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智能家居发展白皮书

合集下载

中国全屋Wi-Fi技术白皮书

中国全屋Wi-Fi技术白皮书

7
家庭Wi-Fi
家庭Wi-Fi对路由器提出新要求
场景层
办公、通信、购 物等线上化转型
办公、通信、购物、休 闲娱乐、学习等线上化
办公、通信、购物、休闲娱乐、 学习、生活、安全等线上化
产品层
硬件层(路由器情况)
普通路由器
智能路由器
智慧路由器
覆盖特点
单点Wi-Fi覆盖
全屋Wi-Fi覆盖
智慧路由器不仅需要实现从单点Wi-Fi覆盖到全屋Wi-Fi覆盖, 还需要扮演“家庭中枢”的作用未来,随着办公、学习、娱乐、生活、安全等各类场景逐步走向智能化,路由器的Wi-Fi覆盖能力和承接管理能力将是重 点。从单点Wi-Fi覆盖到全屋Wi-Fi覆盖、从简单连网功能到连网兼具管理(即“家庭中枢”功能)功能等能力是路由器从 普通路由器到智慧路由器进化的主要方向。智慧路由器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服务对象:从服务设备到服务人(含不同家庭成员)转变;2)覆盖能力:从空间上的单点Wi-Fi覆盖,到基于多路由组网的全屋Wi-Fi及异构协议扩展的全栈覆盖,满足复杂智慧家庭业务的全程全 网联接要求;3)硬件能力:作为智慧家庭网络的中枢,多核CPU和边缘计算将会成为标配,感知、安全能力也会增强。家庭Wi-Fi路由器的演进情况
中国全屋Wi-Fi技术白皮书
数智赋能,变革加速
2
摘要
中国家庭Wi-Fi现状:运营商提速、 Wi-Fi 6技术升级、异构组网为智慧家庭多样化、多场景智 能互联需求提供了技术基础;智慧家庭时代,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场景全面智能化也需 要更高要求的家庭Wi-Fi;目前家庭Wi-Fi主要痛点是受电磁波传输特性影响,在Wi-Fi稳定性和 覆盖方面存在不足。全屋Wi-Fi是家庭Wi-Fi的演进方向:全屋Wi-Fi主要由多个智慧路由器组网实现,短期内强调 稳定且无上网盲点,未来强调家庭连接中心生态;目前全屋Wi-Fi主要是AC+AP有线组网、电 力猫子母路由、多路由Mesh无线组网,其适用环境和体验各有优劣势。全屋Wi-Fi主要适用场景:全屋Wi-Fi对于大平层、复式和别墅等大户型用户已成为刚需,完美 覆盖各种户型;中小户型但是对网络使用要求较高的年轻用户,也有意愿从原来的单路由升级 为多路由组网的全屋Wi-Fi;此外,全屋Wi-Fi还能完美满足移动中用网的稳定网络需求,以及 满足越来越多智能设备同时接入网络的需求;全屋Wi-Fi能满足用户对防蹭网、用网信息安全、 上网保护和智能加速等需求,让家庭上网更加安全和智能。全屋Wi-Fi能力要求:全屋Wi-Fi基础能力及体验建议分解为五个关键维度:全屋高速覆盖、高 效稳定组网、智慧、易用、安全,我们称之为全屋Wi-Fi的“基础能力及体验五维模型”。全屋Wi-Fi发展建议:当前尚缺少合适的标准和认证体系支撑,相关标准和认证的缺乏,将会导 致消费者对全屋Wi-Fi缺乏量化的认知,不利于聚焦产业各环节力量解决消费者场景体验的核心 问题,也不利于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因此,倡议产业各参与方尽快成立相应标准认证组织, 健全全屋Wi-Fi网络性能、用户场景体验相关标准及认证体系,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智慧家庭白皮书

智慧家庭白皮书

防盗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可视对讲门禁系统、煤气泄漏探测系统、远程抄表(水表、电表、煤气表)系统、紧急求助系统、远程医疗诊断及护理系统、室内电器自动控制系统、集中供冷热系统、住宅购物系统、语音与传真(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网上教育系统、股票操作系统、视频点播系统、付费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智能窗帘系统、智能灯光系统等等。

家庭智慧终端标准型型号AF0701B(7寸)、AF0901B(9寸)、AF1001B(10寸)颜色分类:糯米白操作系统:定制Android安卓4.4处理器:4核1.6GHz触摸屏类型:电容式5点触摸屏幕尺寸:7/9/10寸屏16:10 IPS屏分辨率:1024*600像素内存容量:1GB/DDR3硬盘容量:8GB辅助功能:重力感应/WIFI等其他接口:3.5mm耳机接口前置摄像头:30万家庭智慧终端豪华型型号AF0701B(7寸)、AF0901B(9寸)、AF1001B(10寸)颜色分类:糯米白/香槟金/高雅灰操作系统:定制Android安卓4.4处理器:4核1.6GHz触摸屏类型:电容式5点触摸屏幕尺寸:7/9/10寸屏16:10 IPS屏分辨率:1024*600像素内存容量:1GB/DDR3硬盘容量:8GB辅助功能:重力感应/WIFI/HDMI等其他接口:3.5mm耳机接口、USB3.0接口、TF卡接口(支持32G)前置摄像头:30万智慧终端(网关)型号 ABO7(支持7寸智能终端)、ABO9(支持9寸智能终端) 、AB10(支持10寸智能终端)。

