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目的觀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3例行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41例)和超声组(42例)。

两组患者均行局部麻醉,传统组患者应用传统的解剖穿刺定位,超声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 AS)、术后应用镇痛药物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分支神经支配区域阻滞情况。

结果超声组患者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V 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组患者的尺神经阻滞程度轻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和桡神经阻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解剖定位的方式比较,虽然需要的操作时间更长,但麻醉起效时间更短,对尺神经阻滞效果更好,而且操作更为简单,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可提高麻醉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in upper limb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83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urgery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aditional group (41 cases)and the ultrasound group (42 case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Local anesthesia was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 The traditiona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anatomical puncture positioning,and the ultrasound group was given ultrasound-guided puncture positioning. The anesthesia operation completion time,sensory block onset time,exercise block onset time,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cases of postoperative anesthetic drugs,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block situation of branch innervation are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e of anesthesia operation completion in the ultrasoun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the onset time of sensory and motor block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V AS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receiving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drug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degree of ulnar nerve block in the ultrasound group was lighter 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dian nerve and radial nerve block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requires longer time than traditional anatomical positioning,but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is shorter,which is better for ulnar nerve block. Moreover,the operation is simpler,the adverse reactions are less,and the cost is lower. It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accuracyand safety of anesthesia and has a higher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Key words] Upper limb surgery;Brachial plexus block;Ultrasound-guided;Anesthetic effect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手术麻醉方法,尤其对于手、上臂、前臂、肩部等各种上肢手术[1]。

上肢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观察

上肢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观察
5 7.
唐江华.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 太尼用于剖宫产 的麻醉效果 [ ] J.
实用医学杂志 ,0 9 2 ( 2 :8 3~ 8 4 2 0 ,5 2 )3 7 3 7 .
OL AYEMIO , ADENH1R UDOH e 1 Deemia t o A, E S, ta. tr n ns f
p i e c p in i a o ra n a t fe t a h i e s y C l a n p r e t n lb u mo g p ru n s t e Unv r i o - o i t t
加交感神经的阻滞 J故麻 醉后血 管扩张不 明显 , , 生命 体征
现代医院 21 00年 1 第 l 第 1 2月 O卷 2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 dm optl e 0 0V l 0N 2 o e H si c2 1 o 1 o1 aD
上肢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 效果观察
邱志建 卢钊楷 韩全 国
AN GE A F E T 0F C0NT NUOUS B ACHI L XUS NE VE BL AL SI E F C I R AL P E R OCK AF R TE UPP R L M B 0P R Tl E l E A ON
5 3—5 5.
黎达锋 , 张声笋, 叶嘉梅 , 甲磺酸罗 哌卡因复合芬太 尼用 于 等.
反应 、 低血压 、 呼吸抑制及过度镇静等不 良反应的发生 , 可能
是芬太尼在局部脊髓组织内迅速发挥作用 , 而在脑脊液 中不 吸收分布 , 表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 于硬膜外麻醉不增
颈丛阻滞麻 醉的临床观察 [ ] 现代医院 , 1 ,0 1 :6— J. 2 0 1( )5 0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与上肢术后镇痛的比较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与上肢术后镇痛的比较
4 、h 1 h的 V S评 分 、 痛效 果 、 良反 应 。结 果 h 8 、2 A 镇 不 连 续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镇 痛 组 的 V S 分 、 痛 效 果 、 ga 均 明 显 优 于静 脉 A 评 镇 不 . jz
自 镇痛。结论 控
连续肌 间沟臂丛神经 阻滞用于上肢 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方式 , 于静脉 自控镇痛 。 优 [ 文献标识码 ] B
[ 摘要 ] 目的 观察 比较连 续臂 丛神 经 阻滞与静脉 自控镇 痛在 上肢术 后的 镇痛 效果和 不 良反 应 。方 法 随机 将 10例 2
A A I I 级择期上肢手术 患者术后镇 痛分为连续肌 间沟臂 丛神 经阻滞 (0例 ) S 或 I 6 和静脉 自控镇痛(0例 ) 6 两组 。 观察 比较 两组 术后
2 结

