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课程推荐参考文献
湖南森林旅游开发与森林公园保护

阐述 了湖 南省开展森林 旅游 的资 源条件 和森林 公 园 的发 展概 况 , 探讨 了森林 公 园旅 游开 发 的指 导思 想 、 原则 、 目
标 、 点和对策 , 重 并针对 森林公 园在 旅游开发过 程 中存在 的 问题 , 出了保 护的具体措施 。 提
关 键词 : 森林 旅游 ; 森林 公园 ; 旅游 开发 ; 湖南省
的神经 系统 、 大脑 皮层 和 视 网膜 组 织 , 而增 强 嗅觉 、 古老植物 的避难 所 , 藏着 许 多 古 老 孓遗 植物 。湖 南 从 珍
听觉 、 觉及 思维 活动 的灵敏性 。据测 定 , 木在 生长 拥 有高 等植 物 5 00多种 , 中木本 植 物 1 90余 种 , 视 树 ,0 其 ,0 过程 中会散 发 出大 量植 物 精 气——芬 多 精 ( 物 芳 香 受 国家保 护 的树 种有 18种 。既有 被誉 为 “ 国鸽 子 植 0 中 气 ) 它不仅 能杀 死 空 气 中的 多种 细 菌 , u, J 减少 疾 病 传 树 ” 的珙 桐 、 享有“ 中国桃 花心 木 ” 盛誉 的热 带树 种毛 红
中 图 分 类 号 :52 7 F 9 . 文 献标 识 森林 ” 当今 世 界 旅 游业 的 多种功 效于一 身 , 走 是 是旅 游 中的新时 尚 、 新追 求 。开发 建 新时 尚。到森林 中旅 游 , 去认识 大 自然 , 已得 到越 来越 设 森林公 园 , 仅给 人们 提供 了新 的舒 心 的 度假 休 闲 不 多旅游者 的钟情 。森林 公 园作 为开展 森林 旅游 活 动 的 场所 , 给旅 游 业发 展 拓展 了一 条新 路 。发展 森 林 旅 也
主要载体 , 以其 清新 优 雅 的环 境 , 姿 多彩 的风 光 , 多 丰 游业 , 可以充 分 发挥其 具 有 的资 源保 护 和 开发 效 益 同 富多样 的内涵 , 能满 足旅 游者 爱美好 奇 的心 理 , 既 又能 向发 展 、 良性互 动 、 带动 功 能 强 、 就业 容 量 大 的独 特 优
生态论文: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森林公园景观设计

生态论文: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成绩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院部名称园艺园林学院专业园林班级19园林专转本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摘要21 绪论 32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相关概念 42.1森林公园的概念 42.2森林公园规划的理解 42.3森林公园的功能 5 3 森林公园案例分析 73.1.1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7 3.1.2泰山国家森林公园 9 4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体系12 4.1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生态原则12 4.1.1 生态保护原则12 4.1.2 景观整体优化原则12 4.1.3 景观多样性与异质性原则13 4.1.4 景观本土化原则13 参考文献14 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摘要森林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涵盖了众多的自然资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森林发挥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上、降尘减噪等一系列的生态效应。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了解森林公园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明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与森林公园以及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的理论做以理解和探讨,分析实际案例,总结归纳优秀的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手法。
基于对实地的调研和有关资料的搜集,了解规划场地的各方面信息,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和分析,从而对山东泅水泉林森林公园展开景观规划设计。
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对森林公园的规划现状做以介绍,明确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对相关概念做阐述,从对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类型、规划设计的理解及功能方面进行归纳概括,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通过案例分析,提炼可参考的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
介绍所要规划的泅水泉林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现状,在充分了解资源情况的基础上使规划设计能够因地制宜。
主要规划部分从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两方面进行阐述,展开森林景观的规划设计。
论文最后提出结论与展望,进行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归纳概括。
关键词: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1 绪论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之外,更渴望追求那些放松身心、与自然交融的环境,于是森林这一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的风景游憩价值越来越受到居民和林业行业的重视,各地区、各类型、各种等级的森林公园成为人心之所向。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以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的开题报告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以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旅游消费的选择之一。
作为一种具有生态、文化、科普、休闲等多重属性的旅游,森林生态旅游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旅游吸引力和市场价值。
然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我国的大部分森林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
本研究选取浙江省武义市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开发研究,对于提高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吸引力,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其在森林生态旅游方面的潜力和市场价值。
2.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后续的开发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3.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游客对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进行评价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消费意愿和忠诚度。
4.根据评价结果和市场需求,针对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特点,结合本地区的文化和历史等因素,设计相应的旅游开发和营销策略,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预期结果和结论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分析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并结合市场趋势和需求,能够确定其在森林生态旅游方面的潜力和市场价值。
2.运用SWOT分析方法,可以较全面地评估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后续的开发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3.通过对游客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可以了解游客对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为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4.结合评估结果和市场需求,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和营销策略,能够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森林旅游及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浅议

第 3 期
孙晓 明等 : 山天牛对不同林分因子危害的实验 栗
