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水稻种植区域,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该病害会导致叶片黄化、枯死、减少光合作用和产量,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整株水稻死亡。
本文旨在探讨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帮助农民更好地预防和治理该病害。
一、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1.发病条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环境条件。
该病害主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温度在28℃-32℃,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率最高。
此外,土壤酸碱度、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气候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2.病原菌传播途径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同时也可通过种子、残茬、工具等多种途径传播。
土壤中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水、风、虫等途径传播到其他地方,从而导致病害的扩散。
3.发病期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期主要在水稻生长期的中后期,也就是从拔节期到灌浆期。
在这个时期,水稻的生长速度较快,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这就给病原菌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导致病害的发生。
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水稻纹枯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抗病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够有效地预防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在种植水稻时,应该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2.改善土壤环境改善土壤环境是预防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要保持土壤的酸碱度适宜,一般应在5.5-6.5之间。
其次,要保持土壤肥力充足,及时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还应注意排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过度湿润和缺水。
3.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预防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来说,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或不足施肥。
同时,应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法,避免对土壤和水稻造成污染和损害。
4.合理耕作合理耕作是预防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是国内重要农作物之一。
在种植过程中发生病害和虫害是较为常见的事情,一旦染病会降低整体产出总量,防治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确保水稻的产出品质,还可以保证其产量的稳定。
一、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生现状1、病害①纹枯病水稻纹枯病主要出现的位置是在植株叶片的表面,病斑呈现出椭圆形或是片状,病症呈现颜色不统一的瘢痕状,类似树叶的纹理。
该病症在种植过程中破坏性较为强劲,大多数出现在氮肥施用过量的高温地区,一旦沾染上该疾病,会致使病体分叶失败,从而死亡,造成大面积的减产。
②白叶枯水稻白叶病具有高效传播和发病时期较长的特点,在植株处于幼苗期时,疾病就开始四处传播,并且其能做到长时间的持续待在病体内。
与其他病症不同之处在于,对分叶期不会产生恶劣影响,但是能让健康的叶子枯萎,长久下去,植株会出现大面积倒伏的现象,从而影响产出总量。
③稻瘟病稻瘟病别称稻热病,该病毒在植株的不同位置之间传播,依据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茎瘟、粒瘟,因其染病区域不同,表现出来的具体症状不同而各有差异。
如:苗瘟的发病区域是在根部呈现灰黑色的病理特征,其上方植株是褐色的,长久下去会导致病体蜷缩而死。
穗茎瘟在染病前期稻穗颈部逐渐出现褐色的点斑,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颈部会全部变成褐色,使稻穗发白,进入晚期的时候,会发生秕谷、枝梗、小穗不实的现象。
④苗恶病水稻苗恶病是在作物生长周期内经常会染上的病,该病最早出现在还是幼苗时期的植株上,一旦感染上该病毒,病体会呈现出接近黄绿颜色,植株本体生长距地面较高,但茎干较为细小,叶片狭窄瘦长,根部发育出现异常。
病毒附着在病体表面,或是种子本身就携带疾病,病源体出现后,在下雨或是灌溉的时候,通过苗体伤口进入根基部位。
2、虫害①二化螟二化螟是杂食类害虫的一种,会长时间对水稻造成危害。
主要受害部分,存在于植株的叶鞘与茎叶之中,使其中心部位枯萎,造成白穗,病情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水稻整体减产30%以上。
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要点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措施。
以下是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要点:1. 选用抗病种质资源:选择高抗纹枯病品种进行种植,能有效减轻纹枯病对水稻的危害。
根据当地病情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2. 早期病害监测:遵循“早知早防”的原则,定期巡查水稻田,及时发现病害初期症状。
一旦发现纹枯病的苗期感病,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及时处理。
3. 田间整地和清洁:在整地开始前,对水稻田进行彻底清除杂草、杂种。
这样可以减少病原菌在田间的滞留,减低传播的机会。
4. 合理施肥和灌水:合理施肥和灌水,保持适宜的水肥条件,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避免断水或过浸,避免造成水稻根系受损。
5. 防治病株和禁止栽培: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并且不要将其作为肥料使用。
禁止在发病多的地区连续种植水稻,避免病害的持续传播。
6. 利用生物防治:可以使用一些天敌昆虫或寄生性真菌来控制纹枯病的传播。
以真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为代表的天敌,可以有效抑制纹枯病病原菌生长。
7. 种植病害防治剂:可以在播种或移栽前使用种植病害防治剂,对种子进行处理。