2 1 两组患者性别 、 . 年龄 、 体重 、 手术类 型、 手术 时 间分 析无统
计学意义 。
(组 ) I 和静脉 自控镇 痛(I ) I组 两组 , 6 。 各 O例
12 方法 . 患者 入室 后给 与咪 唑安 定 0 0 mg/ g镇静 。在 .4 k 超声引导下用 Y型 2 G一次性动静 脉 留置针 行肌 问沟臂丛 神 2 经阻滞法 穿刺 、 固定 。将 盐 酸 罗 哌 卡 因 ( 5 7 mg/ ) 释 成 支 稀

8 6・ 8
生! 旦 筮 鲞 筮 翅

丛! 堡
! i Su w sCi Vo. 2。 . Se ..01 g n ot et h a 11 No 5. D 2 0 h n

连 续臂 丛神 经 阻滞 与静 脉 自控 镇痛 与 上 肢术后 镇 痛 的 比较
周 庆 , 小 平 , 灵 君 , 毅 飞 唐 王 陈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观察发表时间:2018-08-27T13:48:11.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2期作者:曾祥芳肖合元[导读]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学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重庆市城口县人民医院麻醉科重庆 4059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上肢手术治疗的95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学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记录两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并评估镇痛效果及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学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传统解剖学定位【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2-0098-02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神经丛阻滞麻醉办法,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依据体表解剖标志来定位穿刺麻醉,这种传统麻醉方法容易失败,而且引起的并发症比较多,麻醉效果也欠佳[1]。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开始在临床上应用[2]。

本研究主要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麻醉提供理论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上肢手术治疗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拟行前臂手术的患者8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定位法、B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法。

两组均给予0.33%罗哌卡因30ml。

记下阻滞完成所需的时间(T1),感觉神经阻滞起作用时间(T2)以及维持的时间(T3);对手术区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和失败3个等次;进行观察并记录相应的并发症。

结果A组操作完成所需时间(T1)明显短于B组(P <0.01)。

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作用时间(T2)与B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

A组镇痛持续的时间(T3)与B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

A组阻滞的成功率比B组(P<0.05)高。

A组没发现并发症,B组出现4例刺破血管,1例感觉异常等并发症。

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标签:麻醉;超声引导;腋路臂丛;前臂手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手术麻醉方法之一。

传统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多通过解剖标志腋动脉盲探刺入血管神经鞘寻找异感来完成定位,阻滞成功率较低,而且局麻药毒性反应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1]。

超声定位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操作者通过超声图像实时监视引导穿刺针的进针方向和深度,避免损伤神经及血管等周围组织,并观察到局麻药的扩散规律,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阻滞成功率,并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与传统体表定位法的比较,旨在评价超声引导定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前臂手术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手术的患者86例,ASA Ⅰ~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45~80Kg无神经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局麻药过敏史等,手术部位为前臂,手掌及手指等。

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

A组采用超声引导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艾玲娜【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于该院接受单侧上肢手术的96例患者纳入该次研究,随机平均分为传统解剖组和超声引导组,传统解剖组采用传统的盲探穿刺法,触及到前中斜角肌间沟再进针寻找异感.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阻滞针与带上无菌手套的探头平行,并且处于同一平面,整个过程都能清楚看到穿刺针的移动,等确定位置后,进行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使用神经刺激器和局部麻醉药(0.4%罗哌卡因)30 mL,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阻滞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对96例在该院接受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传统解剖和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对比,超声引导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95.93%显著高于传统解剖组73.46%,超声引导组发生止血带反应的几率2.03%明显低于传统解剖组17.34%、血管神经损伤率10.41%明显低于传统组32.64%、寒战或惊厥发生率9.18%明显低于传统组3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刺激器的作用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缩短麻醉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延长麻醉作用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24【总页数】3页(P188-189,192)【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作者】艾玲娜【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神经阻滞是在外科上肢手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麻醉方式,对神经进行准确的定位是神经阻滞成功的关键,解剖定位的方法是一种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根据患者体表定位进行盲探来寻找异感,这样的操作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临床医生的操作带来困难[1]。

