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以及24节气
闰月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
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时曾采用过19年置7闰,现在采用无中气月置闰,因此就是该闰时置闰)。
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
简介闰月是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
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顺置闰,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
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史料记载《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孔传:“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
”《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
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
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3产生缘故如果不注意,大概很多人认为“闰月”与“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说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闰年”。
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
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差O.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
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
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
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
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闰月为农历所特有。
现在再来说“闰月”。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几年一个闰月
几年一个闰月
闰月两年或三年一次。
闰月是阴阳合历中的历法概念,特指中国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
起源于公元前104年汉朝太初元年,最初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四季脱节的矛盾,清前采用十九年七闰等闰周法,现在采用冬至岁首无中气月置闰法。
闰月的计算:
1、农历闰月是3年润一次,5年闰两次,19年闰七次
2、农历闰月取决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3、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4、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
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
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廿四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秋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
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七月来作调整误差。
5、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6、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
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中国农历的24节气
中国农历的24节气中国农历的24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概念,它们以太阳历定年,以农历分为四季,每个季节又划分为6个节气,共计24个节气。
这些节气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民对天文气候变化的观察,更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四时交替、自然律动的敬畏和热爱。
本文将逐一介绍中国农历的24节气,让我们一起领略神奇的中国传统文化。
立春:立春是每年二月初四或初五,是农历春季的开始。
在这一天,太阳黄经达到315度,标志着阳气开始增长,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万物复苏。
立春的到来意味着春耕备耕的开始,人们开始展开新的希望和计划。
雨水:雨水是每年二月十八或十九,是立春后的第一个节气。
雨水时节,天气转暖,水汽凝结成雨水,预示着春天的降临。
雨水对于农业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惊蛰:惊蛰是每年三月初三或初四,是立春后的第二个节气。
这时,春雷开始响起,冰雪开始融化,蛰伏的昆虫也逐渐苏醒。
惊蛰象征着春天真正来临,大自然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春分:春分是每年三月中旬,太阳到达黄经0度。
春分这一天,昼夜长短相等。
在春分时节,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开始入春。
人们常说的“踏青”正是在春分时节,人们欣赏着春天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新生。
清明:清明节是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的节日,也是农历的第5个节气。
清明时节,大地回暖,百花争妍,是人们祭扫祖先、追思亲人的时刻。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还会踏青郊外,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谷雨:谷雨是每年四月中旬,太阳到达黄经30度。
谷雨时节,雨水增多,正是稻谷和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
农民们把握谷雨时机,种下禾苗,盼望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
