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近代经济史总结
高考复习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
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19世纪七十年代—1956年)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95年)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 2、性质:资本主义性质; 3、代表阶层:官僚、地主、商人等; 4、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或沿海城市); 5、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广东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五)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六)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七)代表人物:中央:奕訢、文祥等满族官员; 地方: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官员。
(八)内容
第一阶段:前期(19世纪60—70年代):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性质: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2)旗号:自强; (3)弊端: A生产消耗高而效率低; B大小官吏贪污成风; C主管官员不懂业务,生产技术大权操纵在洋人手中。 (4)成就
(十二)评价 进步性:(1)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2)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 (4)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性: (1)只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2)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8)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
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 “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 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经济史 (中国近代经济)
三、农业近代化迟滞及其原因
• 1、传统土地所有制及租佃关系的保持
地权关系(地主土地所有制) 租佃关系(以实物地租为主,货币地租增长趋势) 赋役制度
押租、预租、转租 永佃制和折租制
• 2、农业生产的缓慢发展
时期 农业净产值 (亿元)
99.87
耕地 (千公顷)
63047
就业人口 (千人)
160118
中国近代化的中心目标:把以小农社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转变呈与国际接轨 的现代社会。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本质上是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 会的过渡或转型。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
1.二元结构: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现代的城市 工业部门和传统的乡村农业部门) 2.具体表现: a.城市与乡村的非协调发展。 b.新经济部门一定程度上掠夺传统部门,并使传统部门 在竞争中失败,从而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城乡生活水平差异拉大。这使得更多的农村人向城市 流动,形成过度人口迁移。 d.传统农业部门中,技术与农产品结构发生分离,商品 性农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部门的 现代化远远滞后于工业的现代化。
2、农产品商品化的区域特点 a.东部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 高; b.江南较之华北农产品商品化程 度要高; c.沿江地区和铁路沿线农产品商 品化程度较高; d.经济作物集中种植区比粮食作 物集中种植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高;
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滋长
1、经营地主(指地主购置牲畜、农具,雇工经营的生产方式) 2、富农经济(旧式富农和新式富农) 3、农牧垦殖公司(张謇开办通海垦牧公司)
先进机器工业和传统 的手工生产并存,由此 出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二元特征。
(一)市场扩大与传统手工业的分化 1、向机器工业转变的手工行业 洋务运动从国外直接“移植”近代机器工业:江南制造 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等。 民办机器工业:很多在原有工业的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 引进新式机器建立 2、趋向没落的传统手工业行业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在高三历史学习中,了解经济方面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三历史学习中的经济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 中国古代经济1. 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耕为主,农业生产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耕经济的主要特点、农田制度、农业生产方式等是我们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
2. 商业经济: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商业经济的兴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商业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等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3. 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也很发达,手工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手工业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内容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 中国近代经济1. 不平等条约对经济的影响:中国近代曾经遭受了多次不平等条约的侵害,这些条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需要掌握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剥削与压迫、中国经济发展的受阻等相关知识。
2.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 工业经济的兴起:中国近代工业经济的兴起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需要关注工业经济的兴起与原因、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内容。
三. 世界近代经济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对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需要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主要内容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 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世界近代经济体系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需要掌握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性。
3.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对经济全球化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全球经济合作的意义。
近代经济历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导言近代经济历史,是指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末,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和发展的历史。
这一时期,世界各国经历了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从封闭自守到开放融合的过程。
以下是关于近代经济历史的部分笔记摘抄。
二、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兴起1. 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起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市场需求的扩大、资本积累的增加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
2. 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3. 资本主义兴起: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家通过投资和经营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4. 英国工业化: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其工业化进程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1. 殖民扩张:为了获取原材料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建立了全球性的殖民体系。
2. 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国家倡导自由贸易,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 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4. 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促进了全球化进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四、两次世界大战与经济格局的变化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但也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重组。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后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大阵营。
3. 经济格局变化: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者,苏联成为社会主义世界的领导者。
五、战后经济发展与全球化1. 战后重建:战后,各国致力于经济重建,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经济全球化: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3. 新兴市场国家崛起:战后,新兴市场国家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4.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中国经济一、知识归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表现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1、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的生存条件。