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方法不仅能有效的对神经进行定位,还能清楚的观察到腋鞘和肌间沟周围解剖结构,从而使穿刺麻醉能更加准确,避免传统解剖定位带来的盲穿性,该方法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2]。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技术,常用于手术麻醉、疼痛管理和诊断等领域。

通过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减轻手术刺激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主要包括尺神经阻滞和桡神经阻滞。

尺神经阻滞是指通过超声引导下的技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尺神经周围,阻断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常用于手部和前臂的手术麻醉和术后疼痛管理。

桡神经阻滞是指通过超声引导下的技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桡神经周围,阻断桡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常用于上臂和肘部手术麻醉和术后疼痛管理。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具有以下优点:超声引导可以清晰地显示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影像,有助于准确定位和定向注射麻醉药物。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手术刺激和损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

在临床应用中,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医生需要具备扎针和超声操作的技术和经验,以及对臂神经解剖和神经阻滞的理解。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采用消毒、局麻等步骤,确保安全和有效。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风险。

超声设备的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维护。

患者可能出现局部麻醉药过敏、神经损伤、感染等风险。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也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和经验,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阻滞失败或其他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准确定位和定向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断臂神经的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操作中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并注意患者的安全和风险控制。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患者满意度
患者对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的满意度较高,因为它具有微创、 无痛、定位准确等优点,能够减轻 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与盲探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更高的成功率,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神 经,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
与传统的注射器注射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实时监测注射过程, 减少注射到血管和神经的风险。
适用于各种臂丛神经阻滞技术
超声引导不仅可以用于常见的肌间沟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还可以应 用于其他复杂阻滞技术,如颈路臂丛神经阻滞等。
前景广阔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将更加成熟和普 及,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进一步优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案
超声引导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麻醉 方法,通过注射麻醉药物使臂丛 神经传导功能暂时或永久性阻断,
达到镇痛效果。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 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臂丛神经 的位置和走行,以及周围组织的
毗邻关系。
通过超声引导技术,医生可以更 加准确地定位臂丛神经,减少对 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提高阻
研究不同药物配比、剂量和注射速度等对阻滞效果的影响,以寻找最 佳的麻醉方案。
探索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特殊病例中的…
如肥胖患者、颈椎疾病患者等,研究其在特殊病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加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麻醉医生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促 进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与传统的镇痛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供更为持久的镇痛效果, 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05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阻滞的具体效果。

方法从2012年10月~2014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中选取72例,将他们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36例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36例则仍使用过去的解剖定位阻滞法。

为评定两组的麻醉阻滞效果,需对比下列指标,包括麻醉完成时间、麻醉阻滞起效时间、V AS评分、对相关神经的阻滞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超声引导麻醉完成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但其它很多指标,实验组则好于对照组,如麻醉阻滞起效时间、V AS评分等。

比较尺神经的阻滞效果可见,对照组比实验组要差得多,因此,P<0.05;但对于正中神经与桡神经的阻滞效果两组都无明显差异。

结论相对于传统的解剖定位阻滞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更好,不仅安全可靠,患者受到的损伤较小,也极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标签:超声引导;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当前,臂丛神经阻滞常常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麻醉中。

它属于一种常规的麻醉方式。

要确保臂丛神经阻滞成功,关键在于局麻药是否能在臂丛神经四周进行有效的扩散。

传统的阻滞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操作的盲探式。

因此,麻醉医师的业务水平及患者的个体差异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阻滞的成功。

该阻滞方式不仅会损伤相关神经,还会造成神经阻滞不全。

超声技术具备很多优势,近年来被大量应用到临床诊治中。

根据很多临床麻醉经验来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能弥补传统解剖定位法的不足,能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

