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绪论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分析化学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章 绪论 》
- 1/33页 -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什么是分析化学?
What
Why
为什么要学习分析化学

如何学习分析化学?
How
《 第一章 绪论 》
- 2/33页 -
目录
CATALOG
0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及其特点
02 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实验性强 :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强:
涉及化学、生物、电学、光学、计 算机等,体现能力与素质。
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 第一章 绪论 》
特点
- 7/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991年IUPAC国际分析科学会议主席E.NIKI 教授所说,21世纪是光明还是黑暗取决于人类 在能源与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环 境科学四大领域的进步,而取得这些领域进步 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分析科学。
《 第一章 绪论 》
- 30/35页 -
教学要求和成绩评价
掌握
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
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培养
《 第一章 绪论 》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 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31/35页 -
习题
1、分析化学的英文名称是( )
A
A、analytical chemistry
医药卫生
临床检验:血液、尿液等指标的检测。
《 第一章 绪论 》
- 14/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第1章 绪论ppt课件

《分析化学》第1章 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的定义:
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
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结构和测量有关组分的含量。
作用: 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在工农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按任务分: 定性分析 :鉴定组成 定量分析:测定含量 结构分析:结构研究
• 例行分析:例行分析是指一般化验 室日常生产中的分析

• 仲裁分析:是指不同单位对分析结 果有争议时请权威单位进行裁判的 分析
• 第三节 分析化学发展历史
• 第一次变革:20-30年代溶液四大 平衡理论的建立 技术 → 科学
• 第二次变革:40-60年代经典分析 化学(化学分析)→ 现代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为主)
• 第三次变革:由70年代末至今提供 组成、结构、含量、分布、形态等 全面信息, 成为当代最富活力的学科 之一
按对象分: 无机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组成和测定含量 有机分析:官能团的分析和 结构鉴定
按测定原理分:
化学分析:重量分析,滴定分析等 仪器分析:光学分析,电分析,色谱 分析,NMR,MS,电子显微镜,x-射线分 析
按试样用量和操作规模分:
常量分析 :S > 0.1g , V > 10mL 半微量分析:S 0.01~0.1g , V 1~10mL 微量分析:S 0.1~10mg , V 0.01~1mL 超微量分析:S < 0.1mg , V < 0.01mL

第1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绪论

第1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绪论
<0.01
常量成分、微量成分、痕量成分分析 常量成分分析 :ω > 1% 微量成分分析 :0.01% < ω <1%
痕量成分分析 :ω < 0.01%
1.4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①取样:从待分析的对象中取出用于分 析测定的少量物质。 基本要求:代表性 ②样品预处理: 分解试样:溶解、熔融 消除干扰:掩蔽、分离 富集
19世纪末,还只能算是“分析技术”,没有 独 立的理论体系。 20世纪初,四大平衡理论的建立,使“分析 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20世纪40~60年代,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 展,促使从经典分析化学发展为现代分析化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应用和学科间 的交叉渗透促使分析化学变为分析科学。
以待测组分实际存在形式含量的表示 : 例:含氮量测定, NH3, NO3-, NO2 以氧化物形式的含量表示: 例:矿石分析中Fe2O3、P2O5等 以元素形式的含量表示: 例:有机物或矿样中的 Fe、Cu、C、O、P等 以离子或化合物形式表示: 例:海水中Cl-的含量或NaCl的含量
II. 待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③ 测 定
物质 物质的性质 准确度的要求 组分的含量 分析方法 准确度 灵敏度 成本 时间
人力
设备 消耗品
选择性
适用范围
干扰情况
分析方法
④ 计算分析结果及评价 根据试样的取用量、测量所得数据 和分析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关
系,通过计算得待测组分的量。
I. 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分析化学与诺贝尔奖
1.3 分析方法的分类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无机分析: 分析对象为无机物,通常要 求鉴定物质的组成和测定各成分的含量。 有机分析:分析对象为有机物,分析的 重点是官能团分析和结构分析。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sp2杂化的碳原子的几何
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sp2杂化的碳原子 有机化学 第一章
24
sp1杂化
sp杂化轨道 形状:梨形
成分: 1/2 s + 1/2 P 夹角: 180° 碳原子构型:直线型
未参与杂化的两个 p 轨道的对 称轴相互垂直,且均垂直于sp 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直线。
可形成两个 键和两个π键
19
杂化轨道理论 (hybrid orbital theory) 碳原子在基态时的价电子层电子构型
C : 2s2 2px1 2py1 2pz0
吸收能量
C*: 2s1 2px1 2py1 2pz1
sp3杂化
重新 分配
sp2杂化
sp杂化
有机化学 第一章
20
sp3杂化
可形成四 个 键
有机化学 第一章
21
ψ*