立夏:立夏是每年五月初,太阳到达黄经45度。
立夏意味着夏天的正式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农田里的庄稼也开始蓬勃生长。
此时正是许多水果蔬菜的上市季节,人们也可以在此时享受到大自然的丰盈。
小满:小满是每年五月中旬,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60度。
小满的意思是农作物开始成熟,但尚未达到全熟状态。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元稹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 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 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 于每年的阳历9月22-24日 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 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 等长 。秋分,"分"即为"平 分"、"半"的意思,除了指 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 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 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 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 气温逐日下降 。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 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 点在阳历每年2月3-5日(农 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 达黄经315°时。立春是汉 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 自秦代以来,立春被认为是 春天的开始,过了立春,万 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 从此开始了。
以2022年为例,具体的时间: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2022-2-4 2022-5-5 2022-8-7 2022-11-7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立春2024年2月4日16:26:53 农历腊月廿五雨水2024年2月19日12:12:58 农历正月初十惊蛰2024年3月5日10:22:31 农历正月廿五春分2024年3月20日11:06:12 农历二月十一清明2024年4月4日15:02:03 农历二月廿六谷雨2024年4月19日21:59:33 农历三月十一立夏2024年5月5日8:09:51 农历三月廿七小满2024年5月20日20:59:17 农历四月十三芒种2024年6月5日12:09:40 农历四月廿九夏至2024年6月21日4:50:46 农历五月十六小暑2024年7月6日22:19:49 农历六月初一大暑2024年7月22日15:44:11 农历六月十七立秋2024年8月7日8:09:01 农历七月初四处暑2024年8月22日22:54:48 农历七月十九白露2024年9月7日11:11:06 农历八月初五秋分2024年9月22日20:43:27 农历八月二十
寒露2024年10月8日2:59:43 农历九月初六霜降2024年10月23日6:14:32 农历九月廿一立冬2024年11月7日6:19:49 农历十月初七小雪2024年11月22日3:56:16 农历十月廿二大雪2024年12月6日23:16:47 农历冬月初六冬至2024年12月21日17:20:20 农历冬月廿一小寒2025年1月5日10:32:31 农历腊月初六大寒2025年1月20日3:59:52 农历腊月廿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说明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说明二十四节气,又称气候节气,是中国古代为了反映气候变化而确立的二十四个时节和时令。
这二十四个节气按照每年太阳黄经的位置划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智慧和农业文化中对时间和气候的观察和认知。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相关信息。
1. 立春•日期:每年阳历2月3日-5日之间•含义:春节前夕,天气渐暖,万物萌动,代表了春天的开始。
2. 雨水•日期:每年阳历2月18日左右•含义:雨水节气开始,降雨增多,为播种农作物奠定基础。
3. 惊蛰•日期:每年阳历3月5日左右•含义:春雷始醒,春雷惊蛰,万物复苏。
4. 春分•日期:每年阳历3月20日-22日之间•含义:昼夜平分,开始进入春季。
5. 清明•日期:每年阳历4月4日-6日之间•含义:扫墓祭祖,春暖花开,清明时节雨纷纷。
6. 谷雨•日期:每年阳历4月19日左右•含义:谷雨降临,为春耕种植提供了雨水滋润。
7. 立夏•日期:每年阳历5月4日-6日之间•含义:夏季开始,天气逐渐变热,万物长势旺盛。
8. 小满•日期:每年阳历5月20日左右•含义:夏季初满,农作物开始成熟。
9. 芒种•日期:每年阳历6月5日左右•含义:稻谷成熟,开始收割,标志着夏季农作物的大丰收。
10. 夏至•日期:每年阳历6月21日左右•含义:阳光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代表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11. 小暑•日期:每年阳历7月6日左右•含义:天气开始炎热,正式进入盛夏。
12. 大暑•日期:每年阳历7月22日左右•含义:夏季最热的时候,农作物生长迅速。
13. 立秋•日期:每年阳历8月7日-9日之间•含义:秋季开始,夏季渐退,凉爽的秋风开始吹拂。
14. 处暑•日期:每年阳历8月22日左右•含义:夏季正式结束,开始进入腊月。
15. 白露•日期:每年阳历9月7日左右•含义:天气渐凉,白露节气标志着秋天的开始。
16. 秋分•日期:每年阳历9月22日左右•含义:昼夜平分,正式进入秋季。
17. 寒露•日期:每年阳历10月8日左右•含义:天气更凉,开始出现露水,秋意渐浓。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_24节气每个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_24节气每个节气的意义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那么你知道24节气的由来吗?本文是24节气的每个节气由来,24节气每个节气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的说明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_24节气每个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_24节气每个节气的意义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那么你知道24节气的由来吗?本文是24节气的每个节气由来,24节气每个节气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的说明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农历闰月规则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
