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
有效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探讨
有效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探讨摘要:随着近年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犯罪呈现出上升趋势,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为此本文通过分析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和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国会计人员经济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冲击,如三明市2004年发生的建市以来最大的财务人员贪污案:福建省烟草公司三明分公司原出纳刘爱与烟草公司原财务科长林建洪,利用二人分别担任财务科长和出纳的职务之便,共同侵吞公款551.9万余元,其中被告人原出纳刘爱分得290.3万余元,此外,刘爱还利用职便挪用公款131.6万元。
此案虽过去近10年,但因案情重大,至今影响深远。
一、当前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一)隐蔽性相对较强。
从近几年三明市发生的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相关资料可知,其作案手段主要有收款后不给交款人开正式发票,收款不入账或少入账得以私吞款项,或利用保管单位印鉴章的职业便利私开银行支票提取现金,重复报销或开虚假发票报销,模仿领导签字,钻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空子,手段隐蔽,一般很难当场发现,只有在金额越滚越大,漏洞越来越大,才会“东窗事发,引起人们察觉。
其隐蔽性较一般以经济犯罪更强。
(二)“小金库”案发集中。
长期以来,有一些单位,部门领导在自家“小团伙”私利的影响和驱动下,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欺上瞞下,截留款项,其金额巨大,款项游离于监管之外,只要内部人不说,知情人不举,很难发现和查清,容易逃避财务监督和检查,特别容易引发财务人员违法犯罪。
为财务人员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许多贪污私分国有资产案件,都与“小金库”有关联,可以说,“小金库”一日不除,就存在财务犯罪的可能。
(三)单位领导与财务人员相互勾结作案。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有不少是单位领导与有关财务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如三明市烟草公司发生的原出纳刘爱与烟草公司原财务科长林建洪贪污案件,其原总经理许锡明也深陷其中。
浅谈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
浅谈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人员的职务犯罪频发,有主观方面的因素,更有复杂的客观因素。
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是一项专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预防工作的目标体系,并完善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职务犯罪对策会计人员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各种职务犯罪趋势日趋突出,会计人员经不住种种诱惑,采取非法手段,侵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
其突出表现为贪污、挪用公款、做假帐,等等。
笔者主要针对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职务犯罪的原因剖析,进而提出防范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
一、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1.虚开发票报账。
如某企业经理,虚开购物发票40万元,在本单位财务报销,将公款据为已有,构成贪污罪,受到无期徒刑的处罚。
2.收入不入帐,私设小金库。
如上海市某高校原校长、原副校长、原总务主任、出纳员等5人,利用职务便利私自截留学生家长交纳的部分捐资助学款,不入财务账,而后结伙私分或单独侵吞,他们共计贪污60余万元。
3.虚增或者隐瞒收入。
虚列收入会导致收入的账面金额大于实际金额,虚增本期收支差额,如虚签销售合同、重复计算收入,人为地加大了企业应交税金;隐瞒收入会导致收入的账面金额小于实际金额,如将已实现的收入在“预收账款”或“应收账款”挂账,其目的是行为人将隐瞒的收入挪作他用或据为已有,构成贪污或挪用公款罪。
二、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形成的原因及剖析1.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从宏观上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但某些条款缺乏可操作性,如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财务违法和违规行为,会计人员如果向有关部门举报,日后又有可能受到主管领导及相关利害人的打击报复,因会计人员的升职和待遇及是否在本岗位工作都与领导息息相关。
坚持原则就会遭到压制报复,进而缺乏监督勇气和行为,从而把会计人员摆在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位置。
2.无视会计法,违规作帐在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及企业领导人不按会计法及准则规定的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处理,而是蓄意作假帐,拟虚帐,随意调帐,置国家法律不顾,损害国家利益,严重地干扰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破坏会计核算的正常进行。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现象不容忽视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现象不容忽视一、案件背景2009年以来,凤山县人民检察院共立查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案件6件7人,占立查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42.8%。
从检察机关近几年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情况来看,财务人员单独犯罪或者财务人员与单位领导互相勾结共同犯罪,逐渐呈上升趋势。
如何加强对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制定出有效的预防对策和预防措施,遏制财务人员的职务犯罪,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对凤山县人民检察院查办的凤山县凤旁林场(副处级单位)原会计黄仁贪污、挪用公款一案进行剖析,以探索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二、案件基本情况1996年至2000年,黄仁在凤山县凤旁林场、凤山县林业局从事财务工作期间,在收贷本单位借款和其他款项过程中,以收贷不入账、转入私人账户和挪用个人做生意等手段,先后多次贪污、挪用公款150多万元给单位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且案发后,涉携款潜逃,涉案数额较大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黄仁贪污、挪用公款一案,经法院审理,后以被告人黄仁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
三、黄仁贪污、挪用公款一案主要特点1、财务人员从事营利活动。
黄仁自1994年7月到凤山县凤旁林场从事财务工作以后,就开始与他人搞木材生意,便绞尽脑汁,把目光盯上了单位的公款。
从我院这几年查办的案件来看,财务人员因赌博、经商、炒股实施贪污、挪用公款成为发案的主要诱因。
2、作案的形式主要是公款私存后携款潜逃。