・ 9・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3 坡位与林分有虫株率的关系 . 分别调查研究树木立地 条件——不 同坡位 ( 下
坡、 中坡 、 坡 ) 上 与栗 山天 牛发 生 的关 系 , 究 结 果 研 如 图 3 有 虫 率 为 上坡 位林 分 >中坡 位 林 分 >下 坡 ,
图 3 坡 位 与 栗 山天 牛 的 发 生 关 系
> 0 生 的危 害特 别 严 重 ,0 5a 2 a以 下 的 不 发生 危 害 。
24坡 向与 有虫 株率 的关 系 . 分别 对不 同坡 向 ( 阴坡 、 阴 半 阳坡 、 半 阳坡 ) 与 栗 山天 牛发生 的关 系 , 图 4可知 阳坡 栗 山 天 牛 的 从
从而达到美颜悦色 的 目的。在洗浴过程 中, 一边 吸 人熏 香 , 一边接 受 花卉药 力 浸泡 , 一边 接受 按摩 。
三是 泥浴 : 浴是 指将 森林 中含 有矿物 质 、 泥 有机 物 、 量元 素 的泥类 , 过加 温后 , 于身上 , 直接 微 经 敷 或 在泥 浆里 浸泡 以达 到健 身祛 病 的养生 保健 法 。
四是 防治 噪音 : 林对 噪 音 具有 吸收 和 消声 作 森 用 , 以减弱 噪音 的强度 。 可
五是调节气候 : 森林通过呼吸蒸腾作用能消耗 大量 热能 , 降低其 上 空 的温 度 。同时 , 森林 通过 蒸腾
作用促进水分的小循环, 从而增加降雨量 , 调节空气
湿度 。 (h 森林 所 制 造 的氧 气 可 供 10 1m 的 00人 呼 吸 需 要 。 成 人 每 分 钟 呼 吸 1 次 , 次 呼 吸 量 6 每
基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基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主要景观和特色,结合游览、休闲、体育等功能,为游客提供自然风光和体验的旅游区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森林公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
现代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森林公园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在我国,森林公园涵盖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由于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加和人为破坏等原因,森林公园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对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森林公园,实现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推动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探讨如何实现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为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在旅游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现状,包括植被覆盖情况、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情况;3.探讨旅游活动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提出如何有效保护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加强管理、科学规划等方面的建议。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和探讨,旨在找到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分析森林公园是一种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访。
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非常优美,如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等,给游客带来了心灵上的宁静和愉悦感受。
森林公园也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体验,如徒步旅行、露营、风景观赏等,满足了游客对自然和探险的需求。
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文献综述

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文献综述摘要: 本文从森林旅游资源的概念出发,通过介绍国内外森林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理论,总结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森林资源森林开发一、国内外森林旅游开发研究现状(一)国外森林旅游开发研究现状Ma J S, Shao GF (2003)1713-1788年间,森林美学的先驱CarlowitzSuck,和Trunk等人首先对森林施业林的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1791年,英国林学家William Gilpin的《森林风景论》问世,该著作专门论述了森林风景的构成和美的特征,标志着人们对森林功能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进入19世纪以后,参与这方面研究的林学家越来越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批德国林学家。
1872年3月1日,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建立,它标志着森林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己初步形成。
此后,世界各国以建立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运动纷纷兴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家公园采取一切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并为公众了解、鉴赏、享用自然提供机会这一科学、民主的思想,今天已为世人所接受。
鲁宾逊·格雷戈里(1985)从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现代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出现了人口膨胀,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使人们产生了压抑感,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大自然。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出现了“生态觉醒”和提出了“回归大自然”的口号,并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产业和独具特色的旅游业,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
(二)国内森林旅游开发现状马继刚,杨春和(2005)指出,利用森林兴办旅游是提高森林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和在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突出大众市场性,强调社区参与性,重视环境脆弱性。
姚星期等(2007)综述了森林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当前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植物园是森林旅游业的主要载体。
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森林景观植物课程教学探析

辅助 课件 教学 。 总之 , 精心 的课 前准 备是 教师 上好 一节课 的
必备 前提 , 是达 到理想教 学效 果 的前提 。 也
4 充 分 利 用 第 一 节 课
相似 , 但实 际教 学效 果 并不 理想 , 与设 想 的教 学 目的有 一定
差距。 究其 原 因 , 可能 是 内容 多 , 致学 生有 畏难 情绪 , 习 导 学
1 培 养 学 生 专 业 兴 趣
枯燥 无 味教 学 中 教师 可 以 多使 用 诙 谐幽默 的语 言 。 课 堂 使
更加 生动 活泼 , 有利 于形成 良好的 师生 关 系。 第 一节 , 林 景 观 植物 课 程 开 设 于 大一 森
后半 段 , 师可 以带 学生 实地观 察 植物 , 教 以开 花的植 物或 别
广 玉 兰的 叶 子为 硬 革质 等 , 此有 必 要使 用新 鲜 植 物材 料 因
证 向社会 输送 高质 量 的森林 生态 旅游 专业人 才 。 森林 生 态 旅 游专 业 在 学校 属 于 新 开 专 业 , 林 景 观植 森
物课 程 设置 与教 学体 系基 本 上与 园林 专 业 的园林 植物 教 育
农业 基础科 学
现代农 业科 技
21 第 l 0 0年 5期
森 林 生态 旅游 专业 森林 景观 植 物课 程教 学 探析
黄 玉杰 刘道 纯
( 阳农 业 高 等 专 科 学校 。 南信 阳 44 0 ) 信 河 60 0
摘 要 从 培 养学 生专业 兴趣 、 强调 学 习森林 景观植 物课 的作 用 、 好课 前准 备 、 做 充分 利用 第一 节课 、 合理 取舍 教 学 内容等 方面入 手 . 对 森林景 观植 物课 程的 教 学进 行 了探 索 , 为培 养合 格 的森林 生 态旅 游 专业人 才打 下基 础 。 关 键词 森林 生 态旅游 ; 森林 景观 植物 : 程教 学 课 中 图 分 类 号 G6 文 献 标 识 码 A 4 文 章 编 号 1 0 — 7 9 2 1 )5 0 3 一 1 0 7 5 3 (0 0 1 - 0 8 O
《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学》

