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
流行病学方法在医源性疾病研究中的经典实例分析
发病率%
波士顿产科医院早产儿RLF发病率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38 1940 1942 1944 1946 1948 1950
高浓度氧与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
人群分布
与早产儿关系:绝大多数在早产儿中发生,与出生 体重有关,体重越轻,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或病 情越重; 性别:尚未发现规律性; 种族:白人比黑人更常见; 社会经济情况:产妇经济条件或医院医疗条件与本 病有关,多发生在医疗设备较好的医院,自费入院 患者发病率较高; 家庭分布:未见家庭聚集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LF临床表现
这是早产儿出生不久发生的疾病,表现可见于 出生后头一个月,很少在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 中发生。 本病的发展是进行性的,发展速度不同。通常 双眼受累。 一般分为三期:
• 急性期 • 消退期 • 瘢痕期
本例所用的流行病学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病例个案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流行病学(回顾性队列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瘢痕性RLF (%) Ⅱ度 Ⅲ度 Ⅳ度
Ⅴ度
Ⅰ
50%氧28 天
75.4
5.7
3.8
3.8
3.8
7.5
Ⅱ 按需供氧 94.0 1.6 1.6 0.8 1.6 0.4
高浓度氧与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
以上研究证明氧气治疗与RLF的病因 关系 以后医疗机构改进了早产儿给氧的方 法,便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现况
最近国内报导举例: 1、夏文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其吸氧的因果关系,司法部 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6.3 2、宋湘海:早产儿视网膜病防治与健康教肓,国际护理杂志, 2006.3(作者单位深圳市眼科医院)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某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地区居民,包括男女老少,共计10000人。
三、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向10000名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基本信息、生活习惯、疾病症状等情况。
2. 实地走访,选取部分疾病患者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其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情况。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四、调查结果。
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18岁以下占30%,18-40岁占40%,40岁以上占30%。
2. 生活习惯。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有60%的人每天都有规律的运动,40%的人饮食习惯较为健康,但也有20%的人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3. 疾病发病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某地区慢性病患者占总人口的15%,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急性疾病患者占总人口的5%,主要包括感冒、腹泻等。
五、调查结论。
1. 某地区慢性病发病率较高,需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2. 急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但仍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3. 需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六、建议。
1. 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3.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七、总结。
本次调查结果为某地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各级部门能够重视本次调查结果,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讨论其对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等方面的意义和价 值。
提出改进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
结果应用与推广
应用调查结果
将调查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如制定防控策略、开展 健康教育等。
推广调查经验
总结本次调查的经验和教训,为类似调查提供参考和 借鉴。
要点二
发展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建议加 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病例定义和诊断标准, 提高病例发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加强实验室检测能 力建设,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三是加强病例监测 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变化趋势;四是加 强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效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数据描述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如 均值、标准差、频数分布等,以了解 数据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关联性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特征或因素之间的关联 程度,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 用。
解释与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研究问题作出 解释和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
04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呈现
结果呈现方式
图表展示
01
利用图表直观展示调查结果,如折线图、柱状图等,便于观察
数据变化趋势。
表格展示
02
通过表格详细列出调查数据,包括样本量、发病率、死亡率等
,便于对比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
文字描述
