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简介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简介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简介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于莫尔的“乌托邦”概念。

他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婚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是不合理的社会,并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建筑、社区和城市。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和傅里叶等人不仅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同时还通过一些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

田园城市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以作为他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他的概念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过度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现有大城市所产生的各类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1/6,若干个田园城市团结着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58000人),呈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往来于田园城市与中心城市或田园城市之间。

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农业学院、疗养院等,作为永久性保留的绿地,农业用地永远不得改作它用。

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六个扇形地区。

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

在城市走私线的外1/3处设一条环形的林阴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和演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

城市规划并非凭空想象或随意而为,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这些理论犹如基石,支撑着城市规划的实践,引导着城市朝着更加宜居、可持续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首先,我们来谈谈生态学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种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生态学理论强调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启示我们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比如,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不仅要考虑美观,更要考虑其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等。

通过合理布局绿地,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城市的生态韧性,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地理学理论也是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基础。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这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关于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详细信息。

了解这些自然地理要素对于确定城市的选址、功能分区以及基础设施布局至关重要。

例如,在山区建设城市时,需要考虑地形的起伏对交通和建筑布局的影响;在沿海地区,要考虑海洋气候对城市通风和防潮的要求。

此外,人文地理学中的人口分布、经济活动等研究成果,也有助于规划城市的发展规模和产业布局,实现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社会学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集中场所,社会学关注人的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社会公平,以创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例如,通过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居住需求和行为模式,可以规划出多样化的居住类型和社区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同时,关注社会阶层的差异,避免出现城市空间的隔离和社会分化,促进社会的融合与交流。

经济学理论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活动,而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方向。

从产业布局到土地利用,从交通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都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和市场需求。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
11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城市设计提案的共同特点
1.机动之城 2.摩天楼之城 3.浮城 4.公园城市 5.功能分区明确
13
1.机动之城
在柯布西耶的多个城市提案中,机动交通道 路构成了城市的基本框架,人的出行大部 分是依赖机动车。城市中心不再是市政厅 等公共空间,而是飞机场——这是新时代的 速度和力量的最强象征。人行空间不再成 为一个城市的基础。并且排斥原有的狭窄 阴暗的街道,主张两侧房屋后退,中间插 入花园等。
柯布西耶希望在塔楼之间的广阔的空地上展开花
园,住宅跟前就是花园和游戏场,满城都是绿色, 这是柯布西耶针对当时城市的脏乱和缺乏绿化、 空气污浊作出的本能性的回应。
17
5.功能分区明确
柯布西耶提倡严格的功能分区方法,将一个 城市分为工作,居住,商业与休闲等等几 个区。区域与区域之间没有或很少有相互 包含。
尺的可旋转的金属巨手,它代表着:宽容 的接受,无私的给予。纪念碑“张开的手 The Open Hand”两旁是相隔甚远的议会大 厦和高等法院,备受争议的距离给勒柯布 西耶带来了许多指责。
建筑历史家吉甸就曾经写信给勒柯布西耶
问他为什么要把议会大厦和高等法院之间 拉开如此大的距离,勒柯布西耶的回答是: 我这么做是想把它作为喜马拉雅山的参照 物,这里应该是人们释放紧张的场所,敬 畏自然的地方,昌迪加尔是向喜马拉雅山 的献礼。
2
勒·柯布西耶认为从中古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包 括巴黎在内,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城市的基本原则是: 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 中心商业区等。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 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他提出建筑物用 地面积应该只占城市用地的5%,其余95%均为开 阔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使建筑物处在开阔绿地 的围绕之中。他认为城市道路系统应根据运输功 能和车行速度分类设计,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要。 他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地 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以获得较高运输效率;各 种工程管线布置在多层道路内部。他强调现代城 市建设要用直线式的几何体形所体现的秩序和标 准来反映工业生产的时代精神。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十章 城市发展理论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十章  城市发展理论

