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品味童谣中的“趣”》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品味童谣中的“趣”》上课PPT 18

集
文本 《打开大门看杨
体
柳》
构 《胖娃胖嘟嘟》 建,
达 《颠倒歌》
成 《可爱的小丫
共
丫》
归类型 找趣点
数字谣 √
√ 连锁谣
√ 颠倒谣
问答谣
√
悟特点 含有数字 首尾相连 相反颠倒 有问有答
共同特点
朗朗上口、 诙谐幽默
格式相同、 结构一致
短小精悍、 形象生动
对生活的热 爱。
识 摇篮曲 、游戏歌 、数数歌、绕口令 、谜语歌 、颠倒歌 、字头歌……
好书推荐
记录了几百首泸州童谣,这 些童谣形象生动、诙谐活泼, 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童真 童趣。希望孩子们在此书中去 发现更多有趣的童谣!
谢谢聆听 批评指导
2.甚至可以原创童谣。
打开大门看杨柳 小幺妹,到门口,打开大门看杨柳。 杨柳树,开白花,鸭子下田打哈哈。
咕叽咕叽一,红包一块七。 咕叽咕叽二,烧锅炒胡豆。 咕叽咕叽三,兄弟出四川。 咕叽咕叽四,去请王道士。 咕叽咕叽五,上山打老虎。 咕叽咕叽六,学堂把书读。
咕叽咕叽七,……
胖娃胖嘟嘟 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 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 白马跳得高,胖娃耍大刀。 大刀耍得圆,胖娃滚铁环。 铁环跑得快,胖娃跟到撵。
段文汉 75岁 流传泸县、纳溪 ①撵:,
夹着火车上皮包。
大北街,小街子,
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
又怕砖头咬我手。
集体构建, 达成共识
可爱的小丫丫
小丫丫,笑哈哈。 笑的啥?笑妈妈。 你笑妈妈做什么?我笑妈妈是朵花。 妈妈是朵什么花?妈妈是朵牵牛花。 牵牛花会做什么?牵牛花会吹喇叭。 吹完喇叭做什么?吹出一堆水娃娃。 水娃娃要做什么?水娃娃要下瓜架。 下到瓜架做什么?下到瓜架摘黄瓜。 摘下黄瓜做什么?咔嚓一声进嘴巴。 进了嘴巴做什么?呀,这下头上会长瓜!
有趣的童谣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

有趣的童谣群文阅读一等奖教案执教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谣”“连锁谣”“颠倒谣”,感受童谣的种类之趣。
2.学会童谣的多种读法,感受童谣的内容和音韵之趣。
3.尝试创编童谣,感受童谣的想象之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2、目标3教学过程一、走进数字谣1.自由读两首数字谣,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童谣一:一只小鸟叫喳喳一只小鸟叫喳喳,两只青蛙叫呱呱。
三只小猪哼哼哼,四匹小马呱哒哒。
五个娃娃笑哈哈,分吃一个大西瓜。
童谣二:小蚂蚁搬虫虫小蚂蚁,搬虫虫,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条缝,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
2.观察这两首童谣,找找它们的共同之处,发现数字谣的特点。
师:童谣读完了,细心的孩子们有没有发现,这两首童谣有没有共同之处?生:都有一二三四五这些数字生:里面都有量词。
师:这类童谣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因为都有数字,我们叫它数字谣。
3.趣读数字谣——拍手读、表演读、唱读、合作读。
4.交流内容之趣。
二、走进连锁谣1.合作学习,完成下面的要求(1)将两首连锁谣读正确、读通顺。
童谣三:野牵牛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哒!嘀嘀哒!童谣四:从前有座山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锅,锅里有个盆儿,盆里有个碗儿,碗里有个碟儿,碟里有个勺儿,勺里有个豆儿,我吃了,你馋了,我的故事讲完了。
(2)仔细观察,找到这两首童谣的相同之处,理解它们为什么叫“连锁谣”,体会韵律之趣。
师:孩子们,细心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童谣有什么特点?生:就是第一句和第二句,有高楼、高楼,树梢、树梢,东墙、东墙,篱笆、篱笆。
师:在第一行的末尾有“高楼”出现,在第二行的开头“高楼”又出现了,像这样规律的童谣叫什么名字呢?我们看它像一个锁链一样,一环套着一环,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师:很形象,为了表现它连续的特点,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连锁谣。
(3)把认为有趣的内容画下来,和同桌交流。
童谣教案有趣的童谣

童谣教案有趣的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有趣的童谣》。
详细内容包括:童谣的定义与特点、童谣的语言游戏、童谣的节奏与韵律、经典童谣欣赏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童谣的定义与特点,掌握童谣的语言游戏,感受童谣的节奏与韵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童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童谣的喜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语言游戏和创作技巧。
教学重点:童谣的定义、特点、节奏与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童谣集、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趣的童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童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2)童谣的语言游戏:讲解童谣中的语言游戏,如顶针、对仗、夸张等,举例分析。
(3)童谣的节奏与韵律:让学生通过拍手、朗读等方式感受童谣的节奏与韵律。
3. 经典童谣欣赏与分析:挑选几首经典童谣,引导学生从语言、节奏、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创作童谣: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有趣的童谣。
六、板书设计1. 童谣的定义与特点2. 童谣的语言游戏3. 童谣的节奏与韵律4. 经典童谣欣赏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以“我的校园生活”为主题的童谣。