03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调查结果,突出重点,便于读者理解。
结果解读与讨论
解读调查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据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如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
目录•流行病学调查概述•流行病学调查实例之一:糖尿病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实例之二:心血管疾病研究目录•流行病学调查实例之三:癌症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实例之四:呼吸道疾病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流行病学调查概述目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策略和措施。
定义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的调查,为制定和评估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定义与目的分析性研究通过对特定人群的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比较,评估疾病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如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实验性研究在控制条件下对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进行比较,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如随机对照试验。
描述性研究对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包括病例报告、病例系列分析、横断面调查等。
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为制定和评估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
监测疾病流行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监测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变化,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指导。
发现影响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发现影响疾病发生和传播的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评估预防措施效果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为改进和优化预防策略提供支持。
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尿病研究0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不断上升。
02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03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了解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与目的01采用问卷调查和身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调查。
02在多个地区进行样本采集,包括城市、农村和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
样本量根据统计学原则确定,以保障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02数据分析方法与结果解释采用卡方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习一 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实习一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目的】1、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分布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2、在实例分析中学会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时间、空间和人群)。
运用恰当的表格或图形来描述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建立病因学假设。
【时间】2~4学时【内容】课题一:某地各年龄组的人口数和恶性肿瘤死亡数已在下表中给出。
请计算各年龄组的死亡构成比和死亡率,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试问当地哪个年龄组的人死于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表1-1 某地某年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年龄组(岁)人口数死亡数死亡构成比(%)死亡率(1/10万)0~356,980 1115~232,505 2230~205,032 14250~121,382 44370及以上20,047 107合计935,946 725课题二:某地1995年年常住人口为2528人,1995~1997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无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图1-2 某地1995~1997年某病发病情况-1-1、请计算该地区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某病患病率。
2、请计算该地区1995年、1996年、1997年的发病率。
课题三:某市于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抽样调查城市及郊区人口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共调查2018724人,其中市为1050292人,郊区为968432人,所获资料见表1-3。
表1-3 1998年某市城郊脑卒中发病与死亡情况人口数病例数发病率(1/10万)死亡数死亡率(1/10万)病死率(%)市区1050292 1588 1033郊区968432 828 739合计问题:请计算市区和郊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将结果填入表中相应栏内,并进行比较。
课题四:1998年某镇新诊断200例糖尿病人,该镇年初常住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常住人口数为10500人,年初该镇有800例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
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
”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
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
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
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
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
