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高效实现

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高效实现
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高效实现

基金颁发部门:科技部国家863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混沌密码系统的理论与实现技术 编号:2006AA01Z426 申请人:王茂才

作者简介:康晓军(1978-),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王茂才,男,讲师,博士研究生。

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高效实现

康晓军 王茂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

摘要:本文通过对Dijkstra 最短路径搜索算法的分析,从数据存储结构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数据文件结构,实验证明该实现具有较高的效率。

关键字:网络分析 最短路径 Dijkstra

分类号: TP301.6 文献标识码:A

An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Shortest Path Problem

Based on Dijkstra Algorithm

Kang XiaoJun Li ShengWen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Author analyzes the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Dijkstra’s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form the data storage configur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discuss a structure of date file. In the experiment prove the high efficiency.

Key words : network analysis ; The shortest path ; Dijkstra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GIS 系统因其强大的功能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网络分析作为GIS 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在电子导航、交通旅游、城市规划以及电力、通讯等各种管网、管线的布局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网络分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是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不仅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引申到其他的度量,如时间、费用、线路容量等。相应地,最短路径问题就成为最快路径问题、最低费用问题等。由于最短路径问题在实际中常用于汽车导航系统以及各种应急系统等(如110报警、119火警以及医疗救护系统),这些系统一般要求计算出到出事地点的最佳路线的时间应该在1 s ~3 s 内,在行车过程中还需要实时计算出车辆前方的行驶路线,这就决定了最短路径问题的实现应该是高效率的。其实,无论是距离最短、时间最快还是费用最低,它们的核心算法都是最短路径算法。经典的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 算法是目前多数系统解决最短路径问题采用的理论基础,只是不同系统对Dijkstra 算法采用了不同的实现方法。

1 经典Dijkstra 算法的主要思想:

设G = < V , E , A >为一个具有n 个顶点的赋值有向图,设x 0∈V 。我们循序渐进地建立这样一个顶点集合X ,对所有x ∈X (x ∈V ),我们知道从x 0到x 的最短路径。

开始,X = { x 0 },然后每一步向X 种加入一个顶点x ,加入x 的条件是已知从x 0到x

的最短路径的路程,以及在这个路程中位于x之前的顶点。当所有从x0可到达的顶点都加入到X中时,运算结束。

设M = V – X,对于M中的顶点y,一切从x0到y的路径,如果除y以外仅含X的元素,即称之为从经x0过X到y的路径,这些路径中的最短路径的路程记为:

DIS ( x0 → X → y )

最短路径中位于y之前的顶点记为:

PRED (x0 → X → y )

如此,每一步骤我们总是向X中添加顶点m,并保证:

DIS (x0 → X → m )=INF { DIS (x0 → X → y ) }

y∈M

也就是说总是选择距x0最近的顶点添加到X中去。

当m添加到X中以后,对于M中的顶点y,可能产生从x0到y的新的通过X的路径,在这些路径中,m = PRED(x0 → X → y ),因此可能有必要刷新DIS (x0 → X → y )。

为了对以上方法编程,我们建立一维数组DIS(DIS[i]记录DIS(x0 → X →V i),V i∈ V),一维数组PRED(PRED[i]记录PRED(x0 → X → V i))。计算开始,DIS[i]初始化为x0与V i之间的边的长度,如果x0与V i之间无边相连,则初始化为∞(一个足够大的数值),PRED[i]初始化为x0的编号。

