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数据的思考
《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ee4c5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e.png)
《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分析这一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而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根据近几年的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时间变化趋势通过对多年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发现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在近年来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强度有关。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植被的生长周期逐渐延长,但过度的人为活动如过度放牧和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覆盖度下降。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植被覆盖度有所回升。
(二)空间分布差异在空间分布上,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草原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而沙漠和戈壁地区的植被覆盖度较低。
这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一)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该地区降水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
此外,风力、温度等气象因素也对植被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影响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另一重要因素。
过度放牧、开垦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退化、沙漠化加剧,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
此外,人类的采矿、能源开发等活动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生态保护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这些政策在锡林郭勒盟得到了有效实施。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浅谈锡林郭勒盟农牧业信息化建设
![浅谈锡林郭勒盟农牧业信息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d8f440d884254b35effd3406.png)
我 盟 农牧 业 信 息 化建 设 : 正在逐 步 改 变着 农
平衡 。在信 息 资源 开发利 用 、 信息技 术 推广 应用 和信 息 化 人 才培 养 等方 面 , 乡之 间 的 “ 字鸿 城 数 沟 ” 十分 明显 , 也 而且仍 然 呈扩 大的趋 势 。 21 农 牧 业 信 息化 基 础 设 施 条件 相 对 薄 弱 。 . 投
农牧 业 信 息化 是整 个 国 民经 济 和社会 信 息 化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是新 农 村 新牧 区建设 的重 要 工作 。大 力推进 农牧 业信 息 化 , 以信 息化带 动 农 牧 业产 业 化 、 解决 “ 三农 三 牧 ” 问题 , 为统 筹 成 城 乡经济 发 展 , 缩小 城 乡 差 别 、 面 建设 小康 社 全 会 的必然 选 择 ;对 促 进 我盟 农 牧 业 和农 村牧 区 经 济 发 展 . 加: 民收 入 、 建 和谐 社会 具 有 增 农牧 构 重 要 的意 义 。 1 农 牧业 信 息化 建设 的发 展现 状 锡 盟农 牧业 信 息 化 正在 蓬 勃 发 展 ,正在 改 变着 农 村牧 区的 生产 和 生 活 ;便 利 的 网络信 息 和 资讯 信息 为 农 村牧 区 经 济社 会 发 展注 入 了新 的活 力 ,为农 牧业 经 济 社会 发 展 产 生着 巨大 的 推 动作 用 。 11 农 牧业信 息服 务体 系及 信 息 化基 础设 施 建 .
2 农 牧业信 息 化建 设存在 的 问题
近 年来 . 随着 我盟 信 息 化 建设 的逐 步深 入 , 农 牧 业 信息 化 建 设有 了较 快 的发 展 .信息基 础 设 施 建 设有 了 明显 的改 善 .特 别是 通过 实施 广 播 电视 、 电话 “ 村通 工 程 ” “ 电合一 ” 村 和 三 服务 , 有效 地 提 高 了农 牧 区广 播 电 视人 口综 合覆 盖 率 和 固定 电话 、 动 电话普 及 率 . 移 除个 别边 远 偏僻 地 区 ,5 9 %以上 的农 村牧 区具 备通 话 、 网能力 。 上 据 统计 . 入 互联 网农 牧 民 已近 2 0 接 10多户 。 目 前 , 市 、 县各 级 政府 部 门都 开通 了政府 门户 盟 旗 网站. 组建 了农 牧业 信 息 服务 网 、 技 信息 服 务 科
锡林郭勒实施方案
![锡林郭勒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b1029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a.png)
锡林郭勒实施方案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北部,是蒙古族聚居地区之一。
锡林郭勒盟地处辽阔的大草原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地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发挥锡林郭勒盟的优势,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生态保护。
1. 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严格控制过度放牧现象,推行草原轮牧制度,保护草原生态平衡。
2. 鼓励农民种植防风固沙植被,加强对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恢复,推进荒漠化土地的绿化工作。
3.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严格控制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二、促进产业发展。
1. 加大对农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 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挖掘和开发锡林郭勒盟独特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
三、改善民生保障。
1.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2. 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建设和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 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贫力度,制定并实施精准扶贫措施,帮助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2.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
3. 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
1. 加大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力度,优化政府管理体制,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2. 加大对农村社会治理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强弱项补短板_全盟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十四五”以来锡林郭勒盟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强弱项补短板_全盟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十四五”以来锡林郭勒盟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7c6d3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7.png)
调研分析>>RESEARCH ANALYSIS35县域兴则全盟兴、县域稳则全盟稳、县域活则全盟活,县域经济发展关乎着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四五”以来,锡林郭勒盟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盟委行署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投资与消费协调增长,经济内生增长动力逐步释放。
一、“十四五”以来全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结构逐步优化2022年,全盟县域生产总值为1148.65亿元,是2020年的1.4倍,“十四五”前两年年均增长5.0%。
分地区看,全盟13个县域中有2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百亿元,其中锡林浩特市生产总值达328.76亿元,是2020年的1.3倍,年均增长4.2%;西乌珠穆沁旗生产总值达219.86亿元,是2020年的1.7倍,年均增长8.0%。