2. 答案要求:符合童谣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内容积极向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童谣,学生对童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创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收集更多有趣的童谣,了解童谣的历史背景,举办童谣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童谣创作的指导6.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富有节奏感和趣味性的童谣。
小学语文一年级群文阅读《有趣的儿歌》教学设计(附选文)( word 版)

有趣的儿歌《小白兔》《大个子》《比尾巴》《丢手绢》选自《今日诵》1、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2、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学编儿歌,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创作儿歌的乐趣。
通过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交流活动:生齐读所学过的儿歌《在一起》《有礼貌》《月儿弯弯》等。
1、师:孩子们刚才读儿歌的时候都很认真,有的读得很有表情,有的孩子还读的摇头晃脑,看来,大家都喜欢读儿歌,是吧?2、介绍儿歌:儿歌又叫童谣,(师板书:童谣)它是诗歌的一种,可以诵读,也可以吟唱。
在我们的生活中,游戏中,劳动中都藏着一首首好听又好玩的儿歌,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有趣的儿歌》板书完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诵读儿歌,读出节奏1、教师导学《小白兔》(1)初读儿歌师:看,谁来了?(出示小白兔的图)生:小白兔。
(课件出示第一首童谣《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l、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师:想和它玩吗?那就要会读这首儿歌哦!(生自读儿歌)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其他的孩子认真听,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白兔?(教师指名读儿歌,师随机正音词语“萝卜”。
)师:从她的朗读中你能听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白兔?(可爱的小白兔。
)(2)读出儿歌的节奏师:对!这么可爱的小白兔我们要怎么才能读出它的可爱,让儿歌好听又好玩呢?(抽生说)小白兔有个好办法,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方法:“我能一边拍手一边打着节奏读儿歌,你呢?”)师:除这个办法,你还有别的玩法吗?自己试一试,也可以找你的同桌合作。
师:我看到你们的玩法可真多,有边念边跳的,有拍桌子打节奏的。
谁愿意来展示?(一组同桌对拍打节奏读童谣)表演读(3)读出儿歌的韵味师:像刚才这样用不同的法子打着节奏来读儿歌,读得有轻有重、有快有慢,这样儿歌就能读得好听又好玩啦!聪明的孩子请你想想,为什么儿歌读起来会这样朗朗上口呢?(每行末尾的字,韵母一样。
《有趣的童谣》教案设计

《有趣的童谣》教案设计《《有趣的童谣》教案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有趣的童谣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吟唱,让孩子感受到童谣优美的韵律、欢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童谣教案:有趣的童谣。
2、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我们来玩个游戏,大家还记得吗?《木头人》的游戏,喜不喜欢?学生说,学生做。
“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2.小朋友知道吗?刚才我们玩游戏时嘴里念的是什么?是啊,刚才我们念的呀,就是一个很有趣的童谣。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堂《有趣的童谣》。
(揭题:有趣的童谣)3.你们会说哪些童谣?小朋友知道的真不少!童谣是读起来琅琅上口的歌谣,它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啦!今天王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本童谣书,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丰富多彩的童谣书中的这些童谣,老师已经发给大家了,你们自己先读读看,看看最喜欢哪一首童谣?(先别忙,老师不仅想听你说,还想听你读呢,把你最喜欢的那首多读几遍,你可以自由读,也可以请小伙伴和你一起读。
)(板书:读)相机教授:1.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打一植物)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白羽袍。
走路摇摇又摆摆,扁扁嘴巴唱歌谣。
(打一动物)你们有没猜到?原来谜语也是一种童谣啊!你还懂什么谜语?能说一个给小朋友猜猜?(1个)2.问答歌《上网》小蜘蛛,去上网。
什么网?蜘蛛网。
上网干什么?上网找口粮。
小刚刚,去上网。
什么网?英特网。
上网干什么?上网去冲浪。
《问答歌》应该是一问一答的,你可以请个小朋友和你一起配合下!你们谁提问,谁回答?第一句就一起读吧!想不想跟着音乐一起读?(男生来提问,女生来回答)3、绕口令《补皮鼓》墙上画只鼓,鼓上画只虎。
老鼠咬破鼓,拿块布来补,不知是布补虎还是布补鼓。
绕口令特别有意思,每一个绕口令都是用读音容易混淆的字或词编成的,读得又快又准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本事呀!你能读好这个《补皮鼓》吗?(指名读)看来喜欢的还不一定能读好,要读好,得多练呢!你觉得这个绕口令最难读的在哪里?【显红字:布补虎布补鼓】老师相信你这一次一定能读好了。
三年级群文阅读:《品味童谣中的”趣“》精品 说课课件PPT

读写结合,深化议题
说教学过程
环节四:读写结合,深化议题
集体构建,达成共识
《泸州文化似长龙》
陈露
我泸州,称酒城。串串香,锅盔 棒! 客人你要吃点啥?吃点糕。 什么糕?白糕。 什么白?塔白。 什么塔?观音塔。 什么观?龙透“关”。 什么龙?泸州文化似长龙。
好书推荐
记录了几百首泸州童谣,分为四时 八节歌、童趣谣、生活劳动歌、红军 歌谣4个部分。这些童谣形象生动、诙 谐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童 真童趣。
03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趣读童谣的音韵之趣。