二、基础设施现代化与环境优美化
现代城市必须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城市 基础设施的内容很广。对现代城市来说, 最重要的是一个“通”字,包括人流畅通, 物流畅通,信息交流畅通,金融流动畅通。 环境质量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发扬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是城市 环境优美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节
城市的协调发展
一、不同规模的城市互相配合形成体系
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规模不是城市等级的唯一指标。 按照我国政府规定,100万人口以上是特大城市,50万到100万人口 是大城市,20万到50万人口是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是小城市。 由于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在国内外为数甚多,为此,暂按100万人口 作为大城市的起点。 大、中、小城市的关系反映城市体系内在结构,是我国城市政策的 焦点。 在一个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各司其职,互相补充,互相协调, 不能互相替代、互相排斥。 每一个区域的城市体系,都是不同规模的城市的有机组合。每一座 城市的规模都反映区域腹地的需要。 客观上需要有一座大城市的地方,城市规模不会停留在小城市阶段。 由于城市发展阶段和腹地的多样性,只有具体城市的具体历史时期 的相对的最佳规模,没有各个历史阶段和各座城市普遍适用的最佳 规模。
一、经济条件城市的制约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 化程度的主要指标。 城市化和工业化、经济现代化有同步关系。经济结构转变 对城市化有决定性影响。第一产业布局特征是分散。第一 产业占主导地位时,人口大都住在农村,城市人口比重很 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布局特征是集聚。经济现代化在 产业结构上的反映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 产业比重增长。在人口地域结构上,必然是农村人口比重 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化过程也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过程。第二产业和第三 产业发展后,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生产规模增大, 城市对农村的技术支援加强,工农业差别和城乡差别缩小。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和大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 比重越高。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城市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城市发展理论

城市发展理论

城市发展理论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组织单元,对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的规模和功能需求也不断发展演变。

城市发展理论是研究城市演化和规划的基石,旨在探索城市如何发展,并提供指导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理论框架。

一、城市发展理论的起源与背景城市发展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城市学的兴起和进化。

城市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结合了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规划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城市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城市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思想1. 传统城市发展理论传统城市发展理论以城市化和现代化为核心,主要观点包括经济增长、工业化、社会分工和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其中,尤以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为重要,工业化使得城市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中心。

2. 新城市发展理论新城市发展理论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规划,强调环境保护、社会平等和可持续性。

这一理论倡导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促进市民的参与和共享城市资源,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性。

3. 城市创新与发展理论城市创新和发展理论强调创新和创意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社会创新等方面,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竞争力。

城市规划和政策应该鼓励和扶持创新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激发城市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4.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一理论也促进了城市绿色化和低碳化的进程。

三、城市发展理论的应用和启示城市发展理论的应用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发展实践中,为决策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路。

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并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来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同时,城市发展理论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推导现代化城市规划的理论框架

推导现代化城市规划的理论框架

推导现代化城市规划的理论框架现代化城市规划的理论框架现代化城市规划是在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等背景下出现的一项重要任务,意图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实现城市的优化和持续发展,使城市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等多种需求的完美实现地。

对于现代化城市规划的理论框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导。

一. 前沿理论的支持现代化城市规划是基于现代化的建设理念和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实践,而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前沿理论的支持。

现代化城市规划所借鉴和应用的前沿理论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城市设计、城市经济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成果,这些前沿理论的支持使得现代化城市规划得以立足科学,具有更多的理论指导和方法体系上的支撑。

二. 基本原则的准确定义现代化城市规划治理的内容繁多,应对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需求,因此要建立起一个可靠的基本原则体系,从而在这一大课题上有所突破和实现。

其中,基本原则的准确定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涵盖了城市建设、社会问题、可持续发展、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将这些基本原则准确界定、予以具体实施,有助于统筹规划各方面资源和落实方案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三. 综合性解决方案的实施现代化城市规划治理涉及到的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需要各种学科之间的交融和互相借鉴,才能更好地处理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因此,现代化城市规划的理论框架还必须讲究“综合性解决方案”的实施,这种方法为规划的建议方案提供了更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也有助于协调不同利益方之间的关系,避免冲突和阻力。

四. 统一规划的完满实现现代化城市规划的理论框架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规划统一化,让城市规划融为一体、相互补充和协调。

考虑到城市规划制定实现的复杂性和过程参与者多样性,要想实现统一规划,必须通盘考虑多层次的概念和要素。

此外,规划过程中的技术、经费投入和市民参与等方面的及时调整和更新,也是我们实现统一规划的一个重要保证。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ppt 18)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ppt 18)

