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鞅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
论商鞅的法律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论商鞅的法律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商鞅,战国时期法家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法律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措施,通过法制手段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国家统一和繁荣。
他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法律理念,如“与民休息,与民休息”,“权贵不过法,贫富不过刑”等,这些理念深刻影响了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的法律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商鞅提出了“与民休息,与民休息”的理念,即国家应该遵循民生,以民休息为宗旨,这一理念对于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商鞅认为,国家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先,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都应以维护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与当时的封建社会用法律手段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鞅的这一法律思想推动了当时的国家政权变革,并为后来中国封建法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商鞅的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主张权贵不过法,贫富不过刑,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一法律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地位高贵者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而地位卑微者则会遭受法律的不公平对待。
商鞅提出的这一法律理念,对当时社会中的阶级不平等现象提出了有力的批判,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商鞅的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措施,主张推行重法治,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建立统一的法制体系和行政体系。
商鞅的这一法律思想是对当时诸侯割据现象的有力批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法制体系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的法律思想为中国古代法制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和借鉴。
商鞅的法律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商鞅的法律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以法律规范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这一理念与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
当代社会也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问题,而商鞅的法律思想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商鞅变法》教案:探究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的重要节点之一。
本文将就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探究。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背景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战争和军事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经济和社会现实的需要。
先谈战争和军事重要性。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为了在战争中战胜敌人,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社会上需要一些变法来提高国家的战斗力,以期在战争时取得优势。
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商鞅变法的重要背景。
商鞅变法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的时期,而传统的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改变现状成了当时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是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有助于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封建制度向官制转变:商鞅提出“法家”思想,鼓励平民成为军官并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在此背景下实行官制。
2.建立郡县制度:商鞅将国家分为若干个郡县,并派官员来管理基层行政事务。
3.推行“钧法”:商鞅颁布《商吕法》等六项法律,规定罪行和处罚,并限制贵族之间的特权。
4.进行土地改革:商鞅限制了土地的传承,使土地主要集中在国家和统治者手中,以便用来发展基础设施和安置士兵。
5.改革军制:商鞅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队,提倡以功绩而不是以家族身份获取官职,以此增加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1.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商鞅变法对中国铺平了国家统一的道路。
他的改革使国家更加集中,政治上更加稳定,并为少数民族的归附和中央集权做出了贡献。
2.社会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将中国封建社会转向官制社会,为中原商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土地改革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的转型:商鞅变法推动了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行政制度和文化体系的形成,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
4.影响后世: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是推动中国社会先进化的重要方面,更是表明了中国向现代化的努力和取得成果的记录。
商鞅变法对中国的影响
商鞅变法对中国的影响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它发生在战国时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次由一位富于远见和智慧的政治家所领导的变革,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商鞅变法对中国的影响。
一、前置背景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商鞅变法出现的背景。
战国时期的中国,诸侯之间争霸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其次,土地私有制的实行导致了土地的过度分割,农业生产力低下。
最后,尽管各国都有“国士”这一机构,但是这些官员却被贵族家族所垄断,缺少社会上升的机会。
这些原因一起导致了司马迁所说的“百姓困苦,诸侯爱国”。
商鞅知道,想要让秦国崛起,他必须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
在他的建议下,秦国采用了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模式,从而走上了崛起之路。
二、政治影响商鞅变法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提出并实行分封制度,通过对大贵族的分封,使得国家中产生了“九锡”的新制度。
这一制度从政治上增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使得秦国得以在不同地区拥有更多的控制权。
此外,商鞅还推动了制度化的军功爵制,通过规定爵位和爵制的数量,使得将军和战士在战争中获得了更多的奖励和建设性的机会。
商鞅还废除了古代的封建礼教制度,并提倡“务实先行”,强调实际应用和效果。
这一思想使得中国社会在很长时间里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实际家和技术人才。
三、经济影响商鞅变法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国在商鞅的实施下,采用了新的经济政策,例如:“徭役制度并用农民、工匠、奴隶”,即秦国的农民,在完成征召之后就需要借工。
同时,专署采购制度也促进了各种资源的规模化利用。
此外,商鞅还推行了冶铁工业和军事工业,使得中国的生产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铁器的使用使得中国的工具更加完善,而军事工业的发展也使得中国成为了军事领域的领导者。