04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创编童谣,感受想象之趣。
05
教学过程
1 2
激发兴趣,导入议题 共读童谣,聚焦议题 集体构建,达成共识 读写结合,深化议题
3
4
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议题
说教学过程
环节二:共读童谣,聚焦议题
共读童谣,聚焦议题
打开大门看杨柳 小幺妹,到门口,打开大门看杨柳。 杨柳树,开白花,鸭子下田打哈哈①。 咕叽咕叽一,红包一块七。 咕叽咕叽二,烧锅炒胡豆。 咕叽咕叽三,兄弟出四川。 咕叽咕叽四,去请王道士。 咕叽咕叽五,上山打老虎。 咕叽咕叽六,学堂把书读。 ①打哈哈:笑哈哈
共读童谣,聚焦议题
打开大门看杨柳 小幺妹,到门口,打开大门看杨柳。 杨柳树,开白花,鸭子下田打哈哈①。 咕叽咕叽一,红包一块七。 咕叽咕叽二,烧锅炒胡豆。 咕叽咕叽三,兄弟出四川。 咕叽咕叽四,去请王道士。 咕叽咕叽五,上山打老虎。 咕叽咕叽六,学堂把书读。 ①打哈哈:笑哈哈
集体构建,达成共识
小组汇报要求 1.熟读,读通读顺。(阅读三首,先 个人完成) 2.小组讨论选择其中一首,展示读。 可以拍手读、可以动作读、可以合作 读…… 3.小组讨论,圈出选定书 群文读写 品味泸州童谣的“趣”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谣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谣一、引言童谣是一种既有趣又具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适合用于群文阅读教学。
本文将介绍一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童谣作为主要阅读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对童谣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演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通过游戏或小活动引入童谣的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可以利用唱歌、动作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和欢快氛围。
2. 理解童谣2.1. 阅读童谣让学生集体阅读一首或多首童谣,教师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生词或难点,注重培养学生对童谣的整体理解能力。
2.2. 想象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童谣内容,想象相关的情境和场景。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的想象能力。
2.3. 绘制图画要求学生根据对童谣的理解和想象,绘制相关的图画。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3. 赏析童谣3.1. 听音乐播放童谣的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可以辅助学生跟读或拍手,加强对童谣的体验。
3.2. 分析词句引导学生分析童谣中的词句,让他们领会童谣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词句中的修辞手法或形象描绘。
3.3. 学唱童谣组织学生学唱童谣,让他们亲身感受童谣的乐趣。
可以分角色或分组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协作精神。
4. 创作童谣鼓励学生根据对童谣的理解和赏析,创作自己的童谣作品。
可以设置主题或引导学生以一种情感为出发点进行创作。
5. 总结和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童谣绘画和创作作品,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可以随堂提问学生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2. 图画展示: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绘制的童谣图画,评估他们对童谣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创作作品评估:通过评估学生创作的童谣作品,了解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有趣的童谣(说课)

1.通过多形式朗读,了解“连锁谣”的特点, 初步掌握它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通过朗读、探究,发现“连锁谣”的不同 连锁形式。
3.创编 “连锁谣”,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能力。
五、课堂结构
猜谜互动,激趣引入
共读童谣,发现特点
抓住特点,尝试创编
趣味诵读,感受不同形式
方言朗读,感受趣味
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五、课堂结构
环节一:猜谜互动,激趣引入
猜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未 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五、课堂结构
环节二:共读童谣,发现特点
思考交流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读、去寻找、 去发现连锁谣的规律,既训练了学生的探 究能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五、课堂结构 ·
环节三:趣味诵读,感受不同形式
往下连 反复绕 问答式
(设计意图:多篇并行,引导学生在同 一规律中探求不同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
五、课堂结构
环节四:抓住特点,尝试创编
创编连锁谣
(设计意图:实践反馈,培养学生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
五、课堂结构
环节五:方言朗读,感受趣味
四川话朗读《胖娃上成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到方言 的魅力,朗读的趣味。)
我底下有什么(原文)
七星潭 黑暗底下有一颗星星, 星星底下有一棵树, 树下有一张毡子, 毡子底下有一个我。 我底下有什么? 我不告诉你。
谢 谢
三、文本
都由一把把锁连起来。 呈现了三种不同的连锁形式。
四、理念
“议题”是抓手,“整合、求异”的策 略是指导,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 “线”, 以探求连锁谣不同形式的特点为 “珠”, 以“线”串“珠”,感受连锁谣的趣味, 认识连锁谣的三种连锁形式,彰显语文学 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