6.队列研究案例-医学流行病学
军队男性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队列研究•脑卒中是目前人类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一起共同构成人类三大主要死因。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全人群防治策略的制订和实施。
•国内既往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中年人群的发病及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以西安市军队退休干部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根据对该队列13年的随访结果,前瞻性探讨军队男性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特点及其主要危险因素。
1.研究对象:1987年居住西安市的22个部队中全部的离退休人员均列为调查对象,共计1331人。
实际完成基线调查1292人,应答率97.1%。
因女性人数较少,本研究实际分析为1268名男性。
2.调查内容:①人口统计及社会经济文化特征②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史,家族心血管病史,烟酒嗜好,体育锻炼情况,负性生活事件③身高,体重,血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体检项目④参照WHO MONICA计划执行手册的相关表格及项目设计调查表⑤吸烟和高血压参照WHO(1984年和1978年)标准执行⑥调查员为干休所的专职医生并经集中培训⑦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并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每两年进行一次随访,以脑卒中发病和死亡为终点,共随访13年。
随访内容包括:①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吸烟、饮酒、血压及血脂等②发病情况③死亡情况④随访时间4.统计学分析:①资料建立Foxbase数据库,自编程序对比查错②计算总观察人年及人年死亡率并按1997年全国死亡统计资料进行标准化③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多因素作用。
④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11.0完成0.3~8.31.5±0.7甘油三酯(mmol/L)1.2~12.15.1±1.1总胆固醇(mmol/L)50.0~130.080.0±11.0DBP(mmHg)90.0~200.0129.1±18.3SBP(mmHg)15.6~35.024.3±3.0BMI(kg/m 2)51.3~82.862.9±5.2年龄(岁)最大值~最小值±s危险因素X2.队列随访的结果¾随访终止时间为2001年6月30日。
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范文
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范文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是什么?本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口腔黏膜、蹄部、**上出现水泡,形成溃疡,可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
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的特点。
病毒对酸敏感,过氧乙酸、次氯酸、乙酸的消毒效果较好。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秋季气候较寒冷时多发。
本病传染性极强,常呈流行性,流行周期为每2 ~5年一次。
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通过水疱液、排泄物、分泌物、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散感染力极强的病毒,污染饲料、水、空气、用具和环境。
病猪屠宰后,通过未经消毒处理的肉品、内脏、血、皮毛和废水而广泛传播。
此外人工授精也能传播本病,鸟类、鼠类可机械传播本病。
猪口蹄疫流行病学有哪些?猪口蹄疫流行病学如下:在自然流行中,以牛易感,猪次之,人也能被感染,此病较易从一种动物传到另一种动物。
有些地区流行时,强烈感染牛、羊,较难感染猪,但在另外一些流行区却强烈感染猪,而难感染牛、羊。
一般是幼畜易感,新流行地区发病率可达100%,而老疫区常在50%以上,病猪排毒以破溃的蹄皮为最多,其次是粪、尿、呼出气和**。
病猪排毒量远远超过牛、羊(病猪经呼吸排至空气中的病毒量,相当于牛的20倍),因此猪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病的传染可以通过消化道、黏膜(口、鼻、眼、乳腺)、皮肤、呼吸道等。
病毒能随风传播到50?100 km或以外的地方,故而传播迅速。
猪发生口蹄疫无明显季节性。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p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160个国家中有123个国家有布鲁氏菌病发生。
我国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
解放前在牧区常有流行,在北方农区也有散发。
解放后国家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也逐年下降。
p传染源p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
流行病学实习讲解
流行病学常用指标一.实习目的:1.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2.掌握这些指标的用途和意义。
3.理解率标化的目的,熟悉率标化的具体方法。
4.理解“人时”单位的含义,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其具体计算方法。
二.学时:3学时三.实习内容:1.1992年我国某市肺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某小学麻疹流行资料分析。
3.1952~1953年某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资料分析。
4.两城市1990年死亡率比较。
【课题一】某市有10万人口,其中男性45,000人,女性55,000人,1992年死亡总数为1,000人(男600,女400)。
当年,肺癌发病50例(男40,女10),其中45例死亡(男36,女9)。
作业要求:计算下列各指标。
1.1992年该市粗死亡率2.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率3.1992年该市性别死亡率4.1992年该市肺癌病死率5.1992年该市肺癌死亡构成比6.1992年该市肺癌性别死亡率比(男/女)【课题二】某小学共有学生300名,某年1~5月份发生了麻疹流行,共发生病例20名。
经调查发现,300名学生中有190名以往接种过麻疹疫苗,另有10名曾患过麻疹,其中2例发生在前一年的12月份。
本次麻疹流行资料见图1。
图1 学生麻疹发病时间分布示意图作业要求:完成下表计算。
表1 计算结果记录1月2月3月4月5月1~5月罹患率(%)期间患病率(%)【课题三】 某市人口30多万,全市共分10个区,1952~1953两年内该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是14岁以下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儿童。
第七区为该市白喉预防重点区。
该区1952~1954年期间人口基本没有变动,共有14岁以下接种对象5000人。
接种从1952年1月开始进行,连续不断地延至1953年9月,共接种3000人。
