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题复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复习题 (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复习题 (含答案)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复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河南期末)观察下面图案,在(A)(B)(C)(D)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图案(1)平移得到的是(C)A B C D2.(2019·南阳唐河县期末)如图,△ABC经过平移得到△DEF,其中点A的对应点是点D,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D)A.BC∥EF B.AD=BE C.BE∥CF D.AC=EF 3.(2019·驻马店平舆县期末)如图,若图形A经过平移与下方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则正确的平移方式是(A)A.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4格B.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5格C.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D.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4.(2019·郑州新密市期中)下列四幅图片,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B)A B C D5.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FGHE关于一个点成中心对称,则这个点是(A)A.O1 B.O2 C.O3 D.O46.如图,紫荆花图案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则旋转的角度可能是(C) A.30°B.60°C.72°D.90°7.(2019·驻马店确山县期末)把点A(3,-4)先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D)A.(0,-8) B.(6,-8) C.(-6,0)D.(0,0)8.(2019·邓州市期末)如图,∠1=68°,直线a平移后得到直线b,则∠2-∠3=(D)A.78°B.132°C.118°D.112°9.(2019·南阳社旗县一模)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下列剪纸作品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C)A B C D二、填空题10.(2018·张家界)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得到△ADE,这时点B,C,D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B的度数为15°.11.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左上角阴影部分是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正方形(简称格点正方形).若再作一个相同的格点正方形,并涂上阴影,使这两个格点正方形无重叠部分,且组成的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格点正方形的作法共有4种.12如图,在△ABO中,AB⊥OB,OB=3,AB=1.将△ABO绕O点旋转90°后得到△A1B1O,则点A113.如图,在方格纸中,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与图中阴影部分构成中心对称图形,涂黑的小正方形的序号是②.14.(2018·株洲)如图,O为坐标原点,△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B=90°,点B的坐标为(0,22),将该三角形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Rt△O′A′B′,此时点B′的坐标为(22,22),则线段OA在平移过程中扫过部分的图形面积为4.15.(2019·新疆)如图,在△ABC中,AB=AC=4,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30°,得到△ACD,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DE的长为三、解答题16.如图,在△ABC中,∠ACB=90°,AB=5,BC=4,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若点A,B的对应点分别是点D,E,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并求点A与点D之间的距离.(不要求尺规作图)解:如图.连接AD.在Rt△ABC中,AB=5,BC=4,∴AC=AB2-BC2=3.由旋转的性质,得CD=AC=3,∠ACD=90°.∴AD=AC2+CD2=3 2.17.(2019·宁夏)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4),B(0,3),C(2,1).(1)画出△ABC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2)画出将A1B1C1绕点C1按顺时针旋转90°所得的△A2B2C1.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其中点C1的坐标为(-2,-1).(2)如图所示,△A2B2C1即为所求.18.(2019·邓州市期末)取一副三角板按图1拼接,其中∠ACD=30°,∠ACB=45°.(1)如图2,三角板ACD固定,将三角板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ABC′,当∠CAC′=15°时,请你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3,三角板ACD固定,将三角板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0°<α<180°)得到△ABC′,猜想当∠CAC′为多少度时,能使CD∥BC′?并说明理由.解:(1)AB∥CD.理由如下:∵∠BAC=∠BAC′-∠CAC′=45°-15°=30°,∴∠BAC=∠C=30°.∴AB∥CD.(2)当∠CAC′=75°时,能使CD∥BC′.理由如下:延长BA交CD于点E.∵∠BAC′=45°,∴∠BAC=75°+45°=120°.又∵∠BAC=∠AEC+∠ACD,∴∠AEC=120°-30°=90°.又∵∠B=90°,∴∠B+∠AEC=90°+90°=180°.∴CD∥BC′.。

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八下

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八下

第三章复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学习目标】:1.掌握平移,旋转及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2.会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及解决问题.【回顾与思考】:活动一:1平移是否改变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通过实例说明.旋转呢?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经过旋转,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活动二:3.观察图中的菊花图案,(1)它可以看作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这样的变换得到?(2)该菊花图案绕中心旋转多少度后能和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知识应用】:1、如图,四边形EFGH是由四边形ABCD平移得到的,已知AD=5,∠B=700,则( )A. FG=5, ∠G=700B. EH=5, ∠F=700C. EF=5, ∠F=700D. EF=5. ∠E=7002.请你把先向右平移5格得到,再把绕点逆时针旋转900的得到.3、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PA=1,PB=2,PC=3,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ABP按顺时针方向方向旋转使点A与点C重合,这时P点旋转到G点。

(1)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你能说出此时△ABC以点B为旋转中心旋转了多少度吗?(2)求出PG的长度?(3)请你猜想△PG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4)请你计算出的角度?【当堂反馈(小测)】:1、在括号内填上图形从甲到乙的变换关系:2、钟表的秒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秒.20秒内,秒针旋转的角度是.3、下列图形中,不能由图形M经过一次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是.4、经过平移,△ABC的边AB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5、在右图中作出“三角旗”绕O点按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案.6、如图1,ΔABC和Δ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和∠ADE都是直角,点C在AE上,ΔABC绕着A点经过逆时针旋转后能够与ΔADE重合得到图1,再将图1作为“基本图形”绕着A点经过逆时针连续旋转得到图2.两次旋转的角度分别为().图1 图2(A)45°,90°(B)90°,45°(C)60°,30°(D)30°,60°7、如图,当半径为30cm的转动轮转过120°角时,传送带上的物体A平移的距离为 cm。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18)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18)

一、选择题1.世纪花园居民小区收取电费的标准是0.6元/千瓦时,当用电量为x(单位:千瓦时)时,收取电费为y(单位:元).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是自变量,0.6元/千瓦时是因变量B.y是自变量,x是因变量C.0.6元/千瓦时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D.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2.一本笔记本4.5元,买x本共付y元,则4.5和y分别是( )A.常量,常量B.变量,变量C.变量,常量D.常量,变量3.一列火车从兰州出发,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火车到达酒泉车站减速停下,下列图形中,能刻画火车在这段时间内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A.B.C.D.4.小明在6月份的某一天倒了一杯开水,水太烫,他将这杯开水晾在桌上,则这杯水的水温(∘C)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图象大致是( )A.B.C.D.5.一辆货车从A地开往B地,一辆小汽车从B地开往A地,同时出发,都匀速行驶,各自到达终点后停止.设货车、小汽车之间的距离为s(千米),货车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① A,B两地相距60千米;②出发1小时,货车与小汽车相遇;③小汽车的速度是货车速度的2倍;④出发1.5小时,小汽车比货车多行驶60千米;⑤出发2小时,小货车离终点还有80千米.其中正确的有( )A.5个B.4个C.3个D.2个6.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A−弧AB−线段BO的路径运动一周.设OP为s,运动时间为t,则下列图形能大致地刻画s与t之间关系的是( )A.B.C.D.7.龟兔赛跑,它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不久兔子就把乌龟远远地甩在后面,于是兔子得意洋洋地躺在一棵大树下睡起觉来,乌龟一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向终点跑着,兔子一觉醒来,看见乌龟快接近终点了,这才慌忙追赶上去,但最终输给了乌龟.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龟兔行走的路程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A.B.C.D.8.甲、乙两人约好步行沿同一路线同一方向在某景点集合,已知甲乙二人相距660米,二人同时出发,走了24分钟时,由于乙距离景点近,先到达等候甲,甲共走了30分钟也到达了景点与乙相遇.在整个行走过程中,甲、乙两人均保持各自的速度匀速行走,甲、乙两人相距的路程y (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的速度是70米/分B.乙的速度是60米/分C.甲距离景点2100米D.乙距离景点420米9.如图所示的图象(折线OEFPMN)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第3min时汽车的速度是40km/hB.第12min时汽车的速度是0km/hC.从第3min到第6min,汽车行驶了120kmD.从第9min到第12min,汽车的速度从60km/h减少到0km/h10.如图1,⊙O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D,且与边BC相切于点E,分别交AB,DC于点M,N.动点P在⊙O或正方形ABCD的边上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做连续匀速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圆心O与P点的距离为y,图2记录了一段时间里y与x的函数关系,在这段时间里P点的运动路径为( )A.从D点出发,沿弧DA→弧AM→线段MB→线段BCB.从B点出发,沿线段BC→线段CN→弧ND→弧DAC.从C点出发,沿线段CN→弧ND→弧DA→线段ABD.从A点出发,沿弧AM→线段MB→线段BC→线段CN二、填空题11.已知函数f(x)=x,那么f(−2)=.x+112.某品牌汽车每千米的耗油量是0.1L,用s(km)表示行驶的路程,p(L)表示耗油量.在此过程中,变量是,常量是;p关于s的函数表达式是,当s=200km时,函数p的值是L.13.自2020年1月1日延庆区开展创城以来,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在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帮助下,居民的投放正确率不断提升,分类习惯正在养成.尤其是在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延庆区城管委为全区从源头上规范垃圾投放,18个街乡镇新配备户用分类垃圾桶20万个,助力推进垃圾分类.下面两张图表是某小区每个月的厨余垃圾量和其他垃圾量.(1)3月份厨余垃圾量比其他垃圾量多吨;(2)月份两类垃圾量(单位:吨)的差距最大.14.已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810米,小明和小天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匀速相向而行,已知小明先出发1分钟后,小天再出发,两人在甲乙之间的丙地相遇,此时,小明发现有小学同学也在丙地,于是聊了一会儿,随后以原来速度的4倍返回甲地,小天相遇后继续以原速向甲地前行,到3达甲地后立即原速返回,直至再次与小明相遇.已知在整个过程中,小明、小天两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小明出发的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在第二次相遇时两人距离乙地米.15.周末,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甲、乙两人相约沿同一路线从A地出发前往B地进行骑行训练,甲、乙继续骑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骑行,乙比甲早出发5分钟.乙骑行25分钟后,甲以原速的85行,经过一段时间,甲先到达B地,乙一直保持原速前往B地.在此过程中,甲、乙两人相距的路程y(单位:米)与乙骑行的时间x(单位: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乙比甲晚分钟到达B地.16.在20km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单位:km)随时间x(单位:h)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①两人相遇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②出发后1小时,两人行程均为10km;③出发后1.5小时,甲的行程比乙多3km;④甲比乙先到达终点.其中正确的有个.17.小刚家、公交车站、学校在一条笔直的公路旁(小刚家、学校到这条公路的距离忽略不计).一天,小刚从家出发去上学,沿这条公路步行到公交站恰好乘上一辆公交车,公交车沿这条公路匀速行驶,小刚下车时发现还有4分钟上课,于是他沿着这条公路跑步赶到学校(上、下车时间忽略不计),小刚与学校的距离s(单位:米)与他所用的时间t(单位: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小刚从家出发7分钟时与家的距离是1200米,从上公交车到他到达学校共用10分钟.下列说法:①公交车的速度为400米/分钟;②小刚从家出发5分钟时乘上公交车;③小刚下公交车后跑向学校的速度是100米/分钟;④小刚上课迟到了1分钟.其中正确的序号是.三、解答题18.人的大脑所能记忆的内容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东西会逐渐遗忘,为提升记忆的效果,需要有计划的按时复习巩固,图中的实线部分是记忆保持量(%)与时间(天)之间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2) 如果不复习,3天后记忆保持量约为;(3) 图中点A表示的意义是;(4) 图中射线BC表示的意义是;(5) 经过第1次复习与不进行复习,3天后记忆保持量相差约为;(6) 10天后,经过第2次复习与从来都没有复习的记忆保持量相差约为.19.从甲城向乙城打长途电话,通话时间不超过3分钟收费2.4元,超过3分钟后每分钟加收1元,写出通话费用y(元)关于通话时间x(分)的函数关系式,如果通话10.5分钟,需要多少话费?(本题中x取整数,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20.