接口:USB、4组开关量输入、2组开关量输出通讯:WIFI、ZigBee供:输入DC 12V、输出DC 5V智慧终端(网关)的设计是本系统的创新点之一,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中间件。

智慧终端(网关)通过ZigBee协议连接家中智能设备。

ZigBee是一种基于2.4GHz的新兴的近程、低速率、低功耗的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

智能家居培训资料ppt课件

智能家居培训资料ppt课件
调试与测试注意事项
确保测试环境与实际使用环境一致,记录测试结果和问题,及时 调整系统参数。
常见故障排查及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类型
设备无法连接、功能异常、系统崩溃等。
故障排查步骤
检查设备状态、查看日志信息、分析故障原因。
故障处理方法
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重启设备、更新固件、更换 硬件等。同时,记录故障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个性化定制
消费者对家居生活的个性化需求将 推动智能家居产品向个性化定制方 向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 对智能家居产品的环保性能要求也 越来越高,绿色环保将成为智能家
居产品的重要发展趋势。
THANKS
感谢观看
制。
智能窗帘
可通过手机APP或语音助手控 制开关和调节光线。
智能场景控制器
可设置多种场景模式,一键切 换不同设备的状态。
常用功能
远程控制、语音控制、场景设 置、自动化等。
03
CATALOGUE
智能家居软件及应用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架构
讲解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整体架 构,包括中央控制器、通信协议 、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语音助手
集成在智能音响中,通过 语音识别技术接收并执行 用户指令。
常用功能
播放音乐、查询天气、设 定闹钟、语音通话等。
智能照明设备
智能灯泡
可通过手机APP或语音助手控制开关 、亮度和色温。
常用功能
定时开关、远程控制、语音控制、场 景设置等。
智能灯控设备
连接智能灯泡,实现定时开关、场景 设置等功能。
智能安防设备

智能家居的发展及挑战

智能家居的发展及挑战

智能家居的发展及挑战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工智能、5G、IPv6 技术、物联网技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住宅的舒适便利程度。

智能家居的出现提高家居生活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并实现节能环保目标的居住环境,使得其被消费者青睐与选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装修新家和购买家居首选,智能家居正日益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潮流。

本文主要探讨了智能家居的起源、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智能家居;家居产业;未来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在装修布置房屋时,不仅仅关注房屋的面积、房间布局,同时也重视房屋的设计感以及给生活尽可能多的带来舒适便利。

设想以下,当你回到家中,灯具自动亮起给你一个温馨明亮的家,空调自动运行使得温度舒适宜人,扫地机器人将地面打扫的一尘不染,电饭煲、高压锅已经运行让你一回家就可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随着人工智能、5G、IPv6 技术、物联网技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家居可以满足人们这些想法。

如今智能家居产品被更多的消费者所青睐与选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装修新家和购买家居首选,智能家居正日益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潮流。

一、智能家居溯源智能家居是指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控制面板等)远程或者就地控制与之有关的所有生活设施,以构建一个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管理事物的管理系统,提高家居生活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并实现节能环保目标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技术最初仅仅是用于电气上加快机械效率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追溯至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电力来创造智能、自动化的房屋以此使生活更加舒适便利提高生活水平。

1910 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Edison)为自动彩色照明装置申请了专利并将其进行推广。

19 世纪 30 年代,美国农村电气化管理局积极推广了一系列“现代”电器。

44项科技白皮书

44项科技白皮书

44项科技白皮书科技白皮书是一种对特定领域或行业的科技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总结的文献形式。

本文档将以《44项科技白皮书》为题,详细介绍当前科技领域的44个重要技术和创新,以期能够全面了解科技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1. 人工智能技术(AI):AI作为一种利用机器学习和自主决策能力的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自动驾驶、智能语音助手和人脸识别等。

2.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将大量计算和存储资源提供给用户,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和个人领域。

3. 物联网技术(IoT):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和互联网连接各种设备,实现了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智能控制,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4.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和安全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被广泛用于加密货币的交易和智能合约的执行。

5.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通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开发新的医药、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

6. 绿色能源技术:绿色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7. 5G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容量,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8. 虚拟现实技术(VR):VR技术通过模拟现实场景,使用户能够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已经被应用于游戏、教育和医疗等领域。

9. 人脑科学技术:人脑科学技术通过研究人脑的结构和功能,为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0. 火箭技术:火箭技术是一种将载荷送入太空的技术,对于航天探索和通信卫星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1. 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为工业生产带来了重大变革。

12.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通过将数字模型转化为物理实体,实现了快速原型制作和个性化定制,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医疗等领域。