在此接种期间及此后9个月至1954年6月为止,曾对接种者及接种对象未接种者中发生的白喉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如下:表2 某市第七区1952.1~1954.6白喉预防接种情况及白喉发病情况 日 期 接种人数 接种者中发病人数未接种者中发病人数*1952 1~3月 250 0 10 4~6月 400 2 5 7~9月 600 0 8 10~12月 700 1 12 1953 1~3月 550 0 4 4~6月 350 2 3 7~9月 150 1 6 10~12月 0 2 1954 1~3月 3 4 4~6月0 3 合 计3000957*若接种前发病,不再考虑接种依据该资料,某大夫计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白喉年发病率结果如下:0002.15.230009=÷=接种者年发病率 0004.115.2200057=÷=未接种者年发病率作业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该大夫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2.完成下表并重新计算发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模板_2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处理报告2009年11月20日**时**分道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人员接到哈市疾控中心疫情通知,称我区于20日确诊1例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
中心领导在接到该疫情通知后,立即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协调指挥下,组织应急小分队对上述的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疫情调查处理,同时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指派专人开展今后的随访工作。
一、基本情况1、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性别:*,**岁,**小学**班,家住道外区**路***号*号楼*-***室,电话********。
2、临床症状:该患者于**日出现发热症状,**日在****医院首诊,体温3*℃,伴有咳嗽、流涕、腹泻、恶心、咽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诊疗期间接受****单位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于***日确诊为阳性。
3、流行病学情况:(1)、患者外出史:该患者在发病前曾********;发病后,曾******,接触过*****。
(2)、就诊史:该患*日、*日曾去**医院治疗,或点滴(单间戴口罩)。
(3)、密切接触者情况:二、采取的措施及建议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道外区疾控人员告知该患者防控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该患者居家隔离医学治疗,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实施医学观察,每日随访2次,并与14:00时前将上报道外区疾控中心。
患者此段时间内限制外出,如外出则戴外科口罩,同时尽量避免亲友来访,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该患在家隔离时应尽量独住一室,其食具、饮具单独使用并做好消毒。
即按照《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中的要求对该患者进行卫生宣传。
对其家进行了现场消毒技术指导,其家拒绝接受我中心为其现场消毒。
隔离期间如发现病情出现严重趋势应及时转至定点医院救治。
2、指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密切接触者***、***按照《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的有关要求,实施居家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
• 为了解上述食品与此次流行的关系,进行 了下述调查。
• 对1208对病例对照调查,了解病例组在病
前2~6周内是否进食伽师瓜与螺蛳,结果见
附表2-1、2-2。
2021/10/10
6
附表2-1 进食伽师瓜与发病的关系
病 例
对 食合 照 未食 计
16 12 28 食257
未X2=11(b-c8)02/b+92c; OR=c/b 食831
4
问题
• 4、根据上述调查,你认为有否可能为 水型流行,为什么?是否还需要进一步 调查证实?
• 5、你认为此次流行是否与食物有关, 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大面积短时期内发 病的食物应具备哪些条件?
2021/10/10
5
• 当时该市有新疆来的伽师瓜,江苏来的甘 蔗,各饮食店的涮羊肉,来自各地的螺蛳、 白蟹和毛蚶等水产品。除12月20日、25日 及1988年元月1日大量供应毛蚶外,其他 品种上市量不大,覆盖面积小,上市时间 也参差不齐。
问题
• 9、根据上述资料,毛蚶在产地有无受该 病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2021/10/10
15
• 为证实传染病报告的可靠性,市防疫站对 2185644个居民进行了访视,获得78633个病 例。
问题
• 10、该市传染病的报告是否可靠?为什么? • 11、本市疾病流行的因素是什么?该市今后
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再发生同样事件。
附表2-3 进食毛蚶与发病的关系
病对合 例照计
40 48 食 83 4 7
未
46 46
食8 0 8
合
86 95
计 X921=(︱a4d-bc︱5 -N/2)2N / (a+b)(b+c)(c+d)(a+d);
流行病学 5-实习_疾病爆发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 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
– 收集的有关特征、疾病或健康状态均为当时的情况, 不追问过去的暴露史,也不追踪将来的结局
– 普查: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人群的健康状况,在 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个成员作调查
– 抽样调查:仅调查人群中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根据 样本调查的结果估计该人群的总体患病率或某些特征
病因假设
• 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 金葡菌 嗜盐菌 (海产品) 肉毒杆菌(罐装食品) 2)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 农药 3)其它:有毒动植物 (如河豚) 真菌毒素(霉变食物)
• 传染病:霍乱 副霍乱 菌痢 伤寒 急性血吸虫病 • 其它:如阑尾炎
对假设的进一步分析
• 阑尾炎
– 短期发生大量病例,可排除
传染 – 多见于夏秋季节:气温较高,微生物易繁殖和产毒,
人体防御功能下降,易感性增高
对假设的进一步分析
•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 暴发时,涉及人员往往不多(发病人数没有上述多) – 除胃肠道系统症状外,有神经系统症状 – 潜伏期更短 – 季节性不明显
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 验证假没,看是否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什么食物引 起的?食品污染处理的过程怎样?