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大额借取备用金,长期非法占有单位资金;二是利用单位银行存款和银行预留印鉴管理漏洞,将单位资金转出,满足个人生意资金周转需要,一旦生意亏损或案发就畏罪潜逃,给单位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后果严重、危害性大。
一是给单位造成巨大直接经济损失。
二是间接的损失,即企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和财务人员的信誉度受到损害。
会计职务犯罪
会计职务犯罪第一篇:会计职务犯罪论文题目: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分析会计职务犯罪的原因摘要职务犯罪的主体,正逐渐由单位领导向财务人员转变。
特别是最近几年,财务人员单独犯罪,或者财务人员与单位领导相互勾结共同犯罪,逐渐呈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因此,我们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有为重要。
我们通过几年来查处的案件,分析犯罪的特点,透视发案原因,研究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对我们预防职务犯罪,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为发展经济保驾护航起着很大的作用。
来自最高检的消息显示,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已全面推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将检察机关预防工作融入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总体工作格局中,促进社会矛盾防范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
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白泉民指出,这一制度有利于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掌握职务犯罪发生的特点规律、变化趋势,从总体上研究部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建立完善各系统、各行业内控机制,推动系统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
本文从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入手,深入研究了我国近年来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引发原因,进而提出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了不通见解,旨在更好的引导企业从源头上抵制职务犯罪的发生,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务犯罪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体系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分析会计职务犯罪的原因职务犯罪是我国当前政治腐败现象的典型表现。
治理腐败、防范和遏制职务犯罪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职务犯罪的形式、特点、规律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必须针对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出现的新特点、新动向,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会计职务犯罪现象及特征1.1会计职务犯罪数据统计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039件42901人,分别同比增加3.1%和7.8%。
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
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手段及预防对策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是指单位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在经济活动及相关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触犯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2003年至2005年,攀枝花市两级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共查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16件22人,占两级检察机关反贪部门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10.60%和13.41%。
其中2003年查处6件8人,2004年查处5件5人,2005年查处5件9人。
这些财会人员的职务犯罪,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影响了我市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1、智能性。
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在我市两级检察机关查处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中,作案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凭,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相对来说都很精通,有的人还对法律知识有较深刻的了解,在作案时即已经想好怎么规避法律和逃避检察机关的侦查,由于绝大多数侦查员对会计领域的不甚了解,因而侦查财会人员的职务犯罪相对更为复杂。
2、工作便利性。
绝大多数的财会犯罪人员都是利用自己经手财务的工作便利,在没有较好的监督体制下作案,如市院反贪局2005年侦办的建设银行二滩支行储蓄员周成富挪用公款一案,作案人即是利用网络系统的不健全,对存入本行的活期帐户且无密码、长期不存取的客户资金,采取冒用储户姓名、私自填写取款单的手段,挪用客户资金19.2万用于赌博。
3、以贪污、挪用为主。
2003年至2005年期间,攀枝花市两极检察机关共查处16件22人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其中贪污、挪用案件共计12件18人,占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总数的75.00%和81.82%。
另外,处于领导职位的财会管理人员一般都犯的是受贿罪,因为此种财会领导人员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一般在资金划拨等方面给予他人方便,从而收取他人的“感谢费”,如市检察院侦办的川投电冶原总经济师兼计划部经理蔡伟受贿一案即是如此。
浅议注册会计师犯罪及其防范
浅议注册会计师犯罪及其防范注册会计师犯罪是当前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由于注册会计师在企业财务管理和审计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注册会计师犯罪的类型、原因、防范措施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注册会计师犯罪的类型多种多样。
其中,最常见的犯罪行为包括窃取公款、操纵财务报表、伪造凭证、挪用款项等。
同时,一些注册会计师也会参与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其他非法活动。
造成注册会计师犯罪的原因也很多。
首先,部分注册会计师的道德观念不够坚定,对金钱的诱惑难以抵挡。
其次,注册会计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权力和职权很大,一些人滥用职权很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再次,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环境复杂,存在一定的外部压力,有些人会利用这些压力来逃避法律的制约。
针对注册会计师犯罪,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册会计师可以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自律意识。