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不同历法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
[4]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4]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二至三年增加的一个月。
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
古代曾采用十九年置七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置闰由来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即为阴阳合历。
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
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
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
因加入了阳历成分,故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属阴阳合历。
由于纯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农历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
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
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
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么单数个就叫做节气,双数个叫中气。
农历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
24节气资料
24节气资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的得天独厚的物候表,记录了我国农民们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农耕智慧,也成为了人们欣赏自然美、感知大地变迁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为您介绍每个节气的相关资料。
立春:2月3日或4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春季的开始。
立春之后,“鸟儿不冻做窝,蜻蜓露点腰。
”在这一天,阳光明媚,气温逐渐回暖,人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雨水:2月18日或19日雨水是春季的开始,也是农民朋友们开始注意稻谷播种的时刻。
在此之后,天气开始显露出一些湿润和温和,雨水也开始增多,有利于农田的灌溉。
惊蛰:3月5日或6日惊蛰标志着春天的深入,让蛰伏冬季的生物苏醒过来。
这一天,雷声开始震响,春雷是宣告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先锋。
春分:3月20日或21日春分是春天的正中时节,这天昼夜等长。
此后,白天将变得更长,黑夜更短。
农田里各种农作物也将进入生长的关键期,需要农民们加强栽培管理。
清明:4月4日或5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当代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慎重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同时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
谷雨:4月19日或20日佛教中有一句名言:“立夏的风,停谷的雨。
”谷雨标志着春天播种的结束和稻谷生长的开始,此时干旱的田地将变得湿润起来,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代表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
立夏之后,温度也开始升高,大自然的景象开始焕发出生机,各种花草树木也进入全面的生长阶段。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这一天农作物开始进入灌浆期,某些地区还会刚刚开始抽穗,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芒种:6月5日或6日芒种是中国古代“三夏”的开始,在农田里,稻谷已经闷浸,玉米的身影也开始出现。
此时,大地的生长势头逐渐加快,绿色也进一步扩散,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
夏至:6月21日或22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代表每年太阳直射最南端,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
二十四节气(历法)
二十四节气(历法)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立秋之前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寒露前结霜降一冷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释:[犁田] 翻地的意思。
[番豆] 指的是花生。
[莳田]种禾稻。
[耘田]在种完禾稻之后的一段时间,要把稻田里的杂草拔掉,把长得太多的禾苗拔掉一些,扶正禾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施肥。
[打禾]收稻谷的意思。
什么是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每隔几年一个闰月
每隔几年一个闰月
每隔几年一个闰月,整理,欢迎阅读!
农历闰月是3年润一次,5年闰两次,19年闰七次!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
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
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廿四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秋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
