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发射二极管学习xb01
红外二极管应用
红外发射二极管学习一:红外发射管基本原理及应用1、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由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光电元件,元件具有两个电极端子,在端子间施加电压,通入极小的电流便可发光;即:LED的发光原理是施加电压于AlGaAs(砷化铝镓)、AlGaInP(磷化铝铟镓)及GaInN(氮化铟镓)等化合物半导体上,借着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发光,发光现象不是藉加热发光,属于冷发光。
LED利用3-5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元件结构之变化,进而设计产出各种颜色之固态电源,由于材料不同所释出来的波长也不同,包括红、橙、蓝、绿、黄等可见光,以及红外光等不可见光的LED,种类繁多。
2、红外发光二级管Infraed LED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常用砷化镓GaAs)制成PN结,外加正向偏压向PN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
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950nm,半峰带宽约40nm左右,它是窄带分布,为普通CCD黑白摄像机可感受的范围。
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完全无红暴,(采用940~950nm波长红外管)或仅有微弱红暴(红暴为有可见红光)和寿命长。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nm=10-9m)到1毫米(mm)左右。
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波长比紫光短的称为紫外光,波长比红外光长的称为红外光。
3、红外发光二极管识别红外发光二极管,外形与普通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相似,极易造成混淆,应当注意辨别。
红外发光二极管大多采用无色透明树脂封装或黑色、淡蓝色树脂封装三种形式,无色透明树脂封装的管子,可以透过树脂材料观察,若管芯下有一个浅盘,即是红外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无此浅盘;4、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极性通常较长的引脚为正极,另一脚为负极。
如果从引脚长度上无法辨识(比如已剪短引脚的),可以通过测量其正反向电阻确定之。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及设计程序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及设计程序一、红外发射原理红外发射器是利用电子技术发射红外光信号的设备,其原理是通过电流和电压的作用,使红外发射二极管中的半导体材料产生拉格朗日反射(Lumogen) 效应而发射出红外光。
红外发射器主要由红外发射二极管和控制器组成。
控制器通过控制发射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即调节发射二极管的电压和电流,从而控制红外发射的功率和波长。
二、红外发射器的设计1.红外发射二极管选型选择适合的红外发射二极管至关重要。
常见的红外发射二极管有850nm和940nm两种波长,前者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景,后者适用于有特殊需求的场景。
2.红外发射驱动电路设计红外发射二极管一般工作在连续电流模式下,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红外发射的功率。
可以采用可调电流源或者恒流源来驱动红外发射二极管。
可调电流源的原理是通过使用可调电阻和反馈电路,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
恒流源的原理是通过使用运算放大器和负反馈电路,使输出电流保持不变。
3.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通过单片机来控制红外发射器的工作状态,可以实现各种功能。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红外发射程序设计示例:#include <reg52.h>sbit IR_LED = P1^0; // 红外发射器连接的IO口void delay_us(unsigned int n) // 微秒级延时函数unsigned char i;while (n--)for(i=0;i<10;i++);}void send_IR_data(unsigned char data) // 发送红外数据unsigned char i;for(i=0;i<8;i++)if(data & 0x01)IR_LED=1;//发射高电平表示逻辑1delay_us(560);IR_LED=0;delay_us(560);}elseIR_LED=1;//发射高电平表示逻辑0delay_us(560);IR_LED=0;delay_us(1700);}data >>= 1;}void mainsend_IR_data(0xAA); // 发送数据0xAAwhile(1);这个程序通过控制红外发射器连接的IO口的输出电平和延时函数,模拟了红外码的发送过程。
红外发射管调试笔记
红外发射管调试笔记使用红外发射二极管与单片机实现发射,配合调试的接收模块为VS838B。
重点在于怎么产生38KHz的频率,以及如何对逻辑“0”和“1”进行编码。
基本知识:根据脉冲宽度来区分起始码、逻辑0和逻辑1,网上找的一张图发射端的物理信号状态:为38KHz脉冲时红外接收端为低电平;没有脉冲时红外接收端为高电平。
也就是说发射管工作只有两种状态,要么发送38KHz的脉冲,要么拉低无输出。
发射端的逻辑编码:引导码:发送9MS的38KHz的脉冲起始码:将发射管停止工作 4.5MS逻辑0:由0.56MS的38KHz脉冲及0.56MS的低电平组成逻辑1:由0.56MS的38KHz脉冲及1.69MS的低电平组成。
硬件连接:传感器模块输入VCC(3.3V橘红色)和GND(黄绿色),红外发送信号。
使用新唐N76E003开发板,红外发送信号接到P1.7引脚。
软件初始配置:(1)P1.7配置成输出(2)使用定时器0工作在模式2(8位,自动重载模式)(3)定时器0时钟源为系统时钟16MHz,初始值为46,即定时时间为13.1US。