四、社会影响商鞅变法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商鞅的推动下,一些男女平等的观点逐渐形成,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使得社会进化得更快。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作用和意义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作用和意义
商鞅变法是指公元前359年至公元前350年,秦国实行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改革措施。
商鞅变法的思想和主张是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的,主张强调法制建设、加强君权、以法治国代替礼治、发展封建经济、军事力量等。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连坐法、颁布法令、改革郡县制、实行什伍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受爵等。
商鞅变法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政治体制更加完善,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经济更加繁荣,为秦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商鞅变法还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为秦国的扩张提供了保障。
最后,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商鞅变法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秦孝公的支持和信任是商鞅变法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其次,商鞅本人的才华和智慧也为变法的成功提供了关键的支撑。
此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也为商鞅变法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商鞅变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商鞅变法过于强调法制建设,忽视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导致社会风气恶化。
其次,商鞅变法过于强调君权和集权,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商鞅变法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例如按功受爵制度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不公正的待遇。
总的来说,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对于秦国的发展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成功经验和问题教训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商鞅变法》教案:分析商鞅变法带来的影响
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是秦国第一位名相商鞅所进行的变革。
商鞅认为秦国的社会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病,必须进行改革以推进国家的发展和壮大。
因此,商鞅变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改革,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一、对政治的影响商鞅变法的出发点是提高秦国的国力,因此对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呼声很高。
商鞅取消了继承制,实行了官位制。
从此,人才的选拔更加公正,官员的地位与成就挂钩,促使政治环境更加活跃。
同时,商鞅还废止了君王的宗法权益,进一步削弱了贵族阶层的权力,并强化了王权。
商鞅变法还引入了轻车独尊制度,即允许平民居住在城市内。
这不仅促进了社会平等和城市建设,也增强了对平民的管控,加强了政府对于城市的管理。
商鞅的政治改革为秦国国家的统一、强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经济的影响商鞅变法通过实施贯彻落实反封建的政策,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商鞅开创了一种新的土地制度,将土地从贵族手中收回,实现了土地权的统一,加剧了对贵族的打压。
同时,商鞅变法还引入了度量衡标准,规范了贸易活动,使商业发展更加稳定。
商鞅还实行的是控制币值和通货贬值的政策,以促使经济更加活跃。
在此基础上,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即以农业为主导发展经济。
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在农业、工业、商贸等领域加强了领导和管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也为战国秦国的统一和变成一步步地打下了基础。
三、对文化的影响商鞅变法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改革,也标志着文化思想领域的巨大变革。
商鞅强调“法治”,认为法律可以消除社会弊病,化解矛盾。
因此,商鞅开始大力推广法律,从而建立了秦国的法制框架。
此外,商鞅还推崇“兵家”之学,强调兵器制造的研究,以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
兵家《孙子兵法》、《吴子兵法》也开始在秦国得到广泛传播。
此举对秦国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形象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末代秦皇嬴政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改革的典范之一,其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 鞅变法对当时社 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商鞅变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变革,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这次变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且多方面的影响,从政治、经济、军事到社会结构,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在政治方面,商鞅变法打破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
在此之前,贵族凭借世袭的特权,世代占据高位,平民几乎没有晋升的机会。
商鞅推行军功爵制,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官职。
这一举措使得平民有了通过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改变自身命运的可能,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参战积极性。
同时,也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为秦国选拔了大批有才能的新官员,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
经济上,商鞅变法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他鼓励百姓积极从事农业生产,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这一政策使得秦国的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为秦国的军事扩张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此外,商鞅还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这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和利用。
土地私有制的推行,使得土地逐渐集中到一些有能力和财富的人手中,也为后来的地主阶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军事领域,商鞅变法建立了严格的军事制度。
军功爵制的推行,让士兵们为了获取爵位和赏赐而英勇作战。
秦国的军队因此变得勇猛无畏,战斗力大大提升。
同时,商鞅还对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军事训练,规范了军事编制,使得秦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崛起,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结构方面,商鞅变法促使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军功爵制让平民有机会晋升为贵族,而一些旧贵族因为没有军功而失去了特权地位。
这种阶层的流动打破了原来固化的社会结构,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由于农业的重视和商业的抑制,社会的职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民的地位相对提高,而商人的地位则有所下降。
法律制度上,商鞅制定了严苛的法律。
法律条文详细而明确,对各种违法行为都有严厉的惩罚措施。
这种严刑峻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史的影响
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史的影响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它在秦国实行,也造成了中国古代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影响。
这次变革推翻了原来的封建制度,使中国社会朝着一个更为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商鞅变法的影响。