这些种植病害防治剂能够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抑制纹枯病的侵染。
8. 病害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有效破坏病原菌的生活环境,减少纹枯病的发病。
尽量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水稻,可以种植其他庄稼来打破病原菌的传播链。
9. 药剂防治:如发现纹枯病大面积流行,可及时采用药剂进行防治。
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按照药剂说明正确使用,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次数,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10. 农业机械、工具的消毒:在田间作业过程中,农业机械、工具容易成为病原菌的携带者。
在操作之前应对其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原菌传播。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技术措施。
早期发现、合理施肥、利用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都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试论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3期试论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邹建华(宁乡市龙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宁乡 410631)摘要: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种植的常见病害,在水稻产区时有发生。
主要是因为该病的病原菌长期在水稻种植环境中积累,大量菌核留存于土壤中,粘附在植物的病残体上,广泛存在于稻田环境中,且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水稻品种抗性等,均是导致该病发生的诱因,对水稻种植危害极大。
针对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及其传播侵染方式与发病条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技术措施,以实现水稻纹枯病的可防、可控、可治,保障水稻种植安全,提高水稻的产量及品质。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防控技术0 引言水稻纹枯病发生后多为隐性减产,如降低千粒重,谷粒空瘪、品质下降等。
侵染后,不易发现,很少在稻田中大面积发病,且病情发展受到气候条件与水稻栽培管理等的影响,致使在该病的防控中种植户的重视程度与认识不足,在水稻选种、整地、插秧、灌溉、施肥等栽培管理过程中,忽视了纹枯病的预防与治理,使纹枯病病原菌逐渐在稻田环境中累积,增加该病发生概率,病情也逐年严重。
基于此,为了提高水稻纹枯病防控的效果,深入研究该病发生与防控技术,以增强种植户的认知,构建完善的防控技术体系,实现对该病的精准、高效防控。
1 水稻纹枯病流行特点1.1 病原菌该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属于土传性真菌,在稻田中通常呈现的是无形态。
按照细胞核数目变化分为三期,一是单核期,病原菌各类细胞分裂出单个细胞的子细胞,为萌发的初期。
二是双核期,1个细胞分裂出2个细胞核,为萌发前期。
三是多核期,1个细胞分裂出2个以上的细胞核,为萌发后期。
病原菌菌丝有主枝和分支,直径在8~12 μm,较为粗壮,萌发初期无色,成长至老熟阶段后呈现的是淡褐色,菌丝为多核,类似于隔膜孔器,在细胞膜上生有直径0.2~0.3 μm的微孔,整体为立体桶状,直径大小约2 μm,高3 μm。
该病原菌危害水稻的部位有叶鞘、叶片、茎秆、稻穗等,其中水稻叶鞘为主要侵害对象。
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

温度 1 o~ 8c. 核 在 1 o- 0 c Oc 3 o 菌 5c 4 o都
能 形 成 。菌 核 形 成 最 适 温 度 为 2 c ~ 8c
3 加 强 栽 培 管 理 。施足 基 肥 , 、 追肥 早 施 , 可 偏 施氮 肥 , 不 增施 磷 钾 肥 , 好 最 采 用 配 方 施 肥 技 术 。便 水 稻 前 期 不 披
三、 防治 策略
( ) 一 农业 防治
4 g 以 上 药 剂 任 选 一 种 ,对 水 4 ~ 0。 0
5 k 常 规 喷 雾 。 施 药 时 ,注意 药 液 喷 0 g 匀 。 水稻 植 株 中 、 部 是 受 病 害严 重 的 下
l 选 用 抗 病 品 种 。 水 稻 对 纹 枯 病 、
新思 路 、 新途 径 、 措施 。 加 强 制度 建 新 要
设 。进 一 步 健 全 和完 善 岗位 责 任 制 、 目 标 责 任 制 、 勤 和 绩 效 考 核 制 度 、 作 考 工 业 绩 与 职 称 评 聘 挂 钩 制 度 等 各 项 内 部
管 理 制 度 , 立 严 格 执 法 、 法 植 保 的 建 依 长 效 工 作 监 督 制 约 机 制 ,激 发 内 部 活
一
刘 国定
病 情 开始 激 增 , 害 横 向 、 向扩 展 。 病 纵 抽 穗 前 以叶 鞘 为 害 为 主 , 穗 后 向 叶 片 扩 抽 展 , 重 时 为 害 剑 叶 , 之 为 纹 枯 病 翻 严 称
顶 , 及穗 颈部 。 期 落 入 水 中的 菌 核 , 危 早
稻 植 株 具 有 蜡质 保 护 层 , 化 物 质 的 多 硅
工 作 能 力 各 级 植 保 部 门 要 进 一 步 牢 固树 立
水稻纹枯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措施

Z i x u n t a i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水稻常见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近几年水稻纹枯病随着垦区水稻面积的增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多年老水田,发病率呈几何增长。
纹枯病的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水稻稳产及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作为一项基本的农艺措施普及。
一、纹枯病简介及识别方法病原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无性态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
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云纹、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
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纠成的菌核。
二、纹枯病发病趋势9月3日-4日对全场水稻田,按照不同品种抽样检查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如下:随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种植年限的增长,纹枯病已经成为了垦区水稻的又一重点病害,该病害严重的制约了垦区水稻的产量及稻米品质。
