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内角和为________;
540°
3 4
720°
(2)如图,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出________条对角(线n-,3把) n边形分成 ________个三角形. n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n-2) (n-2)·180°
(3)请根据上面你所找到的规律计算十二边形的内角和. 解:十二边形的内角和为(12-2)×180°=1800°.
沪科版八年级上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13.2 三命题与证明 第3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核心必知 1 180° 2 互余 3 互余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B 2C 3B 4 见习题 5C
答案显示
6 见习题 7 见习题 8B 9 50°或80° 10 见习题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13 见习题
证明:∵CD⊥AB,∴∠CDB=90°, ∴∠BCD=90°-∠B=28°, ∴∠FCD=∠ECB-∠BCD=16°. ∵∠CDF=74°, ∴∠CFD=180°-∠FCD-∠CDF=90°, ∴△CFD是直角三角形.
12.如图,有一艘渔船上午9时在A处沿正东方向航行,在A处测得灯塔C在北 偏东60°方向上,渔船行驶2h到达B处,在B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东15° 方向上,试求△ABC各内角的度数.
10.如图,在△ABC中,已知∠ABC=46°,∠ACB=80°,延长BC至D,使 ∠CAD=∠D,求∠BAD的度数.
解:∵∠ACB=80°, ∴∠ACD=180°-∠ACB=180°-80°=100°. 又∵∠CAD=∠D,∠ACD+∠CAD+∠D=180°, ∴∠CAD=∠D=40°. 在△ABD中,∠BAD=180°-∠ABD-∠D= 180°-46°-40°=94°.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小贴士:定理的 推论可以直接用
哦!
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
的两内角之和。
四、巩固练习 求下列图形中各个未知角的大小?
图一
图二
图三
作业安排: 课本P16,1、2题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14级数应三班 王美玲
一、复习旧知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2.证明用到的方法、原理有哪些呢?
①做辅助线法 ②平行线的性质 ③平角的定义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学习新知
何为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 三角形三边任
意一边,朝某一个 方向作延长线,延 长线与另一条边的 夹角。
上图中∠ACD则为ΔABC的一个外角。
由三角形外角得到的:
与外角不相 邻的内角
与外角相邻的内角
外角
三、思考探究
1. 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外角? 2. 外角与个内角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动画展示∠1+∠2=∠4
几何证明:
证明: ∵ ∠4+∠3=180°(平角的定义) 又∵∠1+∠2+∠3=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1+∠2+∠3=∠4+∠3(等量代换) ∴ ∠1+∠2=∠4

初中数学定理及推论的证明

初中数学定理及推论的证明

初中数学定理及推论的证明证明一:等腰三角形的定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等长,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假设三角形ABC的两条边AB和AC等长,即AB=AC。

由等量减法原理,我们可以得到:AB-AC=0。

再根据减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得到:AC-AB=0。

根据减法结合律,上述两式可以合并为:AC-AB+AB-AC=0。

通过合并同类项,我们可以得到:AC-AC+AB-AB=0。

根据零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0+0=0。

根据加法恒等性质,上述两式可以合并为:0=0。

根据等式传递律,我们可以得到:AC-AB=AB-AC。

根据相反数的性质,上式可以变为:AC+(-AB)=AB+(-AC)。

根据加法逆元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上式简化为:AC-AB=AB-AC=0。

由于AC-AB=0,所以AC=AB。

这就证明了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证明:假设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证明内角和定理: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90度。

所以∠A+∠B+∠C=90度。

2.将三角形ABC划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A和∠B。

3.根据直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可以得到∠A+∠B=90度。

4.将上述结果代入第一步的等式中,我们可以得到90度+∠C=90度。

5.根据加法逆元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上述结果简化为∠C=0度。

6.根据零元素的性质,0度+0度+0度=0度。

结合第一步的等式,我们可以得到∠A+∠B+∠C=0度。

因此,三角形ABC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证明三:略以上是初中数学中的两个重要定理及其证明。

这些证明基于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方法,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

