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发展历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

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 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贝 ,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贝币· 天然贝
贝币· 骨贝
贝币· 蚌贝
二、早期的金属货币
我国古代很早就会冶炼金属,商周时期,青铜 器已达到极精美的水平。金属比贝实用、坚固,既 便于携带保管,又能够分割熔铸,尤其是小件的金 属制品,如铜贝、铜刀,都便于计数。它们具有金 属的一切性质,又几乎兼有贝的种种优点,慢慢地 ,也跨入了货币的行列。
1853年,太平天国铸造了精巧的铜钱,这些 铜钱的钱面上大多铸有“太平天国”四个字,背 面铸有“圣宝”二字,文字都采用方体宋字。太 平天国在好几个地区铸过铜钱,但是始终没有铸 过铁钱、铅钱,也没有印发过纸币。
七、近代的货币
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从 此,进入近代史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币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从中国古代在、到近代的货币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是历史性的东 西。它是从商品生产中产生的,随着商品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现阶段, 货币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仍将继续发挥 它的积极作用。但它终将随着商品生产和 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到那时,货币则成 为历史上的名词,人们只能从书本上和历史 博物馆里看到它了。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 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 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 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 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 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 ,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 ,各省纷纷仿效。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 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从此,不但铸造 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 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古代货币:古代中国货币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货
币是贝壳、铜制品和布帛等实物货币。
2. 金银货币: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至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中国开始使用金银货币。
这些货币的使用主要源于对金属的认可和接受。
3. 铸币制度的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铸币制度。
汉朝采用铜作为主要的货币材料,铸造了大量铜钱。
4. 纸币的出现:唐朝(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使用纸币的朝代。
唐朝发行了大量的纸币,方便了交易和贸易。
5. 表记货币:从宋朝(960年至1279年)开始,中国开始使
用银锭和铜锭等表记货币。
这些货币通常以一定重量的银和铜为基准,用于计算和结算交易。
6. 元朝(1271年至1368年)发行的大额铜钱:元朝以大额铜
钱的发行来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这些大额铜钱通常有较高的含铜量。
7. 近代纸币的发行:清朝(1644年至1912年)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
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了铸币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8. 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并发行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包括货币改革、外汇制度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等。
以上是中国货币的主要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货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中国货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起初是用贝类、金属或其他特定物品作为交换媒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
以下将从史前时期、古代币制、封建时期、明清时代以及近代时期分别介绍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史前时期,贝类、金属器物等被用作交换媒介。
最早发现于贵州遵义的古代贝类,显示了人们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使用贝壳作为交换媒介。
到了商代,铜制礼器开始被用作交换媒介,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铜币。
古代币制时期,充分反映了封建经济的特点。
以西周为代表的古代帝王朝代开始发行金属货币,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铜钱。
青铜钱的形制多样,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铁器、布币、绳结等。
封建时期,随着中华民族统一大一统的时代到来,中国货币制度逐渐开始统一、金、银、铜三种材质的货币被大规模地使用,而银、铜币逐渐取代了青铜钱的地位。
在唐朝,进一步规范了货币制度,发行了有正面和背面的铜钱。
而在宋代,出现了金银的有文字钱,也开始流通外国货币。
明清时代,中国的货币制度进一步完善。
明朝开始发行宝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纸币。
宝钞的发行方便了交易,但也带来了货币贬值的问题。
到了清朝,纸币开始逐渐普及,清中期还开始了初步的金本位。
此外,铜制钱币的形状和铸造技术也有所改变,出现了双刀钱和机制钱。
总的来说,中国货币的发展史经历了从贝类到金属、纸币的演变过程。
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制度的变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货币制度也在不断完善,逐渐走向现代化。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内容如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远古时期的实物货币时代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状态,没有出现专门的货币。
当时人们只能通过实物交换的方式来获取所需物品。
一些具有一定价值和保值功能的物品,如贝壳、玉器等就成为了当时的"货币"。
2. 铜钱时代
公元前6世纪,秦国开始铸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铜钱,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铜钱时代。
铜钱统一了全国货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之后的历代朝代也广泛使用铜钱。
3. 纸币时代
公元960年,北宋政府下令全国通行纸币,标志着我国进入纸币时代。