防治水稻纹枯病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成功防治该病害将给水稻稳产高产提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药剂筛选,化学防治(一)试验材料1、试验品种:水稻,空育1312、靶标生物:纹枯病3、试验产品:24%噻呋酰胺30%噻呋酰胺噻呋酰胺+嘧菌脂井冈蜡芽菌对照为满穗或30%爱苗或清水4、试验地情况:试验地设在前锋农场科技园区试验田,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3.4﹪,碱解氮141mg/kg,速效磷16mg/kg,速效钾54mg/kg,PH值5.57,前茬水稻秋翻地更深18-20cm。
常规施肥尿素为10kg,二铵5kg,33﹪硫酸钾10kg,共计亩施肥25kg,氮肥的施用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3:3的模式,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基肥和穗肥的比例分别是60﹪和40﹪。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水稻纹枯病又名“烂脚病”、“花秆瘟”。
该病在水稻生产中普遍发生。
从水稻的生育周期来看,除了在秧苗生长期未发病外,其他生长期均有发生。
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乳熟期后病势开始下降。
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1、种植制度因素: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及病草、病蔸上和田边、沟边杂草上的菌丝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因此,土壤中菌核残留量的多少是水稻纹枯病发病轻重的基础。
而影响土壤中菌核量的主要原因:一是轮作倒茬困难,水田改作旱田后,田地耕作整地困难,旱作物产量不高,效益不佳,因而稻农不愿轮作,造成水稻连作,从而造成土壤中致病的菌量逐年累积,越积越多,危害加重。
二是田间病源物处理不彻底。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水稻连作,尽管大部分稻草被移出田外,但是并没有被彻底清除,带病的稻草不经杀菌腐熟就直接遗留田间,不但造成菌量积累,加重发病。
同时,也成为水稻纹枯病新的发生起点和蔓延的重要途径。
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
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生发展。
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发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 ℃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 ℃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3、水肥因素: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
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
根据田间调查发现,农民喜欢深灌、漫灌,因而造成田间湿度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发生流行。
偏施、重施氮肥,恶化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又一诱因。
不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只注重偏、施重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前期“疯长”,从而造成封行过早、田间郁蔽、透气性差、湿度过大。
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要点【摘要】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给水稻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治技术。
本文从病害防治要点、防治措施、预防措施、化学防治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
通过对每个技术要点的详细阐述,为广大水稻种植者提供了实用的防治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化学农药的使用,更要倡导绿色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种植者更好地应对水稻纹枯病,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
致力于为水稻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防治要点、防治措施、预防措施、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总结1. 引言1.1 水稻纹枯病概述水稻纹枯病,又称为水稻白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水稻病害。
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期间,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初期和中期。
水稻纹枯病会造成水稻叶片出现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白色或粉红色的中心区域,叶片最终变为枯黄并裂缝。
这种病害会导致水稻减产,严重时甚至造成全株枯死。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传播速度较快的病害,通常通过空气传播或水传播。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可以结合病害防治要点、防治措施、预防措施、化学防治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来综合应对水稻纹枯病。
通过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和种植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以确保水稻生长的顺利和稳定。
2. 正文2.1 病害防治要点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重要病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在防治水稻纹枯病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田间管理要合理。
及时清除田间积水,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水稻受到高湿环境的影响,减轻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保持种子质量。
选择健康的水稻种子,进行种子处理或种衣,确保种子无病虫害,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水稻纹枯病的流行原因及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流行原因及防治技术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及质量,对其流行原因及防治技术展开探讨十分必要。
本文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的流行原因,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能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
