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整理的古代汉语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中古汉语史
1、中叴汉语是汉语从西汉时期开始,到宋代的一个发展阶段;
2、中古汉语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汉语的积极影
响至今仍在。

3、中古汉语的词汇脱胎于西汉语,但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不同。

4、中古汉语的发音差别也比较大,属于变调语言,声调改变词义的
方式也有很多,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二、中古汉语的文字
1、中古汉语使用的文字有两种:秦汉文字(即甲骨文)和隶书,前
者一般用于官用文书,后者用于普通百姓书写。

2、秦汉文字又称甲骨文,指从西汉到明朝之间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汉
字文字,它是汉字的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字。

3、隶书则是汉字书写技法之一,它是中古汉语使用的官方文字之一,是中国经典的文字,它的灵活性强,可以表现汉字的特殊形态。

三、中古汉语的语法
1、中叴汉语的语法又分为句法和句式两部分。

2、句法指的是语成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主要有动、不动、状语、
定语等。

3、句式指的是组成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中古汉语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宾状补结构、主谓补宾结构等。

四、中古汉语的文类
1、中古汉语的文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礼仪文章、礼记、汉书、史记、世说新语等。

2、礼仪文章是对礼乐仪礼。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作为汉族人民的语言之一,在我国文化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认识古代人的重要途径。

因此,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词汇、语法和句法等方面总结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古代汉语词汇1. 音韵:古代汉语有四声和八个韵母,具有韵律感和韵味。

2. 简繁:古代汉语的字形较为简单,比现代汉字少了一些笔画,但具有独特的美感。

3. 义项:古代汉语中的字往往有多个义项,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和理解。

4. 成语: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如《孟母三迁》,可通过了解其含义和典故来加深理解。

二、古代汉语语法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语序相对自由,主语、宾语和谓语的位置不固定。

2. 文言虚词: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虚词,如之、而、乎等,需要根据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

3. 时态:古代汉语的时态表示相对简单,通过词义和上下文来推测。

4. 并列关系:古代汉语中并列关系的表达方式较为繁琐,可以通过"夫"、"与"等词来表示。

三、古代汉语句法1. 句式:古代汉语的语句结构多样,既有简单句,也有复合句和并列句等。

2. 主谓宾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多以主谓宾结构为基础,通过修饰成分来丰富语言表达。

3. 定状谓补结构: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通过增加定语、状语和补语来进行修辞。

4. 并列表达:古代汉语中使用并列手法来表达同一概念,如加"而"或"亦"等连接词。

总结:古代汉语作为我国的语言之一,在词汇、语法和句法等方面具有许多特点。

我们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

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知识点11.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2.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3.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4.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

/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5.音变:连音变化,在动态的语言序列中有些音节的结构受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通常是由前后的音节结构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6.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7.儿化: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音色的特殊音变现象。

8.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

9.鼻音:软腭和小舌下垂时,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鼻音。

10.鼻化音: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叫鼻化音。

11.声母:音节中语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语音: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13.音质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14.音段音位: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属于非音质音位,因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叫非音段音位。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最新)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最新)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一、古汉重点——名词解释1.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2.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如“筹”。

3.同义副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近语素组成的合成词,例如“恭敬”。

4.偏义复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词语,只偏于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语素只作为陪衬,他的此意究竟偏落哪个词素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例如“得失”。

5.同义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但在其他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颈”和“项”。

6.词的本义:简单说就是指词本来的意义,即词的基本的最早产生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史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代书面语所体现出来的`词的本来意义。

7.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8.古今字:指某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所使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者为古字,后出者为今字。

9.异体字:指通行于同一时代的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

10.同音替代的繁简字:有些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本来在意义上毫不相干或显然有别,只因音同而合并,例如“云”和“雲”。

11.古今同形词:有些简化字典古书中某个字字型相同,但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简化字仅与它同形。

二、古汉重点——简答1.古今词义的演变①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了交集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②古今义用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如马,牛,山,水等,但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坐、雷”。

③古今异义词,有的词义完全不同,如“抢”古义“撞”,今义“争夺”,有的同中有异,如“劝”古义“鼓励”,今义“劝说”。

2.古今词义的差异⑴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①词义范围扩大。

如“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兼指肉类。

古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基本词汇:掌握古汉语的基本词汇,如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等。