纸币的出现大大简化了货币流通,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其后元、明、清等朝代也广泛使用纸币。
4. 近代货币时代
1890年,清政府开办中国第一家政府银行——湖北官钱局,发行银元券,标志着近代银行券时代的开始。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发行法币,统一全国货币。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首次发行人民币,标志着人民币时代的开启。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此后,人民币不断完善,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货币。
我国货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的实物货币,到铜钱、纸币、近代银行券,直至今天的人民币时代,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1. 货币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采用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玉石等,这标志着货币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器被广泛用作货币。
2. 铜钱时代(秦汉至隋唐)
公元前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铸造了圆形孔钱,标志着我国货币正式步入铜钱时代。
汉代重铸五铢钱,成为长期通行的主要货币。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永徽重宝等名钱。
3. 纸钞货币时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由于铜钱贬值,政府开始发行交子和会子,为纸钞货币的雏形。
元代正式发行纸钞交子。
明清两代均沿袭纸钞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地方钞。
4. 近代货币时期(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后,洋钱(主要是银元)流入中国大量使用。
1935年发行了法币,但由于战乱无法统一管理。
1948年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货币制度奠定基础。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1949年至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87年发
行第四套人民币。
2005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铜钱,再到纸钞货币,最后发展到统一的人民币制度,见证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第五版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中 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 第五套人民币,共有 1角、5角、1元、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八种面额,其 中1角、5角、1元有 纸币、硬币2种。第 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 流通需要,增加了20 元面额,取消了2元 面额,使面额结构更 加合理。
第一版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 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 行第一套人民币,共 12种面额62种版别, 其中1元券2种、5元 券4种、10元券4种、 20元券7种、50元券7 种、100元券10种、 200元券5种、500元 券6种、1000元券6种、 5000元券5种、10000 元券4种、50000元券 2种。
乾元重宝
安史之乱后,唐 肃宗为对付财政 困难、铸造大钱, 称“乾元重宝”。
会昌开元
晚唐唐武宗废佛, 取佛铜大量铸 “会昌开元”钱, 使延续了半个世 纪的通货紧缩现 象才有所缓和。
(四)货币的转折。
• 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 。
• 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
• 明朝由纸币政策转 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 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
• 隋朝“五铢钱”。
西汉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 “外事四夷,内 兴功利”急需开 辟财源。同时郡 国自由铸钱,造 成币制混乱,物 价上涨,威胁中 央财政。于是汉 武帝公元前118年 下令废除汉初郡 国制币权,改由 中央统一铸币。
“大泉五十”是 王莽上台后为解 决经济危机而铸 行的一种大钱。 “泉”是“钱” 字的借用。王莽 相信纬学说,在 他夺取刘姓天下 后,为讳忌“刘” 字,刘字由卯、 金、刀三字组成, 故钱文中不用 “金”字而用 “泉”。
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燕明刀
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时期。
以下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展阶段:
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实
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货币政策主要以控制物价为主要目标。
人民币被严格管理,外汇管理严格,货币供应受到计划经济的调控。
2.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
推进,中国开始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货币政策也开始逐渐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
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渐市场化,并推出了金融市场改革,如发行人民银行票据和人民币债券等。
3. 经济改革与金融改革时期(1994年-200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加强了宏观调控,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
人民银行改变了货币政策工具,开始使用利率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和需求。
4. 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调整(2008年至今):全球金融危
机发生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来应对经济放缓的问题。
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等。
同时,中国还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环境以及国家发展目标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
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中国货币政策也将继续调整和完善。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贝币:
1、6世纪前期,中国出现了石器时代的贝币,它是一种能够通过交换获得商品的
抵押物,它的特征是条状的无计量的传统物质通货,也是全国之商品流通的媒介,沿用至春秋时代。
2、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火铸矿贝币,它继承了石器时代贝币的手工模具铸造和
烧制工艺,将贝物以火铸法加工成贝币,沿用至战国时期。
二、铜钱:
1、自战国后期起,中国出现了铜钱,它是战国到汉代的钱币,也是历史上最早的
真正意义上钱币,它的特点是有计量,以“文”、“分”、“厘”为单位,可以作为流通
媒介来使用,沿用至汉朝。
2、汉朝初期,中国出现了“介划头”,它是汉朝铜钱的主要型式,它用铜钱质通货
取代贝币和火铸矿币,以称量实物,沿用至唐代。
三、金币:
1、自唐朝起,中国出现了金币,它是以度量黄金重量的钱币,它的特点是用金的
计量单位度量黄金的重量,制成金币作为流通的媒介,沿用至元朝。