其次,完善注册会计师的监管机制。
加大对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的审核力度,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此外,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和风险意识培养,提高其对可能犯罪行为的警觉性和防范能力。
还可以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员工和相关人士及时举报违法行为。
此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预防和检测注册会计师犯罪。
企业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财务审计制度,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系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加强对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最后,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犯罪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对注册会计师犯罪的共识,共同呼吁和要求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对犯罪分子的强大威慑。
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但可以通过教育、监管、技术手段以及社会共识的形成来加以防范和解决。
浅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浅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摘要]当前,会计职务犯罪不断发生,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以会计职务犯罪为研究对象,从会计职务犯罪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对策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会计职务犯罪;表现形式;成因;预防对策会计职务犯罪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责时严重违反会计职务标准,利用职务便利,直接或间接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并造成严重后果,应该受到刑事处分的行为。
当前经济形势下,会计职务犯罪表现相当突出,并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平均每年因会计职务犯罪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到达GDP的13.2%~16.8%,危害严重。
因而,分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有效的预防对策至关重要。
一、会计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1.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指在提供的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对重要事项的记载与客观实际不相符。
如采取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为前提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或隐瞒重要事实,对应予公告或记载的信息成心不予公告或记载,隐瞒的事实足以使股东或社会公众决定或改变投资决策。
2.成心隐匿、销毁会计资料。
“隐匿〞是指个人或者单位在有关机关监督检查其会计工作,调查了解有关犯罪证据,要求其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时,有意转移、隐藏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成心销毁〞是指明知是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财务报告仍然予以非法销毁的行为,如撕毁、用碎纸机销毁、化学处理等。
两者都是掩盖犯罪事实,以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3.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或出具重大失实的证明文件。
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提供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证明文件,这些文件可能夸大或缩小了实际情况,也可能是虚构了某种事实或掩盖了真实情况。
“出具重大失实的证明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严重不负责任,出具了在内容上有重大的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缺乏客观科学依据的证明文件。
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是什么
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财会人员职务犯罪亦呈高发态势。
这些财会人员的职务犯罪,严重损害了所在单位的经济利益,也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一)由虚荣心和攀比思想引发。
财会人员每天都在与钱打交道,由于受社会上腐朽思想、拜金主义的影响,心理上不平衡,盲目攀比,思想观念出现偏差。
在没有钱,但又要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情况下,于是就将手伸向其经管的公款。
(二)财会人员犯罪普遍存有侥幸心理。
财会人员职务犯罪大多利用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现在财会系统电子化做帐普及的情况下,很多犯罪嫌疑人往往在做案时认为自己是高科技作案,作案手段隐蔽,只要把帐薄冲平,不会查出什么问题,从而产生一定的侥幸心理,并且认为即使被发现,查处起来也有相当的难度。
有的财会人员从小规模作案频频得手,事后长时间没有人发现,更加“坚信”自己的犯罪行为不会被查处,继续铤而走险,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管不严。
从查处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情况来看,很多发案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
有的发案单位尽管制定了详细的财务制度,但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未严格进行财会检查、稽核,使财会人员犯罪如“探囊取物”,即使出现了财会人员职务犯罪也不能及时发现。
此外,还有许多单位领导对下属财会人员失去监管,从办理的多起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来看,很多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会人员职务犯罪起初并不知情,有的还颇感意外,至使这些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愈演愈烈。
(四)新《会计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不够。
从开始实施的新《会计法》对会计职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法律要求,对会计管理设计了详尽的制度规则,对违反《会计法》的责任也作了严格的规定,但《会计法》的贯彻落实并不尽如人意,宣传不到位,不仅不少单位的直接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不了解、不熟悉条文的规定,就连一些会计人员也不甚了解或未深入学习,执行也不到位,一些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对《会计法》的落实监督检查不力,对内部出现的一些违反《会计法》的事件也未严格进行处罚,有的单位出于种种原因甚至在发现犯罪后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隐瞒犯罪事实,使财会人员职务犯罪得不到及时的查处。