历史影响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向中央集权社会的转变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这场变革破除了原来的户籍制度,使秦国成为一个基于土地和劳动力的国家。
这场变革使秦国有了一个更强大的中央政府,秦国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也变得更为重要。
政治影响商鞅变法不仅改变了土地制度,也重新定义了政治上的权力关系。
商鞅变法将土地从封建贵族手中收回,把大部分的土地分配给了普通人。
这也意味着原来的土地所有制关系被改变,这样政治上的权力分配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这场变革使中国社会朝着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社会影响商鞅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更是深远。
这场变革使得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基于土地和劳动力的国家。
这一个国家中,人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和扩大,这也意味着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得到了更好的推进。
同时,社会的阶层也发生了变化。
在商鞅变法之前,中国政治上的大臣和封建贵族是占据社会主要地位的。
而在商鞅变法之后,土地拥有者和商业人士开始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结论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变革,它对古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想不起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上,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社会向中央集权社会的转变,使中国在后来的历史中有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政治上,商鞅变法给权力分配方式和政治权利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最后,在社会上,商鞅变法促进了土地的合理开发和社会阶层的变迁,让中国得以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论商鞅的法律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论商鞅的法律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商鞅(约前450-前338),名孙武,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商鞅的法律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秦国的统一和强大以及中国法制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鞅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商君书》中。
商鞅提出了“变法”思想,主张通过法律的变革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
商鞅主张使用刑罚来约束人民,使得法律权威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商鞅还提出了“重农抑商”、“军功优劳”等政策,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和军功制度来加强国家的统治力度。
商鞅的法律思想融汇了礼法思想、道家思想和军事思想,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和推广性,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的法律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商鞅在变法思想上的主张促成了秦国的强大和统一。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变革土地制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加强中央集权等,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的发展和强大。
商鞅变法的最终结果是秦国的统一,奠定了秦朝建立的基础,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对中国法制的发展商鞅的法律思想对中国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在《商君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和治国政策,这些内容涉及刑法、土地制度、官制等方面,为中国的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商鞅的变法思想推动了中国法制的进步和完善,为后来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商鞅的法律思想对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主张使用刑罚来约束人民,这种思想为秦朝的社会治理和稳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商鞅的变法思想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提高了国家的统治能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对后世的影响商鞅的法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的变法思想在当时虽然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对和质疑,但其在后世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解读商鞅变法对当今法治社会的贡献及意义
文史研究解读商鞅变法对当今法治社会的贡献及意义文/邹佳辰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措施改变了秦国的国运,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国力。
直到现在,商鞅变法依旧对当今法治社会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贡献和借鉴意义。
本文对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阐述,主要对商鞅变法对当今法治社会建设的贡献和意义进行解读。
关键词:商鞅变法;法治社会;贡献;意义一、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一)符合统治阶层的政治要求商鞅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升秦国国力,进而实现秦国称霸,这迎合了秦孝公的“变法图强”的政治意图,获得统治阶层的支持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基础。
(二)树立变法权威商鞅变法首先以“徙木立信”来向民众展示诚信,立信于民,取得民众的信任,为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刑治贵族来表明“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变法思想,严厉打击了反对势力,为变法清除障碍,从而树立变法的权威。
(三)变法围绕“富国强兵”展开商鞅变法围绕“富国强兵”来展开,如《强秦九论》主要以增强国力来写。
首先是“富国”,变法需要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当时农业是物质的来源,所以一方面通过变法鼓励农耕,通过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废除苛捐杂税等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抑制商业发展,将生产力集聚到农业领域以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富国富民、以农养战的目的。
其次是“强兵”,通过奖励军功来鼓励普通百姓参军,军爵制度打通了平民阶层进入统治阶层的通道,激发了军队的高昂的斗志,提高了军队的实力,将国家的命运与百姓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顺应了解放生产力的历史潮流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为商鞅变法的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使秦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大大提升,是秦国称霸的重要一步。
二、商鞅变法给当今法治社会的贡献和意义虽然商鞅变法已过去两千多年,但是对当今法治社会的发展依旧起到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商鞅变法和管仲改革对中国当下改革的启示
商鞅变法和管仲改革对我国当下改革的启示1. 引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我国的改革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商鞅变法和管仲改革作为我国古代两大变法的典范,对我国当下改革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商鞅变法和管仲改革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探讨它们对我国当下改革的启示。
2.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我国战国时期,当时的秦国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国力衰弱,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商鞅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实施中央集权,使得秦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大一统国家。