标签: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水稻是一种直接经济作物,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的主要粮食,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常发的水稻病害,能够使得水稻不能抽穗或者抽穗的秕谷较多,降低粒重,严重影响到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收益。
基于此,笔者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的流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一、发生的症状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对水稻的危害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危害茎秆并蔓延至穗部,造成稻株倒伏或整株枯死。
叶鞘在近水面的基部处形成暗绿色水浸状小斑,逐渐扩大成呈椭圆或云纹状形的大斑;病斑的颜色在不同发病条件下有一定的差别,在条件适宜时,病斑边缘为暗绿色,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在低湿度时病斑中间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或半透明;当高湿度时,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叶片上的病斑会快速扩大且发生融合连片,最终形成不规则云纹状的大病斑,导致叶鞘或者叶片组织坏死,同时在叶鞘或叶片上形成大量的菌核。
叶片病斑和叶鞘病斑相似,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倒伏和整株枯死。
水稻纹枯病主要破坏输导组织,导致水稻不能正常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瘪谷。
二、传播途径及侵染循环水稻紋枯病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可以为菌核,也可以是菌丝体,其主要传播方式是当来年稻田灌溉时,菌核或者带有菌丝的杂草等漂浮于水上,当接触到稻株近水面的叶鞘,则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伸入叶鞘内侧,从气孔或叶片表面直接侵入水稻叶片和叶鞘组织,继续生长进而形成病斑,病斑上的菌丝生长蔓延到临近的稻株,从而传播扩大。
在病斑部位形成的菌核落入水田,随水或风的作用扩大到新的稻株上萌发,温度在25~30℃和高湿度为病害流行的最佳条件,被害稻株被感染4~6d后表现症状。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谢雨婷(安徽省定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定远233200)摘要阐述了水稻纹枯病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纹枯病;水稻;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3-164-02作者简介谢雨婷(1975-),女,福建上杭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01-04水稻纹枯病俗称“云纹病”、“花脚秆”,是遍及全球的水稻病害。
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国家的主要稻区均有发生,但以东南亚稻区受害最重。
该病害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水稻减产最高可达50%。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矮秆、多蘖和密植等栽培技术的推广,水稻纹枯病的发展蔓延加快,危害也日益严重。
由于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其所致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
为此,笔者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1症状1.1叶鞘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
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1.2叶片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
1.3穗颈部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
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2病原病原真菌的有性阶段为担子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Pellicularia sasakii (Shirai )Ito ;无性阶段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hun 。
2.1生物学特性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菌核皆具有浮沉特性,一般浮核多于沉核,浮核率达59.9% 98.4%,沉核率为1.6% 40.1%,但从未淹水的稻田泥面捞取的菌核则下沉率达100%,部分可变为浮核,且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大部分又会下沉。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7月下旬一 8月上 旬第 一 次用药 。此 时 田间病虫 交
叉为 害 , 探取 病虫 总体 防 治 , 阶段 经常稻 纵卷 叶螟发 这
生量 大 , 枯病 刚 开始 发 生 , 情相 对轻 , 纹 病 可服 从 治虫
稻 曲病是 气候 型病害 , 年度 问病 情有 轻有重 。 该病 主 要 矛 盾 , 叶 面 虫 宜 打 细 雾 或 傍 晚 用 药 , 药 时 稻 田 治 用 流行需 具备二 个条 件 :感病 的生 育期和 适宜 的气 候条 保 持水层 。
不 同 田块 菌源多 少大不 一样 , 老病 田残 留菌 核量 大 , 每 主治纹 枯病 :第三 次用 药应 扣 准水稻 孕穗末 期破 口前 年 都发 病严 重 。 轻病 田残菌 核 量少 , 对 发病 就 轻 , 相 所 5 7天 ( 叶 抽 出一 半 时 ) 时 用 药 , — 剑 及 纹枯 病 和 稻 曲病
由于天 气莫测 , 防治 稻 曲病必 须预 防为主 打好破 口药 。 时用 药 。
( 杨攸奏 )
日
25 29 /0
裳 席 乎 辩 I监 兹 旃 结 蓊 窟 ! 糟 罄 占 疗
期间。 若遇 三 天 以上连 阴雨 天 气 , 而且 气 温 不低 ( 温 部 ,所 以用药 方 法一 定要强 调 大水 量喷雾 ,淋湿 稻棵 适 2 ℃左 右 ) 稻 曲病必 重; 之 , 5 、 反 天气 晴 朗 , 曲病 偏 轻 。 中 、 稻 下部 , 亩用水 量 不少 于 5 O公斤 , 最好 在早 晨有露 水
以重病 田老病 田防治要 早 , 下药 要重些 。 1 . 高温高 湿病 害 2属
发生适 宜温度 3 ℃左右 . 季最 易发病 。高湿 . 0 夏 指 田间小 气候 条件 。水 稻分蘖 前 中期 , 稻棵 封 行前 , 田问
谈论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谈论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摘要:郯城县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