2 Dijkstra算法的实现: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按标记法实现Dijkstra算法的过程中,核心步骤就是从未标记的点中选择一个权值最小的弧段,。这是一个循环比较的过程,如果不采用任何技巧,未标记点将以无序的形式存放在一个链表或数组中。那么要选择一个权值最小的弧段就必须把所有的点都扫描一遍,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个制约计算速度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这些要扫描的点按其所在边的权值进行顺序排列,这样每循环一次即可取到符合条件的点,可大大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另外,GIS中的数据(如道路、管网、线路等)要进行最短路径的计算,就必须首先将其按结点和边的关系抽象为图的结构,这在GIS 中称为构建网络的拓扑关系(由于这里的计算与面无关,所以拓扑关系中只记录了线与结点的关系而无线与面的关系,是不完备的拓扑关系)。如果用一个矩阵来表示这个网络,不但所需空间巨大,而且效率会很低。下面主要就如何用一个简洁高效的结构表示网的拓扑关系以及快速搜索技术的实现进行讨论。

网络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中被抽象为图,所以其基础是图的存储表示。一般而言,无向图可以用邻接矩阵和邻接多重表来表示,而有向图则可以用邻接表和十字链表表示,其优缺点的比较见表1。

表 1 几种图的存储结构的比较

名 称 实现方法 优 点 缺 点时间复杂度

邻接矩阵 二维数组 1. 易判断两点间的关系

2. 容易求得顶点的度

占用空间大 O(n2+m*n)

邻接表 链表 1. 节省空间

2. 易得到顶点的出度

1. 不易判断两点间的关系

2. 不易得到顶点的入度

O(n+m)或

O(n*m)

十字链表 链表 1. 空间要求较小

2.易求得顶点的出度和入度

结构较复杂 同邻接表

邻接多重表 链表 1. 节省空间

2. 易判断两点间的关系

结构较复杂 同邻接表

3 图的节点-弧段联合结构表示法

节点、弧段结构是G1S表达地图的一种常用数据结构。在该结构中,一幅图可抽象为“{节点集合}+{弧段集合}”。对于每条弧段,记录了其起始节点、终止节点编号,以及弧段权值(可描述弧段各种属性信}l);而对于每个属于节点集的点,其数据项包括:点的地理坐标、关联弧段数、关联弧段的编号,及节点的属性,如节点是否为阻挡点、节点处的费用、是否为图的割点等。下面为C语言描述的节点及弧段数据结构及网络图结构:

struct Arc(弧结构)

{int ArcNo; //弧编号

int start_pt_no; //起始点编号

int end_pt_no; //终止点编号

float attribl_value; //弧的属性1的数值

float attrih2_value; //弧的属性2的数值

flat attrihn_ value; //弧的属性n的数值

};

struct Point(点结构)

{int PointNo; //节点编号

float x,y; //地理坐标

int NearArcNum; //关联弧数量

int NearArcNo; //各关联弧的编号

float attrihl_value; //节点属性1的数值

float attrih2_value; //节点属性2的数值

flat attrihn_value //节点n属性n的数值

};

struct Network (网络图结构)

{int pointNum, archNum; //图的节点、弧段数量

Point *points; //该图包含的节点集

Arc *arcs; //该图包含的弧段集

};

利用上而的节点弧段联合结构,可以较好地表达一幅真实图件中的实体关系。

4存储结构的改进:

在深入分析了Dijkstra算法后,基于上述节点-弧段结构,我们提出了如下的数据结构:

开辟几个一维数组来存储如弧段长度,弧段的起点,终点等信息,全部按照点号的次序排列。

另外对于最关键的邻接点的问题我们设置一个一维数组ArcBase来解决,数组下标对应顶点

点号,数组内容为该顶点在弧段文件中的起始位置。这样一来相应的顶点I的出度就可以用ArcBase[I+1]—ArcBase[I]来求得,再通过弧段起点数组和弧段终点数组的对应关系就可以求

得各顶点的邻接点了。使用这种方法,我们使得空间复杂度由(n2 )变为(n),而且也非常方

便。另外在每次的搜索最短弧长DIS的时候,我们对所有更新过的DIS数据进行排序,这

里使用了快速排序法,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率。在仿真实验中本算法收到了很好的效

果。

表2 本文提出的算法数据文件结构

文件结构内容类型长度(字节)