这些证明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加深对数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这些定理的证明也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_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_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4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熟悉并掌握较简单命题的证明方法及其表述.3.会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和推理的用途.2.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性质.【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有关直角三角形的两个推论,你还记得它的内容吗?学生回答.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生:用折叠、剪拼和度量的方法.师:很好!在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及由定理而得出的两个有关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的另外两个性质,是有关三角形的外角的.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师: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我们曾经如图中所示那样把△ABC的一边BC延长至点D,得到∠ACD,像这样由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在上图中,△ABC的外角,也就是∠ACD与它不相邻的内角∠A、∠B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给出证明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生:∠ACD与∠ACB的和是180°,所以∠ACD=180°-∠AC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180°,∠A+∠B=180°-∠C.由等式的性质,得到∠ACD=∠A+∠B.师:很好!除了这个相等关系,还能得到什么大小关系?生:∠ACD>∠A,∠ACD>∠B.师:很好!在证明中主要应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把这两个结论称为这个定理的两个推论.教师板书:推论3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4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师:像这样,由公理、定理直接得出的真命题叫做推论.推论3可以用来计算角的大小,推论4可以用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例】已知:如图所示,∠1、∠2、∠3是△ABC的三个外角.求证:∠1+∠2+∠3=360°.师: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即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是360°.请大家想一下,怎么证明这个命题?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然后集体订正.证明:∵∠1=∠ABC+∠ACB,∠2=∠BAC+∠ACB,∠3=∠BAC+∠A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2+∠3=2(∠ABC+∠ACB+∠BAC).(等式性质)∵∠ABC+∠ACB+∠BA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2+∠3=360°.三、课堂小结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证明思路,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探索精神.让他们先理清思路,再做题,不但可以借鉴别人的思路,而且能做到整体把握,理清脉络.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是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和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这两个推论是初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前提。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推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在逐步发展,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并能够运用这两个推论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的深入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提问和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实例分析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教具,如三角板、直尺等,用于演示和解释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复习,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年级数学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八年级数学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二)能力训练要求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证题,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新颖、有趣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教具准备三角形纸片数张.投影片三张第一张:问题(记作投影片§6.5 A)第二张:实验(记作投影片§6.5 B)第三张:小明的想法(记作投影片§6.5 C)●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来看一机器零件(出示投影片§6.5 A)Ⅱ.讲授新课[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先观察如下的实验(电脑实验,或实物实验)用橡皮筋构成△ABC,其中顶点B、C为定点,A为动点(如图6-37),放松橡皮筋后,点A自动收缩于BC上,请同学们考察点A变化时所形成的一系列的三角形:△A1BC、△A2BC、△A3BC……其内角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图6-37[生甲]当点A离BC越来越近时,∠A越来越接近180°,而其他两角越来越接近于0°.[生乙]三角形各内角的大小在变化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师]很好.在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有没有等于或大于180°的?[生丙]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不会大于或等于180°.[师]很好.看实验:当点A远离BC时,∠A越来越趋近于0°,而AB与AC逐渐趋向平行,这时,∠B、∠C逐渐接近为互补的同旁内角.即∠B+∠C→180°.请同学们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生齐声]180°[师]180°,这一猜测是否准确呢?我们曾做过如下实验:(出示投影片§6.5 B)[师]由实验可知:我们猜对了!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正好为一个平角.但观察与实验得到的结论,并不一定正确、可靠,这样就需要通过数学证明.那么怎样证明呢?请同学们再来看实验.图6-39这里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我把它们重叠固定在黑板上,然后把三角形ABC的上层∠B 剥下来,沿BC的方向平移到∠ECD处固定,再剥下上层的∠A,把它倒置于∠C与∠ECD之间的空隙∠ACE的上方.这时,∠A与∠ACE能重合吗?[生齐声]能重合.[师]为什么能重合呢?[生齐声]因为同位角∠ECD=∠B.所以CE∥B A.[师]很好,这样我们就可以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接下来同学们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真命题.这是一个文字命题,证明时需要先干什么呢?[生]需要先画出图形,根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师]对,下面大家来证明,哪位同学上黑板给大家板演呢?图6-40[生甲]已知,如图6-40,△AB C.求证:∠A+∠B+∠C=180°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AB.则∠ACE=∠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C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CB+∠ACE+∠ECD=180°(1平角=180°)∴∠A+∠B+∠ACB=180°(等量代换)即:∠A+∠B+∠C=180°.[生乙]老师,我的证明过程是这样的: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作∠ECD=∠B.则:EC∥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CB+∠ACE+∠ECD=180°(1平角=180°)∴∠ACB+∠A+∠B=180°(等量代换)[师]同学们写得证明过程很好,在证明过程中,我们仅仅添画了一条射线CE,使处于原三角形中不同位置的三个角,巧妙地拼凑到一起来了.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我们通过推理的过程,得证了命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真命题,这时称它为定理.即: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小明也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他是这样想的.大家来议一议,他的想法可行吗?(出示投影片§6.5 C)[生甲]小明的想法可行.因为:∵PQ∥BC(已作)∴∠P AB=∠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Q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P AB+∠BAC+∠QAC=180°(1平角=180°)∴∠B+∠BAC+∠C=180°(等量代换)图6-42[生乙]也可以这样作辅助线.即:作CA的延长线AD,过点A作∠DAE=∠C(如图6-42).[生丙]也可以在三角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然后过这一点分别作另外两边的平行线,这样也可证出定理.图6-43即:如图6-43,在BC上任取一点D,过点D分别作DE∥AB交AC于E,DF∥AC交AB于F.∴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BD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D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DF=∠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BDF+∠EDF+∠EDC=180°(1平角=180°)∴∠A+∠B+∠C=180°(等量代换)[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接下来我们做练习以巩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196随堂练习1、2.图6-44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多少度?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多少度?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90°60°如图6-44,在△ABC中,∠C=90°∵∠A+∠B+∠C=180°∴∠A+∠B=90°.图6-45如图6-45,△ABC是等边三角形,则:∠A=∠B=∠C.∵∠A+∠B+∠C=180°∴∠A=∠B=∠C=60°图6-462.如图6-46,已知,在△ABC中,DE∥BC,∠A=60°,∠C=70°,求证:∠ADE=50°.证明:∵DE∥BC(已知)∴∠AE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70°(已知)∴∠AED=70°(等量代换)∵∠A+∠AED+∠ADE=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ADE=180°-∠A-∠AED(等式的性质)∵∠A=60°(已知)∴∠ADE=180°-60°-70°=50°(等量代换)(二)读一读P197.(三)看课本P195~196,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堂课,我们证明了一个很有用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基本思想是:运用辅助线将原三角形中处于不同位置的三个内角集中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辅助线是联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今后我们还要学习它.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98习题6.6 1、2(二)1.预习内容P199~2002.预习提纲(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是什么?(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应用.Ⅵ.活动与探究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是否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凑”到BC边上的一点P?(如图6-47(1)),如果把这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内一点呢?(如图6-47(2))“凑”到三角形外一点呢?(如图6-47(3)),你还能想出其他证法吗?(1)(2)(3)图6-47[过程]让学生在证明这个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并且了解一题的多种证法,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结果]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既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凑”到BC边上的一点P,也可以把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内一点;还可以把这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外一点.证明略.●板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2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典例导学 如图,在△ABC 中,∠ACB=90°,∠ACD=∠B.求证:△CDB 是直角
三角形.
【思路分析】要证△CDB 是直角三角形,可证∠B+∠DCB=90°,在△ABC
中,已知∠ACB=90°,易证△CDB 是直角三角形.
自主学习
A.85° B.90° C.95° D.100°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 14 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9.如图,在△ABC 中,∠C=90°,则∠B 为 A.15° B.30° C.50° D.60°
(D)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 15 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10.已知三角形 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关系∠B+∠C=3∠A,则此三角形 (D)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第 3 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 推论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1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要点感知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180°0°. 2.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辅助线助线. 3.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互余 余. 4.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直角角三三角形角形.