水稻纹枯病一直威胁着该县的水稻生产。
本文从水稻纹枯病的症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对病原鉴定、侵染循环及发病原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地处鲁南苏北的郯城县,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
水稻纹枯病一直威胁着该县的水稻生产。
稻株受到侵害后,瘪谷率迅速增加,千粒重量急剧降低。
如果不能及时对症下药,进行有效防治,损失将无法估量。
所以必须搞好分析,进行及时有效地防治。
一、症状水稻的苗期至穗期都可引发纹枯病。
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色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色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
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云纹状,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料。
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断。
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多,千粒重下降。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二、病原鉴定水稻纹枯病病菌为一种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菌丝初为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有分枝,分枝处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每个细胞有细胞核3—23个,平均4—8个。
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为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有少量菌丝与寄主相连,靠病斑的一侧稍凹陷,成熟后易脱落于土壤中。
菌核大小不一,明显分为外层和内层。
外层由10—30层坏死细胞构成,约占菌核半径的1/2左右,除细胞壁外,无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层具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及丰富的颗粒状内含物。
菌核具有圆形小孔洞,即萌发孔,菌核形成过程中通过萌发孔排出分泌物,菌核萌发时菌丝也由此伸出。
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着生1个担孢子。
水稻纹枯病及综合防治

笔者通 过 多年调查 发现 :纹枯病 的发生发展与 菌源基数 、品种抗性 、气候及栽培 管理等因素有密 切关系 。 41 菌核越 冬数 量大 ,发病重 。 . 4 糯 稻病重 于籼稻 ,籼稻重 于粳 稻 ;矮秆品种重 . 2 于高秆品种 ;早熟 品种重于晚熟 品种 。 4 在温度适宜 条件下 ,阴雨天病重 。 . 3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分蘖期开始侵染发病 ,高 52 农业 防治 _ 加强水分管理 ,避免 水稻后期徒长 ,适时晒 出
( 夏至 一 暑务必 晒 H ,7 日以后复 水) 小 | 月1 ,避免长期 深 水 。控 制 无效 分 蘖 ,每 亩 水 稻总 茎数 超过 万 株 ,易造 成 出 间郁 闭 ,易 引起植 株 发病 ,要 掌握 “ 前浅 、中晒 、后 温润 ”的原则 灌水做到分蘖浅 水 、够苗露 出 、晒 廿促 根 、肥 出重晒 、瘦 出轻晒 、 | 长穗湿润 、不早断水 、防止早衰 加强施肥 管理 ,施 足基肥 ,农家肥与化肥 相结
类 、花生等
3 发 病 规 律 51 选 用抗 病 品 种 .
选用抗病 品种是防 治水稻纹枯病发生 为害的有 病菌 以菌核 在 出问越 冬 ,春天育苗 期间 ,菌核 效 途径 ,也是综合 防治的 关键 措施 。汉 中地 区,较 漂浮 ,与水稻植 株叶鞘接触 ,在适宜温 度下萌发产 抗病 的品种有 :丰优香 占、宜香 l号 、宜香2 9 、 0 2 2 生菌丝开始入侵 。 D 18 优 5 、D优57 2等优 良品种 。
作者 简介:杨波(9 1 ) 1 8 一 ,男 ,助 理农 艺 师,主要 从事 农业技 术推 广 工作
一
2 6—
农 业 科 技
合 ,长效肥与速效肥 相结合 ,追肥 早施 ,不偏施氮 肥 ,要增施磷 、钾肥 ,使水稻 前期不披叶 ,中期不 徒长 ,后期不 贪青 。采用测土 配方施 肥技术 ,能增 强水稻对病害 的抗性 。但是一 直以来 ,市场上的钾
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要点一、病原介绍水稻纹枯病又称白叶枯、白面枯,是由真菌属稻枯菌引起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病害。
其特征为产生类似于纹痕的枯斑,初为白色,后变成暗褐色或黑色,沿叶肉伸展。
病菌能够在稻谷中繁殖,成为种子传播的主要途径。
二、预防措施1.选用品质好、农、抗病区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2.做好田间地力管理,保证土壤肥力健康,在种植水稻前,要进行病害土壤的处理,喷洒除草剂也可有效控制病害。
3.定期浇水、肥料、及时清除杂草等,促使水稻生长健康,增强耐病性。
4.在早期出现病害感染迹象时,必须及时应对施药。
可选用稻枯菌菌株等药剂,喷洒到叶面等病害位置。
5.习惯性扩大茬口以及多次种植同一地点上的水稻容易感染此病,需注意轮作管理。
三、防治技术1.化学防治(1)雨期间喷洒高效杀菌剂,如铜杀菌剂等。
(2)投放杀菌药剂,如甲醚硫磺、特别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百菌清等。
2.生物防治撒播抑菌剂、肉桂酸乙酯、细菌剂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3.防护和控制感染(1)移栽前需进行苗期处理、全程喷洒抑菌剂,加入生长调节剂,刺激水稻快速生长,增强对病害的抵抗力。
(2)对于长势较矮弱的水稻,还需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促进水稻发育。
(3)对于成龄植株已出现病害的田间,应立即清理污染范围,加大施药,消灭病害。
四、注意事项1.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非单纯的施药。
2.选用优良品种,科学管理田间作业,节制施肥等都是防治此病害的重要环节。
3.在使用农药防治时,应根据不同区域和时期调均饮水温度,避免过度浓缩等情况,以免对水产生污染。
4.水稻纹枯病病害防治需要长期、有计划地进行,要持之以恒,不能掉以轻心。
5.相比化学方法,生物农药在治疗水稻纹枯病上比化学产品更加可靠,但可以结合使用,相互加强。
6.针对不同地区病害程度不同,要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1] 杨金水,张银喜,邓柏远.现代水稻病虫害防治.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韩廷志.水稻病虫害及其控制.北京:农业出版社,2008.。
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作者:庞海龙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1期水稻的纹枯病是在水稻植株上面所发生的最重要的灾害之一,其对于水稻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稻瘟病等病症,成为了水稻发病的第一大灾害,为水稻产量的增加带来严重的影响。