Int 4 点数N 文件中共有的结点数目 Long

结点信息X坐标,Y坐标 Double,Double N*16

Int 4 弧段数M 文件中共有的弧段数目 Long

弧段信息起点点号,终点点号,弧长 Long

Int,Long Int,Double M*16

5 结论

利用节点弧段联合结构表达图,采用适当的搜索方法,应用到最优路径的选取上,这在

GIS网络分析中比较实用。它避免使用大规模数组,降低了存储结构的冗余度,还能有效地

表示比较复杂的图,以及具有多重属性的节点与弧段,从而为实现多目标搜索提供基础。此

外,由于当前G1S软件的数据源普遍采用ARC/1NFO的Cover-Age,而本方法中采用的数

据结构可以很容易地从ARC/1NFO数据的拓扑结构获得并扩充得到,可见这在G1S应用中

也是非常实际的。

本文作者创新点:本文通过对Dijkstra最短路径搜索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数据文件结构,

实验证明其实现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 乐阳,龚健雅. 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的一种高效率实现[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 24(3): 209-212.

[2] 徐业昌,李树祥,朱建民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最短路径搜索算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8; 3 (1) : 39~ 43.

[3] 王志和,凌云.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优化及其实现[J] ,微计算机信息,2007,11-3:275-277

[4]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5] 严寒冰,刘迎春.基于GIS城市道路网最短路径算法探讨,[J].计算机学报,2000, 23(2) : 210一215.

[6] 吴京,景宁,陈宏盛最佳路径的层次编码及查询算法,[J].计算机学报,2000,23(2)

[7] 王开义,赵春江GIS领域最短路径搜索问题的一种高效实现[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3,8

[8] 陆峰最短路径算法:分类体系与研究进展,[J]测绘学报,2001,8

作者简介:

康晓军(1978-),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博士生。

王茂才(1974-),男,湖北襄樊人,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博士生。Biography:

KangXiaoJun (1978-), Male, Inner Mongolia, School of Computer,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einces. PhD

WangMaoCai(1974-), Mail, HuBei, School of Computer,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einces. PhD 经查,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已订阅本刊。

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一、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将中国梦细化为以下四点: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二、中国梦的意义 第一,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崛起、四个现代化,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社会层面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浓缩,有利于聚焦目标、明确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对面临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来说,需要梦想激励、理想引领。中国梦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容易赢得老百姓的赞同,有利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第三,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事业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大学是一段追梦的岁月,大学生处于做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艰深的概念通俗化。用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更能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三、中国梦的实现 第一,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在实现进程中需要制定长远目标、中期计划、当下任务,把最高纲领和行动方案结合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现阶段中国人民的共同愿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

1. ①“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这证明了一个铁律:落后就会挨打,生存必须自强。 中华民族犹如一头沉睡的雄狮。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不懈探索奋斗。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在整个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牺牲了数百万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牺牲了上千万英雄儿女,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对于这段历史、对于为这段历史而献身的先烈,我们要永远铭记。 1. ②“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我们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首先建立起来的,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纽带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这一国体的建立,使新中国有可能在对极少数敌对势力实行专政的同时,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是这样的沉痛教训。 同历次犯错误一样,从失误中警醒,并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彻底纠正错误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面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纠正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实事求是地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