为此,本院回顾性分析72例行上肢手术病例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共72例。

其中,男47例,女25例,患者年龄在22~70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38.5±4.2)岁;体重48~76 Kg,平均体重(56.3±4.6)Kg;ASA I~Ⅱ级;患者均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相关禁忌症。

肌间沟臂丛神经持续阻滞应用于上肢术后镇痛

肌间沟臂丛神经持续阻滞应用于上肢术后镇痛
维普资讯
3 3・ 3
见 表 2 。
表 2 理 论 值 与 实 际值 问 的 关 系
( 肺泡气内 )该麻醉药浓度 ;并根据药代动力学二室模型数
学 原理 , 求得 浓度 一时间 函数方程式加 描述 。 本研究 A组 结 果所模 拟 的数学方程 式在 B组理论 值和实测值对 比 中, 脒 l i 这个时间点执行误 差偏 大外 , mn 其他 各点 均在 ±1%. 0
9 ●
理 论 值 2 tt 宴 际均值 】 47 嚣 l 5
符 台药代动力 学数学模型要求 。因此此 函数方程式可作 为
在无麻醉气体监测情况下 ,推 测呼气末浓度 及估算异氟
醚 MA C的 方法 。
站 浓1 #: 行误 差 =【 9 9 一实 际浓 度 J 执 理论 度 里论 堆度 6 蚰 ;
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 资料 . 本 组共 4 例 , 0 男性 2 例 , 6 女性 1 4例。 年龄
喉返 神经 阻滞 、 局麻 药不 良反应等并发症 。 肢体血液循环均
良好 。
2 讨论 以往上肢 手术应用术后镇痛 , 大多采用静脉给药 , 经臂
1 —5 9 6岁 , 体重 4 5—6k , S 7g A A I一Ⅱ级。上臂 手术 1 例 , 6 肘关节手术 8例 , 断腕再植术 2 , 例 断掌再植术 3 , 例 前臂手 术 4例 ,断指再植术 7例 ( 含三指再植 4例 ,二指再植 3
ma n t ede t e  ̄p a o r p y— s S g e  ̄' o o u a e ddig h er n h lga h o l n f t fi f r n  ̄ sl
 ̄v nto e a d d s u e ot a r n e l  ̄ .A sh 0。 , I 9 【 9 l 【 il 9 9 91 2J 7~4 5 3 0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8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用于肩部以下的上肢手术,传统阻滞方法是根据人体解剖标志进行穿刺定位,盲探寻找异感来定位神经[1],这种阻滞方法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且阻滞成功率也较低,易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安全性较低。

近年来超声定位技术逐渐被应用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本文将以70例接受上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上肢手术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6~63岁,平均(37.6±15.3)岁;体重45~75kg,平均(55.7±4.5)kg。

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9~62岁,平均(37.3±14.7)岁;体重48~76kg,平均(56.3±6.2)kg。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8h 禁食、禁水,术前30min 均肌内注射20mg 丁溴东莨菪碱、0.1g 苯巴比妥钠,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

患者取仰卧位,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头偏向对侧。

①对照组行传统解剖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内、甲状舌骨肌上方选作穿刺点,使用7号针头稍偏脚侧推进垂直穿刺穿刺点皮肤,进针深度为1~1.5cm,固定针头,当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无气体时,注入30mL 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

②观察组选用SonoSite M-Turbo 彩色超声仪,使用5~10MHz 的探头频率对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扫描,观察穿刺部位臂丛神经及其周围血管、组织的相对关系,在超声平面内穿刺,注入30mL 0.375%的罗哌卡因混合液,使麻醉药物浸润所有神经分支。

