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合集下载

2004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说明水资源紧缺,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编制了《二OO四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告山东省水资源情势,以便群策群力,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并且得以永续利用。

《公报》是按年度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概况及重要水事等。

分别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计算,提出数据和信息。

《公报》来水、水质部分主要采用二OO四年雨量站、水文站、地下水观测井网以及水质监测的实测资料,同时也采用了部分报汛资料。

用水部分及重要水事主要采用当年各市统计资料。

在公报编制过程中,对上述资料进行了综合汇总和部分调整补充。

一、综述2004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69.7mm,比上年936.3mm偏少17.8%,比多年平均679.5mm偏多13.3%,属偏丰年。

200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49.46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34.51亿m3、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4.95亿m3。

2004年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49.16亿m3,比年初蓄水量50.59亿m3减少1.43亿m3。

2004年年末与年初相比,全省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平均上升幅度为0.22 m。

2004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漏斗区面积为12693.2 km2,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15.0 km2。

2004年全省总供水量为214.88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26.07%、引黄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23.39%,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49.98%、其它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0.56%。

海水利用量15.34亿m3。

2004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14.88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4.59%、林牧渔畜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94%、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3.21%、城镇公共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85%、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63%、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0.78%。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2年和常年值比较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3年和常年值比较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4年常年值比较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5年常年值比较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6年常年值比较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7年和常年值比较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3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8年常年值比较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9年常年值比较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前言《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水资源量分析主要以水文断面成果为主。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

《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14年(1987~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

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库以上、龙库~兰、兰~头、头~龙门、龙门~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二级流域分区。

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黄河流域行政分区面积柱状图图2 黄河流域分区面积比例图2004年黄河流域降水略偏少,平均降水量为421.8mm,折合降水总量3353.5亿m3,比上年降水量减少24.1%;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1.1%;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5.7%。

2004年黄河花园口站水资源总量为482.65亿m3(其中河川天然径流量396.70亿m3,与河川天然径流量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85.95亿m3),比上年减少29.4%,比1987~2000年均值偏少12.9%,比1956~2000年均值偏少22.3%。

2004年水环境状况

2004年水环境状况

2004年水环境状况前言《2004年武汉市水环境状况》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期盼中面世了。

它主要反映年度水体质量、水域岸滩环境治理、重大涉水环境工程设施建设等状况。

武汉市因水而兴,得水独厚。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对彰显城市丰水特色,治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每年涉及到要求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的省市人大、政协议提案达数十件,尤其是2003年,武汉市第十一届一次人代会通过了由占人大代表1/4强共141名代表联名提议的第3号议案《关于搞好排水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依法保护水环境案》。

可见,全社会对我市水环境现状及其改善的关注程度。

武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城市水环境建设,把弘扬城市亲水特色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有机结合起来。

在近年城市建设管理实践中,努力探索、创新,并实践亲水亲民的水环境建设理念,两江四岸的江滩建设已成为城市品牌,武汉水专项“六湖连通”将凸现武汉新区水都魅力,湖泊水景观亮点纷呈,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逐年攀升,社区排水改造全面启动,一大批涉水环境规划蓝图绘就。

鉴于此,为了让全社会能客观地了解武汉市水环境状况,同时记录武汉市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进程,我们于2004年试行编制了《2003年武汉市水环境状况》,该项工作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宪生亲自签批:“很好,同意试行。

还望立足实际,不断总结提高。

”有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有关单位、部门的支持,我们希望这本册子能够让您更多地了解、参与和支持我市水环境的保护、治理和建设,我们将在每年的世界水日——3月22日前,把我市一年来的水环境状况呈献给全社会。

一、综述2004年,武汉市年降水量1356毫米,境内水资源量54.37亿立方米,过境水量6828亿立方米。

全市地表水体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2004年水环境整治继续致力于展现滨江滨湖特色,推进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构建人水和谐社会。

2004年咸宁市水资源公报

2004年咸宁市水资源公报

2004年咸宁市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28.4mm,折合水量140.7亿m3,较上年偏少9.8%,较多年平均偏少6.2%,属平水年份。

2004年,全市水资源总量70.92亿m3,较上年偏少31.0%,较多年平均偏少14.0%,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8.53亿m3,地下水资源量17.43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15.04亿m3。

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560m3,亩均占有水资源量3719m3。

2004年,全市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13.947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5783亿m3,占97.4%,地下水源供水量0.3689亿m3,占2.6%。