带有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排斥社会分工,抵制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在外国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瓦解的。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接替。
其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接替,但整体而言这是个长期过程,一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封建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封建上层建筑对它又有巩固和保护作用。
封建自然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国内外资本主义经济有顽强的抵制作用,但反过来又被它们逐渐瓦解.随着中外反动势力在政治上的勾结,也出现了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赖的一面。
而在此基础上,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使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又决定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阶级。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由、开放、充满活力。
为了抢占市场和掠夺廉价原料,其扩张过程与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息息相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生产,使其产品物美价廉,市场竞争能力强。
①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是鸦片贸易.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也有部分早期资本输出,但数量不大,为商品输出服务,同时又为后来的大规模资本输出奠定了基础。
③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列强的经济侵略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④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对经济侵略放松,使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局面。
⑤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⑥国民政府前期,列强一方面继续扩大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和财政.⑦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目的下对沦陷区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
【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列强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初步发展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中华民国时期 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 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 义发展扫除障碍 奖励发展事业,激发了民族资 业团等实业团体出现 短暂春天 产阶级投身企业的热情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较多 面粉业和纺织业迅速发展 “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沦陷区,民族企业被摧毁或吞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并 国民党官僚阶层阶级控制经济 国民政府实行展示体制,强化 命脉,压寨民族企业,是官僚 对经济的全面 曲折发展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蒋介石为获取美国援助 美国取得在华政治经济特权, 美国商品大量涌入排挤国货 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 民族企业 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 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 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
中 国 近 现 代 经 济 史
1927
1949 1952 1956
二、外国资本主义经 济
1、特征 、 实质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自由开放, 自由开放,富有侵略性
2、对中国侵略和掠夺,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经 、对中国侵略和掠夺, 济,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 代化的进程 4、产生了中国早期无产阶级 、 5、新中国成立后,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肃清了其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
五、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1、是蒋介古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 、 2、是中国封建的、买办的、国家资本主义, 、是中国封建的、买办的、国家资本主义, 具有半殖民地的特点 3、是反动的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是反动的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根本不可能使国家走向富强 4、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没收官僚资本,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没收官僚资本, 反动统治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 中国的
6、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 、 中国的发展趋势如下图: 中国的发展趋势如下图:
所 占 比 重
1840
1860
1900
1914
1927
1949 1952 1956 时间
三、洋务经济
1、19世纪 年代产生 、 世纪 世纪60年代产生 2、维护封建统治为其根本目的 、 3、是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 4、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洋务经济结束 、 5、具有封建性和资本主义色彩 、 6、洋务经济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但瓦解了 、洋务经济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作用 、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 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 件和社会基础, 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 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 基础所 占 比 重18源自018601900
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总结一、经济体制的转变1. 古代封建经济体制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3. 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大变革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二、农业税收和土地改革1. 农业税收制度的演变2. 农村土地改革的历史过程3. 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三、工业化和城市化1. 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演变2.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和影响四、经济改革开放1. 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2.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3. “三步走”战略和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五、贸易与外交1. 对外贸易的历史变迁2. 重要的对外政策和活动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六、金融与企业1. 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2. 企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果3. 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七、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 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和实践八、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1.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2. 养老金改革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九、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1. 科技创新的历史演进2. 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和成就3.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影响总结:历史上,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封建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农业税收和土地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及与外国国家的贸易和外交活动使中国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
金融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都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区域差异、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科技创新等因素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建设,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理解和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至关重要。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总结
绪论 封建经济危机表现:1传统农业失去了独⽴发展的可能2农业和农村中落后的经济关系没有发⽣根本改变3传统农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恶化,农村经济陷⼊停滞和萎缩状态。
新民主主义纲领:政治上,建⽴⽆产阶级领导下的⼈民民主专政共和国;经济上,关键产业国有化;⽂化上,实⾏⼈民⼤众的反帝反封建⽂化。
新中国经济构成:1国有经济是领导2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转化3独⽴⼩⼯商业者和中⼩资本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针:发展⽣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地改⾰: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内容,战胜国民党的根本原因。