2019智能家居市场研究报告

2019智能家居市场研究报告
7
2019/3/20
智能家居入口及平台已被巨头掌握,智能家居产品种类繁杂, 细分垂直市场同样潜力巨大
智 能 家 居 产 品 分 类
1 6 11
2 7 12
3 8 18
19
20
数据来源: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智能化装饰专业委员会《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分类》· 整理
2019/3/20
2018.3
2018.9
2018.12
小程序
大 力 扶 持
2018年3月5日上午,李克强 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作了2018 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中 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 面面,其中提到“发展智能 产业,拓展智能生活”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 • 2018年,各地政府开始大 力推广“智慧小区”建设。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促进 “关于对智慧小区和装配 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 式建筑项目实施相关激励 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以 政策的通知”,并明确 下简称《意见》)。《意见》 2018年建设 “智慧小区” 明确指出我国在扩大消费规模、 的目标 提高消费水平的有力举措
2016.3
智能家居写进2016政府工作 报告和十三五规划。智能家 居的迅猛发展得到了政府的 大力扶植和培育。政策推动 物联网智能家居行业的导向 十分明显
政 策 扶 持
2013年,电视盒子、智能电 视、智能路由器等智能硬件 大热。家电制造商开始与互 联网企业合作开发产品
2018.1
2017.12
从2016年的阿尔法狗热,到 2017年人工智能被首次写进 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带来的 科技热潮一直延续到了2018 年的两会
定义核心
通过有线方式连接产品,系统调试、是物联网技术在家庭场景的应用, 改装难,设备间相对独立。 设备间可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支持用户进行个性化场景设置;可 接入具有开放端口的新产品。 移动控制 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端APP控制 智能家居产品,可实现远程控制, 便捷度、安全性、节能性提升。

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白皮书

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白皮书

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白皮书作者: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8年第49期为加快推进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编写了《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白皮书》。

本书全面梳理了全球和我国智能硬件产业的规模现状、产业链结构和主要特点,对虚拟现实产业的创新进展、应用推进、政策环境、主要企业、投融资的发展现状等做了详细的总结,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发展状况市场规模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硬件智能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智能硬件成为全球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

由于政府、科技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智能硬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货量、装机量和市场规模显著提升。

据市场调研机构艾媒咨询发布和赛迪智库整理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硬件出货量为13.9亿部,2016年达到18.8亿部,同比增长33%,2017年达到25.6亿部,2020年达到64亿部,年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在电子信息领域保持领先水平。

全球智能硬件产业初步形成了包括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健康设备、智能汽车、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车载设备等规模化产品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推动着传统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从细分产品来看,2016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达到2010万块左右,较2015年的1940万块同比增长3.9%。

预计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将超过5000万块,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0%。

智能手机方面。

IDC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5.1亿部,同比增长5.7%,增速低于2015年的两位数。

其中,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2.5亿部,同比增长7.6%,市场占有率达到82.6%。

预计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9.2亿部,同比增长4.3%,年复合增长率为6%。

智能服务机器人方面。

智能家居行业背景介绍

智能家居行业背景介绍
这是智能家居在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概念熟悉、产品认知的阶段,这时没有 出现专业的智能家居生产厂商,只有深圳有一两家从事美国 X-10 智能家居代理销售的公司从事进口零售 业务,产品多销售给居住国内的欧美用户。 开创期(2000 年-2005 年)
国内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发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厦门 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体系逐渐完善起来,此阶段,国外智能家居产品基本没有进入国内 市场。 徘徊期(2006-2010 年)
布线箱、宽带网接入和统软件配置等。 根据美国该行业之专业顾问公司 PARKS 的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美国一个家庭要安装家庭自动化设备的 平均费用在 7000 至 9000 美元之间。1995 年美国家庭已使用先进家庭自动化设备的比率为 0.33%,看来市 场真正启动尚需时日。预计这五年内,家庭自动化的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 8%。PARKS 公司的资料亦显示: 到 2004 年,家庭网络市场总额可达 57 亿美元。据国际专家预测,到 2000 年底国际智能家居的产品销售 额可达 24 亿美元。2004 年可达 148 亿美元。 发展机遇 智慧家居是今后家居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市场推广才刚刚开始,但行业的竞争已经很激烈,光是宁 波就有不下 5 家企业专门从事这方面开发。 制造企业在产业调整和转型中,都需要运用到大数据。今后,数据将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第四生产力。市 场潜力巨大,同时,智慧家居所依托的大数据分析,也是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总论 比尔盖茨是国外第一个使用智能家居的家庭,至今快有三十年的历史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也逐渐走进大 家的视野。这两年随着 wifi 的普及,无线智能家居逐渐取代了有线产品,在无线领域国内并不落后于国 外,同样使用最新 Zigbee 智能家居,但目前国内智能家居虽有潜力但发展缓慢,人们的消费观和消费能 力并不充分。 根据《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报告前瞻》分析,目前我国智能家居产品与技 术的百花齐放,市场开始明显出现低、中、高不同产品档次的分水岭,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面对中国庞 大的需求市场,预计该行业将以年均 19.8%的速率增长,在 2015 年产值达 1240 亿元。 发展 智能家居最初的发展主要以灯光遥控控制、电器远程控制和电动窗帘控制为主,随着行业的发展,智能控 制的功能越来越多,控制的对象不断扩展,控制的联动场景要求更高,其不断延伸到家庭安防报警、背景 音乐、可视对讲、门禁指纹控制等领域,可以说智能家居几乎可以涵盖所有传统的弱电行业,市场发展前 景诱人,因此和其产业相关的各路品牌不约而同加大力度争夺智能家居业务,市场渐成春秋争霸之势。 理念与原则 设计理念 智能家居控制的发展关键在于设计理念以及经营者的心态,市场目标客户真正需要什么东西,挣什么样的 钱都要慎重考虑,如果只注重签单,不设身处地的为客户着想,不兼顾智能解决未来的发展,提供片面的 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而不考虑客户的适用性,是不可取的,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这不仅降低了智能家居的 应用效果,还不利于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经营商更要本着消费者至上的理念,本着从客户利益出发心态,以认真、负责、诚信