(38KHz脉冲一个周期为26.3US。
)定时准确是前提。
void Timer0Init(void){TIMER0_MODE2_ENABLE;set_T0M;TH0 = 46;TL0 = 46;set_ET0; //enable Timer0 interruptset_TR0; //Timer0 run}定时器0中断函数BOOL g_sendPulseFlag = FALSE;uint16_t g_sendCount = 0;void Timer0_ISR (void) interrupt ISRTimer0{static uint8_t ruTick = 0;/*需要发送脉冲时将标志置为TRUE,输出38KHz方波*/ if(g_sendPulseFlag){P17 = !P17;}else{P17 = 0;}/*计数器加1,用于判断发送个数*/g_sendCount++;/*下面这段只为了计数产生1MS基准时钟,用于其它*/ ruTick++;if(ruTick >= 76){ruTick = 0;ruSysTick++;}}数据发送void IRSend(uint8_t *pData, uint8_t uSize){uint8_t tmpData;uint16_t i;uint16_t countTotal;/*发送9MS 引导码,即输入9MS时长的38KHz方波*/ g_sendPulseFlag = TRUE;g_sendCount = 0;countTotal = 680;while(g_sendCount < countTotal);/*发送4.5MS起始码,即停止输出脉冲4.5MS*/g_sendPulseFlag = FALSE;g_sendCount = 0;countTotal = 340;while(g_sendCount < countTotal);/* 发送数据*/while(uSize--){tmpData = *pData;for(i=0; i<8; i++){/* Send 0.56MS pulse */g_sendPulseFlag = TRUE;g_sendCount = 0;countTotal = 42;while(g_sendCount < countTotal);g_sendPulseFlag = FALSE;g_sendCount = 0;/* Send Low Level,LSB first sent */if(tmpData & 0x01){countTotal = 120;}else{countTotal = 42;}while(g_sendCount < countTotal);tmpData >>= 1;}pData++;}/*Send End */g_sendPulseFlag = TRUE;g_sendCount = 0;countTotal = 20;while(g_sendCount < countTotal);g_sendPulseFlag = FALSE;}测试:定义一个保存7字节数组uint8_t testData[7] = {0x11,0x22,0x33,0x44,0x55,0x66,0x77}; 每隔2秒发送一次,并将第一个数testData[0] 自加1if(GetTick() - tick >= 2000){testData[0]++;IRSend(testData, 7);tick = GetTick();}使用接收模块VS838B,接收数据并打印出来。
红外二极管发射电路图大全
红外二极管发射电路图大全红外二极管发射电路图(一)传感器检测及声光报警电路传感器模块由热释电传感器、烟雾传感器MQ211和红外传感器组成。
烟雾传感器的内部电阻是随着烟雾的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将其转化为变化的电压信号,在此通过电压比较器LM339和几个相应的分压电阻构成,具体电路设计如图2所示。
在通电状态下测得传感器的内阻是130kΩ左右,在烟雾较浓时内阻为6kΩ左右,在无烟时比较器的负端输入为2.5V左右,正端为1.2V左右,有烟雾时负端为2.5V,正端为3~5V,此电路能很好地实现电平的转换。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采用RE200B和信号处理元件BISS0001及少量外接元件组成,电路如图3所示。
红外传感器电路由红外发射二极管及1838B组成,用单片机来检测两个传感器低电平的先后顺序来判断人的进出情况。
其原理如图4所示。
声光报警模块由蜂鸣器、(红,绿)发光二极管和NPN型三极管驱动电路组成,具体电路图如图5所示。
红外二极管发射电路图(二)如图所示,图是红外线遥控接收装置实例。
红外线传感器有多种,这里选用光电二极管TPS604。
工作原理简介如下:光电二极管TPS604接收到被调制的红外线的微弱信号,先经场效应晶体管VT1的前级放大,再经晶体管VT2进行适当的放大,由UT2的集电极输出相应信号控制有关电路。
VDZ稳压管为+5V、VT1为3DJ6VT2为C8550。
该红外线无线耳机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电路组成。
发射机电路如图1所示。
声音信号从电视机音频输出插座引出。
电视机输出的音频信号经过C1耦合至VT1进行一级放大后驱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VD1、VD2发光,声音信号的变化引起VD1、VD2发光强度的变化,即VD1、VD2的发光强度受声音的调制。
接收部分电路如图2所示。
该电路接收部分采用一块音频放大集成电路LM386进行功率放大。
VD3为红外线接收管。
当被音频信号调制的红外光照到VD3表面时,VD3将接收的经声音调制的红外线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即在VD3两端产生一个与音频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电信号,该信号经C9耦合至LM386进行功率放大后驱动扬声器发声。
红外二极管感应电路分析讲课稿
红外二极管感应电路分析一、电路功能概述红外二极管感应电路可以实现用手靠近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时,蜂鸣器发声,LED灯点亮,手移开后立即停止发声、LED灯熄灭,灵敏度非常高。
该电路设计思路来源于银行自动开门关门的生活场景,人走进银行,门自动打开,离开后门自动关闭。
或者说来源于肯德基等高档餐厅的水龙头,当手放在水龙头下,水自动流出,离开后水自动关闭。
该电路应用的生活场景非常多,是电路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电路。
特别注意,本电路制作成功后,必须调试后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只有掌握了红外感应电路的工作原理后才能调试好相关的参数,所以工作原理是学习重点。
二、电路原理图三、原理图工作原理红外感应电路的设计采用模拟电路中的电阻分压取样电路、红外二极管感应电路、三极管电路、运算比较器组成的电压比较电路等相关知识点,请制作者务必学习。