商鞅以法治国,以刑罚威慑百姓,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以重农抑商实现国家富强。
3. 商鞅变法的启示商鞅变法的启示在于,改革要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能只看表面,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当今我国,我们也面临许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像商鞅一样以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眼光来进行改革,不能只是一叶障目地片面改革,需要从根本上着手解决问题。
4. 管仲改革的历史背景管仲改革发生在我国春秋时期,当时的齐国处于内外交困,国力薄弱,社会矛盾尖锐。
管仲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政治体制,调整社会结构,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使得齐国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
5. 管仲改革的启示管仲改革的启示在于,改革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不能生搬硬套。
在当前我国,我们需要像管仲一样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不能僵化地套用外来的模式,要根据国情民情,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充分发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实现我国梦的伟大复兴。
6. 个人观点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古代的改革典范对我们当下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商鞅变法和管仲改革都是我国古代改革的典范,通过对它们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古代的改革智慧,找到对当下我国改革的有益启示。
7. 总结商鞅变法和管仲改革是我国古代两大变法的典范,它们对我国当下改革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商鞅变法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
第30卷第1期2018年2月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Vol.30No.1Feb.2018商鞅变法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张俊英邹璇严凯俞家海范兆飞张伟军(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摘要:商鞅变法在我国古代变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与社会面貌,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诸多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与当代价值的研究分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商鞅变法;法治;历史评价;当代价值;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K231:C9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 (2018)01-0073-07DOI:10.16595/j.1671-055X.2018.01.016Research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hang Yang's political reformZhang Junying;Zou Xuan;Yan Kai;Yu Jiahai;Fan Zhaofei;Zhang Weijun(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 553001,China)Abstract :Shang Yang ’s political reform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reform.It changes the overall strength and social outlook of a country,promotes social progres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unification of China.Many legal thoughts hav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influence an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Shang Yang ’s political reform,we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adhering to the rule of law,ruling by law and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Key words :Shang Yang reform;rule by law;historical evaluation;contemporary value;realistic meaning收稿日期:2017-03-23作者简介:2016年六盘水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资助课题“商鞅变法的当代价值研究”(lpsskl-2016-18)。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商鞅变法的影响及评价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商鞅变法的影响及评价商鞅变法的影响及评价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改革。
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加强秦国的国力和统一力量,从而为秦国在后来的统一中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影响和评价两个方面探讨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的影响1.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商鞅变法将大权集中于国君手中,通过实行郡县制和任用官员的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这一改革举措有效地加强了秦国的统治力量,使得秦国得以迅速集结兵力,进行军事扩张,为后来的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商鞅变法推行了农业改革,通过推广耕作方法、加强水利建设等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力水平。
这不仅增加了秦国的粮食产量,保障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社会稳定性。
3.完善了法律制度商鞅变法还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包括颁布《法经》、实行重禁令、设立程功等,加强了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执行性。
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强了国家的统一和法治的力量。
二、商鞅变法的评价1.积极评价商鞅变法在当时的秦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秦国的发展和统一。
商鞅以其智慧和改革精神,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消极评价商鞅变法在推行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阻力和反对,尤其是对一些贵族和地方势力的权益进行限制,引起了一些社会不满和冲突。
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实行苛政、对百姓征收过多税收等,给一部分人民带来了不利影响。
综合评价来看,商鞅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对于战国时期的秦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也不能忽视其中的弊端和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在评价中进行全面考虑。
商鞅变法的成功启示我们,在进行政治改革时,需要正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和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取得积极的效果。
商鞅变法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商鞅变法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商鞅变法,这可是中国历史上一桩大事儿。
说到商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简直就是像给秦国加了个马力,让这个国家从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摇身一变,成为了强大的霸主。
商鞅的变法,主要就是为了加强集权,推行法治,让老百姓都得听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妄为。
这些措施让当时的社会风气大大改观,真是个一石二鸟的做法。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改革是不是有点儿苛刻啊?其实不然,商鞅可是为了让百姓生活得更好。
