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合集下载

关于祛斑类化妆品和湿巾卫生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

关于祛斑类化妆品和湿巾卫生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
EC®~西柚薄荷湿手帕
10片×2包/袋
2008/03/31
2年
佛山市南海区奥碧施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粤卫消证字(2005)第0555号
北京屈臣氏首创连锁商店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分公司
11
Watsons®洁肤柔湿巾(绿茶)
10片×3包/袋
2008/03/12
2年
佛山市南海区奥碧施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粤卫消证字(2005)第0555号
苏州市相城区东方之宝化妆品有限公司
兰新电器综合市场迪美化妆品商行(批发市场)
5
金莲秀.美白保湿营养乳
100ml/瓶
2r3654527
20091130
(90)卫妆准字06-XK-0147号
上海雅美日用化学厂
兰新电器综合市场颠覆时尚化妆品商行(批发市场)
6
安奇娜.炫凉激白.美白防晒霜
50g/瓶
20110305
甘肃世纪世纪春天百货有限责任公司
2
心相印湿巾熏衣草系列
10片/袋
8130
20100130
晋江恒安家庭生活用纸有限公司
闽卫消证字(2003)第046号
甘肃世纪世纪春天百货有限责任公司
3
帮宝适®护儿湿巾
10片/袋
7306537081
20100502
康那香企业(上海)有限公司
沪卫消证字(2002)第0003号
郑州冰美人美容化妆品有限公司
天水甘谷澳亚化妆城(专卖店)
附件四湿巾卫生监督抽检合格产品名单
序号
产品名称
规格
生产日期或批号
限制使用日期或有效期/保质期
标注的生产单位
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
被采样单位
1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作用机理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作用机理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作用机理无论是美白还是祛斑,首先必须做好日常防晒护理,以防止由于紫外线辐射而引起色素沉着的皮肤黑化现象。

一、抑制黑色素生成1.作用机理黑色素是影响皮肤白皙最主要的一类色素,且各种功能性美白产品很难深入到黑素细胞的基底层,其美白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2.主要产品主要有熊果苷及其衍生物、曲酸及其衍生物、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内皮素拮抗剂、甘草黄酮、花青素,以及绿茶、杜鹃花、葡萄籽、红景天等植物提取物。

二、阻断黑色素转运1.作用机理黑色素在黑素细胞内生成后,黑素小体会沿黑素细胞的树枝状突起转运到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中,影响皮肤颜色。

黑素运输阻断剂能够降低黑素小体向角质细胞的传递速度,减少各表皮细胞层的黑素含量,达到美白作用。

2.主要产品主要有烟酰胺、壬二酸、绿茶提取物等。

三、对皮肤起剥脱作用1.作用机理通过软化角质层,加速角质层死亡细胞脱落,促进表皮新陈代谢,使进入表皮中的黑素小体在代谢过程中随表皮的快速更新而脱落,以减轻其对皮肤颜色的影响。

2.主要产品主要有果酸、溶角蛋白酶等。

其中果酸化学性的剥脱作用刺激性较强,用量不能过大,而溶角蛋白酶属于生物性的剥脱剂,作用温和,一般不会产生刺激。

祛斑主要是通过添加剥脱剂的方式达到淡化或消除色斑的目的。

四、禁用成分1.汞超标不合格的美白祛斑化妆品容易出现汞超标。

汞是化妆品中明确规定禁止加入的原料,在2015年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指出,化妆品中汞含量≤1mg/kg。

氯化氨基汞能够干扰黑色素的生成,美白效果迅速,而且其价格比其他美白原料便宜。

因此,一些不正规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快速美白的心理,添加了这种禁用物质,从而出现汞超标现象。