红外感应电路由以红外发射管VD1、红外接收管VD2为核心的红外感应电路,以可调电阻RP1、通用运算放大器LM358为核心的取样比较电路,以三极管9012 VT1、VT2、蜂鸣器HA1、发光二极管LED1为核心元件的声音输出、显示电路构成。
通上5V电源,红外发射管VD1导通,发出红外光(眼睛是看不见的),如果此时没有用手挡住光,则红外接收管VD2没有接受到红外光,红外接收管VD2仍然处于反向截止状态。
红外接收管VD2负极的电压仍然为高电平,并送到LM358的3脚。
LM358的2脚的电压取决于可调电阻RP1,只要调节可调电阻RP1到合适的时候(用万用表测量LM358的2脚的电压大概为2.5V左右),就能保证LM358的3脚的电压大于LM358的2脚的电压,根据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当V+ > V-的时候, LM358的1脚就会输出高电平,并通过限流电阻R3送到PNP型三极管VT1、VT2的基极,致使三极管VT1、VT2截止,蜂鸣器HA1不发声,发光二极管LED1熄灭。
当用手靠近红外发射管VD1时,将红外光档住并反射到红外接收管VD2上,红外接收管VD2接受到红外光,立刻导通,使得红外接收管VD2负极的电压急速下降,该电压送到LM358的3脚上。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驱动电路[资料]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驱动电路[资料]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驱动电路红外线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使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时,驱动电路的设计相当重要,好的设计能使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最高,且使用寿命增长,所以在此要特别介绍驱动电路。
1.电阻负载驱动: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在使用时,须由电流驱动,又其发光强度是与电流成比例变化,所以电流控制方式的重要性就相对的增加了。
图8所示为其电阻负载驱动方式,这是最简单的驱动方式,驱动电源是以直流为之,根据图9所示的正向电压、电流特性可绘出其负载线,并求出其工作点。
该工作点所对应的电压、电流分别为VF及IF ,其算式为:图8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图9发光二极管正向电流,电压特性及工作点在进行设计时,最重要的是在IF电流的控制,设计出的IF不能太大,若大于IF(max)则元件有烧毁之虑,IF若太小,则其发射束就会变小。
另外在电源电压的取得亦须注意其稳定性,为求得发射光束的稳定,电源电压的稳定要求相对的提高,所以在精密的红外线控制中,应尽量做到电源的稳定,有时为求其稳定性也可将电源提高,电源提高之后,为保持电流的不变,所使用的限流电阻亦相对的提高,此时电源的微量变动,对电流影响就不大了,以下就介绍电阻负载驱动设计例:假设电源电压VCC=5V,电流IF取小于IF (max)为20mA,由图8的特性曲线求得电压VF=1.2V代入驱动公式可得:得R =190Ω,此时R须采用190Ω,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即可取得20mA的驱动电流。
2.多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的串、并联驱动有时候用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其输出能力是不够的,因此也可同时采用多个发光二极管做发射,以加强其输出能力,多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有两种,一是串联,一是并联。
图10是串联驱动的方式,图11是并联驱动的方式,每一支路电流,所以电源总共提供了N×If的电流。
图10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方式图11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之驱动方式3.用晶体管做为定电流的驱动电路为求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出光束的稳定,也可借定电流电路驱动之,定电流电路的设计可采用如图12所示三种方式为之,图中采用稳压二极管做定电压,可以得到IE电流,又,所以IF?(Vz-VBE)/RE,式中VZ,VBE,RE皆为定数,所以IF固定不变,因此可以在晶体集极串接很多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红外发射管讲义工作原理
红外发射管的距离特性和方向特性
• 方向特性:零度角;垂直于灯的角度为零度角。当方向角 度为零的时候,其放射强度为100%,当放射角度愈大的 时候,其放射强度相对减小。红外发射二极管的方向半值 角越小,元件的指向性越灵敏。
• 距离特性:基本上光亮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且和受光 元件的特性有关。
红外发射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红外发射二极管Infraed LED
• 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砷化镓制成PN结,外加正向电 压激发红外光。
• 红外光是不可见光,光谱功率分布: 中心波长830-950nm 半峰带宽40nm左右,红外光是窄带分布,
普通CCD黑白摄像头可以看到。
• 红外发射管极性: 通常引脚较长的一脚为正极,短的为负极。 如图:
红外发射二极管的电压电流特性
•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给二极管加正向的电压(3.3v ),正向的电压产生正向的电流,提供了红外发射管发射 红外线的能量,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它的波长在830NM和 950NM之间。
• 我们公司用的红外发射二极管的波长是940NM. • 一般红外发射管的反向耐压值是3-6V. • 我们公司采购的红外二极管耐压规格 • 上海雅光: • Forward voltage:3.3-3.6 • Reverse Current:0-5V
红外发射二极管使用注意事项
• 一:保持管子琴清洁、完整。 • 二:红外管的各项参数不能超过极限值。 • 三:红外发射管必须和相应的红外接收管配对受用。 • 四:管子不能插反,不要与电路中的发热元件靠近 红外信号传递有两种: 一:直射式,我司在用。 二:反射式