全社会用水总量13.9472亿m3,其中生产用水量13.0222亿m3,占93.37%;生活用水量0.9230亿m3,占6.62%;生态环境用水量0.0020亿m3,占0.01%。

全市人均用水量504m3,万元GDP用水量680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30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660m3。

全市综合用水指标偏高,节水潜力较大。

2004年,全市地表水水体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但各城区河段水质普遍较差,部分湖库有富营养化趋势。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28.4mm,折合水量140.7亿m3,较上年偏少9.8%,较多年平均偏少6.2%,属平水年份。

在6个行政分区中,以赤壁市年平均降水量1530.1mm为最大,咸安区年平均降水量1333.0mm为最小。

各县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上年偏少0~19.3%,赤壁、嘉鱼二县市较多年平均偏多1.1~3.6%,通城、崇阳、通山、咸安四县区较多年平均偏少4.9~12.1%。

全市行政分区降水量见表1。

全市境内47个雨量站中,实测年降水量最大的为通山县一天门站1719.4mm,年降水量最小的为赤壁市赵李桥站1165.8mm。

全市平均降水日数129天,比上年减少17天。

全市降水在地域分布上,与常年有较大变化,除幕埠山沿线较大外,中部出现了高值区和低值区。

2004年中国水利公报

2004年中国水利公报

2004年水利统计公报2004年,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利建设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水利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水利基本建设2004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总规模为790.3亿元,较上年减少23.4亿元。

其中,防洪工程投资380.1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40.9亿元,水保及生态环境投资46.3亿元,水电及专项投资122.9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48.1%、30.5%、5.8%、15.6%。

当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计划共下达278.81亿元,比2003年减少28.49亿元。

其中,国家预算内拨款68.74亿元,占24.7%,国债专项资金198.29亿元,占71.1%;水利建设基金11.0亿元,占3.9%;利用外资0.78亿元,占0.3%。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重点向治淮、南水北调、“十五”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建设倾斜,重点向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建设倾斜,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水利投资领域,有力地保障了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需求。

2004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项目5676个,当年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747亿元,与2003年基本持平。

其中,中央参与投资的水利基建项目4172个,在建投资规模为4231亿元。

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83.5亿元。

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552.7亿元,各类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7.6亿元,机电设备及各类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43.6亿元,其它完成投资(包括移民征地补偿等)159.6亿元。

在全部完成投资中,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6.9亿元,占46.8%;水资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18.3亿元,占27.9%;水保及生态工程完成投资58.7亿元,占7.5%;水电、机构能力建设等专项投资完成139.6亿元,占17.8%。

七大江河流域共计完成投资569.5亿元,其他流域完成投资214.0亿元。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4年度)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4年度)

综述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

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

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

2004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780mm,折合降水总量2574亿m3,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7%。

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798mm,折合降水总量2146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近1成;山东半岛2004年平均降水深702mm,折合降水总量428亿m3,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偏多3%,属平水年份。

2004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512亿m3,水资源总量756亿m3。

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440亿m3,水资源总量653亿m3。

全片入海总水量261亿m3,入江水量64亿m3。

经对300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4年末蓄水总量178亿m3,比上年末减少22亿m3。

其中大型水库(含湖泊)54座,蓄水总量153亿m3,比上年末减少15亿m3。

2004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56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占60.1%,地下水占28.9%,跨流域调水(引江、引黄)占10.8%,污水回用等其他水源供水占0.2%。

全片总用水量556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62.5%,林牧渔畜占8.4%,工业用水17.6%,生活用水占9.3%,城镇公共用水占1.5%,生态环境用水占0.7%。

全片用水消耗量359亿m3,占总用水量的64%。

人均年用水量273m3,农田灌溉(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58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100m3。

据对188个城镇997个入河排污口实测,2004年淮河流域主要城镇入河废污水量44亿t,入河COD量108万t。

2004年度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4年度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2004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二○○五年九月前言《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发布的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以下简称“流域片”)水资源状况的综合性年报。

《公报》向社会通报流域片年度来水、用水和水质状况,反映流域片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资源提供指导,同时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水、节约水和保护水。

《公报》按照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修改试行稿)》要求编制,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及重要水事等,反映流域片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太湖流域与东南诸河水系相对独立,因此《公报》在内容编排上分别予以描述。

《公报》分区体系统一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定的分区体系,用水量按用水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

《公报》成果是在流域片范围内各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汇总、综合分析及调整编制而成。