1
2

ψ
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必备条件: ① 能量相近 ② 最大重叠 ③ 对称性相同
有机化学 第一章
27
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填充顺序
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 洪特规则(兼并轨道规则)
最大重叠 此外还遵循成键三原则: 能量相近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 、合成、应用及相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那么,什么是有机物呢?
十七世纪中叶,据物质来源分为:动物、植物 和矿物
有机——“有生命的物质”
有机化学 第一章
3
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
十九世纪初瑞典化学家 柏齐利乌斯(Berzelius)把动物物质和 植物物质合并称有机化合物,把矿物物质称为无机化合物。

分析化学绪论

分析化学绪论
→ • 标准偏差:s甲=0.08 S乙=0.14 甲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好。
30
重复性与再现性
重复性(重现性):同一个操作者,在相 同的条件下(同一个实验室、同一套仪器 等),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样品的某物理 量进行反复测量,所得测量值接近的程度。
再现性:由不同实验室的不同操作者和仪 器,共同对同一样品的某物理量进行反复 测量,所得结果接近的程度。
材料科学、 冶金学 和高分子科学等学科
5
• 化学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电厂化学:
煤:煤质分析、 水:水分析、 油:油分析、 汽:蒸汽质量监督
7
环境保护与分析化学
1. 碘盐:黑龙江省集贤村,1000多人.约200个傻子,引用水、土壤严 重缺碘所致。
2. 置人于死地的骨骼痛—镉:1955年日本富山县,痛痛病,骨骼 严重变形,发脆易折,镉中毒。村子上游是神岗铅锌矿区,废 水中含镉,灌溉稻田,污染饮水。镉使骨骼脱钙,造成骨质疏 松。痛苦终生。
等于没有做作业。 • 网上有答案
17
实验课要求
由于每次实验的学时较长(约3-5学时),安排在周四下午、周 六和周日或晚上。希望大家在选辅修课时适当安排自己的时间, 至少留出一个半天做实验。
如果都选择某一个半天做有可能安排不开。实验室容量有限。 具体时间安排与实验室协商后通知大家,大约从第4-6周开始有
• 精密度表示平行测定的结果互相靠 近的程度
25
• 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极差:R=xmax-xmin • R越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别越小,各数据之 间的差别越小,精密度越高
偏差
绝对偏d差 i : xi x
相对:偏 di% 差 dxi 10% 0
26
n
di
平均偏差 :d i1 n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2020/5/15
1、有机化合物的提纯: 在18世纪末期,分离技术发展很快。人们开始
从动植物中提取一系列较纯的有机物,其代表人物: 舍勒(瑞典),他先后分离了多种有机酸:酒石酸 (1770年)、草酸(1776年)、乳酸(1780年)、 尿酸(1780年)、柠檬酸(1784年)、苹果酸 (1785年)。他为有机化学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 的功劳。
A:亲电反应:由亲电试剂进攻反应物而发 生的反应叫做亲电反应。所谓亲电试剂是指在反 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的试剂。如:M+、H+等 缺电子体系。
B:亲核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反应物而发生 的反应叫做亲核反应。所谓亲核试剂是指在反应 过程中,能够给予电子的试剂。如 :HO-、碳负 离子等。
⑶ 周环反应(协同反应)
C + H D4= 338.9KJ/mol
C + 4H
H=
D1+D2
4
+D3 + D4=
415.25KJ/mol
2020/5/15
4、共价键的偶极矩:在共价键中,由于成键的 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大小不同,使得成键的电子云 偏向电负性大的一端,电负性大的原子具有部分 负电核δ-,电负性小的原子具有部分正电核δ+。 由此定义偶极矩:µ=q.d
2020/5/15
现在,人们正在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机合 成的设计,有机化学从其诞生至今的200年的历 程中,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并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有机化学的任务
1.发现新现象(新的有机物,新的来源、新的 合成方法、合成技巧,新的有机反应等) 2.研究新的规律(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反应机 理等) 3.提供新材料 (提供新的高科技材料,推动 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4.探索生命的奥秘(生命与有机化学的结合)