2.氢醌也是我国禁止使用的美白原料,如果化妆品中有一种特殊的类似医院病房消毒的气味,就有可能加入了较高浓度的氢醌,会导致皮肤过敏甚至出现永久性白斑,如白癜风等。

因此,美白祛斑化妆品有一定的风险,购买和使用需谨慎。

简述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简述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科技创新与应用 lo  ̄ 月下 1 g () 22 5祛斑 类化 妆 品
吕 静
( 大连上 海家化 日用化 学品有限公司 。 辽宁 大连 l6 3 ) 10 3
摘 要: 简单 介 绍 了黑 色素 的 生成原 因和合 成机 理 , 分析 了化 妆品 种 美 白祛 斑 产 品的 种 类, 化 妆 品种 美 白祛 斑 的成 分 进 行 简单 对 的原 理 分析 。 同时展 望 了 美 白祛 斑 化妆 品 的 未来 和发展 趋 势 。
-p 如氯喹对黑色素的亲和力特别强, Ⅱ g ̄色, - A力重肤色变黑。 不少疾病也 减弱黑色素生成的最大诱因: 因通过阻挡紫外线起防晒作用, 减少 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防晒美白类护 会改变正常肤色, 使其变黑, 如营养不良性疾病, 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平衡 因紫外线照射导致过多黑色素的形成' 失调; 内分泌失调 哇 态失衡I 谢紊乱湖胁微 量元素含量异常等日 1 弋 。 肤品。防不胜防的紫外线提皮肤黑色素产生的最大诱因之一艘 用安全
成 反应生 成黑 色素 的原 理市场 上 出现 了许 多美 白类 护肤 品 。“ 酶一 三 素” 是让皮肤变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实际上, 现代主流的美白祛 斑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围绕控制这“ 三酶一素” 的活性展开的。由于黑色 素的生成是皮肤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该反应被彻底或局部阻断那就 是医学上被称为“ 白化病” 的皮肤部分防御机能缺失症。而美白类产品 常见的就是干扰或阻断部分黑色素的形成。被干扰或阻断的皮肤黑色 素生成过程中将产生许多如多巴、 多巴醌等等中间体的有害物质硝 。 所以由于个体差异 , 部分人使用此原理的一些美 白产品后, 发生皮 肤受损情 况 。而少数 持续使用者 由于皮 肤内一些有 害物 的增 多令皮 肤 衰老加快 也有发生 皮肤变 白而并不美 ,如同死人般 的一张惨 白的脸 的 情况 。 因此, 现在许多美白产品并不推荐消费者持续使用, 因为它们包含 了不利于皮肤健康的因素。

九大类特殊用途化妆品-理论与实践修改

九大类特殊用途化妆品-理论与实践修改


化妆品美容界三大主题:抗皱延缓衰老、毛发 再生、皮肤祛斑美白。 东方人以白为美,皮肤黑化尤其是不均匀色素 沉着不仅严重防碍面部美容,还会产生一系列 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负面影响。
人类皮肤的颜色
黑素-黑褐色 胡箩卜素-黄色 氧合血红蛋白-红色 还原血红蛋白-兰色

国际照明学会( CIE ):L*a*b*系统
多巴色素互变酶
半胱氨酸多巴 二羟基吲哚羧酸 (DHICA)
DHICA-氧化酶
苯并噻嗪衍生物
吲哚醌羧酸黑素 褐黑素
优黑素
酪氨酸酶家族成员
TYP:黑素合成限速酶 TRP-1: DHICA-氧化酶 TRP-2:多巴色素异构酶 Pmel-7(stablin):吲哚阻滞作用

祛斑美白化妆品的作用机理(一)
紫外线引起的生物损害
皮肤灼伤 皮肤晒黑 皮肤光老化 光敏感性皮肤病 眼睛损伤 免疫系统损伤 DNA损伤—皮肤癌肿

符合健康需求的消费热点
皮肤晒黑的防护 皮肤光老化的防护

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机理
紫外线吸收剂 紫外线屏蔽剂 生物性抗氧化剂

紫外线吸收剂
氨基苯甲酸(PABA)及衍生物(UVB)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UVB) 水杨酸辛酯(UVB) 羟苯甲酮(UVA) Parsol 1789(UVA) Tinosorb M(UVA)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功效评价
比色法 红斑色素测量法 皮肤图象分析系统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

三、

健美类化妆品

现代医学证明,肥胖不仅影响人的形态美,而 且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肥胖可以引起多种疾 病,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月500多万人死 于肥胖或肥胖引起的疾病。 健美类化妆品不是药品。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研究现状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研究现状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研究现状
李宁;李恩念;陈红波;程芳;邹衡芳;陈鸿鹏
【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年(卷),期】2024(54)1
【摘要】皮肤细胞中黑色素沉着过度会导致皮肤疾病,如炎症后色素沉着、日光性黑子、黄褐斑和雀斑等。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黑色素沉着过度,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黑色素合成、还原黑色素、抑制黑素小体转运等。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的美白原料,通过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酪氨酸酶,参与调控黑色素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还原黑色素或抑制黑素小体转运等作用机制达到美白的作用。