对当前我国会计犯罪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思考
收稿日期:2003-06-21作者简介:陈 红(1968) ),云南保山人,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会计和审计理论研究。
对当前我国会计犯罪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思考陈 红(云南财贸学院 财会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关键词:会计犯罪;内部控制制度;离任审计制度摘 要:分析各种各样的经济犯罪,我们不难发现多数经济犯罪和会计犯罪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确实,天下欲乱,计先乱,因此,欲治理经济犯罪,先要治理会计犯罪。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55(2003)01-0102-03一、会计犯罪的原因(一)从人性的角度)利益驱动和心态失衡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一样,集经济人和理性人于一身,所以他们本身就具有对利益的追求。
特别是当我们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利益原则。
但如果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的话,就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凡有社会存在的地方,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不一致和冲突就不可避免,再加上这几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与监管的不一致,导致许多权钱交易的发生,致使社会上出现大量的暴富阶层。
这就容易使得那部分靠辛勤的劳动,但收入仍然很低的人士产生心理失衡和对社会的失望,进而产生一种对社会的报复和仇恨心态。
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曾对中国市场进行考察,其考察报告认为:在一个习惯于收入等级制度和收入差距较小的社会,改革带来的冲击令人深感不安。
实际收入的提高没能消除相对地位和收入分配变化日益增加的关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会计人员的思想难免不起波澜。
(二)从法制建设的角度)会计法律不健全我国当前经济秩序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会计本身的混乱所致。
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形成健全的财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许多会计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已建立的又不严密,法律法规之间有许多矛盾。
尽管我国/人大0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经济犯罪的相关法律,如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危害税收征收管理罪、扰乱市场秩序罪等等,但却没有一个专门针对会计犯罪的法律。
会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会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下面将从职业道德、洗钱风险、财务舞弊以及税务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会计人员需要遵守职业道德,确保工作过程的诚信和透明。
会计人员有责任保证合规性,并且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例如,不得操纵财务报告、利用职务便利进行非法获利等。
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特别注重保护财务隐私,防止泄露客户信息和公司敏感信息。
其次,会计人员需要关注洗钱风险。
洗钱是将犯罪所得合法化的过程,会计人员应该警惕公司和客户进行洗钱活动。
为了防范洗钱风险,会计人员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反洗钱法律法规,同时要做好客户尽职调查,确保公司与客户的业务交易合法合规。
第三,会计人员需要注意财务舞弊的风险。
财务舞弊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行为,例如伪造财务数据和隐瞒重要信息。
会计人员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确认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他们应该完整记录公司的财务交易,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最后,税务风险也是会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税务法规日新月异,会计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和更新税务法规变化。
他们应该合理利用税收规划,确保公司合法地最大程度地减少税务风险。
此外,会计人员还应遵守纳税申报和报税义务,避免因税务违规而受到处罚。
针对以上的法律风险,会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的防范对策:1.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及时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和异常。
3.加强培训,提高对洗钱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业务背景和风险特征,以便进行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
4.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及时了解和遵守税务法规的变化。
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处理和解决纳税事项。
会计人员违法犯罪案例日常处理
会计人员违法犯罪案例日常处理一、背景介绍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能,负责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会计人员出现了违法犯罪行为,例如挪用公款、伪造账目等。
这些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对会计人员违法犯罪案例的日常处理成为了重要的工作。
二、案例分析1. 挪用公款某公司的会计人员王某,利用其职务之便,频繁地从公司账户中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私利。
这种违法行为可能导致公司财务出现严重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2. 伪造账目某企业的财务总监张某,为了掩盖企业亏损的事实,伪造了财务报表,虚增企业收入,并在报表中隐瞒了一些支出。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也损害了企业的信誉,误导了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三、日常处理1. 预防工作对会计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日常处理,首先应该是加强预防工作。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发现问题对于已经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发现问题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密切关注财务数据和账目变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查。
3. 处理流程一旦发现会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企业应该立即启动处理流程。