2023年智能家居家电集成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智能家居家电集成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智能家居家电集成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智能家居家电集成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一、行业概述智能家居家电集成行业自21世纪初以来,一直是国内外IT企业竞相布局、全球研究机构关注的领域之一,将硬件、软件和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提供一整套无缝连接、智能识别、人性化展示及交互操作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全面、一站式智能家居家电控制与体验,成为全球各家企业的新赛道和战略制高点。

二、行业现状目前,全球智能家居家电集成行业总体格局已渐趋明晰,细分市场更趋多元化。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全球跨国科技巨头与本土领军企业并列崛起、各自优势互补,形成分工合作、技术迭代交互、成果共享的发展局面。

顶尖企业已经掌握了与智能家居家电相关的高端科技应用,并展示出极强的智能家居家电集成能力,市场份额较大;而中小型企业则侧重于特定或细分市场,精细化定位并提供有差别的产品线,以达到资源调配、降本增效和夯实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三、未来发展趋势1、在智能家居家电市场上,人工智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电器、照明、空调、安保、音响等终端智能化、系统互联和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智能家居家电将逐渐增多新增AI技术应用,从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本土企业发力智能家居家电集成行业,同时,独具创新理念的企业在商品的设计、生产、服务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3、智能家居家电产品的标准化将会日益完善,产品生产也将更为专业化、规模化。

4、智能家居家电领域的行业巨头将会加速布局AI的智能家居家电集成系统端云一体,使得联网的物联网设备互相连接并不断地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服务。

5、在外观上,未来的智能家居家电必然会更加普通化,而在实际的使用中,则会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6、未来的智能家居家电将会更加的节能环保化,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

四、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展望智能家居家电集成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要时期,因为行业剧变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显,我们预测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将会是快速、多元化与多元化的发展。

智慧楼宇白皮书

智慧楼宇白皮书

智慧楼宇白皮书第一部分:智慧楼宇的概述智慧楼宇是指利用先进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楼宇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的概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慧楼宇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

通过将各种设备和系统互联互通,智慧楼宇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更节能的建筑管理和使用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智慧楼宇的关键概念、应用领域和市场发展前景。

第二部分:智慧楼宇的关键概念智慧楼宇的关键概念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模拟人脑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使机器能够具备类似人类智慧的能力。

大数据是指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以发现模式和趋势的技术和方法。

智慧楼宇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种设备如照明、空调、安防等连接起来,实现集中管理和控制。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智慧楼宇能够学习和预测使用者的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

同时,大数据分析为楼宇管理者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三部分:智慧楼宇的应用领域智慧楼宇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商业办公楼、住宅楼、医疗建筑、学校和酒店等各类建筑。

在商业办公楼中,智慧楼宇可以提供办公空间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满足租户的需求。

在住宅楼中,智慧楼宇可以提供智能家居和安全监控系统,提高生活品质和安全性。

在医疗建筑中,智慧楼宇可以提供医疗设备的互联互通和远程监测,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在学校和酒店中,智慧楼宇可以提供智能安全系统和便捷的服务,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住宿体验。

第四部分:智慧楼宇的市场发展前景智慧楼宇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智慧楼宇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据市场预测,全球智慧楼宇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长。

智慧楼宇提供了更高效、更舒适、更安全的建筑使用方式,受到各类建筑业主和租户的普遍认可和青睐。

智慧楼宇的发展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标准的统一、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等问题。

《2020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0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

人和信息 人和服务
人和银行 人和人
人和周边
互联网
缩小 空间 距离 扩大 用户 视野
物联网
周边与周边
人与万物
万物与万物
空间智能化
地产存量经营
智慧社区
“1公里半径”全平台服务
海量信息交流和 更精准、快速的
社区服务整合
用户需求匹配
嫁接社区“1公里 半径”内外服务
党、政、群众与 智能化同战线
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动态阐述
2020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
——从全屋智能到空间智能化
CSHIA Research
前言
2020年,随着5G商业化落地加速,AI+IoT时代全面开启,以及新基建带来的广受益效应,智能家居进 入新的刷新阶段,步入技术重塑、产品重塑、场景重塑、入口重塑、渠道重塑与体验重塑的新征程,赋予新 生态、新特征与新常态的新生命。
AI核心 硬件
2
市场部分痛点已经摸清,大众 化的需求已被释放,更多的智 能家居单品与系统进入到大众 市场是必然趋势,但行业的整 体进程仍在无人区摸索,智能 家居尚不能被判定为全面爆发。
3
智能化安全需求首当其冲,智 能锁、智能摄像机、智能传感 器等爆款产品都是基于安全的 需求。智能安防不仅是单品购 买与全宅智能的标配场景,也 是空间智能化阵营的必争之地。
智能家居3.0的定义: 智能家居可以感知用户在家中做的任何 事情,随时能够通过智能化的功能,给予用户生活上的支持, 同时,针对用户的及时性需求,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智能家居 的价值本质,是一切都是围绕人的需求,而非围绕联动控制与 空间场景而生。
脱离人性的根本需求, 较为呆板、机械化 围绕设备控制与场景体验 构建空间智能化
2000—2005年 概念形成蓄势期