在市场上,乡村是市区的工业品市场,而市区是乡村 农副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
二、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一) 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 “田园城市”理论,他认 为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田 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霍华德对他理想的田园城 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其设想为:
3、规划诱导模式 :政府充分利用发布规划信息的诱导作用 来经营城市 ,是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的概念整合。
第三节 风水
一、风水内涵
风水起源于原始性自然崇拜,风水理论包含着一套选择聚落、 住宅和墓地的方法,目的是寻找一块具有地理优势的场地,满 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带来幸福、健康、财富和 权力)。实际上是古人选择居住环境的实践艺术。
村镇或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也有两道封闭 圈 :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 青龙、白虎山,成左右环抱之势,将后方及左右方围 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 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 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 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案山之外的朝 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
2.日本太平洋沿岸大城市带 3.英国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英格兰大城市带 4.欧洲西北部大城市带 5.美国五大湖大城市带 6.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形成)
第二节 城市开发理论
城市开发是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性活 动,主要以城市物业(土地和房屋)、城市基础设施 (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建筑设施)为对象,通过资金 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 空间,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发展是通过城市开发来实 现的。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城市增长理论
城市增长的内涵/ 主要动力/增长阶段/城市发展规模
离心力是指使产业、家庭向外扩散的力量,其方向同向心 力相反。 城市增长离心力的原因有四个:①市场竞争的需要; ② 地价差; ③生态环境效应; ④制度与技术创新。
第二节 城市增长理论
城市增长的内涵/ 主要动力/增长阶段/城市发展规模
/大都市大城市带理论
(集中发展理论)
巴顿(H·Barton)在《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Urban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一书中将聚集经济效益的产生原因划分为十种, 体现出集聚经济的效益。
1——市场规模经济(人口) 2——交易成本的降低 3——公共事业的规模门槛 4——工业规模化效益 5——充足的劳动力 6——人才以及财富集聚 7——金融服务优越 8——基础设施的广泛补充 9——商业交流的便捷 10——竞争成长
田园城市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分散发展理论)
卫星城理论由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发展而来,并经历了附 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
母城
母城
母城
田园城市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分散发展理论)
子母城关系: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研与文教三类; 按位置分为里圈及外圈(以到母城市中心区耗用5小时作 为划分里、外圈的标准); 按发生过程分为自然发生及人为规划发生; 按其与母城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
典型宏尺度增长结果 典型微尺度增长结果
典型土地增值结果
大都市
大都市带
国际性城市网络
同心圆及其交通变形
多中心
城市内部网络
城市中心高峰,衰减快、沿 交通线增值大

现代城市思想及主要理论

现代城市思想及主要理论

三、城市集中: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1、柯布西埃城市规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想要点
注重功能,提倡城市集中;增加绿地;改善交通。 城市规划观:技术功能、高密度、不同建筑形式、高效交通。
1)1922年发表《明日的城市》。假设300万人的城市,其中40万人居住在24
座60层的摩天大楼中,60万人居住在多层连续板式楼中,200万人居住在花 园住宅中。
障,以水为堑;目注中原,意在自保”的建设理念。
另一方面,更突出的是礼制传统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如《周礼.考工记》 的匠人营国制度。 2、古希腊的希波丹姆模式(Hipodamus),这种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 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古罗马《建筑十书》中也有关于城市建设公共工程的记述。
§2 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
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功能集中点”,彼此之间用绿化带隔离。
同时进一步完善功能与配套,逐步向城外新区疏解城市人口,变无秩 序的集中为有秩序的分散。
1918年沙里宁与荣格在赫尔辛基新区明克尼米-哈格提出建17万人的扩
展方案,是其城市疏散思想的延续。
1934年沙里宁发表《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The City—Its
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及主要理论
§1 城市规划体系早期发展
发展的基础是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和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 1、古典城市规划模式
古代的城市,如中国、西亚、埃及、印度等以农业文明为特征的城市由
于社会背景等原因,一般规模较小,实际上是以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城池建设 规划,军事要塞城市尤其如此。如古代百越(今两广地区)城池 “以山为
Growth,Its Decay,Its Future)。 提出有机疏散的两个基本原则: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建⽴在通过建设⼩城市来分散⼤城市的基础之上,主要理论包括⽥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霍华德——⽥园城市理论——在1898年提出的 恩温——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提出 新城——20世纪50年代以后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 沙⾥能——有机疏散理论;1942年《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调整的理论。