首先是对涉案人员进行停职或解聘,同时对违法行为展开调查。
如果确凿有违法事实,应该及时报案,并配合相关执法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 法律追责对于会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企业可以依法与相关部门合作,对涉案人员进行法律追责。
这不仅可以维护企业利益,也可以向外界传递一个积极的监管信号,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四、结语会计人员作为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者,其违法犯罪行为对企业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损失。
对会计人员违法犯罪案例的日常处理必须高度重视。
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确保会计人员的合法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安全和社会诚信。
对于已经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绝不姑息违法行为的存在。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柳治中(甘肃省平凉公路总段,甘肃平凉744000)[摘要]近年来,会计人员各种职务犯罪时有发生。
会计犯罪具有主观性、复杂性、智能性、危害性、隐蔽性等特征。
会计职务犯罪的原因是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督乏力,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预防和减少会计职务犯罪,应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增强其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独立高效的会计外部监督体系,加大会计职务犯罪的成本,减少会计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内部控制;监督体制[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10-22一、会计职务犯罪理论综述(一)会计职务犯罪的涵义会计职务犯罪就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在经济活动及相关活动中,直接或者间接实施侵害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触犯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会计职务犯罪主要有三种:一是犯罪人主观意愿犯罪,如贪污挪用公款等;二是客观意愿犯罪,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泄露单位经济信息等;三是被动犯罪,如会计人员受单位负责人强令、指使进行篡改、伪造或者编造会计资料,做虚报财务会计报告等。
(二)会计职务犯罪的特征会计犯罪有如下特征:一是主观性,即往往出于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在主观上的故意;二是复杂性,通过巧妙的账务处理来实施的犯罪,不易被及时发觉或揭露;三是智能性,使用智能手段、技术实施的犯罪,故又称为“智能犯罪”或“职业犯罪”;四是危害性,既造成国家、集体、个人的直接经济损失,也造成了一种隐性的无形损失,动摇了会计人员及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可信度,其性质等同于司法犯罪;五是隐蔽性,不易留下明显的犯罪痕迹,难以被人们发现。
(三)会计职务犯罪的危害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职务犯罪的实质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破坏,虚假的会计信息对税收征管、金融监管、股市操作等市场经济管理的范畴产生误导,危害宏观经济秩序。
会计人员违法犯罪案例日常处理
会计人员违法犯罪案例日常处理一、概述会计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职责包括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编制财务报表、监督资金流动以及参与企业决策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压力大、职业道德缺失、利益诱惑等,会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触犯法律红线。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会计人员违法犯罪的原因、日常处理方式以及预防措施。
二、会计人员违法犯罪的原因1. 工作压力过大:会计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压力,如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报表、资金结算等。
如果再加上企业内部严格的考核制度、领导的压力或同事的竞争等因素,会使得一些会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而违反法律法规。
2. 职业道德缺失:一些会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为了个人私利或企业非法利益,会利用职权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3. 利益诱惑:一些会计人员面对巨额的金钱诱惑,会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会计人员违法犯罪的日常处理方式1. 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同时,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应注重应聘者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降低会计人员违法犯罪的风险。
同时,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财务报表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律监管力度,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4. 提高会计人员待遇:企业应合理提高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减少他们因经济压力而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同时,应关注会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面临的压力和困难。
5. 建立举报机制:企业应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积极举报发现的会计人员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举报者,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保护措施。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1. 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指的是在从事工作或担任职务期间,员工利用其职务的职权或资源进行非法行为,以获取个人利益或给他人带来损失的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可能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国有财产等。
2.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1 利益驱动职务犯罪往往源自个人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许多职务犯罪行为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比如通过滥用职权获得财务利益、接受贿赂等。
由于部分员工在工资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的不满,他们容易受到潜在收益的诱惑而从事职务犯罪。
2.2 职权不规范职务犯罪也与职权不规范有关。
