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 介绍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近些年来在我市发生范围较普遍,部分地块发生程度较重。该病发病后在稻叶、叶鞘和稻穗上形成许多不规则形病斑,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达50%以上。为此,我们采取了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防控效果。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症状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到抽穗前后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叶鞘受害,初在近水面处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楚的斑点,后渐渐扩大成边缘淡褐色、中央灰绿色、外围稍呈湿润状的椭圆形,病斑多时,常数个相互结合成不规则云纹状大斑,导致病部上面的叶片发黄枯死。湿度低时边缘暗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黄白色蛛丝状菌丝,后扭集成白色菌丝团,形成深褐色菌核,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易脱落。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但形状不规则,重者最后枯死。茎杆受害,初生灰绿色斑块,后绕茎扩展,可使茎杆一段组织呈黄褐色坏死。稻穗受害变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

二、发病原因

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受菌源数量、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和田间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在菌源充足,气候适宜时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

1.菌源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源,来年春灌时,飘浮于水面的菌核在插秧后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萌发长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再侵染邻近植株。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大,且偏施氮肥、密度过大及感病品种地块偏重发生的风险很大,由于不同田块菌源多少大不一样,老病田残留菌核量大,每年都发病严重,轻病田残留菌核量少,相对发病就轻。早期形成的菌核脱落随水传播,条件适宜,也可萌发引发稻株再侵染。

2.气候条件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病害。发生轻重主要受温湿度综合因素影响。田间湿度大,利于纹枯病的发生。日平均气温达22°c又有雨潮湿时,开始零星发生,在23°c-35°c 并伴有相当湿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病情扩展。发生程度与湿度高低关系密切,湿度越大,发生越重。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病情,若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多雨寡照的天气对病源菌扩展有利,田间小气候对病情扩展有一定影响,高温高

湿最有利于病情蔓延危害。

3.栽培条件

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株间郁蔽,长势过旺,叶片浓绿披垂,磷、钾肥不足,稻株抗病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和蔓延。长期灌深水的稻田,特别是孕穗至灌浆期保持深灌病害更重。浅水勤灌,干干湿湿,湿润管理病情发生较轻。直播稻田密度大,通风透光能力差,抗病力下降,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在分蘖期开始发病,随后在田间水平扩展,株与株之间相互传播,水稻进入孕、抽穗期对纹枯的抗性减弱,病害迅速加重,从稻株下部逐渐向上部叶片垂直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

4.品种和生育期

不同水稻品种,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纹枯病发生程度有所不同,矮杆阔叶型比高杆窄叶型品种较感病,叶色深绿型比叶色淡黄型感病;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与病害发生有一定关系,一般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比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田间不能灌深水,做到寸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适度晒田,对冷浸田和烂泥田要重晒,分蘖末期以前应以浅水勤灌,结合适当排水露田为宜;后期要坚持干干湿湿,保持田间湿润;基肥要足,追肥要早,看苗情科学补施穗肥

和粒肥,配方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施用量,提高水稻抗病能力。春季泡田时,打捞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晾干后烧掉,还应铲除田边杂草,及时拔除田中稗草,减少田间病源菌数量,预防纹枯病发生。

2.生物防治

提倡稻田养鸭,利用鸭子在田间活动,破坏菌丝生长,取食下部病叶,增加田间通透性和有机肥料,减轻纹枯病发生。

3.药剂防治

5%井冈霉素水剂1500-2250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g/hm2,对准水稻基部发病部位喷雾。建议使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喷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