chapter 1,鸦⽚战争前中国经济 鸦⽚战争前中国经济状况:1传统农业⼗分发达2⼯商业和对外贸易活跃 中国封建经济特点:是典型的⾃然经济结构。
1明显的⾃给性和封闭性2突出的离散性3显著的稳定性4典型的同构性。
中国封建经济关系:1封建⼟地所有制(地主,国家,⾃耕农)2封建剥削关系(⾃耕农⼩⼟地经营,地主⼟地租佃制,国家⼟地租佃制) 租佃制原因:1个体⼩农经济优越性2没有找到更合适的经营⽅法 租佃制优越性:1使⼟地所有者能够脱离农业⽣产和经营活动2扩⼤了⼟地所有者的剥削对象3导致地租化,投资风险最⼩化4使⼟地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负任何责任 租佃制影响:1使地主阶级向⾮⽣产化发展2使中国租佃⼩农经济境况⼗分悲惨 清明资本主义萌芽产⽣途径:1⼩商品⽣产者两极分化2⼤商⼈转化为经营资本家3富农和地主向农业资本家转化 资本主义未成:1商品经济在⾃然经济内存在和发展,渗透着⾃然经济性质2⼿⼯业⽆⼒承担掀开中国资本主义⼯业⽂明的序幕任务3封建社会商业对封建经济体制⽡解作⽤有限4当时政府重农轻商政策也严重抑制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清政府外贸政策:1限定通商⼝岸2限制出⼝货物3限制来华贸易⼈员4洋⾏制度。
最早来到中国的是:葡萄⽛和西班⽛⼈。
chapter 2,鸦⽚战争 鸦⽚的最早输⼊者:葡萄⽛和荷兰 英国向中国贩卖鸦⽚始于1727年,⼤规模从18世纪后期开始。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资料整理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资料整理考试说明:1.共三个题型:名词解释(5分×4个)、简答题(10分×5个)、问答题(15分×2个)2.古代和现代部分不考,如果下面资料中有相关问题,大家自动忽略。
如果遇到答案明确的,大家可以自己归纳答案。
3.特别鸣谢:罗时晨、邓跃升、郭昱佐、刘春龙、杨川、李琴、张宇瑶同学的辛勤劳动。
4.要去打印的,根据自己情况排版。
按章节整理:第一章1.简要谈谈经济史的分期及其依据。
(注意时期的划分涉及古代和现代)一)1883年之前为政治周期:第一,划分的理由:(1)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
(2)以土地为基础、道德压制欲望的财富观,约束了个人理想的发展(即个性被禁锢),由此强化了国家-农民二重结构的稳定性。
(3)法制上,中国缺乏一个正式的制度。
(4)文化上,中国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偏好于稳定、封闭等特征,影响了竞争的社会属性的形成。
第二,时期的划分:一是西汉以前,整个社会的组织因素得到全面发展;二是西汉到宋以前,社会的发展仍带有军事偏好,尚未形成文官管理的体制;三是宋到1842年之间,社会的发展完全集中到文官管理的体制中;四是1842-1883年之间为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在西方列强的干扰下,以前独立、自由发展的封闭状态被中断,自然经济的化解开始从沿海开放口岸向内地伸展。
二)1883年之后的经济周期第一,划分的理由:1、中西方的时空距离已经完全改变,加快了中国卷入到世界市场之中。
2、中国传统价格决定权的丧失,开始围绕西方旋转。
3、中国传统经济的基础——自然经济已经开始松解,依赖市场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第二,阶段的划分1、1883-1914年为第一增长阶段;1914-1937年上半年为第二增长阶段;2、1937-1949年新中国建立为战时经济阶段;3、1949-1952年为过渡时期,以前公私共同生存阶段的结束,经济发展完全集中到公有制时期,进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高考文综必备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专题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或作用)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高考资源网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06.(2009年广东历史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二.规律小结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线索(九个历程)
萌芽---明朝中后期;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显著发展但受摧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破产---抗日战争时期;毁灭性打击---解放战争时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三大改造"后。
2.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及影响,是高考的冷点。
3.注意联系不同历史背景下当时政府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具体政策。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考点梳理
14 329
-2 840
1905年 44 710
22 788
-21 922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
B.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 C.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深刻影响中外贸易
1 234
解析
1 234
3.(立意:从经济数据看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状况)1941年7月,国民政府明 令田赋征收一律由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改成实物,田赋税额法币每 元折征稻谷2市斗或小麦1斗5升。1942年又将折征标准提高到每元税款折 征稻谷4市斗或小麦2斗8升。此变化表明( ) A.国民政府持久抗战决心 B.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加剧
5.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 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工业的近代化。 (2)从政治上看:它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 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 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 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 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C.人民群众负担变相加重
D.正面战场抗战日益困窘
解析
4.(立意: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与全国卷41题形式的
1 234
结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康有为于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更明白说道:“自东师辱后,泰西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经济的知识点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经济的知识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动荡和争霸,到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探索。
本文将介绍高三历史中国近代经济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场战争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巨大变化。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等。
这些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多个港口,并且割让了香港和澎湖列岛给英国。
这导致了中国的海港贸易遭受了巨大打击,并且经济上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二、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的落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
西方列强相继侵略中国,占领了中国的一些领土,并且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滞后于西方列强,技术和工业水平也远远不及。
这使得中国的产品无法与西方列强竞争,经济上陷入了被动局面。
三、洋务运动的推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试图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提升中国的工业和军事实力。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建立了一些工矿企业和船坞,并发展了一定规模的近代工业。
四、甲午中日战争的教训甲午中日战争揭示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严重不足。
中国在战争中遭受了惨重的失败,暴露了兵工技术和装备的落后,经济上的薄弱等问题。
这次战争的教训使得中国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促使了后来的改革和探索。
五、戊戌变法和新政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戊戌变法中,中国试图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教育上的改革,以提升中国的实力和竞争力。
其中,新政则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兴办工业、推行铁路、发展银行等,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六、辛亥革命和民主革命的探索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民主革命的开始。
【推荐下载】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知识点高三年级
[键入文字]
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知识点高三年级
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知识点高三年级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中国经济
一、知识归类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表现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1、封建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的生存条件。
带有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排斥社会分工,抵制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在外国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瓦解的。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接替。
其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接替,但整体而言这是个长期过程,一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封建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封建上层建筑对它又有巩固和保护作用。
封建自然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国内外资本主义经济有顽强的抵制作用,但反过来又被它们逐渐瓦解。
随着中外反动势力在政治上的勾结,也出现了封建