中国移动智慧家庭白皮书(2021年版)

中国移动智慧家庭白皮书(2021年版)

特别鸣谢(按拼音字母排序)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Contents1. 趋势篇 (1)1.1 行业分析 (1)1.1.1 政策导向 (1)1.1.2 市场需求 (2)1.1.3 产业发展 (3)1.2 指数分析 (4)1.2.1 宽带电视指数 (4)1.2.1.1 用户发展趋势 (4)1.2.1.2 用户行为分析 (5)1.2.2 家庭连接指数 (7)1.2.2.1 家庭网络连接 (7)1.2.2.2 家庭设备连接 (8)1.2.3 家庭安全指数 (12)1.2.3.1 家庭网络安全 (12)1.2.3.2 家庭设备安全 (14)1.2.3.3 家庭数据安全 (16)2. 产品篇 (17)2.1 全网智连 (17)2.1.1 千兆宽带 (17)2.1.2 家宽优选 (17)2.1.3 全家WiFi (18)2.2 全家智享 (19)2.2.1 和家亲 (19)2.2.2 宽带电视 (20)2.2.3 爱家智话 (22)2.3 全屋智能 (23)2.3.1 移动看家 (23)2.3.2 爱家教育 (24)2.3.3 智慧社区 (25)2.3.4 智能家居 (27)2.3.5 健康养老 (29)2.3.6 家庭办公 (30)3. 能力篇 (32)3.1 连接无感化 (32)3.1.1 WiFi智联 (32)3.1.2 设备互联 (33)3.1.3 智能加速 (33)3.2 交互智能化 (34)3.2.1 智能语音 (34)3.2.2 AI视觉 (35)3.2.3 音视频通信 (35)3.2.4 XR (36)3.3 安全泛在化 (36)3.3.1 家庭安全大脑 (36)3.3.2 智能信息管理 (37)4. 生态篇 (38)4.1 和家亲一站式赋能平台 (38)4.2 硬件生态 (38)4.3 内容/应用生态 (40)4.4 中国移动智慧家庭合作联盟 (41)5. 案例篇 (42)5.1 娱乐-中国移动大屏音乐/云游戏 (42)5.2 教育-中国移动大屏线上教育 (43)5.3 养老-中国移动居家看护包/老年娱乐包/老年出行包 (44)5.4 健康-中国移动家庭智慧健康解决方案 (45)5.5 安防-福建移动移动看家“平安计划”专项行动 (45)5.6 社区-福州滨海新城智慧社区 (46)5.7 XR应用-江西移动“VR视界”产品 (47)1.趋势篇随着5G+AICDE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家庭正逐步向智慧家庭方向演进。

人-系统交互工效学:让智能家居从可用到好用

人-系统交互工效学:让智能家居从可用到好用

别策划22特SPECIAL REPORT电器 2023/10智能家居的竞争已进入下半场——如果说上半场的竞争完成了“量”的原始积累,那么下半场要比拼的则是“质”的持续升级。

“让智能家居从可用到好用”,是现阶段智能家居用户的核心诉求之一,也是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针对用户体验升级,人-系统交互工效学为智能行业攻克这一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此,《电器》记者专访了小米集团标准与新技术部总监陈灿峰博士,就人-系统交互工效学的相关内容进入探讨,并了解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联合工作组立项的研究课题《智能家居的人-系统交互工效学标准体系研究》的进度。

《电器》:什么是人-系统交互工效学?它与更为家电业所熟悉的人体工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陈灿峰:人-系统交互工效学属于人类工效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也被称作人体工效学、人体工学或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 Engineering)等。

人类工效学是一门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组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优化系统整体效能的学科。

作为人类工效学体系的一部分,人-系统交互工效学侧重于研究具有交互式计算机的系统中以人为中心的各种交互设计。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兴起,如何实现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较为复杂的智能系统的设计,使得技术与人的生理、心理规律相匹配,技术与产品便于人的理解和操作,成为人-系统交互工效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智能家居系统,正是智能系统的一个典型人-系统交互工效学:让智能家居从可用到好用本刊记者 于璇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3电器 2023/10的代表。

《电器》:智能家居系统的用户体验与人-系统交互工效学之间有什么联系?陈灿峰:智能家居(全屋智能、智慧家庭等)系统,是由多个连接至家庭网络与服务平台的硬件设备(如通信与组网设备、家电与家居设备、安防与监控设备、控制与交互设备等)及其关联的软件应用所构成的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便利、安全、智能、环保、节能、舒适、高效的家居生活体验。