童谣里的“趣”

25
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 在家,打屁就是他”,导入新课。
二、导学数字谣《一二三四五》 1.自读童谣,读通,读顺。 2.学习多种方式趣读童谣,体会数字 谣的有趣之处。 (板书:拍手读、做动作读、合作读、强 调读) 3. 总 结 数 字 谣 的 特 点 ,给 童 谣 命 名 。 (板书:数字式) 三、任务驱动,自读三首童谣作品 (PPT 出示任务单) 1.解读任务单。 (1)阅读单上有三首童谣,请选择刚才 学习的诵读法,把每一首读三遍。 (2)把每首童谣中你读到的有趣的地 方用“————”勾画出来。 2.学生自主完成目标任务。 四、生生交流汇报
2017.01 总第 598 期
【课例展台】
童谣里的“趣”
宜宾市南溪区钟灵街小学 赵 泓
执教年级:二年级。 议题:童谣里的“趣”。 选文:《一二三四五》《野牵牛》《颠倒 歌》《弯弯谣》等。 教学目标: 1.读议结合,趣味诵读,体会数字谣、 连锁谣、颠倒谣、问答谣等作品中的内容、 情感和形式之趣。 2.举一反三,思维语言同步,初步感受 创编童谣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趣味诵读童谣,体会 童谣中的无限童趣。 教学难点:交流总结出童谣的形式之 趣和创编童谣。 教学准备:选文材料、教学 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读一首当地的孩子们耳熟能详的
1.趣读连锁谣(PPT 出示连锁式童谣) (1)学生展示诵读童谣,读出节奏和 趣味。 (2)交流体会到的有趣之处,给此类 童谣命名。(板书连锁式)
2.趣读颠倒歌(课件:出示颠倒歌)。 (1)交流颠倒谣有趣的地方,分享颠 倒所带来的快乐,给此类童谣命名。 (2)引导用疑问语气强调读出颠倒歌 的趣味。
3. 趣 读 问 答 歌(出 示 课 件 :《弯 弯 谣》)。
群文阅读《品味童谣中的“趣”》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品味童谣中的“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童谣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运用正确的朗诵技巧朗诵童谣。
3.培养发现生活中趣味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童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准确地朗诵童谣。
3.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趣味的能力。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童谣的含义和功能。
2.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
教学准备:PPT、童谣选本、录音设备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童谣的录音,同时在PPT上展示童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了解童谣(10分钟)2.教师与学生讨论童谣的功能,引导学生理解童谣与儿童的密切关系以及童谣对儿童情感和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
Step 3 朗读童谣(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朗读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韵律等。
2.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已经准备好的童谣,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抓住童谣中的趣味之处。
3.学生分组朗读童谣,互相评价。
Step 4 激发创造力(1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生活中的有趣场景,例如一个快乐的儿童游乐场、一个热闹的生日派对等。
2.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场景中的趣味所在,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细节和亮点。
3.学生个别或小组写出一首与所选场景相呼应的童谣,并进行分享。
Step 5 回顾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童谣中的趣味以及学习童谣的好处。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谣,根据课上所学的朗读技巧进行自我录音,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邀请一些擅长朗读童谣的学生来表演,展示他们自己的朗读技巧。
2.可以组织学生形成一个童谣朗诵小组,定期在班级或学校进行童谣朗诵的演出。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读表演和书面作业,评价学生是否正确理解童谣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童谣中的趣味和发现生活中趣味的能力。
群文阅读:《探索童谣中的“乐趣”》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探索童谣中的“乐趣”》教学设计概述: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群文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探索童谣中的“乐趣”。
通过分析、解读和表演童谣歌词,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童谣的内涵,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巧。
