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
望海潮柳永注音
望海潮柳永注音望海潮柳永注音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柳永望海潮的注音!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拼音解读:【wàng hǎi cháo 】dōng nán xíng shèng ,sān wú dōu huì ,qián táng zì gǔ fán huá 。
yān liǔ huà qiáo ,fēng lián cuì mù ,cān chà shí wàn rén jiā 。
yún shù rào dī shā 。
nù tāo juàn shuāng xuě ,tiān qiàn wú yá 。
shì liè zhū jī ,hù yíng luó qǐ ,jìng háo shē 。
zhòng hú dié yǎn qīng jiā 。
yǒu sān qiū guì zǐ ,shí lǐ hé huā 。
qiāng guǎn nòng qíng ,líng gē fàn yè ,xī xī diào sǒu lián wá 。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诗句
市容市貌
特色景观 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动静结合、比喻、夸张
生活图景
极力铺陈渲染
2.下阕从哪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
• 重湖叠
清嘉
——湖山胜状
•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四时风物
——昼夜笙歌
• 嬉嬉钓叟莲娃
——湖中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 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 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 的气氛,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
• 名句欣赏: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写秀色 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 水里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 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 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 在同一幅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 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
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 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对杭州 垂涎三尺,因而更加膨胀了他侵 吞南宋的野心。宋谢驿有一首诗 写道:“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 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 牵动长江万里愁。”这虽然是传 说,但杭州的优美迷人和柳永的 深厚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 关于杭州西湖美景的诗句:
•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 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 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望 海 潮
柳永
词牌及相关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 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江(今浙 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 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 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 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 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 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 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词里, 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 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音律美、情趣美、意境美。
2.反复吟咏,让学生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以情导读、以诵读贯穿。
教学过程:一、导语温婉秀丽的西湖胜景、晴空排浪的钱塘大潮、馥郁芬芳的三秋桂子、摇曳多姿的十里荷花,美丽的景致、迷人的画面、繁华的都市、祥和的生活,在柳永的《望海潮》中一一展现。
江南自古令人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望海潮》,一起领略情歌王子柳永别样的才华,欣赏人间天堂杭州迷人的美景。
二、感知先找一位同学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字音与节奏。
(教师点拨)学生齐读课文。
三、导读请同学们盘点自己的知识库存,回想自己学过的关于杭州西湖的古典诗歌。
【明确】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诵读指导】请同学们说说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整首词作者描绘了古都杭州的人烟生聚、湖山清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赞叹与艳羡。
【诵读指导】优美的风景,要读出审美的激情。
节奏鲜明、感情饱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明确】【上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些描写杭州风景的诗句既要读得婉转清丽,又要透露出作者的惊艳赞叹之情;“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既要读出钱塘江潮的壮观,又要读出观赏者的惊叹之情;“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语气不仅要上扬还要回味无穷。
【下片】“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些写西湖美景,百姓温馨游乐的句子,文字优美,要读出舒缓婉转之感;“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许辉(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邯郸056008)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17)35-0057-03 . All Rights Reserved.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些写官员宴酣之乐,山水之乐的诗句,要读出心中的陶醉、精神的愉悦。
柳永词二首《雨霖铃》《望海潮》理解性默写
柳永词二首《雨霖铃》《望海潮》理解性默写《雨霖铃》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悔当初不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词讲述了离别之苦与思念之情。
文章开头用“梧桐树,三更雨”描绘出一夜雨声,独自思念故人,心中情意沉痛。
接下来句子“不道离情正苦”,表达了离别之苦的无语,但也说明了和故人之间的欢快聚散已经结束。
“一叶叶,一声声”,反复强调了雨声,而在每个雨滴里,都隐藏着作词者对故人的思念。
借助这些微小的事物,柳永表达了自己无限的思念之情。
“空悔当初不见”,是对自己当初失去的缅怀,反思过去,唏嘘不已。
接下来歌颂了故人,描写了他离开黄鹤楼的情景,以及扬州三月花开的繁荣盛景,在“孤帆远影碧空尽”中,要表达的是一个人在远离之际无尽的孤独和无助感。
“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正象征着人生的流动和无常命运。
换言之,生命旅途中所有温馨的遇见和不舍的离别,最终都将融入一个无限的自然界中。
总之,《雨霖铃》的主题是独处的思念、离别的苦痛以及对故人的怀念。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雕梁画栋,春华秋实,全赖祖宗积德。
一蓑一笠,一丈丝纶,世事如棋,乾坤莫测。
文章以东南地区景色为开端,“三吴”是江南风景区的代表,钱塘来自中国古代五大港口之一的杭州,因它是海陆联运的要冲口,所以自古繁华。
堤坝中间有一条人造岛,形状如舟,叫做“宝石泉”。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这里描写的都是景致,全都在投射出“十万人家”的规模。
随后,他提到“雕梁画栋,春华秋实,”夸赞了这里的富饶,但又说“全赖祖宗积德”强调了祖先的明智和善良,使得今天的钱塘依旧繁华。
“一蓑一笠,一丈丝纶”这是一个行人的形容,暗示了走向世间的人,总是经历无数的磨练和历程,同样也象征着人生的不易之路。
最后一句“世事如棋,乾坤莫测”,是最能表达柳永内心思想的一句话。
当我们意识到人生的等待和机会都可以随时到来或消失,我们却无法掌握这些机会,而且也无法预知这些机会的价值和意义。
望海潮 柳永注音
望海潮柳永注音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柳永望海潮的注音!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拼音解读:【wàng hǎi cháo 】dōng nán xíng shèng ,sān wú dōu huì ,qián táng zì gǔ fán huá 。