回答下列问题:(1) 某礼堂共有25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写出每排的座位数m与这排的排数n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本题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探究下列问题:(2) 当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时,则每排的座位数m与这排的排数n的函数关系式是,其中1≤n≤25,且n是正整数;(3) 当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3个座位、4个座位时,则每排的座位数m与这排的排数n的函数关系式分别是,,其中1≤n≤25,且n是正整数;(4) 某礼堂共有p排座位,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b个座位,试写出每排的座位数m与这排的排数n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21.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班商定举行一次远足活动,A,B两地相距10千米,甲班从A地出发匀速步行到B地,乙班从B地出发匀速步行到A地.两班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设步行时间为x小时,甲、乙两班离A地的距离分别为y1,y2千米,y1,y2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 直接写出,y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2) 求甲、乙两班学生出发后,几小时相遇?相遇时乙班离A地多少千米?(3) 甲、乙两班首次相距4千米时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22.在某次大型的活动中,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在操控无人机时根据现场状况调节高度,已知无人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相同.设无人机的飞行高度ℎ(m)与操控无人机的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2) 无人机在75m高的上空停留的时间是min;(3) 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为m/min;(4) 图中a表示的数是;b表示的数是;(5) 求第14min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米?23.A,B两地相距60km,甲、乙二人分别骑自行车和摩托车沿相同路线匀速行驶,由A地到达B地,他们行进中的路程s(km)与甲出发后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 乙比甲晚出发几小时?比甲早到几小时?(2) 分别写出甲走的路程s1(km)、乙走的路程s2(km)与时间t(h)之间的函数解析式.(3) 乙在甲出发后几小时追上了甲,追上甲的地点离A地多远?24.如图1,四边形ABCD为矩形,曲线L经过点D.点Q是四边形ABCD内一定点,点P是线段AB上一动点,作PM⊥AB交曲线L于点M,连接QM.小东同学发现:在点P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对于x1=AP的每一个确定的值,θ=∠QMP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x1与θ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x1=AP012345θ=∠QMPα85∘130∘180∘145∘130∘小芸同学在读书时,发现了另外一个函数:对于自变量x2在−2≤x2≤2范围内的每一个值,都有唯一确定的角度θ与之对应,x2与θ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 表格中α的值为.(2) 如果令表格中x1所对应的θ的值与图2中x2所对应的θ的值相等,可以在两个变量x1与x2之间建立函数关系.①在这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分别填入x1和x2)②请在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③根据画出的函数图象,当AP=3.5时,x2的值约为.25.已知甲,乙两名自行车骑手均从P地出发,骑车前往距P地60千米的Q地,当乙骑手出发了 1.5小时,此时甲,乙两名骑手相距6千米,因甲骑手接到紧急任务,故甲到达Q地后立即又原路返回P地,甲,乙两名骑手距P地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时)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其中折线O−A−B−C−D(实线)表示甲,折线O−E−F−G(虚线)表示乙)(1) 甲骑手在路上停留小时,甲从Q地返回P地时的骑车速度为千米/时;(2) 求乙从P地到Q地骑车过程中(即线段EF)距P地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时)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 在乙骑手出发后,且在甲,乙两人相遇前,求时间x(时)的值为多少时,甲,乙两骑手相距8千米.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知识点】常量、变量2. 【答案】D【知识点】常量、变量3. 【答案】B【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4. 【答案】C【解析】∵水很烫,则其温度超过外界温度,∴水的温度会随时间而降低,直到水温与外界温度相同.【知识点】图像法5. 【答案】C【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6. 【答案】C【知识点】图像法7. 【答案】C【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8. 【答案】D【解析】开始甲,乙两人相距660米,由图可知,前24分钟甲,乙两人相相距的路程在逐渐缩小.24分钟时,乙到达景点,此时甲、乙两人相距420米之后甲又走了6分钟与乙相遇,−70(米/分)甲总共走了30分钟,∴甲的速度=4206∴甲距景点30×70=2100米,由前24分钟甲、乙两人相距660来缩小到420米,得(甲的速度−乙的速度)×24=660−420,得乙的速度=60米/分,乙总共走了24分钟,∴乙距景点60×24=1440米.【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9. 【答案】C【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10. 【答案】D【知识点】图像法二、填空题11. 【答案】2=2.【解析】当x=−2时,f(−2)=−2−2+1【知识点】函数的概念12. 【答案】s,p;0.1L/km;p=0.1s;20【知识点】解析式法13. 【答案】1;5【解析】(1)5−4=1(吨);(2)2月的差距约是:6.2−5.6=0.6(吨);3月分的差距是:5−4=1(吨);4月份的差距约是:4.3−2.3=2(吨);5月份的差距约是:3.8−1.3=2.5(吨);6月份的差距是:3−1=2(吨);7月份的差距约是:2.2−1.2=1(吨).【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14. 【答案】738【解析】设小明、小天速度分别为V1,V2米/分钟.A到B阶段:V1×1=810−750,∴V1=60米/分钟.B到C阶段:(V1+V2)(3.7−1)=750−345,∴V2=90米/分钟.第一次相遇在丙地,即B到D阶段,(V1+V2)(t D−1)=750,∴t D=6,∴甲地到丙地距离为V1t D=60×6=360米,=4分钟,小天从丙地到甲地用时:360V2D到E阶段小明停留在丙地,F点状态是小天到达甲地,小明速度为43V1=80米/分钟,43V1[4−(7.2−6)]=80×2.8=224米,小天到达甲地,小明、小天相距360−224=136米,F到G阶段,小天从甲地返回与小明相遇,136V2+43V1=13690+80=0.8分钟,第二次相遇地点距离甲地:0.8V2=72米,810−72=738米,故第二次相遇地两人距离乙地738米.【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15. 【答案】12【解析】由图及题意易乙的速度为300米/分,甲原速度为250米/分.当x=25后,甲提速为400米/分;当x=86时,甲到达B地,此时乙距B地为250(25−5)+400(86−25)−300×86=3600.【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16. 【答案】1【解析】在两人出发后0.5小时之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0.5小时到1小时之间,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①错误;由图可得,两人在1小时时相遇,行程均为10km,故②正确;甲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10x,乙AB段图象的解析式为y=4x+6,因此出发1.5小时后,乙的路程为15千米,甲的路程为12千米,甲的行程比乙少3千米,故③错误;乙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较少,因此乙比甲先到达终点,故④错误.【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17. 【答案】①②③【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三、解答题18. 【答案】(1) 时间;记忆的保持量(2) 40%(3) 经过第1次复习,第10天时的记忆保持量约为55%(4) 经过第5次复习,记忆保持量为100%(或经过第5次复习,能保持长久记忆;或经过第5次复习,不会再遗忘;⋯⋯)(5) 28%(所有百分数均为近似数,只要相差不大,均可视为正确)(6) 46%(所有百分数均为近似数,只要相差不大,均可视为正确)【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函数的概念19. 【答案】当0<x≤3时,y=2.4;当x>3时,y=2.4+(x−3)=x−0.6,把x=11代入y=x−0.6得:y=11−0.6=10.4.答:如果通话10.5分钟,需要10.4元话费.【知识点】解析式法、分段函数20. 【答案】(1) m=19+n,1≤n≤25,且n是正整数.(2) m=2n+18(3) m=3n+17;m=4n+16(4) m=bn+a−b(1≤n≤p,且n是正整数).【知识点】解析式法21. 【答案】(1) y1=4x,y2=−5x+10.(2) 由图象可知甲班速度为4 km/h,乙班速度为5 km/h,设甲、乙两班学生出发后,x小时相遇,则4x+5x=10,解得x=109.当x=109时,y2=−5×109+10=409,∴相遇时乙班离A地为409千米.(3) 甲、乙两班首次相距4千米,即两班走的路程之和为6 km,故4x+5x=6,解得x=23.∴甲、乙两班首次相距4千米时所用时间是23小时.【解析】(1) 根据图象可以得到甲班 2.5小时走了10千米,则每小时走4千米,则函数关系式是:y1=4x;乙班从B地出发匀速步行到A地,2小时走了10千米,则每小时走5千米,则函数关系式是:y2=−5x+10.【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22. 【答案】(1) 时间(或t);飞行高度(或ℎ)(2) 5(3) 25(4) 2;15(5) 75−2×25=25(m).答:第14min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是25m.【解析】(2) 无人机在75m高的上空停留的时间是12−7=5(min).(3) 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75−507−6=25(m/min).(4) 图中a表示的数是5025=2min;b表示的数是12+7525=15(min).【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23. 【答案】(1) 乙比甲晚出发1小时;比甲早到2小时.(2) s1=15t(0≤t≤4);s2=60t−60(1≤t≤2).(3) 当s1=s2,乙追上了甲,即15t=60t−60,解得t=43,当t=43时,s1=15×43=20,所以乙在甲出发后43小时追上了甲,追上甲的地点离A地20千米.【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行程问题24. 【答案】(1) 50∘(2) ①x1;x2;②③−1.87.【知识点】函数的概念、图像法、列表法25. 【答案】(1) 1;30(2) 乙出发 1.5 小时,甲走了 20×(2.5−1)=30(千米),甲乙相距 6 千米, ∴ 乙走了:30−6=24(千米), 设 EF 的解析式为 y =k 1+b 1,把 (1,0),(2.5,24) 代入得:{k 1+b 1=0,2.5k 1+b 1=24,解得 {k 1=16,b 1=−16,∴y =16x −16,令 y =60,则 16x −16=60,解得 x =4.75, ∴x 的取值范围为:1≤x ≤4.75.(3) 设 BC 的解析式为 y =kx +b , 由 B (2,20),C (4,60) 得 {2k +b =20,4k +b =60,解得 {k =20,b =−20,∴BC 的解析式为 y =20x −20,当 0≤x ≤2 时,20−(16x −16)=8,解得 x =74; 当 2<x ≤4 时,(20x −20)+(16x −16)=8,解得 x =3;当4≤x≤630时,(x−4)+(16x−16)=60−8,解得x=9423.综上所述,当x=74或3或9423时,甲、乙两骑手相距8千米.【解析】(1) 由图象可知,甲骑手在路上停留1小时,甲从Q地返回P地时的骑车速度为:60÷(6−4)=30(千米/时).【知识点】行程问题、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较易)(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较易)(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较易)(含答案解析)考试范围:第三单元; &nbsp;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如图,把图 ①中的⊙A经过平移得到⊙O(如图 ②),如果图 ①中⊙A上一点P的坐标为(m,n),那么平移后在图 ②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A. (m+2,n+1)B. (m−2,n−1)C. (m−2,n+1)D. (m+2,n−1)2. 如图,将周长为20的△ABC沿BC方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A. 22B. 24C. 26D. 283. 如图,在△ABC中,AB=2,BC=3.6,∠B=6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则CD的长为( )A. 1.6B. 1.8C. 2D. 2.64. 如图,△ABC顺时针旋转角度α变成△A1B1C1,α的值是.( )A. 30∘B. 45∘C. 60∘D. 90∘5. 如图,这个图案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下面关于此图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 它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C. 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D. 它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6. 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7. 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已拼好的图案如图所示,现又出现了一个小方格体正向下运动,为了使所有图案消失,你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A. 顺时针旋转90∘,向右平移B. 逆时针旋转90∘,向右平移C. 顺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D. 逆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8. 下列基本图形中,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变换后,不能得到如图所示图案的是( )A. B. C. D.9. 如图,△ABC经过如下平移能得到△DEF的是.( )A. 把△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B. 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C. 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D. 把△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10. 将某图形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减2,可将该图形.( )A.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B.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C. 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D. 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11. 如图,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α,得到△ADE,若点E恰好在CB的延长线上,则∠BED 等于( )A. α2B. 23α C. α D. 180°−α12. 如图,将△ABC先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绕点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C′,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A. (0,4)B. (2,−2)C. (3,−2)D. (−1,4)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3. 点P(−2,1)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P1,则点P1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4. 如图,在△ABC中,∠BAC=105°,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若点B′恰好落在BC边上,且AB=CB′,则∠AB′C′的度数为________.15. 如图,阴影部分组成的图案既是关于x轴成轴对称的图形,又是关于坐标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图形.若点A的坐标是(1,3),则点M和点N的坐标分别为16.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0),B(2,0),△AP1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P1=90°,把△AP1B绕点B顺时针旋转180°,得到△BP2C,把△BP2C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得到△CP3D,依此类推,得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P2021的坐标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

