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统计学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册答案 (1)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册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2775c8bc65ce05087632131d.png)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册答案第一章一、单选: 1.C 2.D 3.C 4C 5.D 6.D 7C 8.C 9. A 10.B 11. C 12.C 13.B 14.D 15.A 16. C 17. C 18. C 二、多选1.ABD 2ABC 3.ABCDE 4.ABCD 5.ABCD 6.ABCDE 7.ABC第二章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 一、单选1.C2. C3.C4.C5.C6.C7.C8.D9.C 10.C 11.A 12.B 13.C 14.D 15.D 16.B 17.C 二、多选 1.BCD 2.ABC 3.ABCDE 4.CDE 5.ABCDE 6.ABCDE 7.ABD 8.ABCD 9.ABCDE 10.ABDE11.ACDE 计算题1、(1)月末人数:甲:68人, 乙:98人 (2)1月份平均人数1621516561661050801643131f X f χ∑⨯+⨯+⨯====∑人2、2402502502452452602223240/2250245260/2248.333X +++++=+++==人3、企业2000年平均人数:2302402402502502552552602602652652602224222222124702455055151050262.53047.5253.95(1212α++++++⨯++⨯+⨯+⨯+=+++++===人)5、(1)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016627129.68%12860∑==∑ (2)维持0∑不变,则工业总产值增加:0100128603999128603888142.75()f f ∑-∑=⨯-⨯=万元(3)节约劳动力:666939991186.8412860-=万人第三章一、单选 1.C 2.D 3.D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B 二、多选 1.ABCD 2.ABC 3.ABC 第四章 生活日分配统计一、单选 1.A 2.C 3.C 4.C 5.D 6.B 7.B 8.D 9.C 10.D 11.B 12.B 13.B 14.B 15.A 16.C 17.C 18.C 19.A 二、多选1.ABD2.DE 3,BDE 4.ABE 5.ABCDE 6.AC 7.ABCD 8.BD 9.AD 10.ABCDE1、1)①日历工日数=900×31=27900(日)②公假工日数=11×900=9900(日)③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27900-9900=18000(日) ④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数—缺勤工日数=18000-300=17700(日)⑤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日—非生产日—停工日=17700-80-100=17520(日) ⑥全部实际工日数=加班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停工利用工日=40+17520+40=17600(日)2)1770098.33%180001760099.44%177001752099.55%17600400.23%17600============出勤工日数出勤率制度工日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日加班工日加班加点比重实际工日2、 工日 工时 日历工作时间 30 30×8=240 制度工作时间 30-8=22 22×8=176 出勤时间 21 19×8+2×4=160 缺勤时间 1 1×8=8 停工被利用时间 1 1×8=8 停工时间 1 1×8=8 加班加点时间 4 4×8=32 实际工作时间 20 160-8=152(1)2195.45%2019824160()90.90%228176=⨯+⨯===⨯出勤率(工日)=出勤率工时(2)出勤时间利用率:2095.23%2115295%160===按工日=工时 (3)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2090.90%2215286.36%176===按工日=工时(4)加班加点长度=4天 32小时 (5)加班加点比重:420%203221.05%42===按工日=工时 第五章一、单选.1.C 2.D 3.D 4. B 5.A 6.D 7.C 8.C 9.D 10.C 11.D 12 A 13.C 14.D 二、多选1 ABD 2.ABCDE 3.ABCDE 4.ACD 5.ABC 6.ABD 7.ABC 8.ABC 第六章一、单选 1.C 2.C 3.C 4.B 5.B 6.C 7.A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C 15.B 16.D 17.C 18.B 19.A 20.B 21.D二、多选 1.ABCD 2.ABC 3.ABCDE 4.BCE 5.ABD 6.DE 7.BDE 8.DE 9.ABCDE 10.ABCDE 11.BCD 12.CDE 1、()46.202.221150.7121(2.81 5.4 2.27.50.71)20.0120.010.0133/1500=====∑⨯=⨯+⨯+⨯===产品的实际规格尿素折算系数标准品的实际规格氨水折算系数标准实物量=产品产量折算系数吨标准实物产量劳动生产率标准 实物量指标=吨人活劳动消耗量 2、(1)1011110000,60756096610661556113610518307610566535306001060556086610760731876460510567331f f f f αααααα==∑⨯+⨯+⨯+⨯+⨯+⨯====∑+++++∑⨯+⨯+⨯+⨯+⨯====∑++++报告期平均人数基期平均人数人人 (2)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工人人数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0111110101001,,2,T T T T T T T θϑϑθθθθθθθ=⨯∑∑∑=⨯∑∑∑步骤列关系式:设 产品产量=,劳动生产率=平均职工人数则 =T 步骤列表计算 指标 报告期 基期 涂料印刷纸产量(吨) 1098 907.5 平均职工人数(人) 610 605 劳动生产率(吨/人) 1.8 115①111000101098120.99%907.51098907.5190.5()T T θϑθϑθθ∑===∑-=-=劳动生产率总指数吨即:报告期劳动生产率比基期提高了320.99%,总产量增加了109.5吨.②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指数110010981098120%1.5610915T T ϑϑ∑===∑⨯ 11001098915183()T T ϑϑ∑-∑=-=吨即: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产品产量提高20%,绝对量增加了183吨.③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0100 1.5610915100.83%1.5605907.5T T ϑϑ∑⨯===∑⨯ 010*******.57.5()T T ϑϑ∑-∑=-=吨即:由于职工人数增加,使总产量提高0.83%,绝对数品7.5吨步骤3 分析说明120.99%=120%×100。
奥鹏北语14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2满分答案
![奥鹏北语14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2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af77de49649b6648d7473c.png)
14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2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
1. 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
A. 综合统计报表
B. 企业报表
C. 事业单位报表
-----------------选择:A
2. 衡量员工流动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员工流入率和员工流出率。
计算方法是某一时期员工流入人数(流出人数)占()的比例。
A. 不同期员工人数
B. 上期员工人数
C. 未来员工人数
-----------------选择:B
3. 计算时期指标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一般采用()。
A. 简单算术平均数法
B. 加权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选择:A
4. 统一性是统计报表的基本特点。
具体表现包括()。
A. 统计报表的内容和报送的时间是由国家强制规定的,以保证调查资料的统一性。
B. 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口径是全国统一的。
C. 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可以由企业自行决定。
-----------------选择:C
5. 增长量是用来说明某种人力资源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绝对量,它是报告期水平与下列哪项之差。
()。
A. 基期水平
B. 上期水平
C. 前期水平
-----------------选择:A
14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2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
1. 对于员工流失的趋势发展,可以结合()等多种统计预测方法进行分析。
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练习答案
![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f856a2941ea76e58fa0459.png)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C2、D3、C4、CD5、D6、D7、C8、C9、A10、B11、C12、C13、B 14、D 15、A 16、C 17、C 18、C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3、ABCDE4、ABCD5、ABCDE6、ABCDE7、ABC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C2、C3、C4、C5、C6、C7、C8、D9、C10、C11、A12、B13、C 14、D 15、D 16、B 17、C二、多项选择题1、BCD2、ABC3、ABCDE4、CDE5、ABCDE6、ABCDE7、ABD8、ABCD9、ABCDE 10、ABCDE 11、ABCDE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D5、C6、A7、B8、D9、B10、A11、B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BCDE补充:4、决定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是( D )。