2. 语法规则:了解古汉语的语法规则,包括词序、主谓宾结构、动宾关系等。

3. 古汉字学习:学习古汉字的读音与意义,熟悉古汉字的常用写法和组合方式。

4. 常见文言文篇章:熟悉课本上常见的古文篇章,能够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5. 句式结构:了解古汉语的常用句式结构,掌握句子的基本构成与变化。

6. 文言文修辞手法:熟悉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7. 古代文化知识: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掌握古代文人学者的思想和作品。

8. 阅读理解能力:强化阅读古文的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和脉络。

9. 造句能力:学会运用古汉语的词汇和句式结构,能够灵活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10. 古汉字书写:学习古汉字的正确书写方式,能够准确地写出古文中的汉字。

以上是古汉语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对古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言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古代汉语的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多为义理丰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2. 词性: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较多,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下变化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词序比现代汉语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词语的顺序。

2. 语法成分:古代汉语的语法成分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

3. 语气:古代汉语的语气较为严谨,常常使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来增强语气的表达。

三、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古代汉语常常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夸张: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意义。

3. 对偶: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四、古代汉语的韵律1. 音节:古代汉语的音节较为简单,一般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2. 韵脚:古代汉语的韵脚是指诗词中的韵部,根据字的韵母和声调来进行分类。

3. 韵律:古代汉语的韵律是指诗词中的格律和音韵,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来形成韵律美。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1. 诗歌:古代汉语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五言、七言为主,通过押韵和格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散文:古代汉语的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常常以散文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

3. 文言文:古代汉语的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具有古典、严谨的特点,常常用于史书、经典等文学作品中。

通过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

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语法灵活多变,修辞手法独特,韵律美妙动人。

(完整word版)00536古代汉语(重点)手动整理

(完整word版)00536古代汉语(重点)手动整理

必须背诵段: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2、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5、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

6、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7、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第一章重点:(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汉字结构)●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高、大、向、眉、栗、血、番、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刃、亦)●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从、牧、莫、舂、臭、息、泪、明、伐、法、得、辟、令、侵)●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常见通假字“叛”-—“畔”;“拒"——“距";“修"—-“脩”。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绪论部分知识要点概念1、古代汉语;2、文言。

注意关键词:先秦口语、上古汉语面语、仿古、唐宋、北方话。

古代汉语:(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

(2)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第一单元文选知识要点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如第8页注④)1、庄公寤生。

寤,通“啎”,逆,倒着。

2、(亻它)邑唯命。

亻它,同“他”。

(异体字)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

3、京城大叔。

大,后来写作“太”。

(古今字)4、焉辟害?辟,后来写作“避”。

(古今字)焉,疑问代词,哪里。

5、無使滋蔓。

无,通“毋”,不要。

滋:滋长。

蔓:蔓延。

6、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黍日),黏。

这里指团结人。

7、子封帅车二百乘。

帅,通“率”,率领。

8、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9、永锡尔类。

锡,通“赐”,给予.。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

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

如第9页注⑨)1、遂恶之。

恶,憎恨。

2、亟请于武公。

亟,屡次。

3、制,岩邑也。

岩,险要。

4、虢叔死焉。

死焉,死在那里。

5、都城过百雉。

城,指城墙。

6、君将不堪。

堪,经得起。

7、何厌之有?厌,满足。

8、君之宠弟宠,纵容,偏爱。

9、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倒下去。

10、西鄙北鄙鄙,边邑。

11、无庸,将自及。

庸,用。

及,赶上。

12、厚将得众。

厚,指土地扩大。

众,这里指民心。

1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完,修葺,指修城。

聚,指聚集百姓。

缮,修理,制造。

甲,戎衣,铠甲。

兵,武器。

具,准备。

卒,步兵。

乘,兵车。

14、公伐诸鄢。

诸,“之于”的合音字。

15、请以遗之。

遗,给,这里指留给。

16、纯孝也。

纯,笃厚。

17、施(音亿)及庄公。

施,延,扩展,等于说“扩大影响”。

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制,岩邑也。

古代汉语要点归纳

古代汉语要点归纳

古汉语词分成: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现代汉语中代词、副词并入实词。

(重点):古代汉语有两类比较特殊的代词,现代汉语没有,一是无定代词“或”与“莫”,一是辅助性代词“者”和“所”。

⑴古代汉语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⑵第一、二人称代词+“侪chái、属、曹、辈”(名词,意思是“同一类的” )表示复数。