2020年中国智能物联网(AIoT)白皮书

2020年中国智能物联网(AIoT)白皮书

仅供参考
8
AIoT2025产业瞭望:工业制造
人机协同使7万工厂、630万制造从业者受益
2025年中国AIoT工业应用机遇
2025年,全国V2X联网汽
车将达到保有量14%。
2025年,我国AGV机器
人出货量超过4万台。
2025年,累计约7万家工厂使用AIoT应用,约 630万员工在安全生产、降低操作负荷方面受益。
1
中国AIoT商业分析
2
中国AIoT发展趋势
3
3
中国AIoT概念与现状目录
AIoT定义 2025产业瞭望 AIoT系统架构
4
智能物联网(AIoT)定义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协同应用
智能物联网(AIoT)是2018年兴起的概念,指系统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信息(一般是在监控、互动、连接情
境下的),在终端设备、边缘域或云中心通过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包括定位、比对、预测、调度等。在技术
数量将超过340万杆。
仅供参考
10
中国AIoT概念与现状目录
AIoT定义 2025产业瞭望 AIoT系统架构
11
AIoT整体架构
主要包括智能设备与解决方案层、操作系统层、基础设施层
AIoT的体系架构中主要包括智能设备及解决方案、操作系统OS层、基础设施等三大层级,并最终通过集成服务进行交付。 智能化设备是AIoT的“五官” 与“手脚” ,可以完成视图、音频、压力、温度等数据收集,并执行抓取、分拣、搬运等 行 为,通常是物联网设备与解决方案搭配向客户提供,这一层涉及设备形态多样化,玩家众多。OS层相当于AIoT的“大 脑” ,主要能够对设备层进行连接与控制,提供智能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将针对场景的核心应用固化为功能模块等,这 一层 对业务逻辑、统一建模、全链路技术能力、高并发支撑能力等要求较高,通常以PaaS形态存在。基础设施层是AIoT 的“躯 干”,提供服务器、存储、AI训练和部署能力等IT基础设施。

HPE ProLiant Gen10 服务器的故障排除指南

HPE ProLiant Gen10 服务器的故障排除指南

© Copyright 2017-2019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通知本文档中包含的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随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明确保修声明中阐明了此类产品和服务的全部保修服务。

此处的任何内容都不应视作额外的担保信息。

对于本文档中包含的技术或编辑方面的错误或疏漏,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不承担任何责任。

保密的计算机软件。

必须具有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颁发的有效许可证,方可拥有、使用或复制本软件。

按照 FAR 12.211 和 12.212 的规定,可以根据供应商的标准商业许可证授权美国政府使用商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文档以及商业编号的技术数据。

单击指向第三方网站的链接将会离开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网站。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无法控制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网站之外的信息,也不对这些信息承担任何责任。

商标声明Microsoft®、Windows®和 Windows Server®是 Microsoft Corporation 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注册商标或商标。

Linux®是 Linus Torvalds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注册商标。

Red Hat®是 Red Hat, Inc. 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注册商标。

SD 和 microSD 是 SD-3C 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地区)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VMware®是 VMware, Inc. 在美国和/或其他司法辖区的注册商标或商标。

