有 线状或分枝状结构,在溶液中能牵引介质使得其运动 困难。 影响高分子黏度的因素有:
1.浓度、2.压力 、3.温度 、4.时间
第三节
高分子溶液
三、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溶液,能显著地提高溶 胶对电解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溶液对溶胶 的保护作用。
第二节
溶胶
一、溶胶的性质
(三)溶胶的电学性质
1.电泳 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 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第二节
溶胶
一、溶胶的性质
(三)溶胶的电学性质
2.胶粒带电的原因 带电原因大致有两方面,即胶核 的选择性吸附和表面分子的解离。
(1)胶核的选择性吸附 选择性地吸附分散体系中与其组 成结构相似的离子作为稳定剂,以降低其较高的表面能, 并带上相应的电荷。 (2)胶核表面分子的离解 表面分子会发生部分解离, 把与粒子组成相似的离子吸附到表面上使胶粒带电。
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
4. 高分子溶液也属于胶体分散系,是均相的稳定体系 ,聚沉时需大量电解质才能破坏其水合膜。高分子化 合物分子量大,粘度大,具有链状结构,易吸附在胶 粒的表面,对溶胶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敏化作用。
第二节
溶胶
三、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使溶胶聚沉的主要方法有: 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带相反电荷的两种胶体 溶液互相混合时,由于胶粒带的电荷相反,彼此吸 引而互相中和,从而发生聚沉。
3.加热 许多胶体溶液在加热时都能发生聚沉,这 是因为加热增加了胶粒运动速度和粒子间的碰撞机 会,同时降低了胶粒的吸附能力,削弱了胶粒的溶 剂化作用,使胶粒聚沉。

第二章 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

第二章 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
答案:A、E 无机化学
22
二、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稳定性---溶胶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其稳定 性因素主要是胶粒带电和水化膜的存在。 胶粒都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胶粒之间相互排 斥,阻止两胶粒合并变大;另外胶粒吸附层中的 离子对水分子有吸引力,吸附的水分子在胶粒表 面形成一层水化膜,阻止了胶粒之间的聚结。因 此溶胶中的胶粒能相对稳定地存在。 聚沉---当胶粒的动能增大到能克服这种静电斥 力时,胶粒间就会相互碰撞合并,粒子增大到布 朗运动克服不了重力作用时就出现聚沉。
答案:D、B
无机化学
28
4.某溶胶在电泳时胶粒向阳极移动,将该溶胶分 别加入到①蔗糖溶液 ②氯化钠溶液 ③硅酸溶 胶 ④氢氧化铁溶胶中,不发生聚沉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和④ 答案:C E.③和④

5.胶体的本质特征是 A.Tyndall现象 C.胶粒直径为1~100nm

无机化学
18
{[ Fe(OH)3]m· nFeO+ · (n-x) Cl- }x+ ·x Cl胶核 胶粒
吸附层
扩散层
胶团 (电中性)
由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的电性相反的两层结 构称为胶团的双电层结构。
无机化学
19
练习:将 10.0mL 0.005 mol· L-1AgNO3溶液和 10.0mL 0.002mol· L-1 KBr溶液混合制备AgBr溶胶。 写出该溶胶的胶团结构。 解:n (Ag+) = 0.005mol· L-1×10.0mL = 0.05 mmol n (Br-) = 0.002mol· L-1×10.0mL = 0.02 mmol 由于 n (Ag+) >n (Br-),AgNO3溶液过量,胶核 (AgBr)m优先吸附Ag+形成带正电荷的胶粒。胶团 的结构为: [(AgBr)m· nAg+· (n-x)NO3-]x+· x NO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
14
2.胶粒带电的原因 (1) 胶核界面的选择性吸附: 胶粒能从分散介质中选择性的吸附一种离子,使 其本身带有电荷。 胶核常选择性的吸附组成与其相似的离子。 例:制备Fe(OH)3溶胶,反应为:
FeCl 3+3H 2O
Fe(OH)3+HCl
沸腾
Fe(OH)3+3HCl
部分Fe(OH)3与HCl作用:
B.胶粒带电 D.布朗运动
答案:C
无机化学
29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通常为 104~106。它的许多性质都与相对分子质量大有关。 可分为天然高分子(蛋白质、核酸、淀粉、糖元、 纤维素)和合成高分子(塑料、橡胶等)。 高分子化合物能自动分散到合适的分散介质中形成 均匀的溶液,为均相系统,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与 真溶液相似。粒子直径大小与溶胶相似---扩散速率慢, 不能子电荷越高,对溶胶的聚沉能 力就越强。这个规律叫做哈迪-叔尔采规则。 一价、二价、三价反离子的临界聚沉浓度之比: (1/1)6:(1/2)6:(1/3)6 =100: 1.8:0.14 (2)同价反离子的聚沉能力虽相差不大,其聚 沉能力随着离子水合半径的减小而增加。 如:一价正离子(对负溶胶)聚沉能力: H+﹥ Cs+﹥ Rb+﹥ NH4+﹥ K+﹥ Na+﹥ Li+ 一价负离子(对正溶胶)聚沉能力: F- ﹥Cl- ﹥Br- ﹥I -﹥OH
硅酸电离出的H+扩散到介质中去, SiO32-则留在 胶核表面,结果使胶粒带负电荷。
无机化学
16
3.胶团的结构---双电层结构
胶核 胶粒 吸附层
胶 团
扩散层
胶团结构示意图无机化学
17
1. m个Fe(OH)3分子聚成的固体粒子---胶核。 [ Fe(OH)3]m 2.胶核选择性吸附:nFeO+离子,带正电。 3. 静电作用,吸附少量Cl- , (n-x) Cl吸附层: nFeO+ ·(n-x) Cl胶核与吸附层组成胶粒。 n﹥x,胶粒带x正电荷。 4.据呈电中性的要求,胶粒仍然要吸附 Cl-,这部 分Cl-借助于扩散作用分布于离胶核较远处形成扩散 层: x Cl-。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反离子。
无机化学
10
2.沉降平衡