谦称:愚、臣、仆、妾、寡人;尊称:君、子、公、先生、足下、大王第一人称有“我、吾、予(余)、朕” 第二人称有“女(汝)、尔、若、而、乃”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代词,常用的是“之、其、彼”。

(先秦时本没有第三人称代词)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百姓中很多人知道他很贤良,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指示代词:2、种类:近指,远指,特指和泛指,近指代词:所指的人或事在时间、空间上靠近说话人。

(2)远指代词:代词所指的人或事物在时间、空间方面远离说话人。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那是一个时期,这又是一个时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就到不了这个地方)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位:指特定的、适合的职位。

其政:特定的政事(重点)] (不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要想这个位置上的事)疑问代词:三种形式:1、问人:主要有“谁”和“孰”。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还与谁同道呢?)2、问物:常用的是“何、安、焉、胡”客何好?(客人爱好什么?)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引我去见楚王?)胡可雍也?(怎么可以堵塞呢?)四.无定代词:代词所指代的对象是不固定的,它代替不必或不能指出的人或事物。

常用的是“或”和“莫”(重点)注:虚指代词或叫无指代词,不必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人或事物叫虚指,如“或”。

没有人或事物,排除一切对象,如“莫。

”“或”表示肯定性的无定代词,表“有的人”,一般指人;“莫”表示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译成“没有谁(人),没有什么(物)”可指人,也可指物,汉代以后产生了否定副词的用法。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先秦时代、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

古代汉语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历史文献以及古代思想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

一、音韵规律1. 声母韵母:古代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其中声母指的是在韵母之前的辅音,而韵母则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

2. 声调:古代汉语的音节有四个声调,声调的变化对于词义的区分非常重要。

二、古代文言文基础1. 六经:六经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包括《易》、《书》、《诗》、《礼》、《春秋》、《论语》等,阅读这些经典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文常用句式:古代文言文中有一些常用的句式,如“曰”、“谓之”、“之所以”的用法等,掌握这些句式有助于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

三、古代汉字学习1. 部首: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部首可以帮助记忆和辨认汉字。

2. 偏旁:偏旁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通过学习偏旁可以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汉字。

3. 字义辨析: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字义相近的词语,通过学习这些字义的差异可以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四、礼仪文化与古代文化表达1. 礼仪文化:古代汉语中有很多与礼仪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了解古代礼仪文化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化及其传统价值观念。

2. 成语典故:古代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对于理解古代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古代思想有重要作用。

五、古代诗词鉴赏1. 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具有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语言精练等特点,通过鉴赏古代诗词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2. 词牌音律:古代词牌是指词曲中的一种韵律模式,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音律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演唱词曲作品。

通过以上对古代汉语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掌握古代文献和文化的核心要素。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

