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至1988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合集下载

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建设会议的讲话

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建设会议的讲话

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建设会议的讲话新年伊始,省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召开这次联席会议,请省直相关部门共同总结去年人口计生工作,讨论今年工作责任书主要内容,进一步巩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成果,开创全社会齐抓共管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局面。

下面,按照会议安排,将人口计生工作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去年工作进展情况二零零八年,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年”活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全力平抑出生人口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总体上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据计划生育报表统计,二零零八年全省出生35.2万人。

经与省统计局综合分析,人口出生率在13.4‰左右,人口自增率在6.7‰左右,计划生育率84%,农村计划生育率82%,综合节育率89.09%,顺利完成了年度人口控制计划。

特别是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优势,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累计有459.16万计划生育人群,得到3.89亿元的实惠,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利益导向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省委省政府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力度。

二零零八年初,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元旦、春节期间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对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省政府在第一次全体会议兑现了目标管理责任奖惩,签订了二零零八年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刘伟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玉琴、副省长咸辉等领导先后到省人口委调研,并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重大问题。

(二)加大对计划生育项目经费保障力度。

“十一五”以来,国家和省级保障各级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每年都有所增加。

财政部门在我省经济发展滞后,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按照“十一五”初省上提出的落实人口计划生育经费“四纳入一保障”的要求,全力保障各级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保证了省、市下拨经费足额到位。

改革开放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就辉煌

改革开放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就辉煌

改革开放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就辉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稳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计划生育工作也在这一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辉煌的战绩让人们倍感欣慰和自豪。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口持续增长迅速,在1980年达到了9.9亿的高峰。

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和经济条件限制,生育率较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一些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如劳动力过剩、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等。

因此,19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决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控制生育率,来人口增长和生活质量两者间寻求平衡。

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在当时受到了一些社会的质疑和反对。

然而,通过坚定的推行和国民的协调配合,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从1980年至今,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却明显放缓,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内还将持续下去。

经过多年控制,2019年我国总人口长期居于世界第一,在人口大国中最具实力。

计划生育的开展,为我国社会提供了宝贵资源,同时也为特定人群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保障。

首先是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出生率低、死亡率下降的情况下,特别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优化配置,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劳动力竞争力,根据统计,1975年到2000年,中国的劳动力从5.6亿增加到7.9亿,而在2000年后,受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开始逐步减少。

其次,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广大家庭得到了足够的资源来改善和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儿童、青年的教育和培养有了保障。

在计划生育工作的推动下,我国婚育行为逐渐趋于理性化和成熟化。

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逐步改变,女性地位逐步提高。

同时,随着婚龄提高,婚育行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也日益增强,使得人口的质量明显提高,这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保障人民福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计划生育工作也在社会文明进步、人口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计划生育政策在社会发展的不断变迁中,一直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之中,在政策内容和工作实施方式上一直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调整和变化,让计划生育成为一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公共管理事业。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变迁史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变迁史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变迁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那个时候,生产要素短缺、生产力低下,亟需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因此鼓励生育成为当时的人口政策。

随着土地革命的完成,人们革命热情高涨,新生儿如潮水般涌现。

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口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过剩的人口给国家带来了压力。

为了控制人口增长,1982年起,我国开始实行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刊印《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至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同时还指出,用30年时间来缓解特别紧张的人口局势。

进入21世纪后,由于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等问题,国家逐步放宽了生育政策。

2013年出台“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出台“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全面实施三孩政策。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不断调整、演变和完善,对中国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成才工程细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成才工程细则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成才工程细则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儿——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成才工程细则。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地来,简单说就是,国家在推动一些,帮助年轻人更好地成长、成才,同时也鼓励大家合理规划家庭的大小。

那到底啥是“利益导向成才工程”呢?听名字就有点高大上吧,咱们通俗点说,就是通过一些、措施,激励人们在更好的条件下发展自己,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也就是说,国家想通过这些措施,让大家既能有个好家庭,又能实现个人梦想,追求更好的生活。

说起来,听着很美好对吧?可其实里面有很多的“门道”,也有不少咱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所谓“计划生育”大家都不陌生吧,国家曾经为了解决人口过多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控制生育数量。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咱们现在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孩子少了,劳动力紧张了,养老压力大了。