目前,我国现在种植的比较多的水稻对于纹枯病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对于这方面的防治还不够重视,使得纹枯病对水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一、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水稻的纹枯病又称为云纹病,是在水稻的苗期至穗期都会发生的一种病症。
水稻的叶鞘在染病之后,在进水面的部分会产生暗绿色的斑纹,之后逐渐扩大成为云纹的形状。
云纹的中间呈灰绿或者灰褐色,当湿度比较低的时候中部会呈现出淡黄色,中部呈现半透明状。
当水稻发病的时候,许多病斑将会融合成为一个大病斑,并且呈现出不规则的云纹状,并且还会导致叶片枯死。
叶片在染病之后,病斑也将呈现出云纹状,并且在边缘的部分变成黄色,当发病比较快的时候病斑将呈现出污绿色,而且叶片也将会发生腐烂。
穗颈部分在最开始感染的时候呈现出污绿色,还不会发生抽穗,千粒重下降。
当湿度较大的时候,在病变的部分将会长出白色的网状菌丝,然后在形成菌核。
二、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分析1、水稻直播面积的激增水稻播種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直播的方式具有省工节本的特点,这就使得种植面积直线上升,目前有的地区的种植面积甚至会达到80%以上,导致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直播稻株比较松散,再加上种植面积的密度比较高,使得药液难以喷洒到水稻的基部,让药剂的效果进一步的降低。
大多数的直播型水稻为人工播撒,各植株之间的差距不均匀,导致的田间透光性差,为了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便利。
2、防治工作不到位对于水稻的水肥管理并不到位,由于长期的深灌以及施肥的失误,导致水稻发生郁蔽和徒长,这都会使得水稻的纹枯病逐渐发生蔓延,并且还加深了危害程度。
水稻纹枯病在到抽穗期的时候发病最盛。
根据纹枯病的发病特点,应该尽早的用药。
尽早是使用农药能够让药剂尽早的进入到水稻的基部,让防治的效果达到最大。
苏北地区水稻纹枯病暴发原因及综防技术

3 I 大 田有 2个 主 要 发病 高峰 : 中旬 、 中 旬 . 8月 9月
因 , 出 了“ 强 品 种 选 育 , 善 栽 培 环 境 , 好 适 期 防 治 , 提 加 改 抓 选
第1 发病高峰水稻正处于拔节长 穗期 , 高温高湿气候条
件最 容易加重病害发生 , 表现为病穴率 、 株率不断增加 , 病 病 斑多在稻棵基部 , 互传染 为主 ; 2 峰水稻正 处于抽穗 相 第 高 灌浆 期 , 于 破 日药 已用 过 , 由 加上 药 剂 持 效 期 短 , 部 分 田块 大 没有接力 防治 , 如气候条 件适 宜 , 纹枯病 发病率会 进一 步反 弹。病情呈垂直方 向往上扩 展 , 现为严重 度很快 上升 , 表 进
入 暴 发 期 , 时病 斑 布 满 稻 茎 上 下 叶 鞘 , 至 水 稻 功 能 叶也 此 甚 受 害 。根 据 纹 枯 病 发 生 发 展 这 个 特 点 , 期 早 防 治 十 分 重 适
用高效药剂” 等综合控制技术 。
关 键 词 :水 稻 ;纹 枯 病 ;暴发 原 因 ;综 防技 术
6 以下 ; O 若延误到纹枯病暴发期 , 病情 指数 已达 1 ̄2 , 5 0 即 使连用三次药 , 效果 只有 3 ~5 , 成的严重危 害 已不 O O 造
可 挽 回了 。
1 田 间主要 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 可发病 , 以分 蘖盛期 至抽 穗期 为害最 重 ,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 , 严重 时也 可为害茎秆和穗 。发病初期 叶鞘近水面处 出现暗绿 色水 渍状 斑 , 渐扩大 , 逐 并连 片成云
要, 水稻分蘖 盛末期 烤 田复水 后一 定要及时 用药 , 控制纹枯 ^ v哥
重障碍 。由于发生面积 广、 流行频率 高 , 所致损 失往往超 其
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作者:杨光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23期纹枯病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因素,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立枯丝核菌具有强腐生性和较宽的寄主范围,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是水稻纹枯病的致病病菌。
纹枯病菌毒素对水稻叶鞘、叶片的细胞膜均有显著损伤作用,因此水稻叶片细胞的渗透性会被破坏,水稻叶片破坏以后里面的营养物质就会流出,导致水稻没有营养而枯死。
1.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1.1水稻抗性差虽然我国现在水稻研究上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是现在水稻的主要推广还是高产,在水稻纹枯病的抗性研究上还是比较缺乏。
在一些适温高湿的地区,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
温度的高低决定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时间,在二十一度至三十度之间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最佳温度,这时水稻的抗性就是最差的。
还有就是湿度,水稻纹枯病是比较喜欢较高的湿度的。
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水稻的抗性较差的原因。
水稻抗性差就会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病率提高。
1.2菌群的数量纹枯病的病菌主要储存于菌核中,特别是在冬季,病菌都会寄生在菌核中。
一般而言越冬菌群的数量是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新开垦的稻田上很伤有菌核,因此水稻纹枯病不易发生,而对于老稻田来说,发病率就较高了。
一般对于老稻田而言每六百平方米左右的土地就会有六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
这些年来稻田的越来越多,而且许多的稻田都是裸露的,导致水稻纹枯病的菌群有更加有力的环境来生存,有更加优渥的环境让菌群越冬,因此在来年水稻的发病率就会大大提高。
1.3管理不到位水稻管理对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的管理人员对于水稻的管理并不到位。
许多人为了水稻的产量,不注重营养的平衡,极易造成水稻在生长前期“疯长”,封行过早透气性差,空气难以流动。
有些种植农户在水稻后期大量施肥,也是着重施氮肥,导致纹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水稻生长时灌溉不科学,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
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水稻纹枯病

22 发病规 律 . 22 1 气候 ..
常致叶片发黄枯 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 , 边缘褪黄 ,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