教学目标:1. 了解童谣的特点和功能,探索童谣中蕴含的“乐趣”;2. 分析和解读童谣歌词,理解童谣的意义和内涵;3. 通过表演童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巧;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音韵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和方法:1. 导入环节:引入童谣的背景和意义,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2. 分析和解读童谣歌词:引导学生分析童谣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理解其中的意义;3. 合作朗读童谣: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朗读童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韵意识;4. 表演童谣: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谣,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展示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巧;5. 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就童谣的意义和内涵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成果评价:1. 学生参与度:考察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理解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分析和解读童谣的能力,评估他们对童谣的理解程度;3. 表演效果:评估学生在表演童谣中展示出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巧。
教学资源:1. 童谣教材和相关音频、视频;2. 学生课本和笔记;3. 分组表演所需的道具和装饰品。
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设计建议分为三个课时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导入童谣的背景,分析和解读童谣歌词;- 第二课时:合作朗读童谣,准备表演;- 第三课时:小组或个人表演童谣,讨论和分享。
备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展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群文阅读:《发掘童谣中的“游乐”》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发掘童谣中的“游乐”》教学设计前言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发掘童谣中的“游乐”》教学设计的参考。
该教学设计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探索童谣中的“游乐”主题,帮助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童谣的特点和意义- 发掘童谣中的“游乐”元素-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童谣的定义和作用。
2. 研究:引导学生阅读选定的童谣作品,重点关注其中的“游乐”元素。
3. 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童谣中“游乐”元素的理解和感受。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童谣中的“游乐”元素对角色塑造和情节推进的作用。
5. 创作: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谣作品,表达他们对“游乐”的理解和感受。
6. 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促进他们的交流和研究。
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 介绍童谣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
- 提问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对童谣的了解和喜爱的作品。
2. 研究阶段:- 指导学生阅读选定的童谣作品,让他们理解其中的“游乐”元素。
- 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语和句子,加深对童谣内容的理解。
3. 讨论阶段:-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童谣进行讨论。
-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童谣中的“游乐”元素的理解和感受。
4. 分析阶段:- 引导学生分析童谣中的“游乐”元素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影响。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5. 创作阶段:-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自己的童谣作品。
-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完善创作。
6. 展示阶段:- 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童谣作品。
-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童谣中的“游乐”元素的理解程度。
-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选定的童谣作品- 分组讨论和创作的指导材料- 展示学生作品的场地和设备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创作能力。
品味经典童谣歌曲小学语文课教案

品味经典童谣歌曲小学语文课教案一、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童谣是一种高效而有趣的教学资源,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韵律感。
本教案将以经典童谣歌曲为素材,通过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品味,让学生在欢乐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经典童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韵律感。
三、教学准备1. 经典童谣歌曲材料:《拔萝卜》、《小白兔乖乖》等;2. 相关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约10分钟)1. 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起学生的兴趣;2. 向学生展示一段童谣歌曲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步:了解童谣歌曲(约15分钟)1. 介绍童谣歌曲的背景和起源,激发学生的兴趣;2. 分发童谣歌曲歌词及翻译,让学生跟读并理解歌词的意义;3. 分组让学生表演童谣歌曲,培养其表达能力和韵律感。