表1
• 用餐地点和罹患率的关系
校内 校外
发病 1425
0
不发病 740 253
罹患率 % 65.8 0
在校用餐的罹患率高,不在校用餐的不患病
表2
• 三餐情况与罹患率的关系
罹患率 %
不吃早餐 58.6
不吃午餐 0
不吃午餐的不发病
不吃晚餐 64.4
流行病学数据的描述与统计分析
流行病学数据的描述与统计分析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一定群体或人群中发生、传播、演变规律的科学。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数据的描述与统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数据的描述与统计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其应用。
一、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描述1.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发生的病例数,通常用每十万人中发生的病例数来表示。
例如,某市2019年新发生肺癌病例数为1000例,该市人口为200万人,则该市肺癌的年发病率为1000 / 200000 × 100000 = 500例/十万人。
2. 密度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人群中因任何原因死亡的人数,通常用每十万人的死亡人数来表示。
例如,某地区2019年总共有10000人死亡,该地区人口为500万人,则该地区的年密度死亡率为10000 / 5000000 × 100000 = 200例/十万人。
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的整体情况进行描述和总结的方法。
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例如,在研究某疾病的年龄分布时,可以计算平均年龄、中位年龄和年龄的标准差,从而对该疾病的患者年龄特点进行描述。
2.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通过绘制图表、计算相关系数等方法来发现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例如,使用柱状图可以直观地显示不同年龄组患病人数的分布情况,使用散点图可以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3. 排序分析排序分析是将数据按特定的指标排序,通过比较排名的差异来寻找相关因素。
例如,研究某疾病的风险因素时,可以将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等因素进行排序,再比较不同组之间的病发率差异。
4. 统计检验统计检验是用来验证假设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比较两组或多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例如,当研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时,可以使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是否达到显著水平。
202X年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及现场调查应用(1)
流行(liúxíng)曲线:直方图
3
病2 例
数1
接种(jiēzhòng)甲 肝疫苗
放寒假
开展调查
0
12-1
12-13
2008年
12-25
1-6
1-18
2009年
第十三页,共一百八十六页。
1-30
2-11
2-23
4天间隔 (jiàn gé)
绘制(huìzhì)流行曲线的要点
横坐标(X轴) 表示时间(shíjiān)间隔 纵坐标(Y轴)表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累计病例人数
持续 同源 (chíxù)
In a continuous common source the exposure is longer
高峰(gāofēng)平台
第三十页,共一百八十六页。
Cases
持续(chíxù)同源实例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Time
Data Source: An outbreak of Salmonella heidelberg infection, Colorado, USA, 1976.
