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综合练习: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1.“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 ,帝然其说 ,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
这说明 ,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答案】D2.阅读材料 ,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市易法的主旨 ,是遇价贱增价买进 ,价贵那么低价卖出。
此价上下是与当时市价相比拟而言 ,按市易法是“出入不失其平〞 ,既不亏蚀本钱 ,也不谋求赢利。
虽然市易务“售四方之货〞 ,但并不觊觎交易利润 ,而是为了抑制兼并之家垄断物价、侵谋细民。
所谓“必也官无可买 ,官无可卖〞 ,即是经过市易法调控 ,商货通流、物价平稳 ,到达市易务不用再买卖物货的理想境界。
吕嘉问〔王安石任用的市易务主管官员〕把市易务办成“贱以买 ,贵以卖〞的官营买卖机构 ,强迫客商把物货卖给市易务 ,这样 ,商户只能从市易务赊买物货 ,从而扩大赊贷额 ,提高市易本钱的发放率 ,市易务可获取更多的利息。
——摘自魏天安?宋代市易法的经营模式?〔1〕根据材料 ,概括市易法的目的与手段。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王安石推行市易法的作用。
【答案】〔1〕目的:稳定市场物价 ,促进商品流通 ,抑制富商暴力掠夺。
手段:按市价 ,价低加价买进 ,价高降价卖出 ,实际为贱买贵卖 ,强行买卖。
〔2〕积极: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一度对市场的稳定有所作用。
消极:增加了商人的负担;扰乱了市场经营;政府的不当干预恶化了政府形象。
3.阅读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 1043年 ,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后上奏皇帝说:“纲纪法度 ,日削月侵。
官壅于下 ,民困于外 ,夷狄骄盛 ,寇盗横炽 ,不可不更张以敕之。
然那么欲正其末 ,必端其本 ,微清其流 ,必澄其源。
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 ,以墨义取诸科 ,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 ,虽济济盈庭 ,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 ,乏人如此 ,将何以敕?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范仲淹所谓“经济〞即指本于儒家的经世济民〕。
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
探究二 王安石变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1、富国: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内容
政府协调供求关系 政府低息贷款 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清丈土地, 按土地等级收税
作用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减轻百姓负担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稳定物价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 政府的收入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
保证了武器的质量
3、育才:
措施 改革科举制 内容 废诗赋取士旧制 以经义策论取士 作用 使一批新进之士 取代反对改革的 旧官
《三经新义》
整顿太学 撰注教材,作为 考试依据
培养改革人才, 革新思想得以广 泛传播
措施
富 国
目
的
内
容
作
用均输法、市易法、 发展生来自,改变 青苗法、农田水利 积贫局面。 法、免役法、方田 均税法。
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 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B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 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 ) A.抵抗辽国的进攻 B.加强对农民阶级反抗的镇压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与大地主斗争的力量 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 烈反对的是( C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直接 失败原因: 原因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③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 根本 原因 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可见,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 问题。 (如: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高中历史课件-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 最新
• 二、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项 目 目 的 措 施 均输法 内 容 作 用 打破了大商人控制 采购物资“徙贵 市场的局面,增加 就贱,用近易远” 了政府收入 限制了大商人控制 在开封设“市易 和操纵市场,增加 务” 了政府收入 青黄不接之时,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 政府借钱或粮食 民的剥削,增加了 给农民 政府收入 有利于经济发展, 纳钱代役 增加了政府收入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 鼓励兴修水利 展
育 培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提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统治政策的调 整主要是解决两对矛盾,即统治阶级内部 的利益协调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协 调。王安石变法也不例外,从改革措施上 看,既协调了地主阶级内部的利益分配, 又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同时从措施中还 能体现出北宋时期,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 政权并立的特点。矛盾协调的好就有利于 长久统治,协调不好就会出现统治危机。
课时4
王安石变法
•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1.社会危机 • (1)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 辽和西夏的“岁币”使北宋国家财政面临 严重危机。 • (2)边防危机:辽、西夏在边境侵扰,民 族矛盾尖锐。 • (3)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 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2.有利条件 (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 础。 • (2)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 提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多数政权的统 治危机都是发生在统治的后期,而北宋统 治危机却发生在中期,其原因是北宋初期, 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 了“三冗”和“两积”问题。由此看出, 统治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讲求 适度的原则,过与不及都会威胁统治,并 要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 •
• 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教训 • 1.历史作用 • (1) 变法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改 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 (2)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 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 (3) 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斗争的精神,值 得肯定。
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068-85
英宗
1063-67
哲宗
1085-00
徽宗
1100-25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63
钦宗
1125-27
二、富国之法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内容
目的 作用 局限性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政府低息贷款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改变积贫 抑制 局面, 兼并
调整国家、保障 地主与农 农业 民的关系,生产
按土地大小收税 发展生产 增加 政府
市易务
收入
强制 借贷, 利息 偏高
农民 负担 依然 沉重
合作探究1: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 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开 源。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节流。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发展生产。
.