从增速看,全盟除二连浩特市外,其余12个地区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8地区年均增速超过全盟平均水平,增幅最高的是西乌珠穆沁旗和正镶白旗,年均增速均达到8.0%,高于全盟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从贡献率看,全盟13个县域中,锡林浩特市(29.3%)和西乌珠穆沁旗(20.7%)贡献率较突出,合计达到五成。
其他11个地区中,5地区贡献率在5%以上,分别是东乌珠穆沁旗(6.8%)、多伦县(6.3%)、太仆寺旗(5.8%)、阿巴嘎旗(5.7%)和东苏尼特左旗(5.2%);6地区贡献率不足5%,分别是正镶白旗(4.9%)、乌拉盖管理区(4.6%)、正蓝旗(4.3%)、西苏尼特右旗(2.7%)、二连浩特市(2.4%)和镶黄旗(1.3%)。
(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农牧业经济稳步提升2022年,全盟县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98.27亿元,是2020年的1.2倍,“十四五”前两年年均增长5.6%。
开创内蒙古大数据发展新局面的思考
![开创内蒙古大数据发展新局面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ffa83ec84868762caaed5ed.png)
开创内蒙古大数据发展新局面的思考大数据作为我国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重大会议和场合中做出深刻论述和明确指导。
内蒙古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抓手,着力加强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数据政府先试区、丝绸之路数据港、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大数据领域取得明显进展(一) 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优化大数据发展环境内蒙古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工作,先后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工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0年)》等指导性文件;指导成立了自治区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标准委员会、大数据安全研究院、相关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一批研究咨询机构和行业组织;编制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标准体系》,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设立大数据产业引导基金、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
(二)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重点推动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产业核心区以及包头、鄂尔多斯、赤峰等多地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帮助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
积极推动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和2017央企恳谈会签约项目落地,建立了全区大数据重点项目库,截至年底复工项目38个,复工率93%,新开工项目67个,开工率81%,预计完成投资101.2亿元。
推动大数据在农牧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应用,加快建设草原生态、乳业、稀土、煤炭等多个大数据平台,促进内蒙古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三)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大数据发展支撑力立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国际、省际干线光缆和宽带内蒙古、宽带乡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模式。
锡林郭勒盟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实施方案
![锡林郭勒盟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0c78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6.png)
锡林郭勒盟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国办发(2021)6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字(2021)27号)及《锡林郭勒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锡署办发(2018)121号)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我盟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发挥数据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我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进一步发挥数据共享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和人民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数字化发展,为建设数字锡林郭勒、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2021年底前,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基本建立,数据共享统筹协调能力明显增强;与自治区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有效衔接,形成协同联动的机制架构;全面摸清政务数据资源底数和普遍共享需求,形成供需对接清单;按需推进数据共享,关键领域数据共享成效明显提升。
到2023年,基本形成协调有力、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管理规范、安全有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全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网站不断升级完善,有力支撑数据安全高效有序共享;数据治理、分级分类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更好服务政府、企业和群众需求;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数据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增强。
二、健全共享协调机制(三)健全政务数据共享议事协调机制。
建立我盟推进政务数据共享议事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负责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盟委行署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盟政务数据共享工作;审议政务数据共享相关的政策规划及法规制度;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数据共享责任;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重要问题;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安全机制的建设和贯彻落实。
锡林郭勒盟宏观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及生态恢复
![锡林郭勒盟宏观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及生态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d4f72b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5.png)
锡林郭勒盟宏观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及生态恢复引言宏观生态环境变化是指在大范围、长时间尺度上,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锡林郭勒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盟级行政单位,其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通过对锡林郭勒盟宏观生态环境变化的分析,探讨生态恢复的方法和措施。
锡林郭勒盟宏观生态环境变化分析自然因素的影响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锡林郭勒盟的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和蒸发增加。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
2.土地利用变化:近年来,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
大量耕地和草地被转化为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
人为因素的影响1.过度放牧:锡林郭勒盟是典型的牧区,过度放牧是最严重的人为因素之一。
由于过度放牧,草地的退化速度加快,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质量恶化,导致土壤侵蚀严重。
2.过度开采资源:锡林郭勒盟富集有大量的矿产资源,但过度开采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例如,矿区污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生态恢复的方法和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获取生态环境的数据和信息,确保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全面了解。