1 ∴∠EGD=3×(180°-60°)=40°, ∴∠1=40°.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 23 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2)∠AEF+∠FGC=90°. 理由:∵AB∥CD, ∴∠AEG+∠CGE=180°, 即∠AEF+∠FEG+∠EGF+∠FGC=180°, 又∵∠FEG+∠EGF=90°, ∴∠AEF+∠FGC=9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人教八上初中数学试卷金戈铁骑整理制作11-4一、学习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证明过程;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体会证明中辅助线的作用,尝试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二、知识回顾拼拼看,将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合在一起会形成什么角?三、新知讲解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符号语言在△ABC中,∠A+∠B+∠C=180°图示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已知:如图,已知△ABC,求证:∠A+∠B+∠C=180°.〖方法1〗证明:过A点作DE∥BC,∵DE∥BC,(已作)∴∠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AB+∠BAC+∠EAC=180°,(平角=180°)∴∠BAC+∠B+∠C=180°,(等量代换)〖方法2〗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CE∥BA,∴∠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A+∠ACE+∠ECD=180°,(平角=180°)∴∠A+∠B+∠ACB=180°.(等量代换)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1)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第三个角;(2)已知各角之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各角.四、典例探究扫一扫,有惊喜哦!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例1】(2014春•靖江市校级月考)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3:4:5,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A.80°B.75°C.90°D.108°总结:给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求内角度数时,通常要设未知数,通过列方程求解.【例2】(2014•重庆校级模拟)如图,已知D、E在△ABC的边上,DE∥BC,∠B=60°,∠AED=45°,则∠A的度数为()A.65°B.75°C.85°D.95°总结:关于三角形与平行线结合的问题,求解时,先从平行线的性质入手,把有关角转化到三角形中,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例3】(2014秋•太和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C=50°,∠ACB=80°,BP平分∠ABC,CP 平分∠ACB,则∠BPC的大小是()A.100°B.110°C.115°D.120°总结:三角形中两内角平分线相交组成的角等于90°与第三个内角一半的和.练1.(2015•重庆模拟)在△ABC中,已知∠A=4∠B=104°,则∠C的度数是()A.50°B.45°C.40°D.30°练2.(2014秋•安庆期中)在△ABC中,∠A、∠B、∠C的度数之比为3:4:5,那么△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练3.(2014春•通川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BC中,∠B=65°,∠C=45°,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实际应用【例4】如图,一轮船由B处向C处航行,在B处测得C处在B的北偏东75°方向上,在海岛上的观察所A测得B在A的南偏西30°方向上,若轮船行驶到C处时测得∠BAC=55°,那么从C处看A,B两处的视角∠ACB是多少度?总结: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是隐含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必不可少.2.在有关方位角的计算中,常常构造三角形,在三角形中计算角的度数.练4.(2010•石家庄二模)如图所示是小李绘制的某大桥断裂的现场草图,若∠1=38°,∠2=23°,则桥面断裂处夹角∠BCD为________度.一、选择题1.(2014•江北区模拟)在△ABC中,已知∠A=3∠C=54°,则∠B的度数是()A.90°B.94°C.98°D.108°2.(2014春•合川区校级期中)已知△ABC中,∠A=20°,∠B=∠C,那么三角形△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3.(2014春•江阴市校级期中)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B.40°C.70°D.35°4.如图,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这块三角形木板另外一个角∠C 的度数为()A.30°B.40°C.50°D.60°二、填空题5.(2014秋•宁津县校级月考)在△ABC中,∠A:∠B:∠C=2:3:4,则∠A=,∠C=.6.(2014•徐州二模)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35°,∠AOB=75°,则∠C=.7.(2013春•苏州期末)如图,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A=30°,∠B=60°,则∠DCE=.三、解答题8.(2014春•庐江县期末)如图,已知∠DAB=70°,AC平分∠DAB,∠1=35°,求∠D的度数.9.(2012春•中山区期中)已知,如图,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求∠E的度数.10.(2011春•宣威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已知图①五角星ABCDE,将图①中的A点向下移动得到图②,将图①中的C点向上移动得图③,对于五角星及五角星的变形图,∠A+∠B+∠C+∠D+∠E 的和为多少度?并选择一图加以说明.典例探究答案:【例1】(2014春•靖江市校级月考)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3:4:5,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A.80°B.75°C.90°D.108°分析: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x、4x、5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3x+4x+5x=180°,然后解方程求出x后计算5x即可.解答:解: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x、4x、5x,所以3x+4x+5x=180°,解得x=15°,所以5x=7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例2】(2014•重庆校级模拟)如图,已知D、E在△ABC的边上,DE∥BC,∠B=60°,∠AED=45°,则∠A的度数为()A.65°B.75°C.85°D.9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AED=45°,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以计算出∠A的度数.解答:解:∵DE∥BC,∴∠C=∠AED=45°,∴∠A=180°﹣∠B﹣∠C=180°﹣45°﹣60°=75°,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例3】(2014秋•太和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C=50°,∠ACB=80°,BP平分∠ABC,CP平分∠ACB,则∠BPC的大小是()A.100°B.110°C.115°D.12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解答:解:∵∠ABC=50°,∠ACB=80°,且BP平分∠ABC,CP平分∠ACB,∴∠PBC=25°,∠PCB=40°,∴∠BPC=11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练1.(2015•重庆模拟)在△ABC中,已知∠A=4∠B=104°,则∠C的度数是()A.50°B.45°C.40°D.30°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求出∠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4∠B=104°,∴∠B=26°,∴∠C=180°﹣∠A﹣∠B=180°﹣104°﹣26°=5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求出∠B的度数,然后列出∠C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练2.(2014秋•安庆期中)在△ABC中,∠A、∠B、∠C的度数之比为3:4:5,那么△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分析: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可以设一份为k°,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方程求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解答:解:设一份为k°,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k°,4k°,5k°.则3k°+4k°+5k°=180°,解得k°=15°,∴5k°=75°,3k°=45°,4k°=6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按边分类,直接根据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来判断是解题的关键.练3.(2014春•通川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BC中,∠B=65°,∠C=45°,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BAC=70°,又由AE是∠BAC的平分线,可求∠BAE=35°,再由AD是BC边上的高,可知∠ADB=90°,可求∠BAD=25°,所以∠DAE=∠BAE﹣∠BAD=10°.解答:解:在△ABC中,∵∠BAC=180°﹣∠B﹣∠C=70°,∵AE是∠BAC的平分线,∴∠BAE=∠CAE=35°.又∵AD是BC边上的高,∴∠ADB=90°,∵在△ABD中∠BAD=90°﹣∠B=25°,∴∠DAE=∠BAE﹣∠BAD=1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高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一定要熟稔于心.【例4】如图,一轮船由B处向C处航行,在B处测得处在B的北偏东75°方向上,在海岛上的观察所A测得B在A的南偏西30°方向上,若轮船行驶到C处时测得∠BAC=55°,那么从C处看A,B两处的视角∠ACB是多少度?分析:根据方位角就可求得BA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可得到∠ABC,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CB的度数.解答:解:∵∠BAE=30°,∴∠ABD=30°,∴∠ABC=∠DBC-∠ABD=75°-30°=45°.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CB=180°-45°-55°=80°,即从C处看A,B两处的视角∠ACB是8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方位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练4.(2010•石家庄二模)如图所示是小李绘制的某大桥断裂的现场草图,若∠1=38°,∠2=23°,则桥面断裂处夹角∠BCD为_____度.分析:连接BD,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1=∠4=38°,∠2=∠3=23°,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连接BD,如图,∵∠1=∠4=38°,∠2=∠3=23°,∴∠BCD=180°-∠4-∠3=180°-23°-38°=119°.故答案为:119.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也考查了对顶角相等.课后小测答案:一、选择题1.(2014•江北区模拟)在△ABC中,已知∠A=3∠C=54°,则∠B的度数是()A.90°B.94°C.98°D.108°解:如图所示:∵∠A=3∠C=54°,∴∠C=18°,∴∠B的度数是:180°﹣∠A﹣∠C=108°.故选:D.2.(2014春•合川区校级期中)已知△ABC中,∠A=20°,∠B=∠C,那么三角形△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解:∵∠A=20°,∴∠B=∠C=(180°﹣20°)=80°,∴三角形△ABC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3.(2014春•江阴市校级期中)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B.40°C.70°D.35°解:∵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A=180°﹣(∠ABC+∠ACB)=180°﹣2(∠DBC+∠BCD)∵∠BDC=180°﹣(∠DBC+∠BCD),∴∠A=180°﹣2(180°﹣∠BDC)∴∠BDC=90°+∠A,∴∠A=2(110°﹣90°)=40°.故选B.4.如图,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这块三角形木板另外一个角∠C的度数为()A.30°B.40°C.50°D.60°解:∵△ABC中,∠A=100°,∠B=40°,∴∠C=180°-∠A-∠B=180°-100°-40°=40°.故选B.二、填空题5.(2014秋•宁津县校级月考)在△ABC中,∠A:∠B:∠C=2:3:4,则∠A=,∠C=.解:设∠A=2x°,则∠B=3x°,∠C=4x°,∵∠A+∠B+∠C=180°,即:2x°+3x°+4x°=180°,解得:x=20∴∠A=40°,则∠B=60°,∠C=80°,故答案为:40°、80°6.(2014•徐州二模)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35°,∠AOB=75°,则∠C=.解:∵∠A=35°,∠AOB=75°,∠A+∠B+∠C=180°,∴∠B=180°﹣35°﹣75°=70°.又∵AB∥CD,∴∠C=∠B=70°.7.(2013春•苏州期末)如图,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A=30°,∠B=60°,则∠DCE=.解:∵∠A=30°,∠B=60°,∴∠ACB=180°﹣∠A﹣∠B=90°,∵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CE=∠ACB=45°,∠BDC=90°,∴∠BCD=90°﹣∠B=30°,∴∠DCE=∠BCE﹣∠BCD=45°﹣30°=15°.故答案为:15°.三、解答题8.(2014春•庐江县期末)如图,已知∠DAB=70°,AC平分∠DAB,∠1=35°,求∠D的度数.解:∵∠DAB=70°,AC平分∠DAB,∴∠DAC=35°,又∵∠1=35°,∴∠D=180°﹣(∠1+∠DAC)=180°﹣(35°+35°)=110°.9.(2012春•中山区期中)已知,如图,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求∠E的度数.解:∵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又∠BAC+∠DCA=180°⇒∠CAE+∠ACE=(∠BAC+∠DCA)=90°,∠E=180°﹣(∠CAE+∠ACE)=90°,∴∠E=90°.10.(2011春•宣威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已知图①五角星ABCDE,将图①中的A点向下移动得到图②,将图①中的C点向上移动得图③,对于五角星及五角星的变形图,∠A+∠B+∠C+∠D+∠E的和为多少度?并选择一图加以说明.解:∠A+∠B+∠C+∠D+∠E=180°,图①:∵∠A+∠D=∠BNM,∠E+∠C=∠BMN,(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又∵∠B+∠BNM+∠BMN=180∴∠A+∠B+∠C+∠D+∠E=180°.图②:延长AD交BE于点F,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③同①,∵∠A+∠C=∠1,∠B+∠E=∠2,∠1+∠2+∠D=180°,∴∠A+∠B+∠C+∠D+∠E=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 内容。