温度对半导体的影响
谢谢观看
二极管构造:
如何判断红外发射管的好坏
• 通过用万用表测量红外发射管的正发向电阻,可以推测出 红外发射管的性能优劣。
红外发射管基础知识1
红外发射管基础知识讲议
P極接正電
红外LED的分类
红外发射管基础知识讲议
按外尺寸分类:φ3、φ5、φ8、φ10、食人鱼、大功率等; 按角度分类:9度、15度、30度、45度、60度、80度等; 按功率分类:小功率、大功率。
成光兴
支架
支架的材质一 般为铁材,表面镀 银。有时为了提高 支架的散热性,也 采用铜材。支架一 般分为碗杯型、平 头型 和特殊型。 碗杯型利用凹镜原 理,主要用于聚光 型LED,角度小; 且碗杯的大小、深 浅都会影响发光角 度。
红外发射管基础知识讲议
11
成光兴
银胶
红外发射管基础知识讲议
银胶(Silver Epoxy):我们通过加热银胶使之固化,达到把 晶片粘固在支架上的目的,便于焊线作业。且银胶还起到导电的 作用。 银胶的主要成份是:银粉、环氧树脂、固化剂、稀释剂。要 低温储存,高温固化(150℃/2H)。
成光兴
材料的排列模式: Si
红外发射管基础知识讲议
• 原子內各層的穩定電子數: 2, 8, 8, …..個
• 矽的外層電子 數為4個電子
3
成光兴
红外发射管基础知识讲议
N-type的排列模式: Si + As • 在Si的排列中放入 As,則將多出一個電 子, 在結構上是為帶 負電(Negative),故定 義為N-type.
金线
金线(Gold Wire):金线是用99.99%的工业用金拉丝而成的, 其直径为0.9-1.2mil(1mil=0.0254mm)。其主要作用是连接晶片与 支架,且起导电作用。
12
成光兴
环氧树脂
红外发射管基础知识讲议
环氧树脂(Epoxy):LED封装用的胶体是一种环氧树脂胶, 它是一种双组分胶。主剂是A胶,是环氧树脂,固化剂是B胶, 是酸酐类物质。它的透光性、流动性良好。封装胶体的颜色是通 过加入色胶(色素)来改变的。色胶主要是由环氧树脂和各种热 安定性的染料调配而成的。扩散剂是由料度分布极为均匀之高光 扩散性填充料(SiO2)和环氧树脂所组成,它的功能是使晶片发 出的光在树脂内均匀的扩散,使LED发出柔和一致的光度,同时 会降低LED的亮度。
红外发光二极管型号及原理
红外发光二极管型号及原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外形上与发光二极管LED非常相似,发出红外光。
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管压降为1.4v,工作电流小于20mA。
红外发光二极管在设计上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常会串有限流电阻。
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红外线去控制受控装置,受控装置中会发出相应的红外光,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下面就是装修界小编对于红外发光二极管型号及原理的介绍。
红外发光二极管-参数应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是采用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制成PN结,然后向偏压向PN 结注入电流从而激发其红外光。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950nm,半峰带宽在40nm左右。
红外发光二极管在使用中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完全的无红暴,或是仅有微弱红暴从而使其寿命得到极大的延长,发出的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区间从几纳米到1毫米左右。
我们日常中见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被称其可见光,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
红外发光二极管-电性能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直径为3mm,5mm时是小功率红外线,直径为8mm,10mm时为中功率及大功率发射管。
小功率发射管正向电压为:1.1-1.5V,电流为:20mA。
中功率发射管正向电压为:1.4-1.65V,电流在50-100mA之间。
大功率发射管正向电压一般为:1.5-1.9V,电流在200-350mA之间。
在日常中比较常见的应用红外发射管波长为:980nm、940nm、880nm、850nm、870Nnm。
功率与红外发射管波长之间的关系为:850nm>880nm>940nm。
红外发光二极管-原理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即是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射式,二是反射式。
红外发光二极管直射式指的就是发光管和接收管相对的安置在发射与受控物两端,中间相距一定的距离。
红外发光二极管反射式指发光管与接收管并列在一起,平时进行接收管操作时始终无光照,在发光管发出红外光线遇到反射物的情况下,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进行工作。
红外发射器原理
红外发射器原理
红外发射器原理是通过电流或电压的变化来激发红外发光二极管。
红外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它能够将电能转换为红外辐射能。
通过外加电流或电压,红外发光二极管内部的PN结会被正向或反向偏置。
在正向偏置时,正向电流会注入到PN结中,电子与空穴会再复合,产生红外辐射。
这个辐射的波长通常在0.7至1.4微米之间,即红外光谱范围。
在反向偏置时,红外发光二极管会保持关闭状态。
这种二极管的PN结的结构被精心设计,以确保只有特定波长的光可以通过。
因此,红外发射器只会发射具有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
这使得红外发射器成为许多应用中的理想选择,例如红外通信、红外遥控和红外传感器。
红外发射器的原理还涉及到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会提供所需的电流或电压,以激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
驱动电路通常由一个稳压电源和适当的功率放大电路组成。
稳压电源用于提供稳定的电压或电流,以满足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工作要求。