2、元朝时期,中国出现了“银元”,它是元朝的银钱,也是中国最为主要的钱币,
它的特点是使用有计量的小钱作为流通媒介,沿用至清朝。
四、近代货币:
1、清朝末期,中国出现了“钞币”,它是清朝末期至民国早期新兴的纸质媒介通货,它的特点是使用当银行发行的纸币,以汇票、定期存款等方式来发行,沿用至民国时期。
2、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出现了“废钞重铸”,它是铸币经过改造后成为新
的货币,它的特点是以新钱覆盖旧钱,以废钞制铸新钱的形式发出新钱,沿用至今。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关于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

关于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一、古代币制1、原始币制:据《史记•天宝新书》记载,早在公元前840年左右,周武王就发行了国家货币——“彝钱”。
“彝钱”及其他古代货币,是以金、银、铜、铁、象牙等相结合的铸副货币。
2、秦汉时代:211年,刘邦下令秦始皇正式颁布币制,在秦、汉时期,中国币制登上历史高峰,汇集了金、木、玉、炭、布、绢多种材料的通用货币“钱”。
3、汉中国:曹操创始汉中郡府制,实行以铜做单位的统一“令钱”制度,但令钱内地和汉中郡府发行的可以兑换,但其幅度不定,有时相差较大。
二、近代币制1、宋元时代:宋朝前期对当地历史上的不同种类的货币实行统一,元朝实行了新的币制,以“紫徽通宝”为主。
2、明清时代:明代制定《全国铜钱制度》,实施全国统一的货币“铜钱”,并以铜钱锻钱做为统一的价值衡量单位。
清代又实行新的币制,全国推行大清银币和大清铜币,成为当时主要的货币形式。
3、近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采用以宋代为代表的历史上几个朝代比较成熟的“铜钱”制度,使各地货币更统一,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币制体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币1、1948年:自1948年起,中国采用新民币,并分别以元、角、分、厘四构成,有八个面值,除去1分代表的社会主义货币。
2、1955年:1955年以后,改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币银行票发行管理条例》,开始发行1角银币,实行五种票币制,可兑换百分之一社会主义货币,但流通额度有限。
3、1978年: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在物价急剧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决定发行新版人民币,建立多种面额新币,取消旧币面值老票币,全面推行新民币。
4、2000年:2000年,中国推出了新的人民币计价方式,以金融市场来决定汇率,发行特殊版及中新版券,形成多种面额以及实用性更强的新币。
中国货币史

中国货币史中国货币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
汉武帝公元前 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
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
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鸡目”之称。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
据考唐高祖武德年间 621 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
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两宋到明清除铜铸币外,还产生了纸币与银本体系为货币发展的又一转折时期。
直到 1948 年 12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四大货币体系: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1、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
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
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 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2、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
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
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命制:孙秀英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它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向轻便方向发展。
它的演变和发展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政治动乱、国家分裂,则货币混乱。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1、战国: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如齐国的刀形币、赵国的铲形币、楚国的蚁鼻钱以及秦国的半两钱等。
这是各诸侯国商业兴盛的表现,但货币不统一妨碍各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1)、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2)、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3)、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2、秦: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后世历代都仿照秦钱样式。
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
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3.两汉:(1)汉初的钱币制度多有变化,铜钱由民间自铸,十分混乱。
(2)汉武帝改革币制的内容: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周边有轮廓。
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汉武帝改革币制的评价:①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
五铢钱重量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媒介,历经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
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中国的货币发展历史

中国的货币发展历史
中国货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最初的货币主要是贝壳、铜、银和金等物品,用于交换商品。
直到公元7世纪唐朝时期,由于征战外域,大量黄金和白银进入中国,对货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的货币包括铁钱、银钱、官钞、民票等。
宋代货币的发展又进一步,钞票的发行开始流行。
元代时期,由于蒙古的铜钱不能在华南流通,于是就发行了纸币,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之一。
明清时期,人民用银元作为主要货币,同时大量进口西班牙的白银和美洲银元,加速了我国银元的流通。
1914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实行了货币改革,银本位逐步转向金本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开始发行并逐步取代旧的货币体系。
1955年,人民银行成立,统一了中国货币的管理和发行。
此后,人民币逐渐走向稳定和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货币体系。
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994年的货币改革,取消了两级市场制度,成功实行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 3、科学文化的发展.
