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点的空间分布GIS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点的空间分布GIS研究
----云南省拉祜族为例
摘要空间分析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了研究区DEM的高程、坡度、坡向信息与国家1:25万基础地理地理信息数据提供的居民点、水源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拉祜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水源的定量关系,揭示了自然因素对本区居民的影响程度,为人们更好地了解拉祜族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提供了依据,也为政府做好本区的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
1 引言
居民地,又称“聚落”,是聚落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作为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占有一定的空间,且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1]。人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发展与特定地理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类型。不同的区域类型因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的差异,往往会形成不同形式和特点的居民点。本文选取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拉祜族居民点分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各地形因子,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量化研究区居民点分布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揭示拉祜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此来探讨云南省拉祜族自身发展与其所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拉祜族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拉祜族逐步建立一个人地和谐的生态环境。
2 研究区介绍
拉祜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拉祜族人口为41.15万人,其中云南省为40.83万人,80%分布于思茅、临沧两个地区,其余分布在西双版纳、红河、玉溪等地州。1998年全省拉祜族有42.13万人,占云南少数民族的3.18%。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拉祜族有447631万人.云南省澜沧县是全国惟一的拉祜族单一民族自治县,共有拉祜族1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动植物种类繁多。
拉祜族自称拉祜、拉祜纳(汉族称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他称倮黑、锅铁、苦聪、目舍等。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族源于我国古代氐羌族系[2]。拉祜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传统服饰有着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且因支系、居住地不同而有所差别。拉祜族传统的住房为干栏式木桩斜顶楼房,部分为土掌房和竹木结构草房。拉祜族恋爱社交自由,婚姻一般为族内婚,普遍实行从妻居。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原始宗教、大乘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以原始宗教的信仰最为广泛。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扩塔节)、火把节、尝新节、月亮节、祭祖节、清明节、二月八、圣诞节、洗手节等。拉祜族的民间文学《牡帕密帕》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于一体的拉祜族文化“百科全书”,是拉祜族民间文学的珍品。拉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的乐器有葫芦笙、小三弦、竹弦、口弦等,尤以葫芦笙最为普及。舞蹈种类繁多,其舞蹈形式多为大型集体舞,男女老少齐上场,用舞蹈再现劳动场面、模仿动物的动作,欢庆丰收,共同娱乐[3]。
党和政府在拉祜族主要聚居地区先后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和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研究区位置如图(图1):
图1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map of the studying area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有从Astern GDEM 下载的30米分辨率的云南省DEM 和国家
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最新数字化信息,其中后者提供了居民点、水系等数据层。
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GIS 空间分析法。根据聚落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独龙江流域的区域地理特点,并充分考虑到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定量分析的可操作性,确定在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定量分析中采用以下一些主导因素:1)海拔高度;2) 坡度;3)坡向;4)水源条件;5)起伏度
图2 研究区DEM
Fig·2 The DEM of the studying area
4技术流程:
从Astern GDEM 下载的30米分辨率的DEM后,利用GIS软件拼接,再利用云南省省级行政区进行裁剪,得到云南省的DEM,然后利用独龙族分布区进行裁剪,得到研究区DEM (图2)后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DEM进行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得到含有高程、坡度、坡向信息的GRID数据层,再分类后与居民点分布转化成的GRID信息的数据层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居民点与水系的关系则通过对水系进行缓冲区分析来完成。主要技术路线图如下(图3)
图3 技术路线
Fig·3 Flow chart of the studying process
5居民点分布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
5.1海拔与居民地分布关系的定量分析
在众多自然因素中,海拔对居民地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人类必须在一定的气温和气压条件下才能健康的生存,而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压和气温都逐渐下降,直接制约着人体的生理机能。一般来说,越是海拔高的地区居民地分布密度越小,人口也越少。地势高低格局影响着土地资源开发难易程度, 随着高程的增加,农业生产也会受到限制。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中重分类工具,对究区DEM进行高程再划分,得到高程再分级图(图4),再把居民点数据层与其叠加,便可得到高程与居民点空间关系的统计表(表1)
图4 高程再分级图
Fig·4The re classification map of elevation
表1研究区地势高程分级及与居民点分布关系统计
Table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vation and human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studying area
居民点密度=各高程居民点个数/各高程分带面积
各高程带土地面积比重=各高程分带面积/研究区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