基础化学第一章(绪论)

基础化学第一章(绪论)
*
补充题二:A solution containing 121.8g Zn(NO3)2 per liter has a density of 1.107g · mL-1 ,calculate: 1.the amount-of-substance concentration of Zn(NO3)2 2.the molality of Zn(NO3)2 3.the mole fraction of water M(Zn(NO3)2 )=189g · mol-1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基础化学” 钮因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化学教研室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一、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 Chemistry is the branch of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matter and the changes that matter undergoes.
第二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SI基本单位:长度:米 质量:千克 时间:秒 电流强度:安培 温度:开尔文 光强:坎德拉 物质的量:摩尔
国际单位制:SI(法文le Systeme International d’ Unites)
*
第三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基本单位:摩尔 mol
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Βιβλιοθήκη 6为什么要反复炼?
炼金术、炼丹术虽然是古人企图“点石成金”或炼制“长生不老”药物的方术,但都以古代物质理论和化学工艺知识相结合而形成的“类化学实验”活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化学知识,成为近代科学化学产生的前躯或基础。 特点:实用性、经验性、零散性。

分析化学 第1章 绪论

分析化学 第1章 绪论

• ⑥设备复杂、昂贵
10
二、仪器分析法发展趋势
• 更高灵敏度(达原子级、分子级水平) • 更高选择性(复杂体系)
• 更快速
• 更自动
• 更简便
• 更经济
11
• 智能化、信息化
• 分析方法的联用 • 原位(in situ)、在体(in vivo)、实时 (real time)、在线(on line)分析
12
三、仪器分析法应用
13
14
1 2 10+9 3 4+3 6+3 4 4+3 4+6 4+6
1 6 7 8 9
2 4 5 3
2
第一章


药物分析教研室
3
• 仪器分析法分类
• 仪器分析法特点与发展趋势
• 仪器分析法应用
4
仪器分析学习的特点:
• 所测物理原理(光、电、热、吸附等) 及分析目的不同,仪器分析的方法多 种多样,各方法特点和测定对象不同, 各章有其独立性。
光谱法
色谱法 波谱法(Uv、IR、NMR) 质谱法 (MS) X-射线衍射法 (X-ray)
• 表面分析
8
第2节 仪器分析法特点与发展趋势
• • 仪器分析法特点 仪器分析法发展趋势
9
一、仪器分析法特点
• ①灵敏度高 • ②选择性好 • ③相对误差大 • ④需标准物质作参考 • ⑤分析速度快 1%~5% 10-6~10-12g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曾元儿 张凌 主编 ) 主讲人 池玉梅 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 B1 220 85811053
1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四章 荧光分析法 第五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六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0 第九章 色谱法概论 第十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 第十一章 气相色谱法 第十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第1章 绪 论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第1章  绪  论

第1章绪论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人类对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的认识,最初主要基于实用的目的。

例如,用谷物酿酒和食醋;从植物中提取染料、香料和药物等。

到18世纪末,已经得到了一系列纯粹的化合物,例如酒石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等。

这些从动植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但与当时从矿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相比,则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曾认为这些化合物是由动植物有机体内的“生命力”影响而形成的,故有别于从没有生命的矿物中得到的化合物。

将前者称为有机化合物,后者称为无机化合物。

“生命力”学说曾一度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尤其是减缓了有机合成的前进步伐。

给予“生命力”学说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是1928年德国年轻的化学家乌勒(Friedrich Wöhler,1802~1882)首次从无机化合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这也是有机合成的开端。

NH4OCN-→NH2CONH2氰酸铵尿素尿素的人工合成,突破了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绝对界限,不仅动摇了“生命力”学说的基础,开创了有机合成的道路,而且启迪了人们的哲学思想,有助于生命科学的发展。