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七月来作调整误差。
每隔几年一个闰月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
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也就是说,哪个月没有中气就闰那个月,所以具体要闰哪个月并没有固定规律。
你想知道哪个月润的次数最多的话,只有自己去数咯!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哪个月闰的次数最少:那就是腊月,这个月还没出现过闰月。
不过据推算,3358年将会首次出现史无前例的闰腊月!也就是说那年会过两次年啊!。
24节气的有关数据和推算
24节气的有关数据和推算24节气的育关数据和推算解答问题:=============================================================================================================================================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日地距离时刻在变化,根据动量矩守恒定律: (1) 农历的闰月是怎样确定的? 24节气名称黄经度阳光直射点 {北京的昼长时间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日落点的方位太陽高度角} 延续时间,即到下 <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每个节气的延续答: 阳历每个月分都有两个节气,上旬的节气叫<节>,下旬的节气叫<气>.(A) (B) (T) (t-1) (t=2) (偏角a) (h') 一节气的时间时间各不相同,(都是公转15度,用的时间各不相同).但不相同的这24 农历就不同了,在37个月分中只有35个节气,要有两个不完整的月,一---------------------------------------------------------------------------------------------------------------------------------------------- 个延续时间却是长年不变的,据此可推算出其它节气的时间. 个只有节而无气,另一个只有气而无节.有节无气的月作为闰月.有气立春 315度南纬16.4度 10小时05分 07点12分 17点17分正西偏南21.56度 33.06度 14天19小时54分 24节气的周期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有365天,所以今年某个节气的时间,再无节的月不作为闰月.雨水 330-- ----11.5-- 10----41-- 06--54-- 17--35-- --------15.20- - 38.50-- 14--22----16-- 加上5小时48分46秒,就是明年这个节气的时间.(见例2). 遇到閏年2月增加了一天, (2) 农历的大小月是怎样确定的?惊蜇 345-- ----05.9-- 11----20-- 06--35-- 17--55-- --------07.70- - 44.10-- 15--00----57-- 要在以上的计算结果上减去一日,(例3). 答: 农历一个月中有两个重要的时间,一个是<朔>,一个是<望>.朔望周期春分 0-- 赤道00.0=- 12----00-- 06--15-- 18--15== 正西方向 40.00-- 15--04----06--约是29天半,必须保正朔的时间在每月的初一,如果这月的朔在12点以清明 15-- 北纬05.9-- 12----40-- 05--55-- 18--35-- 正西偏北07.70-- 55.90-- 15--07----13-- ------------------------------------------------------------------- --------- 前,下一个朔可能出现在第30天,那么这个月只能是29天.是小月.如果下谷雨 30-- ----11.5-- 13----19-- 05--35-- 18--54-- --------15.20--61.50-- 15--10----21-- 节气时间的推算: 一个朔出现在第31天,那么这个月就是30天,是大月.立夏 45-- ----16.4-- 13----55-- 05--17-- 19--12-- --------21.56--66.40-- 15--13----01-- 例1: 推算本年的, 08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18时16分,小满 60== ----20.2-- 14----24-- 05--03-- 19--27-- --------25.60-- 70.20-- 15--15----21-- 08年的立夏节是何时?芒种 75-- ----22.6-- 14----44-- 04--53-- 19--37-- --------30.20--72.60-- 15--16----45-- 应是: 4月4日18时16分+(15+15)天(10+13)小时(21+01)分夏至 90-- ----23.5-- 14----51-- 04--49-- 19--40-- --------31.40--73.50-- 15--17----38-- =5月6日17小时38分 (用的近似值,可能差1-2分)小暑 105-- ----22.6-- 14----44-- 04--53-- 19--37-- --------30.20-- 72.60-- 15--17----15-- 例2: 推算次年的,(平年2月28天).大暑 120-- ----20.2-- 14----24-- 05-=03-- 19--27-- --------25.60-- 70.20-- 15--16----28-- 08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18时16分立秋 135-- ----16,4-- 13----55-- 05--17-- 18--12-- --------21.56-- 66.40-- 15--14----27-- 09------------何时?处暑 150-- ----11.5-- 13----19-- 05--35-- 18--54-- --------15.20-- 61.50-- 15--12----17-- (只要加上5小时48分46秒就可以了)白露 165-- ----05,9-- 12----40-- 05--55-- 18--35-- --------07.70-- 55.90-- 15--09----08-- 应是: 4月4日18时16分+5小时48分46秒秋分 180-- 赤道00.0-- 12----00-- 06--15-- 18--15-- 正西方向 50.00--15--06----16-- =4月5日00时04分46秒寒露 195-- 南纬05.0-- 11----20-- 06--35-- 17--55-- 正西偏南07.70-- 44.10-- 15--02----50-- 例3: 推算次年的,(闰年2月29天)。
廿四节气与农历闰月.
節 氣 詳 細 介 紹 | 總 結