于是呢,国家也开始调整,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提升出生率,同时又不忘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这下明白了吧?相关部门也不是单纯管制人口,更多的是为了大家的未来着想,毕竟大家都知道,人口少了,经济怎么发展?社会怎么活力四射?但要说到“成才工程”,就得提提一个大问题——怎么才能成才呢?有的人一提起成才,就觉得这事儿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好像只有那些学习成绩拔尖、头脑聪明的人才能成才。

其实不然,成才可不仅仅是读书好那么简单。

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领域的佼佼者,不管你是搞艺术的,还是做生意的,甚至是搞科技的,做公益的,只要有梦想,有行动,都会成才。

而这个“利益导向”的意思就是,国家通过各种支持,给大家提供条件,让有潜力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比如说,给予奖学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甚至有些地方相关部门会给有意愿生育的家庭提供各种优惠,帮助大家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

所以啊,这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福利”,也是给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机会。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我到底该如何利用这些?能不能具体一点?好吧,咱就说说实际的操作。

中国不同时期人口政策及其执行

中国不同时期人口政策及其执行
中国丌同时期的人口政策及其执行
四个时期的政策
1
70年代之前的人口政策
2 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人口政策 3 4
80年代的人口政策 90年代以后的人口政策
70年代之前的人口政策
基本上是国情决定人口政策 建国初期,“人多力量大”理念刺激了人的生育愿望
1954年中央领导提倡节制生育,由鼓励生育转为节制 后来反右派斗争和文革的发生, 导致计划生育机构瘫痪,人口依旧增长过快。
执行效果出现反差的原因
(二)社会环境对政策执行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50年代初 ,1958大跃进开始后却变为鼓励生育,而后来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 文年代末到80年代初 ,50年代末大跃进及三年困难时期后补偿性生育的人口 开始进入了育龄年龄阶段、农村地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上山下乡”的 知青回城、新婚姻法的出现、五六十年代的生育高峰所导致的80年代初育龄人 口的增加等社会环境因素造成人口政策不断成熟和完善 ,这一时期出生率却出 现了回升的现象。
人口政策的执行
但是也必须看到,人口控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其执行效果的起伏也比较大。
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控制政策的执行效果比较显著,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
然而80年代的人口控制政策的执行效果却比较差,人口增长率出现反弹;
而90年代以来的人口控制政策的执行的效果又比较显著。
执行效果出现反差的原因
2001年至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最近有消息传出国家开始酝酿调整人口政策适度的开放二胎人口政策的执行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口控制政策的执行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使城市人口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使人们的生育观念向晚婚晚育和少生优生的方面转变人民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比例有所下降环境保护取得成效

中国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影响

中国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影响

中国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育政策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的焦点之一。

中国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本文将回顾中国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始于1979年,当时政府制定了《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了夫妻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生育计划去生育,而且如果违反规定,将面临罚款、丧失工作岗位等惩罚措施。

从那时起,中国政府一直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夫妇遵守生育计划,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早期,政府通过普及避孕知识、推广避孕措施等方式推行生育计划。

但由于当时很多农村地区的文化程度低、观念陈旧,许多人对避孕措施不了解、不信任、不接受,因此政府在生育计划实施的初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采取其他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

于是,198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实行以计划生育为主、控制生育为辅的政策。

在这一政策下,生育计划成为了政府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手段。

政府通过颁布生育立法、实施计划生育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而且对于那些不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人,政府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包括罚款、丧失工作岗位等。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程度也有所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了生育政策。

199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实行以控制人口增长为主、提高生育质量为辅的政策。

在这一政策下,政府鼓励夫妻生育一个健康孩子,并倡导一胎观念。

政府还推广了优生、优育、优抚的政策,着力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

同时,政府也鼓励人们早婚早育,以便更好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在2000年代初,中国政府再次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强调提高生育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鼓励夫妻生育二胎。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概述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概述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概述人口政策,从其狭义的角度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资源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战略利益出发,同时考虑到大多数群众的承受程度,对其人口的生育行为所采取的政府态度。

这种态度,或者鼓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增长,或者限制生育,以减缓人口增长。

在限制生育中,政府还要规定具体的限制要求,这种要求,往往与我们所追求的人口总量目标相联系。

回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育政策的演变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3大阶段为鼓励生育阶段、生育政策酝酿转变〔含反复〕阶段和推行限制生育政策阶段。

一、阶段时期㈠、鼓励生育政策阶段:1949-1953,鼓励生育政策㈡、政策转变酝酿阶段: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上层思想反复。