北师大八年级下《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试卷分析详解

北师大八年级下《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试卷分析详解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选择题1.点P(-2,-3)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A.(-3,0)B.(-1,6)C.(-3,-6)D.(-1,0)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旋转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B.平移和旋转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C.图形可以向某方向平移一定距离,也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距离D.在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过程中,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3.如图,将边长为4的等边△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则四边形的周长为()A.12B.16C.20D.244.如图,在正方形中,,点在上,且,点是上一动点,连接,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要使点恰好落在上,则的长是()A.1B.2C.3D.4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M(2,1)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为()A.(2,-1) B.(2,3) C.(0,1) D.(4,1)第5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6.已知点A(a,1)与点A′(5,b)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则实数a,b的值是() A.a=5,b=1 B.a=-5,b=1C.a=5,b=-1 D.a=-5,b=-17.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90°,则△A的度数为()A.45° B.55° C.65° D.75°8.如图,在6×4的方格纸中,格点三角形甲经过旋转后得到格点三角形乙,则其旋转中心是(B)A.点M B.点N C.点P D.点Q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案中,既可用旋转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又可用轴对称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的图案有()A.4个B.3个C.2个D.1个10.如图,在Rt△ABC中,△C=90°,△ABC=30°,AB=8,将△ABC沿CB方向向右平移得到△DEF.若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8,则平移距离为()A.2 B.4 C.8 D.1611.如图,Rt△ABC向右翻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是旋转;(2)△→△是平移;(3)△→△是平移;(4)△→△是旋转.A.1个B.2个C.3个D.4个12.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是边AC上一点,连接BD,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AE,连接ED.若BC=5,BD=4,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E△BCB.△ADE=△BDCC.△BDE是等边三角形D.△ADE的周长是9二、填空题1.将点A(2,1)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B的坐标是________.2.如图,将△ABC绕着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50°后得到△A′B′C.若△A=40°,△B′=110°,则△BCA′的度数是________.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将△ABC沿直线AB向右平移后到达△BDE的位置,若△CAB=50°,△ABC=100°,则△CBE的度数为________.4.如图,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由五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以一个花瓣为“基本图案”通过连续四次旋转组成的,这四次旋转中旋转角度最小是________度.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ABC中,AB=AC,BC=12cm,点D在AC上,DC=4cm,将线段DC沿着CB的方向平移7cm得到线段EF,点E,F分别落在AB,BC上,则△EBF的周长为________cm.6.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将线段AB平移到线段A1B1的位置.若A1(b,1),B1(-1,a),则b-a=________.第6题图第8题图7.在等腰三角形ABC中,△C=90°,BC=2cm,如果以AC的中点O为旋转中心,将△ABC旋转180°,点B落在B′处,则BB′的长度为________.8.如图,Rt△ABC中,AC=5,BC=12,则其内部五个小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________.三、解答题1.如图,经过平移,△ABC的顶点移到了点D,作出平移后的△DEF.2.如图,△ABO与△CDO关于O点中心对称,点E,F在线段AC上,且AF=CE.求证:FD=BE.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作格点.△ABC的三个顶点A,B,C都在格点上,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C′.(1)在正方形网格中,画出△AB′C′;(2)画出△AB′C′向左平移4格后的△A′B″C″;(3)计算线段AB在变换到AB′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4.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AB,AC上,CE=BC,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F,连接EF.(1)补充完成图形;(2)若EF△CD,求证:△BDC=90°.5.如图,Rt△ABC中,△ACB=90°,AC=3,AB=5,将△ABC沿AB边所在直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记平移后的对应三角形为△DEF.(1)求DB的长;(2)求此时梯形CAEF的面积.6.如图,4×4网格图都是由16个相同小正方形组成,每个网格图中有4个小正方形已涂上阴影,请在空白小正方形中,按下列要求涂上阴影.(1)在图△中选取2个空白小正方形涂上阴影,使6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2)在图△中选取2个空白小正方形涂上阴影,使6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7.两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OB和COD按图△所示放置,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处,AB=25.保持纸片AOB不动,将纸片COD绕点O逆时针旋转α(0°<α<90°)角度,如图△所示.(1)在图△中,求证:AC=BD,且AC△BD;(2)当BD与CD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时,若AC=7,求CD的长.答案一、选择题ABBCA DBBAA CB二、填空题1.(-1,1)2.80°3.30°4.725.136.-57.25cm8.30三、解答题1.解:如图,△DEF即为所求.(8分)2.证明:△△ABO与△CDO关于O点中心对称,△OB=OD,OA=OC.△AF=CE,△OF =OE.(3分)在△DOF和△BOE中,OD=OB,△DOF=△BOE,OF=OE,△△DOF△△BOE(SAS),(6分)△FD=BE.(8分)3.解:(1)如图所示,△AB ′C ′即为所求.(3分) (2)如图所示,△A ′B ″C ″即为所求.(6分)(3)△AB =42+32=5,(8分)△线段AB 在变换到AB ′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为半径为5的圆的面积的14,即14×π×52=254π.(10分)4.(1)解:补全图形,如图所示.(4分)(2)证明:由旋转的性质得△DCF =90°,DC =FC ,△△DCE +△ECF =90°.(5分)△△ACB=90°,△△DCE +△BCD =90°,△△ECF =△BCD .△EF △DC ,△△EFC +△DCF =180°,△△EFC =90°.(6分)在△BDC 和△EFC 中,⎩⎪⎨⎪⎧DC =FC ,△BCD =△ECF ,BC =EC ,△△BDC △△EFC (SAS),△△BDC =△EFC =90°.(8分) 5.解:(1)△将△ABC 沿AB 边所在直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到△DEF ,△AD =BE =CF =3.△AB =5,△DB =AB -AD =2.(3分)(2)过点C 作CG △AB 于点G .在△ACB 中,△△ACB =90°,AC =3,AB =5,△由勾股定理得BC =AB 2-AC 2=4.(6分)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AC ·BC =12CG ·AB ,△3×4=5×CG ,解得CG =125.(8分)△梯形CAEF 的面积为12(CF +AE )×CG =12×(3+5+3)×125=665.(10分)6.解:(1)如图所示.(5分)(2)如图所示.(10分)7.(1)证明:如图,延长BD 交OA 于点G ,交AC 于点E .(1分)△△AOB 和△CO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 =OB ,OC =OD ,△AOB =△COD =90°,△△AOC +△AOD =△DOB +△DOA ,△△AOC =△DOB .(3分)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AC =BD ,△CAO =△DBO .(5分)又△△DBO +△OGB =90°,△OGB =△AGE ,△△CAO +△AGE =90°,△△AEG =90°,△AC △BD .(2)解:由(1)可知AC =BD ,AC △BD .△BD ,CD 在同一直线上,△△ABC 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BC =AB 2-AC 2=252-72=24.(10分),△CD =BC -BD =BC -AC =17.。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英文字母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图12.如图2所示的各组图形中,由图形甲变成图形乙,既能用平移,又能用旋转的是( )图23.如图3,如果将△ABC的顶点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1格到达A′点,连接A′B,那么线段A′B与线段AC的关系是( )图3A.互相垂直 B.相等C.互相平分 D.互相垂直且平分4.如图4,将△PQR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顶点P 平移后的坐标是( )图4A.(-2,-4) B.(-2,4) C.(2,-3) D.(-1,-3)5.已知A(-1,3),B(2,-3)两点,现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如果A1(a,1),B1(5,-b),那么a b的值是( )A .16B .25C .32D .496.如图5所示,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向右平移,使点A 移至线段AC 的中点A ′处,得到新正方形A ′B ′C ′D ′,则新正方形与原正方形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图5A. 2B.12 C .1 D.147.如图6所示,在△ABC 中,AB =4,BC =6,∠B =60°,将△ABC 沿射线BC 的方向平移,得到△A ′B ′C ′,再将△A ′B ′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 ′恰好与点C 重合,则平移的距离和旋转角的度数分别为( )图6A .4,30°B .2,60°C .1,30°D .3,60°8.如图7,在△ABC 中,∠CAB =7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 绕点A 旋转到△AB ′C ′的位置,使得CC ′∥AB ,则∠BAB ′的度数为( )图7A .30°B .35°C .40°D .50°9.如图8,将△ABC 绕点C (0,1)旋转180°得到△A ′B ′C ,若点A 的坐标为(a ,b ),则点A ′的坐标是( )图8A .(-a ,-b )B .(-a ,-b -1)C .(-a ,-b +1)D .(-a ,-b +2) 10.如图9所示,在Rt △ABC 中,∠ACB =90°,∠B =30°,AC =1,且AC 在直线l 上,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①,可得到点P 1,此时AP 1=2;将位置①的三角形绕点P1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②,可得到点P2,此时AP2=2+3;将位置②的三角形绕点P2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③,可得到点P3,此时AP3=3+3……按此规律继续旋转,直到得到点P为止,则AP等于( )图9A.+673 3 B.+672 3 C.+672 3 D.+673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有下列运动:①物体随传送带的移动;②踢足球时,足球的移动;③轻轨列车在笔直轨道上行驶;④从书的某一页翻到下一页时,这一页上的某个图形的移动.其中属于平移现象的有________.(将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2.如图10,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5°,得到△A′B′C,A′B′交AC 于点D.若∠A′DC=90°,则∠A=________°.图1013.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2),点C的坐标为(-3,0),先将点C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此时点C的对应点的坐标为________.图1114.如图1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10,D是BC的中点,将△ABD绕点A旋转后得到△ACE,则线段DE的长为________.图1215.如图13,在△ABC中,∠C=90°,AC=BC=2,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接C′B,则C′B的长为________.图1316.有两张完全重合的长方形纸片,小亮同学将其中一张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长方形AMEF(如图14①),连接BD,MF,此时他测得∠ADB=30°.小红同学用剪刀将△BCD 与△MEF剪去,与小亮同学探究.他们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1D1,AD1交MF于点K(如图②),设旋转角为β(0°<β<90°),当△AFK为等腰三角形时,旋转角β的度数为________.图14三、解答题(共52分)17.(6分)青花瓷是我国民族艺术瑰宝之一,它以洁白细腻的胎体、晶莹透明的釉色、幽靓浓艳的纹饰、华美丰富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它的清新雅丽、质朴率真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含蓄而豪迈的民族风格,因而素有“国瓷”之誉.请欣赏下面这幅青花瓷图案,试用两种方法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图1518.(6分)如图16,在△ABC和△ADE中,点E在BC边上,∠BAC=∠DAE,∠B=∠D,AB=AD.(1)求证:△ABC≌△ADE;(2)如果∠AEC=75°,将△ADE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小于90°)后与△ABC重合,求这个旋转角的大小.图1619.(6分)如图17,桌面内,直线l上摆放着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板,它们中较大锐角的度数为60°.将△ECD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E′C′D′的位置,使点E′落在AB上,P 为AC与E′D′的交点,试解决下列问题:(1)求∠CPD′的度数;(2)求证:AB⊥E′D′.图1720.(6分)如图18,△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BC 的长度,得到△DCE,连接BD,交AC于点F.(1)猜想AC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线段BD的长.图1821.(6分)如图19,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画∠DOB=45°,并将三角板沿OB方向平移到如图所示的△AMB处后,再将三角板绕点M逆时针旋转22°得到△EMC,EM与OD交于点D,求此时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D的夹角∠ODM的度数.图1922.(6分)如图20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直角三角形ABC,且A(0,5),B(-5,2),C(0,2),△AA1C1是由△ABC经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20(1)由△ABC旋转得到△AA1C1的旋转角的度数是多少?并写出旋转中心的坐标;(2)请你画出仍以(1)中的旋转中心为旋转中心,将△AA1C1按顺时针,△ABC按逆时针各旋转90°后得到的两个三角形,并写出△AA1C1按顺时针旋转90°后点A1的对应点A2的坐标;(3)利用变换前后所形成的图案证明勾股定理(设△ABC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23.(8分)如图21所示,△ABC,△ECD都是等边三角形.(1)试确定AE,BD之间的大小关系;(2)如果把△CDE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图2124.(8分)如图22,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任意一点,将△ABE旋转后得到△CBF.(1)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度数;(2)判断AE与CF的位置关系;(3)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18 cm2,△BCF的面积为4 cm2,那么四边形AECD的面积是多少?图221.D 2.C 3.D 4.A 5.C 6.B7.B 8.A 9.D 10.D11.①③12.55 13.(1,-3) 14.5 3 15.3-1 16.60°或15°17.解:(答案不唯一)方案一:以一个花瓣为基本图案,依次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可得到整个图案;方案二:以相邻两个花瓣为基本图案,依次旋转90°,180°,270°可得到整个图案.18.解:(1)证明:在△ABC和△ADE中,∵∠BAC=∠DAE,AB=AD,∠B=∠D,∴△ABC≌△ADE.(2)∵△ABC≌△ADE,∴AC与AE是一组对应边,∴∠CAE为旋转角.∵AE=AC,∠AEC=75°,∴∠ACE=∠AEC=75°,∴∠CAE=180°-75°-75°=30°.即旋转角为30°.19.解:(1)由平移的性质知DE∥D′E′,∴∠CPD′=∠CED=60°.(2)证明:由平移的性质知CE∥C′E′,∠CED=∠C′E′D′=60°,∴∠BE′C′=∠BAC=30°,∴∠BE′D′=90°,∴AB⊥E′D′.20.解:(1)AC⊥BD.证明如下:∵△DCE是由△ABC平移而得到的,∴△DCE≌△ABC,AC∥DE.又∵△ABC是等边三角形,∴BC=CD=CE=DE,∠DCE=∠CDE=60°,∴∠DBC=∠BDC=30°,∴∠BDE=90°,∴DE⊥BD.∵AC∥DE,∴AC⊥BD.(2)在Rt△BED中,∵BE=6,DE=3,∴BD=BE2-DE2=62-32=3 3.21.解:∵三角板绕点M逆时针旋转了22°,∴∠BMC=22°.∵∠DMC=45°,∴∠OMD=180°-45°-22°=113°.又∵∠DOB=45°,∴∠ODM=180°-113°-45°=22°,即此时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D的夹角∠ODM的度数是22°.22.解:(1)旋转角为90°,旋转中心的坐标为(-1,1).(2)如图所示,点A1的对应点A2的坐标为(-2,-3).(3)证明:设AC=a,BC=b,则正方形AA1A2B的面积为c2,正方形C1C2C3C的面积为(b -a)2,由图可得c2-(b-a)2=4×12 ab,即c2-b2+2ab-a2=2ab,∴c2=a2+b2. 23.解:(1)在△ACE和△BCD中,∵AC=BC,∠ACE=∠BCD=60°,CE=CD,∴△ACE≌△BCD,∴AE=BD.(2)成立.理由如下:∵∠ACB=∠ECD=60°,∴∠ACE=∠BCD.在△ACE和△BCD中,∵AC=BC,∠ACE=∠BCD,CE=CD,∴△ACE≌△BCD,∴AE=BD.24.解:(1)旋转中心是点B,旋转角是90°.(2)如图,延长AE交CF于点M.∵△CBF是由△ABE旋转得到的,∴△CBF≌△ABE,∴∠FCB=∠EAB.∵∠AEB=∠CEM,∴∠BAE+∠AEB=∠FCB+∠CE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90°,∴∠BAE+∠AEB=90°,∴∠FCB+∠CEM=90°,∴∠CME=90°,∴AE⊥CF.(3)∵△CBF≌△ABE,△CBF的面积为4 cm2,∴△ABE的面积为4 cm2.∵正方形的面积为18 cm2,∴四边形AECD的面积为14 cm2.11/ 1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15)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15)