A、个体素质B、个体素质的组合比例C、个体素质的组合结构D、B和C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C5、D6、B7、B8、D9、C10、D11、B12、B13、B 14、B 15、C,A 16、C 17、C 18、C 19、A二、多项选择题1、ABD2、DE3、BDE4、ABE5、ABCDE6、ACD7、ABCD8、BD9、AD 10、ABCDE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B5、A6、D7、C8、C9、D10、C11、D12、A13、C 14、D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DE3、ABCDE4、ACD5、ABC6、ABD7、ABC8、ABC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C2、C3、C4、B5、B6、C7、A8、A9、C10、D11、A12、C13、B 14、C 15、B 16、D 17、C 18、B 19、A 20、B 21、D补充:直接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效果,更好体现企业经济效益水平需从( B )指标进行考核。
59722人力资源统计学答案
![59722人力资源统计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0705ef28ea81c758f578bb.png)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标准答案)1. B2. D3. B4. C5. B6. C7. B8. A9. C 10. B11. C 12. B 13. A 14. C 15. B 16. C 17. D 18. B 19. B 20. A21. B 22. A 23. D 24. D 25. C 26. A 27. B 28. D 29. B 30. B31. D 32. A 33.C 34. B 35. D 36. B 37. B 38. D 39. A 40. D41.A 42.D 43.D 44. C 45.A 46. D 47. C 48.A 49.C 50.B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ABCD2. BC3. ABE4. BCD5. AC6. BCDE7. ABCDE8. ADE9. ABC10. ACD 11. ABCDE 12. AD 13. ABC 14. ABCD 15. ABCE 16. ABCD17.ABCE18. ABCDE 19. ABCE 20. ABCDE 21. BC 22. ACE 23. ABCDE 24. BE 25. ABCDE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平均指标的特点。
平均指标的特点有:(1)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
(3分)(2)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
(3分)(3)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
(3分)(评分说明,答对1点得3分,另一方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2. 2.简述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标志与指标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区别表现在: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而后者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3分)前者既可以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而后者只能用数量表示。
(3分)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
(3分)例如,将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汇总得标志总量,这个标志总量便是总体的指标。
16秋《人力资源统计学》
![16秋《人力资源统计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f3bda0bceb19e8b8f6ba49.png)
一般采用报告期人均货币工资与下列哪项之比来表示人均实际工资()。
A、报告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报告期的居民收入水平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3.51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51
内容:
按生产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将某种作业完成工作量与下列哪项相比,用以反映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天工作量。()。
A、开平方
B、平方
C、立方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6.9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9
内容:
四分位差就是第三个四分位数与第()个四分位数之差
A、一
B、二
C、四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6.9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9
A、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
C、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7.02
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51
内容:
下列哪个指数专门用于综合反映各组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
A、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
B、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
内容:
人力资源群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只采用非购入商誉法。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学员答案:1
本题得分:5.77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85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统计学基础课后答案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统计学基础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9d76e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5.png)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统计学基础课后答案1.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A.劳动报酬统计B.产品销售统计C.职业技能开发统计D.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2.企业人力资源经管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A.统计报表B.统计台帐C.原始记录D.统计图表3.企业人力资源包括()A.自费脱产学习人员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C.出国探亲人员D.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在平等条件下的竞争实质上是()A.拥有的人力资源的竞争B.企业规模的竞争C.资金的竞争D.产品质量的竞争5.为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文化素质的构成及变化,可按分组并编制的分布数列,然后进行分析。
()A.文化程度不同空间B.文化程度不同时间C.技术程度不同时间D.技术程度不同空间6.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标志是()A.人的体力水平B. 人的智力水平C.人的体力和智力水平D.人的文化水平7.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不包括()A.数量化B.定性化C.模糊性D.动态性8.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出勤率+出勤时间B.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出勤率x出勤时间C.出勤率=出勤时间x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D.出勤率=出勤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利用9.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规范是()A.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B.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C.工伤事故的严重程度D.工伤事故的范围10.要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除提高各车间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外,还应增加()A.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车间的职工工资B.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的车间的工人比重C.企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车间的工人比重D.企业的工人人数11.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规范,称为()A.工时定额B.工作定额C.产量定额D.服务定额12.计算生产能力,应选择()A.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B.班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C.车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D.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3.企业人力资源考评范围是()A.全体生产工人B.全体员工C.全体基本工人D.全体辅助工人14.企业人力资源考评的总量指标常用()表示。