第三步:欣赏经典童谣歌曲(约20分钟)1. 播放经典童谣歌曲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四步:创作小诗歌(约20分钟)1. 邀请学生根据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小诗歌;2.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字句的表达准确性;3. 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第五步:语文拓展活动(约20分钟)1. 配合童谣歌曲的主题,布置一些与语文知识相关的环节,如填词、找同义词等;2. 设置游戏环节,鼓励学生用童谣歌曲的形式表达;3. 分组竞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六步:课堂总结(约10分钟)1. 通过课堂讨论,总结学生对经典童谣歌曲的理解和感受;2.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表演、小诗歌创作、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对童谣歌曲的表达能力、语言准确性以及对经典文化的理解。
群文阅读:《童谣里的声音》 教案

群文阅读:《童谣里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群文阅读《童谣里的声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 通过分析童谣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 通过合作研究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童谣《童谣里的声音》的文本材料。
-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
- 教师准备小组分组名单和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 播放一段与童谣有关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童年时的一首童谣,并分享他们的回忆和感受。
- 介绍《童谣里的声音》的作者和出版背景,激发学生对该童谣的兴趣。
步骤二:整体阅读与理解- 教师带领学生整体阅读童谣《童谣里的声音》,学生可以跟读或默读。
- 提问学生对童谣的整体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读。
- 通过师生互动,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理解困惑,并加深对童谣内容的理解。
步骤三:探索童谣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探索童谣的内容和形式。
- 提供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童谣中有哪些有趣的声音?这些声音有什么表达的意义?童谣的韵律和结构如何?-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交流和互动。
步骤四: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声音主题,创作一首自己的童谣,并录制声音。
- 小组代表将他们的童谣和声音表演给全班观赏,并解释他们的创作灵感和目的。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童谣的特点和教学收获。
- 学生分享对群文阅读的体验和感受,并反思自己在合作研究中的表现和成长。
教学评估-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态度。
- 教师评估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创作表现。
- 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表明他们对童谣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童谣里的声音》教案的概述,希望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群文阅读的魅力。
群文阅读:《品味童谣中的“趣”》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品味童谣中的“趣”》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下册群文读写教学设计童谣童趣童乐——品味泸州童谣的“趣”一、执教年级:三年级二、设计意图:童谣是中国民歌王国皇冠上那颗璀璨的明珠,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熟悉,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童谣反映儿童的天真、纯朴,充满童趣,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它的内容除反映社会生活外,大多与游戏及传播知识有关。
如有嬉戏歌谣;有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生动而富于想象。
童谣也同样是丰富的、宝贵的文化资源。
本课以本地童谣的不同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通过群文共读、群文共享的形式,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读童谣,交流童谣,寻找童谣的乐趣,发现童谣的特点,进而创作童谣,激发学生对泸州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童谣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空间与创作灵感。
三、阅读材料:《打开大门看杨柳》(选自于《泸州传统童谣选》)《胖娃胖嘟嘟》(选自于《泸州传统儿歌选》)《颠倒歌》(选自于《泸州传统童谣选》)《红衣娃》(选自于泸州市童谣获奖作品)四、议题阐发:本课议题确定为“品味泸州童谣的‘趣’”。
以本地童谣的不同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通过群文共读、群文共享的形式,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读童谣,交流童谣,寻找童谣的乐趣,发现童谣的特点,进而创作童谣,激发学生对泸州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童谣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空间与创作灵感。