《公报》编制工作得到了流域片内各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协作,谨此表示感谢。

目录前言 (1)综述 (3)一、水资源 (4)(一)水资源总量 (4)(二)水资源质量 (6)二、蓄水动态 (8)(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8)(二)太湖蓄水动态 (8)(三)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9)(四)平原区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9)三、供用水量 (9)(一)供水量 (9)(二)用水量 (9)(三)用水消耗量 (10)(四)废污水排放量 (11)四、水资源利用简析 (11)(一)流域水量估算 (11)(二)用水指标 (11)五、重要水事 (12)第二部分东南诸河 (14)一、水资源 (14)(一)水资源总量 (14)(二)水资源质量 (16)二、蓄水动态 (17)三、供用水量 (18)(一)供水量 (18)(二)用水量 (18)(三)用水消耗量 (18)(四)废污水排放量 (19)四、用水指标 (19)五、重要水事 (20)综述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包括江苏省苏南的大部分地区、上海市大陆部分、浙江省绝大部分、福建省(除韩江流域外)、安徽省黄山、宣城的部分地区,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

贵阳市2004年水资源公报综述

贵阳市2004年水资源公报综述

目录一、综述 (1二、水资源量 (2(一降水及分布状况 (2(二地表水资源量 (5(三地下水资源量 (6(四出、入境水量 (7三、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8四、水资源质量 (9(一河流水质 (9(二湖库水质 (10(三废污水排放量 (11(四河流泥沙量 (12五、水资源利用 (12(一供水量 (12(二用水量 (13(三耗水量 (14(四退水量 (14六、重要水事 (16一、综述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东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龙里县、福泉市、瓮安县;南靠惠水县、长顺县;西连安顺市的平坝县、毕节地区的织金县、黔西县;北与毕节地区的金沙县及遵义市的遵义县接壤。

地处东经106O07′~107O17′,北纬26O11′~27O22′。

辖区包括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清镇市,国土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分区面积见示意图。

贵阳市河流水系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的思南以上和珠江流域的红柳江水系的红水河三级区,分水岭为花溪区的旧盘、掌克至桐木岭、孟关上板一线。

分水岭以北及花溪的高坡东部属长江流域,面积756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4.2%;以南属珠江流域,面积4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8%。

2004年贵阳市总人口为350.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85.78万人。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3.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5.33亿元,现有农业耕地面积146.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8.30万亩,农田实灌面积57.69万亩,粮食产量达到59.65万吨。

2004年贵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034.8毫米,比多年平均值1095.7毫米偏少5.6%,比上一年增加10.8%。

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2004年水资源总量为43.4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45.15亿立方米偏少3.8%。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及分布状况贵阳市2004年年平均降水量1034.8毫米,比多年平均值1095.7毫米偏少5.6%,比上一年增加10.8%。

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4年度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

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

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

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耕地面积仍呈减少趋势。

生态状况无明显改善。

气候属偏好年份。

淡水环境 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海河水系属重度污染,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56.7%,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辽河水系属中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2.4%、29.7%和37.9%,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好转;淮河水系属中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9.8%、47.6%和32.6%,部分支流污染仍严重,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4%、34.1%和29.5%,支流污染较重,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松花江水系属中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1.9%、53.7%和24.4%,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变差;长江水系属轻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2.1%、18.3%和9.6%,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长江省界断面水质保持良好;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8.8%、15.1%和6.1%,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持平。

2004年度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

2004年监测的27个重点湖库中,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Ⅲ类水质的湖库5个,Ⅳ类水质的湖库4个,Ⅴ类水质湖库6个,劣Ⅴ类水质湖库10个。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4年,我国大江大河除长江、淮河的局部河段和珠江流域西江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外,水势比较平稳,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较大洪水。

2004年全国旱情偏轻,农作物受旱面积比2003年减少约1.1亿亩,但华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力协作,加强洪水管理,拓宽抗旱领域,控制了灾情的扩展蔓延,减少了灾害损失,保障了粮食丰收。

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在水利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农村水利、节约用水和水利改革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为推进新时期的治水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6.5%。

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3%,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

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3.0%。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新疆、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

云南水资源公报2004

云南水资源公报2004

云南省2004年水资源公报综述2004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39.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747.89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3.1%,属平水年份。

全省水资源总量2106.30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49.6毫米,比常年减少4.7%。

入境水量1652.68亿立方米。

出境水量3664.72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量4771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55.0万立方米。