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讨

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讨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刻揭示,蕴含着对生态与人性的反思。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位”灵魂,即“真善美”这三位形成的一体就是生态文明,其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广泛的基础理论指导。 标签:马克思主义;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 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三者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了人类整个实践活动过程的全部,其所产生的实践的结果就是知识、意义和美感的统一,即真善美的同一。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指出实践是自然、社会、人三者之间的联系体,“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1]131。“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2]95即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之间关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于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有序、共生共融的生存空间,创造一个天地人和的相互间协调统一的人性世界,重构经济与政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之间的一体化,将其置放于“自然——人——社会”三者之中,对实现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为实现中国梦,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五位一体的发展提出有意义的思考。 作为人的主体认知结构、评价体系和审美标准分别由知识范畴、意志规范和美感道德三者组成,所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时代的必须,更是人类自觉行为,是一种思想、一种责任、一种意识、一种情感、一种道德,在这一活动践行中,人的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和谐的理性行为得以生成、限制、规定和发展。通过对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的思索,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 一、生态认知: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 马克思理论中关于认知就是一种真理性的认识,指的是对客观规律的能动的反映,也是人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结果。其将生态文明的认知放置于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进步中,其生态理论具有深刻的质的飞跃。可见,生态认知则是包含对生态的真理性认识,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人的主观知性而形成的对生态文明发展各种科学知识,例如生态要素、生态特征、生态行为、生态道德、生态技术、生态创新等内容。生态认知的理性特质是指导人行为向善的基石,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准则,只有具备全面而完整的生态认知,才能在实践中更好保护环境,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减少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工具理性与情感感性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生态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生态认知还应具备对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制定和实施的理性认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本途径的探讨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本途径的探讨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人类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大战略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资源环境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基本途径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对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工业文明的超越。中共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以及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这个定义既包括了人与自然,也包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还包括了物质和精神及持续发展的内容。要对生态文明做出较为全面的界定,应在理论上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和界定,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与考察。广义的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新形态;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狭义的生态文明则是仅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取得的各种成果。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十分艰巨和紧迫,这些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

“中国梦”及实现路径

“中国梦”及实现路径 一、【时事回顾】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顺利闭幕。全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大会期间,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选举张德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选举周强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曹建明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同时,选出了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提名,决定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根据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提名,决定了国家军委副主席、委员。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 这些人选,由中共中央建议,经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表决通过,作为主席团提名,提请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同时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民主协商会,就建议名单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理论分析】 十二届全国人大完成了各项议程顺利闭幕,体现了人代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的可靠制度保证。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各项决议草案,体现了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直接行使最高监督权和最高决定权。表决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职权。

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文章阐述了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优化甘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融合共建;增强节约意识,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构建低碳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 标签: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现实路径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不合理的人为开发,目前甘肃土地沙化、荒漠化、草场退化等问题十分严重,由建国初期全国工业分布规划导致的重工业集中的现状,也使得工业污染日益侵袭着脆弱的自然环境。甘肃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都比较高,而森林覆盖率则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工业污染非常严重,但治理效果较差,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都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甘肃是我国自然生态极端脆弱的地区,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加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如下: 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某种意义上说,经济社会系统是生态环境系统的子系统。这种观点有其深厚的自然科学背景,尤其是得到了热力学和生态学相关理论的支撑。在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里,引人注目的是不含有土地和任何自然资源要素。在有关经济增长的争论中,以土地的不变投入为基础的增长论的传统阵地,在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没有任何地位。肯尼斯·布尔丁(1966)认为:我们需要观念上的变化,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来自开采、生产和消费行为的残留物总是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与我们一起存在。价格机制只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中的一小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增长必须是资源环境严格约束下的最优增长。 二、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机制和考评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新机制,调动居民、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环境。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按国家总体部署,适时调整建设生态文明投资项目目录,改进和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制度,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华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华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近年来,华安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生态立县”的重大决策,努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新华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6年9月,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6年10月順利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今后,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补齐发展短板;如何精心呵护、倍加珍惜大自然给予我县生态资源,持续巩固国家生态县创建成果,为把华安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做出不懈努力。为此,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华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进一步推进华安县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华安县生态文明成果存在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华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华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份、原中央苏区县、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几年来,华安将“生态立县”作为发展战略,生态县建设纳入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现今我省自贸区建设如火如荼,旅游服务行业被列入我省自贸区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华安县紧抓机遇,突出自身生态优势,充分利用创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县的契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旅游产业。目前我县森林覆盖率达72.42%,居于漳州市前列;有8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畲族村寨官畲村入选首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6个村被评为富美乡村,15个村被评为美丽乡村;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 1.以绿为“尺” ,生态把关 首先是强化源头治污。以“低消耗、低排放、高科技、高效益”的项目为目标,并将限制开发区域的建设项目放在南部的经济开发区,实行最严格的项目引入和淘汰制度。近年来先后关闭污染及落后产能企业85家,谢绝10多个投资达数十亿元的项目引入。其次是全力进行生态修复。华安县肩负着保护北溪流域水环境和下游饮用水安全的重任,“十二五”期间,我县共投入2.41亿元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共拆除或关闭养殖场达107万平方米。近年来,我县频频放出绿色大招,安排每年8000万元作为九龙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金,并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与水系工程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推进村容村貌整治。 正是由于群策群力,严防死守,九龙江北溪华安段干流断面水质一直保持在三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而大气则优于国家一类标准。