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 ,易折 。 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 ,后变灰褐 ,常不能抽穗 ,
抽穗 的秕谷较多 ,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 ,病部
150 ) 300
( 梅河 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吉林 梅 河口
【 摘 要】纹 病 水 生 上 害 重 病 之 该 主 害 鞘 叶 , 重 侵 茎 并蔓 穗 水 感 后, 枯 是 稻 产 危 较 的 害 一, 病 要为 叶 、 片 严 时 入 杆 延至 部, 稻 病
结 实不饱满 ,秕谷很 多,甚至产生白穗 ,而且植株易倒伏 ,一般 减产 1% 一 0 0 2 %。 ’
草和病稻草,可有效地控制当年病情。 33 做好水稻栽培 ,加强水肥管理 .
为了防止水稻纹枯病 的发生,应抓好 以水肥
管理 为 中心 的栽培 防病 措 施 。 ( )在 用水 上 采 取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集 中使用 氮肥,会 引起稻苗早 发 ,提早封行 ;
或是后期偏施氮肥,则会 出现贪青陡长,致使 田
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 明状 ,边缘 暗褐。发病严重 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 ,呈不规则状云纹斑 ,
鞘 、叶片和穗头 。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遇连续阴雨、 饱和湿度时 ,病情发展最快 。在发病后期的稻 田 里 ,由病斑上产生的菌丝 ,通过稻 叶的接触传 到 健株上去 ,并在病斑表 面或叶鞘 内侧形成菌核 ,
病发展起 到主导作用 。当温度达到 2  ̄ 3" , 8( 1 2 C
相对湿度在 9%时 ,纹枯病大发生。因此,夏秋 5
北方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北方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勇何水稻纹枯病又叫云纹病、烂脚秆、花秆瘟,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常常在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期到抽穗期有适宜发病条件时易大面积发病。
该病致使稻谷空秕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影响稻米品质。
一般减产10%~20%左右。
1发生特点1.1症状表现症状最初主要表现在叶片和叶鞘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病斑边缘模糊,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会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湿度低时病斑中央呈淡黄或灰白色,湿度大时呈灰绿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
严重时小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该病严重时,病斑侵染稻穗和茎秆,茎秆受害症状类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断。
穗颈部受害病斑最初呈污绿色,后变灰褐,抽穗困难,即使抽出稻穗秕谷率也会很高,千粒重下降。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体,逐渐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深褐色菌核,易脱落。
1.2发病条件菌核是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来源,发生过纹枯病的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在田里,在土壤中、稻秆或杂草中安全越冬,成为第二年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
菌核漂浮在水面上,随风向飘移,集中到下风头田边的水面,水稻插秧后菌核漂浮到秧苗附近,附着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在温、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生长出菌丝,侵人叶鞘,形成病斑,病菌很快会侵人临近稻株,向植株上部蔓延,扩大危害,水稻抽穗到乳熟阶段是菌核形成的高峰期。
有病株存在,往往在以下条件下病害会加重。
一是高温高湿条件,当田间气温达20"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纹枯病可以发生,稻田局部形成田间小气候时,气温达到25~30",相对湿度达97#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
当温度在10"以下或40"以上时,病害会得到控制。
二是施肥不合理,纹枯病发病严重。
尿素等氮肥施用过多过晚,禾苗徒长,提早封行,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株间湿度过大,则纹枯病发生重。
三是稻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长期积水,晒田不利,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蔓延。
水稻稻温病与纹枯病防治技术 - 种植技术

水稻稻温病与纹枯病防治技术-种植技术1、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早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杨林。
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致富早班车》节目。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主要粮食作物。
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很多,其中病害问题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
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报道的有近百种。
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在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并造成重要经济损失的病害有20余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最大,流行频率最高,危害程度最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
那对于这两种病害我们应该怎么进行防治呢?带着种种困惑,下面我们邀请到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杨宝林老师给大家做一些讲解和指导,让能够助力农民朋友们很好的运用这些技术。
2、主持人:现在杨老师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欢迎您杨老师,和听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专家:听众朋友们,农民朋友们,大家好!3、主持人:杨老师,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世界性的重要稻病,在我国它同纹枯病、白叶枯病被列为水稻三大病害。