-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 证明方法。

- 剪拼法。

- 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将它们的顶点拼在一起,可以发现这三个角正好组成一个平角,从而直观地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例如,对于一个锐角三角形,可以分别沿着三角形的三条边剪下三个角,然后将角A、角B、角C的顶点重合拼在一起,就会看到它们拼成了一个180°的角。

- 推理证明法(以平行线的性质为基础)- 已知△ABC,过点A作直线EF∥BC。

- 因为EF∥BC,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 = ∠FAB,∠C=∠EAC。

- 又因为∠FAB+∠BAC +∠EAC = 180°(平角的定义),所以∠B+∠BAC+∠C = 180°,从而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1. 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已知其中两个角的度数,就可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例如,在△ABC中,∠A = 50°,∠B = 60°,那么∠C=180° - ∠A - ∠B = 180°-50° - 60° = 70°。

2. 判断三角形的类型(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

- 三个角都是锐角(即每个角都小于90°)的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小于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知另外两个角也必然是锐角,这个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

例如,在△ABC中,∠A = 60°,∠B = 70°,∠C = 50°,因为最大角∠B = 70°<90°,所以△ABC是锐角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

- 有一个角是直角(等于90°)的三角形。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推论1、2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推论1、2

又∵∠1 +∠2 +∠ACB = 180°,
∴∠A +∠B +∠ACB = 180°. B
E
1 2
CD
证法3:过 D 作 DE∥AC,DF∥AB.
∴∠C = ∠EDB,∠B = ∠FD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AED = 180°,
∠EDF +∠AED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补).
∠B = 75° ; (4)∠A + ∠B = 90°,则△ABC 是 直角 三角形;
1.如图,∠ACB = 90°,CD⊥AB 于点 D, A 则∠1与∠B 的关系是( C ) 1 A.互余 B.互补 C.相等 D.不确定 C
2.如图,AB∥CD,AD、BC 交于点 O, ∠A = 42°,∠C = 58°,则∠AOB = ( C ) A A. 42° B. 58° C.80° D.100°
将三个角转化到一个平角上.
知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辅助线
在这里,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
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思路总结 为了证明三个角的和为 18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
同旁内角互补等,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
AH
E1 B
34 2 FD GC
A
P
Q
E 14 23 F
∴∠EDC=∠BCD=30°. 在△BDC 中,∠BDC=180°-∠B-∠BCD=80°.
例2 如图,△ABC 中,D 在 BC 的延长线上,过 D 作 DE⊥AB 于 E,交 AC 于 F. 已知∠A=30°, ∠FCD=80°,求∠D.

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3证明(2)与三角形外角性质有关的证明

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3证明(2)与三角形外角性质有关的证明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3证明(2)与三角形外角性质有关的证明【知识点-部分】一、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真命题,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推论可以当做定理使用。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二、辅助线:1、当问题的条件不够用、不够集中时,需添加辅助线,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找到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把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的情况,我们把在原图上添加的线叫做辅助线。

注:(1)辅助线通常画为虚线;(2)添加辅助线往往结合学习过的定理或概念。

【典型例题-精选部分】【例1】如图所示,∠A,∠1,∠2的从大到小关系是。

【例2】如图,AB∥CD,∠ABE=60°,∠D=50°,则∠E的度数为。

【例3】如图,在△ABC中,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交于点O,且∠BOC=40°,则∠A的度数为。

【例4】将一把直尺与一块三角尺如图放置,若∠1=45°,则∠2的度数为。

【例5】将一副三角尺如图叠放,则图中∠α=°。

【例6】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点A落在外的处,折痕为DE。

如果,,,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B、C、D、【例7】已知:如图,∠ADE=∠A+∠B,求证:DE∥BC。

【例8】如图,已知四边形ABDC,求证:∠BDC=∠A+∠B+∠C。

【例9】如图,∠B=36∘,∠D=50∘,AM,CM分别平分∠BAD和∠BCD,AM交BC于点R,CM交AD于点Q,BC与AD交于点P,求∠M的度数。

【例10】如图,在△ABC中,点E在AC上,∠AEB=∠ABC。

(1)图1中,作∠BAC的角平分线AD,分别交CB、BE于D、F两点,求证:∠EFD=∠ADC;(2)图2中,作△ABC的外角∠BAG的角平分线AD,分别交CB、BE的延长线于D、F两点,试探究(1)中结论是否仍成立?为什么?【例11】已知:如图一:△ABC 中,BO 平分∠ABC,CO 平分外角∠ACD。

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解题例析

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解题例析

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解题例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以上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在解题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

一、求角度的大小例1:在△ABC 中,若∠A: ∠B: ∠C=1:2:3,则∠C=_______。

解:依题意,不妨设∠A=x ,则∠B=2x ,∠C=3x ,因此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x+2x+3x=180°,解之得:x=30°,故∠C=3x=90°。

例2:如图1,已知∠1=20°,∠=25°,∠A=35°,则∠BDC 的度数为_______。

图1 图2 解:在△ABC 中,∠ABC+∠ACB=180°-∠A=180°-35°=145°, ∴∠DBC+∠DCB=(∠ABC+∠ACB)-( ∠1+∠2)=145°-(20°+25°)=100°. 在△BDC 中,∠BDC=180°-(∠DBC+∠DCB)=180°-100°=80°.例3:如图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DE ⊥AB 于E ,交AC 于D 。

若∠B=53°,则∠CDE=_______.解:∵△ABC 是直角三角形,∠B=53°,∴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1,得∠A=90°-53°=37°。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2,得∠CDE=∠A+∠AED=37°+90°=127°。

二、求多角的和例4:如图3,一个任意的五角星,它的五个角(∠A 、∠B 、∠C 、∠D 、∠E)的和为( ) A.50° B.100° C.180° D.200°BCD1 1BCDAEA图3 图4解:由推论2知,∠2=∠B+∠D ,∠1=∠C+∠E ;又由定理知:∠1+∠2+∠A=180°,即∠A+∠B+∠C+∠D+∠E=180°,故本题应选C 。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是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推论的证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其他性质和判定定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有一定的几何图形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于证明过程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推论的证明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并掌握其证明过程。

2.通过推论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证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及其证明过程。

2.教学难点:推论的证明过程,特别是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的部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推论的证明过程。

2.示范法:教师演示推论的证明过程,学生跟随模仿。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详细的PPT,展示推论的证明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推论相关的几何图形,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并简要介绍推论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自己一起证明推论,过程中注意解释每一步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充分理解推论的证明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推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以此检验学生对推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推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运用推论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推论1、2,三角形的外角-2课时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推论1、2,三角形的外角-2课时

13.2命题与证明第3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推论1,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究,进一步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

2、能将几何命题的文字语言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过程与方法】经历具体的几何命题的文字语言翻译成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过程,学会将文字语言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表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几何证明,初步感受推理的严密性、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具体的证明过程,填写推理的理由。

