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卫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鳌山卫

“鳌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印”印,明,印面7.1×7.1cm,通高8.8cm。

元末明初,倭寇屡侵,烧杀掳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其中,1368-1375年(明洪武元年至八年),倭寇曾7次侵扰山东沿海,“即墨、诸城、莱阳沿海居民多被害。”洪武中期,曾命魏国公徐辉祖分巡沿海,加强防

卫。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徐辉祖命指挥佥事廉高于即墨县城东20公里处滨海筑砖城驻兵以备倭,设鳌山卫,领后所雄崖守御千户所(今丰城镇雄崖所)、前所浮山前守御千户所(也称浮山备御千户所,今青岛市南区浮山所),卫附一所,称“中所”或“右所”,并设经历司、镇抚司、儒学。

鳌山卫城初建时周长约2500米,高约11.6米,厚约6米。门有四,东名“镇海”,南名“安远”,西名“迎恩”,北名“维山”。城墙外修有护城河,宽约8.3米,深约5米,引海水入河。海潮可抵东门,船只由海可直达护城河。

鳌山卫初设时,原额设指挥使3员,指挥同知5员,指挥佥事8员,经历1员,儒学教授1员,镇抚司镇抚2员,右、前、后三所千户6员,百户15员,边操军324名,京操军289名,守城军208名,屯田军余(即军户余丁)287名。雄崖所原额设正千户2员,副千户2员,百户2员,所吏目1员,京操军春戍250名,秋戍319名,守城军余51名,屯田军余77名。浮山所原额设正千户1员,副千户1员,百户1员。

沿海驻军为传递信息,于沿海高埠处广设墩堡。守卫军士人数不一。属鳌山卫直领墩26处:石岭、分水岭、小劳山、横断、劈石、石老人、栲栳岛、萧旺、龙口、捉马嘴、张家嘴、高山、羊山、走马岭、峰山、猬皮岭、黄埠、石炉山、桑园、石张口、大村、盟旺、营前、马山、孙

疃庄、那城。雄崖所墩11处:段村、王骞、王家山、公平山、望山、青山、米粟山、北渐山、陷牛山、朱皋山、白马岛。浮山所墩18处:麦岛、错皮岛、双山、塔山、瓮窑、转山头、狗塔山、桃林、中村、东城、张家庄、程家庄、城阳、女姑、楼山、孤山、红石、湛山。

鳌山卫及所领3所之军士皆隶军籍,为军户,世袭。卫所军士守城与屯田并重。其中,鳌山卫直领军屯,裁撤后归并即墨县的有6处,屯田15636.11亩,分别是俞家屯、黄家屯、中黄家屯、梁家屯、朱家屯、潘家屯,另有29屯裁撤后归平度州,计22894.5亩;雄崖所有8处军屯归并于即墨县,屯田约18252.55亩,分别是黄家屯、殷家屯、韩家屯、姜家屯、北阡屯、周家屯、殷西屯、柳树屯;浮山所领军屯25处,有9处位于即墨县境内,屯田31177.64亩,分别是赵家屯、葛家屯、李家屯、毛家屯、侯北屯、任家屯、侯南屯、展家屯、浮山所屯,16处位于平度州境内,屯田5948.87亩。

清朝初年,废世袭,鳌山卫改设守备1员,教授1员;雄崖所改设千总1员;浮山所改设千总1员。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鳌山卫、雄崖所、浮山所裁撤,地归即墨县领,分别改设巡检署。鳌山卫设巡检1员,千总1员,有马步兵50名驻防。雄崖所设巡检1员,把总1员,马步兵30名驻防。浮山所设巡检1员。

鳌山卫及雄崖所、浮山所归于即墨县后,军士遂依其屯田、驻防处散居。

其中,归并于即墨县的有:鳌山卫2396户,8928人;雄崖所1854户,5744人;浮山所3130户,8570人,合计约占即墨县总户数的7.08%,总人口的13.33%。现世居鳌山卫镇政府驻地的居民李、何、冯、陈、刘、韩、邱、焦、朱、戴、常、于、张、黄、姚、庞、唐、刁、褚、廉等姓氏,雄崖所村的李、王、赵、韩、陆、陈等姓氏,以及浮山所丁、王、亢、苏、杨、余、张、汪、侯、葛、詹等姓氏,都是当时军户。

后来,鳌山卫城东门改题为“东安”,南门改题为“南清”,西门改题为“西泰”,北门改题为“北平”。1953年,鳌山卫城门和部分城墙拆除。

鳌山卫古城位于城区东20公里处,西依天柱山,东临鳌山湾,南接崂山,为明代海防要冲。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魏国公徐辉祖派指挥佥事廉高到此筑城驻军。城墙为砖石结构,周长2.5公里,高11.6米,厚6米,外有护城河,深5米,宽8.3米。城门有四:东为“镇海”,南曰“安远”,西称“迎恩”,北名“维山”。当时,海潮抵达东门,可以停泊船只,便于攻防。城中建筑方正对称,街道形如棋盘,四门洞达;有卫署、学宫、经历司、仓廒、文庙、武庙、天齐庙等建筑。城西筑有演武厅,设厅堂、点将台等。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裁撤鳌山卫,其属地并入即墨县。随着岁月的推移,卫城逐渐颓塌,今仅存遗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