古代漢語重要知識點整理1、古書的註解:(1)古书注释的时间:汉代(2)古人注古书的目的:简言之就是为了读懂古书。

(3)今天學習古註的目的:古人的註解一般比較簡略,註解的體例和術語比較生疏。

(4)常見的古書註解大家:漢代的有:鄭玄、毛亨、孔安國、馬融、何休、趙岐。

晉代的有:杜預、郭璞,范寧。

魏代的有:王弼、韓康伯、何晏。

唐代的有:陸德明、孔潁達、賈公彥、徐彥、楊士勛、唐玄宗。

(5)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为傳注體、義疏體、集解體。

①傳注體:以解釋文獻詞句意義為主的註釋體例。

常見的名稱(术语)有“傳、註、箋”。

傳:是傳述的意思,指傳述古代經文的文義。

從傳述的內容來看,有的側重在敍述事件的原委,如《春秋左氏传》,有的侧重在解释字词,如《毛詩詁訓傳》。

注:取義貫注,文義艱澀,需要適當地加以解釋纔能通曉,就如同水道阻塞,必須貫注纔可通暢。

所以“注”就是詮釋的意思。

“注”,古書又寫作“註”,二者音義同。

箋:是表识的意思。

本指讀書時有所領悟,便用筆標誌在原文的一側,所以註文比較短小、簡約。

它不但註釋經書的原文,亦對原有的註解予以補充和修訂。

疏:亦叫“正義”。

唐代以後出現的一種注釋術語。

不僅解釋原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釋作注。

*注疏体例一.字形上所显示的内容:大字是正文,双行小字的是注疏。

二各家注疏内容排列顺序:前面没有“笺云”的注是毛亨的传,如“贯事也”;“笺云”之后的注是鄭玄的笺;[疏]字以下的内容才是孔潁達的疏。

宋代以前,注和疏是分成两本书印行的;宋代以后,为了阅读的方便,才把注和疏合成一本书。

如果一段之中有幾個注,疏就放在幾個註后,如果只有一個,疏就放在一個之后,上面的例子就是把疏放在幾個註之后。

三.疏的內容排列順序: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註文。

先略引被疏的文字,一般是起迄各引兩三個字(如“‘碩鼠’至‘得我所’”,“傳‘貫事’”,“箋‘碩大’至‘是徙’”),然后再疏,中間用圓圈隔開。

*《十三经注疏》的基本体例(以孔潁達的《毛诗正义》为例)1.書中有正文和註文,註文包括毛傳、鄭箋、陸德明音義(又叫“釋文”)、孔疏。

古代汉语必考重点

古代汉语必考重点

古代汉语必考重点
古代汉语的必考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字:包括汉字的起源、字义、字形和演变,特别是对重要汉字的字义、来源、用法等的掌握。

2. 词汇:包括对古代汉语中常见词汇的掌握,理解其意义、用法及其在句子中的功能。

3. 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理解句子成分、词序、虚词等要点,并能够辨析常见的语法现象。

4. 音韵:理解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并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知识。

5. 文法:掌握古代汉语中的文法,包括句式、语气、时态等,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6. 文化背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理解这些因素对古代汉语的影响。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以上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完整版)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反切: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2、叶音: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3、古音通假:古代汉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

4、声纽:古代声母用汉字代表,称为“字母”,上古也称“声纽”或“纽”。

5、入派三声:是一种声调系统的变化。

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上、去三个声调中去。

具体情况是: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

6、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

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

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7、破读、如字:“破读”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方法。

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8、读若、读如: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

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

9、浑言、析言:浑言:汉语训诂学用语,指笼统的说。

析言:对同类事物,辨析异同,另加别名。

10、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

11、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

12、黏对:“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重点参考,但是每个学校的考点不同,仅供参考古代汉语重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游天都》第二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晏婴论季世》、《孙膑》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第一单元(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古代汉语的时限,19____年5月4日之前称古代汉语,“五四”是下限,上限无法确定。

2、字典辞书排列汉字的方法a按音序排列。

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如《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c按号码排列。

如《四角号码新词典》3、《康熙字典》的作者是张玉书和陈廷敬,采用直音法和反切法的注音方法。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

反切法可以避开生僻字,方法有效,是古代的主要注音方法。

直音法简明准确,但难以避开生僻字,还有互注。

4、工具书:刘淇(清)《助字辨略》王引之(清)《经传释词》杨树达(近人)《词诠》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汉字的发展演变阶段: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重点整理(根据范新干和郭攀,欢迎补充)因为范新干给出了具体页数,所以就只列出了相应内容。

一、文化常识历法部分:年、岁:年和岁有不同的意思。

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阴历年,一年12或13个月,354或384日。

岁相当于今天的阳历年,一年12个月,365或366日。

“岁”的意义来源于岁星(即木星)。

岁星在天空运行一周的时间约等于人间谷物成熟十二次,于是把岁星运行一周的十二分之一称为一岁。

岁也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谓回归年,又叫太阳年。

三正:春秋战国时代有夏历、殷历、周历三种历法。

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岁首月建不同。

“建”指“斗建”,即北斗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

“正”即“正月”,岁首之月。

因三种历法的正月不同,所以叫“三正”。

夏历正月北斗指寅,周历北斗指子,以此类推得出其它月份。

诗经中(一之日,二之日等)用的是周历,现在用的农历都是夏历。

四时:又叫“四季”。

因气温、雨雪情况依次冠以春、夏、秋、冬四个名称。

后来依夏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分别称为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分别称为孟冬、仲冬、季冬。