这种病害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呢?都在我国什么地方进行分布呢?专家:这种病害是由稻梨孢菌引起。
在自然条件下,稻瘟菌只侵染水稻。
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
流行年份;;般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
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
4、主持人:那它主要危害小麦的什么部位呢?专家: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
根据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5、主持人:那您能不能分别来跟我们讲讲这些不同种类的病害都发生在什么时间?以及它的表现症状是什么样子的呢?专家: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
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 介绍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近些年来在我市发生范围较普遍,部分地块发生程度较重。
该病发病后在稻叶、叶鞘和稻穗上形成许多不规则形病斑,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达50%以上。
为此,我们采取了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防控效果。
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症状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到抽穗前后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
叶鞘受害,初在近水面处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楚的斑点,后渐渐扩大成边缘淡褐色、中央灰绿色、外围稍呈湿润状的椭圆形,病斑多时,常数个相互结合成不规则云纹状大斑,导致病部上面的叶片发黄枯死。
湿度低时边缘暗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黄白色蛛丝状菌丝,后扭集成白色菌丝团,形成深褐色菌核,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易脱落。
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但形状不规则,重者最后枯死。
茎杆受害,初生灰绿色斑块,后绕茎扩展,可使茎杆一段组织呈黄褐色坏死。
稻穗受害变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
二、发病原因
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受菌源数量、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和田间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在菌源充足,气候适宜时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
1.菌源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源,来年春灌时,飘浮于水面的菌核在插秧后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萌发长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再侵染邻近植株。
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大,且偏施氮肥、密度过大及感病品种地块偏重发生的风险很大,由于不同田块菌源多少大不一样,老病田残留菌核量大,每年都发病严重,轻病田残留菌核量少,相对发病就轻。
早期形成的菌核脱落随水传播,条件适宜,也可萌发引发稻株再侵染。
2.气候条件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病害。
发生轻重主要受温湿度综合因素影响。
田间湿度大,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日平均气温达22°c又有雨潮湿时,开始零星发生,在23°c-35°c 并伴有相当湿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病情扩展。
发生程度与湿度高低关系密切,湿度越大,发生越重。
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病情,若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
多雨寡照的天气对病源菌扩展有利,田间小气候对病情扩展有一定影响,高温高
湿最有利于病情蔓延危害。
3.栽培条件
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株间郁蔽,长势过旺,叶片浓绿披垂,磷、钾肥不足,稻株抗病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和蔓延。
长期灌深水的稻田,特别是孕穗至灌浆期保持深灌病害更重。
浅水勤灌,干干湿湿,湿润管理病情发生较轻。
直播稻田密度大,通风透光能力差,抗病力下降,有利于纹枯病发生。
在分蘖期开始发病,随后在田间水平扩展,株与株之间相互传播,水稻进入孕、抽穗期对纹枯的抗性减弱,病害迅速加重,从稻株下部逐渐向上部叶片垂直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
4.品种和生育期
不同水稻品种,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纹枯病发生程度有所不同,矮杆阔叶型比高杆窄叶型品种较感病,叶色深绿型比叶色淡黄型感病;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与病害发生有一定关系,一般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比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田间不能灌深水,做到寸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适度晒田,对冷浸田和烂泥田要重晒,分蘖末期以前应以浅水勤灌,结合适当排水露田为宜;后期要坚持干干湿湿,保持田间湿润;基肥要足,追肥要早,看苗情科学补施穗肥
和粒肥,配方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施用量,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春季泡田时,打捞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晾干后烧掉,还应铲除田边杂草,及时拔除田中稗草,减少田间病源菌数量,预防纹枯病发生。
2.生物防治
提倡稻田养鸭,利用鸭子在田间活动,破坏菌丝生长,取食下部病叶,增加田间通透性和有机肥料,减轻纹枯病发生。
3.药剂防治
5%井冈霉素水剂1500-2250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g/hm2,对准水稻基部发病部位喷雾。
建议使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