同时,加强环境评估工作,对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科学评估,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制定并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不同用地功能,保护生态脆弱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通过推广耕地保护和恢复技术,加强土壤保持措施,防止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政府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投入,鼓励企业和个人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和生活方式。
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严控开发建设活动。
锡盟站网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锡盟站网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7a10d72a04a1b0717ed5ddd4.png)
锡盟站网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锡林郭勒盟站网数据中心,以我盟范围内已经建成的自动气象站、各类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实时监测数据为信息资源对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存储与查询、分析功能,实现全盟气象部门自动站资料的整合与管理。
实现了气象资料在全盟气象部门内的高效共享,并提高了气象资料在业务领域和服务领域的使用率和共享率。
标签:气象资料;收集;存储;共享前言随着近几年站网建设的不断增加,我盟已建立了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5个、国家级无人自动气象站9个、强风自动气象站1个、区域自动雨量站共136个、土壤水份观测站4个。
站网运行的采集系统复杂,数据资料传输、存储不同。
只有区域站自动雨量站建立了盟级中心站,进行数据传输,其他站点的数据不经盟局直接传输到了省局。
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提升,盟局及旗县级对站网数据的应用需求也在增加。
建立锡林郭勒盟站网数据中心可以整合锡盟所有站网数据文件及数据库文件,便于数据日常应用,同时也解决了盟市级数据文件存档及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
1 气象资料历史和实时报文文件存储服务器1.1 报文文件存储实时报文文件库,根据实时资料的传输时效及临时传输要求,以逐小时数据为基础进行存放。
报文文件按照站名来存放。
文件服务选用red hat linux系统。
采用shell脚本进行编码。
报文文件库包含15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国家级无人自动气象站9个、区域自动雨量站136个(包括单雨量山洪站36个),两要素31个、四要素64个、7要素校准站2个。
数据调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国家级自动站、无人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通过FTP或无线GPRS或GSM短信方式将采集数据传输到盟局区域站中心站服务器,由区局实时共享,我们通过FTP方式每个整点后10分钟以内从区局数据共享服务器上调取存入本地实时文件库中。
另一种是,华云两要素、四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站通过无线GPRS或GSM短信方式将采集数据传输到盟局区域站中心站服务器,然后再转存进入报文文件服务器中;为了便于数据应用报文文件的存储以站号、区站号、年、月、日等五级目录树方式进行存放。
《2024年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2024年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b632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d.png)
《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素以草原壮美而著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地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推进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传统产业等因素的影响,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及其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一)草原资源过度开发随着牧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草原资源被过度开发的现象愈发严重。
草地的放牧强度超出了自然恢复能力,导致草地退化、沙化现象加剧。
(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部分地区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度依赖传统放牧模式,缺乏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补偿资金不足、分配不均等,导致部分地区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四)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锡林郭勒盟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加剧,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三、对策与建议(一)加强草原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草原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草地的放牧强度和开发利用规模,实施轮牧、休牧等措施,促进草地的自然恢复和生态平衡。
(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生态旅游等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补偿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补偿资金的足额、及时分配。
同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激励机制,调动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减少对传统牧业的依赖。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五)加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
关于内蒙古大数据发展与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于内蒙古大数据发展与安全的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23ef7129b89680202d82599.png)
关于内蒙古大数据发展与安全的对策建议作者:金英来源:《北方经济》 2018年第1期为全面推进内蒙古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区,内蒙古先后出台了《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总体规划( 2017-2020)》等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大数据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内蒙古在信息基础建设、大数据政策环境、大数据社会认知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但同时也存在产业发展滞后、数据标准不够规范、核心技术难自主和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和挑战。
因此,在推动大数据发展应用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大数据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和风险,实现内蒙古大数据持续健康发展。
一、大数据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发展是大数据的主题,安全是大数据的底线。
当前,内蒙古大数据建设正处于起始开拓的关键时期,发展的压力很大,安全的形势也很复杂。
如何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既要确保发展的快速推进,又要保障安全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国家安全时曾强调,“既要重视发展又要重视安全”,国家的战略如此,内蒙古的大数据建设也应如此。
(一)大数据发展与安全互为动力大数据的发展可以带动技术和劳动力水平的综合提高,技术进步是解决安全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往往一些当下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就迎刃而解。