说到商鞅的具体,哎呀,那可真是多得数不胜数。
他推出的“重农抑商”,就是鼓励大家种地,农民们的地位一下子提升了,像是捡到了大便宜。
商鞅还制定了各种法律,规定谁要是敢犯法,那可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这时候,老百姓也明白了,守规矩才是王道,谁也不想被罚得倾家荡产。
这种法治精神在当时可是独树一帜,让人心里都踏实多了。
再说说商鞅的户籍制度,嘿,老百姓从此有了“身份”。
这就像是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身份证,大家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家庭,干嘛都得有个谱。
以前那种混乱的状况一去不复返,国家的管理变得井井有条,老百姓也能安安心心地过日子。
这可不是开玩笑,想想看,没有户籍的日子,那就像一锅粥,谁能分得清楚呢?变法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就显现出来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倍增,国力日益强盛,几乎让其他国家都瞠目结舌。
商鞅变法简直就像是给秦国打了一针强心剂,其他国家可都开始瑟瑟发抖。
看吧,这就是商鞅的魅力,光靠嘴皮子可不行,得有真本事。
不过,商鞅的改革虽然让秦国迅速崛起,但同时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你想啊,商鞅的法令那么严厉,搞得不少老百姓心里都憋着一股火。
商鞅死后,秦国虽然继续强大,可是这种压制,渐渐也就让民心离散,大家都开始对这个高压的统治感到不满。
就像一颗炸药,虽然在短时间内很强烈,但最终会爆炸,留下满地的狼藉。
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他那种法治思想,后来被很多朝代借鉴。
你看,后来的大明大清,也都在学习怎么管理国家。
初中历史先秦时期商鞅变法评价
初中历史先秦时期商鞅变法评价商鞅变法在先秦时期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
本文将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探讨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重要的政治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推行,不仅使秦国从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崛起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也为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封建专制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商鞅变法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负面影响。
首先,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商鞅变法后,秦国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了官员任用制度,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正性和能力导向。
商鞅还实行了地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业,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此外,商鞅还推行了法治政策,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使秦国的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这些措施都为秦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其次,商鞅变法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商鞅提倡以军功论爵位,取消了封建贵族的特权,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兵农合一。
此举有效地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为秦国后来的统一六国做好了准备,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商鞅变法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和争议。
商鞅的改革导致了大量的土地流失,农民贫困,社会不稳定。
商鞅取消了土地的世袭制度,引起了封建贵族的不满和反对,进而导致了他的政治失败和逃亡。
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上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此外,商鞅的法治政策严苛无情,对人民来说也带来了一定的压迫和苦难。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在先秦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推动了秦国的崛起和中国统一的进程。
然而,商鞅变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引发了社会矛盾和动荡。
评价商鞅变法时,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其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既要肯定其对中国历史的积极贡献,也要承认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看法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看法商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中国的战国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个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商鞅变法被认为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它的影响深远。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看法,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遗产,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由商鞅主导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在商鞅的改革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经济方面的变革,他建议采用租赁土地的方式,使农民可以直接租赁土地,并且农民可以利用土地进行商业交易,这种租赁土地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也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商鞅还推行了户籍制度和均田制度,这些制度有助于平衡社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同时,商鞅还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推动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这些措施为中国历史上强大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对中国的影响持续了很长时间,并逐渐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商鞅的改革在当时深受争议,引起了一些贵族的反对,但是商鞅毅然决然地推动了改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在当今中国,商鞅的思想依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可以从商鞅变法中,得到很多宝贵的启示:首先就是要不断的进行变革,创新思维,改进行为;其次就是要加强中央的调控,保持国家的稳定,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最后就是要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毅力坚韧等,这些都是商鞅所推崇的核心价值观。
总的来说,商鞅变法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其对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其思想和理念,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现实而深刻的指导意义。
商鞅对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影响
商鞅对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影响商鞅对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影响:
摆脱人治,确立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是商鞅思想的核心精髓,他的出现也确立了我国现今法制社会的延续。
自商鞅在秦国推行法制,也奠定了秦统一中国的基础。
无论法治思想还是华夏统一,都为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创新。
坚持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制定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措施得力,赢取民心。
改革必须符合国情,改革措施要全面、力度大、彻底。
商鞅变法在那个时代革命,实际是革了部分高层的统治者的利益,换来的是整个国家和人民的繁荣昌盛;现在的反腐也是革了部分高层的统治者的利益,换来的是整个国家和人民的“中国梦”的实现,两者的过程和目的都是一致的。
1。
为何商鞅变法是一场影响中华文明的巨大改革!