沉降:分散相粒子在重力作用下渐渐向容器 底部降落的现象称为沉降(sedimentation)。 沉降平衡:胶体分散系一方面粒子受到重力 而下降,而另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引起的扩 散作用而向上,当沉降速度等于扩散速度时, 溶胶体系就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称为沉 降平衡。 沉降平衡时,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形成一 定的浓度梯度(底部浓度最大,随着高度的增 加,粒子浓度逐渐降低)。
无机化学
11
(四)溶胶的电学性质
1.电泳和电渗 向U形管中注入有色溶 胶,在液面上加NaCl溶液, 两相之间有一清晰的界面。 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 可看到负极一端有色溶胶 液面下降,而正极一端液 面上升,表明溶胶向正极 移动。 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在介质中定向移动的 现象,称为电泳。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23



促使溶胶聚沉的主要方法: (一)加入强电解质 原理:一是加入的强电解质解离出的离子破坏了 双电层结构,胶粒失去了静电保护作用;二是强 电解质离子具有很强的溶剂化作用,破坏了胶粒 表面的水化膜。 注意: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取决于与胶粒带 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即反离子。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与反离子所带电荷的多 少有关。
答案:A、E 无机化学
22
二、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稳定性---溶胶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其稳定 性因素主要是胶粒带电和水化膜的存在。 胶粒都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胶粒之间相互排 斥,阻止两胶粒合并变大;另外胶粒吸附层中的 离子对水分子有吸引力,吸附的水分子在胶粒表 面形成一层水化膜,阻止了胶粒之间的聚结。因 此溶胶中的胶粒能相对稳定地存在。 聚沉---当胶粒的动能增大到能克服这种静电斥 力时,胶粒间就会相互碰撞合并,粒子增大到布 朗运动克服不了重力作用时就出现聚沉。
滤纸孔径1000-5000nm 瓷板孔径100nm
无机化学
5
(二)溶胶的光学性质---丁铎尔现象
令一束聚焦的光束通 过溶胶,则从侧面可以看 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 种 现 象 称 为 Tyndall 效 应 (Tyndall effect) ,又称乳 光现象。 Tyndall现象
无机化学
6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二)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有相互聚沉能力。例如,用明 矾净水。 (三)加热 加热增加了胶粒的运动速度和碰撞机会,同时降 低了它对离子的吸附作用,从而降低了胶粒所带 电荷的电量和水化程度,使溶胶在碰撞中聚沉。 例如:As2S3溶胶加热至沸,析出淡黄色As2S3沉 淀。
无机化学
12
意义: 电泳现象可以说明胶粒带电荷,并且根据电 泳方向可以确定胶粒带何种电荷。 大多金属氢氧化物溶胶的胶粒带正电 —称为正溶胶。 大多数金属硫化物溶胶、硅胶、金、硫等带负电 — 称为负溶胶。
无机化学
13
电渗: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液体介质通过多孔隔膜向 带相反电荷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渗。 若胶粒带正电荷,介质必然带负电荷而向正极移动。 意义:通过电渗管刻度支管中液面的升降,判断液体 介质的移动方向及介质所带的电荷符号。
无机化学
20
同理,可以写出AgBr溶胶的胶团结构式(KBr过 量):
{[AgBr]m·nBr- ·(n-x) K+ }x- ·x K+
胶核 胶粒 胶团 吸附层 扩散层
无机化学
21
练习:1.在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得到溶胶的 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 ) A.[(AgI)m· nI-·(n-x)K+]x-· xK+ B.[(AgI)m· nNO3-·(n-x)K+]x-· xK+ C.[(AgI)m· nAg+·(n-x)I-]x-· xK+ D.[(AgI)m· nAg+∙ (n-x)NO3-]x+∙xNO3E.[(AgI)m· nAg+·(n-x)NO3-]x+· xI2.混合AgNO3和KI溶液制备AgI负溶胶时,AgNO3和KI间的 关系应是 ( ) A.c (AgNO3) > c (KI) B.V (AgNO3) > V (KI) C.n (AgNO3) > n (KI) D.n (AgNO3) = n (KI) E.n (AgNO3) < n (KI)
无机化学
3
分散介质
气体 气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固体 固体 固体
分散相
液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名 称
气溶胶 气溶胶 泡沫胶 乳状液 溶胶 泡沫 凝胶 固体溶胶
实 例
雾 烟 生奶油 牛奶 油漆,细胞液 浮石 果冻 红宝石玻璃
无机化学
4
一、溶胶的性质