安全又可以给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和变化,每一个安全问题都是倒逼大数据向前发展,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二)大数据的发展与安全互为支撑大数据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的环境,没有安全作为有力支撑,大数据的发展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同样,大数据也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安全技术、安全策略、安全环境才能得到保障和落实。
(三)大数据的发展与安全互为补充大数据的发展与安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发展无安全会危害无穷,有安全无发展会停滞不前。
两者之间互为有益补充,缺一不可。
二、内蒙古大数据发展现状内蒙古发展大数据具有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优势,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形象地说,“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最佳就在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0c83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a.png)
《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概况(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本文采用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地面样方调查,获取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数据。
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变化趋势分析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发现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总体上,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段内,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三)空间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在北部和西部较高,而在南部和东部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一)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该地区的气候呈现出干旱化、暖湿化等趋势,这对植被的生长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而温度的升高则可能对某些植被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影响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该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导致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三)地形地貌因素地形地貌因素也是影响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地区地形复杂,山地、平原、沙漠等多种地形类型并存。
不同地形类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植被的分布和生长。
例如,山地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而沙漠地区的植被覆盖度较低。
四、对策与建议(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针对锡林郭勒盟的生态环境问题,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2024年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3ccb0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0.png)
《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处北方草原区,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与改善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一)时间序列变化通过对锡林郭勒盟近三十年来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具体而言,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植被覆盖度有所回升。
(二)空间分布变化从空间分布上看,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在北部和西部地区较高,而在南部和东部地区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地形地貌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一)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该地区的气候呈现出干旱化、暖湿化趋势,这导致部分地区的植被因缺水而生长受限。
然而,总体而言,适量的降水对于植被的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不容忽视。
过度开垦、放牧等人类活动会导致土地退化、沙漠化,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三)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锡林郭勒盟的植被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高原、山地等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而平原、沙漠等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则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存在差异。
(四)政策措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对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产生了积极影响。
例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土地的恢复和植被的生长。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锡林郭勒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锡林郭勒盟的植被覆盖度在近三十年来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仍需加强保护和恢复。
着力提升内蒙古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着力提升内蒙古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16459fd227916888586d7a7.png)
着力提升内蒙古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作者:杨臣华,韩淑梅,郭淞沇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第8期当前,掌握和运用大数据的能力正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内蒙古大数据发展具有政策优势、能源优势、气候优势和产业基础,应用市场潜力大。
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我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
但大数据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创新活力的同时,数据安全、隐私安全以及大数据平台安全等均面临新威胁与新风险,做好大数据安全保障工作是我们必须做好的课题。
一、内蒙古大数据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以来,内蒙古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产业生态逐步形成,为大数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但大数据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各个环节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一)大数据安全平台建设滞后。
目前,自治区已初步建成环保、卫生、社保、质检、税务、信用等大数据应用平台,气象、消防、林业等大数据平台有序推进。
但针对网络安全信息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的平台尚未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数据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和防范能力。
(二)数据标准尚不统一。
当前我区大数据硬件建设发展较快,但数据开放共享进展缓慢,信息孤岛、数据碎片化问题突出。
从自治区政务信息系统看,41个部门766套信息系统使用了11个品牌数据库,致使数据结构不规范,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库管理软件兼容性差,使数据整合、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三)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不高。
信息共享包括政府部门间、跨行政区域间、政府与企业间等数据共享。