三、世界森林旅游的发展趋势
1、森林旅游将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发展 2、生态型的旅游将逐渐兴盛起来 3、森林旅游的发展将更加规范化
第二章 森林公园概述
第一节 认识森林公园 第二节 中国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发展概况 第三节 福建省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发展概况
第一节 认识森林公园
第三节 森林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一、世界森林旅游的兴起原因 二、世界森林旅游的发展现状 三、世界森林旅游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森林旅游兴起的原因
1、出游条件更具备 2、游客对森林环境的喜欢 3、森林旅游区的建立与快速发展
二、世界森林旅游的发展现状
美国: 日本: 瑞典: 德国: 法国: 在森林旅游区建设中,各国不平衡 森林旅游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 风景林的更新改造与公园的经营管理问题
第二节
发展森林旅游的意义
一、森林旅游对发展经济的意义 二、森林旅游对科技、文化交流的积极 作用 三、森林旅游对林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森林旅游对发展经济的意义
1、森林旅游是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2、促进林区及附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增加劳动力就业 4、促进税收和外汇收入的增加
(二)世界国家公园与中国森林公园的相同之处
1、都旨在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森林及野 生动植物生存条件。 2、开发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以旅游收 入加快建设步伐。
(三)世界国家公园与中国森林公园的区别
1、世界国家公园面积大,但开发旅游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 我国的森林公园一般面积小,开发旅游限制不是很严格。 2、世界国家公园大多数是自然状态,很少有古迹遗址;而我国 森林公园,大多既有优美的森林环境,也有悠久的古迹。 3、世界国家公园除外围地带允许开发,一般禁止开发建设;而 我国森林公园为发展旅游,可以进行适度的人工开发。 4、世界国家公园涉及自然类型广泛,我国森林公园一般仅限于 森林类型。 5、世界国家公园兴办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历史悠久;而我国 森林公园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步晚、历史短。
森林旅游学

从陕西黑河森林公园看森林旅游姓名:惠向阳学号:2010512363一、摘要: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属大太白山范畴,其生物资源具有国际影响力。
森林广袤,在秦岭是原始林相对较多的地区之一,植物种类占秦岭植物种类的65%,野生动物种类占陕西省野生动物种类的42%,是我国少有生物多样性保存相对完整的地区之一。
就其科学价值、景观价值和旅游价值而言,在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文从公园的建设,发展现状,等进行对公园进行介绍以及对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二、关键词:发展现状,自然景观,保护,开发,可持续发展三、公园简介:黑河是西安的主要水源,公园位于黑河上游河道两侧。
黑河的大流量、大落差和砾石河床的特征,造就了其逢弯必潭,逢崖必瀑的特点。
沿黑河而上,如此众多的水色景点集中体现了秦岭水体景观种类多、气势大的特征,是秦岭地区最著名的水体景观旅游地。
公园的山体景观连绵起伏,雄浑壮观,和秦岭的南坡妩媚柔美山形相映成趣,在秦岭其地文景观类型具有多元性、地理分布集中性等特征,是秦岭地区观赏山景最佳区域之一。
夏、秋季节公园比60公里外的关中平原平均气温低15℃——20℃,这些特征在秦岭北麓的森林公园是少见的,是陕西关中平原最佳的避暑旅游胜地。
公园以其独有的壮丽风光、原始风貌,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方面所处的重要位置,引起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特别关注,并以国际流行的生态旅游理念,与公园携手共建秦岭保护与发展共进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自然景观公园河流均系黑河主河道或支流,流域面积涵盖公园全部范围。
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85亿立方米,含沙量低,水质良好。
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流向多变,直逼两岸陡岩,所形成的深潭、幽瀑、浅滩、急流比比皆是。
公园内水体旅游资源包括以巨瓮潭瀑布、跃鱼潭、知音潭、黑龙潭、白龙潭、巨瓮潭为代表的潭、瀑景观;以甜水泉、鱼洞泉为代表的山泉景观;以青岩飞雪、香溪赏花为代表的溪流景观等,有悬瀑、幽潭、名泉、溪流等水色景点28处。
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规划若干问题

1. 规划决策体系 :规划成果:总体管理规划、战略规划
(Strategic Plan)、实施计划(Implementation Plan)和 年度执行计划(Annual Performance Plan)。
2. 规划体系是以法律为框架,以目标来引领规划。规划
面向管理,强调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价,将软性规划 (指对解说、游客服务、教育、资源管理和监测以及基础 研究规划)和硬性规划相结合(指物质设施方面的规划)。
9. 植被恢复的生态对策和途径
宫胁生态造林法(Miyawaki’s ecological methed to reforestation):据潜在自然植被和植被演替理论 (succession theory),采用改良土壤方法,利用本土树种 的营养钵育苗,种植本土树种恢复重建本土森林植被 (native forest with native trees),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 起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顶极群落;
以后期自然生长为主,应用“模拟自然”的手法所营造 的在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上与区域顶极群落接近的人工 森林。宋永昌教授认为,城市绿化和森林植被恢复需要 一种成本低、自然度高、后期少管护或接近零管护的建 设模式。
森林植被恢复案例佐证
以潜在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进行近 自然森林植被的恢复构建。
美国国家公园
6. 自然资源保育研究与环境监测
动植物生长分布习性和形态、特有价值;地质和野外实地 考察;
珍稀动植物种生长繁殖监测研究:植物种生长繁殖、动物 种繁殖扩散研究。 环境质量监测:森林小气候、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空气质 量监测与评价。
7. 环境解说系统构建
基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基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分析森林公园是我国自然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旅游业并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所。
大量的游客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我们需要在开发利用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应合理开发。
合理开发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意味着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利用好景观、动植物资源等,开展旅游活动。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控制游客的数量和游览线路,避免人为过度干扰和破坏。
要建立科学的公园规划和管理制度,明确限制开发区域和开发方式,做到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对森林公园资源的开发要有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开发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满足当地居民生计需求为前提的资源开发模式,旨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培养游客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观念,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对环境的认知和尊重。
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旅游服务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建设。
在森林公园的管理上,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管,减少非法开发和破坏行为。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害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力,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加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