一、选择题1.明明从广州给远在上海的爷爷打电话,电话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因变量是( )A.明明B.电话费C.时间D.爷爷2.下列图象中,y是x的函数的是( )A.B.C.D.3.如图是甲、乙两车在某时段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乙前4秒行驶的路程为48米B.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每秒增加4米/秒C.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相等D.在4至8秒内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4.如图,下图是汽车行驶速度(千米/时)和时间(分)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汽车行驶时间为40分钟;(2)AB表示汽车匀速行驶;(3)在第30分钟时,汽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4)第40分钟时,汽车停下来了.A.1个B.2个C.3个D.4个5.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里程数.“燃油效率”越高表示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里程数越多;“燃油效率”越低表示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里程数越少.如下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三辆车中,甲车消耗汽油最多B.以低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三辆车中,乙车消耗汽油最少C.以高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D.以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100公里,甲车消耗的汽油量约为10升6.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前往B城,在整个行程中,汽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时刻t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甲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 B.乙车的平均速度为100km/hC.乙车比甲车先到B城D.乙车比甲车先出发1h7.星期六,小亮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同学家去玩,然后返回如图是他离家的路程y(km)与时间x(min)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 )A.小亮到同学家的路程是3kmB.小亮在同学家逗留的时间是1hC.小亮去时走上坡路,回家时走下坡路D.小亮回家时用的时间比去时用的时间少8.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B=4,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折线A−B−C运动至点C,若点P的运动时间记作t秒,△APC的面积记作S,则S与t的函数关系应满足如下图象中的( )A.B.C.D.9.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小明妈妈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落在家里,便带上作业本骑车追赶,途中追上小明,两人稍作停留,妈妈骑车返回,小明继续步行前往学校,两人同时到达.设小明在途的时间为x,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是( )A.B.C.D.10.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分别从A,B两地去同一城市,它们离A地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1)摩托车比汽车晚到1h;(2)A,B两地的路程为20km;(3)摩托车的速度为45km/h,汽车的速度为60km/h;(4)汽车出发1小时后与摩托车相遇,此时距B地40千米;(5)相遇前摩托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快.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11.小明从家出发到公园,在公园锻炼一段时间后按原路返回;小明从家出发的同时,小明爸爸从公园按小明的路线返回家中.如图是两人离家的距离y(米)与小明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图象,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写序号即可)①小明从家出发去公园时的速度为150米/分,小明爸爸从公园返回家中的速度为30米/分;分钟后与爸爸第一次相遇;②小明出发253③小明与爸爸第二次相遇时,离家的距离是900米;④小明按原路返回时的速度为60米/分.12.一天学生小明早上从家去学校,已知小明家离学校路程为2280米(小明每次走的路程),小明从家匀速步行了10.5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一科作业忘带,爸爸立刻拿起小明忘带的作业匀速跑步追赶小明,追上小明后爸爸立即将作业交给小明,小明继续以原速向学校行走(假定爸爸将作业交给小明的时间忽略不计),爸爸将作业带给小明后,原地接了2分钟的电话后,立即以更快的速度匀速返回家中.小明和爸爸两人相距的路程y(米)与小明出发的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爸爸到达家时,小明与学校相距的路程是米.13.王师傅从家门口骑车去单位上班,先走平路到达点A,再走上坡路到达点B,最后走下坡路到达工作单位,所用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班后,如果他沿原路返回,且走平路、上坡路、下坡路的速度分别保持和去上班时一致.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王师傅从家门口到单位需要分钟;(2)王师傅从单位到家门口需要分钟.14.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5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秒,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间的距离y(米)与乙出发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求出甲乙两人相距8米时,甲出发秒.15.将关系式3x+4y=12改写成y=f(x)的形式:.16.周末小丽从家里出发骑单车去公园,因为她家与公园之间是一条笔直的自行车道,所以小丽骑得特别放松,途中,她在便利店挑选一瓶矿泉水.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愉快地到了公园,图中描述了小丽路上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丽在便利店时间为15分钟B.公园离小丽家的距离为2000米C.小丽从家到达公园共用时间20分钟D.小丽从家到便利店的平均速度为100米/分钟17.某校组织学生到距学校6km的光明科技馆参观.王红准备乘出租车去科技馆,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当里程数在3km以下(含3km)时,收费8元,超过3km,每增加1km加收1.80元,则当x≥3时,车费y(元)与出租车行驶里程数x(km)之间的关系式为.三、解答题18.某水果批发市场的香蕉的价格如表所示,若小明购买x千克(x大于40)香蕉付了y元,请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购买香蕉的量不超过20千克20千克以上但不超过40千克40千克以上每千克价格6元5元4元19.一根弹簧原长12cm,它的挂重不超过16kg,并且每挂重1kg就伸长12cm.(1) 写出挂重后弹簧长度y(cm)关于挂重x(kg)的函数关系式;(2) 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0.如图①所示,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沿相同路线前往同一目的地,途中经过B地.甲车先出发,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开始出发.当乙车到达B地时,甲车与B地相距503km.设甲、乙两车与B地之间的距离为y1(km),y2(km),乙车行驶的时间为x(h),y1,y2与x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1) 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km;(2) 当x为何值时,甲、乙两车相距5km?21.如图(1)所示,在A,B两地间有一车站C,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经C站匀速驶往B地.如图(2)是汽车行驶时离C站的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1) 填空:a=km,AB两地的距离为km;(2) 求线段PM,MN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 求行驶时间x在什么范围时,小汽车离车站C的路程不超过60千米?22.某次大型活动,组委会启用无人机航拍活动过程,在操控无人机时应根据现场状况调节高度,已知无人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相同,设无人机的飞行高度ℎ(米)与操控无人机的时间t (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2) 无人机在75米高的上空停留的时间是分钟.(3) 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为米/分.(4) 图中a表示的数是,b表示的数是.(5) 图中点A表示.23.如图,A,B,C为⊙O上的定点,连接AB,AC,M为AB上的一个动点,连接CM,将射线MC绕点M顺时针旋转90∘,交⊙O于点D,连接BD,若AB=6cm,AC=2cm,记A,M两点间的距离为x cm,B,D两点间的距离为y cm.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东探究的过程,请补充完整:(1) 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x/cm00.250.47123456y/cm 1.430.660 1.31 2.59 2.76 1.660(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Oy中,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 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BD=AC时,AM的长度约为cm.24.探究函数y=∣2x−2∣+x+12的图象和性质,洋洋同学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2x−2∣+x+12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探究,下面是洋洋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成:(1) 化简函数解析式:当x≥1时,y=.当x<1时,y=.(2) 根据(1)的结果,请在所给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x+12的图象:(直尺画图,不用列表)(3) 观察函数图象,请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25.如图1,在等腰直角△ABC中,∠A=90∘,AB=AC=3,在边AB上取一点D(点D不与点A,B重合),在边AC上取一点E,使AE=AD,连接DE.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α(0∘<α<360∘),如图2.(1) 请你在图2中,连接CE和BD,判断线段CE和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 请你在图3中,画出当α=45∘时的图形,连接CE和BE,求出此时△CBE的面积;(3) 若AD=1,点M是CD的中点,在△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线段AM的最小值是.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知识点】常量、变量2. 【答案】B【解析】A,C,D选项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可能会有两个值与其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只有B选项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符合函数的定义.【知识点】函数的概念3. 【答案】C【解析】A.根据图象可得,乙前4秒的速度不变,为12米/秒,则行驶的路程为12×4=48米,故A正确;B.根据图象得: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甲的速度从0均匀增加到32米/秒,=4米/秒,故B正确;则每秒增加328C.由于甲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4,∴可得v=4t(v,t分别表示速度、时间),将v=12m/s代入v=4t得t=3s,则t=3s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不相等,故C错误;D.在4至8秒内甲的速度图象一直在乙的上方,∴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故D正确.由于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4. 【答案】C【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5. 【答案】D【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6. 【答案】D【解析】由图象知:=60(km/h),故此选项正确;A.甲车的平均速度为30010−5B.乙车的平均速度为3009−6=100(km/h),故此选项正确;C.甲10时到达B城,乙9时到达B城,所以乙比甲先到B城,故此选项正确;D.甲5时出发,乙6时出发,所以乙比甲晚出发1h,故此选项错误,故选:D.【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7. 【答案】C【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8. 【答案】A【解析】等边三角形ABC中,AB=4,则△ABC的高ℎ=2√3,当点P在AB上运动时,S=12×AP×ℎ=12×x×2√3=√3x,图象为一次函数,x=4时,S=4√3;当点P在BC上运动时,同理可得:S=12×(8−x)×2√3,同样为一次函数.【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9. 【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小明从家出发到妈妈发现小明的作业本落在家里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增大,小明的妈妈开始给小明送作业到追上小明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减小,小明妈妈追上小明到各自继续行走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不变,小明和妈妈分别去学校、回家的这段时间,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D.【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10. 【答案】B【解析】分析图象可知:(1)4−3=1,摩托车比汽车晚到1h,正确;(2)因为汽车和摩托车分别从A,B两地去同一城市,从y轴上可看出A,B两地的路程为20km,正确;(3)摩托车的速度为(180−20)÷4=40km/h,汽车的速度为180÷3=60km/h,故(3)错误;(4)根据汽车出发1小时后行驶60km,摩托车1小时后行驶40km,加上20km,则两车行驶的距离相等,此时距B地40千米;故正确;(5)根据图形可得出两车是匀速行驶,相遇前摩托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快,错误.故正确的有3个.【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二、填空题11. 【答案】①②④【解析】v小明1=150010=150米/分,v 爸=150050=30米/分,故①正确.(150+30)⋅t=1500,t1=253,故②正确.第二次相遇t=30,离家距离30×(50−30)=600(米),故③错误.v小明2=60040−30=60米/分,故④正确.【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12. 【答案】270【解析】由题意知,图形的纵坐标表示为两人相距的路程,横坐标表示为小明的出发时间,从0∼10.5分钟时,小明自己走,爸爸还没有出发,∴小明的速度v1=630÷10.5=60米/分钟,从10.5∼21分钟时,爸爸开始从家出发,并在时间t=21分钟时追上小明,∴此时小明的路程为:60×21=1260米,∴爸爸的速度为v2=1260÷(21−10.5)=120米/分钟,设爸爸返回时的速度为v,根据题意得,4v+60×6=920,∴v=140米/分钟,∴等爸爸送完作业返回家时所用时间为21×60÷140=9分钟,∴等爸爸到家小明总用时:21+9+2=32,∴此时小明与学校相距的距离为:2280−32×60=360米.【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13. 【答案】7;13.4【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14. 【答案】2,16,123【解析】由图象,得甲的速度为:8÷2=4米/秒,乙的速度为:500÷100=5米/秒,乙走完全程时甲乙相距的路程为:b=500−4(100+2)=92米,乙追上甲的时间为:a=8÷(5−4)=8秒,乙出发后甲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c=500÷4−2=123秒.当甲出发2秒时;甲在乙前面8米;在跑步途中,乙在甲前面8米,5t−4t=2×4+8,解得t=16,即甲出发16秒时,乙在甲前面8米;当乙到达终点,甲还在跑时,(500−8)÷4=123秒,即甲出发123秒时,甲乙相距8米.综上所述,甲乙两人相距8米,甲出发2秒、16秒或123秒.【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x15. 【答案】y=3−34【知识点】解析式法16. 【答案】A【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17. 【答案】y=1.8x+2.6(x≥3)【解析】由题意得,所付车费为:y=1.8(x−3)+8=1.8x+2.6(x≥3).故:y=1.8x+2.6(x≥3).【知识点】解析式法三、解答题18. 【答案】y=4x.【知识点】解析式法19. 【答案】x,(1) y=12+12(2) 0≤x≤16.【知识点】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析式法20. 【答案】(1) 20(2) 乙车的速度为:20÷16=120(km/h),甲车的速度为:503÷16=100(km/h),甲比乙早出发的时间为:20÷100=0.2(h),相遇前:(20+100x)−120x=5,解得x=0.75;相遇后:120x−(20+100x)=5,解得x=1.25;答:当x为0.75或1.25时,甲、乙两车相距5km.【解析】(1) 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0km.【知识点】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21. 【答案】(1) 240;390(2) 由图象可得,A与C之间的距离为150km,汽车的速度1502.5=60km/h,PM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y1=150−60x,MN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y2=60x−150.(3) 由y1=60得150−60x=60,解得:x=1.5,由y2=60得60x−150=60,解得:x=3.5,由图象可知当行驶时间满足:1.5h≤x≤3.5h,小汽车离车站C的路程不超过60千米.【解析】(1) 由题意和图象可得,a=1502.5×4=240km,A,B两地相距:150+240=390km.【知识点】行程问题、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22. 【答案】(1) t;ℎ(2) 5(3) 25(4) 2;15(5) 在第6分钟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为50米【解析】(1) 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高度,所以自变量是时间(或t),因变量是高度(或ℎ).(2) 无人机在75米高的上空停留的时间是12−7=5分钟.(3) 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75−507−6=25米/分.(4) 图中 a 表示的数是 5025=2, b 表示的数是 12+7525=15.【知识点】自变量与函数值、用函数图象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23. 【答案】(1) 2.41(2) 如图所示. (3) 1.38 或 4.62 【知识点】列表法、图像法24. 【答案】(1) y =32x −12;y =−12x +32 (2)(3) 由图象可知,当 x >1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 (1) 化简函数 y =∣2x−2∣+x+12,当 x ≥1 时,y =2x−2+x+12=32x −12.当 x <1 时,y =−(2x−2)+x+12=−2x+2+x+12=−12x +32.【知识点】根据函数图像确定函数性质、解析式法、图像法25. 【答案】(1) CE =BD ;理由:连接 CE 和 BD ,如图 2 所示,由题意可知,△ABC 和 △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AD =∠CAB =90∘, ∴∠EAC =∠DAB , 又 ∵AE =AD ,AC =AB , ∴△AEC ≌△ADB (SAS ), ∴CE =BD .(2) 当 α=45∘ 时,连接 CE 和 BE ,如图所示,延长 AD 交 BC 于 F , ∵α=45∘,△ABC 和 △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F =∠CAF =∠EAC =45∘, ∴AF =BF =CF ,∠EAB =135∘, ∴∠EAB +∠ABC =135∘+45∘=180∘,∴AE∥BC,∵BC=√32+32=3√2,∴AF=12BC=3√22,∴S△CBE=12BC⋅AF=12×3√2×3√22=92.(3) 1【解析】(3) 如图4,当点M不在AC上时,取AC中点G,连接GM,∵M是CDʹ的中点,∴GM=12ADʹ=12AD=12,当点M在AC上时,由M是CDʹ的中点可得GM=12,∴在△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点M在以G为圆心,12长为半径的圆上,∴当点M与点E重合时AM取最小值,此时AM=AE=1.【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腰直角三角形、旋转及其性质、边角边。

八年级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八年级数学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情景再现:你对以上图片熟悉吗?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汽车中的乘客在乘车过程中,身高、体重改变了吗?乘客所处的地理位置改变了吗?(2)传送带上的物品,比如带有图标的长方体纸箱,向前移动了20米,它上面的图标移动了多少米?(3)以上都是我们常见的平移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还能举一些平移的例子吗?1.如图1,面积为5平方厘米的梯形A′B′C′D′是梯形ABCD经过平移得到的且∠ABC=90°.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A′B′C =________.图12.在下面的六幅图中,(2)(3)(4)(5)(6)中的图案_________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的.图23.请将图3中的“小鱼”向左平移5格.图34.请欣赏下面的图形4,它是由若干个体积相等的正方体拼成的.你能用平移分析这个图形是如何形成的吗?§3.1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填空:1、如下左图,△ABC 经过平移到△A ′B ′C ′的位置,则平移的方向是______,平移的距离是______,约厘米______.2、如下中图,线段AB 是线段CD 经过平移得到的,则线段AC 与BC 的关系为( ) A.相交 B.平行 C.相等 D.平行且相等3、如下右图,△ABC 经过平移得到△DEF ,请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______,互相平行的线段______,相等的角______.(在两个三角形的内角中找)4、如下左图,四边形ABCD 平移后得到四边形EFGH ,则:①画出平移方向,平移距离是_______;(精确到0.1cm )②HE=_________,∠A=_______,∠A=_______. ③DH=_________=_______A=_______.5、如下右图,△ABC 平移后得到了△DEF ,(1)若∠A=28º,∠E=72º,BC=2,则∠1=____º,∠F=____º,EF=____º;(2)在图中A 、B 、C 、D 、E 、F 六点中,选取点_______和点_______,使连结两点的线段与AE 平行.6、如图,请画出△ABC 向左平移4格后的△A 1B 1C 1,然后再画出△A 1B 1C 1向上平移3格后的△A 2B 2C 2,若把△A 2B 2C 2看成是△ABC 经过一次平移而得到的,那么平移的方向是______,距离是____的长度. 二、选择题:7、如下左图,△ABC 经过平移到△DEF 的位置,则下列说法:①AB ∥DE ,AD=CF=BE ; ②∠ACB=∠DEF ; ③平移的方向是点C 到点E 的方向; ④平移距离为线段BE 的长.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个 B.2个 C.3个 D.4个8、如下右图,在等边△ABC 中,D 、E 、F 分别是边BC 、AC 、AB 的中点,则△AFE 经过平移可以得到( ) A.△DEF B.△FBD C.△EDC D.△FBD 和△EDC三、探究升级:1、如图,△ABC 上的点A 平移到点A 1,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A 1B 1C 1.3、 △ABC 经过平移后得到△DEF ,这时,我们可以说△ABC 与△DEF 是两个全等三角形,请你说出全等三角形的一些特征,并与同伴交流.4、如下图中,有一块长32米,宽24米的草坪,其中有两条宽2米的直道把草坪分为四块,则草坪的面积是______.5、利用如图的图形,通过平移设计图案,并用一句诙谐、幽默的词语概括你所画的图形.§3.3图形的平移与旋转§3.2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填空、选择题:1、图形的旋转是由____和____决定的,在旋转过程中位置保持不动的点叫做____,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叫做_____.2、如下图,如果线段MO绕点O旋转90°得到线段NO,在这个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是_______,旋转角是_______,它时______°.3、如图,在下列四张图中不能看成由一个平面图形旋转而产生的是()4、请你先观察图,然后确定第四张图为( )4、如下左图,△ABC绕着点O旋转后得到△DEF,那么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_,线段AB 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__的对应角是∠F. 6、如下中图,△ABC与△BDE都是等腰三角形,若△ABC经旋转后能与△BDE重合,则旋转中心是________,旋转了______°.7、如下右图,C是AB上一点,△ACD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如果△ACE经过旋转后能与△DCB重合,那么旋转中心是_______,旋转了______°,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_.二、解答题:8、如图11.4.7,△ABC绕顶点C旋转某一个角度后得到△A′B′C,问:(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角是什么?(3)如果点M是BC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9、观察下列图形,它可以看作是什么“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旋转而得到的?三、探究升级10、如图,△ACE、△ABF都是等腰三角形,∠BAF=∠CAE=90°,那么△AFC是哪一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多少度之后能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点F的对应点是什么?一、选择题1.平面图形的旋转一般情况下改变图形的()§3.4图形的平移与旋转A.位置B.大小C.形状D.性质 2.9点钟时,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是( )A.30° B .45° C.60° D.90°3.将平行四边形ABCD 旋转到平行四边形A ′B ′C ′D ′的位置,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 =A ′B ′B.AB ∥A ′B ′C.∠A =∠A ′D.△ABC ≌△A ′B ′C ′ 二、填空题4.钟表上的指针随时间的变化而移动,这可以看作是数学上的_______.5.菱形ABCD 绕点O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四边形D C B A '''',则四边形D C B A ''''是________.6.△ABC 绕一点旋转到△A ′B ′C ′,则△ABC 和△A ′B ′C ′的关系是_______.7.钟表的时针经过20分钟,旋转了_______度. 8.图形的旋转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而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 三、解答题9.下图中的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请你指出可以通过绕点O 旋转而相互得到的图形并说明旋转的角度.10.在图中,将大写字母H 绕它右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请作出旋转后的图案.11.如图,菱形A ′B ′C ′D ′是菱形ABCD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你能作出旋转前的图形吗?12.Rt △ABC ,绕它的锐角顶点A 分别逆时针旋转90°、180°和顺时针旋转90°, (1)试作出Rt △ABC 旋转后的三角形; (2)将所得的所有三角形看成一个图形,你将得到怎样的图形?13.如图,将右面的扇形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分别作出旋转下列角度后的图形: (1)90°;(2)180°;(3)270°.你能发现将扇形旋转多少度后能与原图形重合吗?14.如图,分析图中的旋转现象,并仿照此图案设计一个图案.看一看:下列三幅图案分别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而得到的?1.§3.5图形的平移与旋转2.3.试一试:怎样将下图中的甲图变成乙图?做一做:1、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F 是BA 延长线上的一点,AF =21AB , (1)△ABE ≌△ADF .吗?说明理由。

2021年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期中复习常考题型优生辅导训练(附答案)

2021年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期中复习常考题型优生辅导训练(附答案)