目录使用本指南 (10)入门 (10)支持的服务器 (10)其它故障排除资源 (11)故障排除的准备工作 (12)服务器故障排除的前提条件 (12)重要安全信息 (12)设备上的符号 (13)警告和小心 (13)静电释放 (14)防止静电释放 (14)防止静电释放的接地方法 (15)收集症状信息 (15)诊断服务器前的准备工作 (15)处理器故障排除准则 (16)将服务器降级到最低硬件配置 (17)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18)解决连接松动问题 (18)搜索服务通知 (18)固件更新 (18)在启用了 HPE 可信平台模块和 BitLocker 的情况下更新服务器 (19)DIMM 处理准则 (19)DIMM 和 NVDIMM 安装信息 (19)在 HPE ProLiant Gen10 服务器上支持的 Intel Xeon 可扩展处理器 (20)DIMM-处理器兼容性 (20)NVDIMM-处理器兼容性 (20)组件 LED 指示灯定义 (20)存储 (20)SAS、SATA 和 SSD 驱动器准则 (20)热插拔驱动器 LED 定义 (21)半高 LFF 驱动器 LED 指示灯定义 (22)NVMe SSD LED 指示灯定义 (22)SFF 闪存适配器组件和 LED 指示灯定义 (24)系统电源 LED 指示灯定义 (24)运行状态条形 LED 指示灯定义(仅限 c 系列服务器刀片) (25)前面板 LED 指示灯和按钮 (25)前面板 LED 指示灯注释 (26)使用服务器运行状况摘要 (26)前面板 LED 指示灯电源故障代码 (28)控制器和能源包电缆 (29)远程故障排除 (30)远程故障排除工具 (30)远程访问 Virtual Connect Manager (31)3使用 iLO 远程排除服务器和服务器刀片的故障 (31)使用 Onboard Administrator 对服务器刀片进行远程故障排除 (32)使用 OA CLI (32)诊断流程图 (34)诊断步骤 (34)在开始之前收集重要信息 (34)故障排除流程图 (34)使用诊断流程图 (34)初始诊断 (34)远程诊断流程图 (35)开机故障流程图 (36)ML 和 DL 系列服务器的服务器开机故障流程图 (36)XL 系列服务器的服务器开机故障流程图 (38)BL 系列服务器刀片的服务器刀片开机故障流程图 (40)POST 故障流程图 (43)POST 问题 - 服务器在 POST 期间挂起或重新引导流程图 (44)POST 问题 - 无法引导,没有视频流程图 (46)POST 问题 - 可以引导,没有视频流程图 (47)操作系统引导故障流程图 (48)Intelligent Provisioning 故障流程图 (49)控制器故障流程图 (51)HPE Smart Array 控制器的能源包问题 (53)物理驱动器故障流程图 (56)逻辑驱动器故障流程图 (58)故障指示流程图 (59)非刀片服务器的服务器故障指示流程图 (60)BL c 系列服务器刀片的服务器刀片故障指示流程图 (62)网卡故障流程图 (64)常规诊断流程图 (67)硬件问题 (70)用于所有 ProLiant 服务器的步骤 (70)电源问题 (70)服务器无法开机 (70)供电来源问题 (70)电源问题 (71)没有足够的电源配置 (72)UPS 问题 (73)UPS 无法正常供电 (73)显示电池电量不足警告 (74)UPS 上的一个或多个 LED 指示灯呈红色 (74)常规硬件问题 (74)新硬件问题 (74)未知问题 (76)第三方设备问题 (76)测试设备 (77)驱动器问题(硬盘驱动器和固态驱动器) (78)驱动器发生故障 (78)无法识别驱动器 (78)无法访问数据 (79)服务器响应时间比平时长 (80)HPE SmartDrive 图标或 LED 指示灯指示驱动器错误,或者在 POST、HPE SSA 或HPE SSADUCLI 中显示错误消息 (81)4SSD Smart Wear 错误 (81)诊断阵列问题 (81)HPE Smart Array SR 和 MR Gen10 控制器的诊断工具 (81)存储控制器问题 (82)常规控制器问题 (82)控制器不再是冗余的 (83)在 RAID 模式下访问的驱动器上的数据与在非 RAID 模式下访问的数据不兼容 (84)在将驱动器移到新的服务器或 JBOD 后,Smart Array 控制器不显示这些驱动器 (84)驱动器漫游 (84)具有 10 SFF 驱动器背板或 12 LFF 驱动器背板的服务器上的数据故障或磁盘错误 (84)禁用 RAID 模式后找不到 HPE Smart Array S100i SR Gen10 驱动器 (85)无法识别 HPE Smart Array S100i SR Gen10 驱动器 (85)风扇和散热问题 (86)常规风扇问题 (86)风扇的运行速度比预期速度高 (87)风扇噪音太大(高速) (87)风扇噪音太大(低速) (88)热插拔风扇问题 (88)HPE BladeSystem c 系列机箱风扇高速运行 (89)内存问题 (89)常规内存问题 (89)隔离并最小化内存配置 (90)服务器内存不足 (90)DIMM 配置错误 (90)服务器无法识别现有的内存 (91)服务器无法识别新的内存 (92)无法修复的内存错误 (93)超过可纠正的内存错误阈值 (94)NVDIMM 问题 (94)NVDIMM 安装错误 (94)已禁用 NVDIMM (95)在操作系统中不显示持久性内存驱动器 (96)持久性内存驱动器是只读的 (96)持久性内存驱动器不再具有持久性 (97)HPE 可扩展持久性内存问题 (98)在操作系统中不显示持久性内存驱动器 (98)持久性内存驱动器是只读的 (100)持久性内存驱动器不再具有持久性 (101)HPE 可扩展持久性内存备份和恢复失败 (102)无法配置可扩展持久性内存 (103)处理器问题 (104)排除处理器故障 (104)无法纠正的计算机检查异常 (105)可信平台模块问题 (105)TPM 发生故障或检测不到它 (105)系统电池电量不足或耗尽 (106)主板和电源背板问题 (106)microSD 卡问题 (107)系统无法从 microSD 卡引导 (107)U 盘问题 (107)系统无法从 U 盘引导 (107)图形和视频适配器问题 (108)排除常规图形和视频适配器故障 (108)视频问题 (108)打开服务器电源后屏幕黑屏超过 60 秒 (108)如果使用节能功能,显示器无法正常工作 (109)显示颜色不对 (110)5显示慢慢移动的水平线 (110)鼠标和键盘问题 (110)扩展卡问题 (111)系统在更换扩展卡期间要求使用恢复方法 (111)网络控制器或 FlexibleLOM 问题 (111)安装了网络控制器或 FlexibleLOM,但无法正常工作 (111)网络控制器或 FlexibleLOM 已停止工作 (112)在添加扩展卡后,网络控制器或 FlexibleLOM 停止工作 (112)网络互连模块刀片问题 (113)具有 AMD 处理器的 HPE ProLiant Gen10 服务器的网络性能或虚拟机性能问题 (113)能源包问题 (114)Gen10 服务器中的能源包支持 (114)能源包在长期搁置后可能会耗尽电量 (114)能源包配置错误 (115)能源包故障 (115)电缆问题 (116)在使用较旧的小型 SAS 电缆时,发生驱动器错误、重试、超时和无根据的驱动器故障 (116)无法识别 USB 设备,显示错误消息,或者设备在连接到 