旅游开发不仅可以提供经济收益,还可以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要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和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推动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自然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是开发利用其旅游资源的前提。
我们应加强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控制游客数量和游览线路,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促进旅游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其独特的生态环境。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研究

依据旅游资源的类别 , 国家 森 林 公 园 的管 理 权 归 属
说 明 国 家 森林 公 园 的 旅 游 项 目普 遍 存 在 着 安 全 风 险 。 2 . 2 . 2 深入 调 研 与科 学 论 证 未 应 用 到旅 游 资 源 项 目的
2 . 3 . 1 游 客 的不 文 明旅 游行 为
随着 国 内 经Biblioteka 济 的快 速 发展 , 我 国居 民 的 生 活 水 平 和
消 费 方 式 发 生 了很 大 的 转 变 , 生态 旅 游从 曾 经 的 高 层 次
游 客 的不 文 明旅 游 行 为 导 致 景 区 的 自然 景 观 ( 包 括
3 国家 森林 公 园生 态 旅 游 的发 展 策 略
3 . 1 加 大对 国家 森 林 公 园生 态 旅 游 行 业 的 监 管 力 度 首先 , 应 该 加 快 国家 森 林 公 园 立 法 工 作 的 进 度 , 出
对 游 客 进 行 潜 移 默 化 的 环 保 教 育 。运 营者 也 可 以 在 景
力( 1 9 8 8 一) , 男, 湖 北武 汉 人 , 湖北 大 学硕 士研 究 生 。 2 8 3
陈 力 :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生 态旅 游 研 究
2 . 3 . 2 游 客 客 流 的 季 节 性 波 动
地 理 与 旅游
3 . 3 加 强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的 生 态 环保 教 育 功能
关键词 : 国 家森 林 公 园 ; 生 态旅 游 ; 问题 研 究 ; 发 展 策 略
中图 分 类 号 : F 5 9 0 . 3
森林资源与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森林资源与生态旅游规划研究自然森林资源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财富,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药材等生产资料,还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旅游资源。
因此,针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以及生态旅游规划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森林资源与生态旅游规划展开论述,以探究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1. 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包括加强开展森林火灾防控工作、严禁乱捕滥砍、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等。
2. 合理开发森林资源合理开发森林资源是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在开发中充分考虑森林的自然恢复能力和生态功能,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开发活动不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
3. 强化森林监测和执法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和执法机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可以切实维护森林资源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大对森林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使违法成本变得高昂,起到震慑效果。
二、生态旅游规划研究1. 生态旅游资源评估对于一个地区的生态旅游规划,首先需要进行生态旅游资源评估。
通过对该地区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进行调查和研究,确定其独特性和吸引力,为后续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2. 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基于生态旅游资源评估结果,进行合理的生态旅游开发规划。
考虑游客容量、交通配套、设施建设等因素,制定可行的开发规划,并注重与保护目标的结合,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3. 生态旅游管理和保护措施在生态旅游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包括制定游客行为规范、建立生态旅游监测系统、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监管等,以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经济价值,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化发展。
通过推广生态旅游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培育旅游企业等,推动生态旅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提升,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探究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探究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郭海宏(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青沙山林场,青海海东810900)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中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当前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其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方面产生了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问题。
本文通过简析森林生态旅游,以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为例,分析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针对当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解决对策,不断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02-0291-020引言20世纪末,世界各国都以自身具备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为基础吸引旅游者到该地区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希望通过旅游业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是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存在超过森林资源承载力限制,不能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项目以及缺乏地方特色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我们还是要从生态方面入手,用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1森林生态旅游针对森林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而言,其主要是指在森林这一特定的生态系统内,将环境、经济、社会效益为前提和目的,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环境,以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自然景观为主,结合人文、社会景观等现象,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欲望,实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资源给人们带来的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健身养生等旅游活动,减轻人们在城市中生活的压力,使其产生回归自然本性的意境,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也起到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功能,促使人们主动、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达到科学、文明的旅游方式,最终实现该地区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2森林生态旅游现状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占地面积较广,且各个气候区都有分布,主要的特点就是环境带有复杂性、生物类型较多、群落种类多样、自然景观丰富、历史遗迹较多等,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家级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达720万hm2,高等植物32万种,各类旅游接待设施约40万m2,游览路线15万km,已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体系。