功率放大电路则可以调节电流或电压水平,以控制红外发射器的亮度或发射强度。
总之,红外发射器利用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特殊结构和激发方式来发射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
它在许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红外通信和遥控领域。
红外发射二极管工作原理
红外发射二极管工作原理红外发射二极管,作为红外线发射器件,是红外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来实现红外辐射。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PN结和电流控制两个方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PN结。
PN结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连接而成的结构,其中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浓度较高,而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浓度较高。
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连接在一起时,形成了一个电子云和空穴云的交界区域,称为PN结。
在PN结的交界区域,由于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和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云发生了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个内建电场。
这个内建电场会阻碍电子和空穴的进一步扩散,使得PN结具有一定的电阻特性。
在红外发射二极管中,PN结的特性被巧妙地应用了起来。
当我们给红外发射二极管加上一个正向偏置电压时,即将P型半导体连接到正极,N型半导体连接到负极,PN结的内建电场将会被扩大,进一步阻碍电子和空穴的扩散。
在这种情况下,当电子和空穴在PN结的交界区域重新组合时,会产生辐射能量,也就是红外线。
电流控制是红外发射二极管工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当我们给红外发射二极管加上一个正向偏置电压时,电子和空穴会在PN结的交界区域重新组合,产生辐射能量。
这个辐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电流的大小。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发射强度。
为了控制红外发射二极管的电流大小,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个电流限制电阻,将其连接在二极管的正极和电源之间。
这样一来,当我们给二极管加上一个正向偏置电压时,电流限制电阻会限制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发射强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节电流限制电阻的阻值来进一步控制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发射强度。
红外发射二极管在红外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红外遥控器中的发射部分,将用户按下的按键信号转换为红外信号发送出去;它还可以用于红外传感器中,将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用于测量、检测等应用。
总结一下,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PN结和电流控制两个方面。
红外二极管原理
红外二极管原理
红外二极管是一种能够感应并发射红外线的电子元件。
其原理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
红外二极管内部通常采用稀薄层的半导体材料来制造。
在正向偏置电压的作用下,二极管的P型半导体区域中的正空穴和N 型半导体区域中的自由电子被推动,从而形成了少量的载流子电流。
当外部存在红外光源时,红外光源会激发半导体材料产生额外的电子和空穴。
这些载流子将进一步增加二极管内部的载流子电流。
红外二极管还包含一个反射层或窗体,用于增强产生的红外线辐射强度。
该层通常被设计为透明的,以便通过红外线。
一旦红外线通过反射层或窗体,并达到二极管的引脚,就可以将红外线信号输出到其他电路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红外二极管的工作频率范围通常在红外光谱中的近红外区域,即约3000到7000纳米的波长范围。
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红外二极管能够有效地感应和发射红外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红外线遥控、红外线检测、红外线通信等。
红外线二极管原理
红外线二极管原理
红外线二极管,也称为红外接收二极管或红外探测二极管,是一种专门用于接收红外线信号的半导体器件。
它基于光电效应原理,当红外线照射到二极管的PN结时,会产生光电流。
红外线二极管的结构与普通二极管类似,由N型半导体与P
型半导体组成的PN结构成。
不同的是,红外线二极管的N型半导体通常是由稀磁化合物如铟锑化物或铟砷铟磷化合物构成,以提高其对红外线的敏感度。
当没有红外线照射到红外线二极管时,其处于正向偏置状态,几乎没有电流通过。
然而,当有红外线信号照射到二极管时,能量将被光子吸收,使得PN结中的电子与空穴发生结合,产
生电子空穴对。
这些电子空穴对会导致电流的流动,形成光电流。
红外线二极管将接收到的光电流转换为电信号,可以用于各种应用,如红外线通信、遥控器、红外线感应器等。
为了提高红外线二极管的性能,常常需要进行波长选择和滤波,以减小非红外线光源的干扰。
需要注意的是,红外线二极管只能接收特定范围内的红外线信号,通常分为近红外区和远红外区。
不同的红外线二极管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信号有不同的响应度,因此在选择红外线二极管时需要考虑应用场景和所需的红外线波长范围。
红外发射二极管电压
红外发射二极管电压红外发射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器件,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向周围空间发射出红外光,这种现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N结进行电荷转移而实现的。