德国化学家拜尔(Adolf von Beyer,1835~1917)与他人合作,1870年首次合成了靛蓝。

由于他对靛蓝及其衍生物的深入研究而荣获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与此同时,人们又合成了大量的有机化合物。

至此,“生命力”学说彻底破产了。

此后,人们还合成了成千上万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染料、药品、香料、炸药等有机物。

在一个“老的自然界”旁,再放上一个远远超过它的“新的自然界”。

这也是为什么要将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单独作为一个化学分支的原因之一。

因此,有机化学是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在19世纪初期,由于测定物质组成的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在测定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时发现,它们都含有碳,是碳的化合物。

分析化学第八版第一章绪论docx(二)2024

分析化学第八版第一章绪论docx(二)2024

分析化学第八版第一章绪论docx(二)引言概述:《分析化学第八版》是分析化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在第一章中,绪论部分是对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介绍和概述。

本文将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样品的特点、化学分析的基本步骤、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以及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析化学知识。

正文:1. 样品的特点- 样品是进行化学分析的基础和研究对象,其特点包括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样品的种类包括固体样品、液体样品和气体样品,每种样品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处理方法。

2. 化学分析的基本步骤- 化学分析通常包括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实验操作等几个基本步骤。

- 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环节,需要注意样品的保存条件和处理方法选择。

- 分析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结果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 实验操作需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遵循安全操作要求。

3. 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 分析化学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化工生产等领域。

- 环境监测中,可以通过分析化学方法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监测。

- 药物分析中,可以通过分析化学方法对药物的成分和纯度进行分析和检测。

- 食品安全领域,分析化学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添加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 化工生产中,分析化学可以进行原料分析、产品检验和工艺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4.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传统化学方法到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

- 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重金属离子反应、有机物官能团反应等,但这些方法常常受限于灵敏度和特异性。

- 现代分析技术的出现,如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质谱法等,极大地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 当前,分析化学正朝着高通量、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无损分析等方向发展。

高分子化学第一章绪论分析

高分子化学第一章绪论分析

高分子大事记
1956年,M.Szwarc发现了在阴离子聚合反响过 程中可使链终止反响停顿进展,从而得到活的高 分子阴离子。用此方法可制得多种嵌段共聚物、 其他“分子设计〞成的高分子,以及单分散高分 子等。
同时以聚碳酸酯为代表的多种工程塑料在不断 问世。
至此,高分子科学日趋完善。
随后,伴随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开展,以塑料、 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主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工业 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工业体系,在整个社会生产和 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分子的发展 进入了一个三维立体式发展的阶段。
高分子时代------高分子工业体系在整个经济 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类文明开展史上 ,科技史学家称人类进入了高分子时代。
高分子材料以多功能化的面貌出现。
高分子材料与其它学科出现了多重的穿插与 渗透。
新时期——对高分子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分子化学第一章绪 论分析
课程安排
❖ 主要内容:1~8章; ❖ 考试形式:闭卷; ❖成绩: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30%〕
一、什么是高分子 What is a ‘Polymer’?
Polymer is a synthetic or natural material consisting of molecules stringing together to form a long chain.
高分子大事记
1930 / PS聚苯乙烯 1934 / PMMA有机玻璃、PVC聚氯乙烯 1939 / PE聚乙烯、PA聚酰胺 1943 / PTFE聚四氟乙烯、PUR聚氨酯 1946 / PU聚酯 1947 / PE环氧树酯 1953 / PET聚酯、ABS工程塑料、HDPE聚乙烯 1957 / PP聚丙烯 1959 / PC聚碳酸酯 1960 / PI聚酰亚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1-1 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分析化学在英文中为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tical一词本意为分析的,解析的,分解的,也就是意味着分析化学与(样品)的分解,(成分、结构)的分析有关。

分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解决的问题是(1)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这些组分可以是离子、元素、化合物、官能团;(2)这些组分在物质中如何分布?(存在形式?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3)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多少?1、任务:到这里我们可以回答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identification)物质的组分和结构以及测定(detection)有关组分的含量。

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具备两个要求:(1)研究物质的分析方法(2)分析化学的理论。

从而我们可为分析化学下一个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是化学的一个分支。

2、作用:分析化学是一门工具科学,是其它化学学科的“帮手”。

历史上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原子论、质量守恒、周期律)的发现都与分析化学的作用密不可分。