2020-2021年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期中复习常考题型优生辅导训练(附答案)1.如图,△ABC沿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已知EC=2,BF=8,则平移的距离为()A.3B.4C.5D.62.如图,在△ABC中,AB=3,BC=5.2,∠B=6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若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则CD的长为()A.0.8B.2C.2.2D.2.83.等边三角形绕它的一个顶点旋转90°后与原来的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新的图形,那么这个新的图形()A.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4.如图,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得到△AB1C1,若点B1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则∠BB1C1的大小为()A.70°B.80°C.84°D.86°5.如图,将Rt△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Rt△ADE,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若AB=1,∠B=60°,则CD的长为()A.0.5B.1.5C.D.16.如图,在△ABC中,∠CAB=7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BAB′=()A.30°B.35°C.40°D.50°7.如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到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B=10,DO=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面积为()A.24B.40C.42D.488.如图,在等边△ABC中,AC=9,点O在AC上,且AO=3,点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要使点D恰好落在BC上,则AP的长是()A.3B.5C.6D.89.某酒店打算在一段楼梯面上铺上宽为2米的地毯,台阶的侧面如图所示,如果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为80元,则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A.2560元B.2620元C.2720元D.2840元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在△ABC内,P A=2,将P AB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QAC,则PQ的长等于()A.2B.C.D.111.若点P(m﹣1,5)与点Q(3,2﹣n)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则m+n的值是.12.如图,在△ABC中,AB=4,AC=3,∠BAC=3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1C1,连接BC1,则BC1的长为.13.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4,点P是边BC上的动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Q,点D是AC边的中点,连接DQ,则DQ的最小值是.14.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绕顶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M是BC的中点,P是A′B′的中点,连接PM,若BC=2,∠BAC=30°,则线段PM 的最大值是.15.如图,在△ABC中,AB=AC,∠B=70°,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EDC,若点B恰好落在AB边上D处,则∠1=°.16.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厘米,起始状态如图所示.大正方形固定不动,把小正方形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右沿直线平移,设平移的时间为t秒,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当S=2时,小正方形平移的时间为秒.17.如图,P为等边△ABC内一点,∠APC=150°,且∠APD=30°,AP=6,CP=3,DP=7,则BD的长为.18.如图,点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且P A=3,PB=4,PC=5,若将△APB绕着点B逆时针旋转后得到△CQB,则∠APB的度数.19.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C于点E,以点B为中心,取旋转角等于∠ABC,把△BAE顺时针旋转,得到△BA′E′,连接DA′.若∠ADC=60°,∠ADA′=50°,则∠DA′E′的度数为.20.如图,O是等边△ABC内一点,OA=3,OB=4,OC=5,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线段B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连接AO′.则下列结论:①△BO′A可以由△BOC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②连接OO′,则OO′=4;③∠AOB=150°;④S四边形AOBO′=6+4.其中正确的结论是.2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ADC=45°,将△BCD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的对应点恰好与点A重合,得到△ACE.(1)请求出旋转角的度数;(2)请判断AE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D=2,CD=3,试求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的长.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1)、B(﹣3,3)、C(﹣4,1)(1)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2)画出△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90°后的△AB2C2,并写出点C的对应点C2的坐标.23.已知,P为等边三角形内一点,且BP=3,PC=4,将BP绕点B顺时针旋转60°至BP′的位置.(1)试判断△BPP′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BPC=150°,求P A的长度.24.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为△ABC内的一点,∠ADB=120°,∠ADC=90°,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ACE,连接DE.(1)求证:AD=DE;(2)求∠DCE的度数;(3)若BD=1,求AD,CD的长.25.在图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三角形OAB,请你在网格中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①画出△OAB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的三角形;②画出△OAB绕点O旋转180°后的三角形;③画出△OAB沿y轴翻折后的图形.26.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O点作射线OC,使∠AOC:∠BOC=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落在射线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度;(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在∠AOC 的内部.试探究∠AOM与∠NOC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上述直角三角板从图1逆时针旋转到图3的位置的过程中,若三角板绕点O按15°每秒的速度旋转,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N所在直线恰好平分∠AOC时,求此时三角板绕点O的运动时间t的值.参考答案1.解:由平移的性质可知,BE=CF,∵BF=8,EC=2,∴BE+CF=8﹣2=6,∴BE=CF=3,∴平移的距离为3,故选:A.2.解:∵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AB=AD=3,∵∠B=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3,∴CD=BC﹣BD=5.2﹣3=2.2,故选:C.3.解:等边三角形绕它的一个顶点旋转90°后与原来的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新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故是轴对称图形;找不到一点把图形绕该点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故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A.4.解: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AB1C1,AB=AB1,∠BAB1=100°.∵AB=AB1,∠BAB1=100°,∴∠B=∠BB1A=40°.∴∠AB1C1=40°.∴∠BB1C1=∠BB1A+∠AB1C1=40°+40°=80°.故选:B.5.解:∵∠BAC=90°,∠B=60°,∴BC=2AB=2,∵Rt△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Rt△ADE,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 边上,∴AD=AB,而∠B=60°,∴△ABD为等边三角形,∴BD=AB=1,∴CD=BC﹣BD=2﹣1=1.故选:D.6.解:∵CC′∥AB,∠CAB=75°,∴∠C′CA=∠CAB=75°,又∵C、C′为对应点,点A为旋转中心,∴AC=AC′,即△ACC′为等腰三角形,∴∠BAB′=∠CAC′=180°﹣2∠C′CA=30°.故选:A.7.解:∵△ABC沿着点B到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平移距离为6,∴S△ABC=S△DEF,BE=6,DE=AB=10,∴OE=DE﹣DO=6,∵S阴影部分+S△OEC=S梯形ABEO+S△OEC,∴S阴影部分=S梯形ABEO=×(6+10)×6=48.故选:D.8.解:如图,∵AC=9,AO=3,∴OC=6,∵△ABC为等边三角形,∴∠A=∠C=60°,∵线段OP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要使点D恰好落在BC上,∴OD=OP,∠POD=60°,∵∠1+∠2+∠A=180°,∠1+∠3+∠POD=180°,∴∠1+∠2=120°,∠1+∠3=120°,∴∠2=∠3,在△AOP和△CDO中,∵,∴△AOP≌△CDO,∴AP=CO=6,故选:C.9.解:如图,利用平移线段,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长宽分别为=12米、5米,∴地毯的长度为12+5=17米,地毯的面积为17×2=34平方米,∴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80×34=2720元.故选:C.10.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CAB=60°,∵将△P AB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QAC∴△CQA≌△BP A,∴AQ=AP,∠CAQ=∠BAP,∴∠CAB=∠CAP+∠BAP=∠CAP+∠CAQ=60°,即∠P AQ=60°,∴△APQ是等边三角形,∴QP=P A=2,故选:A.11.解:∵点P(m﹣1,5)与点Q(3,2﹣n)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m﹣1=﹣3,2﹣n=﹣5,解得:m=﹣2,n=7,故m+n=5.故答案为:5.12.解:∵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1C1,∴AC=AC1=3,∠CAC1=60°,∴∠BAC1=90°,∴BC1===5,故答案为:5.13.解:如图,由旋转可得∠ACQ=∠B=60°,又∵∠ACB=60°,∴∠BCQ=120°,∵点D是AC边的中点,∴CD=2,当DQ⊥CQ时,DQ的长最小,此时,∠CDQ=30°,∴CQ=CD=1,∴DQ==,∴DQ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14.解:如图连接PC.在Rt△ABC中,∵∠A=30°,BC=2,∴AB=4,根据旋转不变性可知,A′B′=AB=4,∴A′P=PB′,∴PC=A′B′=2,∵CM=BM=1,又∵PM≤PC+CM,即PM≤3,∴PM的最大值为3(此时P、C、M共线).故答案为:3.15.解:∵AB=AC,∠B=70°,∴∠ACB=∠B=70°,∴∠A=180°﹣70°﹣70°=40°,∵△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EDC,∴∠CDE=∠B=70°,BC=CD,∴∠B=∠BDC=70°,∴∠ADE=180°﹣70°﹣70°=40°,∴∠1=180°﹣40°﹣40°=100°,故答案为:100.16.解:当S=2时,重叠部分长方形的宽=2÷2=1cm,重叠部分在大正方形的左边时,t=1÷1=1秒,重叠部分在大正方形的右边时,t=(5+2﹣1)÷1=6秒,综上所述,小正方形平移的时间为1或6秒.故答案为:1或6.17.解:把△AP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BEC,连接PE,如图所示:则△BEC≌△APC,∴CE=CP,∠PCE=60°,BE=AP=6,∠BEC=∠APC=150°,∴△PCE是等边三角形,∴∠EPC=∠PEC=60°,PE=CP=3,∴∠BED=∠BEC﹣∠PEC=90°,∵∠APD=30°,∴∠DPC=150°﹣30°=120°,又∵∠DPE=∠DPC+∠EPC=120°+60°=180°,即D、P、E在同一条直线上,∴DE=DP+PE=7+3=10,在Rt△BDE中,BD==2,即BD的长为2,故答案为:2.18.解:连接PQ,由题意可知△ABP≌△CBQ 则QB=PB=4,P A=QC=3,∠ABP=∠CBQ,∵△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BP+∠PBC=60°,∴∠PBQ=∠CBQ+∠PBC=60°,∴△BPQ为等边三角形,∴PQ=PB=BQ=4,又∵PQ=4,PC=5,QC=3,∴PQ2+QC2=PC2,∴∠PQC=90°,∵△BPQ为等边三角形,∴∠BQP=60°,∴∠BQC=∠BQP+∠PQC=150°∴∠APB=∠BQC=150°19.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ADC=60°,AD∥BC,∴∠ADA′+∠DA′B=180°,∴∠DA′B=180°﹣50°=130°,∵AE⊥BE,∴∠BAE=30°,∵△BAE顺时针旋转,得到△BA′E′,∴∠BA′E′=∠BAE=30°,∴∠DA′E′=130°+30°=160°.故答案为160°.20.解:如图,连接OO′;∵△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AB=CB;由题意得:∠OBO′=60°,OB=O′B,∴△OBO′为等边三角形,∠ABO′=∠CBO,∴OO′=OB=4;∠BOO′=60°,∴选项②正确;在△ABO′与△CBO中,,∴△ABO′≌△CBO(SAS),∴AO′=OC=5,△BO′A可以由△BOC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选项①正确;在△AOO′中,∵32+42=52,∴△AOO′为直角三角形,∴∠AOO′=90°,∠AOB=90°+60°=150°,∴选项③正确;∵+=,∴选项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①②③④.故答案为:①②③④.21.解:(1)∵将△BCD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ACE ∴△BCD≌△ACE∴AC=BC,又∵∠ABC=45°,∴∠ABC=∠BAC=45°∴∠ACB=90°故旋转角的度数为90°(2)AE⊥BD.理由如下:在Rt△BCM中,∠BCM=90°∴∠MBC+∠BMC=90°∵△BCD≌△ACE∴∠DBC=∠EAC即∠MBC=∠NAM又∵∠BMC=∠AMN∴∠AMN+∠CAE=90°∴∠AND=90°∴AE⊥BD(3)如图,连接DE,由旋转图形的性质可知CD=CE,BD=AE,旋转角∠DCE=90°∴∠EDC=∠CED=45°∵CD=3,∴CE=3在Rt△DCE中,∠DCE=90°∴DE===3∵∠ADC=45°∴∠ADE=∠ADC+∠EDC=90°在Rt△ADE中,∠ADE=90°∴EA===∴BD=22.解:(1)如图(1)所示,△A1B1C1即为所求,其中B1的坐标为(3,3).(2)如图(2)所示,△AB2C2即为所求,C2的坐标为(1,2).23.解:(1)△BPP’是等边三角形.理由:∵BP绕点B顺时针旋转60°至BP′,∴BP=BP′,∠PBP=60°;∴△BPP′是等边三角形.(2)∵△BPP′是等边三角形,∴∠BPP′=60°,PP'=BP=3,∠P′PC=∠BPC﹣∠BPP=150﹣60°=90°;在Rt△P'′PC中,由勾股定理得P′C==5,∴P A=P′C=5.24.(1)证明:∵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ACE∴△ABD≌△ACE,∠BAC=∠DAE,∴AD=AE,BD=CE,∠AEC=∠ADB=120°,∵△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DAE=60°∴△ADE为等边三角形,∴AD=DE,(2)∠ADC=90°,∠AEC=120°,∠DAE=60°∴∠DCE=360°﹣∠ADC﹣∠AEC﹣∠DAE=90°,(3)∵△ADE为等边三角形∴∠ADE=60°∴∠CDE=∠ADC﹣∠ADE=30°又∵∠DCE=90°∴DE=2CE=2BD=2,∴AD=DE=2在Rt△DCE中,.25.解:①如图所示:△A′B′O′即为所求;②如图所示:△A″B″O即为所求;③如图所示:△A″B″′O即为所求.26.解:(1)由旋转的性质知,旋转角∠MON=90°.故答案是:90;(2)如图3,∠AOM﹣∠NOC=30°.设∠AOC=α,由∠AOC:∠BOC=1:2可得∠BOC=2α.∵∠AOC+∠BOC=180°,∴α+2α=180°.解得α=60°.即∠AOC=60°.∴∠AON+∠NOC=60°.①∵∠MON=90°,∴∠AOM+∠AON=90°.②由②﹣①,得∠AOM﹣∠NOC=30°;(3)(ⅰ)如图4,当直角边ON在∠AOC外部时,由ON平分∠AOC,可得∠BON=30°.因此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60°.此时三角板的运动时间为:t=60°÷15°=4(秒).(ⅱ)如图5,当直角边ON在∠AOC内部时,由ON平分∠AOC,可得∠CON=30°.因此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240°.此时三角板的运动时间为:t=240°÷15°=16(秒).。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项练习(含答案)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项练习(含答案)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共102.0分)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有△ABC,△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案应该是()A. B. C. D.2.以下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3.将一图形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60°,再绕着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170°,这时如果使图形回到原来的位置,需要将图形绕着点O()A. 顺时针旋转230°B. 逆时针旋转110°C. 顺时针旋转110°D. 逆时针旋转230°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线段A′B′是线段AB绕某点逆时针旋转角α得到的,点A′与A对应,则角α的大小为()A. 30°B. 60°C. 90°D. 120°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A. (1,−1)B. (−1,5)C. (−3,−1)D. (−3,5)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三角形OAB的边长为4,点A在第二象限内,将△OAB沿射线AO的方向平移后得到△O′A′B′,平移后点A′的横坐标为6√3,则点B′的坐标为()A. (8√3,−4√3)B. (8,−4√3)C. (8√3,−4)D. (8,−4)7.四根火柴棒摆成如图所示的象形“口”字,平移此象形字火柴棒后,变成的象形文字是()A.B.C.D.8.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E,点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D,E,AB=1,则BD的长为()A. 1B. √2C. 2D. 2√29.下列四个图形中,可以由下图通过平移得到的是()A. B. C. D.10.下列宣传图案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11.如图,在一块长为12m,宽为6m的长方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2m),则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面积是()A. 70m2B. 60m2C. 48m2D. 18m212.