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以及24节气

闰,本义就是余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出来的叫“闰”。 所谓闰年就是指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农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一回归年,长度365.2422天,多于历法纪年(平年)的时间。为了解决两者的差数,每隔数年公历设闰日、农历设闰月加以调整。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年的制订是利用太阳的运动而来,一回归年是指太阳在天上运行,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回归年(tropical year),实际长度为365.24219天,这是真正的一年长度。 然而,累积四年后多的0.96876天,与真正的一日尚差0.03124天,故如果不间断地按四年一闰的方式修正,百年后将累积成365*100+25=36525日,又比真正的一世纪日数365.24219*100=36524.219多了一点点。

因此,历法学家便重新规定闰年的规则:

1.逢4的倍数闰, 例如:公元1992、1996年等,为4的倍数,故为闰年。

2.逢100的倍数不闰,例如:公元1700、1800、1900年,为100的倍数,当年不闰年。

3.逢400的倍数闰,例如:公元1600、2000、2400年,为400的倍数,有闰年。

4.逢4000的倍数不闰, 例如:公元4000、8000年,不闰年。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农历年出现闰月是因为我国几千年所采取的传统农历实际上阴阳合历,其既考虑到与太阳直接相关的阳历回归年,又考虑到与月亮位相变化的阴历朔望月。为了解决春节在夏天过的矛盾,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因为19个回归年的长度与19个农历平年加7个闰月的总长度基本上相等,因此每隔2年到3年,就必须增加1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因而,农历的闰年就有了13个月。按照历法规则,农历闰月被设置在从2月到10月中的某1个月过后重复同

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

那么,何年应增加闰月?又该闰何月?2012年的壬辰年为何闰四月?

这根据节气确定。农历历法把24节气分为“节”气与“中”气两大类,从立春开始逢单为“节”气,如立春、惊蛰……逢双为“中”气,如雨水、春分……历法规定,农历每个月份必须含有一个相应的“中”气,如正月有雨水、二月有春分……这样使月份与寒暑节令变化相适应。如遇上某年某月中只有一个“节”气而无 “中”气,就定这个月份为它上月的闰月,这个年份便成闰年,有13个月。这种状况19年中有7次。

壬辰年四月后的一个月中只有一个“节气”芒种而无“中气”,因而定为闰四月。

公历201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干支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