7月
发病日期
8月
16
Cases 病例数
12
可疑餐次:20日晚餐
8
4
早 午午午 晚晚晚 早早早 午午午晚晚晚早早早午午午晚晚晚早早午早午晚午晚早晚早午早午 午
1122 888 44 41122 1288 844 14122 8182 4 8412 1428 1842 4182 1842 4812 48 4
8
第九页,共一百八十六页。
几起食物中毒(shíwùzhòngdú)事件的临床表现
腹泻:82% 腹痛:52% 发热:41% 呕吐(ǒu tù):20% 恶心:17%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实例
个案调查方法(3)
访问调查对象
(2)对调查员的要求 ①通晓每一问题的含意和目的; ②不要“想当然”,自以为是地改变提问内容; ③不要对回答进行暗示和诱导,如:“你和病人是不
是在工作单位接触过?”、“你的痰是不是很多?”、 “你是不是很晚睡?”等等; ④通晓有关问题的标准; ⑤注意仪表、外貌; ⑥选择时间,避免引起调查对象的反感或误会; ⑦注意调查环境,尽可能避免第三者的影响。
阐述和解释疾病自然史 提出因果关系假说 提出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和策略
精品课件
观察法(分析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由果及因的研究方式,它是先按疾病状 态确定调查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两组,了解并比较其既往暴露 情况,分析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史 病例 对照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组织学等各类检验情况,如伤 寒诊断是血培养、大便培养、还是肥达氏反应等。
4.流行病学资料:在中毒时需重点调查暴露时间、暴露方式 (食入、吸入、接触)。毒物性质(生物性、化学性)等。在 传染病方面,着重调查患者在发病前后一个潜伏期内活动情况、 免疫史、过敏史、家庭史等,如对病因不明疾病,在做个案调 查时需更为广泛、细致。结合其临床症状与体征,有重点地询 问,特别要了解疾病出现前后在上述病因、环境方面的特殊变 化、如某项新产品的使用、某种药物的服用等。
资源,组长可由行政领导担任。 3.准备应急装备。如:采样器材、消毒杀虫药品和器械、预防治
疗用药品及个人防护用品、调查表、执法文书、参考资料、宣传 资料、调查取证工具(如照相机等)等。
精品课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2)
调查阶段
抵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后,现场调查组应保持正确的观
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
附表2-2 进食螺蛳与发病的关系
病 例 对 食合 照 未食 计
14 22 食 87 2 9 未 13 84 97 食6 3 9 X合2=(b2-2c)29/8b+c1;2 OR=c/b 计 5 5 08
精品课件
某厂调查955自1987年12月到1988年4月食毛 蚶史与发病的关系,结果见附表2-3。
精品课件
问题
• 9、根据上述资料,毛蚶在产地有无受该 病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精品课件
• 为证实传染病报告的可靠性,市防疫站对 2185644个居民进行了访视,获得78633个病 例。
问题
• 10、该市传染病的报告是否可靠?为什么? • 11、本市疾病流行的因素是什么?该市今后
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再发生同样事件。
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
精品课件
课题
• 某市自1988年1月14日起,市区发生大批症状相 似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继而出现纳差、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等消化系统症状。最后90%的病人尿色增深,皮 肤黏膜黄染,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以青壮年发 病为主,未见性别差异。
• 该市常住人口7159678人,到3月18日共收到报告 病例292301例。该市往年该病的发病率平均3.4%。 下述292301例病例于1月14日开始发病,流行顶 峰在2月1日,疫情上升曲线呈锯齿形。由三个流 行高峰构成,峰尖分别在1月20日,1月25日和2 月1日,日病例数各为14555、15042及19013例。 自2月2 日起疫情迅速下降.