農曆的廿四節氣,一年四季週而復 始的循環,是我國農曆的一大特色, 我國自古即以農立國,所以對季節 的更替與氣候變化,都必須加以了 解與掌握,否則,絕難期望有好收 成,在毫無天體觀測儀器的古代, 我們的祖先僅憑智慧與耐心,創下 了這舉世獨有的「廿四節氣」曆法, 提供後代準確的農作氣候訊息,使 我們受用無窮。
節 氣 詳 細 介 紹 | 秋
13.立秋—是下半年的第一個節氣,此時正是金風送爽的秋 季來臨之際。在「立秋」節氣中,古代皇帝有所謂「迎秋」 的儀式;而民間,立秋之日也有「嚐新」和「祭祖」的習 俗。 14.處暑—立秋半個月後,會出現一陣秋後的暑熱,令人有 「秋老虎」逼人的悶熱感,即為「處暑」。此時的炎熱, 有人戲說是夏天的「迴光反照」,是夏之神不願遽然離去, 所封起餘熱,加深人們對它的懷念。 15.白露—是農曆八月的節氣,白露以後,陰氣漸漸地重了, 清晨的露水一天比一天的厚,凝結成一團團的白白的水滴, 所以叫「白露」。 16.秋分—是農曆八月的中氣。「秋分」之日,是秋季的中 心點,過了這一天,即為秋的下半季,晝漸漸短夜漸漸長。 17.寒露—通常出現在農曆的九月上旬,這時天氣由涼轉寒, 人在早晚接觸晨露和夜霧,常覺寒意沁心,故名「寒露」。 18.霜降—是農曆九月的中氣,形容深秋時天寒地凍、露結 為霜的情景。此時處處是一片蕭條之氣,不過一般收成已 接近尾聲,農民臉上總是綻著笑容,辛勞了三季,看著穀 物入倉,是他們最大的滿足。
農曆閏年可有規則可循,多
待 答 問 題:
久一閏,該閏哪一個月? 農曆大小月可有規則可循? 國曆與農曆生日每隔多少 年會出現在同一天? “中秋”與”秋分”有何不 同? “清明”是[節氣]還是[節日]
二十四节气
1节气起源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
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中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取节气注历了。
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
大都表示气候变化,物象差异,与农业结合得十分密切。
因此,当时从八节二十四节气上就可以掌握季节的变化,决定对农作物的适时播种与收割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
为了记忆方便,把二十四节气名称的一个字,用字连接起来编成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至今仍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受到广大农民喜爱。
[1]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月令和二十四节气有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月令和二十四节气有关篇一:干支与二十四节气干支与二十四节气(1)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古今的历法不外太阳历与太阴历两种,太阳历如今世界通用的公历,太阴历如穆斯林国家通用的穆斯林教历。
这两种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个回归年,并将其平均成十二个月份,再分立大小平闰月。
太阳历的优点是四季分明,准确无差;太阴历则严格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因没有顾及到地球公转周期,所以不能准确地划分四季界限。
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一方面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一方面又巧妙地设立闰月做到与回归年同步。
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一周即一回归年的360度角划作24份,即太阳在黄经在向东每移动15度角为一“气”,移动一周360度共24气。
二十四节气太阳黄经度数及日期立春黄经315°2月3—5日,雨水黄经330°2月18—20日,惊蛰黄经345°3月5—7日,春分黄经0°3月20—21日,清明黄经15°4月4—6日,谷雨黄经30°4月19—21日,立夏黄经45°5月5—7日,小满黄经60°5月20—22日,芒种黄经75°6月5—7日,夏至黄经90°6月21—22日,小暑黄经105°7月6—8日,大暑黄经120°7月22—24日,立秋黄经135°8月7—9日,处暑黄经150°8月22—24日,白露黄经165°9月7—9日,秋分黄经180°9月22—24日,寒露黄经195°10月8—9日,霜降黄经210°10月23—24日,立冬黄经225°11月7—8日,小雪黄经240°11月22—23日,大雪黄经255°12月6—8日,冬至黄经270°12月21—23日,小寒黄经285°1月5—7日,大寒黄经300°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与农历闰月的关系
今天是阴历闰六月的第一天,虽然我们90后这一代人现在很少用阴历和农历(农历是阴阳合历,并不等同于阴历)来计时了,但是相信家里的老人还是会念叨今天初几了,会说今年有闰六月了夏天会格外长之类的话。
事实上我对于二十四节气和闰月这一话题产生兴趣就是起源于和外婆的对话,加之最近确实热到熔化,所以这对于我这样的胖子极不友好的闰六月就让我不得不和它较劲一番。
事实上最早的时候我关注的只是闰月的问题,初中的时候一次外婆就和我说过,说她小时候数学学很好但是一直搞不懂为什么阳历四年只有二月一天的闰日,而阴历每三年就会闰一个月呢?她问了当时的数学老师,老师被她问倒了(好吧其实是不是该问地理老师,但是那时候的农村能上学就很不错了,还能奢求什么呢?)。
她难住了老师还觉得颇有些得意,但是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呀,这就成了她一直以来的一个疑问。
60年后她说起这个问题,当时还初中的我也是一头雾水,老师没讲过呀,虽然自己也好奇过,但实在对阴历没什么兴趣。
但那一天早上我似乎就突然开窍了,我当时是这样给外婆解释的:阳历每四年闰一天是因为地球绕太阳真正的公转周期是365天6小时多一点,也就是说实际上一年应该有365天外加6个多小时,但我们使用的阳历就是标准的365天,这样算下来四年就多了24个小时,所以需要另外加上一天,这就是每四年二月会有一个闰日的原因了。
而传统使用的阴历因为是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计时的,所以和阳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阴历的大月只有30天,小月只有29天,按照我们从小背诵的阳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的大小月判据,阴历的一年就只有7×30+5×29=355天(阴历二月算是小月,只有29天)。
这样和阳历对比的话一年就少了十天,那么每三年叠加起来就会少一个月三十天,所以阴历会每三年有一个闰月,将缺少的三十天补回来。
外婆听了我这样的解释明显很满意,但是我又突然想到那到底闰月出现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怎么判断到底每三年会闰哪一个月?我当时没再把这个疑问说出来,我怕这又成为外婆的另一个心结,何况我也认为阴历实在是没啥大的用处。
农历闰年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安排?