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探讨

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探讨
2 0 1 7年第 4卷第 4 4期
2 O 1 7 Vo 1 . 4 N o . 4 4
临床 医 药文 献 杂 志
J o u r n a l o f Cl i n i c a I Me d i c a l 8 5 5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肢 手 术 中 超 声 引导 下 臂 丛神 经阻 滞 的应 用效 果 探 讨
诊断仪 ,针线 探头 频率 1 0 M H z ,透 过超 声成 像 ,对 患者 床 戏部位臂丛神经 和神 经周 围的 血管 、组 织之 间 的关 系进 行 观察 ,在此基 础上 ,采 用超声 平 面 内技 术 实施创 次 。同时 注人麻醉药物 ,让 麻药 浸润 到 神经 的各 个分 支 。且 患者 组
【 关键词 】超声 ; 臂 丛神 经阻滞 ;上肢 手术 ; 麻 醉 【 中图分类号 】R 6 1 4 . 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献编号 】I S S N . 2 0 9 6 — 3 7 1 8 . 2 0 1 7 . 4 4 . 8 5 5 5 . 0 1
神经阻滞麻醉 主要是 指把 局部 麻醉 药物 向外周 神经 干 越短 ,治疗效果越好 。 附近注射 ,同时采用对 神经 冲 动阻 断 的传导 ,最终 达 到麻 ’ 醉该神经支配的相应 区域。大部 分 情况 下 ,主 要是 采用 利 2 结 果 多卡因 、罗哌卡因等进 行局 部麻 醉 。患 有 上肢 手术 神经 阻 研究组麻醉操 作时 间 以及 麻 醉起效 时 间明显 比对照 组 滞不全 的患 者 容 易 导致 麻 醉 药 误 人 血 管 、气胸 、损 伤 神 短 ,P < 0 . 0 5 ;同时 研 究 组镇 痛 维 持 时 间 比对 照 组 长 ,P< 经[ 1 ] 。超 声引导则 可 以对麻 醉部 位神 经 、血 管和周 围组织 0 . 0 5 。总体来说研 究 组的麻 醉效 果 、治疗 效果 均优 于对 照 . 关系进行 直 接 观察 ,有 助 于 准确 定位 ,提 升麻 醉 成 功率 。 组 。详见表 1 表 1 两组麻 醉操作时 间、起效时间、镇痛 本文从近几年 内到我院实施 上肢手术 的患者 3 0例 ,以随机 维持时间 { ± s ) 分配的方式将其 分为研 究组 和对 照组 .分析超 声 引导下 臂 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 中的应用效果 ,现做 出下报 道。 组别 例 数 麻醉操作时间 麻醉起效时间 镇痛维持时间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23周边正常组织区别开来。

经相关研究发现,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群体年龄多处于生育期,青春期的女性发病几率较低,当妇女停经后,肌瘤会出现萎缩或消除,因此女性患子宫肌瘤的原因可能与女性激素相关,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与肌瘤部位以及有无变性具有很大关系。

当患者肌瘤发生于粘膜下或肌壁间时,会有月经量大和月经期延迟等特点,肌瘤体积较大时,触压患者会下腹部会有坠胀感以及明显肿块,尿急、尿频、过多的阴道分泌物等表现[3]。

病情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所以患者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目前,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于彩超检查、宫腔镜、腹腔镜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协助诊断,当患者确定患有子宫肌瘤后,应依患者的生育情况、年龄、症状及肌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全面考虑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目前子宫肌瘤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有传统开腹手术、经阴道或宫腔镜及腹腔镜等。

肌瘤切除术适用于35岁以下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多开腹或腹腔镜下切除;粘膜下肌瘤部分可经阴道或宫腔镜摘除。

传统开腹手术多用于病情复杂、瘤体大以及个数多的情况。

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比,具有手术创面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创伤较大以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等缺点,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更多的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项疾病的治疗中。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作为一项微创型手术,具有手术创面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优势,被多数患者及医生所推崇,并且经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能够保有子宫的正常功能,手术效果理想。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比较组,P <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上具有明显优势,且临床效果显著,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栾会娟.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04):67-68.[2]宋林娜.不同剥除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9):1675-1676.[3]王江莉,王爱芹,杨学君.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7,15(10):120-121.传统解剖定位法是通过麻醉医师对患者体表进行盲探定位,其操作难度较大,并发症多,安全性不高,同时也给患者增加痛苦,故此方法的实用性不强[1]。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技术。