古钱币欣赏
小知识
太平通宝
太平通宝,是北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 (976-983 年)铸造的年号钱,钱文直读, 有隶书、真书两种书体。其形制和宋元 钱基本相同,但钱背的星月文明显减少, 通常能见到的仅背上月文一种并不多 见。
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原因: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经无法 满足人们的需求。
措施:商代贝币演变为铜币。
结果: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自然货币 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周代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二、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 原因:战国时期各国甚至诸侯国的各个地区 都自铸货币,造成当时中国货币形状杂乱。
哈尔滨出土的 太平通宝钱
措施:唐朝高祖李渊于621年改革币制,废 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 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结果: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 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后的“民国通宝”。
小知识 开元:开创新世纪; 通宝:在国内通行的宝货。 以十文钱为一两,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开始。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货币的产生
▪ 商代(前17-11世纪)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 基础上,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分工日益复杂, 商代商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 酒诰》
▪ 海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
商代贝币
五贝连一串,合两串为一, 以“朋”为单位。
用“贝”做偏旁的字
财货 贵 贱 贡赐 赠 贪 贿赏 贫 贾 。。。。。。
措施:西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 下令销毁各地私铸的钱币,由国家铸造统 一货币——五铢钱(约3.8克),轻重适中, 便于使用,通用全国。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形形色色的货币
白银时代
一通 两 货 代 通 国 白 直, 之 币 开 中 流 银 到白 说 流 始 广 通 , 银。通大泛银在 世也 在 的 量 存 元 西 纪一 它 。 流 在 之 汉 直出单通的前的 年作 现 位 白 记 , 著 代为 后 是 银 录 从 述 才主 一 两 , 。 来 中 终币 直 , 它 我 没 出 止。 与 所 一 们 有 现 。白 铜 以 直 都 银 过 银币一是知铸, 的一直以道币但 流起有称从在在 通流银量宋流中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历数我国各朝代有代表意义的主要货币
• • • •
(一)、虚铜时代 (二)、白银时代 (三)、黄金时代 (四)、纸币时代
最早的货币
据古籍的记载、青铜器的铭文和考古的 挖掘,中国最早的国币是贝。最早约出 现在公元前2000年,直到金属铸币广泛 流通的春秋之后,中国汉字中也可以看 出贝币长期存在的事实,与财富有关的 文字“货、财、贸、贱、贷、贫、账” 等。
法币改革
• 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民国廿四年十一月实施新货币 政策命令及章程》,开始在全国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一、集中钞票发行权。宣布“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 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规定其他银行不再享有发行权,其正在流通的纸 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 二、规定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 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 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 三、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如有故存隐 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 四、规定法币不予兑现,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 镑实行固定汇价。
中国货币市场发展历史

中国货币市场发展历史
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以下是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历程:
1.古代货币市场(公元前2000年 - 公元1840年):古代中国的货币主要是青铜器、贝壳、布币等物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铜币和银币逐渐出现。
在这个时期,货币交换主要是实物交换,金属货币的使用相对较小。
2.封建社会货币市场(公元1840年 - 1911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银元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同时,银行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城市开始兴起,发行银行券。
但由于金融制度不健全和政府对银行券发行的限制,货币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
3.现代货币市场(1911年 - 现在):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和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的货币市场得到改善和发展。
1928年,中国银行成立,开始发行中央银行券。
1948年,中央银行改为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
随后,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货币市场发展相对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一步开放了金融市场,引入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的改革和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总的来说,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货币形式和货币市场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发展。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速度加快,积极推动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绵延5000年,粗略可以勾勒出以下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1. 夏商周时期的中国货币,这一时期中国货币刚开始形成,因此并没有固定的形态。
2. 秦汉时期的中国货币,这一时期中国货币形制最为多样,有环钱、布币、刀币、蚁鼻钱和记重铜币等。