森林生态学参考文献目录森林生态学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森林生态学参考文献目录森林生态学主要参考文献目录:为了配合本教材的学习,我们介绍下面一些国内外的杂志,供同学们参考,中文的有: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环境科学、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学报、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生命科学进展、生物多样性、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英文的有:Nature,Science、Ecology,Journal of Ecology,Applied Ecology,Landscape Ecology,Molecular Ecology,Restoration Ecology,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Australia Journal of Ecology,Ecology Modeling,Range Ecology,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Forestry。
还有与本教材相关的各类教材可以参考,中文的有:李景文主编. 森林生态学(第二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E.P. 澳德姆, 孙儒泳等译. 生态学基础.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孙儒泳编著.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 普通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赵惠勋李俊清王凤有. 群体生态学.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0王义弘李俊清王政权. 森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方法.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0金明仕著文剑平等译. 森林生态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宋永昌. 植被生态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李博主编. 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孙儒泳.基础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郑师章.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祝宁.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现状与进展.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编.森林生态学论坛.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国庆喜.植物生态学实验实习方法.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英文的有:Chapman J.L. & M. J. Reiss. Ec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Molles M. C. Ecology: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北京: 科学出版社;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2000Mackenzie A. Ball A. S. & S. R. Virdee. Instant Notes in Ecology. 北京: 科学出版社,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 1999Krebs, C. J. 1985. Ecology: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5Odum, E.P. Basic Ecology, Philadelphia New York: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1983参考文献Primack, R. 保护生物学概论. (甄仁德祁承经等译)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 保护生物学.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北京: 北京市发大学出版社, 1987王智翔. 1990. 进化生态学. 见: 现代生态学透视.马世骏主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张昀. 生物进化.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陈道海钟炳辉. 保护生物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报社, 1999达尔文毕黎译. 达尔文回忆录.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Barnes, B. Zak, D.R. Denton, S. R. and Spurr, S. H. 1998 Forest Ecology. New Your, John Wiley & Sons, Inc. Page 1Harper, J. I. 1967 A Darwin approach to plant ecology. J. Ecol. 55:v 247~270Krebs, C. J. 1985. Ecology: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5Mackenzie A. Ball A. S. & S. R. Virdee. Instant Notes in Ecology. 北京: 科学出版社,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 1999Odum, E.P. Basic Ecology, Philadelphia New York: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1983Soulé, M. E. 1985. What is conservation biology? Bio-Science, 35: 727~734Soulé, M. E. & B. A. Wilson. Conservation biology: An evolutionary ecological perspective.Sunderland, Massachusetts: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 1980Soulé, M. E. Conservation biology: the science of scarcity and diversity. Sunderland, Massachusetts: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 1986McIntosh, R. P. 徐嵩岭. 1992. 生态学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Lawton, J. M. 1999 Are there general laws in Ecology? DIKDS 84/177-192。
基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基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展开分析。