随着市场对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需求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天然活性成分作为美白原料添加到化妆品中,但是存在着成分不明确、作用机理缺失等问题。

文章梳理了现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功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并分类归纳讨论,旨在为皮肤色素沉着防治的临床策略以及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10页(P80-89)
【作者】李宁;李恩念;陈红波;程芳;邹衡芳;陈鸿鹏
【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院;广州远想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8
【相关文献】
1.人工黑化模型用于评价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美白祛斑功效的临床研究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4种具有美白功效的物质
3.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功效成分含量调查
4.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6种功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及使用情况分析
5.浅议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功效成分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论文

浅谈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论文

浅谈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论文浅谈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论文摘要:简单介绍了黑色素的生成原因和合成机理,分析了化妆品种美白祛斑产品的种类,对化妆品种美白祛斑的成分进行简单的原理分析。

同时展望了美白祛斑化妆品的未来和发展趋势。

趋势。

关键词:化妆品美白祛斑美白机理展望一.美白产品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标准的提高,白皙与洁润的肌肤越来越被大多数女性所推崇。

美白产品需求量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迄今为止仍然最大,而顾客的追求将令美白产品不断发展更新。

一直以来,美白祛斑都是人们所热切关注的话题。

人们希望通过美白护理品的使用而得到白皙、光洁的皮肤,更有一些利用功能型美白化妆品来减轻老年斑、黄褐斑等色素沉积。

为解除皮肤"色素沉着"的烦恼,对于美白所设计的配方,都与美学医药有关,主要是它确实有效,目前俨然形成一种主流。

[1]二.皮肤黑色素的生成机制对美白剂的开发和应用应建立在对美白机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而皮肤黑色素抑制机理是美白机理的中心内容,因此,了解黑色素的生成原因与机理是首要的。

1 黑色素生成的原因造成皮肤黑色素生成的原因有多种,如紫外线、废气、活性氧等环境因素。

某些食物也是皮肤变黑的祸根,如富含铜、铁、锌等金属的食物易使人的皮肤变黑,这是因为这些金属可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与黑色素生成有关的酪氨酸酶及多巴醌等物质的数量与活性。

不少药物也会改变正常肤色,如氯喹对黑色素的亲和力特别强,会加重肤色变黑。

不少疾病也会改变正常肤色,使其变黑,如营养不良性疾病,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失调;内分泌失调;微生态失衡;代谢紊乱;机体微量元素含量异常等[2]。

2 黑色素的合成机理皮肤黑色素合成的主要步骤为:酪氨酸的摄取及分布、酪氨酸酶的合成及活性、黑素体储存黑素及通过黑素细胞树突将黑素颗粒转运到角朊细胞、角朊细胞中的黑素颗粒随表皮细胞移动,伴随角质层的脱落而排出[3]。

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酪氨酸酶的活性,此酶为含铜的氧化酶,其活性与铜离子含量相关联,体内生化过程和物理环境的改变,可对酪氨酸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美白化妆品包括哪些

美白化妆品包括哪些

美白化妆品包括哪些不同类型和品牌的美白、祛痘、祛斑、祛痘印、去疤痕等产品不断涌现,那么美白化妆品包括哪些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美白化妆品,希望对你有用!美白化妆品美白精华素和乳霜美白滋养精华素和美白乳霜是肌肤最好的美白营养品。

用美白类清洁用品把脸部肌肤“打扫”干净后,就是补充美白养分的最佳时机。

完整的滋养过程包含了美白精华液、美白眼霜、美白乳液以及美白晚霜的使用。

美白面膜面膜是肌肤的超级保养品,美白面膜效果甚佳,可以在短时间内为肌肤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通过超强渗透能力使肌肤达到理想状态。

而且面膜的密封覆盖形式,使肌肤表面的温度升高,从而令毛孔张开,美白成分迅速被吸收。

使用保湿功效的化妆水要那种相对稠稠的、粘粘的(因为内部含有大量的透明质酸等高效补水成分),还要再加点油,用那种含一点点油的乳液,因为适当的油可以锁住水分。

美白净化调理这一步其实是在护理调节角质层,通过美白洁面产品去除肌肤表层的老废、暗沉角质;通过美白化妆水再次清洁皮肤,补充美白养分。

因为经过整个夏季的炙烤与疏于保养,老废角质层层地堆积着,皮肤就会显得粗糙、不平滑,再名贵、再有效的美白产品都被“隔”着,不利吸收。

所以这一步是美白滋养的前提。

美白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及副作用传统美白祛斑成分1.汞汞化合物是最早使用的皮肤漂白剂,其中最有效的是汞的某种化合物。