自考《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73dc78b8f67c1cfbd6b82c.png)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A .上限B .下限C .组距D .全距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0010q p qp I q B. ∑∑=0111q p q p I q C. ∑∑=0001q p q p I p D. ∑∑=1011q p q p I p3.统计某个时点,诸如某月、某季度、某年度的某个具体时间点的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总量指标是A .动态比较统计B .人员增量统计C .时点规模统 计D .时期规模统计4.根据所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等级、岗位及工期等角度进行划分,可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A .社会属性结构B .工作属性结构C .自然属性结构D .单位属性结构5.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A .制度劳动时间B .出勤时间C .日历时间D .非生产时间6.下列正确计算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的公式是A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B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C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D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7.用来表示劳动效益的“逆指标”是A .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B .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C .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D .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8.表明企业人均新创造的价值增大,也表明工业企业每个生产者提供了多少新创造价值,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职工活劳动的生产成果,并且说明了企业增产和节约两方面的效果的指标是A .净产值劳动生产率 B.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C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 D. 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9.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指A .工时定额B .工作定额C .产量定额D .劳动定额10.在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中,以工序为对象进行现场观测,可以进一步掌握工人在加工产品中作业等类时间的消耗情况,分析和研究各个工序工时消耗构成的方法属于A.原始记录统计 B.工作日写实 C.测时 D.瞬间观察法11.关于企业工资总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支付给全体员工的劳动报酬总额B.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员工从企业得到的全部收入C.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企业总产出中有多大比例分配给了劳动者D.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企业获得的奖金、福利和报酬总额12.下列不属于工资总额范畴的是A.发给员工的生产奖、劳动竞赛奖、节约奖、业务人员的业绩奖、科研人员的研发奖金及年终奖金等B.单位职工集资人股或购买企业债券后发放给职工的股息红利、债券利息等C.根据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职工因病假、事假、工伤、生育、婚丧假、探亲等原因未参加劳动,按计时工资标准或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D. 支付给员工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及调整工资后补发的工资等13.企业在招募录用职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招聘成本、挑选成本、录用和安置成本等属于A.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C.人力资源离职成本 D.人力资源保障成本14.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实际为本企业所使用劳动力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属于A.教育经费 B.劳动保护费用 C.住房费用 D.社会保险费用15.对尚未就业的人员进行的获得就业能力的培训是指A.转业培训 B.技术工种上岗培训 C.在岗培训 D.就业前培训16.职业技能培训的普及分析指标有A.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的发展速度指标和在职职工培训率B.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的发展速度指标和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的增长速度指标C.职业培训机构的负担系数和培训用房建筑面积负担系数D.办学面和在职职工培训率l7.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合理化建议活动分析的是A.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人数 B.已实施合理化建议的经济效益C.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的成果指标 D.合理化建议采纳件数18. 将劳动争议分为集体争议和个人争议两组的依据是A.按劳动争议的原因分类B.按劳动争议方身份分类C.按劳动争议的严重程度分类D. 按劳动争议处理层次分类19.社会保障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是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20.企业福利费用与工资的分配性质和方式的不同点在于A.前者是按劳动成果分配,后者是按需要分配B.前者按需要分配,后者是按劳动成果分配C.两者都是按劳动成果分配D.两者都是按需要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北语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满分答案
![北语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81de33960590c69fc3763f.png)
北语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满分答案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11下列哪种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工成本进行比较,它又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
()。
A 结构分析法B 因素分析法C 时间数列分析法D 对比分析法答案:D2职工工资增长弹性是指职工工资增长率除以()。
A 企业总资产增长率B 企业净产值增长率C 企业净利润答案:B3下列哪个指数专门用于综合反映各组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
A 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B 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C 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答案:B4 在产品产量指数一定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指数与劳动量指数成()。
A 反比B 正比C 没有关系答案:A5计算时期指标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一般采用()。
A 简单算术平均数法B 加权平均数C 几何平均数答案:A1劳动争议统计的任务大致分为()。
A 研究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构成情况B 研究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规模、结构状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C 研究劳动争议仲裁的处理情况及变动情况。
答案:ABC2对于员工流失的趋势发展,可以结合()等多种统计预测方法进行分析。
A 移动平均法B 线性回归法C 多项式回归法D 指数回归法答案:ABCD3劳动安全卫生统计一般分为()。
A 劳动环境统计B 劳动保护措施统计C 工伤事故统计D 职业病统计答案:ABCD4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前提B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空间比较的基础C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D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数量上的估计推断答案:ABCD5人工成本统计对企业、职工、国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体现在()。
A 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B 有利于增加利润和职工收入C 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D 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答案:ABCD1人力资源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通常采用劳动量单位。
XXX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3答案
![XXX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3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188a6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d.png)
XXX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3答案(单选)1:下列哪种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工成本进行比较,它又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
()。
A:结构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时间数列分析法D:对比分析法正确答案:D(单选)2: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有()种。
A:一B:二C:三正确答案:C(单选)3:人工成本总额增长率指标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以()。