化学也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各方面的需要都有密切关系——[美]Pimentel G C 《化学中的机会——今天和明天》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分析化学更是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例如:(1)科学研究中,从月球上取回一些岩石样品,想了解月球和地球的岩石有何异同。

从而推断月球的形成过程与地球有无联系。

这就首先用到分析化学的知识,将样品分解或溶解→阳离子分析→阴离子分析→哪些化合物→相对含量?(2) 工业上,产品的检验,新产品的研制、废水、废渣、废气的处理和利用(3) 农业上,对土壤成分、性质的测定,分析土壤能提供哪些营养元素?含量多少?这样可以有效选择作物,或通过施肥,提高产量。

(4) 国防公安,需要专门的化验人员,对现场遗留物分析、对指纹、头发等分析。

(5) 医药卫生,病理诊断、药品检验、血液化验。

正如1991年IUPAC国际分析科学会议主席E.NIKI教授所说,21世纪是光明还是黑暗取决于人类在能源与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四大领域的进步,而取得这些领域进步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分析科学。

3、分析化学这门课的特点:(1) 基础理论与无机化学联系较紧,既有严密的理论,又有复杂的计算,还有一些实用例子。

内容零散、琐碎,给我们学习带来困难。

(2) 实践性强,实验所占比重大,要求加强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重视实验课。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1、按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成分分析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分析化学定量分析(测定组分相对含量)结构分析2、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3、其它分类方法:工作性质例行分析(日常分析)快速分析(控制分析)仲裁分析(裁判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材料分析矿物分析等成分分析:定性、定量1.分析任务结构分析:存在形式、晶体结构无机分析:元素、离子、化合物、含量2.分析对象有机分析:元素、关能团、结构4.分类化学分析:化学反应(滴定、重量)3.测定方法仪器分析: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光度, 电化学, 色谱, 质谱)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常量组分4.试样量及组分含量微量分析微量组分超微量分析痕量组分5. 按取样量分:分析方法试样用量试液体积常量分析﹥0.1g ﹥10ml半微量分析0.01~0.1g 1~10ml微量分析0.1~10mg 0.01~1ml痕量分析﹤0.1mg ﹤0.01ml定性分析部分用半微量分析法,定量分析的化学分析法中采用常量分析法6. 按被测组分含量分:分析方法被测组分的含量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0.01%7. 定量分析过程取样处理消除干扰测定计算均匀溶解掩蔽常量组分有代表性熔融分离(>1%,化学法)符合实际消解微量组分妥善保存灰化(仪器分析法)§1-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化学有很长的历史,从我国的情况看,可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冶炼、制药(炼丹)、陶瓷等技术。

分析化学对化学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但直到十九世纪末之前,分析化学还没有独立的体系,分析手段停留在滴定分析、重量分析上,只能算作一门“分析技术”,不能成为一门学科。

1、20世纪,分析化学经历三次巨大变革:(1) 本世纪20-30年代,“四大平衡”理论的建立与完善,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成为一门科学。

(2) 本世纪40-60年代,随着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工业的发展,对分析的灵敏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多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出现,如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等方法相继出现。

(3) 本世纪70年代之后,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兴起,使分析方法向自动化、仪器化的方向发展。

研究的领域和程度也发生变化,表现在:(1)由常量分析向微量、微粒分析转化(2)由简单的元素分析进入价态、形态、能态分析(3)由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化,由离线分析向在线分析、遥测转化(4)由破坏性取样分析向无损分析及活体分析转化2、总之:1. 由分析对象来看:无机物分析→有机物分析→生物活性物质2. 由分析对象的数量级来看:常量→微量→痕量→分子水平3. 由分析自动化程度来看:手工操作→仪器→自动→全自动→智能化仪器3、本书的体系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化学分析法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4、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大学主要靠自学,课堂上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较为扎实的学习方法是:预习→ 听课(记笔记)→ 复习(看懂、弄通)→ 问题(看参考书、提问、讨论)→ 习题→ 学习基本理论、方法、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态度;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训练科学研究素质。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教学要求:1、了解误差的意义和误差的表示方法2、了解定量分析处理的一般规则3、掌握有效数字表示法和运算规则重点、难点:误差的表示方法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教学内容:§2-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一、误差:测定结果与待测组分的真实含量之间的差值。