在介绍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分析了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然后评估了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接着讨论了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和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最后在提出了关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旨在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以及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管理、建议、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通过对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探讨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通过对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和对策,为森林公园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加深对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认识,探讨如何实现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双赢,促进生态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森林公园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1.2 研究意义大约2000字左右的内容。
森林公园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在我国旅游业和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实现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双赢,为提升森林公园旅游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以下几点是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深入研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可以帮助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了解森林公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改进提供参考。
探讨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可以帮助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引导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制定可持续发展对策和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可以为森林公园的长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林业服务业中的森林公园与旅游开发

林业服务业中的森林公园与旅游开发林业服务业中森林公园与旅游开发引言: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休闲娱乐的渴望日益增长,森林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景点类型在林业服务业中崭露头角。
本文将探讨森林公园与旅游开发之间的联系与作用,以及如何在林业服务业中充分利用这种资源。
第一部分:森林公园的定义和作用森林公园是指利用自然森林和相关的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以满足人们观赏、休闲和学习的需求。
它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二部分:森林公园的特点与优势1. 自然景观:森林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而吸引游客。
例如,树木繁茂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多样化的动植物丰富了游客的观赏体验。
2. 生态保护:森林公园不仅提供了自然保护区,也起到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平衡的作用。
通过科学管理和监测,森林公园可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3. 教育宣传:森林公园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教育和科普活动,加强游客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例如,设置自然科学展览、举办生态讲座等。
第三部分:森林公园与旅游开发的密切联系1. 旅游吸引力:作为新兴的旅游景点,森林公园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流量。
这些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2. 就业机会: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旅游活动的增加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
3. 地方文化保护:森林公园不仅展示了自然环境,还承载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这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第四部分:如何在林业服务业中充分利用森林公园资源1. 合理规划与设计:在开发森林公园时,应充分考虑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可逆破坏。
合理规划公园的布局、交通和设施,提高游客体验。
2. 增加附加服务:除了提供基本的观赏、休闲功能,森林公园还可以增加旅游附加服务,例如特色餐饮、住宿及休闲设施等。
森林旅游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07 年12 月19 日实验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评价与分析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一)实验目的应用森林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的方法分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
(二)内容及要求1.通过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资源资料的收集,总结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过程。
2.通过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过程的学习,分析福州国家公园存在的问题。
3.通过收集材料,总结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评价方法与结论。
二、仪器用具数码相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景、问卷调查三、实验原理通过收集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的相关资料,分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过程以及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评价方法。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实验方法由导游人员的讲解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并将班级同学划分为相应的考察小组,每个小组承担着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的任务。
各小组成员根据导游人员讲解的内容以及小组考察收集的资料相结合提交个人实验报告。
(二)实验步骤1. 由老师和导游人员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各个资源进行讲解介绍。
2. 分小组考察的内容主要有:(1)收集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所考察的有关图片;(2)考察分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3)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评价与分析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一)实验过程安排和分配1. 由老师和导游人员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各个资源进行讲解介绍2. 小组人员再各自分别去调查和收集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的资料如下:(1)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图片资料收集;(2)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笔记收集资料。
3. 小组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得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以及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评价与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评价与分析1.参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三个方面确定评价结构和评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课程推荐参考文献(一)网站类(一)书籍类冯书成,森林旅游管理学概论,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印,1995哈默特.道格拉斯.R等著,森林游憩,森林景观学研究和发展课题组,1991。