㈢、实施限制生育政策阶段:1960~1970年:实施限制生育政策,但没有全面开展。

1971~1979年:全面推行“晚、稀、少〞政策〔相当于“二胎化〞〕。

1980~1984年:生育政策紧缩,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

1984~1991年:在农村实行“一孩半〞政策,但在城市继续实行“一胎化〞政策。

1991年至今:现行方案生育政策的稳定。

提醒生育政策演变的历程,是为了运用科学历史主义的方法进展梳理和评价过去,以史为鉴,实事求是地总结经历,吸取教训,免蹈覆辙,指导未来。

一句话,就是为未来中国生育政策的继续完善与开展效劳。

1、“晚、稀、少〞政策创造了生育率下降奇迹的第一个十年。

从1970年到1979年的整个70年代,全国城乡推行的“晚、稀、少〞政策,允许有方案地生育子女数是最多两个。

1971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方案生育工作的报告?,指出在第四个五年方案期间,一般城市人口增长率要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农村要降到千分之十五以下。

1973年12月,全国第一次方案生育汇报会上,提出方案生育要实行“晚、稀、少〞。

“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

202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202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202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2024年,全球人口将继续增长并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在人口规划中,应当将利益导向放在首要位置。

本文将探讨202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方案。

首先,人口规划的利益导向需要从经济角度考虑。

人口增长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方面,大量劳动力可以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如果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导致劳动力过剩和失业率上升。

因此,在人口规划中,应该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需求,合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确保劳动力供需的平衡。

其次,人口规划的利益导向还需要从社会角度考虑。

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例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资源会变得紧张。

而人口过少又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因此,在人口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社会和公共服务资源的承载能力,确保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此外,人口规划的利益导向还需要从环境角度考虑。

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土地利用、能源消耗、水资源等。

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资源和环境压力会更加明显。

因此,在人口规划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基于以上考虑,202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人口规划中,应制定合理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人口增长目标,并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意识和素质。

其次,加强人口结构调整和优化。

人口结构的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应鼓励婚育观念的改变,提倡适龄青年延迟婚育,鼓励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生育。

同时,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更多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服务。

再次,加强对性别平等的重视和保障。

性别平等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对性别歧视的宣传和教育,保障妇女权益,消除对女性的限制和暴力,提供良好的生育环境和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演变,在不同的时期面对不同的挑战和需求,逐渐实现了人口的控制与管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政策的初衷、主要措施以及政策的成效,介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一、政策的初衷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快速增长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通过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规模,以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同时,中国的资源和环境相对有限,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

通过限制生育,政府可以减缓人口压力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初衷就是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措施1. 建立计划生育体系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成立了全国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同时,在各级政府建立了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负责宣传、指导和监督计划生育工作。

2. 实施“一对夫妻、两个孩子”的政策19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一政策规定,城镇居民夫妻要晚婚晚育,农村居民夫妻要合理安排生育,限制家庭人口数量,控制总人口规模。

3. 实施节育措施为了确保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节育措施。

包括推广避孕药具和器械的使用,普及计划生育知识,开展节育手术等。

4. 奖励和处罚政策为了鼓励符合政策的夫妇生育少子女,政府给予一孩夫妻生育奖励和优待,例如减免教育费用、提供住房等。

同时,对超生的夫妻实施处罚措施,包括罚款、限制享受社会福利等。

三、政策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人口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

根据统计数据,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口增长率较高,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以上。

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目前已降至较低水平。

其次,出生人口素质得到了提高。

由于政策的实施,夫妻在生育子女时更加慎重,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养育。

计划生育制度的演变及现状分析

计划生育制度的演变及现状分析

计划生育制度的演变及现状分析计划生育制度的演变及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一直推行着计划生育制度,以控制人口数量,减轻社会负担。

本文将对计划生育制度的演变及现状进行分析。

一、计划生育制度的演变1.80年代:计划生育制度的初步建立1981年,中国正式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这一政策的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减轻社会负担。

政策规定,每个家庭最多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2.90年代:计划生育制度的完善90年代,计划生育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政策规定,城市家庭最多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农村家庭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同时,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将会面临罚款以及其他惩罚。

3.21世纪:计划生育制度的逐渐松动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开始逐渐松动。

政策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妻生育两个孩子。

4.2023年:计划生育制度的最新变化在2023年,计划生育制度的政策发生了最新的变化。

政策规定,夫妻可以自愿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政府将不再干预。

同时,政策鼓励夫妻生育第二胎,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二、计划生育制度的现状分析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随着我国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