农历闰年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安排?
首先,二十四节气不是根据农历划分的。
古人观察到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现代叫朔望月),至于年的概念,最初大概是由于庄家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
《说文解字》中说:“年,熟谷也”。
闰年的月份也是经历了各种变化。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我国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周年日平分为24个节气,其中每个节气占15.22日弱,后来根据太阳移动的速度,有的节气占14日多,有的节气占16日多,二十四节气用于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视位置定的。
具体见下面这张图片:(但愿我们能有耐心看)
以上答案根据王力先生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整理,但愿对你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பைடு நூலகம்
年的制订是利用太阳的运动而来,一回归年是指太阳在天上运行,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回归年(tropical year),实际长度为365.24219天,这是真正的一年长度。 然而,累积四年后多的0.96876天,与真正的一日尚差0.03124天,故如果不间断地按四年一闰的方式修正,百年后将累积成365*100+25=36525日,又比真正的一世纪日数365.24219*100=36524.219多了一点点。
闰,本义就是余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出来的叫“闰”。 所谓闰年就是指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农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一回归年,长度365.2422天,多于历法纪年(平年)的时间。为了解决两者的差数,每隔数年公历设闰日、农历设闰月加以调整。
那么,何年应增加闰月?又该闰何月?2012年的壬辰年为何闰四月?
这根据节气确定。农历历法把24节气分为“节”气与“中”气两大类,从立春开始逢单为“节”气,如立春、惊蛰……逢双为“中”气,如雨水、春分……历法规定,农历每个月份必须含有一个相应的“中”气,如正月有雨水、二月有春分……这样使月份与寒暑节令变化相适应。如遇上某年某月中只有一个“节”气而无 “中”气,就定这个月份为它上月的闰月,这个年份便成闰年,有13个月。这种状况19年中有7次。
4.逢4000的倍数不闰, 例如:公元4000、8000年,不闰年。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农历年出现闰月是因为我国几千年所采取的传统农历实际上阴阳合历,其既考虑到与太阳直接相关的阳历回归年,又考虑到与月亮位相变化的阴历朔望月。为了解决春节在夏天过的矛盾,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因为19个回归年的长度与19个农历平年加7个闰月的总长度基本上相等,因此每隔2年到3年,就必须增加1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因而,农历的闰年就有了13个月。按照历法规则,农历闰月被设置在从2月到10月中的某1个月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
因此,历法学家便重新规定闰年的规则:
1.逢4的倍数闰, 例如:公元1992、1996年等,为4的倍数,故为闰年。
2.逢100的倍数不闰,例如:公元1700、1800、1900年,为100的倍数,当年不闰年。
3.逢400的倍数闰,例如:公元1600、2000、2400年,为400的倍数,有闰年。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
壬辰年四月后的一个月中只有一个“节气”芒种而无“中气”,因而定为闰四月。
公历201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干支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