3. 唐、宋、元的中国货币,这一时期中国货币形制以铜钱为主,而贯朽而不可校的交子则作为纸币登上历史舞台。
4. 明清时期的中国货币,这一时期中国货币形制最为丰富,除了铜钱外,纸币、银元、银锭开始广泛使用。
总的来说,中国的货币发展历程十分悠久,从早期的海贝、石贝、骨贝到秦始皇统一货币制造铜钱,再到宋朝交子的广泛流通,以及现代各种丰富的货币类型,如纸币、电子货币等,构成了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长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货币时期
仿形货币阶段 记重货币阶段 记年宝钱货币阶段
金属货币时期
仿形货币阶段——陶、石、骨、玉、铜、金 仿贝 仿农具 仿工具
(西周布币、齐、燕刀币、楚蚁鼻钱以及仿纺轮 的圜钱 )
仿贝币—蚁鼻钱 (鬼脸钱)楚
布币(铲币)
布币,因形状似铲, 又称铲布 ,春秋早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来到中国后,发现了 元代使用的纸币,于1298年撰写的《马可 波 罗行纪》中,详细介绍了我国纸币印制工艺和 发行流通的情况。从此,欧洲人了解了纸币。 美国学者罗波特 坦普尔说:“最早的欧洲纸 币是受中国的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
南宋—会子
会子,是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 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仿照四川发行钱 引的办法发行。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 起源于临安,也称作“便钱会子”(即汇票、 支票)
记重货币阶段 黄金 白银 汉五铢钱
郢爰 (yǐng yuán )--最早的金币
古代黄金货币。又名印子金,或称金钣、龟币。 我国古代的黄金主要产于楚国。 “郢”为楚 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
记年宝钱货币阶段 唐开元通宝 铜铸币外,还有金银铸钱
纸币时期
白鹿皮币 ----汉代 飞钱 ----唐朝 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北宋) 会子---宋朝发行最多 元朝统一发行纸币(停止发行铜钱)
为什么是“贝”?
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 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 这一实物货币。
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 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 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 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 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 财、购等。
•它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分 官办和私办两种形式。
•这种汇兑方式一方面减低了铜钱的需求, 缓和钱币的不足,同时商人前往各地进行 贸易活动时,亦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 便。“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 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北宋初年,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四 川成都首先行用纸币,称为"交子",是世 界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和 城市的繁荣.
平遥:明清钱庄藏白银
近代银元
银币从银两到银元(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 是西班牙银元,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请在广东 设局铸造银元,光绪十六年正式批准开铸)
民国——法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政府施行法币 政策,取消银本位制,规定纸币为法定货币, 简称为法币。
民国(代中期后,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获得长 足发展,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
白银以其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熔铸、便于 携带等自然特性,天顺以后逐渐成为主导流通 货币,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形式认可了白银的 货币地位。
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 时期,其品种颇多,有五十两、十两、五两、 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等各种规格。一般的 银锭内都铸有收入来源、产地、年份、成色、 炉名或银匠姓名等内容的铭文,内容历代不尽 相同
◆曾在四川广泛使用过的“交子”,迄今 尚未发现其实物。据说,著名的传世北 宋“交子”钞版已被日本人所收藏。
◆交子”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发行最早的 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货币史上都 占有重要的地位 。
交子的“后世”
1105年,宋代朝廷将“交子”改称为“钱引”, 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到了元代,进一步 完善了纸币制度
古钱币的渊源与由来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 货币是实物货币 。
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 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
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
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 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 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
解放区
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
11种面额
第三套
第四套
第五套
现代电子货币时期
储蓄卡 信用卡 电子支票 智能卡型,如IC卡
1美元=6.2352元
1英镑=9.9034人民币元
1法郎=1.2117元
1元=13.0278日元
1元=174.9743韩元
汉代白鹿皮币——传说中最早的 纸币
白鹿皮币是西汉武帝 元狩四年(前119年) 发行的货币。汉武帝 之时,汉苑多鹿,就 收集鹿皮作币材,值 四十万钱,(折合现 在至少六万)因其作 价太高,不久即废止。
唐朝---飞钱
•“飞钱”虽然不会飞,但是这个名称非常生 动形象,因为这个“钱”不需携带就可从 一地到另一地。“飞钱”是中国早期的汇 兑业务形式,又叫做“便换”,
期出现,直至战国晚 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 货币。“布”是“镈” 的同声假借字,在古 代通用。布币是从青 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 主要在三晋、两周地 区通行。
仿纺轮的圜钱
圜钱也称圜金、环钱, 是一种中国古代铜币。 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 国和魏国。
圆形,中央有一个圆孔。 钱上铸有文字。一说由 纺轮演变而来;一说由 璧环演变而来。是方孔 钱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