【教学难点】将文字语言表述的证明题改写成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的证明题。

课前准备课件、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将三角形的内角剪下,试着拼拼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从拼角的过程你能想出证明的办法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例1 如图,在△ABC内任意取一点P,过点P画三条直线分别平行于△ABC的三条边.(1)∠1、∠2、∠3分别和△ABC的哪一个角相等?请说明理由;(2)利用(1)说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解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得;(2)根据对顶角相等,以及∠HPE+∠1+∠FPI +∠3+∠GPD+∠2=360°和(1)的结论即可证得.解:(1)∠1=∠A,∠2=∠B,∠3=∠C.理由如下:∵HI∥AC,∴∠1=∠CEP,又∵DE∥AB,∴∠CEP=∠A,∴∠1=∠A.同理,∠2=∠B,∠3=∠C;(2)如图,∵∠HPE=∠1,∠FPI=∠3,∠GPD=∠2,又∵∠HPE+∠1+∠FPI+∠3+∠GPD+∠2=360°,∴∠1+∠2+∠3=180°,∵∠1=∠A,∠2=∠B,∠3=∠C,∴∠A +∠B+∠C=180°.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观察图形,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探究点二: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例2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的夹角是______.解析:作出图形,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C+∠BAC=9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AB+∠OBA=1(∠ABC+∠BAC),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2∠AOB,即为两角平分线的夹角.如图,∠ABC+∠BAC=90°,∵AD、BE分别是∠BAC和∠ABC的角平分线,∴∠OAB+∠OBA =1(∠ABC+∠BAC)=45°,∴∠AOB=180°-(∠OAB+∠OBA)=135°,∴∠AOE=45°,∴两锐角2的平分线的夹角是45°或135°.故答案为45°或135°.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探究点三: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例3 如图所示,AB∥CD,∠BAC和∠DCA的平分线相交于H点,那么△AH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解析:要判断△AHC 的形状,首先观察它的三个内角,其中∠1与∠2与已知条件角平分线有关,而两条角平分线分别平分∠BAC 和∠DCA ,这两个角是同旁内角,于是联想到已知条件中的AB ∥CD .解:△AHC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因为AB ∥CD ,所以∠BAC +∠DCA =180°.又因为AH ,CH 分别平分∠BAC 和∠DCA ,所以∠1=12∠BAC ,∠2=12∠DCA , 所以∠1+∠2=12(∠BAC +∠DCA ), 所以∠1+∠2=90°,所以△AHC 为直角三角形.方法总结: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既可以通过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来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也可以通过有两个角度数之和为90°来判定.三、板书设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推论1、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证明定理的一般步骤:①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②题设部分是已知部分,结论部分是要证明的部分;③利用已知条件,依据定义、基本事实、已证定理,并按照逻辑规则,推导出结论.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推论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教学反思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试一试、动口说一说、相互评一评的过程中掌握证明的各种方法.课堂中,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自主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不断地发展。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想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个推论的实际意义,降低学习难度。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用剪纸、拼接等方法,亲身体验三角形的内角和和边长关系。
-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
2.提高拓展题:根据课堂所学,尝试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习题4、5,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思维题:设计一道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团队合作题: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道综合性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题目,要求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进行图形的分割与拼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个推论的实际意义,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并能够运用这些推论解决实际问题。
3.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或补充,促进全班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4.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解题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涵盖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的应用。
2.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 第3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推论1、2 练习3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 第3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推论1、2  练习3

EDCB A D CBA第3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推论1,2一、选择题1.如下图,BC ⊥AD,垂足是C,∠B=∠D,那么∠AED 与∠BED 的 关系是( )A.∠AED>∠BEDB.∠AED<∠BED ;C.∠AED=∠BED2.关于三角形内角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 °4.△ABC 中,∠A+∠B=120°,∠C=∠A,那么△ABC 是( )6.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一定是( ) °°的角 二、填空题△ABC 中,∠A:∠B:∠C=1:2:3,那么△ABC 是________三角形. △ABC 中,∠A=∠B=110∠C,那么∠C=_______. 5.如图,在△ABC 中,∠BAC=90°,AD ⊥BC 于D,那么∠B=∠________,∠C=∠________.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个钝角,至少有______个锐角.三、计算题1.如图,:∠A=∠C. 求证:∠ADB=∠CEB.2.如图,在△ABC 中,∠B=30°,∠C=65°,AE ⊥BC 于E,AD 平分∠BAC,求∠DAE 的度数.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EF=30°,∠BCF=28°,求∠EFC 的度数.E DCBAE FDCBA ED CBA六、请你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ABCD如下图.答案:°°,30° 5.∠DAC;∠BAD 6.1;2三、1.∵∠A+∠B+∠ADB=∠C+∠B+∠CEB又∵∠A=∠C,∠B=∠B∴∠ADB=∠CEB2.∵∠B+∠C+∠BAC=180°∴∠BAC=180°-∠B-∠C=180°-30°-66°=84°又∵AD平分∠BAC∴∠DAC=12∠BAC=12×84°=42°∵AE⊥BC∴∠EAC=90°-∠C=90°-66°=24°∴∠DAE=∠DAC-∠EAC=42°-24°=18°3.∵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90°∴∠AFE=90°-∠AEF=90°-30°=60°∠BFC=90°-∠BCF=90°-28°=62°∴∠EFC=180°-∠AFE-∠BFC=180°-60°-62°=58°四、∵∠PAD+∠BAD=180°∠PDA+∠ADC=180°∴∠PAD=180°-∠BAD=180°-120°=60°∠PDA=180°-∠ADC=180°-105°=75°又∵∠P+∠PAD+∠PDA=180°∴∠P=180°-∠PAD-∠PDA=180°-60°-75°=45°五、∵AB∥CF∴∠A=∠ACF ∠B=∠FCD又∵∠ACB=∠DCE∴∠A+∠B+∠C=∠ACF+∠FCD+∠DCE=180°六、连接AC ∵∠B+∠BAC+∠ACB=180°∠D+∠DAC+∠ACD=180°∴(∠B+∠BAC+∠ACB)+(∠D+∠DAC+∠ACD)=180°+180°∴∠B+∠D+(∠BAC+∠DAC)+(∠ACB+∠ACD)=360°∴∠B+∠C+∠BAD+∠BCD=360°即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等于360°.七、十边形的内角和:(10-2)×180°=1440°n边形的内角和:(n-2)×180°.DC BA。

八年级数学定理定义总结大全

八年级数学定理定义总结大全

八年级数学定理定义总结大全一、三角形相关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像一个固定的小秘密,不管啥样的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加起来永远等于180°。

就像三个小伙伴凑在一起,不管他们怎么打闹,他们的力量总和是固定的呢。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可有意思啦。

它就像一个对称的小房子,两条边(腰)是一样长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也相等,就像住在这个小房子两边房间里的小伙伴,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呢。

而且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这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同时打开三扇不同功能的门。

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那可是三角形里的超级明星。

它的三条边都相等,就像三个一模一样的小战士。

它的三个内角也都相等,而且每个角都是60°,就像三个小伙伴都有着同样阳光开朗的性格。

4.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 SSS(边边边):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对应相等,那就像两个用同样的三根小木棍搭成的小架子,肯定是完全一样的,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啦。

- SAS(边角边):有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都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想象成有两个三角形,它们有两条边就像两只手臂,手臂的长度一样,而且手臂之间的夹角也一样,那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就像两个做着同样动作的小人。

- ASA(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就好比两个三角形里有两个角是一样的,而且这两个角中间夹着的边也一样长,那这两个三角形就像一对双胞胎,完全一样。

- AAS(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就像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同,然后剩下的一条边(不是两角的夹边哦)也相等,那它们也是全等的。

- HL(斜边、直角边):这个是专门对付直角三角形的。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啦。