一些组织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不足,职权划分不明确、职责交叉等问题,给员工提供了从事职务犯罪的机会。
缺乏对职权行使的监督和管理,有助于职务犯罪的发生。
2.3 监管不足监管不足也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因素之一。
监管机构在执法力度和监管效果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导致职务犯罪者逃脱惩罚。
一些员工对于监管机构的能力和决心存在误判,从而敢于冒险从事职务犯罪。
2.4 道德缺失道德缺失是职务犯罪产生的潜在原因之一。
一些员工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缺乏正确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容易被个人私利所驱使而从事职务犯罪行为。
缺乏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会增加职务犯罪的发生风险。
3. 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为了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对策:3.1 健全内部控制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权和责任,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对内部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审核,确保职权行使的规范和合法性。
3.2 强化监管机构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督能力和执行力度,提高对职务犯罪行为的查处率,对职务犯罪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监管机构还应加强与企业和组织的合作,形成联合执法和监管的合力,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3 提高职业道德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会计经验:如何防范财务人员职务犯罪
如何防范财务人员职务犯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工作在单位管理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亦呈多发态势,严重损害了所在单位的经济利益,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财务人员犯罪的主要特点 法制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
涉案人员作案之初认为自己只是暂时挪用一下单位公款,等过段时间再悄悄地还回去,应该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但随着作案次数的增加,没有被发现,结果越陷越深。
女性财务人员多因情感犯罪。
多数女性财务人员的犯罪动机往往带有很强的情感因素,她们在亲情、友情面前丧失了理智,为了亲朋好友不惜铤而走险。
财务管理不严,单位监督不力。
涉案单位内部管理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制定得较为完善,但平时因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未被落实、执行,也未能得到有效的监督,为犯罪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财务人员陶某某从2010年开始至案发的四年间,先后挪用公款300万元,单位却一直未察觉。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 不少人是因虚荣心和攀比思想引发。
一些财务人员每天都在与钱打交道,由于受社会上腐朽思想、拜金主义的影响,心理上不平衡,盲目攀比,思想观念出现偏差。
在没有钱,但又要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情况下,于是就将手伸向其经管的公款。
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管不严。
从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情况来看,很多发案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
有的发案单位尽管制定了详细的财务制度,但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未严格进行财务检查、稽核,使财务人员犯罪如探囊取物,即使出现了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也不能及时发现。
此外,还有些单位领导对下属财务人员失去监管,很多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起初并不知情,有的还颇感意外,致使这些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愈演愈烈。
管理松懈,制度失控。
办案中发现,有的单位领导作风不实,工作要求不严,甚至严重失职,对财务人员疏于教育、管理和监督,致使财务管理混乱,对暴露出的问题不认真处理,有的甚至共同犯罪,侵吞公款。
财政职务犯罪的根源及对策措施探讨样例
财政职务犯罪的根源及对策措施探讨样例财政职务犯罪,是指在财政工作中从事的职务犯罪。
因其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一旦发生,会给单位、个人甚至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
而财政职务犯罪的根源,主要体现在职权不分明、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首先,职权不分明是导致财政职务犯罪的首要原因。
在一些单位中,财务人员和其他职能部门的职权分配不清,繁琐的审批程序导致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和职权分配。
各部门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做好职权分配,将职能部门内部的审批流程简化。
二是加强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优化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
三是倡导透明化审批流程。
通过对审批流程的透明化,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性,减少财务人员的职权滥用现象,增强全社会对财政工作的信任和认可度。
其次,制度不健全是导致财政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
财政工作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职能部门工作不能够依据制度进行,从而给财政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健全财政工作的制度建设。
建设全面、系统、完善的财政制度,明确各项财政规定,如会计师行业准则、会计制度、财务审计标准等,增强职能部门的职权边界,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二是完善政府监管机制。
政府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各单位的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存在制度漏洞的单位予以严厉罚款,并将其列入失信名单。
三是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建立政府财务人员的培养机制,鼓励政府职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降低财务工作的风险。
在财政职务犯罪防范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加强社会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同时,在财政工作中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和备份,建立健全一人一票、一人一账、保密审计和风险控制机制,保证工作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对财政工作的监管效能。