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

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才、⼈⼝、⽂化娱乐中⼼。

1986年弗⾥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世界城市的7个指标 法国⼽德曼——1957年提出⼤城市带 3、城镇形成络体系的发展理论 (1)格迪斯、芒福德等——从思想上确⽴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逻辑框架。

(2)德国地理学家克⾥斯泰勒——1933年发表的中⼼地理论揭⽰了城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

(3)贝利等——结合城市功能的相互依赖性对城市经济⾏为的分析和中⼼地理论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

4、城市⼟地使⽤布局结构理论 同⼼圆理论——伯吉斯l923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5个同⼼圆。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地使⽤均是从市中⼼区既有的同类⼟地使⽤的基础上,由内向外扩展,并留在同⼀扇形范围内。

多核⼼理论——哈⾥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

提出了影响城市活动分布四项基本原则 14.《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A.以⼈为本,功能分区 B.物质空间决定论 C.综合多功能 D.⼤众参与 答案:B 考P29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雅典宪章》。

背景: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达到发展的,甚⾄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现代建筑运动⽽展开。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城市发展理论

城市发展理论

城市发展理论城市发展理论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化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涵盖了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城市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应用。

一、城市发展的经济理论城市发展的经济理论主要研究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作用和影响。

其中,新经济地理学强调了城市的凝聚力和溢出效应,即城市能够集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本,形成经济活动的集中区域。

城市的密集性和多样性使得创新和合作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二、城市发展的社会理论城市发展的社会理论主要关注城市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公正等问题。

社会结构理论指出城市的社会结构是由社会阶层、职业类别、民族群体等因素共同构成的。

社会关系理论则强调了城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城市社会网络的发展有助于信息传播和知识流动。

而社会公正理论则关注城市中的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公平问题,强调城市规划和政策应该追求社会公正。

三、城市发展的环境理论城市发展的环境理论主要研究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城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城市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城市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理论强调了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和资源节约利用,通过生态恢复和城市绿化等方式来改善城市环境。

四、城市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发展的规划理论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等方面。

城市总体规划理论重点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旨在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理论则关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

城市设计理论则注重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的设计,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理论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和规划等多个方面,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化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运用城市发展理论,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0204城市发展的基础理论

0204城市发展的基础理论
• 2.4 城市发展的基础理论(2学时)
• 2.4.1 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 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 (或非基本)的二种部类。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 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从属经济 部类则是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 通过基本经济部类输出产品和服务,城市从外部不断地获得 收入,才有可能产生城市自身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其中的一 部分将由城市自身来提供,于是就促进了从属经济部类。因此, 基本经济部类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基本经济部类的就业人数增加 将会带动从属经济部类的就业人数增加,总就业人数的增加又会 带动城市总人口的增加,而总人口的增加又会产生新的物质和服 务需求,由此又促进了从属经济部类的发展,形成一个循环和累 积的反复过程,被称为基本经济部类的乘数效应,即基本经济部 类对于整个城市经济的带动能力。

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发展过程包括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专门化,城市发展最初依赖某个或某些具有 出口能力的企业;第二阶段是综合化,出口专门化的企 业具有联动作用,产生“上游”和“下游”企业,形成 出口综合体;第三阶段是成熟化,基本经济部类带动非 基本经济部类,形成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第四阶段是 区域化,有些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但并不是 所有的城市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心城市。在区域性或 全球性竞争中,只有少数城市能够成功地占据主导地位, 大部分城市则会停留在前面几个发展阶段,甚至陷入衰 退的困境。 • 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如果一个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 属于正在增长的产业,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就比较 乐观;如果一个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不仅是增长型的而 且是多样化的,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就会相当强劲 了。
•Leabharlann 可见,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于各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在发 展中国家,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发展,特别是作为出口加工基地的 城市。在发达国家,一些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第三 产业已经占据城市经济的主导地位,成为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经济 中心城市。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却陷入困境,第二产业的衰 退远远甚于第三产业的增长,导致结构性失业,这被称为“逆工 业化”过程。 • 19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跨国公 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和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日益 开放,使资本的流动性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日益增强,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更是促进了资本流动性。在新的世界经济 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趋于空间集聚,制造/装配功能趋于空间 扩散。一部分城市在全球或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 而大部分城市则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装配基地,城市发 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地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地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地现代城市规划理论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受到了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和本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套适应中国特色和实际情况的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背景是中国的社会发展。