A:期初人工成本总额B:基期期人工成本总额C:前期人工成本总额正确答案:B(单选)4: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等于()与劳动生产率的结构影响指数的连乘积。
A: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B:劳动生产率指数C: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正确答案:A(单选)5:四分法是按活动的属性将生活时间分为工作及路途往返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
A:休闲工夫B:研究工夫C:三次活动时间正确答案:A(单项选择)6:劳动生产率逆指标指数与劳动生产率正指标指数()。
A:正比B:反比C:互为倒数正确答案:C(单项选择)7:按工夫顺序将不同期间的某种指数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是()。
A:质量指标指数B:环比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D:指数数列正确答案:D(单项选择)8:四分位差就是第三个四分位数与第()个四分位数之差A:一B:二C:四正确答案:A(单选)9:人力资源的总变动率指标是指期末人力资源数量除以()。
A:期初人力资源总数B:本期人力资源的增加数C:基期人力资源数量正确答案:C(多选)10: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方法包括()。
A:总体窥察法B:综合指标法C:统计分组法D:图表法正确答案:ABCD(多选)11:人力资源相对指标在统计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作用体现在()。
A:人力资源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具有可比性B:人力资源相对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深化C:人力资源相对指标是宏观调控与微观考核的紧张工具正确答案:ABC(多选)12:人力资源统计数据特征包括()。
A: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反映人力资源的总体特征B: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反映人力资源的数量特征C: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反映人力资源过去的信息特征D: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反映人力资源的局部特征正确答案:ABC(多选)13:时期数列特点包括()。
广东省2024年1月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24年1月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4ee3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6.png)
2024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课程代码1146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领序存答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券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反映同一复杂总体在不同时期某数量方面的变动方向与变动程度的动态相对数称为A、静态个体指数B、动态总指数C、动态个体指数D、静态总指数2、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A、全距B、下限C、组距D、上限3、反映各组标志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之比的指标是A、强度相对数B、结构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4、在出勤时间内由于停电、停水等原因未能从事生产工作而浪费的时间是指A、停工损失时间B、停工被利用时间C、非生产时间D、缺勤时间5、微观层面企业人力资源净增量非零而宏观层面社会人力资源净增量为零的人力资源规模变动状况,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源规模的A、自然变动B、增量变动C、机械变动D、减量变动6、规定在单位时间(一般是一个工日)内,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应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的数量标准是指A、工时定额B、工作定额C、产量定额D、劳动定额7、从单个企业、单位范围内进行核算的劳动效益是A、社会整体劳动效率B、外部劳动效益C、直接劳动效益D、单个企业劳动效益8、下列不属于工资总额范围的是A、加班加点工资B、职工福利费用C、计件工资D、计时工资9、不仅受到各类人员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还受到各类人员在企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人员结构变化)影响的企业平均工资的变动被称为A、平均工资可变组成指数B、平均工资固定组成指数C、平均公知人员结构指数D、平均工资不变组成指数10、企业在招募录用职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的各种支出,包括招聘成本、挑选成本、录用和安置成本等属于A、人力资源取得成本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C、人力资源离职成本D、人力资源保障成本11、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为A、职工技术培训费用B、员工的上下班交通费C、工作服费和招工费用D、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费用12、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A、制度劳动时间B、出勤时间C、日历时间D、非生产时间13、为了使新聘用的职工熟悉业务,达到具体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业务水平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岗前培训成本和脱产培训成本等属于A、人力资源保障成本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C、人力资源开发成本D、人力资源离职成本14、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增加,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A、减少B、增加C、不变D、不确定15、企业在计算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体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属于A、教育经费B、从业人员劳动报酬C、福利费用D、社会保险费用16、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指A、劳动定额B、工作定额C、产量定额D、工时定额17、反映人均工伤保险费对受伤害者生活保障程度的指标是A、工伤保险覆盖系数B、企业工伤保险系数C、工资替代系数D、生活费用保障系数18、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形成的原则,下列属于劳动争议的是A、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B、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争议C、企业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争议D、企业领导和领导之间的争议19、职工在工作时间外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性质的学习和进修的培训是A、现场培训B、业余学习C、脱产学习D、专业教育20、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从业人员提供的福利费支出指标不包括A、职工计划生育保险B、集体福利性补贴C、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D、集体福利设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奥鹏北语14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1满分答案
![奥鹏北语14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1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360ed8195f312b3169a53c.png)
14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1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
1. 动态相对数等于报告期数值除以()。
A. 基期
B. 上一期
C. 下一期
-----------------选择:A
2. 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A. 总体单位的简单排列
B. 将所有总体单位的资料加以合计
C. 对总体进行各种分组
D. 对总体进行抽样
-----------------选择:D
3. 全距是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之()。
A. 和
B. 积
C. 减
D. 差
-----------------选择:D
4. 标准差是数列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
A. 开平方
B. 平方
C. 立方
-----------------选择:A
5. 异众比率是指非众数组次数与()变量总次数的比率。
A. 全部
B. 最小
C. 最大
-----------------选择:A
14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1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