就像两个直角三角形,它们的斜边是一样长的,而且有一条直角边也一样长,那它们肯定是全等的。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一、三角形的基础知识1.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4)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二、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4)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都相等.考向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时,可以根据两条较短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典例1 小芳有两根长度为6 cm和9 cm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__________的木条.A.2 cm B.3 cmC.12 cm D.15 cm【答案】C【解析】设木条的长度为x cm,则9–6<x<9+6,即3<x<15,故她应该选择长度为12 cm的木条.故选C.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5 cm,8 cm B.3 cm,3 cm,6 cmC.3 cm,4 cm,5 cm D.1 cm,2 cm,3 cm考向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典例2 小桐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90E ∠=︒,90C ∠=︒,45°A ∠=,30D ∠=︒,则12∠+∠等于A .150︒B .180︒C .210︒D .270︒【答案】C【解析】如图,∵1D DOA ∠=∠+∠,2E EPB ∠=∠+∠, ∵DOA COP ∠=∠,EPB CPO ∠=∠, ∴12D E COP CPO ∠+∠=∠+∠+∠+∠ =180D E C ∠+∠︒+-∠ =309018090210︒︒︒︒++-=︒, 故选C .2.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若3560,B ACE ∠=︒∠=︒,则A ∠=__________.3.如图,在△ABC 中,∠ACB =68°,若P 为△ABC 内一点,且∠1=∠2,则∠BPC =__________.考向三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是三条线段,由三角形的高可得90°的角,由三角形的中线可得线段之间的关系,由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得角之间的关系.另外,要注意区分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中线: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线段.典例3 在△ABC中,AB=3,BC=4,AC=2,D,E,F分别为AB,BC,AC中点,连接DF,FE,则四边形DBEF的周长是A.5 B.7 C.9 D.11【答案】B【解析】∵D、E、F分别为AB、BC、AC中点,∴DF=12BC=2,DF∥BC,EF=12AB=32,EF∥AB,∴四边形DBE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DBEF的周长=2(DF+EF)=2×(2+32)=7,故选B.【名师点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典例4 在△ABC中,∠BAC=11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EAG的度数为A.50°B.40°C.30°D.25°【答案】A【解析】∵∠BAC=115°,∴∠B+∠C=6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EA=EB,GA=GC,∴∠EAB=∠B,∠GAC=∠C,∴∠EAG=∠BAC–(∠EAB+∠GAC)=∠BAC–(∠B+∠C)=50°,故选A.4.如图,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D点,AB=4,BD=5,点P是线段BC上的一动点,则P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考向四全等三角形1.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有目的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1)已知两边SASHLSSS ⎧⎪⎨⎪⎩找夹角→找直角→找第三边→(2)已知一边、一角AASSASASAAAS⎧⎪⎧⎪⎨⎪⎨⎪⎪⎪⎩⎩一边为角的对边→找另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一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角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3)已知两角ASAAAS ⎧⎨⎩找夹边→找其中一角的对边→2.若题中没有全等的三角形,则可根据题中条件合理地添加辅助线,如运用作高法、倍长中线法、截长补短法、分解图形法等来解决运动、拼接、旋转等探究性题目.典例5 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D,BF=EC.(1)求证:△ABC≌△DEF;(2)若∠A=120°,∠B=20°,求∠DFC的度数.【解析】(1)∵AB∥DE,∴∠B=∠E,∵BF=EC∴BF+FC=EC+CF,即BC=EF,在△ABC和△DEF中,A DB E BC EF∠=∠⎧⎪∠=∠⎨⎪=⎩,∴△ABC≌△DEF.(2)∵∠A=120°,∠B=20°,∴∠ACB=40°,由(1)知△ABC≌△DEF,∴∠ACB=∠DFE,∴∠DFE=40°,∴∠DFC=4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③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④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⑤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这几种判定方法解答即可.5.如图,OA=OB,∠A=∠B,有下列3个结论:①△AOD≌△BOC,②△ACE≌△BDE,③点E在∠O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0 B.1 C.2 D.36.如图,在△BCE中,AC⊥BE,AB=AC,点A、点F分别在BE、CE上,BF、AC相交于点D,BD=CE.求证:AD=AE.1.下列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3 cm,5 cm B.5 cm,6 cm,10 cmC.1 cm,1 cm,3 cm D.3 cm,4 cm,8 cm2.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差为20°,则较大锐角为A.45°B.55°C.65°D.50°4.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点E,DE=1,则BC=A3B.2 C.3 D3+25.如图所示,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补充的条件是A.∠A=∠D B.∠E=∠CC.∠A=∠C D.∠1=∠26.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__.7.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_________度.8.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8,CF=5,则BD=__________.9.如图,在△ABC中,AB=AC,∠BAC=90°,BD是中线,AF⊥BD,F为垂足,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AF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1)∠ABD=∠FAD;(2)AB=2CE.10.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F分别在AB,AC上,CF=C 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1)求证:△BCD≌△FCE;(2)若EF∥C D.求∠BDC的度数.11.如图,操场上有两根旗杆CA与BD之间相距12 m,小强同学从B点沿BA走向A,一定时间后他到达M点,此时他测得CM和DM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 m,小强同学行走的速度为0.5 m/s,则:(1)请你求出另一旗杆BD的高度;(2)小强从M点到达A点还需要多长时间?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2,4 B .5,6,12 C .5,7,2 D .6,8,10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A .90︒B .180︒C .270︒D .360︒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使得它们的直角边互相垂直,则1∠的度数是A .95︒B .100︒C .105︒D .110︒4.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CE 是外角∠ACM 的平分线,BE 与CE 相交于点E ,若∠A =60°,则∠BEC 是A .15°B .30°C .45°D .60°5.如图,在ABC △中,ACB ∠为钝角.用直尺和圆规在边AB 上确定一点D .使2ADC B ∠=∠,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A .B .C .D .6.如图,在ABC △中,90C ∠=︒,8AC =,13DC AD =,BD 平分ABC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A .4B .3C .2D .17.如图,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 为垂足,DE 交AC 于点E ,且85AC BC ==,,则BEC △的周长是A .12B .13C .14D .158.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若4AB =,3CF =,则BD 的长是A .0.5B .1C .1.5D .2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D =90°,AD =4,BC =3.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A .2B .4C .3D 1010.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直角顶点C 重合),边AB 与CE 交于点F ,DE BC ∥,则BFC ∠等于A .105︒B .100︒C .75︒D .60︒11.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垂足为F .若∠ABC =35°,∠C =50°,则∠CDE 的度数为A .35°B .40°C .45°D .50°12.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4B .3C .2D .113.在△ABC 中,AB =AC ,∠A =40°,则∠B =__________.14.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A ,B 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选一点C ,连接AC ,BC ,分别取AC ,BC 的中点D ,E ,测得DE =50 m ,则AB 的长是__________m .15.