而红外发射二极管的正常工作需要一定的电压条件,因此本篇文档旨在探讨红外发射二极管电压的相关知识。
一、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基本结构红外发射二极管是由n型材料和p型材料通过特殊的工艺加工成型的半导体器件。
在器件内部形成了PN结,其中p型材料的掺杂浓度高于n型材料的掺杂浓度。
当对器件进行外加电压时,PN结形成了电场,使n型材料内的自由电子向p型材料移动,同时p型材料中的空穴也向n型材料移动。
当电子流经PN结时,他们会与空穴结合,同时发射出红外线光。
二、红外发射二极管电压的含义和作用在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外加电压控制器件内部的电子和空穴的转移,使其能够运动到PN结处,从而实现红外线的发射。
因此,红外发射二极管电压的含义就是控制器件工作所需要的电压大小。
红外发射二极管电压不仅是控制器件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还可以对发射的红外线光的功率和频率进行调整。
当电压较小时,器件内部的电场较弱,电子和空穴的运动速度较慢,因此发出的红外线功率也较小。
而当电压逐渐增加时,器件内部的电场逐渐加强,使得电子和空穴的运动速度加快,红外线光的功率逐渐增大。
当电压达到一定的值以后,红外发射二极管就能够发射出高品质的红外线光。
三、红外发射二极管电压的测量方法红外发射二极管电压的测量需要借助一定的电路和仪器设备。
通常情况下,使用数字万用表或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设备进行测量。
在使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时,首先需要将万用表的测试极分别连接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然后使用调整旋钮调整电流强度至一定大小。
此时,万用表中就会显示出相关的电压值。
这个值就是红外发射二极管的电压大小。
当使用信号发生器进行测量时,需要将发生器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
然后,可以调整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等参数,对器件进行测试。
红外发射原理
红外发射原理红外发射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也是许多电子设备中常用的一种功能。
它通过发射红外光信号来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控制设备,比如遥控器、红外感应器等。
那么,红外发射是如何实现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红外发射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红外光的特性。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它的频率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由于红外光波长长,人眼无法看到它,但许多电子设备都能够感应和发射红外光。
红外发射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来实现的。
红外发射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发射红外光的半导体器件,它工作时会产生红外光信号。
当我们使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或者空调时,遥控器上的按键会触发相应的红外发射二极管,使其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光信号。
这些红外光信号被接收器接收后,再转换成电信号,最终实现了设备的控制。
红外发射的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红外发射二极管需要工作在特定的电压和电流下,以保证它能够正常发射红外光信号。
其次,红外发射的距离和角度也需要考虑,不同的红外发射二极管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其发射距离和角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设计红外发射模块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设备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除此之外,红外发射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比如红外遥控、红外感应等。
在红外遥控中,红外发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中,它能够实现远距离控制,操作简便。
而在红外感应中,红外发射则可以用于人体感应、物体检测等领域,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监测。
总的来说,红外发射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发射红外光信号实现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红外发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红外发射技术也会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发射二极管学习一:红外发射管基本原理及应用1、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由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光电元件,元件具有两个电极端子,在端子间施加电压,通入极小的电流便可发光;即:LED的发光原理是施加电压于AlGaAs(砷化铝镓)、AlGaInP(磷化铝铟镓)及GaInN(氮化铟镓)等化合物半导体上,借着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发光,发光现象不是藉加热发光,属于冷发光。