为何商鞅变法是一场影响中华文明的巨大改革!为什么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可以在当下取得人们这样的共鸣?也许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秦国雄视天下的强国姿态,习惯了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
我们对秦的了解也多限于寥寥的“商鞅变法”、“焚书坑儒”、“孟姜女哭长城”等历史片断。
但曾经有这么一个时代,秦国陷入四面楚歌之绝境,辎重耗尽,兵源匮乏,国力虚弱。
而六国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分秦。
当一心要富国强秦的年轻君主赢渠梁,遇上誓要一展抱负的法家士子商鞅,一幕改变秦国、甚至影响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上演了。
孝公张榜招贤士,商鞅入秦展雄才商鞅,本姓卫,因是卫国皇室之后,又称公孙鞅。
后因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在“商”地,才被称为“商鞅”、“商君”。
商鞅自幼研读法家刑名之学,学成之后,来到当时的强国魏国,试图大展雄才。
魏国丞相公叔痤很赏识他,任命他为自己的家臣。
但还没有来得及向魏惠王荐举商鞅,公叔痤就一病不起。
这时,魏惠王来探病,问:你一旦过世,谁可以当丞相?公叔痤就说:“我的门客公孙鞅虽然年少,却是一个奇才,我死之后,大王可以让他担任丞相,魏国必然大治。
”魏惠王听后不以为然,所以含糊其词。
公叔痤看出魏惠王决不会重用商鞅,于是屏退左右说:“如果大王不用公孙鞅,就杀了他,不要让他被别国所用,以威胁魏国。
”这大概算是战国时代的“人才观”——要么重用你,要么杀了你。
魏王许诺而去,一出门就说:“公叔看来是病糊涂了,竟让我把国政委任给一个年轻小子,太荒谬了。
”魏王走后,公叔痤招来商鞅,实情以告,劝他赶快逃命。
商鞅胆识确实不寻常,他沉着地说:“大王不能听你之言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你之言杀我呢?”事实证明,商鞅是正确的,魏惠王既不用他,也没有杀他——他根本没有把商鞅当成一个人物。
此时,地处西部边陲的秦国,国势日衰,民生紧迫,士无斗志。
刚刚继位、年仅21岁的秦孝公,面对咄咄逼人的六国,愤然说道:“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他张榜招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评价商鞅变法300字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其内容深度和历史意义都非常显著。
商鞅变法的核心是推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土地私有化等,这些改革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首先,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度非常高。
他不仅在政治上进行了改革,还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得秦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商鞅变法的实施力度也非常大,他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措施,确保了改革的顺利推行。
其次,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同时,商鞅变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它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然而,商鞅变法也存在一些局限与争议。
例如,商鞅变法的措施过于强硬,对于一些弱势群体不够关心,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的加剧。
同时,商鞅变法的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过于强调法律的作用,忽视了一些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总的来说,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它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虽然商鞅变法存在一些局限与争议,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商鞅变法与中国历史的全新发展
商鞅变法与中国历史的全新发展商鞅变法和中国历史的全新发展
商鞅,春秋时期韩国大夫,以其变法之功而被后人誉为“法家圣人”。
商鞅变法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背景
商鞅变法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389年至公元前338年,这是春秋末期至战国初
期的转折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
当时的诸侯国之间武力角逐激烈,诸侯互相侵略,百姓疲惫不堪,社会处于动荡状态。
商鞅变法的目的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来整顿社会秩序。
商鞅认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只有强有力的政府和相对固定的制度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商鞅的变法内容
商鞅变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行焚书坑儒,禁止宗法,推行善门、举贤
任能;第二阶段实行分封制,设立郡县,建立县官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第三阶段实行农业变革,推广水利和土地制度改革。
商鞅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商鞅变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
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商鞅变法推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国家
和社会的繁荣;
政治:商鞅变法实行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统一;
文化:商鞅变法传播了新的思想观念,促进了文化繁荣和创新。
结语
商鞅变法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同时也是全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它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思想,成为中国历史的全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商鞅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商鞅变法尽管过去两千多年了,但它的主要精神和原则对中国后世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传承至今。