分至和气:分至就是二分二至,即冬至、春分、夏至、秋分,以此将一回归年的长度划为四等分。

划为二十四气是包括分至在内在二十四个历法术语,用它们把一回归年等分。

朔望、弦晦和时辰:一月之中有几日分别叫做朔、上弦、望、下弦、晦。

这是根据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不同角度而定的。

初一日叫“朔”,取日月合朔后的第一日之义,即月亮居中三个天体成180°;十五或十六日叫“望”。

三十或二十九日为晦,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取义于月光隐去。

周以前的文献中从朔到上弦叫“初吉”,从上弦到望叫“既生魄”(魄有时写为霸),从望到下弦叫“既望”,从下弦到晦叫“既死魄”。

姓名部分:姓、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姓的作用是:明血缘、别婚姻、崇恩爱、厚亲亲。

同姓者不可通婚。

到春秋战国时期,依旧只有贵族有姓而平民,因此姓也成为了区分阶级的一个标志。

氏的确立:以受封的邑为氏,例如解狐;以所居住的地名为氏,例如西门豹,百里奚;以官名为氏,例如卜偃,史墨;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孔丘、庄骄。

女子出嫁的称呼:未出嫁时,一般都在姓之前加上排行,如孟姬、仲姜、季姒之类。

或在姓前加上自己所自出的国名,如秦嬴、齐姜、褒姒之类。

出嫁之后,则在姓前加上丈夫的国名或氏,如孔姬、棠姜、息妫之类。

死后,加配偶或者自己的谥号,如文姜、武姜、穆姜、齐姜之类。

名、字:名是“生孩三月,择吉命名“,就是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字是男二十,女十五要取字。

名、字的联系:同义:宰予字子我,诸葛亮字孔明,张辽字文远,陆游字务观反义:曾皙字点,韩愈字退之,许退字进之连义:司马牛字耕,赵云字子龙,苏轼字子瞻,类统:孔鲤字伯鱼,周鼎字伯器萧珪字君玉,郑樵字渔仲。

男子的称呼:男子的称呼第一个字表长序;第二个表字,第三个表性别,用父、甫或子。

如:仲尼父。

一般用简称:如伯禽、叔向。

上古时期,名和字连着说的时候,通常是先称字,再称名。

汉代以后,则往往先名后字。

号:号是自取的。

可以根据1、身份:杜甫号少陵布衣2、居处:朱熹号晦庵;杨万里号诚斋。

对人称字或号都表示尊敬。

二、训诂部分1、释义术语:(1)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是用来释义的,而且还用来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被释词一般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可译作“叫”、“叫做”等。

(2)谓“谓”和“谓之”不同,注解中用“谓”时,被释词放在前面,解释语放在后面,常以具体释抽象,以分体释总体。

“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

可译为“是指、指的是”。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某种情态,被释词多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

相当于“……的样子”。

(4)犹、犹言用“犹”、“犹言”注释时,一般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解本文。

被解词与注解词语之间意义相近。

“犹”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或“等于说”2.声训术语(1)之言、之为言使用这两个术语时,一般是用音义相通词语来训释,被释词与用来解释的词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相通,即所谓“声训”(依据读音线索来探求词语的含义)。

(2)之犹言“之犹言”作用与“之言”、“之为言”同。

3.注音术语(1)读为、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点明通假现象。

段玉裁《说文注》:“凡传注言‘读为’者,皆易其字也。

”又:“‘读为’亦言‘读曰’。

”(2)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注音的,但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

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也。

”又《周礼汉读考·序》:“‘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

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

”三、音韵部分1、叶音说:后人在阅读古代的诗歌等韵文时,原来押韵的诗文,由于语音的变化发展不押韵了,为了押韵,后人往往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就叫“叶音”,也叫“协音”。

“叶音说”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叶音”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

2、上古音声母:(一)古無輕唇音: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這組聲母在上古不存在。