(一)胶粒对过滤器的通透性
26



1.下列四种电解质对某种AgCl溶胶的临界聚沉 浓度(mmol· L-1)分别是:NaNO3(300), Na2SO4(295),MgCl2(25),AlCl3(0.5),则 该种AgCl溶胶的类型和胶粒所带电荷的电性分 别是( ) A.正溶胶、正电性 B.正溶胶、负电性 C.中性溶胶、电中性 D.负溶胶、正电性 E.负溶胶、负电性
胶粒由许多分子聚集而成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亲和力小 非 均 相 分 散 系 统 , Tyndall 现象明显 不稳定系统,加入少量电解 质后即可产生聚沉 粘度和渗透压较小
无机化学
32
三、高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和敏 化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能显著提高溶胶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原因是:高分子物质吸附在溶胶粒子表面,包围住胶粒, 形成一层高分子保护膜,使其对介质的亲和力加强,阻止 了胶粒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增强了溶胶的稳定性。 但有时,加入少量的高分子溶液,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 反而降低了溶胶的稳定性,甚至发生聚沉,这种现象称作 敏化作用。 原因是:浓度低时,无法将胶体颗粒表面完全覆盖,一个 高分子长链可同时吸附多个胶粒,把胶粒聚集起来产生沉 淀。
无机化学
30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高分子化合物概念:单个分子相对分子量在一万 以上的大分子。 蛋白质、核酸、糖原、存在体液中重要物质; 人体肌肉、组织;又如天然橡胶等 据来源 可分为天然的和合成的
无机化学
31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形成和特征
表2-1 高分子溶液与溶胶性质的比较 高分子溶液 胶粒是单个的高分子化合物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亲和力强 均相分散系统,Tyndall现象 不明显 稳定系统,加入少量电解质 无影响,加大量电解质凝聚 粘度和渗透压较大 溶 胶
答案:D、B
无机化学
28
4.某溶胶在电泳时胶粒向阳极移动,将该溶胶分 别加入到①蔗糖溶液 ②氯化钠溶液 ③硅酸溶 胶 ④氢氧化铁溶胶中,不发生聚沉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和④ 答案:C E.③和④

5.胶体的本质特征是 A.Tyndall现象 C.胶粒直径为1~100nm
第二章 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
本章学习重点:概念的理解。
无机化学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溶胶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第三节 凝胶 第四节 物质的表面现象
无机化学
2
第一节 溶胶
胶体分散系包括溶胶、高分子溶液和缔合胶 体三类。胶体的分散相的粒子的大小为1~100 nm,可以是一些小分子、离子或原子的聚集体, 也可以是单个的大分子。分散介质可以是液体、 气体,或是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