1. 人力资源基本状况统计应该包括()方面的统计指标。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830c2876eeaeaad0f3307c.png)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B、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 C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答案: C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A、劳动效益B、劳动生产率C、劳动报酬D、劳动效率答案: B3、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的月平均人数是()A、月中人数B、报告期中人数总和C、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D、月初人数答案: C4、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体力水平B、体力与智力水平C、智力水平D、文化水平答案: C5、停工被利用时间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应计入()A、损失时间B、非生产时间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D、缺勤工时答案: C6、下列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A、工间操时间B、上下班时间C、加班时间D、教育子女时间答案: D7、下列不包括在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名称表中的是()A、安全技术措施B、个人防护用品C、宣传教育D、工业卫生技术措施答案: B8、按照工伤事故工作日损失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A、 1-7日B、 1-30日C、 1-104日D、 1-365日答案: C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A、人均创利率B、工资利润率C、每面元产值中的工资含量D、净产值工资含量答案: A10、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答案: D11、2008年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货币工资)为3200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1.68%,则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约为()A、 3574元B、 3200元C、 2865元D、 2826元答案: C12、企业从业人员获取报酬的形式是()A、货币B、货币和实物C、证券D、工资答案: B13、下列不属于在职培训的是()A、现场培训B、脱产培训C、劳动后备培训D、继续教育答案: B14、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减少,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答案: B15、人工成本是围绕什么进行核算的?()A、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B、企业的劳动投入C、企业的生产经营D、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值答案: B16、反映劳动争议严惩程度的指标是()A、每千职式劳动争议件数B、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C、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件数D、平均每件劳动争议涉及人数答案: D17、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A、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 BB、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 CC、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 DD、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答案: C18、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A、社会救助B、社会优抚C、社会保险D、社会福利答案: C19、一般的调查问卷应由四个要素组成,即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与()A、主题B、回答种类C、回答方式D、说明信或指导语答案: D20、统计台账登记统计资料的顺序是()A、工作流程B、管理层次C、原始记录D、时间答案: D21、从现象之间的联系来分析现象总变动的因素影响的分析方法,称为()A、对比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平衡分析法D、动态分析法答案: B22、动态分析一般需要对事物作连续较长时期的观察和分析,并采用的一系列分析指标和方法是依据()A、时间数列B、平均发展速度C、增长量D、动态曲线图答案: A23、根据标志是否可以直接用数量表示,标志分为A、品质标志B、可变标志C、数量标志D、不变标志E、质量标志答案: AC24、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A、学历结构B、等级结构C、劳动积极性D、团队合作能力E、独立劳动能力答案: ABCDE25、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B、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C、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D、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E、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不存在非生产时间答案: BDE26、企业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A、利用指数体系进行评价B、利用综合性指标进行评价C、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D、利用打分法进行评价E、利用环境测评进行评价答案: ABCD27、常用的劳动定额类型有A、工时定额B、产量定额C、看管定额D、服务定额E、工作定额答案: ABCDE28、论述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及内容。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0974e5ccbff121dc368374.png)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何不同特点。
【答案】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具有如下三方面不同的特点:1.登统方法不同;2.可加性不同;3.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不同。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如实准确地统计人力资源报酬和收入对企业的意义。
【答案】第一,对正确处理劳动者利益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关系有重要作用;第二,是研究“按劳分配”原则在企业内具体实现的重要手段;第三,是检查和分析企业工资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第四,是研究企业内部工资关系与其他企业工资关系的重要依据。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前提。
第二,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空间比较的基础。
第三,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第四,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数量上的估计推断。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基本工资的特征。
【答案】(1)常规性。
即基本工资所对应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和正常条件下所完成的衡量劳动或定额劳动。
(2)结构性。
即基本工资一般可分为若干个职能各自不同的单元。
(3)等级性。
即基本工资的主要单元都存在一定的等级差别和相应的多级收入。
(4)固定性。
即基本工资主要单元的等级和相应的标准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固定不变。
(5)主干性。
即基本工资占全部工资的比重大。
(6)基准性。
即基本工资可以成为确定辅助工资单元数额的计算基准。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的特点。
【答案】分子与分母必须属于同一总体。
数量的抽象性。
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题型】简答题【题干】简述对工资总额统计的要求。
【答案】实际工作中,对工资总额的统计应该遵循以下要求:第一,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
第二,月、季、年工资总额实发数计算要合理。
第三,工资构成项目的填报原则。
人力资源统计学答案
![人力资源统计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1abf797375a417866f8f85.png)
一名词解释:1、工作时间:又称法定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履行工作义务,在法定限度内,在用人单位从事工作或者生产的时间。
(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本课程特指企业劳动者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时间。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指身体素质、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品德教养等。
3、日历工日:是表示劳动者可以再一定时期内利用的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它是计算期内的日历天数中每天企业实有劳动者人数的累计。
4、工伤事故:是在市场作业现场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致使工人和职员的人身受到伤害或死亡的事故。
5、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的情况下,规定劳动者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应消耗劳动时间的标准数据;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应生产的合格品或完成的工作量的标标准。
6、工业总产值:是工业企业在计算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产品总量。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价值。
7、工业总产出: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现在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8、法定职业病: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用法律或文件明文规定的职业病。
(我国法定职业病种类、范围尘肺、放射性疾病、中毒、物理因素所致、生物因素所致、皮肤病、眼病、耳鼻喉口腔病、肿瘤、其他。
)9、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相对于货币工资而言的,它是以企业员工用货币工资实际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数量和服务数量表现的工资。