这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尤其是医疗保健和养老方面。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提出了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的建议,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2.计划生育制度的变化带来的机遇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将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机遇。

首先,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将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将会为家庭带来更多的选择权,鼓励夫妻们自主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

3.计划生育制度变化的挑战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挑战。

首先,政府将不再干预夫妻们的生育决策,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夫妻生育太多子女而导致社会问题。

其次,政府需要适应这一变化,完善相关的政策规定,以保障人口数量的控制。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一、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鼓励晚婚晚育,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二、198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一个孩子1980年,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即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一个孩子。

这个政策的出台是基于对人口数量的进一步控制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这一时期,政府开始实施强制的计划生育措施,对违反政策的家庭进行处罚,例如:罚款、限制住房、工作和教育等。

此外,政府也加强了避孕和计划生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免费的避孕措施和服务。

三、1990年代初到2000年代: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避孕节育服务在这一时期,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得到执行。

政府继续对违反政策的家庭进行处罚,在农村地区也实行了限制生育的政策,即在超过生育指标的地区限制新生儿户口登记、享受福利等。

政府还加大了对避孕和节育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避孕措施和技术支持,鼓励人们使用它们。

四、2000年代初到2024年:实行“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在2000年,中国政府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政府允许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妻,按照“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进行生育。

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然而,由于截至2024年底,只有不到2%的符合条件的夫妻选择第二胎,政府决定进一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五、2024年起:实行“全面二孩政策”2024年,中国政府决定全面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进一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应对老龄化问题。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导致了2024年中国新出生婴儿的数量达到近两千万人口的峰值。

总结: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从最初的推迟结婚、推迟生育,到实行“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一个孩子”,再到放宽政策全面二孩,目的都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适应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老龄化问题等。

公共政策环境: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环境

材料:公共政策环境: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环境动因分析生育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资源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战略利益出发,同时考虑到大多数群众的接受程度,对其人口的生育行为所采取的政府态度。

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1949-1953年:鼓励生育政策。

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上层思想反复。

1954年12月,刘少奇同志主持召开了关于节制生育问题座谈会。

1955年3月中央在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报告上指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

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说:“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

” 1957年下半年开始的反右派斗争和1958年发端的大跃进运动,对节制生育工作思想有所冲击,但大跃进的干扰很快过去,中国客观存在的人口问题已经显现出来。

1960-1970年:实施限制生育政策,但没有全面开展。

1962年12月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批示,认为“提倡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不仅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而且符合有计划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1963年10月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立计划生育机构,要求“中央和地方,都要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具体领导这方面的工作”。

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务院秘书长任主任的计划生育委员会,接着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节制生育的实际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就开始开展。

1971-1979年:全面推行“晚、稀、少”政策。

1973年明确了“晚、稀、少”的方针, 1978年10月,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晚、稀、少”的内涵,具体提出晚婚为女23周岁、男25周岁,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3年以上。

这样,以“晚、稀、少”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的限制人口增殖的生育政策基本形成。

1980-1984年: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思考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思考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长,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这一政策要求每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推行多年来对优化人口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等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考和讨论。

本文将回顾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和改变。

1. 计划生育政策的初衷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总数已经突破9亿,出生率高达35‰以上,这使得尤其是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面临巨大的压力。

因此,当时政府决定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

2. 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政府在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逐步开放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规定,放宽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限制,更加注重家庭自主选择生育问题。

1988年,在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决定实施“计划生育优生扶贫政策”,即在计划生育的基础上,通过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培训升学等方面追求弱势群体的公平发展。

二、计划生育政策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结构目标。

由于人口数量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未来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将放在促进优生、保障弱势群体、促进低生育率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从人口总体控制向人口优化迈进。

2. 空巢老人将面临收入支出不平衡,因此制定更好的政策。

由于老龄化问题加剧,空巢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未来,应当制定更好的政策,改变空巢老人尤其是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保障他们得到足够的资金和健康保障。

3. 与此同时,应该注重青年妇女的权益保障问题。

未来,过去出于控制人口问题而降低了青年妇女的妇女权益,这也是未来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保障各类群体的权益。

总的来说,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取得了成功,但仍然需要快速的调整和发展。

将建立长期健康管理制度作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方向,把计划生育的概念转化为人们的健康概念,特别是在各个群体身上,强调自治行为,建立健康的群体行动,保护是带领生育,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感。