如图,在两个重叠的直角三角形中,将其中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BC方向平移BE距离得到此图形,其中AB=6,BE=5,DH=3,则四边形DHCF的面积为()A. 35B. 652C. 452D. 3113.如图,由△ABC平移得到的三角形有()A. 15个B. 5个C. 10个D. 8个14.将点A(1,−1)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A. (−2,1)B. (−2,−1)C. (2,1)D. (2,−1)15.如图的四个图形中,由基础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这三种变换都能得到的是()A. B.C. D.16.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是(−3,1),(−1,−2),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的位置,则线段AB在平移过程中扫过的图形面积为()A. 18B. 20C. 36D. 无法确定17.已知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2,1).将线段AB沿某一方向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则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A. (5,3)B. (−1,−2)C. (−1,−1)D. (0,−1)18.如图,将△ABC先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绕点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C′,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A. (0,4)B. (2,−2)C. (3,−2)D. (−1,4)19.将△ABC各顶点的纵坐标加“−3”,连接这三点所成的三角形是由△ABC()A.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B. 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C.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D.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20.如图,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70°,得到△OCD,若∠A=2∠D=100°,则α的度数是()A. 50°B. 60°C. 40°D. 30°21.如图,将直径为2cm的半圆水平向左平移2cm,则半圆所扫过的面积(阴影部分)为()A. πcm2B. 4cm2)cm2C. (π−π2)cm2D. (π+π222.下列剪纸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3.如图,在△ABC中,AB=12,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AB1C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24B. 48C. 36D. 7224.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P绕着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与△CBP′重合,若PB=3,则PP′的长为()A. 2√2B. 3√2C. 3D. 无法确定25.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M是高CH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MB,将线段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MN,则在点M运动过程中,线段MN长度的最小值是()A. 12B. 1 C. √3 D. √3226.如图,在Rt△ABC中,AB=2,∠C=30°,将Rt△ABC绕点A旋转得到Rt△AB′C′,使点B的对应点B′落在AC上,在B′C′上取点D,使B′D=2,那么点D到BC的距离等于()A. 2(√33+1)B. √33+1C. √3−1D. √3+127.如图,△ABC绕点A旋转至△ADE,则旋转角是()A. ∠BADB. ∠BACC. ∠BAED. ∠CAD28.如图,△ABC经过平移后得到△DE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AB//DE,AB=DE;②AD//BE//CF,AD=BE=CF;③AC//DF,AC=DF;④BC//EF,BC=EF.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9.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30.如图,∠A=80∘,O是AB上一点,直线OD与AB所夹的∠AOD=82∘,要使OD//AC,直线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A. 8∘B. 10∘C. 12∘D. 18∘3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图形平移是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所决定的B. 图形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所决定的C. 任意两条相等的线段都成中心对称D. 任意两点都成中心对称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将三角形上各点的横坐标都加上5,纵坐标保持不变,则所得图形在原图形的基础上()A. 向左平移了5个单位长度B. 向下平移了5个单位长度C. 向上平移了5个单位长度D. 向右平移了5个单位长度33.如图,△DEC是由△ABC经过了如下的几何变换而得到的:①以AC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再以C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②以C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A′B′C′,再以A′C′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③将△ABC向下、向左各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以AC的中点为中心作中心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变换有()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34.在如图所示的4组图形中,左边图形与右边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有()A. 1组B. 2组C. 3组D. 4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35.如图,在Rt△ABC中,AB=AC,D、E是斜边BC上两点,且∠DAE=45∘,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连接EF,下列结论: ①△AED≌△AEF; ②BE+DC=DE; ③BE2+DC2=DE2,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3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1),点B(−2,1),平移线段AB,使点A落在A1(0,−1),点B落在点B1,则点B1的坐标为37.如图,在△ABC中,∠C=90°,AC=8,BC=6,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点C落在线段AB上的点E处,点B落在点D处,则B,D两点间的距离为.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39.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边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40.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点P到点A、B、C的距离分别为2√3、√2、4,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内的点A(−2,5),如果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则点A在平移后的坐标系中的坐标是.42.根据平移的知识可得图中的封闭图形的周长(图中所有的角都是直角)为______.43.若将点P(m+2,2m+1)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点P的对应点正好落在y轴上,则m=.44.有下列图形:①线段;②三角形;③平行四边形;④正方形;⑤圆.其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填序号).45.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MNP绕某点旋转一定角度得到△M1N1P1,则其旋转中心是.46.△ABC和△DCE是等边三角形,则在此图中,△ACE绕着__点_______旋转__度可得到△____.47.已知点A(1,−2),B(−1,2),E(2,a),F(b,3),若将线段AB平移至EF,点A,E为对应点,则a+b的值为________.48.钟表上的时针走1小时旋转了度.49.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图①经过平移变换可以得到图②;图③是由图②经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其旋转中心是点(填“A”“B”或“C”).5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3),(4,0).把△OAB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CDE,如果点D的坐标为(6,√3),则点E的坐标为.51.如图,将△ABC绕点A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ADE.若∠CAE=60∘,∠E=65∘,且AD⊥BC,则∠BAC=°.52.图甲所示的四张牌,若只将其中一张牌旋转180°后得到图乙,则旋转的牌是.53.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FGHE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则这个点是.54.如图,△ABC和△DEC关于点C成中心对称,若AC=1,AB=2,∠BAC=90°,则AE的长是.55.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DEC,使点D落在BC的延长线上,已知∠A=27°,∠B=40°,则∠ACE=________°.56.点P(−4,y)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Q(x,−1),则x=,y=.5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BC边上的中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那么:(1)旋转中心是点;(2)点B,D的对应点分别是点;(3)线段AB,BD,DA的对应线段分别是;(4)∠B的对应角是;(5)旋转的角度为.58.如图,△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30°至△ADE,AB=5cm,BC=8cm,∠BAC=130°,则AD==cm,DE==cm,∠EAC=∠=,∠DAC=.59.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3,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DE(其中点B恰好落在AC延长线上点D处,点C落在点E处),连接BD,则四边形AEDB的面积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184.0分)6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以点A为旋转中心,将△AB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AB1C1.61.如图,已知BC与CD重合,∠B=∠CDE=90°,△ABC≌△CDE,并且△CDE可由△ABC逆时针旋转而得到.请你利用尺规作出旋转中心O(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并直接写出旋转角度是.62.如图,在4×3的网格中,由个数相同的白色方块与黑色方块组成一幅图案,请仿照此图案,在下列网格中分别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图案(注:①不得与原图案相同;②黑、白方块的个数要相同).(1)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2)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3)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63.如图,P是正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PA=5,PB=12,PC=13,若将△PAC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得到△P′AB,求点P与点P′之间的距离及∠APB的度数.64.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给出了格点△ABC(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和格点O.(1)平移△ABC,使得点A与点O重合,画出平移后的△A′B′C′;(2)画出△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DEF;(3)判断△A′B′C′与△DEF是否成中心对称.6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5),B(−2,1),C(−1,3).(1)若点C1的坐标为(4,0),画出△ABC经过平移后得到的△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2)若△ABC和△A2B2C2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画出△A2B2C2,并写出点B2的坐标;(3)若△ABC绕着坐标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3B3C3,画出△A3B3C3,并写出点B3的坐标.6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两点,且∠EAF=45∘,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BQ,连接EQ,求证:(1)EA是∠QED的平分线;(2)EF2=BE2+DF2.67.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F分别在AB、AC上,CF=C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1)请你探究∠CEF与∠AD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EF//CD,求∠BDC的度数.68.如图,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1,3),B(4,1),C(4,4).(1)请按要求画图: ①画出△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1B1C1; ②画出△ABC绕着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2B2C2;(2)请写出直线B1C1与直线B2C2的交点坐标.69.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把△ADE顺时针旋转到△ABF的位置.(1)旋转中心是点,旋转角是度;(2)连接EF,则△AEF是三角形;(3)若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25,DE=2,求AE的长.70.如图,已知Rt△ABC和三角形外一点P,按要求完成图形.(1)将△ABC绕顶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A′B′C′;(2)将△ABC绕点P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A″B″C″.71.如图,△ABC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6),B(−3,2),C(0,3),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DEF.(1)画出△DEF,并分别写出△DEF各顶点的坐标;(2)在(1)中,若△ABC内有一点M(a,b),则其在△DEF中的对应点M′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3)如果将△DEF看成是由△ABC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请指出这一平移的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72.如图 ①,在△ABC中,∠A=90∘,AB=AC=√2+1,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AE=1,连接DE.现将△ADE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α(0∘<α<360∘),如图 ②,连接CE,BD,CD.(1)当0∘<α<180∘时,求证:CE=BD;(2)如图 ③,当α=90∘时,延长CE交BD于点F,求证:CF垂直平分BD;(3)在旋转过程中,求△BCD的面积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旋转角α的度数.73.如图,△ABC中,AB=AC=2,∠ACB=30∘,将△ABC沿边AC所在的直线折叠,点B落在点E处,再将△ACE沿射线CA的方向平移,得到△A′C′E′,连接A′B,若A′B=2√3.求:(1)BC的长;(2)平移的距离.7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在格点上,请仅用无刻度直尺完成以下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①中,作△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2)在图②中,作△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顶点仍在格点上的△AB′C′.75.操作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正方形ABCD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同一个实数a,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平移n个单位(m>0,n>0),得到正方形A′B′C′D′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已知正方形ABCD内部的一个点F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与点F重合,求点F的坐标.7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记为一次“跳跃”.点A(−6,−2)经过第一次“跳跃”后的位置记为A1,点A1再经过一次“跳跃”后的位置记为A2,…,以此类推.(1)写出点A3的坐标:A3______________;(2)写出点A n的坐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77.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1,2),B(3,−2),C(5,1),D(4,4),画出将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四边形A1B1C1D1,并写出平移后四边形各个顶点的坐标.78.如图,△ABC的边BC在直线m上,AC⊥BC,且AC=BC,△DEF的边FE也在直线m上,边DF与边AC重合,且DF=EF.(1)在图 ①中,请你通过观察、思考,猜想并写出AB与AE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2)当△DEF沿直线m向左平移到图 ②所示的位置时,DE交AC于点G,连接AE,BG.猜想△BCG与△ACE能否通过旋转重合.请证明你的猜想.79.如图,△ABC绕点O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A′,试确定旋转后的三角形.8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在格点上.请仅用无刻度直尺作△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顶点仍在格点上的△AB′C′.81.如图,在Rt△ABC中,∠C=90°,BC=AC=4,现将△ABC沿CB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1)若平移距离为3,求△ABC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2)若平移距离为x(0≤x≤4),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BC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82.△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在格点上.