二简答题:1、请简述按工日核算的工作时间指标关系?答:指标包括:1.日历工日2.制度公休日3.制度工作工日4.缺勤工日5.出勤工日6.停工工日7.非生产工日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9.加班工日10.全部实际工作工日2、简述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之间的关系?答: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即劳动者生产一定的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
劳动效益指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实际收益。
人力资源统计学
![人力资源统计学](https://img.taocdn.com/s3/m/f444afcea32d7375a5178058.png)
人力资源统计学21. 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单选题] *A. 总体B. 标志(正确答案)C. 指标D. 单位2. 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单选题] *A. 全距B. 组中值C. 下限D. 组距(正确答案)3. 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单选题] *A. 总量指标B. 相对指标(正确答案)C. 质量指标D. 平均指标4.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单选题]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正确答案)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5. 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单选题] *A. 生活日分配统计B. 劳动生产率统计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正确答案)D. 人工成本统计6. 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身份归属问题的是()。
[单选题] *A. “为谁工作谁统计”B. “谁法人随谁统计”(正确答案)C. “谁拿工资统计谁”D. “谁发工资谁统计”7. 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单选题] *A. 动态比较统计(正确答案)B. 人员增量统计C. 时点规模统计D. 时期规模统计8. 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职进修者等人员的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依据是()。
[单选题] *A. “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B. “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C. “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正确答案)D. “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9. 10. 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单选题] *A. 自费脱产学习人员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正确答案)C. 出国探亲人员D. 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10. 11. 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形式是()。
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真题分题型汇总含部分参考答案
![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真题分题型汇总含部分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eb4b5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0.png)
历年真题分题型汇总(含部分参考答案)一、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2010年1月33、企业劳动环境的分析和评价指标有哪些?各指标如何计算?请写出相关计算公式。
P78 34、试论述工作时间(工日)构成关系图与工作时间利用基本分析指标。
P52 2、2009年7月33、如何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素质综合评价体系?P32答:(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是为了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要,科学运用经济计量、数学模型、统计等方面,对企业中作为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2分)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有:数量化、模糊性、动态性。
(1分) (2)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的设计的构成因素有: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等。
(1分)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定量化原则、模糊灰色原则、最优化原则。
(3分)(3)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程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方法。
(3分)(评分要求:答出要点,并进行阐述。
)34、如何运用指数体系对企业员工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分析?P179 答:(1)企业工资部额的变动统计公式为:工资总额=职工平均人数×职工平均工资。
(1分) (2)平均工资的计算:平均工资∑∑=TXT X (1分)(3)平均工资指数的计算:①可变工资数:∑∑∑∑=1011101TT x T T x X X (1分)②固定构成工资指数:∑∑∑∑=11011101T T X T T X X X (1分)③结构影响工资指数:∑∑∑∑=011001TT x T T x X X (1分)(4)三者关系分析:连乘关系:∑∑∑∑∑∑∑∑∑∑∑∑⨯==001101101110011101TT x T T x T T x T T x TT x T T x X X (2分)平均工资可变组成指数=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1分) 总和关系:∑∑∑∑∑∑∑∑∑∑∑∑-+-=-0110110111000111T T x T T x T T x T T x T T x T T x增减关系:0110101111X T Tx T T x x TTx T T x X X X ∑∑∑∑∑∑∑∑-+-=-3、 09年1月:33、试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
北语网院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答案
![北语网院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4f58ace45c3b3566ec8b02.png)
北语网院20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答案(单选)1:全距是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之()。
A:和B:积C:减D:差正确答案:D(单选)2:平均差系数就是将简单平均差及加权平均差分别除以相应的()。
A:算术平均数B:加权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正确答案:A(单选)3: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按其性质分类,不包括()。
E:一次统计数据F:二次统计数据G:三次统计数据H:四次统计数据正确答案:H(单选)4:人力资源劳动报酬与收入统计主要不包括()。
A:工资总额统计B:个人所得税C:工资变动正确答案:B(单选)5:衡量员工流动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员工流入率和员工流出率。
计算方法是某一时期员工流入人数(流出人数)占()的比例。
A:不同期员工人数B:上期员工人数C:未来员工人数正确答案:B(单选)6:动态相对数等于报告期数值除以()。
A:基期B:上一期C:下一期正确答案:A(单选)7:一般采用报告期人均货币工资与下列哪项之比来表示人均实际工资()。
A:报告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报告期的居民收入水平正确答案:A(单选)8:异众比率是指非众数组次数与()变量总次数的比率。
A:全部B:最小C:最大正确答案:A(单选)9:按生产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将某种作业完成工作量与下列哪项相比,用以反映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天工作量。
()。
A: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日数B: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时数C: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日数D: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时数正确答案:A(多选)10:人力资源总量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起点B: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综合指标的基础C: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宏观与微观管理的重要依据正确答案:ABC(多选)11: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前提B: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空间比较的基础C: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D: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数量上的估计推断正确答案:ABCD(多选)12: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
北语20新上《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2答案1
![北语20新上《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2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33aefb2a300a6c30d229f04.png)
(单选题)1: 退休金系数是指退休人员人均退休金除以()。
A: 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人数
B: 企业全部退休人员人数
C: 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与全部退休人员的和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和人力资源劳动效益两个层面。