LED利用3-5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元件结构之变化,进而设计产出各种颜色之固态电源,由于材料不同所释出来的波长也不同,包括红、橙、蓝、绿、黄等可见光,以及红外光等不可见光的LED,种类繁多。
2、红外发光二级管Infraed LED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常用砷化镓GaAs)制成PN结,外加正向偏压向PN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
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950nm,半峰带宽约40nm左右,它是窄带分布,为普通CCD黑白摄像机可感受的范围。
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完全无红暴,(采用940~950nm波长红外管)或仅有微弱红暴(红暴为有可见红光)和寿命长。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nm=10-9m)到1毫米(mm)左右。
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波长比紫光短的称为紫外光,波长比红外光长的称为红外光。
3、红外发光二极管识别红外发光二极管,外形与普通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相似,极易造成混淆,应当注意辨别。
红外发光二极管大多采用无色透明树脂封装或黑色、淡蓝色树脂封装三种形式,无色透明树脂封装的管子,可以透过树脂材料观察,若管芯下有一个浅盘,即是红外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无此浅盘;4、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极性通常较长的引脚为正极,另一脚为负极。
如果从引脚长度上无法辨识(比如已剪短引脚的),可以通过测量其正反向电阻确定之。
数字万用表,测得正向电阻较小时,红表笔为正。
(若是指针式万用表刚好相反,这与电表内部电池极性有关系)补充:一般通过测量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测其性能的优劣。
如果测得正向电阻值接近于零,则应报废。
如果反向电阻只有数千欧姆,甚至接近于零,则管子必坏无疑;它的反向电阻愈大,表明其漏电流愈小,质量愈佳。
5、产品特点:易与晶体管集成电路相匹配。
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坚固耐震、可靠性高。
6、红外发光二极管应用适用于各类光电检测器的信号光源。
适用于各类光电转换的自动控制仪器,传感器等。
根据驱动方式,可获得稳定光、脉冲光、缓变光,常用于遥控、报警、无线通信等方面。
7、应用注意事项:红外发光二极管应保持清洁、完好状态,尤其是其前端的球面形发射部分既不能存在脏垢之类的污染物,更不能受到摩擦损伤,否则,从管芯发出的红外光将产生反射及散射现象,直接影响到红外光的传播。
红外发光二极管在工作过程中其各项参数均不得超过极限值,因此在代换选型时应当注意原装管子的型号和参数,不可随意更换。
另外,也不可任意变更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
由于红外光波长的范围相当宽,故红外发光二极管必须与红外接收二极管配对使用,否则将影响遥控的灵敏度,甚至造成失控。
因此在代换选型时,要务必关注其所辐射红外光信号的波长参数。
红外发光二极管封装材料的硬度较低,它的耐高温性能更差,为避免损坏,焊点应当昼远离引脚的根部,焊接温度也不能太高,时间更不宜过长,最好用金属镊子夹住引脚的根部,以散热。
引脚弯折开关的定型应当在焊接之前完成,焊接期间管体与引脚均不得受力。
焊接后的器件引线割断,需冷却后进行。
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发光功率与光敏器件的灵敏度因封装而有角分布,使用时注意安装的指向调整,更换时亦应做相应调整。
注意管子的极性,管子不要与电路中的发热元件靠近。
二、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基本特性红外线发光元件,是以砷化镓(GaAs)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也称红外线发射二极管)为主体,分别叙述其基本特性及应用电路。
1、包装与外型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包装种类分为三种,透镜消除型、陶瓷型及树脂分子型。
若在使用环境上,用途上要求严格的话,应使用陶瓷型的最佳。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外型,如图所示。
2、电流—电压特性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电气的电路符号及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阳极(P极)电压加正,阴极(N极)电压加负,此时二极管所加之电压为正向电压,同时亦产生正向电流,提供了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出光束的能量,其发光的条件与一般的发光二极管(LED)一样,只是红外线为不可见光。
一般而言砷化镓的红外线发光二极体约须1V,而镓质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切入电压约须1.8V;绿色发光二极管切入电压约须2.0V左右。
当加入之电压超过切入电压之后,电流便急速上升,而周围温度对二极管的切入电压影响亦很大,当温度较高时,将使其切入电压数值降低,反之,切入电压降低。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工作在反向电压时,只有微小的漏电流,但反向电压超过崩溃电压时,便立即产生大量的电流,将使元件烧毁,一般红外线二极管反向耐压之值约为3~6V,在使用时尽量避免有此一情形发生。
3、损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热损失,是因元件所外加的电压VF,产生的电流IF累积而来的,除了一小部份能量做为光的发射外,大部份形成热能而散发,所散发的热能即所谓的损失。
元件的功率损耗,在最大值的60%以下范围内,元件使用上会很安全,功率的损其最大值与周围温度亦有关系。
4、发射束电流特性一般可见光的发光二极管其输出光的强度是以光度表示之,而不可见光如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输出光的能量大小,是以发射束Fe表示,其单位为瓦特。