精品课件
附表2-4 进食毛蚶的量与发病的关系
进食量 罹患率 (只) (%) RR
未食 0.64
1~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流行病学调查事迹材料
流行病学调查事迹材料
《流行病学调查事迹》
在医学领域,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疾病的传播、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等进行系统性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保障人民的健康。
以下是一篇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的事迹材料。
2018年,某地区出现了一起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导致数十人不同程度的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当地卫生部门迅速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以找出病因并采取控制措施。
首先,调查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病史记录,了解他们的饮食史、活动轨迹等信息。
同时,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寻找可能的疾病传播源和传播途径。
经过仔细比对,调查人员发现了一些共同的饮食史和接触史,推测疾病可能源自某餐馆或食品加工厂。
随后,调查人员对相关餐馆和食品加工厂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取样检测。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室分析和对比,终于确认了病原体来源,并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对带有病原体的食品进行了召回处理,防止进一步的疾病传播。
此次流行病学调查的案例,展现了调查人员的敏锐洞察力和科学的分析能力,为控制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也提醒我们,流行病学调查不仅仅是一项科学技术的工作,更是一
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行动,需要政府、医护人员和公民共同参与,为疾病的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流行病学研究探究疾病的季节性变化
流行病学研究探究疾病的季节性变化疾病的季节性变化一直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季节的更替,一些特定的疾病在不同的时间发病率有明显的波动。
本文将通过对流行病学研究的探究,来解析疾病的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一、季节性变化的实例季节性变化是疾病流行的一个常见特征,很多疾病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
以呼吸道疾病为例,感冒、流感、肺炎等在秋冬季节的发病率较高,而在夏季则相对较低。
另外,蚊媒传播的疾病如登革热、疟疾等也有季节性的发病高峰,一般发生在夏季。
二、原因分析1. 天气因素:季节性的天气变化对疾病的传播和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例如冬季气温较低,人们更容易聚集在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从而促进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夏季气温较高,湿度增大,蚊虫滋生的条件更好,导致蚊媒疾病的爆发。
2. 季节性的生活习惯改变:不同季节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有所不同,这也影响到疾病的传播。
例如冬季人们喜欢在室内活动,人员密集度增加,从而加大了病毒的传播风险。
3. 免疫力变化:研究发现,季节性的免疫力变化也与疾病的季节性变化相关。
冬季因为寒冷的天气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而夏季由于阳光充足,人们容易获得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疾病季节性变化的影响1. 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疾病的季节性变化可以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当特定疾病在某个季节出现高峰时,政府和卫生部门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加强防控与疫苗接种等工作,减少疫情的发展和传播。
2. 临床实践指导:了解疾病的季节性变化,对临床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提前做出准备,并进行更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
3. 疫苗研发:季节性的疾病变化需要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跟进。
根据疾病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科研人员可以调整疫苗的配方和接种时间,提高疫苗的效果和覆盖率,进一步控制和预防疾病的爆发。
四、如何应对疾病的季节性变化1. 预防意识:公众在面对特定季节的疾病高发期时,应加强自身的预防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分析性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性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性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职业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和改善工作环境、预防职业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 煤矿工人职业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煤矿工人的调查和研究,了解他们工作环境的危害因素及对其产生的影响,定期进行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切实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
2. 医护人员职业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医护人员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状况,分析医护人员职业病的流行特点和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安全和健康保障水平。
3. 农民工职业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农民工工作环境的调查,了解其存在的职业健康问题,分析病因和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障农民工的健康与安全。
4. 笑气医疗人员职业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笑气医疗人员的调查,了解他们暴露在笑气中的危害因素及其产生的健康影响,建立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保障医疗人员的健康和工作安全。
综上所述,分析性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对于保障人们的职业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1、你认为此次流行可能是什么病?如何确诊? 若派你去现场处理首先应该做什么工作?
2、此次流行属于哪种流行类型,如何分析? 应如何推测可能暴露的时间?
3、根据上述流行的特征,分析其可能的传播 途径,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对供应市区6个自来水厂,1987年1~12月的 管网水和出厂水样(4354份)进行调查。其浊 度、大肠杆菌及余氯量等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 要求。不同供水范围与地区罹患率无明显差异。 市区各大专院校和各兵种指战员共饮上述自来 水,其罹患率平均为0.48%,与往年相仿,明 显低于市区居民。
• 为了解上述食品与此次流行的关系,进行 了下述调查。
• 对1208对病例对照调查,了解病例组在病 前2~6周内是否进食伽师瓜与螺蛳,结果见 附表2-1、2-2。
附表2-1 进食伽师瓜与发病的关系
病 例 对 食合 照 未食 计 16 12 28 食257
未X21=1(b-8c0)2/b9+2c; OR=c/b 食831
问题
• 4、根据上述调查,你认为有否可能为 水型流行,为什么?是否还需要进一步 调查证实?
• 5、你认为此次流行是否与食物有关, 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大面积短时期内发 病的食物应具备哪些条件?