A: 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
B: 人力资源价值
C: 工资水平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指数与劳动生产率正指标指数()。
A: 正比
B: 反比
C: 互为倒数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按其性质可分为()。
A: 一次统计数据
B: 二次统计数据
C: 三次统计数据
D: 一次统计数据、二次统计数据和三次统计数据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按生产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将某种作业完成工作量与下列哪项相比,用以反映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天工作量。
()。
A: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日数
B: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时数
C: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日数
D: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时数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6: 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可以归结为()。
A: 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B: 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C: 随机报偿评价法
D: 调整后的随机报偿评价法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7: 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可以分别从哪些指标进行测算()。
A: 实物量指标
B: 价值量指标
C: 生产工作量指标。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答案(缺少最后一题)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答案(缺少最后一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1278f1941ea76e58fa04f1.png)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参考资料多项选择题:1.下列不计人工资总额的范围的项目有【BDE】A.奖金 B创造发明奖 C.社会保险费用 D.离退休人员待遇的支出 E加班费用2.根据我国职业培训法规的规定,职业培训分为(ABCDE)A、就业前培训B、转业培训C、学徒培训D、在岗培训E、转岗培训3.人工成本一般包括(ABCE)A、保险福利费用B、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C、退休的退职人员的费用D、生产资料费用E、住房费用4.企业劳动争议统计原则有(BCD)A、劳动争议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纠纷B、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主要是指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的争议C、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的纠纷D、劳动争议必须提出申诉E、劳动争议包括职工与职工之间发生的纠纷5.企业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包括(ACE)A、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B、集体福利统计C、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D、个人福利统计E、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6.原始记录的特点是(ABDE)A、记录时间的经常性B、记录工作的群众性C、记录内容的综合性D、记录内容的广泛性E、记录项目的具体性7.编写统计分析报告,应注意(ACD)A、主题明确,重点突出B、注意全面总结,不要侧重于分析问题C、论点要准确,判断推理要符合逻辑D、材料和观点要统一E、注意提出办法和建议,不要侧重于全面总结8.在工作时间统计中停工被利用的时间包括【ABCD】A.制度工作时间 B停工时间 C、出勤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E.管理人员的停工时间9.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水平取决于【BCD】A.企业组织能力 B个体素质状况 C、人力资源总体的组成结构D.人力资源的组合比例 E.企业的组织结构10.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有【BE】A.计划定额 B工时定额 C、企业定额 D.产量定额 E.临时定额计算分析题:1.某企业工资等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问题:(1)计算各项指标的增加额及完成计划率,并把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的空白处;(2)运用相对检查分析法对该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工资总额进行计算分析。
人力资源统计学练习册答案(计算题)
![人力资源统计学练习册答案(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57f9a6056c85ec3a87c2c5d5.png)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练习题第二章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例题1:连续登记的(与 练P12-1 同类) (注意:不能数错天数) 尾-头+1 某公司人数登记如下:1-11日 12-22日 23-30日 610人 612人 620人 11日 11日 8日 月平均:人6148111186201161211610=++⨯+⨯+⨯==∑∑ff a a例题2:间隔相等的某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职工人数如下表。
(与 练P12-2 同类) 日期: 10、1 11、1 12、1 今年1、1 人数: 865 872 890 879人8781428798908722865=-+++=a例题3:间隔不相等 (接上例) (与 练P13-3 同类)日期: 1、1 3、31 9、1 10、31 12、31 人数: 90 50 100 80 40 间隔:---- 3个月 5个月 2个月 2个月人人74)(75.73225322408022801005210050325090≈=+++⨯++⨯++⨯++⨯+=a第四章 生活日分配统计例题1:(练习册P23-1)某建筑公司2000年10月份有节日3天,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900人,其它情况如下:解:(1)日历工日数=900×31=27900日 公假工日数=11×900=9900日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 =27900-9900 =18000日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时间-缺勤工作时间 =17700日缺勤工日数=300日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17700-80-100+40 =17560日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时间 =17560+40 =17600日(2)出勤率=17700/18000=98.33% 出勤时间利用率=17560/17700=99.2% 加班加点比重=40/17600=0.28%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17560/18000=97.6%第六章 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统计. 练习1. 标准实物量(练习册P36-1)计算劳动生产率标准实物量指标:列表:2.因素分析:(练习册P36-2)某造纸厂的统计资料如下:(2)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工人人数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3)分析时劳动生产率变动与工人人均工作小时数变动对月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工作时间:又称法定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履行工作义务,在法定限度内,在用
人单位从事工作或者生产的时间。
(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本课程特指企业劳动者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时间。
)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指身体素质、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品德教养等。
3、日历工日:是表示劳动者可以再一定时期内利用的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它是计算期内的日
历天数中每天企业实有劳动者人数的累计。
4、工伤事故:是在市场作业现场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致使工人和职员的人身受到伤害或死
亡的事故。
5、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的情况下,规定劳动者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
作量应消耗劳动时间的标准数据;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应生产的合格品或完成的工作量的标标准。
6、工业总产值:是工业企业在计算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产品总量。
包括:
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价值。
7、工业总产出: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
现在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8、法定职业病: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用法律或文件明文规定的职业病。
(我国法定职业病
种类、范围尘肺、放射性疾病、中毒、物理因素所致、生物因素所致、皮肤病、眼病、耳鼻喉口腔病、肿瘤、其他。
)
9、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相对于货币工资而言的,它是以企业员工用货币工资实际能购
买到的生活消费品数量和服务数量表现的工资。
二简答题:
1、请简述按工日核算的工作时间指标关系?