它与皮肤反应产生盐酸,导致皮肤脱皮,并有毒性,有积聚性,现已禁止使用于化妆品类。

2.对苯二酚(氢醌)是较长时间以来,护肤品中较常用的皮肤美白祛斑剂。

它可以完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但长期使用或与光会引起外源性色素斑,现已禁止在护肤品中使用。

3.维甲酸Retinoicacid是与维他命A结构类似化合物,主要是使表皮组织保持正常状态,它能激活细胞的新旧代谢,影响细胞增生、分裂、角化,皮脂分泌,炎症,免疫反应。

它的美白祛斑作用是一种换肤方法,涂抹后会有皮炎,脱皮和红肿的不适现象。

4.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 为氧化分解漂白剂,不稳定,难保存,使用浓度过高时损坏皮肤。

美白(祛斑)化妆品原料及配方设计

美白(祛斑)化妆品原料及配方设计

美白(祛斑)化妆品原料及配方设计简述美白(祛斑)化妆品原料及配方设计一、美白机理人体皮肤的颜色主要决定于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

控制人体中含有的酪氨酸酶来控制黑色素的形成是最关键的一步。

其它一些酶和辅酶对黑色素细胞形成色素的量和类型也有控制作用。

黑色素由存在于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产生,其代谢受体内神经-内分泌因素的调节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如皮肤受到外部紫外线照射时,会激活皮肤中的酪氨酸酶,加速黑色素的生成,出现晒黑及色斑情况。

美白化妆品中的美白活性成分的作用在于阻止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或通过激活人体表皮及真皮细胞抗自由基能力,促进表皮色素细胞的代谢更新,降低色素沉积程度和表皮过度角质化,使皮肤细胞富有弹性和光泽。

外部因素如日照对黑色素生成的加速作用,环境污染使皮肤免疫力下降及减弱了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等问题,均应在美白产品的配方设计中予以合理的考虑。

二、美白剂种类(有物理、化学及植物提取美白剂之别)以下按美白作用机制划分(1)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如氢醌,熊果苷,甲基龙胆酸盐,壬二酸,传明酸,葡萄,糖胺,衣霉素等。

(2)黑素细胞毒性剂:如四异棕榈酸酯类,油溶性甘草提取物等。

(3)遮光剂:如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肉桂酸酯类等。

(4)影响黑色素代谢剂:如维生素A酸,亚油酸等。

(5)化学剥脱剂:如果酸,亚油酸,感光素等。

(6)自由基消除剂:如超氧化歧化酶,生育酚等。

(7)还原剂:维他命C及其衍生物,如抗坏血酸乙基醚。

三、细说几种常用的美白剂(1)氢醌:效果显著,但有副作用,具细胞毒性以及致突变性,有些不正规的产品会去冒险加入,但严格规定不准加入化妆品中。

(3)曲酸及其酯类:具致细胞突变性的可能,日本已禁用,但它的漂白效果实在明显,故很多厂家趋之若鹜,还是愿意铤而走险添加,这也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快速美白追求的做法。

(4)维他命C:有效的美白剂,但在水溶液中易氧化,及在产品里稳定性不佳,即耐热性及耐光性等稳定性方面不佳,容易变色(黄色),失效等,故慎用之而更常用其衍生物。

全球化妆品法规中祛斑美白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全球化妆品法规中祛斑美白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91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 100050…………………………黄湘鹭 刘 敏 邢书霞# 孙 磊全球化妆品法规中祛斑美白类产品的相关规定梳理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化妆品生产国家和地区关于祛斑美白化妆品的相关法规,对祛斑美白原料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以主要的化妆品生产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通过对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化妆品分类界定、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比对,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祛斑美白原料管理现状和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建议。