二、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三、分类:㈠、系统误差:由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原因造成的。

在重复测定中,总是重复出现,使测定结果总是偏高或偏低1、特点:重现性: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定时会重复出现单向性:测定结果系统偏高或偏低可测性:数值大小有一定规律2、原因:①方法误差②仪器和试剂误差③操作误差㈡、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是由某些无法控制和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偶然误差的性质是:大小和方向都不固定,无法测量。

表面上看,偶然误差没有规律,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发现偶然误差服从统计规律:(1) 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2) 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特别大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非常小。

随着测定次数的增加,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逐渐接近于零。

这样,消除偶然误差有效的办法是增加次数,一般要求较高10次,一般要求3-4次。

§2-2 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准确度与精密度来评价测定结果的优劣一、准确度与误差:1、准确度:真值是试样中某组分客观存在的真实含量。

测定值X与真值T相接近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测定值与真值愈接近,其误差(绝对值)愈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愈高。

因此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标志。

2、表示方法:绝对误差:E a===x-T(如果进行了数次平行测定,X为平均值)相对误差:E r===100TEa%3、误差有正、负之分。

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当测定值小于真值时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二、精密度与偏差1、精密度:一组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称为精密度2、表示方法:用偏差表示偏差:个别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如果测定数据彼此接近,则偏差小,测定的精密度高; 如果测定数据分散,则偏差小,测定的精密度低; ⑴、绝对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绝对偏差:d i =x i --x (i=1,2,…,n )平均偏差:d =nd d d n±±±K 21=∑=ni i d n 11相对平均偏差:d r =100⨯x d% ⑵、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总体:一定条件下无限多次测定数据的全体 样本:随机从总体中抽出的一组测定值称为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含测定值的数目称为样本的大小或样本容量。

若样本容量为n ,平行测定数据为x 1、x 2、 …、x n ,则此样本平均值为x=∑i x n 1当测定次数无限多时,所得的平均值即总体平均值μxn ∞→lim =μ当测定次数趋于无限时,总体标准偏差σ表示了各测定值x 对总体平均值μ的偏离程度:σ=nxi∑-2)(μ σ2称为方差但一般情况下μ是不知道的,故只有采用样本标准偏差来衡量该组数据的精密度,从而表示各测定值对样本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样本的标准偏差:S =11)(22-=--∑∑n d n x x ii n-1称为自由度,用f 表示。

标准偏差比平均偏差能更灵敏地反映数据的精密度。

P 47例 两组数据:9.6,9.7,9.7,9.8,10.0,10.1,10.2,10.2,10.3,10.4; 9.3,9.8,9.8,9.9,9.9,10.0,10.1,10.2,10.3,10.5。

样本的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S r = %100⨯x s⑶、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多个样本测定,平均值的精密度比单次测定值的更高。

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衡量平均值的标准偏差:n x σσ=(∞→n )对于有限次数的测定则:S x =n s样本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由上式可知: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测定的精密度。

⑷、极差:又称全距,是测定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R=x max -x min其值愈大表明测定值愈分散。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是误差。

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时,各测量值间相符合的程度,它是偶然误差的量度。

测定值与平均值的接近程度衡量精密度高低的尺度是偏差。

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偏差越大,精密度越低。

在一般的分析工作中,只作有限次数的测定,在有限测定次数时的样本标准差S 表达式为: (3-6)标准偏差把单次测定的偏差自乘,以避免偏差相加时正负抵消,同时由于平方更突出了大偏差,所以标准偏差比平均偏差能更灵敏的反映大偏差的存在,因而能较好的反映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例如:有两组数据,各次测量的偏差分别是:甲:+0.11、-0.73、+0.24、+0.51、-0.14、0.00、+0.30、-0.21;乙:+0.18、+0.26、-0.25、-0.37、+0.32、-0.28、+0.31、-0.27平均偏差:甲、乙两组平均偏差虽然相同,但实际上甲组数据中出现两个大偏差,测定结果精密度不如乙组好,因为甲、乙两组的标准偏差为:可见乙组数据离散程度较小,精密度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