军功制和土地私有制历经相当长时间的实践,这些影响催生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形成了辽阔的疆域,繁衍了众多的人口,促成了勤劳、勇敢、节俭民族性格的形成,军功制度的熏陶使得中国屡屡从危难中奋起,时至今日仍有其积极意义。
标签:商鞅变法;中国文化;影响;当代价值一、商鞅变法及其主要内容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改分封制为县制。
2.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3.实行军功制,奖励耕战,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4.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5.实行严格的法治,轻罪用重刑。
6.实行思想控制,焚烧儒家经典。
商鞅变法实施后,取得了三大主要成果:一是全面推行县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二是破除了井田制,奖励家庭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有利于秦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大了奖励军功的广度和力度,禁止私斗,制定二十等爵制度,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
公元前208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至此,实行了一个半世纪的商鞅变法法令被废除。
二、商鞅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商鞅变法法令被废除后,商鞅变法的立法精神和原则的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就此消亡,反而由于其内涵的科学性得到传承和发展。
商鞅变法的6大主要内容中,除第5项“实行严格的法治,轻罪用重刑”因人治取代法治、偏重思想教化取代严刑峻法而被基本废弃不用外,其余5项均对后世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中央集權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商鞅变法废除了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凡三十一县”,“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延续了商鞅变法的思路,废止了重新分封的主张,采用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和“推恩令”实施后,王国的力量大大削减,仍然回到了郡县制的老路。
东汉时期,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管理,自此成为日后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础。
隋文帝时期,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制。
唐太宗因州县数目太多,为加强管理,分全国为10道,每道各辖几十个州。
北宋初年,改用路为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分全国为二十三路,下辖府与州,成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政区。
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明代虽然改行省为布政司,但在口语中仍如此称呼。
元代的行省划分,经清、中华民国调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省规模和政区划分。
商鞅变法统一了秦国的度量衡制,但与其余六国的度量衡制和文字仍存在较大差异。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延续了商鞅变法的思路,统一了包括原秦国在内的七国的度量衡制,还统一了文字,大大方便了国内的沟通和交流。
两千多年来,虽中国一级行政区的名称随时代发展而有所改变,但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却一脉相承,沿用至今,其与统一度量衡制和统一文字一起,巩固了大一统,形成了今天中国辽阔疆域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二)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传承至今商鞅变法规定: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业为“本业”,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特别奖励垦荒;以商业为“末业”,重征商税。
商鞅变法以后历代中国王朝,大多数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秦始皇曾迁内地人民到珠江流域一带垦荒。
西汉时,汉高祖刘邦和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时更是减轻田租至三十税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鼓励农耕。
东汉时光武帝减轻赋税,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
三国时曹魏实行屯田,重视农业和兴修水利。
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和租调制,让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并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让农民得到一定土地,保证农民的农业生产时间。
武则天时期重视农业,奖励农业生产。
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并积极推广优质占城稻,促进粮食生产。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鼓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
清初鼓励垦荒,耕地面积大幅增长。
明清时期还引进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并推广开来,促进了人口的大增长。
为了传播农业耕作技术,封建国家有时还编纂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时至今日,我国政府仍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
(三)军功制的实施力度虽有所起伏,但仍是大多数王朝的选择中国军功制最早称为军功爵制,它萌芽于春秋,确立于战国。
商鞅变法彻底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
奖励战功使秦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秦军几乎所向无敌。
商鞅变法以后,军功制的实施力度虽有所起伏,但仍是大多数王朝的选择。
汉朝体制“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
刘邦的汉军在战争期间大量授予军功爵位。