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_1980—2011

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_1980—2011

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_1980—2011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的人口生育意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1980年到2011年,中国人口的生育意愿由高峰逐渐下降,呈现出波动的趋势。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1980年代,中国正处于经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

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强调每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中国的人口负增长成为可能。

此时,许多中国人迅速接受并支持这一政策,认为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因此,在1980年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较低,大多数夫妻只想要一个孩子。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生育政策带来的影响。

尽管政府仍然强调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但逐渐有人开始认为,多一个孩子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和情感支持。

因此,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生育意愿出现了小幅上升的趋势。

然而,许多家庭仍然担心儿童抚养成本的增加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问题,因此仍然只选择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较多。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儿童独生政策的逐渐放宽,人们的生育意愿再次发生了变化。

2002年,中国政府开始允许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家庭生育二胎。

而2013年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更是改变了中国人口生育的局面。

人们认识到养育两个孩子可以互相依靠、照应。

与此同时,经济的不断增长使得许多家庭有了更多的负担承受能力。

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人口的生育意愿逐渐回升。

然而,尽管政府的政策调整和人们的观念变化,中国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压力的增加,许多家庭仍然面临着高房价、教育成本和就业市场的不稳定等问题,这使得他们不愿意生育更多的孩子。

此外,婚龄的延后和高昂的生活成本也使得年轻的夫妇更倾向于只生育一个孩子。

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人口生育意愿的波动和不稳定。

中国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不仅仅影响到家庭和个人,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Get清风至1988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Get清风至1988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80年至1988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通知各街道办事处计生科:根据省、市人口计生委工作安排,请各单位将1980年以来对方案生育各项利益导向投入进行统计。

要求按照附表内容,逐项如实认真统计填写,务必于2010年4月6日下班前加盖单位公章后区人口计生局政策法规科2010年3月30日表1:山东省1980年至1988年人口和方案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投入情况统计表80年至88年合计法定利益导向政策1 独生子女从小学到高中免收学费。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2 独生子女父母每月发5元儿童保健费或50分儿童保健工分。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3 独生子女小孩按成年人的定量分粮。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4 只生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的家庭,可分配同等面积的住房。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5 终身无子女的男女职工发100%退休工资;社员年老按五保户照顾并从生产队公益金中酌情给予生活补助。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6 终身一个子女的职工,退休加发5%退休金〔100%的不加发〕。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小计享受人数投入金额市县乡村优惠措施1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2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3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4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小计享受人数投入金额合计享受人数投入金额各级投入分类街道投入金额村居投入金额1980年以来无违法〔违反政策〕生育的行政村数____________.注:投入人数为万人/年,投入金额为万元/年。

法定利导政策第4条按照增加面积算投入。

表2:山东省1989年至1996年人口和方案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投入情况统计表法定利益导向政策1 晚婚、晚育的农业人口,免一年集体义务劳动工。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2 独生子女每月领取5元独生子女保健费。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3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加发5%退休金〔100%的不加发〕。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4 独生子女从小学到高中免缴学费。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5 自愿放弃二胎的,给予物质奖励。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享受人数投入金额小计享受人数投入金额市县乡村优惠措施1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2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3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4 享受人数投入金额小计享受人数投入金额合计享受人数投入金额各级投入分类街道投入金额村居投入金额注:享受人数为万人/年,投入金额为万元/年。

80年代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生态学理论依据

80年代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生态学理论依据

80年代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生态学理论依据老龄化人口和战争的原因,应用的生态学原理是自我调节增长。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
生育。

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
制人口。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
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是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到21世纪初,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

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
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完善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完善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完善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摘要]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实行了将近50年,为我国的人口环境、资源分配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新的历史阶段,要重新考虑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利益,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利益导向机制。

笔者结合相关实际问题,讨论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原理,并结合现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现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人口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72[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给社会发展减轻了许多阻力与负担,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然而,在追求高生活品质的今天,要充分考虑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在符合国家利益的同时是否继续满足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对此,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从各个方面评估与完善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1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由来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的许多理论学家就对计划生育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研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逐渐形成了一套计划生育理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就是以这套理论为基础所延伸出来的符合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论。