实现生态文明的路径有哪几个方面

实现生态文明的路径有哪几个方面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怀化市委书记: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深刻领会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我认为,对于怀化这样的后发展地区来说,关键是要从优化生态环境、做强生态产业、培育生态文化3个方面去突破,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省市领导纵论科学发展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展现地方政府领导对推进科学发展观落实、建设生态文明以及环境保护深层次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精辟见解,从即日起,本版开辟“省市领导纵论科学发展”栏目,主要刊登各省省委书记、各市市委书记或省长、市长对环境保护战略决策、工作思路的思考,重点介绍在一定辖区内,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如何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实践与经验。旨在通过介绍地方领导以广阔视角和战略高度,结合工作实际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内在关系的理性分析判断,为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等提供借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加强污染防治优化生态环境目标宜居城市新型农村良好生态手段减存量,控增量;抓“三清”,促“五改”;广育林,清河道生态文明是一种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文明形态。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就失去了依托。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首先加大防污治污力度,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一要大力治污,打造宜居城市。近年来,怀化通过着力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城市治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工业污染、建设污染和生活污染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市民宜居出发,进一步加大治污力度,不断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水平。大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宾馆、绿色机关、生态小区等系列创建活动,逐步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固体废物处理中心、污水处理厂、公厕、果皮箱等基础设施,不断减少生产生活污染。加强工业污染综合治理,以最过硬的手段削减现有企业的污染存量,以最严格的措施控制新上项目的污染增量,严控环保准入门槛,严禁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落户怀化,从源头上控制城市环境污染。二要突出保洁,建设新型农村。怀化市农村面积和农村人口均占全市总量的70%以上。没有农村生态环境的大改善,就没有全市生态文明的大提高。为此,我们必须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深入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五改”(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浴)活动,力争“十一五”末全市使用沼气农户达30万户,90%的行政村完成“三清”任务,“五改”配套率达90%以上,营造清洁、舒适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三要狠抓绿化,保持良好生态。怀化市山地面积292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0%。生态保存较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95%,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建设生态文明,青山绿水是怀化的优势所在。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宜林灭荒运动,突出抓好工业原料林建设和生态公益林保护,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保证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同时,结合防汛抗旱需要,在沅水、水等主要河流干道积极开展以清障排淤、减少污染为主要内容的河道综合治理,着力打造“畅通、清洁、生态”的母亲河。转变发展方式做强生态产业目标培育和发展生态型工业、农业、旅游和三产手段通过减排扶优汰劣;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激活生态旅游元素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一要以循环经济为目标,培育和发展生态工业。就是要以节能、降耗、减排为基本目标,坚决取缔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夕阳产业,大力引进和发展高效、节约、循环的现代企业,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生态化。在食品、医药、电化学、竹木等重点行业中,大力推广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新的实用技术,积极发展循环企业,带动发展一批循环经济的骨干企业。坚持“工业生产园区化、园区生产生态化”的方针,大力加强生态工业园建设,争取3年~5年内,每个县(市、区)都建立1~2个融生态产业链设计、