汉武帝为了推进对匈奴的战争,另行设计一套17级“武功爵”。
北周设置“勋官”制度,对于有战功的将士赏给一个名义上的官位,这一制度被隋唐五代以及两宋沿袭。
元朝勋官分为10阶。
明朝以“战斗表现论功”“计首论功”两种军功标准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
清朝不再有勋官制度,改为直接奖赏“功牌”。
(四)土地私有历经了相当长时间的实践西周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受田诸侯世代享用并向周王交纳贡赋,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的“初税亩”实行按亩收税,它们不再区分公田、私田。
到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此后,大多数王朝,包括秦、汉、唐朝后期、两宋、元、明、清、民国都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历经了相当长时间的实践,中间只有几次小变动。
两汉中间有一次不成功的短暂的王莽改制,仿照古代井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
此举既触怒了原来的土地所有者,又把农民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迅速走向失败。
北魏和隋唐曾实行均田制,均田制能用来授受的土地只是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因而均田农民受田很难达到应受额,虽规定年老、身死入官,但实际上能还官的很少。
随着人口增多和贵族官僚地主把大量公田据为己有,加之均田农民土地不足,赋役负担沉重,一旦遇上天灾人祸,被迫破产逃亡。
均田制在北魏实施以后不久即被破坏。
经战乱后,无主土地和荒地增多,又数次兴起。
几兴几废之后,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终于走向没落。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土地公有制。
(五)百家争鸣不再,思想控制如影随形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出现了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以及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史称“百家争鸣”。
自商鞅变法实行思想控制,焚烧儒家经典以后,百家争鸣的盛况不再,思想控制成为统治者的主流选择。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和私藏《诗》《书》,禁止私学,史称“焚书”,这与商鞅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董仲舒所提的孔氏儒家,加入了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观点,一方面,使汉代儒家经学成为后世历代的正统思想;另一方面,它又禁锢了思想和学术自由。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由于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个人见解,大大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文字狱在历朝时有发生,以清朝最为严重。
统治者大施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造成社会恐怖,以期达到禁锢思想的目的。
三、商鞅变法的当代价值(一)巨大的人口和疆域规模,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度过难关中央集权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其与统一度量衡制和统一文字一起,巩固了大一统,有效减少了战乱,保证了今天中国巨大的人口和疆域规模。
中央集权制度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如万里长城、大运河、全国范围内救济灾荒、南水北调等等。
大一统有利于现代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发展经济。
这些,到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
(二)催生了發达的农业文明2000多年来对农业的重视,使得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人口众多,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前列,农业文明的发达程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三)危难中屡屡能奋起,守住了庞大的疆域在商鞅变法至今2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中华文明虽屡遇危难,但长期军功制度激励下所形成的强悍的立功进取精神,使中华文明在危难中屡屡奋起。
不管是灾荒饥馑,还是内乱四起;不管是外敌入侵,还是经济武器全面落后,人们都不畏万难,最终守住了庞大的疆域,屹立于亚洲东部。
(四)养成勤劳的民族习惯长期的土地私有制,收获与勤奋成正比,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努力去创造,养成了勤劳的民族习惯。
由于农业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产出有限,且以家庭私有为基础,虽有丰年,如不节俭应对,遇上灾荒、歉年或疾病,就有饿死的可能,所以长期的生存经验帮助人们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这对塑造民族性格无疑是有利的。
(五)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利于守成但不利于创新长期的思想控制,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且行之有效的以儒家为中心的社会思想价值体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但思想控制显然不利于学术的创新,中国学术在百家争鸣之后那么长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形成一个学术和思想的高峰时代能与百家争鸣时代相匹敌,这也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
虽然商鞅变法内容中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如商鞅变法不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其连坐法,人与人之间相互告发压抑了人性,破坏了基本的伦理道德;重农抑商阻挠了商业的发展;思想想控制不利于创新和社会进步。
但前面所论述到的对中国文化巨大的影响和当代价值,使得商鞅变法的大部分的精神和原则,时至今日仍具有相当大的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1]晏景楠.论中国军功奖励制度改革[D].上海:复旦大学,2008.[2]郝洪剑.商鞅变法的现代价值[J].法制博览,2018(08):16.作者简介:王中(1978.07—),男,汉族,湖南涟源人,硕士研究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