1。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总结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总结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革,这些变革反映在了大量的经济史资料中。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些重要资料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首先,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资料,最重要的是有关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史料。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业方面的资料主要涵盖了土地制度、农业生产技术、农民生活状况以及农村社会组织等方面。
在清朝时期,钱宝琮的《中国农民生活史料》对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这些资料为我们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其次,与农业相关的资料之外,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资料还包括有关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史料。
在近代,中国逐渐开始工商业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资料中涵盖了工商业的发展状况、工商业家的经营理念和策略以及工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顾颉刚在《上海巨商》中详细介绍了上海巨商家族的崛起与兴衰,揭示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此外,金融领域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中一个重要的主题,金融史料对于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和特点非常有帮助。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金融史料中,我们可以找到有关中国传统金融制度的记录,例如关于银行制度、货币流通和信用体系等方面的资料。
顾冠廷的《中国近代金融文献汇编》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清朝时期金融史的文献,包括了中国近代金融改革的斗争和变革。
这些文献资料对于研究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最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资料还包括了大量的国际贸易史料。
中国的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外贸易对于推动国内经济的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清朝时期的马关条约到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资料记录了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和变化。
罗尔纲的《华商续志》对于中国近代华商的对外贸易经验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这些资料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国际影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史知识点超全总结,赶紧收藏!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史知识点超全总结,赶紧收藏!①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
②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③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地租以实物租为主。
④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3)特征:①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
契约内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
②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魏晋隋唐时期的部曲(家仆)、佃户都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自由,到宋代时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弱,佃户的身份地位提高。
③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
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
④租佃制呈现复杂化趋势。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从而使土地所有权、占用权和使用权分离。
(4)影响:①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随着租佃制度的发展,佃农通过抗租、减租的斗争,争取到一些权利,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三、赋役制度--由人丁到财产的标准转变1.概念赋役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
赋税主要是田亩税,有时还包括人头税和资产税。
役,亦称徭役,即在位统治者强制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和军役。
2.赋税制度(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2)编户制度:是汉代对百姓的一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比较完备的赋税制度。
被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他们依据人口和资产向国家承担人口税、田租、徭役和兵役,国家对他们控制十分严格。
(3)租调制: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二石、调帛或布一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
43高考总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情分析专题概述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不断入侵,近代(1840-1949年)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变化:经济成分由地主经济及小农经济为主体,伴随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变成1840年以后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既有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又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等其他经济形式);经济形态由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向商品经济因素不断增强转变;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转为逐步工业化,但最终并未实现工业化。
考向预测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的经济形式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发展原因及其在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等,每年都有大量试题出现,应高度重视,在复习时注意理清线索。
2、基本概念:经济结构的变化、近代工业、民族工业、经济形式、中体西用、实业救国、工业化、近代化等概念是我们同学的易错点,备考复习应侧重。
3、史观:近代化史观。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近现代的一些民谣、广告、时政新闻、图表数据、史学研究、前沿观点等现实中的常见现象均可成为命题材料,应多关注。
核心知识聚焦核心知识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知识结构重点强调1、关于自然经济的解体【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 第五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ID :356433 接入点:自然经济】(1)自然经济解体本质上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其解体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存在,并在农村占统治地位,它对西方的经济渗透,也具有天然的抵抗力。
高考历史复习考点10 中国近现代经济
高考历史复习考点10 中国近现代经济一、各经济成份的性质及地位1、封建自然经济:(1____地位,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
(2_____后,西方列强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解体;______________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____________消灭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社会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使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化特征,是外国侵华的重要手段,但在客观上瓦解了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
(2_______起,外商企业在华兴起;19世纪60年代起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从而使外国在华投资办取得合法地位;19世纪末,帝国主义大规模在华进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在华势力不断增加;一战期间,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_________的目的下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
3、洋务经济:(1具体而言,军事工业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民用工业基本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90年代因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逐渐消亡。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极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_____和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物质生活的变迁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表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先后输入东南沿海,取代了中国的土纱土布,,使得耕织分离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得丝、茶商品化。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瓦解,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2.