该技术通过超声引导定位,准确注射麻醉药物到肌间沟和腋路臂丛神经周围组织,达到局部麻醉作用。

本文将分析该技术在麻醉过程中的效果,包括麻醉效果的评估,麻醉后的疼痛管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一、麻醉效果评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手术前能够提供清晰的神经解剖结构图像,准确定位神经和血管位置,有助于准确注射麻醉药物。

注射后,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丧失,肌肉松弛,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生理变化来评估麻醉效果,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参数。

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也是评估麻醉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手术区域出现疼痛或不适反应。

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效果上优于传统的局麻技术,能够提供更持久、更全面的麻醉效果,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二、麻醉后的疼痛管理手术结束后,患者进入术后监护室,麻醉医生需要对麻醉后的疼痛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供术后持续的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针对不同患者的疼痛程度,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来实现个体化的疼痛管理。

还可以结合其他镇痛方法,如静脉输液镇痛、口服镇痛药物等,提供全面的疼痛管理方案。

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术后的镇痛效果稳定可靠,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率,降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虽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技术,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局部感染等。

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麻醉医生需要在术前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术中精细的操作。

在注射麻醉药物时,需要确保针头准确穿刺到目标位置,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阻滞应用于手外伤患者术后镇痛疗效

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阻滞应用于手外伤患者术后镇痛疗效

摘 要 :目的 探析 超 声引导 下腋 路连 续臂 丛阻滞在 手外伤 患者术后 镇痛 中应用 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12月至
2017年 8月 东莞 者 中 选 出 60例 ,随 机 分 成 两 组 ,对 照 组 患 者 术 后 按 需 予 以 肌 肉 注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Axillary Continuo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Patients with Hand Injury
YUAN Zeyue,W U Jian,LIU Yang,YU Ping,YE Bolin
射 曲马多针 100 mg镇 痛 ,研 究组患者 于术后 即刻在超 声引导 下行腋路连 续神 经阻滞镇 痛 ,对 比两组的 VAS评分等 。结果
术后 18、24、48、72 h。研 究组 的 VAS疼痛评分均低 于对 照组 ,P<0.05;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 生率上 ,研究组的 6.67%
明显低 于对照组的 30.0% ,P<O.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连续臂丛 阻滞具有定位精确 、神经 阻滞 完全 、无误伤神 经血
管风险等优 点,在 断指 再植 的手外伤患者术后镇痛 中应 用有助 于确保 患者术后 的无痛功能锻 炼)CAf']进行 ,提 高患者术后舒
适 度 。

关 键 词 :超 声 引 导 下 腋 路 连 续 臂 丛 阻滞 ;术 后 镇 痛 ;手 外 伤 ; 断指 再 植
中圈 分 类 号 :R614.4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6—305X(2018)O1—0041—03
underwent the ultrasound-guided axillary continuous nerve block f or analgesia immediately after the operation.Th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VAS pain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18h,24h,48h,and 72h after the operation were low—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2] 黄典, 高晓枫, 廖益永, 等. 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 上肢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 2017, 49(6): 642.
[3] 艾玲娜.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 析[J]. 中外医疗, 2017(24): 363.
在手术之前要监督患者12 h内禁食,8 h内禁水,且停 止使用一切药物。麻醉过程中首先进行臂丛阻滞,然后进 行全 麻 诱导,患者 进 入手术 室 后首先 进 行 吸氧,医 护人 员 要时刻关注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体征指标,超声引导 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的过程主要为,患者平卧躺下, 患肢一侧处于休息状态;医护人员使用探头频率为5 Hz-10 Hz的彩色超声仪扫描患者锁骨以上2 cm左右的臂丛神经, 对该处的具体情况展开观察,然后使用穿刺针在距彩色超 声仪探头1 cm的地方进行穿刺,整个麻醉穿刺过程要在 超声仪的观察下配合进行,穿刺针到达臂丛神经鞘后注射 麻药,注射方法为少量多点法。治疗组注射的麻醉药物为 40 mL 0.375%的罗哌卡因以及(1 μg/kg)1 mL的右美托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罗哌卡因结合右美托咪定可以使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 果更好,各项数据显示,治疗组的麻醉效果要远远优于常 规组,且基本无不良反应,值得在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俊.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 中 国社区医师, 2017(8): 421.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应用分析
上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方 式一般为臂丛神经阻滞,在传统的麻醉过程往往是通过解 剖定位进行,但是这种定位神经方法难度大,较难成功,容 易造成神经损伤[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逐渐运 用到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中,而且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常用的麻醉药物为罗哌卡 因,虽然 麻 醉 效 果良 好,维 持 时间长,但 是 患者在手术过 后常会出现疼痛感,使用止痛药物又会导致恶心呕吐等现 象,给患者造成痛苦[2]。而罗哌卡因结合右美托咪定运用于 麻醉手术中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对声引 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 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等炎性介质的影响。