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都在边BC 上,∠BAD =∠CAE ,若BD =9,则CE 的长为__________.16.如图,△ABC 中,AB =BC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 ,若∠BAE =25°,则∠ACF =__________度.17.如图,AB CD ∥,AD 和BC 相交于点O ,OA OD =.求证:OB OC =.18.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求证:ADE CFE △≌△.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D =CE ,BE 、CD 相交于点O .△≌△;求证:(1)DBC ECB.(2)OB OC变式拓展1.【答案】C【解析】2cm+5cm<8cm,A不能组成三角形;3cm+3cm=6cm,B不能组成三角形;3cm+4cm>5cm,C能组成三角形;1cm+2cm=3cm,D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2.【答案】85°【解析】∵∠ACE=60°,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D=2∠ACE=120°,∵∠ACD=∠A+∠B,∠B=35°,∴∠A=∠ACD-∠B=85°,故答案为:85°.3.【答案】112°【解析】∵∠1+∠PCB=∠ACB=68°,又∵∠1=∠2,∴∠2+∠PCB=68°,∵∠BPC+∠2+∠PCB=180°,∴∠BPC=180°-68°=112°,故答案为:112°.4.【答案】3【解析】由勾股定理知AD3=,BD平分∠ABC交AC于D点,所以PD=AD最小,PD=3,故答案为:3.5.【答案】D【解析】∵OA=OB,∠A=∠B,∠O=∠O,∴△AOD≌△BOC(ASA),故①正确;∴OD=CO,∴BD=AC,∴△ACE≌△BDE(AAS),故②正确;∴AE=BE,连接OE,∴△AOE≌△BOE(SSS),∴∠AOE=∠BOE,∴点E在∠O的平分线上,故③正确,故选D.6.【解析】∵AC⊥BE,∴∠BAD=∠CAE=90°,在Rt△ABD和Rt△ACE中,BD CE AB AC=⎧⎨=⎩,∴Rt△ABD≌Rt△ACE(HL),∴AD=AE.1.【答案】B【解析】A、3+2=5,故选项错误;B、5+6>10,故正确;C、1+1<3,故错误;D、4+3<8,故错误.故选B.2.【答案】A【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知,只有选项A不具有稳定性,故选A.3.【答案】B【解析】设两个锐角分别为x、y,由题意得,=90=20x yx y+︒-︒⎧⎨⎩,解得=55=35xy︒︒⎧⎨⎩,所以最大锐角为55°.故选B.4.【答案】C【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DE=1,根据Rt△ADE可得AD=2DE=2,根据题意可得△ADB为等腰三角形,则DE为AB的中垂线,则BD=AD=2,则BC=CD+BD=1+2=3.故选C.5.【答案】D【解析】根据全等“SAS”判定可知,要证△ABE≌△DBC还需补充条件AB,BE与BC,BD的夹角相等,即∠ABE=∠CBD或者∠1=∠2,故选D.6.【答案】45°【解析】∵AD⊥BC,BE⊥AC,∴∠ADB=∠ADC=∠BEC=90°,∴∠HBD+∠C=∠CAD+∠C=90°,∴∠HBD=∠CAD,∵在△HBD和△CAD中,HBD CADHDB CDA BH AC∠=∠⎧⎪∠=∠⎨⎪=⎩,∴△HBD≌△CAD,∴AD=BD,∴∠DAB=∠DBA,∵∠ADB=90°,∴∠ABD=45°,即∠ABC=45°故答案为:45°.7.【答案】135【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ABC≌△EDC,∴∠3=∠BAC,又∵∠1+∠BAC=90°,∴∠1+∠3=90°,∵DF=DC,∴∠2=45°,∴∠1+∠2+∠3=135度,故答案为:135.8.【答案】3【解析】∵AB∥CF,∴∠A=∠FCE,∠ADE=∠F,又∵DE=FE,∴△ADE≌△CFE,∴AD=CF=5,∵AB=8,∴BD=AB–AD=8–5=3,故答案为:3.9.【解析】(1)∵∠BAC=90°,∴∠FAD+∠BAF=90°.∵AF⊥BD,∴在Rt△ABF中,∠ABD+∠BAF=90°,∴∠ABD=∠FAD.(2)∵CE∥AB,∠BAC=90°,∴∠ACE=90°,在△BAD和△ACE中,∵∠ABD=∠CAE,AB=CA,∠BAC=∠ACE=90°,∴△BAD≌△ACE(ASA),∴AD=CE.∵BD为△ABC中AC边上的中线.∴AC=2AD,∴AC=2CE.又∵AB=AC,∴AB=2CE.10.【解析】(1)∵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CD=CE,∠DCE=90°,∵∠ACB=90°,∴∠BCD=90°–∠ACD=∠FCE,在△BCD和△FCE中,CB=CF,∵BCD=∠FCE,CD=CE,CB=CF,∠BCD=∠FCE,∴△BCD≌△FCE.(2)由(1)可知△BCD≌△FCE,∴∠BDC=∠E,∠BCD=∠FCE,∴∠DCE=∠DCA+∠FCE=∠DCA+∠BCD=∠ACB=90°,∵EF∥CD,∴∠E=180°–∠DCE=90°,∴∠BDC=90°.11.【解析】(1)如图,∵CM和DM的夹角为90°,∴∠1+∠2=90°,∵∠DBA=90°,∴∠2+∠D=90°,∴∠1=∠D,在△CAM 和△MBD 中,1A B D CM MD ∠=∠∠=∠=⎧⎪⎨⎪⎩,∴△CAM ≌△MBD (AAS ),∴AM =DB ,AC =MB , ∵AC =3m ,∴MB =3m ,∵AB =12m ,∴AM =9m ,∴DB =9m ; (2)9÷0.5=18(s ). 答:小强从M 点到达A 点还需要18秒.1.【答案】D【解析】∵224+=,∴2,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A 错误, ∵5612+<,∴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B 错误, ∵527+=,∴5,7,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C 错误, ∵6810+>,∴6,8,10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D 正确,故选D . 2.【答案】B【解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故选B . 3.【答案】C 【解析】如图,直通中考由题意得,2454903060∠=︒∠=︒︒=︒,-,∴3245∠=∠=︒,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知,134105∠=∠+∠=︒,故选C . 4.【答案】B【解析】∵BE 是∠ABC 的平分线,∴∠EBM =12∠ABC , ∵CE 是外角∠ACM 的平分线,∴∠ECM =12∠ACM , 则∠BEC =∠ECM –∠EBM =12×(∠ACM –∠ABC )=12∠A =30°,故选B .5.【答案】B【解析】∵2ADC B ∠=∠且ADC B BCD ∠=∠+∠,∴B BCD ∠=∠,∴DB DC =, ∴点D 是线段BC 中垂线与AB 的交点,故选B . 6.【答案】C【解析】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8AC =,13DC AD =,∴18213CD =⨯=+, ∵90C ∠=︒,BD 平分ABC ∠,∴2DE CD ==,即点D 到AB 的距离为2,故选C . 7.【答案】B【解析】∵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AE BE =,∵85AC BC ==,,∴BEC △的周长是:13BE EC BC AE EC BC AC BC ++=++=+=.故选B . 8.【答案】B【解析】∵CF AB ∥,∴A FCE ∠=∠,ADE F ∠=∠,在ADE △和FCE △中,A FCEADE F DE FE ∠=∠⎧⎪∠=∠⎨⎪=⎩,∴ADE CFE △≌△,∴3AD CF ==,∵4AB =,∴431DB AB AD =-=-=.故选B . 9.【答案】A【解析】如图,连接FC ,则AF =FC .∵AD ∥BC ,∴∠FAO =∠BCO .在△FOA 与△BOC 中,FAO BCO OA OC AOF COB ∠=∠⎧⎪=⎨⎪∠=∠⎩,∴△FOA ≌△BOC (ASA ),∴AF =BC =3,∴FC =AF =3,FD =AD -AF =4-3=1.在△FDC 中,∵∠D =90°,∴CD 2+DF 2=FC 2,∴CD 2+12=32,∴CD 2A . 10.【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45E ∠=︒,30B ∠=︒,∵DE CB ∥,∴45BCF E ∠=∠=︒, 在CFB △中,1801803045BFC B BCF ∠=︒-∠-∠=︒-︒-︒105=︒,故选A . 11.【答案】C【解析】∵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ABD =∠EBD =12∠ABC =352︒,∠AFB =∠EFB =90°,∴∠BAF =∠BEF =90°-17.5°,∴AB =BE ,∴AF =EF ,∴AD =ED ,∴∠DAF =∠DEF , ∵∠BAC =180°-∠ABC -∠C =95°,∴∠BED =∠BAD =95°,∴∠CDE =95°-50°=45°,故选C . 12.【答案】B【解析】∵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AOC BOD OC OD =⎧⎪∠=∠⎨⎪=⎩,∴AOC BOD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 ∴40AMB AOB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 OGC OHD OC OD ∠=∠⎧⎪∠=∠⎨⎪=⎩,∴OCG ODH △≌△,∴OG OH =,∴MO 平分BMC ∠,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 .13.【答案】70°【解析】∵AB =AC ,∴∠B =∠C ,∵∠A +∠B +∠C =180°,∴∠B =12(180°-40°)=70°.故答案为:70°. 14.【答案】100【解析】∵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AB =2DE =2×50=100 m . 故答案为:100.15.【答案】9 【解析】∵AB =AC ,∴∠B =∠C ,在△BAD 和△CAE 中,BAD CAE AB AC B C ∠=∠⎧⎪=⎨⎪∠=∠⎩,∴△BAD ≌△CAE ,∴BD =CE =9,故答案为:9.16.【答案】70【解析】∵∠ABC =90°,AB =AC ,∴∠CBF =180°–∠ABC =90°,∠ACB =45°,在Rt △ABE 和Rt △CBF 中,AB CB AE CF=⎧⎨=⎩,∴Rt △ABE ≌Rt △CBF , ∴∠BCF =∠BAE =25°,∴∠ACF =∠ACB +∠BCF =45°+25°=70°,故答案为:70.17.【解析】∵AB CD ∥,∴A D ∠=∠,B C ∠=∠,在AOB △和DOC △中,A D B C OA OD ∠=∠⎧⎪∠=∠⎨⎪=⎩,∴AOB DOC △≌△,∴OB OC =.18.【解析】∵FC ∥AB ,∴∠A =∠FCE ,∠ADE =∠F ,所以在△ADE 与△CFE 中,A FCE ADE F DE EF ∠=∠⎧⎪∠=∠⎨⎪=⎩,∴△ADE ≌△CFE .19.【解析】(1)∵AB =AC ,∴∠ECB =∠DBC ,在DBC △与ECB △中,BD CE DBC ECB BC CB =⎧⎪∠=∠⎨⎪=⎩,∴DBC △≌ECB △.(2)由(1)DBC △≌ECB △,∴∠DCB =∠EBC ,∴OB =O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七年级第八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一、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_____.在小学,我们已通过下列三种实验,观察猜想得到。