.
.
.
.
.
.
.
.
.
;https:// 新视觉
高二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
高二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课标及教学要求】【知识结构】一、背景(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具体表现: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爆发2.民族对立严重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3.统治阶级矛盾突出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激烈,出现朋党之争(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原因:(1)集中军权。
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戍法”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训练不精,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2)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2.积贫:原因:(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恩荫”法授官多)(2)冗兵(面临西夏和辽的威胁;为安定社会秩序,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3)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付给出大量金银和布匹表现: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造成了冗费的局面(三)庆历新政昙花一现背景:积弱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统治岌岌可危主持:范仲淹、富弼时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庆历五年(1045年)初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长官;重视农桑,减轻徭役等。
结果:失败。
原因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2、有人诬蔑范仲淹、富弼等是“朋党”,宋仁宗对朋党的防范;3、改革过于激进。
影响: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四)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原因:1、社会矛盾仍然尖锐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宋神宗的赞赏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1068年,宋神宗即位。
高中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
保甲法、保马 法、将兵法、
巩固统治秩序。 设军器监
节省了政府开 支;增加了武 器装备;提高 了军队战力。
取 关注人才的选拔、 改革科举制度、 培养人才,发
士 之
培养和使用;为
法 变法造舆论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挥其才干为变 法起了舆论作 用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四、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及影响
? 1、变法的结果:新法被废
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几种观点: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 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 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 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 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还认为保甲法 “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青苗法
①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② 积贫局面
② 有助于农业正常生产,增加了政府收入 。有所改变
免役法
市易法 均输法
①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发展; ②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①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②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 社会矛盾有 所缓和
王安石变法作用之积极作用
强兵措施
作用和主要成效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 皇帝直接掌握禁军 2.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调兵 权,兵权互相牵制; 3.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 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 4.军事布局方面:“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2)集中行政权: 1.中央:分割相权,皇权独揽。(参知政 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三司 (盐铁、度支、户部)使分相财权) 2.地方:派文臣作知州,在各州设通判, 监视地方。
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一、起用王安石
1、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 2、起用的标志是什么? 3、王安石究竟有哪些变法设想能打动宋神宗?