祛斑 美白 化妆品 监管Mandatory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Regarding Skin Bleaching/Whitening Products in Major Countries and RegionsHUANG Xianglu LIU Min XING Shuxia # SUN Lei(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Beijing 100050, China)Abstract :The worldwide regulations on skin bleaching/whitening cosmetic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were collected,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the management of skin bleaching/whitening ingredients were analyzed,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Countries and regions which are the major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were chosen as objects, including the European Union, America, Japan, Korea and Taiwan region of China. The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smetic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were compared. Through combing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skin bleaching/whitening ingredients in China, some regulatory measures suitable for China were summarized. Keywords :skin bleaching skin whitening cosmetics supervision作者简介黄湘鹭 (1985—),女,研究生学历,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品、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与风险评估领域相关研究。

美白祛斑化妆品原料及配方设计

美白祛斑化妆品原料及配方设计

Andrew Zeng 写于2012-7-7民治简述美白〔祛斑〕化装品原料及配方设计一、美白机理人体皮肤的颜色主要决定于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

控制人体中含有的酪氨酸酶来控制黑色素的形成是最关键的一步。

其它一些酶和辅酶对黑色素细胞形成色素的量和类型也有控制作用。

黑色素由存在于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产生,其代受体神经-分泌因素的调节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如皮肤受到外部紫外线照射时,会激活皮肤中的酪氨酸酶,加速黑色素的生成,出现晒黑及色斑情况。

美白化装品中的美白活性成分的作用在于阻止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或通过激活人体表皮及真皮细胞抗自由基能力,促进表皮色素细胞的代更新,降低色素沉积程度和表皮过度角质化,使皮肤细胞富有弹性和光泽。

外部因素如日照对黑色素生成的加速作用,环境污染使皮肤免疫力下降及减弱了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等问题,均应在美白产品的配方设计中予以合理的考虑。

二、美白剂种类〔有物理、化学及植物提取美白剂之别〕如下按美白作用机制划分〔1〕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如氢醌,熊果苷,甲基龙胆酸盐,壬二酸,传明酸,葡萄,糖胺,衣霉素等。

〔2〕黑素细胞毒性剂:如四异棕榈酸酯类,油溶性甘草提取物等。

〔3〕遮光剂:如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肉桂酸酯类等。

〔4〕影响黑色素代剂:如维生素A酸,亚油酸等。

〔5〕化学剥脱剂:如果酸,亚油酸,感光素等。

〔6〕自由基消除剂:如超氧化歧化酶,生育酚等。

〔7〕复原剂:维他命C及其衍生物,如抗坏血酸乙基醚。

三、细说几种常用的美白剂(1)氢醌:效果显著,但有副作用,具细胞毒性以及致突变性,有些不正规的产品会去冒险参加,但严格规定不准参加化装品中。

(2)a〔b/D〕-熊果苷:又名熊果素,呈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

因其最早来源于天然绿色植物,是一个集"绿色〞、"平安〞和"高效〞概念于一体的皮肤美白活性物质。

它能够迅速渗入肌肤,在不影响皮肤细胞增殖浓度的同时,有效地抑制皮肤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形成,通过自身与酪氨酸酶的结合,加速黑色素的分解与排泄,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积,祛除色斑和雀斑。

特殊用途化妆品类目名称

特殊用途化妆品类目名称

特殊用途化妆品类目名称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专为满足特定需求而设计制造的化妆品。

这些化妆品的设计理念和成分组合与普通的化妆品有所不同,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皮肤问题或需求,以提供更加精准、专业的解决方案。

在市场上,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类目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特殊用途化妆品类目名称。