蒋敏元等,森林旅游经济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中国林学会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学会各年度的学术论文集王维正等,国家公园,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杨正泰,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10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青岛出版社,2000.7(二)期刊类[1]艾运盛. 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游憩效益的评价[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6, 18 (3): 89~97[2]安永刚,安旭,顾斌.反规划在森林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河北林业科技2004[3]白涛,余泽乾,郑昌友.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游乐效益的经济评价,湖北林业科技[4]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曹辉,陈平留.森林公园景观资产评估市场比较法初探,林业经济问题,2002(2):103-107[6]曹云.努力在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寻求平衡支点-中国森林公园期待双赢,中国林业, 2001(12):3-6[7]柴忠金.贵州森林旅游发展战略探讨,贵州林业科技2002(2):57-64[8]陈登,蔡晓玲.贵州省森林公园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四川林勘设计,2002(4):38-41[9]陈戈,夏正楷,俞晖.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林业资源管理,2001(3):41-45[10]陈贵松,陈小琴.森林公园营销探讨,林业经济问题,2002(5):268-270[11]陈贵松,黄秀娟.森林旅游产品的分类、特征及开发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3(3):153-155[12]陈钦,王文烂,陈贵松.我国森林旅游企业发展探讨,中国林业企业2001(6):13-14[13]陈秋华,陈贵松.森林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林业企业2002(1):15-17[14]陈秋华,试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生态经济2002(4):58-61[15]陈世清,涂慧萍,唐志蕴.我国森林公园建设策略思考,林业资源管理2004(2):37-41[16]陈天霞.浙江省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和对策的探讨,浙江林业科技,1997(2):63-66[17]陈孝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浅析,世界林业研究,2002(2):71-75[18]陈鑫峰,王剑波.生态旅游与森林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实践的探讨,世界林业研究,2001(4):74-80[19]陈鑫峰,王雁.森林游憩业发展回顾,世界林业研究1999(6):32-37[20]陈鑫峰. 国内外森林景观的定量评价和经营技术研究现状[J]. 世界林业研究, 2000 (5): 31~38[21]褚泓阳,弓弼,杨祖山.论森林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80-83[22]单胜道,吴次芳.“影子地块”及其在林地评估中的应用——以温州茶山森林公园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2(1):102-108[23]单胜道,吴次芳.森林公园综合效益计量研究——以温州茶山森林公园为例,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3):14-16[24]但新球,吴南飞.森林旅游中非生态旅游行为及行为守则研究,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1):34-36[25]但新球,周光辉,蔡时钧.森林游憩对环境与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6(1):56-60[26]但新球,周光辉.对森林旅游及其特点的认识,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4(2):57-60[27]但新球.森林公园的疗养保健功能及在规划中的应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4(1):54-57[28]邓高松,胡涌,姜金璞.试论北京周边森林公园的市场营销策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3):64-69[29]邓金阳,柯显东.论森林旅游的生态影响及对策,湖南林业科技1995(2):33-37[30]邓侃.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公园建设刍议,中国林业,1998(5):32-33[31]丁娟,张光生,焦华富。
试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84-288[32]杜永频,王焕文.那拉提国家森林公园股份合作制经营对天西局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启示,新疆林业2004(1):34-35[33]杜忠潮,车自力,桑广书,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结构及行为特征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303-304[34]冯朝鹏.从营销角度看森林公园建设,陕西林业,2003(5):1[35]冯书成,冯新兴,武永照.我国森林公园分类探讨,陕西林业科技,1999(3):39-41[36]高立旦,洪流.浙江省森林旅游的发展对策,林业科技开发2001(5):13-15[37]龚本海.建绿色家园,打造生态旅游主旋律——广西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概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67-69[38]龚辉文.论森林旅游与生境维护,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8(3):35-38[39]龚艳.森林旅游的科学内函与人类的文明,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9(1):52-53[40]古新仁,刘苑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突出个性的必要性及其对策,江西林业科技,1996(1):36-38[41]桂先群.论森林公园建筑风格对景观生态的影响,中国林业,2003(2A):32[42]郭际荣,郑安平,刘铁军,吕朝晖.生态公益林的规划设计与经济效益调查研究──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8(1):41-45[43]郭坤赤.山西省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山西林业科技,1999(4):39-45[44]郭占胜、张勇富、黄桂萍、王秋霞、李广宇、何海杰、臧建立,森林公园客流量的灰色预测,河南科学,2002(2):207-210[45]韩朋、段广德、王胜兴,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游客量动态预测,内蒙古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8-32[46]何丽芳.浅谈森林旅游开发的误区及其对策,湖南林业科技2001(4):76-78[47]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97~103[48]胡坚强.试论我国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52-55[49]胡宪文.森林旅游——迈向21世纪的林业支柱产业,江西林业科技1998(5):38-41[50]胡晓红.对发展湖南森林旅游的思考,湖南林业1997(6):27[51]胡涌,张启翔.森林公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兼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3):49-57[52]黄凯,马亮,邢广宏,王红利,于欣悦,康明,北京森林旅游客源主体的初步分析,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2):53-56[53]黄尚绎.森林公园与人类经营森林的关系,华东森林经理,1994(1):55-57[54]黄秀娟,兰思仁,连巧霞,傅玉华,游云飞,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旅游偏好调查与分析,林业经济问题,2002(5):308-310[55]黄秀娟.中国入世与森林公园发展方向探讨,林业经济问题,2002(1):50-53[56]贾启明,马秀娟.森林旅游与森林旅游资源的动态保护,林业资源管理1997(1):20-23[57]贾卫国,储淑媛.国有林场发展森林旅游的探讨,林业建设2000(2):26-28[58]江洪,刘典伟,张万萍,吕新华.城市森林公园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2(增刊):78-80[59]江艺平.浅谈小坪森林公园经营模式的构想,福建林业科技,2002(3):113-114[60]蒋明康吴小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农村生态环境,2000(3):1-5[61]蒋叔介,张启俊.分类经营管理发展森林旅游,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8(2):32-34[62]李敏。