浅谈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及预防对策
财务部门在国有单位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对于国有单位资金的管理、运转和监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财务人员作为财务部门职能的重要执行者和资金往来的直接经办人,应当以维护本单位利益、切实保护国有资产为己任。
然而近几年来,国有单位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犯罪的现象却愈演愈烈。
笔者所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中,超过半数涉及到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违法违规,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国有单位资金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国有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找出此类案件多发的症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一、现阶段国有单位财务人员犯罪的主要特点(一)传统犯罪手段与高科技手段并存由于财务人员具有直接负责或经手本单位资金的便利,因此采取收入不入账或用现金支票直接提取现金的形式侵吞公款等传统手段依然屡屡被采用。
例如,某国有旅行社的财务人员刘某,利用自己在旅行社统一收取下属各部门上缴的团费,并统一支付食宿、景点等费用的过程中,负责财务工作的职务便利,擅自将各部门所上缴的费用截留,用于个人消费,并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每次作案后都用另一部门上缴费用弥补马上发团部门的费用亏空。
自2002年至2006年间,刘某用这种手段共贪污公款40余万元。
此外,刘某还用私自填写单位现金支票并伪造领导签字的手段,先后从银行提取现金10余万元用于个人消费。
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以及财务人员知识结构的提升,采用伪造、篡改电子凭证等手段贪污公款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例如某国家机关财务人员赵某贪污案。
赵某所在的国家机关财务管理与审核均采用网上填报系统,该系统一经财务负责人确认后,即无法更改。
但是赵某认真研究了该系统存在的漏洞,发现本单位内部的一台电脑为终端设备,通过该设备可以将所填报的财务数据进行更改。
于是,赵某先用现金支票从银行将单位公款提现,然后等财务负责人审核完电子填报系统后,再偷偷利用电脑终端设备将电子凭证篡改,以做平账目。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与分析
预防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政治学习,筑牢思想防线。 (二)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艰苦奋斗作风。 (三)健全规章制度,堵塞犯罪漏洞 (四)把好进人关口,合理设置岗位。 (五)禁设“小金库”,铲除犯罪温床 (六)加大打击力度,增强法制意识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2010级会计9班 赵 20101007
发案单位多为企事业单位 涉及罪名主要是贪污和挪用公款罪
犯罪主体多为女性 作案周期较长涉案金额大 犯罪手段多样化
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一)财务制度不落实,内部监管缺失
(二)工作责任心不强,财务管理混乱
总之,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产生有其主、客观
原因,这就要求我们,预防财务人员职务犯罪
必须多管齐下,打防并举,方能形成稳定有效 的预防体系,只有单位领导良好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柳治中(甘肃省平凉公路总段,甘肃平凉744000)[摘要]近年来,会计人员各种职务犯罪时有发生。
会计犯罪具有主观性、复杂性、智能性、危害性、隐蔽性等特征。
会计职务犯罪的原因是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督乏力,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预防和减少会计职务犯罪,应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增强其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独立高效的会计外部监督体系,加大会计职务犯罪的成本,减少会计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内部控制;监督体制[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10-22一、会计职务犯罪理论综述(一)会计职务犯罪的涵义会计职务犯罪就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在经济活动及相关活动中,直接或者间接实施侵害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触犯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会计职务犯罪主要有三种:一是犯罪人主观意愿犯罪,如贪污挪用公款等;二是客观意愿犯罪,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泄露单位经济信息等;三是被动犯罪,如会计人员受单位负责人强令、指使进行篡改、伪造或者编造会计资料,做虚报财务会计报告等。
(二)会计职务犯罪的特征会计犯罪有如下特征:一是主观性,即往往出于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在主观上的故意;二是复杂性,通过巧妙的账务处理来实施的犯罪,不易被及时发觉或揭露;三是智能性,使用智能手段、技术实施的犯罪,故又称为“智能犯罪”或“职业犯罪”;四是危害性,既造成国家、集体、个人的直接经济损失,也造成了一种隐性的无形损失,动摇了会计人员及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可信度,其性质等同于司法犯罪;五是隐蔽性,不易留下明显的犯罪痕迹,难以被人们发现。
(三)会计职务犯罪的危害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职务犯罪的实质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破坏,虚假的会计信息对税收征管、金融监管、股市操作等市场经济管理的范畴产生误导,危害宏观经济秩序。
2.侵蚀国家和单位利益。
每一例会计职务犯罪伴随而来的是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或单位利益受到侵害,使国家和单位的大笔钱财被挥霍、被吞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单位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侵蚀会计队伍。
会计职务犯罪使一些会计人员迷失了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追求,片面追求高享受的价值观。
尤其是会计负责人的职务犯罪,往往对周围工作人员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会计职务犯罪原因分析(一)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涉案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单位也忽视了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和引导。
会计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经常经手大量资金,且熟悉财务工作制度,一旦他们产生了犯罪动机就很容易利用职务之便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而且财务人员对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有一定的监管和制约作用,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同时企业在招录人员和日常的教育培训中往往更注重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在面对诱惑时失去了应有的抵抗力。