全省年末水利工程总蓄水量81.75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2%。

九大湖泊年末容水量286.45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9%。

全省总供用水量1298.27亿立方米,其中,河道外供用水量146.92亿立方米。

河道内供用水量1151.35亿立方米。

河道外供水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40.35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5.92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0.65亿立方米。

河道外用水中,生产用水量133.0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3.03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86亿立方米。

2004年全省废污水排放量14.67亿立方米,生活污水占26.2%,第二产业废水占65.8%,第三产业废水占8.1%。

评价全省9707.3公里河流,27座水库,36处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河段、水库、供水水源地分别占76.7%、88.9%、94.4%。

九大湖泊水质全湖为Ⅰ~Ⅲ类的仅有4个。

评价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为:长江流域42.6%、珠江流域20.9%、红河流域83.3%、澜沧江流域77.8%、怒江流域63.6%、伊洛瓦底江流域66.7%。

1-3月,我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较常年偏高2-3度,旱灾直接经济损失25.9亿元。

从4月开始,全省大部分地区旱涝急转,连续出现高强度的集中降雨天气过程,单点暴雨突出,造成了严重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9.45 亿元,为1999年以来最重的一年。

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4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39.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747.8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0.8%,比常年减少3.1%,属平水年份。

中国环境质量公报2004

中国环境质量公报20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于2005年5月25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二00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央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2004年3月10日,第八次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了会议,并就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于2004年5月30日发布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我国环境法制工作进一步加强。

2004年,中央连续第八次在“两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强环境监管,加快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温家宝总理要求:“加大治理力度,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城市以及三峡库区污染防治,大力削减排污总量,遏制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上升势头”。

党和国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国务院于2004年5月和10月分别召开了“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4年10月29~31日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会见了外方委员,听取对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政策建议。

2004年度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

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

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

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2004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综述2004年,湖北省降水量比常年略为偏少,为平水年份。

全省平均降水深1134.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109.52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3.8%;全省地表水资源量894.56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1.1%;地下水资源量276.68 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3.6 %;水资源总量928.06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0.4 %。

2004年,全省59座大型水库和233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68.04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13.76亿立方米。

2004年,全省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242.68亿立方米,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占96.4 %,地下水源占3.2 %,其他水源占0.4 %;在用水量中,生活用水占8.6 %,城镇公共用水量占1.6%,工业用水占34 %,农业用水占55.77 %,生态用水(指城市环境和部分河湖、湿地人工补水)占0.03 %。

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416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38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47立方米。

2004年,全省入河废污水量为30.58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76.2 %,生活污水占17.4%,第三产业占6.3%,建筑业占0.1%。

对全省6364 km的河流进行了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84.6 %,比2003年增加6个百分点。

对17个湖泊和24 座水库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湖泊和水库分别为9个和23 座。

对24 座水库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其中中营养水库为23个,富营养水库1个(三湖连江)。

评价的7个省界水体水质监测断面,超标(超Ⅲ类) 断面个数为2个,占71.4%。

2004年我省极端天气较为明显,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先后发生干旱、渍涝、山洪等多种自然灾害和长江秋汛。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各地政府精心组织,奋力抗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灾减灾作用,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2004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省水资源公报(水量水质部分)概述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

其中黄河流域13.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4.8%;长江流域7.2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35.2%。

2004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596.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25.9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11.8%,属偏枯水年。

200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07.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减少31.0%,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86.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10.19亿立方米,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89.3亿立方米。

2004年全省总供水量75.5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41.9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55.5%;地下水供水32.8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3.5%;其它水源供水量0.74亿立方米。

2004年全省总用水量75.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

其中农灌用水量44.6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9.1%;林牧渔畜用水量为6.6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8%;工业用水量12.4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6.5%;生活用水量8.9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1.9%;城镇公生态环境用水量为2.8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7%。

2004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1.009亿吨,入河废污水量9.540亿吨。

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668亿吨,第二产业废污水排放量7.551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0.790亿吨。

全省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在1694.3公里评价河长中,全年平均Ⅱ类水河长占33.7%,Ⅲ类水河长占5.4%,Ⅳ类水河长占17.6%,Ⅴ类水河长占21.3%,超Ⅴ类水河长占22.0%.一、水资源量1、降水量2004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596.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25.95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减少了11.8%。

其中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455.6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16.0%,属枯水年;长江流域年平均降水量855.5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7.3%,属偏枯水年。

2004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水量水质部分)概述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