洋务运动背景: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内容:①“自强”,19世纪60年代,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②“求富”,70年代开始,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为军事工业解决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重要代表: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③海防方面:从70年代开始,初步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教育方面:创办新式学堂(代表有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派遣留学生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作用:引进了西方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的封建经济瓦解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引进西方的技术,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本身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受到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吸引以及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的诱导诞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代表: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影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产生了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成果: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分布上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2.短暂春天——空前迅速发展,但是时间短暂时间:1912——1919年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④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部条件)。
成果:新增资本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和,面粉、纺织业发展最快。
3.曲折发展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原因: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②国内秩序相对稳定。
成果: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记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打击。
①在沦陷区,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进行破坏和掠夺(战争损毁,使用“军管理”吞并)。
②在国统区,国民党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原因:①美国取得在华政治、经济特权,大量美国商品涌入中国,排挤国货。
②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
☆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的归纳:1.从部门结构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发展不充分。
2.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陆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3.从发展历程来看,民族工业受到了来自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发展空间小,发展道路曲折。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启示:国家和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振兴发展的基本前提,善于利用有利时机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科学技术和资金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的区分近代民族资本主要指的是私人资本,有进步性,但是由于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的压迫,具有两面性和妥协性;官僚资本指的是大官僚、买办凭借国家政权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是相对于本国基本而言的。
在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比重较大;而在本国资本中,官僚资本比重很大,民族资本比重很小,实力很弱。
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1.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生活方式、民主思潮大量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
2.表现:①衣:洋布、洋装②食:西餐厅、面包房、咖啡馆③住:欧式洋房与中西合璧的豪宅④风俗:“剪辫子”“废止缠足”,简化婚丧仪式。
近代社会的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近代城市生活之中,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旧式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处于落后、封建的状态。
3.特点: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②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③城乡差别极大,地区之间也发展不平衡④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是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四.近代中国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的进步1.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
2.20世纪上半叶,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3.20世纪初,在上海等大城市,汽车开始出现。
民国时期修建了一些公路,但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4.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创招商局打破了列强的垄断。
此后,各大口岸相继出现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的近代化。
5.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到天津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6.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了无限电报局。
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供官商通用。
7.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此后电话发展缓慢。
五.近代的大众传媒1.报刊: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戊戌维新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业繁荣发展;中共政论性报刊《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为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贡献。
2.影视业:1905年,第一部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电影《定军山》首映,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走向成熟,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中外的作品。
训练:1.19世纪六十年代后,日本兴起机器棉纺织业,使中国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7 821两激增到1895年11 202 661两,棉花从入超转成出超。
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③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④推动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引进西方工业设备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兴办学校培养人才3.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非笑之。
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有人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
无知乡民相率附和,几欲将(继昌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
(启沅)亦绝不为动。
”对材料中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资本家的沉重剥削导致了工人的反抗运动B.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C.新旧生产方式的冲突尖锐D.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进一步瓦解了农村的自然经济4.阅读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 16% 4.4% 7.3%1942 58% 78% 49%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有( )①此现象的出现是受抗日战争的影响②表明西南西北的工业有了较大发展③改变了中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格局④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
“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
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
……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
材料二“江浙财团”投资人和主办人大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有些是北洋时期的军阀官僚,出身于买办,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少集团带有较浓厚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倾向,但其民族资本主义成分则是主要的。
其代表人物曾表现过一定程度的反帝、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
……又表现了较强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特别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使他们感到恐惧。
当蒋介石准备发动“四·一二”政变时,许多人站到了蒋介石一边。
材料三江浙财团希望南京政府能够实现国内的统一和稳定,取消外国企业在华的经济特权,虽然蒋介石与其有共同点,但蒋介石主政期间致力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于江浙财团所掌握的银行业这样的命脉行业,是必定要将其纳入国家的控制下,这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制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 566家银行有1 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
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主要因素。
(8分)(2)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江浙财团”。
(6分)(3)联系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江浙财团在近代发展受阻并最后瓦解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