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蔡波学号: 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成才、成功的梦,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比渴望的强国梦。当前,作为大学生的我,更要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为贡献祖国积累能量。 作为一名90后的理工大学三年级学生,我知道,要想实现强国梦必须先一步一步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在大学里,我除了认真上课,学习专业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代大学生承担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生命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地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

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知行统一”式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任何人的相处中,既要重视言,更要重视行。要看他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是否做到了;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但是否改正了。一个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路径(精)

试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路径【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生态文明含义入手, 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些粗浅的看法与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路径 一、生态文明基本含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 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 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 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在刘惊铎的《生态体验论》中定义为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反思人类的生存发展 过程, 系统思考和建构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 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 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 摘要:突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之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湖南长株潭地区在“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中,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本文对其作了概括和总结,并对如何推广做了探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 (2011)07-0051-03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实践形态研究”(项目编号:HB2009G02)。 作者简介:李志勇(1968-),男,山东临沂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突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之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湖南长株潭地区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中,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

一、当代发展的资源环境困境 人类现代化的进程始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带来的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拓展和物质生活的繁荣,另一方面是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凋敝,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发展不可持续。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 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诸如此类的问题印证了恩格斯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 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P383)这些问题迫使世人重新审视经济发展的本质、路径和方式等重大问题。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反思人类废弃物太多,环境不堪重负引起整个世界生物的死亡。1972年是罗马俱乐部的出版《增长的极限》。其中心论点是: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如果按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在今后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原因在于地球是有限的,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吸纳消化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该理论认为,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人类应制止增长和技术

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中原兴则中华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是从根本上体现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标志,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原经济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粗放增长、科技相对落后、区域法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同时促进生态科技发展、加强生态制度建设,为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价值导向、良好经济基础、有力科技支撑及法制保障。 标签: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党中央立足于中国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此外,十八屆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些措施为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然“中原兴则中华兴”,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区域以及重要经济增长板块,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是中国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为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中原经济区在长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经济增长与生态承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使中原经济区在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周期中实现快速发展,中原经济区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探索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加快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中原经济区生态基本状况 伴随着人类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区域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原经济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要存在以下生态问题: 1.水资源失衡,污染普遍 中原经济区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同时由于人口密集,还面临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的问题。此外,其水资源时间及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较少,水旱灾害多发,使得区域内水资源的地表径流在年际年内变化都较大。另一方面,中原经济区的水污染十分普遍。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重型工业,多年来造成了区域内工业废水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地区。并且水污染方式慢慢地由经济发展初期单纯的工业污染转变为现在的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污染,加之部分来自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废水污染的混合型污染,水环境持续恶化。 2.土地资源供给压力大,水土流失严重 中原经济区由于庞大的人口规模,土地资源面对着巨大的供给压力。一方面,中原经济区作为古老的农业开发区之一及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目前可被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中原经济区水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试题及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1.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是()。(1.0分) A.生态 科技 B.能源 类型 C.市场 D.资本 我的答案:A×答错 2.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0分) 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 单》 我的答案:A√答对 3.2017年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1.0分)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日本

4.()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1.0分) A.十六大 报告 B.十七大 报告 C.十八大 报告 D.十九大 报告 5.截至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名单。(1.0分) A .2 B .3 C .4 D .5 6.从()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0分) A.改变经济发展的能源 结构 B.生产过程、产品和服 务 C.资源利用程度

D.资源节约 7.在世界范围内,先污染后治理的代表国家是()。(1.0分)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8.()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就将被征收的特别关税。(1.0分) A.碳 税 B.碳 关税 C.环 境税 D.资 源税 9.在我国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不包括()。(1.0分) A.环渤海 区域 B.长三角 区域 C.珠三角