SUV 电缆时无法开机 (116)软件问题 (117)操作系统问题和解决方法 (117)操作系统问题 (117)操作系统锁定 (117)错误日志中显示错误 (117)在安装 Service Pack 后出现问题 (117)更新操作系统 (118)更新操作系统的前提条件 (118)更新操作系统 (118)重新配置或重新加载软件 (118)重新配置或重新加载软件的前提条件 (118)还原备份版本 (119)Linux 资源 (119)应用程序软件问题 (119)软件锁定 (119)更改软件设置后出错 (119)更改系统软件后出错 (120)安装了应用程序后出错 (120)ROM 问题 (120)远程 ROM 刷新问题 (120)命令行语法错误 (120)目标计算机上拒绝访问 (121)无效或不正确的命令行参数 (121)网络连接在进行远程通信时失败 (121)ROM 刷新期间发生故障 (121)不支持目标系统 (122)系统在固件更新期间要求使用恢复方法 (122)引导问题 (123)服务器无法引导 (123)UEFI 服务器的 PXE 引导准则 (125)软件和配置实用程序 (126)服务器模式 (126)产品规格说明简介 (126)6Active Health System Viewer (126)Active Health System (127)Active Health System 数据收集 (127)Active Health System 日志 (127)HPE iLO 5 iLO (127)iLO 联合 (128)iLO服务端口 (128)iLO RESTful API (129)RESTful Interface Tool (129)iLO Amplifier Pack (129)Integrated Management Log (129)Intelligent Provisioning (129)Intelligent Provisioning 操作 (130)管理安全性 (131)适用于 Windows 和 Linux 的 Scripting Toolkit (131)UEFI System Utilities (131)选择引导模式 (131)安全引导 (132)启动嵌入式 UEFI Shell (133)HPE Smart Storage Administrator (133)HPE MR Storage Administrator (134)StorCLI (134)USB 支持 (134)外置 USB 功能 (134)支持冗余 ROM (134)安全性和安全优势 (135)使系统保持最新状态 (135)更新固件或系统 ROM (135)Service Pack for ProLiant (135)更新 System Utilities 中的固件 (136)从 UEFI 嵌入式 Shell 中更新固件 (137)联机刷新组件 (137)驱动程序 (137)软件和固件 (137)支持的操作系统版本 (138)HPE Pointnext 产品 (138)主动通知 (138)报告和日志 (139)报告和日志概述 (139)Active Health System 日志 (139)Active Health System 日志下载方法 (139)下载某个日期范围的 Active Health System 日志 (139)下载整个 Active Health System 日志 (140)使用 cURL 下载 Active Health System 日志 (141)清除 Active Health System 日志 (143)通过 IP 下载 AHS 日志 (143)下载 Active Health System 日志 (iLOREST) (144)使用 AHSV 排除故障或打开支持案例 (145)Intelligent Provisioning 诊断工具 (145)Integrated Management Log (145)查看 IML (145)使用 HPE SSA 执行诊断任务 (146)HPE Smart Storage Administrator Diagnostics Utility CLI (146)安装实用程序 (146)7在 CLI 模式下启动该实用程序 (146)诊断报告过程 (147)查看诊断报告 (147)识别和查看诊断报告文件 (147)SmartSSD Wear Gauge 报告过程 (148)查看 SmartSSD Wear Gauge 报告 (148)识别和查看 SmartSSD Wear Gauge 报告文件 (148)HPS 报告 (148)Linux 报告 (148)故障排除资源 (149)在线资源 (149)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支持中心网站 (149)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信息库 (149)以前的 HPE ProLiant 服务器型号的故障排除资源 (149)服务器刀片机箱故障排除资源 (149)故障排除资源 (149)服务器文档 (150)服务器用户指南 (150)服务器维护和维修指南 (150)设置和安装指南 (151)HPE iLO 软件文档 (151)UEFI System Utilities 文档 (151)Intelligent Provisioning 软件文档 (151)产品规格说明简介 (151)白皮书 (151)服务通知、咨询和通告 (151)订阅服务 (152)HPE Pointnext 产品 (152)产品信息资源 (152)其他产品信息 (152)HPE SmartMemory 速度信息 (152)注册服务器 (152)服务器功能概述和安装说明 (152)主要功能和选件部件号 (152)服务器和选件的规格、符号、安装警告和通告 (153)HPE Smart Array 控制器文档 (153)备件号 (153)拆卸步骤、部件号和规格 (153)拆卸和更换步骤视频 (153)技术主题 (153)产品安装资源 (153)外部布线信息 (153)电源容量 (154)开关设置、LED 指示灯功能、驱动器、内存、扩展卡和处理器安装说明以及板卡布局.154产品配置资源 (154)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Advisor (154)设备驱动程序信息 (154)DDR4 内存配置 (154)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信息(对于出厂时安装的操作系统) (154)服务器配置信息 (154)服务器设置软件的安装和配置信息 (154)服务器的软件安装和配置 (154)HPE iLO 信息 (155)服务器管理 (155)8服务器管理系统的安装和配置信息 (155)容错、安全保护、保养和维护、配置和设置 (155)网站 (156)支持信息和其他资源 (157)获取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支持 (157)获取更新 (157)客户自行维修 (158)远程支持 (158)保修信息 (158)法规信息 (158)文档反馈 (159)症状信息检查清单 (160)9使用本指南入门注意:对于常见的故障排除步骤,“服务器”一词用于表示服务器和服务器刀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