涉案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当企业领导意志与国家法律政策冲突时,往往不敢坚持法律原则。
据有关部门对1000多名在岗会计人员问卷调查,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坚持准则;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同时做好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规范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企业内控制度是为满足其组织和管理目标的需要而设计的,它的主要任务是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不够合理: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存在不相容岗位由一人兼任现象,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财务内控制度缺乏日常检查和有效监督。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09期)商业经济SHANGYEJINGJINo.11,2012TotalNo.409[文章编号]1009-6043(2012)11-0091-0291--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而没有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遇到具体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三)外部监督乏力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
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四)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目前的法律体系没有真正形成对于会计职务犯罪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款。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有关经济犯罪方面的法律,但却没有一个专门针对会计犯罪的法律。
现阶段规范我国会计人员的最高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在该法的第六章的法律责任部分,虽然也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违反本法要承担一些后果,但它主要是从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来规定,对涉及到刑事责任的,则按刑法进行处理。
而当前我国的刑法对会计犯罪尚没有明确的处罚条款,所以,就带来了在处理会计犯罪时常出现的有法难依,执法难严、违法难究的现象,这也是我国会计秩序屡治屡乱的原因所在。
三、预防和减少会计职务犯罪的对策(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增强其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会计人员要使自己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代表,必须坚持科学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会计人员不仅要有爱岗敬业、献身苦干的精神,还要有职业经验、专业知识、智慧和才能;其次,会计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
既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
又要学习会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才能使自己懂得工作上的是非,从心理上对会计工作有整体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会计人员的职业犯罪,与会计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有很大的关系,会计工作的特征决定了会计人员要经常与金钱打交道,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好的免疫能力。
可以说,增强法制观念是会计工作自身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犯罪心理的产生根源主要在于犯罪者的社会性缺陷。
社会性缺陷不是个人所造成的,而是环境的产物。
因此,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
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才能有效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
内部控制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组织机构控制,即确定本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职能,为每个组织机构内部划分责任权限;二是授权批准控制,即单位的任何人在处理一项经济业务时必须要得到授权或批准;三是会计记录控制,包括对会计凭证进行编号,定期编制总账、明细账和财务报告。
建立定额备用金制,控制各部门的现金开支。
(三)构建独立高效的会计外部监督体系从已经发生的会计人员职业犯罪的调查情况来看,企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十分薄弱。
特别是在出现合伙犯罪时,如作为单位领导人与会计人员的合伙犯罪时,内控制度几乎失灵。
由于种种原因,内控制度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独立高效的会计外部监督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监督主体的授权上,财政、税务、审计、银行、证券、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七个部门,都有会计外部监督的职权。
所以,应建立会计监督责任制,明确监督主体的职权范围和责任范围。
(四)加大会计职务犯罪的成本会计人员犯罪前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因此存在着恐惧心理。
犯罪行为是否发生,往往取决于恐惧心理与侥幸心理的对比,如果侥幸心理战胜恐惧心理,就会实施犯罪。
因此,要制止会计犯罪,就必须加大会计犯罪的成本,打消他们的侥幸心里。
会计犯罪的成本包括:一是犯罪的直接成本,即实施会计犯罪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它包括进行会计犯罪时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心理承受的各种压力等;二是犯罪的机会成本,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里,选择了从事某种活动时,必然会失去选择另一种活动的机会,它包括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工作机会、升迁机会等;三是犯罪的受惩成本,即犯罪行为被发现以后犯罪者受到的惩罚,包括直接性的精神、经济处罚和间接性的精神、经济处罚等方面。
因此,如果我们加大会计犯罪的成本并严格执法,必然会减少该种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1]陆兆兵,张强,王红立.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J].商业经济,2011(1):108-109[2]刘敏.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防止会计职业犯罪[J].广东科技,2009(1):43-44[3]李婉莹.会计犯罪的心理学分析及其防范措施[J].北方经贸,2007(2):66-68[4]路扬.我国会计监管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25[责任编辑:董润萍]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11期SHANGYEJINGJINo.11,20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