中国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这就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城市环境。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理论强调人本主义思想,认为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师需要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需求和健康发展,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安全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和设计,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其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师需要考虑到环境影响评价,推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城市生态化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再次,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强调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城市规划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历史文脉、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注重城市的文化承载能力和品质。

同时也需要注重城市的创新能力,借鉴国际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

最后,注重政府和市场的协调。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强调政府和市场在城市规划中的协调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城市规划政策和法规,引导城市发展,并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创新。

政府和市场的协调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总之,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得以发展壮大,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与中国特色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

(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书。

(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

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

(代表作——昌迪加尔)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

(线性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

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业城市》的专著。

(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

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

提出了大城市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

)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

(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城市发展的原理

城市发展的原理

城市发展的原理
城市发展的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城市发展原理,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的进步:
1. 交通和基础设施: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优质的道路、桥梁、铁路、机场和港口等设施可以促进商品和人员的流动,为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创造有利条件。

2. 经济活动:城市的经济活动对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产业多样化、创新与科技发展以及经济政策的支持,都能够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3. 人口增长与迁移: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的增长和流动会影响到城市的规模和结构。

如果城市能够吸引和容纳更多的人口,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4. 教育与人力资源:城市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优质的教育机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5.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有效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合理的土地利用、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6. 社会文化与公共服务:城市发展还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和公共服务。

文化活动和公共设施的提供可以提高居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发展的原理是一个多层次和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同城市的发展原理可能会有所差异。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应用,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003现代城市思想及主要理论

003现代城市思想及主要理论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及主要理论§1 城市规划体系早期发展发展的基础是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和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

1、古典城市规划模式古代的城市,如中国、西亚、埃及、印度等以农业文明为特征的城市由于社会背景等原因,一般规模较小,实际上是以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城池建设规划,军事要塞城市尤其如此。

如古代百越(今两广地区)城池“以山为障,以水为堑;目注中原,意在自保”的建设理念。

另一方面,更突出的是礼制传统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如《周礼.考工记》的匠人营国制度。

2、古希腊的希波丹姆模式(Hipodamus),这种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古罗马《建筑十书》中也有关于城市建设公共工程的记述。

§2 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1、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为了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很多社会学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活动。

这与欧洲资本主义出现以前,早期的城市规划思想是有区别的。

体现在社会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践方面,其中有不少对后来的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起到了启迪和指导作用。

2、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1)乌托邦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著作《乌托邦Utopia))》,提出理想之邦,有50个城市,距离一天为限,与乡村紧密(Utopia结合。

每户一半人在城市,一半人在乡村,二年轮换。

街道宽200英尺。

门不闭户,以废除私有财产观念。

生产物资放在公共仓库,按需领取,有公共食堂,公共医院。

有如中国的《桃花源记》(陶渊明)描述的生活。

2)欧文的新协和村罗伯特•欧文(英1771—1858)主张建立崭新的社会组织,提出未来社会按公社组成,人数500—2000,土地国有,实行部分共产主义。

1817年提出“新协和村”,人数300—2000,人均耕地0.4公顷。

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

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

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1)城市进展的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环境的一个核心;城市与区域进展是相互促动: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能带动四周区域社会经济的进展;区域社会经济水平高,则促使中心城市更加富强;另外我们要知道,这是由世界城镇化进展的历史证明白的。

对这一现象,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对四周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不平衡也不同时进展的,城市作为增长极与其腹地的根本作用机制有极化效应和集中效应。

在城市成长的最初阶段,极化效应会占主导低位,但当增长极到达肯定的规模之后,极化效应会相对或者肯定减弱,集中效应会相对或肯定增加,最终,集中效应就替代极化效应而发挥主导作用。

极化效应是指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增长极的上升运动。

增长极核理论曾被广泛应用于区域进展政策。

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兴旺的地区和国家而言,有限的资源应当集中在进展条件较好的城市作为增长极核,由此带动整个区域的进展,使区域经济最终能够趋于均衡。