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缓和矛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 原 1 的局面,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盾,巩固统治—宋神宗希望变法 因:
2 、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设 《言事书》中“变革天下之弊 想和决心; 法” ——王安石主张变法 3、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 有变法愿望。
废明经诸科,进 改革科举 士科不考诗赋, 专考经义和时务 制度 策,设明法科 重编教科书,优秀 整顿太学 学生可直接为官。 设武学、医学、律 学等专门学校 提拔有志于改革 惟才用人 的官员
三、变法的评价
1、进步性 (积极作用) :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相同点 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 背景: 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 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 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中心内容不同: 庆—整顿吏治 改革程度不同: 王—理财、富国强兵 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
https:/// 日本房产网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问题大胆改革, 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局限性(消极作用): (1)变法是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 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神入历史: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
为什么?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等。
3、取士之法
高二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高二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1、内容与作用 ①理财措施 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E、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②军事措施 A、保甲法→加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③教育措施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 科,考律令、断案等。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 可直接做官。
精心整理 2、成效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 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失败原因 ①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 反对。 ③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4、评价 ①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 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能使北宋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 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高二历史选修1_史学理论: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
自南宋初重修《神宗实录》确定“是元祐而非熙丰”,“唯是直书安石之罪”的编撰宗旨,从而彻底否定王安石变法以降至今,历史已走过近900年。
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褒贬议论,亦是一桩几经变动而又难以了结的历史公案。
依据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特点和评价主流意见的变化,可以把近900年间评议、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分作三个时期:南宋至晚清;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后半叶。
一南宋至晚清近800年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以否定为主。
而否定的评议主要形成于南宋。
南宋对王安石及其变法否定性评议的形成有两条线索:一是南宋史家在编修北宋历史的著述中对王安石变法史实的评议和选材;二是理学家及事功学派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先说第一条线索。
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是从南宋至晚清绝大多数史家及思想家评论王安石及其变法的首要观点。
宋廷南渡以后,宋高宗表示“朕最爱元祜”,并把北宋亡国之罪由蔡京集团追及王安石。
宋高宗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元祐史臣的观点重修《神宗实录》,“唯是直书安石之罪,则神宗成功盛德焕然明白”。
二是贬斥王安石新法褒奖元祐更化。
宋廷的这一定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后宋孝宗朝由李焘、洪迈等人修撰的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国史》,及私史著作如王称《东都事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和该书的删节本,如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彭百川《太平治绩统类》、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宋元之际《宋史全文》等,对王安石变法史实的取舍和评议大都源自绍兴本《神宗实录》。
是故,清人蔡上翔在为王安石辩诬时说:“公之受秽且蔓延于千万世,尤莫甚于此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宋中后期人编撰的《宋诸臣奏议》(赵汝愚)、《宋宰辅编年录》(徐自明)、《大事记讲义》(吕中)等对后世否定王安石变法有较大影响的私史,亦采取了类似于“唯是直书安石之罪”的编撰宗旨。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四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二、强兵 1.将兵法 (1)内容: ①精简裁并禁军,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以提 高军队的素质。 ②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 将官 ,选拔有作战经验 和有才能的人担任。 (2)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返回
2.保甲法 (1)内容: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夜 间则轮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2)作用: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北宋王朝的 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识记基础知识
理解核心要点 专第 题二 四课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基础随堂巩固 知能综合提升
1
返回
王安石变法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和失败的原因
第 二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军事措施及变法
课
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
3.分析王安石变法是为巩固封建统治做出的改革
尝试,认识王安石勇于改革的精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为什么将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均2)募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 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 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 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返回
[例] (2010·山东高考)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 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 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 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折》
返回
[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 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 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杏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杏彩;
力可能越了魔仙之境丶没有人敢惹他,而且这老家伙脾气古怪,稍不留意可能就飙了丶如今这腴尔の面上,戴着面具,算是遮了丑吧丶"不要着急,这很正常。"宏七则是见怪不怪了:"刚那守卫还没有出来,就说明那老家伙壹定在里面,只是可能不太想见咱们,或者是磨磨咱们の时间,也 有可能他自己有事情缠身丶""哎。"腴尔也有些无奈,她现在是巴不得早壹天到洛域,然后到自己当年和师妹所在の地方去看看,迟则生变呀丶"嫂子也不用急,壹般来说时隔这么久了,元灵の碎片の话也不会怎么挪动の。"根汉宽慰了壹下这个嫂子丶"恩丶"腴尔夫妇颇为感激,目前来看 这守卫也没有出来,只能先在这里等着了丶不过天很快就黑了,总呆在这餐厅里面总不好,所以他们直接开了两间房了丶反正他们夫妇也睡不着,就让他们俩盯着了,根汉自己进房间去休息了丶不知道是不是那古怪城主有意の,壹直在这里等了五天了,叫守卫去通报了几回了,最终都是 壹点消息也没有丶腴尔本来想硬闯の,不过却被宏七给拦住了,这可硬闯不得,那老头就是不吃这壹套,再加上这个老头子,以及这座圣城并不像表面上看の这么简单丶若是真の闹翻了,到时候可没有好结果,只能是耐心の等吧丶第六天の中午,根汉吃了点东西后,便来到了这家酒楼の后 院里面打拳丶拳法并不复杂,是极为缓慢の太极拳,根汉本身也穿了壹套飘逸の白袍子,所以打起来の时候,就如同做了慢镜头壹样,动作十分缓慢,好壹会尔才推出去壹掌丶"你这是什么拳法?"就在这时候,院中却出现了壹个黑袍老者壹身の黑袍,直拉到了脚底,像是壹条长长の黑裙子 似の丶根汉没有搭理他,正在缓慢の吐纳打拳,老者又凑了过来,呆在壹旁,仔细の观摩根汉の这壹套普通の太极拳法丶"有些意思,动静结
高二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 《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 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 1609年,起 用王安石为参 知政事
一、起用王安石
• 1、王安石上书《言事书》
(一)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前三代 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要求;(二)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所 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而真正合乎皇帝信赖的几乎没有;(三) 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就要选择对象,而且要有一整 套的教养之道,养廉之法,纪律约束,法律制裁,考察、赏罚的 办法;(四)当今不能泛泛而学,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来培养文武 兼能、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五)善于治理财政的,从未以开支 不足为问题,主要应通其变,治财要有正确方法;(六)当前朝政 的严重问题是从中枢到地方都是奸吏充斥、狼狈为奸、官官相护、 贤者受法律束缚而不肖者逍遥法外的情形必须改变,关键在于得 到优秀人才放手使用。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把王 安石变法的内容制作成表格供 大家交流.