yān liǔ huà qiáo ,fēng lián cuì mù ,cān chà shí wàn rén jiā。
yún shù rào dī shā 。
nù tāo juàn shuāng xuě ,tiān qiàn wú yá 。
shì liè zhū jī ,hù yíng luó qǐ ,jìng háo shē 。
zhòng hú dié yǎn qīng jiā 。
yǒu sān qiū guì zǐ ,shí lǐ hé huā 。
qiāng guǎn nòng qíng ,líng gē fàn yè ,xī xī diào sǒu lián wá 。
柳永词两首《蝶恋花》《望海潮》
•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 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 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王国维:人生的三大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蓦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望海潮
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 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 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 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 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 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3. 柳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 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 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
如果原句中的“伊人”不指人,联系生活你认为可以 指什么呢?这句话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事业、爱情、理想、目标、追求、学问…… (梦寐以求的事或物)
*上阙写登楼伫望情景,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 之态,笔意婉约含蓄。 *下阙先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 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 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
写思念意中人,抒发了刻骨相思之情。 感情基调:低缓,哀愁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望海潮[1]东南形胜,江吴都会[2],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3]。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4]。
天堑无涯[5]。
市列殊玑,户盈罗绮[6],竟豪奢。
重湖迭清嘉,有三秋桂子[7],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约叟莲娃[8]。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9]。
异日较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
[ 注释 ][1]此词描写杭州的繁盛和西湖的佳丽。
《望海潮》:词调名,首见于柳永《乐章集》。
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
[2]形胜:形势优越、交通便利、湖山优美的地方。
江吴:钱塘位置在钱墉江北岸,旧属吴国,隋、唐时为杭州治所,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云江吴都会。
一作“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参差:大约、将近。
一说形容楼房殿阁高下不齐。
[4]云树:高耸入云的大树。
堤:指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霜雪:比喻浪花。
[5]天堑:天然的壕沟、险阻。
旧称长江为天堑,此处指钱塘江。
[6]珠玑:此处泛指珠宝等珍贵商品。
罗绮:泛指丝织品。
[7]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云“重湖”。
迭:重迭的山峰。
清嘉:秀丽。
三次:阴历九月。
桂子:荷花。
[8]羌管弄晴:晴日吹奏羌笛。
菱歌泛夜:采菱船上传出的歌声。
泛,浮起、飘荡。
莲娃:采莲的姑娘。
[9]高牙:高高的牙旗。
此处指州郡长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吟赏烟霞:吟诗作词,赞赏水色山光。
[10]图将好景:把这美好的景色描绘出来。
风池:即凤凰池。
本是皇帝禁苑中池沼,后用作中书省代称。
此处泛指朝廷。
[ 古今点评 ]1.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
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杨湜《古今词话》)2.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
柳永望海潮原文
柳永望海潮原文摘要:1.柳永的《望海潮》概述2.诗歌的主题与情感3.诗歌的艺术特点4.《望海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正文:1.柳永的《望海潮》概述《望海潮》是我国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一首代表作。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其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他的词风婉约柔美,善于抒发细腻的情感,尤其擅长表现离别、思念等主题。
《望海潮》正是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被誉为柳永词的代表作之一。
2.诗歌的主题与情感《望海潮》的主题是离别与思念。
在这首词中,柳永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深切怀念。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如海潮、波浪、风、月等,以寓意离别的悲凉和思念的深切。
同时,柳永还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离别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这些都使得《望海潮》成为了一首表达离别与思念的经典之作。
3.诗歌的艺术特点《望海潮》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柳永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离别与思念的氛围。
其次,柳永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得词句更加优美、和谐。
最后,柳永在词中运用了独特的表达方式,如通过描写梦境、幻想等,展现了离别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些都使得《望海潮》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4.《望海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望海潮》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首先,它被誉为柳永词的代表作之一,对柳永其他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望海潮》对后世词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词人都对这首词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进行了模仿与借鉴。
最后,《望海潮》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基本词义、句式和修辞手法。
b. 培养学生对柳永词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c. 提高学生对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认识。
4. 教学重点:a. 《望海潮》词牌的特点和运用。
b. 柳永词风的代表性和影响。
5. 教学难点:a. 词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
b. 柳永词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理念。
二、教学准备1. 教师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宋词选读》。
2. 参考资料:有关柳永的生平介绍、词作分析、宋代社会文化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a. 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背景。
b.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宋代词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a. 学生自读《望海潮》。
b.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
3. 课堂讲解(25分钟)a. 详细讲解《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运用。