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分析及战略路径研究

透视珠三角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极其关键的新时期。本文在总结和归纳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形势及问题,对深圳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内容、路径进行系统思考和框架设计。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深圳 Abstract: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five in one overall strategic layou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key.With developing fast of social economic in Shenzhen.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as come into being increasingly.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conclusion of the Shenzh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x-perience,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in the future the direction,content,route design thinking and frame system. Key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the strategic path;Shenzhen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描绘了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在新形势下,深圳市作为我国首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前沿,一直以来勇于承担先行先试的先锋示范作用,在新一轮发展中,打造具有“深圳质量”的生态文明,创新体现深圳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示范标杆,当好推动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新时期的引领带动作用。与此同时,深圳市作为资源环境小市,需要可持续、高质量的承载高强度的产业和高密度的人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打造科学发展的“深圳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1.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工作实” 2007年以市委1号文的形式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五大生态体系建设。随后配套发布了“1980文件”,形成全市各区、各部门有机统筹、合力共建的工作格局。2008年5月,深圳被环保部选定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全面启动。1999年启动生态创建工作,形成了以市、区创建为主体,“细胞工程”创建为补充的工作格局,截至2012年底,已建成“国家生态区”4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深圳市生态工业园区”10个,“深圳市生态街道”49个,“深圳市绿色社区”345个。 2005年起开展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将近50%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实行铁线管理、铁腕保护,有力推动了深圳市“四带六廊”生态安全网络的构建以及生态空间格局的初步形成。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总面积228.31平方公里;全年新增绿道851公里,公园总数达到789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平方米。 2.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 2012年,GDP突破2000亿美元,在经济总量高位突破的同时,深圳市资源能源消耗实现“三个下降”,万元GDP建设用地、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均为全国最低;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超额完成控制目标。在全国GDP 超万亿的大中城市中,深圳市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的人口和GDP 却是最大,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支撑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日污水处理总能力达469.5万吨,全市河流水质进一步扭转了恶化趋势,主要河流水质有所改善,12条重点监测河流中,10条河流水质不同程度好转,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以及龙岗河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市民休闲亲水的愿望。空气质量方面,空气质量优良率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逐年增加,灰霾比上年减少了35天,下降幅度为31%。2013年上半年深圳市入选环保部“十大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在环保部公布的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居第6;PM2.5指数为北、上、广等17个主要城市中最优水平。 3.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初步形成 2006年7月颁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 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分析及战略路径研究 □车秀珍王越陈晓丹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518001) 58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14年12月

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路径就是

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路径就是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路径 xx年03月16日 00:42 :学习时报作者:庄稼汉李宏伟(作者系福建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教授)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于制度建设、根本在于制度建设。 ___ ___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生态文明制度设计缺乏统筹思维,制度碎片化现象突出,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制度缺失严重。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现象,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过多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没有根本扭转,在干部选拔任用上,重视经济发展情况的考核,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评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体系不完善。从地方政府的责任落实上看,还存在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不紧的问题,过多看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显性政绩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隐性政绩;从职能部门的责任落实上看,管发展也要管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的要求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齐抓共管”变成环保部门“单家独斗”,“责任共担”变成环保部门“一家担责”;从企业的责任落实上看,还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在源头监管方面,还存在重项目环评、轻区域环评的现象,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整体滞后等问题;在过程监管方面,还存在在线监

控体系覆盖面相对不足、排污许可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结果严惩方面,还存在以行政处罚代替法律追责、执法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三个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方方面面,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具有“指挥棒”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先导制度。全国不少地方做了有益探索,比如,福建省取消了对34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实行生态保护优先和农业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建立健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责任追究体系。落实最严格的地方政府属地责任。新修订的《环保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内容,作为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环保目标责任制是环境保护的龙头制度,是落实政府属地责任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福建省环保厅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市长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进行全面改革。坚持目标导向就是要推动属地责任的标准、要求从模糊向明晰的转变,制定各城市的空气质量考核要求时,明确各市空气达标天数比例必须达到95%以上,达不到要求的扣减分数,超过比例的相应加分,通过对空气质量目标量化考核,有效遏制了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落实最严格的部门监管责任。如何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