方法78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于术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IL-6、IL-10等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为(97.8±7.4)、(1.22±0.4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8.8±10.5)、(1.38±0.3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帕瑞昔布钠对行上肢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同时可明显降低术中及术后IL-6和IL-10水平。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镇痛;白介素6;白介素10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采用某种方式使臂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是临床常用方法之一,多用于上肢手术[1-3]。

若采用高频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可借助超声图像清晰观察到局麻药扩散和神经束推动的过程,大大提高了麻醉准确性和成功率。

本次研究将超声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镇痛,并探讨对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股本院2013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

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3.5±15.8)岁;对照组3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35.0±15.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择期行上肢手术;②ASAⅠ~Ⅱ级[4];③肝肾功能正常;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肩袖修复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肩袖修复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0287-2021.02-025 -临床论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肩袖修复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牛晓仙S郭卫红S刘峰2,王斌'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对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92例拟行全身麻醉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患者随机分为IS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斜角肌间阻滞麻醉,46例)和SC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CB麻醉,46例)。

两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

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活动和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阻滞效果、术后枸椽酸舒芬太尼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阻滞成功率、感觉阻滞效果、运动阻滞效果、活动状态下各时间点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枸椽酸舒芬太尼用量、静息状态下各时间点VAS评分SCB组明显少(低)于IS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B用于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的镇痛,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可作为一种外周神经阻滞镇痛方法选择。

关键词:超声引导;斜角肌间阻滞;锁骨上阻滞;动态关节镜;肩袖修复;镇痛中图分类号:R614.4;R684;R6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87(2021)02-0236-04Influepcc of ultrasound-guinep sepraclavicular block on analgesic effech after rotator cliff re­pair NIE Xiao—an,GEO Wei-hopg&LIE Feg,W4NG Bi-(Dept ef Eltrasound&the Second Peo­pled Hospital p Jiaozuo Cith&Jiaozuo&Henan454001&China)Abstract:Obeectnve Tooneestoeatetheanaoeesoce o ectoouoteasound-euoded supeacoaeocuoaeboock(SCB)on post-opeeatoeeanaoeesoce o ectooeotatoecu o eepaoeundeedynamocaetheoscopy.Methods Atotaooo92patoentsundeeeo-onedynamocaetheoscopoceotatoecu o eepaoeundeeeeneeaoanesthesoaweeeeandomoydoeoded ontoeeoup FSB(ontee-scaoeueboock anesthesoaeuoded byuoteasound,46cases)and eeoup SCB(SCB boock anesthesoaeuoded byuotea-sound,46cases).Both eeoupsweeepeeooemed woth potoent-conteo o e d onteaeenousanaoeesoaaoteeopeeatoon.VAS,boock e o ect,postopeeatoeesuoentanoocoteatedosaeeand compoocatoonsweeecompaeed between thetwoeeoupsatdo o ee-ent Uwe points of activity and resting state.Rese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d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thesucce s eateooboock,e o ectoosensoeyboock,e o ectoomotoeboock,VAS ateach tomepoontooactoeotyand onco-dence rate of compOcations(P>0.05).Postoperative dosage of sufentanil citrate&VAS at each time point in groupSCB were less(lower)than in those of group ISB&the ddferences were statisticah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 SCB can be used for analaesia in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repair under dynamic arthroscopy&which can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reduce postoperative opioid use,and can be used as an ahernahve method for periphexlnerve block analaesia.Key woels:uOrasonic guidance;inUrscalene block;supraclavicular block;dynamic arthroscopy;rotator cuff repair;an-aoeesoc肩袖损伤是导致肩周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之一,关节镜下切开重建修复肩袖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点(1一2),但术后常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142102310447)作者单位: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1超声科,2麻醉科,3骨科,河南焦作454001作者简介:牛晓仙&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断研究,E-mail:3324851803@ 伴有中、重程度疼痛,影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l与传统单一镇痛模式相比,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管理模式镇痛效果更加显著&临床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
发表时间:2013-05-24T14:55:58.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陈晓艳薛允国陆金彪张丽凤[导读]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