b. 分析柳永词风的代表性和影响。
c. 解读词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理念。
4. 课堂讨论(15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5. 总结拓展(10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c.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鉴赏文章。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望海潮》的鉴赏文章。
2.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对《望海潮》的鉴赏文章,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六、教学内容拓展a. 教师展示其他柳永的代表作品,如《雨霖铃·寒蝉凄切》。
b. 学生对比《望海潮》和《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风、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文化探究(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宋代词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柳永《望海潮》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有秋天 的桂子遍地飘香,十里的荷花争奇斗艳。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 翁、采莲的小孩都嬉笑颜开。
完成“柳永词两首学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修辞:互文 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 “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 •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
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
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断肠人在天涯。 点
铺陈的手法
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 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 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铺陈 其繁华)
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也是铺陈。
背
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 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
景 海潮》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
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
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表明写作意图的是那一句?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请结合上下阕分析词人各“夸”什么? 为什么“夸”? 上片夸杭州,形胜、繁华; 下片夸西湖,清嘉(清秀美丽)。
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 译文(上阙) 东南湖山优美,三吴
的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 翠绿的幕帐,房屋参差高 低。茂密如云的大树环绕 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 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 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 珠玉珍宝,家里充满着绫 罗绸缎,比奢华、斗阔气 。
原文(下阙)
重湖叠巘yǎn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 叟sǒu莲娃。千骑jì 拥高牙,乘醉听箫 鼓,吟赏烟霞。异 日图将好景,归去 凤池夸。
译文(下阙)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
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 丽,有秋天的桂子, 十里的荷花。晴天欢 快地奏乐,夜晚划船 采菱唱歌,钓鱼的老 翁、采莲的姑娘都嬉 笑颜开。千名骑兵簇 拥着长官,乘醉听吹 箫击鼓,观赏、吟唱 烟霞风光。他日画上 美好景致,回京升官 时向朝廷夸耀。
词的有关知识:
❖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 余”“曲子词”“歌词”等。
❖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 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 3、词的分类: ❖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字以上) ❖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
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 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宋】秦观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简析】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
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
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
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
“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
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
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
“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
“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
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
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
但本篇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
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
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赏析一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作鉴赏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冠年写词赠孙何。”唐圭璋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鹤冲天》
宋 人 吴 曾《 能 改 斋 漫 录 》说:“ 仁 宗留 意 儒 雅 , 务 本 向 道 , 深 斥浮 艳虚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 尝 有《 鹤 冲 天 》 词 云 :‘忍 把 浮 名 , 换 了 浅 斟 低 唱。’及 临 轩 放 榜 , 特 落 之 , 曰:‘且 去 浅 斟 低 唱 , 何 要 浮 名 ? ’”
小令:58字以内
词 按长短 中调:59——90字
的
长调:91字以上
分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类
按风格
豪放派 婉约派
婉约词——在词史上被称为是正宗和本色行当。内容上
多是写离别相思、风花雪月(言情);格调上委婉柔媚,偏 于阴柔之美,音律上浅唱低回,代表作家是柳永、李清照、 姜夔等。唐代词人代表是温庭筠、南唐后主李煜。“婉约派 四大旗帜”:李清照号“闺语”,晏殊号“别恨”,柳永号“情 长”,李煜号“愁宗”。
总结“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李清照
(婉约派)
我国第一位女词人 生活年代兼跨两宋 早期清新明丽,晚期低回婉转 凄切哀伤
苏轼
(豪放派)
北宋文学家、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旷达豪迈 “豪苏腻柳”
辛弃疾
(豪放派)
南宋爱国词人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苍凉、雄奇、沉郁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柳 永 词 两 首
柳永 才子词人 白衣卿相
才子词人 白衣卿相
• 柳永(约987~约1053)北 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 (qí)卿(景庄),后改 名永,排行第七,称柳七,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 柳永二十五岁至汴京。
才子词人 白衣卿相
“其 为 人 有 仙 风 道 骨 , 倜 傥 不 羁 , 傲 睨 王 侯 , 意 尚 豪放。 花 前 月 下, 随 意 遣 词 ,移 宫换 羽, 词 名 由 是 盛 传 天 下 不 朽 。”
《马可波罗游记》
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 而不是身后。
英 培根
总括钱塘繁华
铺 陈 平 叙 ?