王 安 石 变 法
措施 目 的 内 容 作 用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改变积贫的局面, 调整封建国家、地 主和农民的关系, 发展生产
青苗法、农田水利 法、免役法、市易 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有利于减轻人民 的负担,发展生 产,增加财政收 入
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 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 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 时。 ——欧阳修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习武图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么的社会状况,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 原因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 2、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什么措施?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 二、变法内容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一、起用王安石
▪ 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 ▪ 王安石究竟有哪些变法设想能打动
宋神宗? ▪ 起用的标志是什么?
“变革天下之弊法” 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性质: 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安石《言事书》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神宗
1068-85
英宗
1063-67
哲宗
1085-00
徽宗
1100-25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63
钦宗
1125-27
王安石上书《言事书》
(一)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前三代 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要求;
(二)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所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而真正 合乎皇帝信赖的几乎没有;
背景: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 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
调整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 1609年,起
原因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
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用王安石为参 知政事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一、起用王安石
▪ 原因:社会矛盾仍然尖锐;王安石提 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宋神宗赞赏他的 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 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 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
结果: 商:成功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2、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什么措施?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2)认识变法各项措施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二次备课、学习
情境创设: “富国” 、 “强兵”和“育才” 【自学评价】
③官吏因循苟且,相互牵制,效率低下,庞大 官僚机构日益糜烂。 ⑶冗费:①庞大 (冗官,冗兵) 。 ②大兴土木,修建寺院。 ③ 开支不断增大。 ④每年给辽夏“ ” (冗费) 。 3、产生危害: “ ”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 的措施。 4、产生根源:北宋初年加强
【课堂演练】 为什么说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第一节 课程标准 积贫积弱的北宋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内容。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 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 教学重点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教学难点 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二次备课、学习
(二)军事上: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成 危机-----外患)
局面(边境
1、策略失当: ⑴军事部署:实行“ ”政策,一半禁军驻守 及附近,造 成 相对空虚。(目的是?) ⑵频繁调动:实行禁军轮流驻守 ,形成 “ , ”的局面。 (目的是?) 2、对辽夏作战失败: (外患) ⑴对辽作战: 太宗被动防御, 1004 年 之战胜利却订立屈辱 “ ” ,岁币银十万两,绢 20 万匹 ⑵对夏作战:屡败和议,给西夏“ ”白银 7.2 万两,绢 15.3 万匹,茶 3 万斤。 ⑶战争结果: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的威胁,还是人民饱受战争之 苦。 (三)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政治 危机----内忧) 1.原因:⑴北宋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 兼并。 ⑵ 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 2.影响: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给北宋统治者以强 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期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王安石变法》单元知识总结1
《王安石变法》单元知识总结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解析: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解掌握其多个领域的改革内容及作用,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①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②宋朝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
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③为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统治危机。
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进行改革。
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④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2、王安石变法的目的①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②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①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主持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②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又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③取士之法:王安石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4、王安石变法的败因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等等。
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5、王安石变法的影响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高中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
二、变法措施
面对积贫积弱的局面,如果你是王安石你准备从哪些方 面进行变革?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1. 精减军队 2. 保甲法 3. 保马法 4. 将兵法
1. 青苗法 2. 募役法 3. 农田水利法 4. 方田均税法 5. 市易法
之育 法才
改革科举制度、选官制度、改组太学、编撰 教材。
三、结果与评价
1. 结果:“元祐更化”标志着变法失败
王小波、李顺起义
126万 116万 91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二十二 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 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 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 称颂。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 “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 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 起则太平学耕织,输与 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 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 路旁过者无颜色。 ——变法前景象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 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徐,龙骨长乾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 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 逢人欢笑得无愁。 ——变法后的农民生活
—— 钱穆《国史大纲》下册
材料三: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祸 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较为集中地对王安 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 梁启超在20世纪初为王安石 及其变法彻底翻案。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 “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 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 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 正相类。” 思考: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 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对此,你怎么看?