陈晓艳薛允国陆金彪张丽凤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1581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119-01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4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观察组)和静脉镇痛组(对照组),每组20例。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及运动时的疼痛视觉评分、不良反应。

结果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不良反应少于静脉自控镇痛组。

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术后镇痛
2012年2月~2012年9月我院麻醉科将超声技术应用于上肢手术,实施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40例臂丛麻醉上肢手术术后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4~70岁。

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n=20),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实施静脉自控镇痛。

1.2 方法观察组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患肢外展90°,屈肘,前臂外旋,呈“敬礼”状。

碘伏消毒患侧腋窝,使用便携式超声仪,频率为12MHz,把消毒的超声探头置于腋窝处,扫描臂丛神经区域,通过调整探头角度来获得清晰的神经横切面图像。

将穿刺针沿超声探头纵轴侧方进针,到达神经位置附近后,置入导管,在超声下观察导管头部所在的位置,导管通畅,回抽无血,将导管固定于皮肤后接用一次性镇痛泵。

镇痛药为0.15%罗哌卡因+芬太尼0.2毫克,容量100mL,固定速率2mL/h。

对照组患者使用一次性镇痛泵,连接于手浅静脉。

药物为舒芬太尼
2.5µg/kg,容量100mL,固定速率2mL/h。

1.3 观察指标(1)术后8h、16h、24h、48h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2)记录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1。

对照组术后有4例发生恶心呕吐,观察组无恶心呕吐发生,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见表1)表1 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和恶心呕吐比较
术后8hVAS 术后16hVAS 术后24hVAS 术后48hVAS 恶心呕吐(例) 观察组静息 1 1 1 1 0 运动 2 2 1 1
对照组静息 4* 3 2 1 4* 运动 5* 5* 4* 3
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P<0.01
3 讨论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常用的方法有肌间沟入路、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入路和腋路入路,传统的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是通过解剖学上的体表定位臂丛神经,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1]。

采用超声辅助神经定位技术,具有明显的直观性[2],在神经周围实施精确的神经阻滞,置入导管,在超声下观察导管头部所在的位置,注入局麻药后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保证药物能均匀地扩散到神经周围,提高术后镇痛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自控静脉镇痛,特别是在运动时的镇痛效果更为明显,有利于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本研究选位腋路入路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原因是腋路臂丛神经表浅,在超声图像上显示清楚,定位操作容易,阻滞效果好[3]。

阿片类镇痛药可产生与药物有关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正是由于这些副作用限制了术后镇痛的在某些患者中的使用 [4]。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可清楚地看到神经、穿刺针及导管的位置以及局麻药的扩散,这种确切的定位保证了良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IVANIG,MOSSETTIV.Continuous central and perineural infusions for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in children[J].CurrOpin Anaesthesiol,2010,23:6372642.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54- 1061.
[3].Sandhu NS, Capan LM. Ultrasound-guided inf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J]. Br J Anaesth, 2003, 90(1):107-108.
[4].戴体俊,喻田,主编.麻醉药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