(1)作出△ABC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1B1C1,并写出点A1,B1,C1的坐标;(2)作出△A1B1C1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知道想要确定旋转后的图形①要确定旋转的方向②要确定旋转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ABC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出各对应点的位置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旋转的性质和旋转的方向得:△ABC绕O点按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案是A,故选A.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掌握好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图形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图1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图2、3、4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旋转,解题时注意旋转三要素: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将一图形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60°,再绕着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170°,则相当于将图形逆时针旋转110°,据此即可解答.解:将一图形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60°,再绕着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170°,则相当于将图形逆时针旋转110°,这时如果使图形回到原来的位置,需要将图形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110°.故选:C.4.【答案】C【解析】解:如图:连接AA′,BB′,作线段AA′,BB′的垂直平分线交点为O,点O即为旋转中心.连接OA,OB′∠AOA′即为旋转角,∴旋转角为90°故选:C.如图:连接AA′,BB′,作线段AA′,BB′的垂直平分线交点为O,点O即为旋转中心.连接OA,OB′,∠AOA′即为旋转角.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题意确定旋转中心的知识,难度不大.5.【答案】C【解析】将点(−1,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得到的点是(−1−2,2−3),即(−3,−1),故选C.6.【答案】C【解析】∵等边三角形OAB的边长为4,点A在第二象限内,∴易得点A的坐标为(−2√3,2),B(0,4),∵平移后点A′的横坐标为6√3,∠AOB=60∘,∴平移规律为向右平移8√3个单位,向下平移8个单位,∴点B′的坐标为(8√3,−4),7.【答案】C【解析】原图形平移后,水平的火柴头应在左边,竖直的火柴头应是一上一下.只有C 符合.故选C.8.【答案】B【解析】解: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D=AB=1,∠BAD=90∘,∴BD=√AB2+AD2=√12+12=√2,故选B.9.【答案】D【解析】略10.【答案】C【解析】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D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1.【答案】B【解析】略12.【答案】C【解析】略13.【答案】B1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变换是中考的常考点,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让A点的横坐标减3,纵坐标加2即为点B的坐标.【解答】解:由题中平移规律可知:点B的横坐标为1−3=−2;纵坐标为−1+2=1,∴点B的坐标是(−2,1).故选:A.15.【答案】B【解析】略16.【答案】A【解析】略17.【答案】C【解析】解:∵A(1,3)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平移规律为横坐标减3,纵坐标减2,∵点B(2,1)的对应点的坐标为(−1,−1).故选:C.根据点A、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求解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本题根据对应点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8.【答案】D【解析】解:由题图可知点A的坐标为(4,2),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后对应点的坐标为(4,3),再绕点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对应点的坐标为(−1,4),如图所示.19.【答案】B【解析】略2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知图形旋转的性质: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旋转的性质得知∠A=∠C,∠AOC为旋转角等于70°,则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等式进行求解.【解答】解:∵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70°,∴∠A=∠C,∠AOC=70°,∴∠DOC=70°−α,∵∠A=2∠D=100°,∴∠D=50°,∵∠C+∠D+∠DOC=180°,∴100°+50°+70°−α=180°,解得α=40°,故选:C.21.【答案】B【解析】略22.【答案】B【解析】略23.【答案】C【解析】解:∵△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AB1C1,∴S△ABC=S△AB1C1,AB=AB1=12,∠BAB1=30∘,∴S阴影=S△ABB1+SΔAB1C1−S△ABC=SΔABB1,作BD⊥AB1于D,在Rt△ABD中,∵∠BAB1=30∘,∴BD=12AB=6,∴SΔABB1=12AB1⋅BD=12×12×6=36.故选C.24.【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利用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角相等,又利用了勾股定理,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BP′的长,∠PBP′的度数,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解答】解:由旋转的性质,得BP′=BP=3,∠PBP′=∠ABC=90°.在Rt△PBP′中,由勾股定理,得PP′=√BP2+P′B2=√32+32=3√2.故选B.25.【答案】B【解析】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M=BN,又∵∠MBN=60∘,∴△BMN为等边三角形,∴MN=BM,∵点M是高CH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当BM⊥CH时,BM的长取得最小值,即MN 的长取得最小值,此时点M与点H重合.又∵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AB=BC=CA=2,AB=1.∵CH⊥AB,∴BH=12∴线段MN长度的最小值是1.故选B.26.【答案】D【解析】略27.【答案】A【解析】解:∵△ABC绕点A旋转至△ADE,∴旋转角为∠BAD或∠CAE,故选A.28.【答案】D【解析】略29.【答案】B【解析】解:A中的图形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中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中的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30.【答案】D【解析】如图,当OD绕点O旋转至OD′时,OD′//AC,则∠A+∠AOD′=180∘,∴∠AOD′= 180∘−∠A=100∘,∴∠DOD′=∠AOD′−∠AOD=100∘−82∘=18∘,故选D.31.【答案】C【解析】略32.【答案】D【解析】略33.【答案】A【解析】略34.【答案】C【解析】略35.【答案】 ① ③【解析】如图,由已知得,∠BAC=90∘,又∠DAE=45∘,∴∠1+∠2=45∘,由旋转的性质得,∠2=∠3,AD=AF,∴∠FAE=∠1+∠3=45∘=∠DAE,又∵AE=AE,∴△AED≌△AEF,故 ①正确.∵AB=AC,∠BAC=90∘,∴∠ABC+∠C=90∘,由旋转的性质知∠4=∠C,∴∠EBF=∠4+∠ABC=90∘,在Rt△EBF中,BE2+BF2=EF2,由△AED≌△AEF,得EF=ED,由旋转的性质得BF=DC,∴BE2+DC2=DE2,故 ③正确, ②不正确.综上, ① ③正确.36.【答案】(1,1)【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1、B1的位置,然后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B1的坐标即可.【解答】解:通过平移线段AB,点A(−3,−1)落在(0,−1),即线段AB沿x轴向右移动了3格.如图,点B1的坐标为(1,1).故答案为(1,1).37.【答案】2√10【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由旋转的性质可求得AE、DE,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则可求得BE,连接BD,在Rt△BDE 中可求得BD的长.【解答】解: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8,BC=6,∴AB=10,∵△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ED,∴∠DEA=∠C=90°,AE=AC=8,DE=BC=6,∴BE=AB−AE=10−8=2,连接BD,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D=√DE2+BE2=√62+22=2√10,即B、D两点间的距离为2√10,故答案为2√10.38.【答案】(−1,−5)【解析】略39.【答案】12【解析】略40.【答案】14+4√3【解析】解:如图,将△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CBM,连接PM,过点B作BH⊥PM于H.∵BP=BM=√2,∠PBM=90∘,∴PM=√2PB=2,∵PC=4,PA=CM=2√3,∴PC2=CM2+PM2,∴∠PMC=90∘,∵∠BPM=∠BMP=45∘,∴∠CMB=∠APB=135∘,∴∠APB+∠BPM=180∘,∴A,P,M三点共线,∵BH⊥PM,∴PH=HM,∴BH=PH=HM=1,∴AH=2√3+1,∴AB2=AH2+BH2=(2√3+1)2+12=14+4√3,∴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4+4√3.故答案为14+4√3.41.【答案】(−5,1)【解析】略42.【答案】16【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平移变换的性质,通过平移,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转化为规则图形矩形的周长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平移的性质,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正好等于长为5,宽为3的矩形的周长,再根据矩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封闭图形的周长是:2×(5+3)=2×8=16.故答案为:16.43.【答案】−344.【答案】②【解析】略45.【答案】点B【解析】略46.【答案】C;逆时针方向;60;BC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旋转的定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难度适中.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运用SAS证明△ACE≌△BCD,再由旋转的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ABC和△DCE是等边三角形,∴CA=CB,CE=CD,∠DCE=∠ACB=60°,∴∠ACE=∠BCD=60°+∠ACD.∵在△ACE与△BCD中,{CA=CB∠ACE=∠BCDCE=CD,∴△ACE≌△BCD(SAS),∴△ACE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度可得到△BCD.故答案为C;逆时针方向;60;BCD.47.【答案】−1【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确定线段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利用A点与E点的横坐标,B点与F点的纵坐标坐标可判定线段AB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EF,然后根据此平移规律得到−2+1=a,−1+1=b,则可求出a和b的值,从而得到a+b的值.解:∵线段AB平移至EF,即点A平移到E,点B平移到点F,而A(1,−2),B(−1,2),E(2,a),F(b,3),∴点A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到E,点B向上平移1个单位到F,∴线段AB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EF,∴−2+1=a,−1+1=b,∴a=−1,b=0,∴a+b=−1+0=−1.故答案为−1.48.【答案】30【解析】略49.【答案】平移;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移、旋转的性质.平移前后,对应边平行,故由①到②属于平移;旋转中心的确定方法是,两组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旋转中心.【解答】解:根据题意:观察可得:图①与图②对应点位置不变,通过平移可以得到;根据旋转中心的确定方法,两组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可确定图②经过旋转变换得到图③的旋转中心是A.故答案为平移,A.50.【答案】(7,0)【解析】解:∵点A(3,√3)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6,√3),∴平移的距离为6−3=3,∴BE=3,∵B(4,0),∴E(7,0).51.【答案】 85【解析】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AD=∠CAE=60∘,∠C=∠E=65∘,∵AD⊥BC,∴∠CAD=90∘−65∘=25∘,∴∠BAC=∠BAD+∠CAD=85∘,故答案为85.52.【答案】方块5【解析】略53.【答案】O1【解析】略54.【答案】2√2【解析】略55.【答案】46【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由旋转得到△ABC≌△DEC.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ACD=67°,再由△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DEC,得到△ABC≌△DEC,证明∠BCE=∠ACD,利用平角为180°即可解答.【解答】解:∵∠A=27°,∠B=40°,∴∠ACD=∠A+∠B=27°+40°=67°,∵△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DEC,∴△ABC≌△DEC,∴∠ACB=∠DCE,∴∠BCE=∠ACD,∴∠BCE=67°,∴∠ACE=180°−∠ACD−∠BCE=180°−67°−67°=46°.故答案为:46.56.【答案】−6 2【解析】略57.【答案】AC,E线段AC,CE,EA∠ACE60°【解析】略58.【答案】AB5 BC 8 BAD30°100°【解析】略59.【答案】272【解析】在△ABC中,∠ACB=90∘,AC=4,BC=3,∴AB=5.∵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点B落在AC延长线上点D处,∴AD=AB=5,∴CD=AD−AC=1,∴S四边形AEDB =2×12×4×3+12×1×3=272.60.【答案】解:图略【解析】略61.【答案】解:如图示,旋转角为:90°.【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变换,得出旋转中心的位置是解题关键.分别作出AC,CE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得出其交点O,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旋转中心即为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旋转角度是90°.故答案为90°.62.【答案】解:图略(答案不唯一).【解析】略63.【答案】解:如图,连接P′P,∵△ABC是正三角形,∴∠BAC=60∘,由旋转的性质得P′A=PA=5,P′B=PC=13,∠P′AP=∠CAB=60∘,∴△PAP′为等边三角形,∴PP′=PA=5,即点P与点P′之间的距离为5.在△PP′B中,PP′=5,PB=12,P′B=13,∴PP′2+PB2=P′B2,∴△BPP′为直角三角形,且∠P′PB=90∘,又∵∠P′PA=60∘,∴∠APB=∠P′PB+∠P′PA=90∘+60∘=150∘.【解析】略64.【答案】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作.(2)如图,△DEF即为所求作.(3)△A′B′C′与△DEF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是线段A′D与线段FC′的交点.【解析】略65.【答案】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作的图形.B1(3,−2).(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作的图形.B2(2,−1).(3)如图,△A3B3C3即为所求作的图形.B3(−1,−2).【解析】略66.【答案】(1)∵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BQ,∴QB=DF,AQ=AF,∠BAQ=∠DAF.∵∠EAF=45∘,∴∠DAF+∠BAE=∠BAQ+∠BAE=45∘,∴∠QAE=45∘,∴∠QAE=∠FAE.在△AQE和△AFE中,{AQ=AF,∠QAE=∠FAE, AE=AE,∴△AQE≌△AFE(SAS),∴∠AEQ=∠AEF,∴EA是∠QED的平分线.(2)由(1)得△AQE≌△AFE,∴QE=EF,由旋转知∠ADF=∠ABQ,又∠ABD+∠ADF=90∘,∴∠ABD+∠ABQ=90∘,即∠QBE=90∘.在Rt△QBE中,QE2=BE2+QB2,则EF2=BE2+DF2.【解析】略67.【答案】解:(1)∠CEF+∠ADC=180°.证明:∵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CE=CD,∠DCE=90°,∵∠ACB=90°,∴∠ECF=∠BCD,在△BCD和△FCE中,{CB=CF∠BCD=∠FCE CD=CE,∴△BCD≌△FCE,∴∠CDB=∠CEF,而∠CDB+∠ADC=180°,∴∠CEF+∠ADC=180°;(2)∵EF//CD,∴∠CEF+∠DCE=180°,而∠DCE=90°,∴∠CEF=90°,∴∠BDC=90°.【解析】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CE=CD,∠DCE=90°,则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ECF=∠BCD,于是可根据“SAS”判断△BCD≌△FCE,则∠CDB=∠CEF,然后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可得到∠CDB+∠ADC=180°,所以∠CEF+∠ADC=180°;(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CEF+∠DCE=180°,又∠DCE=90°,所以∠CEF=90°,于是得到∠BDC=90°.68.【答案】(1) ①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作. ②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作.。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复习试题(附答案).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复习试题(附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三章复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经过平移后恰好可以与原图形组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是( ) A 、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梯形 D 、都有可能2、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B 、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C 、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D 、图形上任意两点连线的长度不变 3、有关图形旋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形上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B 、图形上每一点移动的角度相同 C 、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D 4、如右图所示,观察图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它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旋转对称图形; B 、它是轴对称图形,又是旋转对称图形; C 、它是旋转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D 、它既不是旋转对称图形,又不是轴对称图形。