中古讀“非敷奉微”的字上古聲母爲重唇音“幫滂並明”。

這一結論是錢大昕得出的。

(二)古无舌上音:指中古“知彻澄娘”这组音在上古不存在。

中古读“知彻澄娘”的字上古声母为舌头音“端透定泥”。

这一结论是钱大昕得出的。

(三)娘日归泥:指三十六母中的娘、日二在上古不存在,中古读娘、日二母的字上古声母为泥母。

这一结论是章太炎继钱大昕之后得出的。

(四)喻三归匣:“喻三”即云母。

“喻三归匣”是指中古声母喻三在上古读作匣母。

这一结论是近人曾运乾得出的。

(五)喻四归定:“喻四”即“以”母。

“喻四归定”是指喻四在上古读作定母。

这一结论也是曾运干提出来(六)上古时期无正齿音:黄侃: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一部分归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一部分归舌头音“端透定”附:上古声母表:1. 唇音:幫(非)滂(敷)並(奉)明(微)2.舌音:端(知)透(徹)定(澄)喻〔甲〕泥(娘)來照〔甲〕穿〔甲〕床〔甲〕審〔甲〕禪日3.齒音:精清從心邪照〔乙〕穿〔乙〕床〔乙〕審〔乙〕4.牙喉音:見溪群疑曉匣〔喻乙〕影3、上古韵母:顾炎武利用韵文研究古韵,分古韵为十部;段玉裁利用谐声偏旁研究古韵,分古韵十七部。

其它:江永《古韵标准》,十三部。

戴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黄侃《音略》,二十八部。

王力《汉语音韵学》:三十部附王力三十韵部:阴声入声阳声一之[ ə ] 职[ ək ] 蒸[ əŋ ]二幽[ u ] 觉[ uk ] 冬[ uŋ ]三宵[ o ] 药[ ok ]四侯[ っ] 屋[っk ] 东[ っŋ ]五鱼[ a ] 铎[ ak ] 阳[ aŋ ]六支[ e ] 锡[ ek ] 耕[ eŋ ]七歌[ ai ] 月[ at ] 元[ an ]八脂[ ei ] 质[et ] 真[ en ]九微[ əi ] 物[ ət ] 文[ ən ]十缉[ əp ] 侵[ əm ]十一葉[ ap ] 谈[am ]3、上古声调:段玉裁:古无去声江有诰:古有四声黄侃:古有平、入二声王力:古有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四声4、中古声母:见宋人36字表(记得背诵每个字的发音特征)5、双声叠韵:看教材的例子和课后习题,主要主义古今变化的双声叠韵字。

附:课后习题双声叠韵词:蒹葭,双声联绵词苍苍,双声叠韵联绵词黾勉,双声联绵词匍匐,双声联绵词觱发,双声联绵词栗烈,双声联绵词郁邑,双声联绵词侘傺,双声联绵词荒忽,双声联绵词萧条,叠韵联绵词憯凄,双声联绵词惏栗,双声联绵词怫郁,叠韵联绵词潺湲,叠韵联绵词流洒,双声联绵词三、修辞部分(记得记忆例子):一、引用借助典籍中的言论、定型的熟语以及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修辞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可信性,使内容的表达含蓄、典雅。

1.引言:引用不见于书面的熟语,如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

2.引事:利用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引文:引用见于典籍的书面文字。

二、譬喻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式,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1.明喻2.暗喻3.借喻三、代称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关系的词语来称谓该事物的修辞方式,以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乘坚驱良逐狡兔。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2.用泛称代特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后汉书·华佗传》)3.用特称代泛称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屈原《哀郢》)4.用工具代本体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史记·鸿门宴》)5.用部分代全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6.用具体代抽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史记·廉蔺列传》)四、并提(合叙)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达的修辞方式叫“并提”,以使句子结构紧凑,文辞简洁。

可根据词语的配搭关系或历史事实辨识并提。

脭醲肥厚。

(枚乘《七发》)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

(《汉书·景帝纪》)五、互文(互文见义、互见)上下文义相互呼应、补充的修辞方式叫做“互文”,可使行文简约,形成对仗。

1.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2.双句互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3.互用同义词的互文(变文)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

(《谏逐客书》)六、倒置(倒文)使句中的词语颠倒顺序的修辞方式,以使语势增强,避免呆滞,平仄协调,意境清新。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秋兴八首》)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左传·昭公十九年》)七、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做“委婉”。

1.避粗俗即阳为病狂,卧便利。

(《汉书·玄成传》)2.避忌讳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避冒犯陛下富于春秋。

(《史记·李斯列传》)4.交际辞令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臣下犒执事。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五文体部分1、赋体演变:赋的形式有几次大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骚赋、古赋、俳(pái)赋(骈赋)、文赋四种(律赋只算是一种变体),比较概括地说明了赋体演变的结果。

骚赋指的是模拟《楚辞》而写的一种赋,如扬雄的《甘泉赋》,在形式上同楚辞没有多大区别,也以兮字入剧。

内容重在写志,而不重在体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