青年旅馆与生态旅游——青年旅馆模式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适用性分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38-42[63]李国明.四川森林旅游现状及前景,中国林业2001(10):18-20[64]李慧卿,长白山周边发展森林旅游探讨———以白河林业局为例,林业经济问题,2003(5):261-265[65]李坚.我国森林公园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化与生活,2002(1):13-14[66]李庆希.森林公园实施会计委派制度的问题与对策,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11):26-27[67]李若凝.森林公园资金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绿色中国,2004(9):48-50[68]李世东.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评价[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3, 17 (4): 43~47[69]李晓阳,韩力军,李红.论我国森林旅游的发展策略及注意事项,中国林业企业2003(2):28-30[70]李星群,廖荣华.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自然保护区为例,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5[71]李秀春,王凤斌.浅谈建设森林公园的意义及条件,林业勘查设计,2002(3):31[72]李友元.正确处理森林旅游中的若干关系,湖南林业1997(9):27-28[73]李玉平.入世:森林公园发展的新契机,湖南林业,2002(5):9[74]李贞,保继刚,覃朝锋.旅游开发对丹霞山植被的影响研究[J].地理学报,1998,(6):554-561.[75]李周,孙若梅.中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生态经济,1996(6):9-14[76]梁青元.近观台湾的森林旅游与花卉产业,广西林业2003(3):40-41[77]梁卫萍,广西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客源市场分析与开发,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0):12-16[78]梁序美.湖南森林旅游发展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8(4):29-32[79]廖浪涛,贾卫国.发展森林旅游是振兴国有林场经济的重要举措,林业科技开发2000(6):53-55[80]廖嵘.森林游憩的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3(2):168-171[81]林群星.福建省灵石山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华东森林经理,2000(4):43-45[82]刘秉志.交叉概率法在森林公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林业资源管理,1996(5):21-22[83]刘海峰.发展森林旅游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林业企业2003(4):24-26[84]刘华亭编译.森林浴——绿的健康.台北:大展出版社,1984.83~111[85]刘伟平、陈贵松,政府在森林公园招商引资中的角色地位,中国加入WTO后森林旅游对策研究,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86]刘雁琪,张启翔.森林公园静养区景观建设相关问题探讨,河北林业科技2004(1):24-26[87]刘毅,陶冶.我国森林旅游发展障碍分析及思考,林业经济问题2003(1):49-52[88]刘友多.福建省森林公园建设规划与生态保护,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3):34-35[89]龙启德,崔根源.贵州森林旅游与民俗,贵州林业科技2002(4):24-33[90]卢琦,赵体顺,赖郑华,王朝斌,高立献.河南省森林公园体系建设规划,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4(2):53-57[91]陆鼎煌. 张家界森林公园效益的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85, 5 (2): 160~170[92]陆兆苏.森林美学与森林公园的建设,华东森林经理,1996(1):44-49[93]吕忠义.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理论与技术的探讨,华东森林经理,2000(1):1-9[94]罗明春,钟永德,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客流日分布规律初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58-63[95]罗明春. 森林公园景点分级方法讨论[J]. 森林旅游, 1998 (5): 12~14[96]罗明忠.从科技文献看森林旅游与游憩的实践及发展,四川林勘设计周青, 2001(4):46-49[97]罗明忠.对贵州森林旅游管理体制的思考,四川林勘设计2001(4):55-57[98]骆培聪.福建省森林公园旅游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福建地理,2002(4:)47-49[99]马波,侯巍巍,论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许可制度,2004(6):46-50[100]马秀琴,王秋娟.浅谈森林公园经营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河北林业科技,2004(3):20,36[101]孟永庆. 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的8 种方法[J]. 林业经济, 1994, (6): 60~65[102]苗雅杰.我国发展森林旅游产业的意义及对策,现代情报2004(4):202-203[103]倪同良,李晓趁,杜振欣. 自然保护区与森林旅游, 山东林业科技,2004(5):68[104]庞规荃.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森林旅游,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3):12-16 [105]彭援军.台湾的森林旅游,中国林业1998(3):46[106]彭志奇,屈术群,云阳森林公园游客规模灰色预测,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2):157~160[107]秦安臣,任士福,马晓晶. 森林旅游对生态系统负面影响概述, 河北林果研究,2001(3):262-268[108]秦玉珍,陈合营,李宗强.高筹硕画跨越发展——陕西省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调查,理论导刊,2001(12):60-63[109]邱尧荣.有关森林公园环境容量预测的探讨,环境导报,2000(6):29-31[110]赛江涛.浅析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品开发,四川林勘设计,2004(2):44-47[111]盛海,王治中,王占勤,孙志斌.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石膏山景区合作开发经营模式研究,山西林业科技,2002(4):44-48[112]石强,李崇贵,邓金阳.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的影响的评价(英文)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2 (2): 137-140[113]石强,吴章文,贺庆棠.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4):25-28[114]孙若梅.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农户调查结果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1994,(2):43-48.[115]唐世斌.论广西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公园建设,四川林业科技2002(3):75-77 [116]唐秀萍.森林旅游遭遇尴尬,中国林业2001(10):1[117]唐志蕴,陈世清,刘建立.我国森林公园文化建设的探讨,林业调查规划,2004(3):65-68[118]万绪才,朱应皋,吴芙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农村生态环境,2004(3):15-19[119]汪华林,顾署生.发展森林旅游为江西经济提速,江西林业科技2001(增刊):60-62 [120]王炳贵,陈建设,郭剑峰,曹辉.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产初步评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6): 84~88[121]王长安.论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业在林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林业资源管理,1997(5):61-63[122]王海娟、李江鸿、朱洁、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