1小学三年级下册群文读写教学设计五、选文分析:童谣是中国民歌王国皇冠上那颗璀璨的明珠,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熟悉,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童谣反映儿童的天真、纯朴,充满童趣,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小学一年级群文阅读《有趣的儿歌》教学设计

选文内容:1.《什么弯弯在天边》月亮弯弯在天边。
什么弯弯在眼前?眉毛弯弯在眼前。
什么弯弯头上过?梳子弯弯头上过。
什么弯弯在水边?船儿弯弯在水边2. 《小兔子乖乖》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
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
就开就开,我就开,妈妈回来了,这就把门开。
3.《过桥》数学题,三四道,一排等号像小桥。
做对了,走过桥,做错了,过不了。
想一想,算一算,快快乐乐过了桥。
4.《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四十不是十四,十四不是四十。
5.《剪窗花》小剪刀,手中拿,我学妈妈剪窗花。
剪梅花,剪雪花,剪对喜鹊叫喳喳。
剪只鸡,剪只鸭,剪条鲤鱼摇尾巴。
大红鲤鱼谁来抱:哦!再剪一个胖娃娃。
6.《猜谜语》紫色树,紫色花,紫花开了结紫瓜。
紫瓜顶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
7.《丢手绢》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8.《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9.《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弯。
鸭子的尾巴扁。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0.《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谣童趣童乐
——品味泸州童谣的“趣”
一、执教年级:
三年级
二、设计意图:
童谣是中国民歌王国皇冠上那颗璀璨的明珠,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熟悉,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童谣反映儿童的天真、纯朴,充满童趣,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它的内容除反映社会生活外,大多与游戏及传播知识有关。
如有嬉戏歌谣;有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生动而富于想象。
童谣也同样是丰富的、宝贵的文化资源。
本课以本地童谣的不同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通过群文共读、群文共享的形式,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读童谣,交流童谣,寻找童谣的乐趣,发现童谣的特点,进而创作童谣,激发学生对泸州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童谣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空间与创作灵感。
三、阅读材料:
《打开大门看杨柳》(选自于《泸州传统童谣选》)
《胖娃胖嘟嘟》(选自于《泸州传统童谣选》)
《颠倒歌》(选自于《泸州传统童谣选》)
《红衣娃》(选自于泸州市童谣获奖作品)
四、议题分析:
本课议题确定为“品味泸州童谣的‘趣’”。
以本地童谣的不同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通过群文共读、群文共享的形式,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读童谣,交流童谣,寻找童谣的乐趣,发现童谣的特点,进而创作童谣,激发学生对泸州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童谣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空间与创作灵感。
五、选文分析:
童谣是中国民歌王国皇冠上那颗璀璨的明珠,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熟悉,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童谣反映儿童的天真、纯朴,充满童趣,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它的内容除反映社会生活外,大多与游戏及传播知识有关。
如有嬉戏歌谣;有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生动而富于想象。
六、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
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书中童谣的特点和有趣之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课目的将学习内容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从一篇童谣的学习到多篇童谣的挖掘,让学生在轻松有趣、自主合作、探究共享的氛围中,通过群文共读、群文共享的形式,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读童谣,交流童谣,寻找童谣的乐趣,发现童谣的特点,进而创作童谣,激发学生对泸州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童谣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空间与创作灵感。
七、阅读目标:
1.读议结合,趣读童谣。
体会数字谣、连锁谣、颠倒谣、问答谣等作品的特点。
2.感受本地童谣的乐趣。
八、阅读重难点:
体会童谣的乐趣。
(重点)
交流总结童谣之趣和创编童谣。
(难点)
九、教学准备:
文本资料、PPT;复习已学童谣,收集泸州的本地童谣。
十、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十一、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议题。
播放地方童谣歌曲视频,导入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也带着陈老师喜欢的童谣来到了这里,我们一起来开启老师带来的第一份礼物吧!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视频文积趣,带着他们走进今天的课题。
】
(二)共读童谣,聚焦议题
师:小眼睛,看PPT,然后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朗读好吗?