发射束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内,所能发射、搬移光的能量的多寡。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束大体上也是随电流比例而定,如下图所示,为发射束与正向电流的特性曲线。
同时,发射束亦受周围温度影响,温度下降时,发射束反而增强;温度上升时,则下降(正向电流一般都有一固定值),然而因热损失之故,元件上的温度便形增加,如此发光效率就会受到影响而降低。
图2 发射束-正向电流特性(GL-514)4、发光频谱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光波长,常因其所用的材料而异。
图6所表示是各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频谱。
砷化镓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峰值发光波长为940~950 nm,其中虚线部分,是Si质光电晶体的相对分光感度,光电晶体的感光范围很大,其范围由500nm到1100nm,而其感光峰值约在800nm左右,所以光电晶体除了平常用来做可见光线侦测外,也常用来做红外线接收器。
但使用光电晶体当红外线接收器时,须注意其它光线的干扰,为排除干扰可以在接收器的放大部份加入一带通滤波器,以让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出来光线的频率通过,如此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干扰。
图3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频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强度因发射方向而异。
方向的特性如图4,图的发射强度是以最大值为基准,方向角度即为发射强度的相对值。
当方向角度为零度时,其放射强度定义为100%,当方向角度越大时,其放射强度相对的减少,发射强度如由光轴取其方向角度一半时,其值即为峰值的一半,此角度称为方向半值角,此角度越小即代表元件之指向性越灵敏。
一般使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均附有透镜,使其指向性更灵敏,而图4(a)的曲线就是附有透镜的情况,方向半值角大约在±7°。
另外每一种编号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幅射角度亦有所不同,图4 (b)所示之曲线为另一种编号之元件,方向半值角大约在± 50°,详细之幅射角度之比较,可参阅表1。
图4发光元件的方向特性6、距离特性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幅射强度,依光轴上的距离而变,亦随受光元件的不同而变。
图5是受光元件的入射光量变化和距离的特性。
基本上光量度是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且和受光元件特性不同有关。
图5相对发射输出与距离特性响应特性所指的是,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加入电流后,至发光的时间,一般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响应时间是随其制作方法不同而异。
现在最快的是液体成长型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响应速度约在1~3uS ,亦即在适当调节下,其使用频率约在300KHz以下。
8、驱动发射红外线去控制相应的受控装置时,其控制的距离与发射功率成正比。
为了增加红外线的控制距离,红外发光二极管工作于脉冲状态,因为脉动光(调制光)的有效传送距离与脉冲的峰值电流成正比,只需尽量提高峰值Ip,就能增加红外光的发射距离。
提高Ip的方法,是减小脉冲占空比,即压缩脉冲的宽度T,一些彩电红外遥控器,其红外发光管的工作脉冲占空比约为1/3-1/4;一些电器产品红外遥控器,其占空比是1/10。
减小脉冲占空比还可使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距离大大增加。
常见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其功率分为小功率(1mW-10mW)、中功率(20mW-50mW)和大功率(50mW-100mW以上)三大类。
要使红外发光二极管产生调制光,只需在驱动管上加上一定频率的脉冲电压。
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线去控制受控装置时,受控装置中均有相应的红外光一电转换元件,如红外接收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
实用中已有红外发射和接收配对的二级管。
9、接收方式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射式,其二是反射式。
直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相对安放在发射与受控物的两端,中间相距一定距离;反射式指发光管与接收管并列一起,平时接收管始终无光照,只在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线遇到反射物时,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才工作。
10、双管红外发射电路双管红外发射电路,可提高发射功率,增加红外发射的作用距离。
三、红外发射二极管主要技术参数1、λpeak 峰值波长主要波长有:850nm、870nm、880nm、940nm、980nm;就辐射功率而言:850nm>880nm>940nm就价格而言︰850nm>880nm>940nm现在市场上使用较多为850nm和940nm;因为850nm发射功率大,照射的距离较远,所以主要用于红外监控器材上;而940nm主要用于家电类的红外遥控器上。
峰值波长λpeak ------发光体或物体在分光仪上所量测的能量分布,其峰值位置所对应的波长,称为峰值波长(λp)。
2、△λ半峰带宽:半峰值对应的波长带宽,一般为40nm左右。
3、Ee 辐射强度:Power(单位:W,W/sr,W/cm2)(注:辐射强度----指点辐射源在某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送的辐射通量,辐射强度的SI单位为瓦/球面度。
多数辐射源的辐射强度随方向而变。
)辐射强度用以表示红外线发光二极管(IR)其辐射红外线能量之大小。
辐射强度(Power)与输入电流(If)成正比。
发射距离与辐射强度(Power) 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