⑴ 折叠 本册教材P 70图______示意。

(填图序号。

下同)(2)剪拼 本册教材P 70图______示意或本册教材 P 75图______示意。

(3)度量实际上,有可能:折叠时,边缝不易平齐,难以拼成一个平角;剪拼时,发现三个内角难以拼成一个平角,只是接近180°的某个角;度量三个角,然后相加,有的接近179°,有的接近181°,不是很准确地都得180°。

以致于怀疑我们的猜想: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

事实上,它是真命题,并且曾多次运用它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要判断它的“真“,必须进行 _________。

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1、分析 要想求得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三角形纸片的折叠、剪拼过程给我们这样的提示:把三角形三个分散的角,全部或部分适当地集中起来,利用平角定义或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来证明。

这就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一些线,转化为易于证明的情况。

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__________.为了区别于原图形中的线,辅助线一般画成____线。

由剪、拼角给我们的提示,得到辅助线的添法,如图(1)、(2)、(3)、(4) 所示。

(2) (1) 图(1):剪掉三个角,拼接在它的一边BC 上,∠B 放在∠CDF 上,∠C 放在∠BDE 上EBC AD图(2)剪掉两个角(∠A 与∠B ),拼接在它的顶点C 处,其中∠A 放在∠1上图(3)剪掉两个角(∠B 与∠C ),拼接在它的顶点A 处,∠B 放在∠BAD 上(3) (4)图(4)剪掉∠C 放在∠DAC 上。

作辅助线是几何证明常用的方法,在书写几何证明时,首先应该写明辅助线的画法。

上面四个图辅助线的添法,可用下面的几何语言表达:1、作BC 的延长线CD ,在△ABC 的外部,以CA 为一边,CE 为另一边,画∠1=∠A 。

< >2、作BC 的延长线CD ,过C 点作CE ∥AB 。

< >3、过A 点作DE ∥BC 。

< >4、过A 点作射线AD ∥BC 。

< >5、在BC 上任取点D ,过D 作DE ∥AC 交AB 于E ,DF ∥AB 交AC 于F 。

< > 请在上面五句话后面的< >内填上对应的图号。

2.证明:请你根据图(4)证明“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至此,我们明白,“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是一个真命题,并且,常被选作解决其他问题的依据,所以课本上,把它称之为_______。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表达式: △ABC 中∠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图(3),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表达式∵在Rt △ACB 中,∠C=90°(已知)∴∠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表达式:∵△ACB 中,∠A +∠B=90°E BC B∴∠C=90°(即△ACB 是直角三角形)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表达式:△ACB中,∠ACD=∠A+∠B 推论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表达式:△ACB中,∠ACD>∠A,∠ACD>∠B结合教材P82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注意:同一顶点处虽然有两个外角,但我们通常指一个。

在上图中,延长CA到点E,得到内角∠BAC相邻的外角∠BAE,再根据推论3、推论4,分别写出它们各自的几何表达式。

推论3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4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证明上面四个推论:推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的作用1)在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已知两角求第三角或已知各角之间的关系求各角。

2)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利用推论1求另一个锐角或已知两个锐角的关系,求这两个锐角。

另外,推论1常与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结合来证角相等。

3)利用推论4证三角形中角的不等关系。

2.阅读例题例1.已知:如图02-13△ABC中,∠C=90°,∠BAC,∠ABC的平分线AD、BE交于点O,求:∠AOB的度数。

另解:同上可得到∠1+∠2=45°∴∠3=∠1+∠2=45°(三角形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AOB+∠3=180°(平角定义)∴∠AOB=180°-∠3=180°-45°=135°∴∠AOB=135°例2.AB与CD相交于点O,求证:∠A+∠C=∠B+∠D思路分析:在△AOC中,∠A+∠C+∠AOC=180°(三角形内角定理)在△BOD中,∠B+∠D+∠BOD=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C+∠AOC=∠B+∠D+∠BOD(等量代换)∵∠AOC=∠BOD(对顶角相等), ∴∠A+∠C=∠B+∠D 这道几何题是一对对顶三角形组成的几何图形.因为我们发现了两个三角形,所以便联想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探索思路,使问题解决了.可是这道题的应用价值很值得开发,它是一类几何题打开思路的“桥梁”,借助它可顺利到达“彼岸”,请看实例.如图,∠A+∠B+∠C+∠D+∠E= .揭示思路:从图形中观察出现对顶三角形,此时便使我们设法把5个分散的角转化在一个图形中,在这种想法趋使下,使我们想到对顶三角形这“桥梁”.结合图形,连CD,立即可发现,∠B+∠E=∠1+∠2∴∠A+∠B+∠C+∠D+∠E=∠A+∠ACD+∠AD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教材p83例5可归纳出一个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专题检测㈠填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则每一个锐角等于______度。

2、△ABC中,∠A=∠B+∠C,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3、国旗上的五角星中,五个锐角的和等于度。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个钝角。

5、一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不能超过度,最小内角不能大于度。

6、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8°,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7、已知△ABC,①若∠A=50°∠B=60°, 则∠C=___。

②若∠A=50°∠B = ∠C , 则∠C =______.③若∠A=50°,∠B-∠C=10°,则∠B =____④若∠A+∠B=130°,∠A-∠C=25°,则∠A =____,∠B =____,∠C=____。

⑤已知:∠C=2∠B,∠B比∠A大20°,∠A=__,∠B=__,∠C=__。

9、在△ABC中,∠A是∠B的2倍,∠C比∠A+∠B还大30°,求∠C的外角。

9、△ABC中,∠A=40°,∠B=60°,则与∠C相邻的外角等于_________10、△ABC中,∠B=∠C=50°,AD平分∠BAC,则∠BAD=_______.㈡选择11、已知,在△ABC中与最大的内角相邻的外角是120°,则这个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12、△ABC中,∠A∶∠B∶∠C=1∶2∶3,则∠B=()A、30°B、60°C、90°D、120°13、一个三角形有一内角大于其相邻的外角,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斜三角形㈢解答14、在△ABC中,∠A是∠B的2倍,∠C比∠A+∠B大30°,求∠C的外角。

15、等腰三角形AB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

㈣证明16、如图,∠A+10°=∠ACB, ∠B=42°,∠ACD=64°.求证:AB∥CD.C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