目前,自治区数据开放共享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条块分割等原因,各单位把数据资源当作自己的权利,过分强调数据安全、保密或部门利益,致使公共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和交换,数据孤岛还大量存在;二是数据开放共享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使信息资源共享进展缓慢。
三是共享开放渠道不畅,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滞后。
大数据下内蒙古“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大数据下内蒙古“智慧城市”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269aa258f5f61fb6366634.png)
111一、智慧城市的定义及其与“大数据”、“数字经济”的关系“智慧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构建了支撑城市发展的智慧化环境。
它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
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建设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明确提出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截至2017年3月,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座城市,均在其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2016年,杭州G20峰会发布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提出了数字经济的定义,“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 大数据下内蒙古“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曹 芳摘 要:本文探讨了智慧城市的含义,与数字经济及大数据的关系,调研了位于西部地区的西安、贵阳、银川在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设成果,提出数字经济及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整体经济进步的重要途径。
文章对西安等三座城市的建设经验以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建设经验推广到内蒙古地区。
关键词:智慧城市 数字经济 建设思路 大数据应用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党校项目:大数据下内蒙古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改变了社会互动方式。
”“大数据”、“智慧城市”、“数字经济”都是一脉相承的,具有紧密的关联关系。
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才能带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又反过来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智慧城市的发展依赖信息通信技术ICT,ICT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挖掘与解读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内蒙古大数据安全保障的思考
![内蒙古大数据安全保障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ce13fb56bec0975f465e2c1.png)
内蒙古大数据安全保障的思考作者:刘吉玺李景辉来源:《北方经济》2018年第01期一、网络安全面临威胁和挑战我国正在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网络安全形势异常严峻。
美国在网络空间领域持续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的基本形势没有改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依然存在严重风险隐患的情况没有改变,随着威胁不断升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网络安全仍面临许多威胁和挑战。
境内外黑客组织对我国党政机关网站、基础信息网络、重要信息系统等进行持续攻击、入侵控制的活动增多,分布式拒绝服务、高级持续威胁等网络攻击手法愈演愈烈。
大规模攻击日趋频繁、大量用户信息数据被窃取、涉密内网主机屡见被植入后门、重要网站内容持续被篡改或者被攻击、网络安全高危漏洞频现、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仍大幅增长、网页仿冒事件数量暴涨等。
各种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令人疲于应付,网络安全态势趋向恶化。
我国大部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边界防护为重点,对核心系统和核心数据缺乏重点保护,一旦边界防护措施被突破,许多非核心系统成为攻击跳板,导致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牵连、控制,“一点突破,全网皆失”。
二、内蒙古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内蒙古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整体安全防护水平较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国外产品和服务依赖程度偏高,防入侵、防渗透、防篡改、防泄露、防病毒能力较差,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安全管理和顶层设计薄弱。
许多单位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且缺乏有效监督。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项目建设未落实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的要求,缺乏网络安全的顶层设计,重应用、轻安全的问题仍普遍存在。
二是网络安全有效防护不足。
全区很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技术防护措施不健全,边界防护措施不完善;大部分单位网络安全设备陈旧落后,设备维护、更新不及时,漏洞修复不及时。
不少云计算中心在数据管理中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不少部门缺少网络安全技术队伍,缺乏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后束手无策。
《内蒙古大数据建设管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大数据建设管理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939f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f.png)
《内蒙古大数据建设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大数据产业逐渐成为内蒙古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了更好地推动内蒙古大数据建设管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内蒙古大数据建设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二、内蒙古大数据建设背景及意义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内蒙古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具备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天然优势。
此外,大数据产业对于推动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加强内蒙古大数据建设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内蒙古大数据建设现状目前,内蒙古在大数据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内蒙古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其次,内蒙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数据中心、网络设施等。
此外,内蒙古还积极引进和培育大数据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
然而,在大数据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资源整合不够、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
四、内蒙古大数据建设管理策略为了更好地推动内蒙古大数据建设管理,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
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数据中心、网络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能力。
3. 推进数据资源整合。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推动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4. 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培育和引进大数据企业。
积极引进和培育大数据企业,形成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
6.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大数据产业的人才储备。