5、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平行四边形 C 、等边三角形 D 、三角形6、等边三角形的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多少度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60° B 、三条高线的交点,120° 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60° D 、三条中线的交点,180°7、如图1,△BOD 的位置经过怎样的运动和△AOC 重合( ) A 、翻折 B 、平移 C 、旋转90° D 、旋转180°8、钟表上12时15分钟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 A 、90° B 、82.5° C 、67.5° D 、6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9、经过平移, 和 平行且相等, 相等。

10、如图2,△ABC 中,∠ACB=90°,AB=13,AC=12,将△ABC 沿射线BC 的方向平移一段距离后得到△DCE ,那么CD= ;BD= 。

难点详解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项攻克试卷(含答案详解)

难点详解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项攻克试卷(含答案详解)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项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3、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圆B.平行四边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1A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41-,B .()4,1C .()4,1-D .()4,1--5、点P (-3,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3,1)B .(3,1)C .(3,-1)D .(-3,-1)6、如图,A B O '''是由ABO 平移得到的,点A 的坐标为(-1,2),它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3,4),ABO 内任意点P (a ,b )平移后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 )A .(a ,b )B .(-a ,-b )C .(a +2,b +4)D .(a +4,b +2)7、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8、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边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正五边形D .正六边形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0,6),沿x 轴向右平移后得到A ',A 点的对应点A '在直线35y x =上,则点B 与其对应点B '之间的距离为( )A .4B .6C .8D .1010、下列各APP 标识的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点(4,3)M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2、如图所示,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 绕着30°角的顶点B 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则∠BDC 的度数为_____度.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点(31)P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4、如图,在Rt ABC 中,90,30,2ACB B AC ∠=︒∠=︒=,将AB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B C ''△,点A 的对应点为A ',点A '恰好在AB 边上,则点B ′与点B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5、正方形ABCD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0,3),B(2,4),C(3,2),D(1,10).将正方形ABCD绕D点旋转90°后,点B到达的位置坐标为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2,3),B(﹣3,1),C(﹣1,2).(1)画出△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1B1C1;(2)画出△ABC关于原点O的对称图形△A2B2C2;(3)直接写出下列点的坐标:A1,B2.2、如图都是由边长为1的小等边三角形构成的网格图,每个网格图中有3个小等边三角形已涂上阴影.(1)请在下面①②③三个网格图中分别涂上一个三角形,使得4个阴影小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3个图形中所涂三角形不同);(2)在④⑤两个网格图中分别涂上一个三角形,使得4个阴影小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2个图形中所涂三角形不同).3、已知点P(3a﹣15,2﹣a).(1)若点P到x轴的距离是1,试求出a的值;(2)在(1)题的条件下,点Q如果是点P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试求出点Q的坐标;(3)若点P位于第三象限且横、纵坐标都是整数,试求点P的坐标.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为一定点,点P和图形W的“旋转中点”定义如下:点Q是图形W上任意一点,将点Q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Q',点M为线段PQ'的中点,则称点M为点P 关于图形W的“旋转中点”.(1)如图1,已知点()0,4A ,()2,0B -,()0,2C ,①在点()0,3H ,()1,1G ,()2,2N 中,点 是点A 关于线段BC 的“旋转中点”; ②求点A 关于线段BC 的“旋转中点”的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2)已知()2,0E ,()0,2F ,()4,0G ,点(),0D t ,且⊙D 的半径为2.若OEF 的内部(不包括边界)存在点G 关于⊙D 的“旋转中点”,求出t 的取值范围.5、如图,30HAB ∠=︒,点B 与点C 关于射线AH 对称,连接AC .D 点为射线AH 上任意一点,连接CD .将线段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E ,连接BE .(1)求证:直线EB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2)点D 是射线AH 上一动点,请你直接写出ADC ∠与ECA ∠之间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2、B【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3、A【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 .圆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 .直角三角形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 .等边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关键是掌握好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图形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4、A【分析】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规律: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根据原理直接作答即可.【详解】解:点()4,1A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4,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规律,掌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规律: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5、C【分析】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然后直接作答即可.【详解】解: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可知:点P(-3,1)关于原点O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3,-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的关系,是需要熟记的基本问题,记忆方法可以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形.6、D【分析】根据点A的坐标和点A'的坐标确定平移规律,即可求出点P(a,b)平移后的对应点P'的坐标.【详解】解:∵△A′B′O′是由△ABO平移得到的,点A的坐标为(-1,2),它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3,4),∴△ABO平移的规律是:先向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ABO内任意点P(a,b)平移后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4,b+2).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点向左平移,点的横坐标减小,纵坐标不变;向右平移,点的横坐标增大,纵坐标不变;点向上平移,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增大;向下平移,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小.7、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8、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去判断即可.【详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A不符合题意;∵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B不符合题意;∵正五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不符合题意;∵正六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即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中心对称图形即将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后与原图形完全重合,熟练掌握两种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9、D【分析】先根据平移的特点可知所求的距离为BB ',且BB AA ''=,点A '纵坐标与点A 纵坐标相等,再将其代入直线35y x =求出点A '横坐标,从而可知AA '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A (0,6)沿x 轴向右平移后得到A ',∴点A '的纵坐标为6,令6y =,代入直线35y x =得,10x =, ∴A '的坐标为(10,6),∴=10AA ',由平移的性质可得=10BB AA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点,掌握理解平移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0、C【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A、图形关于中心旋转180°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形关于中心旋转180°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图形关于中心旋转180°能完全重合,所以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图形关于中心旋转180°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二、填空题,1、(43)【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解:由M(4,−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N的坐标是(−4,3),故答案为:(−4,3).【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是解题关键.2、15【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ABC≌△EDB,BC=BD,求出∠CBD的度数,再求∠BDC的度数.【详解】解:根据旋转的性质△ABC≌△EDB,BC=BD,∴△CBD是等腰三角形,∴∠BDC=∠BCD,∵∠CBD=180°﹣∠DBE=180°﹣30°=150°,∴∠BDC=(180°﹣∠CBD)÷2=15°.故答案为15.【点睛】根据旋转的性质,确定各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已知条件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绕着30°角的顶点B 顺时针旋转求出即可.3、(-3,-1)【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P,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1).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点(31)故答案为:(-3,-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原点的对称的点的坐标,注意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即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横纵坐标都变成相反数.4、【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证ACA'∆都是等边三角形,由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即可.∆、BCB'【详解】解:如图,连接BB',将AB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B C '',BCB ACA ''∴∠=∠,CB CB '=,CA CA '=,30B ∠=︒60A ∴∠=︒,ACA '∴∆是等边三角形,60ACA ∴'∠=︒,60BCB '∴∠=︒,BCB '∴∆是等边三角形,BB BC '∴=,在Rt ABC 中,24AB AC ==,BC ∴BB '∴=,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5、 (4,0)或(﹣2,2)【分析】利用网格结构找出点B 绕点D 旋转90°后的位置,然后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即可.【详解】解:如图,点B 绕点D 旋转90°到达点B ′或B ″,点B ′的坐标为(4,0),B ″(﹣2,2).故答案为:(4,0)或(﹣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求解.三、解答题1、(1)见解析;(2)见解析;(3)(-3,-2),(3,-1)【分析】(1)先根据网格找到A 、B 、C 的对应点A 1、B 1、C 1,然后顺次连接A 1、B 1、C 1即可;(2)先根据网格找到A 、B 、C 的对应点A 2、B 2、C 2,然后顺次连接A 2、B 2、C 2即可;(3)根据(1)(2)说画图形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所示,111A B C △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222A B C △即为所求;(3)由图可知,1A 的坐标为(-3,-2),2B 的坐标为(3,-1),故答案为:(-3,-2);(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变化,轴对称变化,画旋转图形和轴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2、(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2)直接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详解】解:(1)如图所示:①②③都是轴对称图形;(2)如图所示:④⑤都是中心对称图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利用旋转设计图案,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3、(1)1a =或3a =;(2)(12,4)Q -或(6,2)Q -;(3)(6,1)P --或(3,2)P --.【分析】(1)根据“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1”可得21a -=,由此即可求出a 的值;(2)先根据(1)的结论求出点P 的坐标,再根据点坐标的平移变换规律即可得;(3)先根据“点P 位于第三象限”可求出a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点P 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可求出a 的值,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1,且(315,2)P a a --,21a ∴-=,即21a -=或21a -=-,解得1a =或3a =;(2)当1a =时,点P 的坐标为(12,1)P -,则点Q 的坐标为(12,13)Q -+,即(12,4)Q -,当3a =时,点P 的坐标为(6,1)P --,则点Q 的坐标为(6,13)Q --+,即(6,2)Q -,综上,点Q 的坐标为(12,4)Q -或(6,2)Q -;(3)点(315,2)P a a --位于第三象限,315020a a -<⎧∴⎨-<⎩,解得25a <<, 点P 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3a ∴=或4a =,当3a =时,3156,21a a -=--=-,则点P 的坐标为(6,1)P --,当4a =时,3153,22a a -=--=-,则点P 的坐标为(3,2)P --,综上,点P 的坐标为(6,1)P --或(3,2)P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坐标轴的距离、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点的坐标平移规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等知识,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解题关键.4、(1)①点(0,3)H 为点A 关于线段BC 的“旋转中点”②01m ≤≤;(2)t 的取值范围20t -<<或-4-2t <<.【分析】(1)①分别假设点H G N ,,为点A 关于线段BC 的“旋转中点”,求出点Q (旋转之前的点),查看点Q 是否在线段BC 即可;②设点A 关于线段BC 的“旋转中点”的坐标为(),m n ,按照题意,逆向思维找到点Q ,根据点Q 在线段BC 上,求解即可;(2)设旋转中点M 的坐标为(),m n ,则应满足()()2222222422244t n t m n t m -≤-≤+⎧⎪-≤-≤⎨⎪--+-=⎩,找到点Q ',线段Q F '的中点为M ,再将点Q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Q ,点Q 应该在使得点(),M m n 在OEF 的内部(不包括边界),求解即可.【详解】解:(1)①假设点()0,3H 为点A 关于线段BC 的“旋转中点”, (),Q x y ',则点()0,3H 为线段AQ '的中点, 即002432x y +⎧=⎪⎪⎨+⎪=⎪⎩,解得02x y =⎧⎨=⎩,即()0,2Q ', 将Q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Q ,可得点Q 的坐标为()2,0Q -,此时点Q 在线段BC 上,符合题意;假设点()1,1G 为点A 关于线段BC 的“旋转中点”, (),Q x y ',则点()1,1G 为线段AQ '的中点, 即012412x y +⎧=⎪⎪⎨+⎪=⎪⎩, 解得22x y =⎧⎨=-⎩,即()2,2Q '-, 将Q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Q ,可得点Q 的坐标为()2,2Q ,此时点Q 不在线段BC 上,不符合题意;假设点()2,2N 为点A 关于线段BC 的“旋转中点”, (),Q x y ',则点()2,2N 为线段AQ '的中点, 即022422x y +⎧=⎪⎪⎨+⎪=⎪⎩,解得40x y =⎧⎨=⎩,即()4,0Q ', 将Q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Q ,可得点Q 的坐标为()0,4Q ,此时点Q 不在线段BC 上,不符合题意;综上所得,点()0,3H 为点A 关于线段BC 的“旋转中点”,②设点A 关于线段BC 的“旋转中点”M 的坐标为(),m n ,(),Q x y ',则点(),M m n 为线段AQ '的中点, 即0242x m y n +⎧=⎪⎪⎨+⎪=⎪⎩, 解得224x m y n =⎧⎨=-⎩即()2,24Q m n '-, 将Q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Q ,可得点Q 的坐标为()24,2Q n m -+,由题意可知点Q 在线段BC 上,即2240022n m -≤-+≤⎧⎨≤≤⎩, 解得01m ≤≤;(2)设OEF 的内部(不包括边界)存在点G 关于⊙D 的“旋转中点”,为(),M m n ,(),Q x y ', 则点(),M m n 为线段GQ '的中点, 即4202x m y n +⎧=⎪⎪⎨+⎪=⎪⎩, 解得242x m y n=-⎧⎨=⎩即()24,2Q m n -', 将Q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Q ,可得点Q 的坐标为()2,24Q n m --,由题意可知点Q 在⊙D 上,即()()2222222422244t n t m n t m -≤-≤+⎧⎪-≤-≤⎨⎪--+-=⎩,解得13m n ≤≤⎧⎪⎨⎪⎩∴0≤2n +t≤2或-2≤2n +t≤0,∴222t t n --≤≤或222t t n +--≤≤, 设EF 解析式为y kx b =+把坐标代入得,220b k b =⎧⎨+=⎩, 解得21b k =⎧⎨=-⎩, ∴EF 解析式为2y x =-+,由题意可得:点(),M m n 在OEF 的内部(不包括边界),∴200m n m n +⎧⎪⎨⎪⎩<>>, ∴0<n <2,又∵2222t t n +--≤≤-, ∴02222t t ⎧->⎪⎪⎨-⎪-<⎪⎩, 解得20t -<<,∵222t t n +--≤≤,∴2+0222t t ⎧->⎪⎪⎨⎪-<⎪⎩, -4-2t <<,∴t 的取值范围20t -<<或-4-2t <<.【点睛】此题考查了坐标系点坐标的旋转变换,涉及了不等式组的求解,新概念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点P 和图形W “旋转中点”的概念,并掌握点绕原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坐标公式.绕原点旋转90︒的坐标公式:点(),x y 绕原点顺时针转90︒后坐标为(),y x -,逆时针转旋转90︒坐标为(),y x -.5、(1)见解析;(2)90ADC ECA ∠=︒+∠或90ADC ECA ∠=︒-∠【分析】(1)由轴对称的性质和旋转变换的性质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由SAS 推论出()ECA DCB SAS ≅△△,转换证明出AB BC =,AE EC =,即可得证所求;(2)画图可得,有两种情况.【详解】(1)证明:连接AE ,DB ,CB∵点B 与点C 关于射线AH 对称,30HAB ∠=︒∴CD BD =,AC AB =∴30HAB HAC ∠∠==︒∴260CAB HAC ∠∠==︒∴ABC 为等边三角形,60ACB ∠=︒∵60DCE ∠=︒∴DCE ACD ACB ACD ∠∠∠∠-=-ECA DCB ∠=∠∴在ECA △和DCB 中,EC DC ECA DCB AC BC =⎧⎪∠=∠⎨⎪=⎩∴()ECA DCB SAS ≅△△∴BD EA =∵DC BD EC ==,∴AE EC =又AB BC =∴EB 垂直平分AC(2)分两种情况来讨论:第一种情况,如图,当点D 在ABE △内部时:∵点B 与点C 关于射线AH 对称,∴90CFA ∠=︒∴90ADC CFA DCB DCB ∠=∠+∠=︒+∠∵ECA DCB ∠=∠∴90ADC ECA ∠=︒+∠第二种情况,如图,当点D 在ABC 外部时:∵点B 与点C 关于射线AH 对称,∴90CFA ∠=︒∴90ADC CFA DCB DCB ∠=∠-∠=︒-∠∵ECA DCB ∠=∠∴90ADC ECA ∠=︒-∠【点睛】本题考察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旋转变换的性质特点,利用旋转变换的性质推论出全等所需的条件,是本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直线的运动”才是平移运动.
点悟:识别平移现象的关键是抓住平移的特征:物体必须在平面内运动,在曲面上运动
物体一定不是平移,平移是直线的运动,平移只与物体的位置有关,与
速度无关,平移只关注物体的位置变化.
例 2 (2008 年福建省泉州市)在图 1 的方格纸中, △ABC 向右
平移
格后得到 △A1B1C1 .
例 2 (2008 年江苏省盐城市)已知如图 1 所示的四张牌,若将其中一张牌旋转 180° 后得到图 2.则旋转的牌是( )
-2-
图1
图2
A
B
C
D
分析:旋转 180°后得到图 2 与图 1 是一样的,而图 1 中只有方块 5 经旋转 180°后与原 来是一样的,而其它牌经旋转 180°后与原来是不同的.故选 A.
飘散的雪花. A.1 种 B.2 种 C.3 种 D.4 种 分析:根据旋转的概念和特征,可以看出只有“发电的风车的转动”是旋转运动,“在笔
直的铁轨上运行的列车”和“传送带上的灌装啤酒”是平移运动,“随风飘散的雪花”的运动比 较复杂,不只是旋转运动.故选 A.
点悟:旋转是在一个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的运动. 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按相同的方式转动相同的角度,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 大小和形状.
△ABP≌△ABP/ ,所以 AP/=AP=3,又因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图1
所以∠PAP/=900,利用勾股定理可得 PP/=3 2 .故应填 3 2 .
点悟: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例 3 (2008 湖北省荆门市)将两块全等的含 30°角的三角尺如图 2(1)摆放在一起, 它们的较短直角边长为 3. ( 1 ) 将 △ECD 沿 直 线 l 向 左 平 移 到 图 2 ( 2 ) 的 位 置 , 使 E 点 落 在 AB 上 , 则
的正方形, △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格点).
-6-
(1) 画出 △ABC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 后的 △A1B1C1 ; (2)求点 A 旋转到 A1 所经过的路线长. 分析:要画出画出 △ABC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 后的 △A1B1C1 ,根据旋转的性质,连
△P′AC,则∠PAP′的度数为________. C
P¡ä P
8m
A
D
6m
A
B
图3
ͼ 7
B
C
图4
图5
2.(2008 年河南省)如图 4,将三角尺 ABC(其中∠ABC=60°,∠C=90°)绕点 B 按顺
时针转动一个角度到 A1BC1 的位置,使得点 A、B、C1 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个角度等于 ()
点悟:这是一道简单的图案旋转问题,求解时只要能准确地运用旋转的有关概念即可求 解.旋转应注意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专项练习二: 1.将图 3 绕点 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得到的图案是( )
图3
A
B
C
D
2. 3 张扑克牌如图 4(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 180º 后得到如图 4(2)所示,则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
() A.6 B.9 C.12 D.18
B
C (B)
C
图6
专题四 网格中进行轴对称、平移、旋转作图
知识要点回顾
1.平移作图的基本方法
(1)找出已知图形上的关键点.如线段的端点、三角形的顶点等.
(2)过关键点作与已知平移方向的线段,使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等于平移的距离.
-5-
(3)按原图的连接方式连接各对应点,得到新的图形,这个图形就是原图形平移后的



4B C
D l BC’ C
D l B′ C
D l D’ B C
D
3
(1)
(2)
(3)

(4)
8
图2 ′
7

解6 析:.(1) 3- 3 ;

4

(2)30°;
5

(83)证明:在△AEF 和△D/BF 中,

7

6
-4′
l

∵AE=AC-EC, D/B=D/C-BC,
又 AC=D/C,EC=BC,∴AE=D/B.
以旋转中心为顶点,以上述连线为一边,向旋转方向作角,使所作的角都等于旋转角;在所
作角的另一边截取长度分别等于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长度.即得到各关键点的对
应点;按原图的连接方连接各对应点即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由于网格具有其特殊的属性,因而利用网格进行变换作图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专
家的青睐.
典型例题剖析
接 OA,过 O 作 OA/⊥OA,且使 OA/=OA,则得 A 点的对应点 A1 点.同理可作出点 B、C 的 对应点 B1、C1,顺次连接 A1B1、B1C1、C1A1 即得.(1)如图 4 所示.
B1 A1
C1
图3
图4
1 (2) ∵ 点 A 旋转到 A1 所经过的路线长为以 OA 为半径圆的周长的 4 ,
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第四张 专题三 图形平移、旋转性质的应用 知识要点回顾
图4 1.平移的基本性质 有平移的基本概念知,结果平移,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平移具有下列性质: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于角相等. (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2.旋转的基本性质 (1)图形旋转后,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 (2)一个图形沿某一点旋转一个角度后,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 大小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大小与形 状都没有发生变化. 典型例题剖析
A.水中小鱼的游动
B.天空中划过的流星的运动
C.出膛的子弹沿水平直线的运动 D.小华在跳高时的运动
分析:正确判断物体是否为平移运动关键是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和特征.看物体是否
在同一个平面内运动,是否沿某个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而“水中小鱼的游动”、“天空
中划过的流星的运动”、“小华在跳高时的运动”显然不符合平移的概念,只有“出膛的子弹沿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专题专练
专题一 图形的平移概念
重点知识回顾
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变换
称为平移.
注意:(1)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2)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2.平移的两个基本要素:
“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图形的平移是由它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决定的.当图形
l
l
A D
A
A2
D D2
B
C
B
C C2

A1
D1
图图13
B1
C1
图图42
分析:抓住四边形的四个关键点(顶点),分别作出它们的对应点,再顺次连接即可.如
图 6 所示.
点悟:平移时要搞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轴对称首先要找到对称轴,然后分别作
已知点的对称点,连线即可得到所求图形.
例 2 (2008 年甘肃省庆阳市)在如图 3 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个单位
例 1 (2008 年重庆市)作图题:(不要求写作法)
如图 1,在 10×10 的方格纸中,有一个格点四边形 ABCD(即四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1)在给出的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 ABCD 向下平移 5 格后的四边形 A1B1C1D1;
(2)在给出的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 ABCD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四边形 A2B2C2D2.
个单位.
(1)作 △ABC 关于点 P 的对称图形 △ABC 。
(2)再把 △ABC ,绕着 C 逆顺时针旋转 90 ,得到 △ABC ,请你画出 △ABC
和 △ABC (不要求写画法).
图5
-7-
2.(2008 年四川省眉山市)如图 6,方格纸中 △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将 △ABC 向右平移 5 格到 △A1B1C1 ,再将 △A1B1C1 绕点 A1 逆时针旋转 180°,得到 △A1B2C2 .
-3-
例 1 (2008 年广州市数学中考试题)将线段 AB 平移 1cm,得到线段 A/B/,则点 A
到点 A/的距离是
.
分析:由于点 A/是由线段 AB 平移 1cm 后点 A 的对应点,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点 A 到
点 A/的距离为 1cm.
点悟:本题考查平移的知识,在平移时要注意平移的方向及平移的距离,还应注意平移
A.120° B.90° C. 60° D. 30°
3.如图 5 所示,有一块花园为 ABCD 中,有甬道(阴影部分),则其余部分的面积为
( )m2
A.24 B.26 C.28 D.30
4.如图 6,已知△ABC 的面积为 36,将△ABC 沿 BC 平移到 A
A
D
△A/B/C/,使 B/和 C 重合,连接 AC/交 A/C 于 D,则△C/DC 的面积为
形运动称为旋转. 注意:(1)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但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两个
图形不一定能通过旋转得到. (2)旋转的角度一般小于 360°. 2.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即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典型例题剖析 例 1 下列几种运动,只属于旋转运动的有( ) ①发电的风车的转动;②在笔直的铁轨上运行的列车;③传送带上的灌装啤酒;④随风
图形.
注意:①在进行平移作图时,首先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和方向,其次要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