这些理论充分考虑了孩子的生产成本、受教育成本、生活成本以及各种需要父母或者国家所提供的一切花费成本。

同时分析了一对年轻夫妇抚养孩子所需要投入的精力与时间,国家对孩子的培养所耗费的精力与时间,以及孩子长大能为父母、国家和社会所作的回报或者是所能减轻的社会负担。

充分考虑这些人口实际问题给国家所带来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如国家的综合人口素质、国家的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的养老机制与社会人口层次等实际问题。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下,通常是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所以在一定程度下两者的利益是相通的,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太大矛盾。

我国人口和计划育发展历史与主要成就

我国人口和计划育发展历史与主要成就

我国人口和计划育发展历史与主要成就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80多年的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和解决中国的人口与发展问题、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经过全国人民3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20世纪90年代末,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实践,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新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降低生育水平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两个时期。

一、降低生育水平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大约20年的时间,人口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亿增长到8亿,净增了近亿。

虽然党和政府也几次提出要重视人口问题,开展计划生育,并在城市等一些地区进行了试点,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计划生育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人口基本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从70年代开始一直到20世纪末,大约30年的时间,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展开,主要任务是降低过高的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这段时期由于全党全社会广泛动员,真抓实干,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少生了3亿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型的历史性转变。

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1. 人口快速增长阶段(1949~1953年)。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出生率则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49年的16%猛增至1953年的23%,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

从关心育龄妇女健康出发,政府有关部门颁布了限制人工流产的规定,严格控制避孕药具的进口与销售。

1953年全国总人口接近6亿,比1949年净增6000万。

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人口再生产类型迅速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

2. 提出计划生育阶段(1953~1961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年至1988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计生科:
根据省、市人口计生委工作安排,请各单位将1980年以来对计划生育各项利益导向投入进行统计。

要求按照附表内容,逐项如实认真统计填写,务必于2010年4月6日下班前加盖单位公章后报区人口计生局政法科。

联系人:杨振远。

联系电话:82078769。

区人口计生局政策法规科
2010年3月30日
表1:山东省1980年至1988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投入情况统计表
80年至88年合计
法定利益导向政策1 独生子女从小学到高中免收学费。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2 独生子女父母每月发5元儿童保健费或50分儿
童保健工分。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3 独生子女小孩按成年人的定量分粮。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4 只生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的家庭,可分配同等面积
的住房。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5 终身无子女的男女职工发100%退休工资;社员年老
按五保户照顾并从生产队公益金中酌情给予生活补
助。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6 终身一个子女的职工,退休加发5%退休金
(100%的不加发)。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小计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市县乡村优惠措施1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2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3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4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小计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合计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各级投
入分类
街道投入金额
村居投入金额
1980年以来无违法(违反政策)生育的行政村数____________.
注:投入人数为万人/年,投入金额为万元/年。

法定利导政策第4条按照增加面积算投入。

89年至96年合计
法定利益导向政策1 晚婚、晚育的农业人口,免一年集体义务劳动
工。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2 独生子女每月领取5元独生子女保健费。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3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加发5%退
休金(100%的不加发)。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4 独生子女从小学到高中免缴学费。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5 自愿放弃二胎的,给予物质奖励。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小计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市县乡村优惠措施1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2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3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4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小计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合计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各级投
入分类
街道投入金额
村居投入金额注:享受人数为万人/年,投入金额为万元/年。

97年至02年合计
法定利益导向政策1 晚婚晚育的农业人口,免一年集体义务劳动工。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2 独生子女父母每月领取10元独生子女奖励费。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3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加发5%退
休金(100%不加发)。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4 独生子女从小学到高中免缴学费。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5 自愿放弃二胎的,给予物质奖励。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小计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市县乡村优惠措施1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2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3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4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小计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合计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各级投
入分类
街道投入金额
村居投入金额注:享受人数为万人/年,投入金额为万元/年。

03年至
07年合

08年09年总计
法定利益导向政策1 独生子女父母每月领取10元奖
励费。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2 机关、事业单位独生子女父母退
休加发5%退休金(100%不加
发).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3 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30%一次
性养老补助。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4 农村自愿放弃二胎一次性奖励。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5 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和收
养家庭高出1/3低保补助。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6 奖励扶助。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7 特别扶助。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8 晚婚晚育奖励。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9 公益金救助。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10 节育手术免费。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小计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市县乡村优惠措施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小计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合计享受人数
投入金额
各级分类投入街办投入金额村居投入金额
注:享受人数为万人/年,投入金额为万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