1.美白祛斑类:这类化妆品主要针对肌肤的色斑问题,包括晒斑、黄褐斑、雀斑等。

常见的产品包括美白霜、祛斑霜、美白面膜等。

2.保湿滋润类:这类化妆品主要针对肌肤的干燥问题,以提供深层滋润和保湿效果为目标。

常见的产品包括保湿乳液、保湿面膜、滋润霜等。

3.抗衰老类:这类化妆品主要针对肌肤的老化问题,以提供抗氧化、紧致、抚平细纹等效果为目标。

常见的产品包括抗衰老精华、抗皱霜、紧致面膜等。

4.美发护发类:这类化妆品主要针对头发的护理和美化,以解决发质问题和实现发型需求为目标。

常见的产品包括洗发水、护发素、发膜等。

5.唇部护理类:这类化妆品主要针对唇部的保湿、修复和美化,以提供丰润的唇部效果为目标。

常见的产品包括润唇膏、唇膜、唇彩等。

6.眼部护理类:这类化妆品主要针对眼部周围肌肤的问题,以淡化黑眼圈、消除细纹、解决眼袋问题为目标。

常见的产品包括眼霜、眼膜、眼部精华等。

7.防晒类:这类化妆品主要针对阳光中的紫外线伤害,提供防晒效果,保护肌肤免受晒伤。

常见的产品包括防晒霜、防晒喷雾、隔离霜等。

8.痘痘肌类:这类化妆品主要针对青春痘、痘印等问题,以清洁、去痘、控油为主要解决方案。

常见的产品包括痘痘霜、痘痘贴、去痘面膜等。

9.眉妆类:这类化妆品主要针对眉毛的修饰和美化,以达到塑造理想眉形的效果为目标。

常见的产品包括眉笔、眉粉、眉胶等。

10.遮瑕类:这类化妆品主要用于遮盖肌肤上的瑕疵,包括痘痘、黑眼圈、色斑等。

常见的产品包括遮瑕膏、遮瑕笔、粉底液等。

这只是特殊用途化妆品类目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类目如祛痘类、塑身类、祛除腋臭类等。

理性认识和使用祛斑美白类化妆品

理性认识和使用祛斑美白类化妆品

理性认识和使用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化妆品是不够的,还要做好肌肤的日常防晒、保湿等,使肌肤处于健康的状态。

有些肌肤问题,例如:黄褐斑、雀斑、妊娠斑等,与激素水平、遗传因素有关,是人体内在因素导致,仅仅依靠外部使用化妆品是无法解决的。

2.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市场上祛斑美白类化妆品数量种类繁多,根据产品的作用机理,一般可分为化学美白类、仅具物理遮盖类这两种类型。

化学美白类化妆品,是指通过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阻断黑色素的运输,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

仅具物理遮盖类化妆品,是指使用了物理遮盖剂,如二氧化钛、氧化锌、滑石粉等或类似的白色粉状物,通过涂抹覆盖于皮肤表面,遮盖皮肤上的斑点,以达到美白的效果,但并不能改变皮肤的本来面貌。

3.常用的祛斑美白活性成分有哪些?按化学结构和来源分,常用的祛斑美白活性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类: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如抗坏血酸葡糖苷、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3-O-乙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抗坏血酸硫酸酯钠等。

具有间苯二酚基本结构的文/本刊记者 李颖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主要是用于减轻皮肤表皮色素沉着或有助于皮肤美白增白的化妆品。

长期以来,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广受亚洲消费者欢迎,关于这类化妆品的问题也是广大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1.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对肌肤有哪些帮助?祛斑美白类化妆品针对肤色暗沉、不均匀、色斑等肌肤局部瑕疵,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适当使用祛斑美白类化妆品,有助于淡化色斑。

但“面子”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单靠祛斑美白类谁销售的产品谁负责。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8月212020年8月22真相Superuise Bearing一类物质:苯乙基间苯二酚4.使用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应注意什么?一些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含有一定的促进去角质成分,可以加快角质细胞脱落,使肌肤看上去更水嫩有光泽;去角质也有助于美白成分的渗透、黑色素的排除,提升美白效果。