师:大家平时上音乐课的时候是怎么读的呢?和老师一起打节奏读。
师:孩子们你们这一拍手读,让老师觉得特别有感觉,我要赶快记下第一个阅读方法。
板书:拍手读
师:在你们读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孩子摇头晃脑,很有风格,如果我们根据文字内容,加上你觉得适合的动作再来读一读会不会效果不一样呢?
师:点赞点赞,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伴着清脆的朗读声,陈老师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真想跟你们坐在一起再次感受童谣的乐趣。
你们能满足老师的愿望吗?(板书:动作读)
生:能
师:既然要在一起读,大家和我合作吧,我读黑色部分,孩子们读红色部分好吗?(合作读)
师:老师真的舍不得停下来,想更深地回忆起小时候读童谣的感觉,今天大家读的这首童谣是陈老师的外婆教给我的,如今她已经离开我们去天上了,但是她教给我的童谣,我还能清楚的记得。
老师今天想在课堂上想用我们泸州话来读一读,一起感受老人们留给我们的童谣。
请将标线部分重读。
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准备好了吗?(强调读)
师:看到孩子们都笑了,很有趣吗?
生:是……
师:你觉得哪里有趣,请大家动笔在资料上画出来,再来告诉老师哪里有趣,好吗?。
生:……
生:……
师:我们读了童谣、找了乐趣,陈老师发现它不仅读起来有趣,而且我还发现了一定的规律,或者说此类童谣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生:都有数字。
师:你是一个认真观察的孩子,你来跟这类有数字的童谣取个名字吧?
生:
师:板书“数字谣”
师:分享着有趣的童谣,陈老师仿佛看到了过去的泸州人的乡村生活,春江水暖,小幺妹喜笑颜开,男子出四川去打工了,小鸭子们活蹦乱跳着……
师:大家还想看看陈老师带来的另外三首童谣吗?
生:想
【设计意图:共读童谣,让孩子们在读书节奏中体会阅读方式,发现童谣的趣味。
】
(三)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师:请根据要求完成阅读以及小组展示,时间5分钟。
1.熟读,读通读顺。
(阅读三首,先个人完成)
2.小组讨论选择其中一首,展示读。
可以拍手读、可以表演读、可以合作读……
3.小组讨论,圈出选定童谣的有趣部分。
展示流程如下:
1.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我们选择的朗读方式是_______。
请大家听我们朗读。
2.我们小组认为,这首童谣有趣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还想来补充一个趣味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小组共同讨论出,这首童谣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师:时间到,大家一定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因为你们阅读地很认真,几乎都忘记了时间。
我想接下来你们肯定会有更加精彩的展示。
好,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首。
师:选择第一首的小班举手。
小班:
1.我是1号,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我们选择的朗读方式是_______。
请大家听我们朗读。
2.我是2号,我们小组认为,这首童谣有趣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3号,我还有补充一个趣味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4号,我们小组讨论出,此首童谣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师:我要给刚才汇报的小班加上一颗星星。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童谣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
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童谣你们给取什么字?
生:
师:板书“连锁谣”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下一首童谣,请选择《颠倒歌》的小组来分享下。
1.我是1号,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我们选择的朗读方式是_______。
请大家听我们朗读。
2.我是2号,我们小组认为,这首童谣有趣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3号,我还有补充一个趣味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4号,我们小组讨论出,此首童谣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还有其他地方觉得有趣的吗?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童谣还有什么特点呢?或者是什么规律?
生:
师: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吗?把正常的东西反着说,同学们取个什么名字?
生:……
师:老师板书“颠倒谣”
师:同学们喜欢吗?有趣吗?我们再来看看下一首。
再请一个选择这首的小班来分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