• 当时该市有新疆来的伽师瓜,江苏来的甘 蔗,各饮食店的涮羊肉,来自各地的螺蛳、 白蟹和毛蚶等水产品。除12月20日、25日 及1988年元月1日大量供应毛蚶外,其他 品种上市量不大,覆盖面积小,上市时间 也参差不齐。
流行病学调查实例分析
课题
• 某市自1988年1月14日起,市区发生大批症状相 似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继而出现纳差、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等消化系统症状。最后90%的病人尿色增深,皮 肤黏膜黄染,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以青壮年发 病为主,未见性别差异。
• 该市常住人口7159678人,到3月18日共收到报告 病例292301例。该市往年该病的发病率平均3.4%。 下述292301例病例于1月14日开始发病,流行顶 峰在2月1日,疫情上升曲线呈锯齿形。由三个流 行高峰构成,峰尖分别在1月20日,1月25日和2 月1日,日病例数各为14555、15042及19013例。 自2月2 日起疫情迅速下降.
• 上述人群中检查了470例的血清,甲型病毒性 肝炎的易感率平均为30.21%。0~9岁抗-HAV 阴性率为81%,大于40岁抗-HAV阳性率为 90%以上。
• 问题
• 8、如何解释上述人群的血清学检查结果与这 两年龄组发病率低的原因?
• 据调查,本市疾病流行时的毛蚶均来自附 近某县,毛蚶开采量约为4000吨。产地居 民粪便未作无害化处理。厕所条件很差, 粪便完全可能直接入水。捕捞期间,有时 多达四五百只船近2000人,同时在毛蚶产 地水域作业,粪便污染严重。1987年为该 病流行年,发病率为1611.7/10万。
病对合 例照计
40 48 食 83 4 7
未
46 46
食8 0 8
合
86 95
计 X921=(︱a4d-bc5︱-N/2)2N / (a+b)(b+c)(c+d)(a+d);
OR=ad/bc
• 某区又整群抽样调查1649人,该病罹患率 为5.76%,发病高峰年龄在20~29岁组、 30~39岁组及10~19岁组,三组病人占全部 病人数的92.63%。其中556有半生食毛蚶 史,88人患病,1093人未半生食毛蚶,7 人患病。整个人群半生食毛蚶的百分比为 33.66%,对毛蚶的进食量及进食方法进行 调查,结果见附表2-4、附表2-5。
附表2-4 进食毛蚶的量与发病的关系
进食量 罹患率 (只) (%) RR
未食 0.64
1~9
6
10~29 16.67 >30 24.49
AR AR%
RR=Ie / Io; AR=Ie-Io; AR%=Ie-Io/Ie
附表2-5 进食毛蚶的方法与发病的关系
罹患率 进食方法 (%) RR
AR AR%
水煮沸一下 6.4
开水泡一下
酱油或酒腌 一下
16.64 36.4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R=Ie / Io; AR=Ie-Io; AR%=Ie-Io/Ie
问题
• 6、完成附表2-1 、2-2 、2-3 的X2值及危 险度的计算,及附表2-4 、2-5内的各项计 算。
• 7、从上述资料你能否确定伽师瓜、螺蛳及 毛蚶与此次疾病的流行有何联系,为什么? 还需提供什么证据?
• 问题
• 9、根据上述资料,毛蚶在产地有无受该 病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 为证实传染病报告的可靠性,市防疫站对 2185644个居民进行了访视,获得78633个病 例。
问题
• 10、该市传染病的报告是否可靠?为什么? • 11、本市疾病流行的因素是什么?该市今后
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再发生同样事件。
附表2-2 进食螺蛳与发病的关系
病 例 对 食合 照 未食 计
14 22 食 87 2 9 未 13 84 97 食6 3 9 X合2=(2b2-c)29/8b+c1;2OR=c/b 计 5 5 08
某厂调查955自1987年12月到1988年4月食毛 蚶史与发病的关系,结果见附表2-3。
附表2-3 进食毛蚶与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