答:指标包括:1.日历工日
2.制度公休日
3.制度工作工日
4.缺勤工日
5.出勤工日
6.停工工日
7.非生产工日
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9.加班工日
10.全部实际工作工日
2、简述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之间的关系?
答: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即劳动者生产一定的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
劳动效益指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实际收益。
二者区别:在量上有区别,劳动生产率指标始终大于劳动效益指标;劳动效益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经营效果3、简述工业总产出与工业总产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总产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
总产出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
从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来看,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分行业来看,有些行业的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是一致的,如农业总产出等于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出就是建筑业总产值;运输邮电业总产出就是运输邮电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出与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值基本相当。
两者区别:(1)、核算的范围不同(2)、工业总产出与现行统计制度规定的工业总产值的概念有差异
4、简述工伤事故统计范围?
答:下列伤亡事故不在统计范围内:
1.在生产或工作区内,发生的与生产活动无关的伤亡事故;
2.军工、建勤民工和学生
等,在企业参加生产劳动时发生的伤亡事故;3.企业职工在除了上、下班外发生的各种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4.企业职工在外,因作业造成外单位人员的伤亡;5.因救火、救灾等造成的伤亡;6.因生产或工作负伤,休息小于一个工作日的轻微伤害事故。
5、职工工资包括哪些?
答: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
6、职工工资效益统计指标有哪些?
答:(一)工资效益的产量成果指标1.每支付百元工资产生的实物产量2.每支付百元工资提供的国内市场总值3.每支付百元工资生产的增加值
(二)工资效益的销售成果指标
三、工资效益的财务成果指标1.每百元工资生产的利润2.每支付百元工资实现的利税
设计服务业的人力资源状况统计指标体系,可结合具体行业进行分析.
以下以物流业为例:
(一)从业人员数量统计1.物流企业从业人员(1)明确物流企业在岗职工统计的起点和终点。
(2)谁发工资谁统计2.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分类
(1)按物流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可分为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业人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业人员和以完成一项工作为期限劳动合同的从业人员。
(2)按用工期限的长短,可分为中长期从业人员和短期从业人员。
(3)按劳动岗位的不同,可分为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后勤杂物人员、其他从业人员等。
(4)按工作年限或工龄分,可分为8年以下、8~19年、20~29年和30年以上从业人员
3.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数量统计指标(1)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2)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报告期平均人数
(二)从业人员素质统计1.物流企业从业人员身体素质统计2.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技术素质统计3.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统计文化程度统计从业人员参加文化培训统计4.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统计
(三)从业人员劳动时间统计1.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时间2.物流企业劳动时间利用情况
(四)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统计1.按劳动时间的不同划分2.按业务性质的不同划分
(五)从业人员劳动薪酬和福利统计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1.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2.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实际工资
3.物流从业人员生活费价格指数
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福利统计法定保障性福利补充保障性福利特色福利
现有的劳动定额统计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谈谈看法
1、劳动定额管理如何适应尚不规范和尚不成熟的市场。
因受外部市场环境、内部
生产组织条件影响,特别是受订单制造周期的不确定性影响,劳动定额的科学规范管理还存在一定困难。
2、劳动定额标准的贯彻执行受员工素质、行为的影响较大。
劳动定额作为公司的
一项基础工作,应以平均先进水平为依据制定,并作为标准作业时间去指导生产人员作业。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产品品种多、变化快、批量
少等因素也给生产组织和劳动定额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还有因客户和自身原因造成的设计更改、工艺不规范、配件供应不及时等造成的返工、误工等都直接影响到劳动定额的规范执行和有效管理。
4、劳动定额的制定和管理手段,也远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
1、改革传统的定额管理模式,实现定额管理的现代化。
2、以效率管理作为劳动定额管理的核心
3、改革劳动定额管理方式,实现劳动定额管理与公司内部分配的有机结合。
4、重视劳动定额统计分析工作,建立科学的定额水平统计分析评价体系。
5、提高劳动定额管理队伍的素质。
6、开展行业间的取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