中心城市——具备进展条件、通过区域极化进展的城市,成为区域进展的增长极核。

(2)城市进展的经济学理论城市经济活动是打算城市进展的最为显着的因素之一。

城市产业分为根底产业(主要是为满意城市以外地区的需求)和效劳产业(主要满意本市消费需要)。

在城市产业分类中,根底产业是城市经济力气的主体。

根底产业的进展是城市进展的关键。

只有根底产业得到了进展,城市经济的整体才能得到进展。

(3)城市进展的人文生态学理论相互依靠、相互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进展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进一步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互竞争导致为追求生产效率而促进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同时又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依靠。

相互依靠则既强化了社会分工又使社会严密团结在一起,在这样的根底上促使人类在空间上的集中。

(4)城市进展的交通通讯理论1960年,古登堡发表论文提醒了交通设施的可达性与城市进展之间的关系。

所谓可达性就是:交通设施通达的便利程度。

1962年,梅耶出版了《城市进展的通讯理论》,提出了城市关于城市进展的通讯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的实现。
柯比西埃规划实践——昌迪加尔规划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1977年在秘鲁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所签署的文件。认为《雅典宪章》的一 些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 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A、《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 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和关联性。
B、《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 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 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 结构。
C、《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 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建筑艺术》);格迪斯的学说(进化 中的城市),调查—分析—规划,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芒福德形成综 合研究与区域规划
霍华德“田园城市”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 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 超过这一个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 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个委员会受托管理。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 城市(3.2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 局。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 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荫大道, 城市外围建设工厂、仓库。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letchworth)(伦敦东北 部56公里处)由恩温、帕克完成
(2)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希望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 内部改造,从明天城市、光辉城市到《雅典宪章》(1933) (昌 迪加尔)
(3)其他理论: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依托铁路大发展,马德里的市郊), 指导了哥本哈根的指状式发展和巴黎的轴向延伸;
戈涅的工业城市(结合工业区布局),孕育了《雅典宪章》所提出 的功能分区原则;
勒·柯布西埃,法文: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 1965年8月27日,又译柯布希 埃,于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 瑞士小镇 Chaux-des-Fonds ,1917年定居巴黎。被誉为 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20 世纪最富激情的建筑师。他和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 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 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他一 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 ,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之作 。
《大纲》认为,游憩问题主要是大城市缺乏空地。指出城市绿地面积少而且位置 不适中,无益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建议新建的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增辟旧区绿 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并在市郊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
《大纲》认为,交通问题主要是城市道路大多是旧时代留下来的,宽度不够,交 叉口过多,未能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并认为局部放宽、改造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 。建议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按照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功能分类。另外, 《大纲》还指出,办公楼、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等过分集中,也是交通拥挤 的重要原因。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 理论”和“倡导性规划”。
宪章强调了"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 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的基本动态的统一性","规 划过程应包括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 设计,它必须对人类的各种要求作出解释和反映"," 规划、建筑和设计,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 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 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在建筑领域中,用户的 参与更为重要,更为具体"等观点。
技术基础: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 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 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
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2、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3万人的规模, 中央公园的圆形城市,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1/6 ,城区之间是农业用地,各个区域联系依靠从中心向外放射道路( 莱彻沃斯)
《大纲》还提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保留名胜古迹以及历史建筑。
最后,《大纲》指出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而引 起。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规划。其步骤为:在区域规划基础上,按居住、工
作、游息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并强调居住为城市主要因 素。城市规划是一个三度空间科学,应考虑立体空间,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证
柯布西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 些原则的中坚力量,光辉城市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城市 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讨论,通过这些探讨,逐步形成 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 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之中。
《大纲》首先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 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大纲》认为,居住问题主要是人口密度过大、缺乏空地及绿化;生活环境质量 差;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日照不足;公共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等 。建议住宅区要有绿带与交通道路隔离,不同的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
《大纲》认为,工作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作地点在城市中无计划的布置,远离居住 区,并因此造成了过分拥挤而集中的人流交通。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 关系。
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基础
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问题: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城 市市政设施缺乏,
城市环境卫生条件恶化
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的乌 托邦);欧文1817年在美国实践 的“协和村”;戈定1859-1870 年在法国的实践
法律基础: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 住房的立法
行政实践:法国巴黎改建(豪斯曼)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理性 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1933年《雅典宪章》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 布局——中部为中心区;40万人—24栋60层 高楼、60万人—板式住宅、200万人—花园住 宅;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 通、高架快速交通。 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 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 1931年“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思想集中 体现 ——大量高层建筑+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