总结夸赞好景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都会”景象
城市风光宁静美丽 家家户户安居乐业 楼阁错落人烟稠密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推?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 边,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 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 (雄伟壮丽)。
钱塘江水 汹涌壮观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豪放词——是由苏轼开创的,坦言自我,自然的形成了
一种疏朗刚健的独特格调。后来南宋辛弃疾因自己在政治上 遭遇排挤,在他笔下词成了抒发因报国无门悲愤不平的工 具,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主题常常是抒发远大政治理想 和乐观旷达豪迈积极向上的精神或描写雄奇博大的景物。
柳永
(婉约派)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 凄婉缠绵,俚俗自然 开创慢词(长调)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雄伟壮丽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生活富庶繁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秋日湖山秀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民众安居乐业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长官休闲生活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孙何政绩堪夸
寻找天城
“ 此词流播,金主亮(1122-1161)闻歌 ,欣然有慕于‘三秋桂 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
互文 “弄” “泛”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钱塘长官 高雅的休闲生活
秋水秀美
百姓安乐
长官闲适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总括钱塘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都市繁盛一时
宋人罗大经 《鹤林玉露》
“中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国土最为辽阔,人民最为幸福。
此国有一个著名的城市,名为杭州”,“此城最美、最大、最富,
在现在世界上的所有城市中,它是最为神奇、最为富贵、最为壮
观的城市。没有见过此城的人,都认为难以简直难以相信,还以
为讲述者在说谎。”
1338年法国 马黎诺
杭州——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作品以白描见长,即事言情,融情入景,语言通俗,音律谐 婉,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部分也体现豪放雄浑 的特点。
• 诗余”——词 • 词兴起于隋唐,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流行歌曲”,盛行于
宋,并发展到高峰。被后人尊奉为能和“楚之骚、汉之赋、六朝 之骈语、唐之诗、元曲”并驾齐驱“一代之文学”。 •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可以配合音乐歌唱的诗体,即歌词。词是 继诗以后出现的一种新文学样式,故称作“诗余”。词有很多别 称,如“长短句”“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例: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 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宋 人 罗 烨《 醉 翁 谈 录 》
“柳 永 , 字 耆 卿 , 为 举 子 时 , 多 游 狭邪 , 善 为 歌 辞 。 教 坊 乐 工 每 得 新 腔 , 必 求 永 为辞, 始 行 于 世 , 于 是 声 传一 时。”
( 叶梦得《 避暑 录话 》)
才子词人 白衣卿相
• 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 1017年)到京城赶考,失 利。 “富贵岂由人,时会 高志须酬。”
“其词(柳词)格固不高,而音 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 形容曲尽。”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
“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 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钩勒 提掇,有千钧之力。”
清 周济( 《宋四家词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从地理形势和历史渊源方面总括钱塘的繁华。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竞豪奢。
“列”“盈”“竞” 把经济繁荣、生活富 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生活富庶 市井繁华
都会 形胜 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水碧山青 秀美异常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此后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 “专业的市民文学家”
•后改名刘永。 •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54岁的刘永考 取了进士,69岁时柳永官屯田员外郎(级别 最低的京官)。 •70岁致仕,次年去世。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一生仕途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流连 于秦楼楚馆。他通晓音律,与教坊乐工们交 往甚密,熟悉歌姬、市井生活 ,创作了大量 词曲。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客死襄阳时,一贫如洗。 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葬之南门外。每年清 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 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慢词之祖 婉约之宗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长调 慢词的词人,首创或首用词牌100多个。
他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 都市生活与风光,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羁旅行 役之苦和江湖落拓的感慨。
他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 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 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 柳词”的声誉。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 宋初年
北宋中叶到南 渡
南宋前期
南宋后期
婉约艳丽
婉约、豪放并举
壮怀高唱 哀感低吟
温庭筠、李煜、晏 殊
苏轼、柳永、李清 照
辛弃疾、陆游
姜夔、张炎
望 海 柳潮
永
投赠之作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 江(今浙江杭州)。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 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 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 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 五年后(1022年),第二 次开科又落榜。
• 三年后(1025年),考中 但放榜时被宋仁宗勾去名 字。“且去浅斟低唱,何 要浮名”。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 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