其中黄河流域13.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4.8%;长江流域7.2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35.2%。

2004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596.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25.9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11.8%,属偏枯水年。

200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07.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减少31.0%,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86.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10.19亿立方米,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89.3亿立方米。

2004年全省总供水量75.5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41.9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55.5%;地下水供水32.8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3.5%;其它水源供水量0.74亿立方米。

2004年全省总用水量75.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

其中农灌用水量44.6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9.1%;林牧渔畜用水量为6.6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8%;工业用水量12.4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6.5%;生活用水量8.9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1.9%;城镇公共和生态环境用水量为2.8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7%。

2004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1.009亿吨,入河废污水量9.540亿吨。

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668亿吨,第二产业废污水排放量7.551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0.790亿吨。

全省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在1694.3公里评价河长中,全年平均Ⅱ类水河长占33.7%,Ⅲ类水河长占5.4%,Ⅳ类水河长占17.6%,Ⅴ类水河长占21.3%,超Ⅴ类水河长占22.0%.一、水资源量1、降水量2004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596.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25.95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减少了11.8%。

其中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455.6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16.0%,属枯水年;长江流域年平均降水量855.5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7.3%,属偏枯水年。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1、《水是生命之源》教案设计知识目标:1.知道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

3.了解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能力目标:1.掌握日常生活中几种常用的节水方法。

2.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2.初步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水的用途、水资源现状、浪费水的现象等资料、图片。

2.组织学生考察附近的水域情况。

3.采访当地环保局的有关专家,了解本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调查法、观察法、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显示由黄河、长江、九寨沟的流水画面构成的课件(设置《高水流水》为背景音乐),(配诗)蓝色的地球活动着生命的旋律,绿色的世界养育着万千的生命,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我们共同吮吸着地球妈妈的乳汁,你就是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不开的水。

(二)学习新课1.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A.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切都离不开水,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作为机体的重要成分,水存在于血液肌肉、骨骼等所有组织、器官及体液中,体内的水份约占体重的65%,儿童体内的水份甚至高达体重的80%左右。

因此,没有水,生命也就无从谈起。

水在体内随血液流动及水的蒸发等可以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也可使人体各部分的体温均衡。

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几天不喝水就会死亡。

地球的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动物没有水喝,不能生存,植物没有水,就会枯死。

)水有哪些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5)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水在人体内起这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6)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7)每天刷牙、洗脸、洗衣、做饭都离不开水2.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懂得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图)2005-09-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4年,我国大江大河除长江、淮河的局部河段和珠江流域西江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外,水势比较平稳,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较大洪水。

2004年全国旱情偏轻,农作物受旱面积比2003年减少约1.1亿亩,但华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力协作,加强洪水管理,拓宽抗旱领域,控制了灾情的扩展蔓延,减少了灾害损失,保障了粮食丰收。

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在水利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农村水利、节约用水和水利改革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为推进新时期的治水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6.5%。

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3%,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

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3.0%。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新疆、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

2004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7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94亿立方米,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为97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2921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 2004年全国矿化度小于或等于2克/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43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7.8%。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42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704亿立方米。

北方六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379亿立方米,占全国平原区总补给量的81%,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1.2%、36.3%、8.0%和4.5%。

地下水资源量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量仅1003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 200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与不重复量之和)为24130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12.9%。

北方六区水资源总量458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9.0%),比常年值减少12.7%;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1954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1.0%),比常年值减少13.0%。

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2.4%,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5.5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04年全国共统计大型水库462座、中型水库2771座,水库年末蓄水总量2219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25亿立方米。

北方六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减少31亿立方米,除辽河区和海河区比年初分别增加13亿和8亿立方米外,其他区均比年初减少;南方四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增加56亿立方米,除珠江区比年初减少24亿立方米外,其他区均比年初增加。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蓄水增加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增加蓄水量138亿立方米,其中增幅较大的浙江和湖南分别增加了37亿和29亿立方米;蓄水减少的有14个省(自治区),共减少蓄水量113亿立方米,其中减幅较大的河南减少了24亿立方米。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004年对北方71万平方公里(缺新疆)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减少68亿立方米。

按省级行政区统计,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的有12个省级行政区,其中黑龙江、安徽、河北、吉林减少较多,分别减少19亿、15亿、14亿和10亿立方米;储存量增加的有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山东和辽宁增加较多,分别增加8亿和6亿立方米。