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一、庆历新政①、目的: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②、新政开始: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中心—整理吏治。
③、新政内容:严格官吏升迁考核;限制官僚子弟亲友恩荫做官;加强各级官员保举、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④、结果:新政触犯了守旧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禁止。
范仲淹等改革派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改革措施也被废除。
二、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1、主要内容理财措施——①、青苗法:每年轻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
这样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剥削,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②、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③、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兴建水利,开开荒地。
④、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依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⑤、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固物价和商品交换。
国家收人也有增加。
军事措施——①、保甲法。
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
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坚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这既可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抵抗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
②、将兵法。
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
这就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气力。
教育措施:①、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②、整理太学。
重新编辑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
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以资鼓励。
这就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2.变法的成效:①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②各地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很多荒地辟为良田,③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
【双基梳理】
●王安石改革(1069年,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1、背景:①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各种矛盾十分尖锐;②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③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④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2、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主要内容:①富国之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募)役法;市易法;均输法;②强兵之法:保甲法;设军监器;保马法;将兵法;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惟才是用。
5、评价: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6、失败的原因: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②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宋神宗动摇,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④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⑤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7、经验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有坚
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用人。
8、王安石的理财措施针对的社会问题
①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
②农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
③免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
④市易法和均输法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
⑤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
9、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的措施中值得肯定之处。
(1)考试内容:①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而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经义。
②联系实际:参加经义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2)遵循原则:择优录取。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
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纵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
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学“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课后提高】
1.(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
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4分)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2分)
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张载集》
(宝元以后)募兵益广,宗室蕃衍,吏员岁增。
……故用度不得不屈。
(仁宗时)承平浸(渐)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多如一火,天下祸患,岂可不忧?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二(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下材料三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
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二十八《安焘传》(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十月)时在京诸军出戍还营,教阅多废忘。
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旬一御便殿,程其能否而劝沮之,人人奋励。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材料四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
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 ——《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朝廷面临的经济、政治危机?(3分)
(2)王安石为实现材料二中“民不加赋而国用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从材料三看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
(5)就上述材料中对王安石变法所持有的不同看法,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1分)
【参考答案】
【课堂巩固】
(1) 范仲掩: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
苏轼:主张考诗赋;
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
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课后提高1 】
(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3分)
(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
(2分)
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
(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2分)
【课后提高2 】
(1)军费开支成为国家最重的负担;官吏增多加大财政危机;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3分)
(2)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任答两点2分)(3)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2分)
(4)反对。
王安石变法聚敛财富,盘剥人民,用人不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分)
(5)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1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分析比较】
1、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及对两次变法的认识:(1)同:
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③都触犯了保守势力的利益并遭到强烈反对。
④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⑤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2)异:
①背景:前者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地主阶级因封建经济的发展而要求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后者面临着财政危机、政治危机、民族危机。
②根本目的:前者是建立新制度,后者是巩固封建统治。
③效果:前者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后者使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政府收有所增加。
(3)认识:
①改革必然会受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具有复杂性和
艰巨性。
②成败的关键是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改革过程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