《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85d4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6.png)
《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地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如何抓住机遇,发展内蒙古的大数据产业,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内蒙古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二、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内蒙古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方面,内蒙古的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内蒙古的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保障,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此外,内蒙古的云计算和互联网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内蒙古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
目前,内蒙古的大数据产业主要集中在数据处理和存储方面,而在数据开发、应用和服务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其次,人才短缺问题严重。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内蒙古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对策针对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对策:(一)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内蒙古应加强大数据产业链的构建,促进数据开发、应用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跨区域的大数据产业链,提高大数据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内蒙古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大数据专业人才。
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内蒙古应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大数据产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考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65b171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3.png)
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李剑【摘要】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ig data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deep fus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ig data construction of Inner Mongolia is as a pilot demonstration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Meanwhile, it has been built with the clear “4P” key routes (Purpose, Principles, Positioning and Procedures) to further clarify the idea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ig data construction in grasping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Inner Mongolia, it also seeks to highlight the following methodology of “easy to hard”, “Gradually improved” and “steadily improved”. These strat egic methods represen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ig data deployment, which are focused on data industrial progress. It will be a firm foundation of harmonious and green development, which will enhance the environmental supervising, promoting the information opening, spreading public participating and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decision-making in the near future. Thus, understanding of above-mentioned contents is necessary to better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new tasks” and “new requirements”.%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是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设锡林郭勒盟大数据几点思考
我们知道,发展大数据重要意义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要2016年至2017年率先建成大数据,成立了付盟长挂帅、盟直属单位一把手具体抓的领导机构。
发展大数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从我个人角度提出以下想法,仅供参考:
1.建设锡盟大数据应该先有基础信息平台才能产生大数据。
如全国交通大数据是在全国陆海空交通信息网络平台基础上形成的,大数据信息流是在人们出行购票、商家交通物流过程自动生成大数据,仅春运产生3亿人次购票出行信息。
再如全国电商淘宝是中国网上购物最大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中国人多半用淘宝购物,每时每秒都形成亿人次信息量,仅仅光棍节一天交易量900多亿元,这个电商平台产生的海量信息自动汇聚为淘宝大数据系统。
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信息平台,建大数据只能是空中楼阁。
锡盟大数据各行业基础平台正在逐步开始建设,这些平台建成需要若干年快速建设发展期。
所以,目前大数据工作重点是应该加快推进锡盟“互联网+各行业”基础平台。
2.建设锡盟大数据应该有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储备
仍以全国交通大数据为例,从基础信息平台设计、建设到应用,全过程是依靠交通战线的专家、技术人才队伍为主体实施,全过程参与建设,即在实践中培养专家和锻炼了人才队伍,大数据应用成果的
产生,仍然依靠这些熟悉本行业全能型人才。
锡盟大数据人才队伍匮乏,应该建设过程中培养或吸引熟悉本行业能够承担建设应用大数据的专业人才队伍支撑大数据,将来才能保障其发挥效益。
3.建设锡盟大数据要与全国各行业大数据相衔接
农业部计划在2021初步完成农业大数据建设,坚持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原则,要求各地建设的信息平台必须与国家统一标准数据接口对接。
比如智慧设施农业这块,农业部要求各地现代化果蔬温室内的温度、湿度、水肥、风力,种植品种数量、收获、上市等数据信息,按照规定的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全过程自动化上线到全国农业大数据系统,这样才能通过专家掌控的大数据综合判断你家的种植果蔬是不是将来市场上枪手或是饱和,有可靠生产指导、市场预警。
大数据建设要依据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要求“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
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条块结合、联合试点。
国家制定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目录。
国家建立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
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政府部门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和共享复用制度。
大数据产业标准体系。
”
假定锡盟超前建成了大数据,未能与全国将来的大数据系统对接,只是全国一个点的信息数据集合,这个锡盟大数据无法为农民提供种植市场风险预警,起不到应有作用。
锡盟各行业信息平台数据接口千
差万别,如何解决既要兼顾未来国家层面大数据接口标准,同时又要兼顾当前盟内集中数据接口标准,存在不确定性。
为了整合数据,不建议用传统低效方法进行数据搬家。
4.先行先试建设锡盟大数据项目应该进行效益测算。
国家鼓励创新、先行先试,但是大数据不是孤立事件、是系统的、有条件的、需要因地制宜考虑。
我们地市级搞大数据,没有现成的成果经验可鉴戒,可能走弯路、多交学费。
初期新技术新设备投入往往很高,比如羊电子耳标现在只有几毛钱、一个应用系统只有几千块,而两三年前要贵几块钱,一个系统高达几十万。
锡林郭勒盟大数据如果在全国率先建成与全国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建成要做效益比较,那个投入产出更好,发挥作用更大,应充分论证。
以上仅代表本人观点。
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