按水资源一级区统计,除辽河区增加2亿立方米外,其余五个水资源一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松花江区、海河区和淮河区减少较多,分别减少28亿、18亿和16亿立方米。

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04年,21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简称漏斗)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76个(浅层漏斗和深层承压漏斗各38个),漏斗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

2004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23个,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1个;深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16个,中心水头下降的有27个。

三、供用耗排水量供水量 2004年全国总供水量5548亿立方米,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1.2%,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8.5%,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3%。

北方六区供水量2457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供水量的44.3%;南方四区供水量309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供水量的55.7%。

南方各省级行政区以地表水源供水为主,大多占总供水量的90%以上;北方各省级行政区地下水源供水占有较大比例,其中河北、北京、山西、河南、山东、辽宁和内蒙古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总供水量的50%以上。

在4504亿立方米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占33.0%,引水工程占37.7%,提水工程占26.9%,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占2.4%。

在108亿立方米调水量中,海河区引黄河水42亿立方米,淮河区从长江和黄河共引水60亿立方米,长江区从钱塘江和淮河共引水5亿立方米。

另外,全国有8个省(直辖市)直接利用海水共计234亿立方米,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

其中广东和浙江两省利用海水最多,分别为105亿和64亿立方米。

用水量 2004年全国总用水量5548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农业用水占64.6%,生态用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1.5%。

按生活(单指居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划分,生活用水占8.0%,生产用水占90.5%,生态用水占1.5%。

与2003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增加22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增加15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52亿立方米(其中火电用水增加4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20亿立方米,生态用水略有增加。

按东、中、西部地区统计,用水量分别为2145、1595、1808亿立方米,相应占全国总用水量的38.7%、28.7%、32.6%。

由东往西,生活和工业用水比重逐渐减小,农业用水比重逐渐增大。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有江苏、新疆、广东3个省(自治区),用水量介于200~400亿立方米的有7个省(自治区),用水量介于100~200亿立方米的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量少于100亿立方米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75%以上的有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海南、甘肃、河北7个省(自治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30%以上的有上海、重庆、江苏、湖北、广东、福建、安徽7个省(直辖市);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重庆、天津3个直辖市。

用水消耗量 2004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00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耗水占77.0%,工业耗水占9.3%,生活耗水占12.1%,生态耗水占1.6%。

全国综合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54%,干旱地区耗水率普遍大于湿润地区。

各类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农田灌溉为64%,工业为23%,城镇生活为30%。

污水排放量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

2004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693亿吨,其中工业污水占2/3,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占1/3。

四、用水指标2004年,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27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为399立方米。

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212升(含公共用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68升, 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格)用水量为196立方米,农田实灌面积亩均用水量为450立方米。

按东、中、西部统计分析,人均用水量分别为436、371、487立方米,即中部小,东、西部大;万元GDP用水量差别较大,分别为221、392、645立方米,西部是东部的2.9倍;农田实灌面积亩均用水量分别为415、379、581 立方米,西部大于东、中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135、240、241立方米,呈东部小,中、西部大态势。

因受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作物组成、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指标值差别很大。

从人均用水量看,大于600立方米的有新疆、宁夏、西藏、内蒙古、江苏、黑龙江、上海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宁夏、西藏分别达2532、1259、1022立方米;小于300 立方米的有山西、陕西、河南、天津、重庆、北京、山东、四川、贵州、河北等10个省(直辖市),其中山西最低,仅168立方米。

从万元GDP用水量看,大于1000 立方米的有新疆、宁夏、西藏等3个自治区,均位于西部地区;小于200立方米的有天津、北京、山东、上海、浙江、山西、辽宁等7个省(直辖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其中天津、北京分别为74和78立方米。

五、地表水体水质根据2004年水质监测资料,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

河流水质根据1300条河流3200多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资料,对13万公里河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全年期水质总体状况是:Ⅰ类水河长占6.3%,Ⅱ类水河长占27.2%,Ⅲ类水河长占25.9%,Ⅳ类水河长占12.8%,Ⅴ类水河长占6.0%,劣Ⅴ类水河长占21.8%。

全年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59.4%,比2003年减少了3个百分点。

各水资源一级区中,西南诸河、西北诸河、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5个区水质较好,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97%~63%;黄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和淮河5个区水质较差,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46%~31%。

与2003年相比,黄河区、辽河区、西南诸河区、淮河区和海河区水质有所改善,西北诸河区、松花江区、珠江区、东南诸河区和长江区水质略有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