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附件1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目录1. 祛斑美白作用基本原则 (1)2.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界定 (2)3.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各项技术要求 (2)3.1 产品基本信息 (2)3.1.1 基本属性和产品分类编码 (2)3.1.2 新原料使用情况(如有) (3)3.1.3 产品配方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进口产品 (3)3.2 产品名称 (3)3.2.1 产品名称基本要求 (3)3.2.2 产品中文名称各部分要求 (4)3.2.3 命名依据 (4)3.3 产品配方及原料使用 (5)3.3.1 产品配方整体要求 (5)3.3.2 祛斑美白剂相关要求 (5)3.3.2.1 祛斑美白剂的使用 (5)3.3.2.2 作用机理科学依据(如需) (6)3.3.2.3 原料功效评价报告(如需) (8)3.3.3 原料安全信息 (8)3.3.4 贴、膜类产品 (9)3.4 产品执行的标准 (9)3.4.1 生产工艺简述 (9)3.4.2 感官指标 (9)3.4.3 理化微生物指标及质量控制措施 (9)3.4.3.1项目设置 (9)3.4.3.2 控制指标 (10)3.4.3.3 质量控制措施 (10)3.4.4 使用方法 (10)3.4.5 安全警示用语 (10)3.4.6 贮存条件 (10)3.4.7 使用期限 (10)3.5 包装标签 (10)3.5.1 标签样稿 (10)3.5.2 全成分标识 (11)3.5.3 特别宣称和其他文案内容 (11)3.5.4 祛斑美白相关宣称 (11)3.5.5 进口产品原包装与中文标签一致性 (11)3.6 产品检验报告 (11)3.6.1 产品检验总体要求 (12)3.6.2 理化微生物检验项目 (12)3.6.3 理化微生物检验结果 (13)3.6.4 毒理学和人体安全性检验项目 (13)3.6.5 毒理学和人体安全性检验结果 (14)3.6.6 祛斑美白功效评价检验项目 (14)3.6.7 祛斑美白功效评价检验结果 (15)3.6.7.1 紫外线诱导人体皮肤黑化模型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法 (15)3.6.7.2人体开放使用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法 (15)3.6.8 祛斑美白功效等效评价 (16)3.7 安全评估资料 (17)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注册申请人进行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的注册申报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同时为技术审评部门基于注册申报资料开展审评和技术核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关于公开征求《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关于公开征求《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关于公开征求《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和指导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的注册申报和技术审评工作,保障化妆品质量安全,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和配套文件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督管理司组织我院起草了《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附件1)及起草说明(附件2),现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反馈意见请填写意见反馈表(附件3),于2022年8月16日前发送电子邮件至xx。

附件:
1.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2.《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3.意见反馈表。

中检院
2022年8月1日扩展:
8月1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网站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求意见稿正文共3个部分,包括祛斑美白作用基本原则、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界定、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各项技术要求等。

买化妆品就选美白?那先了解下化妆品注册备案时的美白成分有哪些!

买化妆品就选美白?那先了解下化妆品注册备案时的美白成分有哪些!

买化妆品就选美白?那先了解下化妆品注册备案时的美白成分有哪些!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买化妆品,选美白的就对了,美白对我们来说就是永恒的主题。

但是北京天健化妆品注册部()的小伙伴们想告诉你,别只听信促销员说的“美白”化妆品,就随便买了。

在我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在进行化妆品注册时被列为“特殊用途化妆品”,这类产品在申报注册时,产品中必须含有“美白祛斑”功能的成分。

那么这类成分都是哪几种?下面由北京天健化妆品注册部向你介绍下。

一、抑制黑色素生成的美白剂黑色素是影响皮肤白皙最主要的一类色素,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自然就是美白产品最重要的一个终极目的。

黑色素是在黑素细胞内生成的,而黑素细胞存在于皮肤表皮的基底层,所以这类功能性成分必须渗透入皮肤,到达基底层才可发挥其功效,这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角质层的天然屏障是很难透过的,因此这也是许多美白化妆品作用不理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抑制黑色素生成的美白剂主要有熊果苷及其衍生物、曲酸及其衍生物、维生素C 及其衍生物、内皮素拮抗剂、甘草黄酮、花青素,以及绿茶、杜鹃花、葡萄籽、红景天等植物提取物。

二、阻断黑色素转运的美白剂黑色素在黑素细胞内生成后,黑素小体会沿黑素细胞的树枝状突起转运到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中,影响皮肤颜色。

黑素运输阻断剂能够降低黑素小体向角质细胞的传递速度,减少各表皮细胞层的黑素含量,达到美白作用。

如烟酰胺、壬二酸、绿茶提取物等。

三、剥脱剂此类物质通过软化角质层,加速角质层死亡细胞脱落,促进表皮新陈代谢,使进入表皮中的黑素小体在代谢过程中随表皮的快速更新而脱落,以减轻其对皮肤颜色的影响,如果酸、溶角蛋白酶等。

其中果酸化学性的剥脱作用刺激性较强,用量不能过大,而溶角蛋白酶属于生物性的剥脱剂,作用温和,一般不会产生刺激。

上述三类物质都是针对黑色素产生作用的美白剂,第一类是从源头抓起,抑制黑色素的产生;第二类和第三类是针对黑色素已经生成的情况,其中第二类是针对黑素细胞内还没有转运出来的黑色素,第三类是针对已经从黑素细胞内转运出来到达周围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小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学习目标:1.了解皮肤颜色的构成及影响因素2.掌握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3.熟悉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功效评价白皙、光洁、细腻的肌肤一直是亚裔女性,特别是中国女性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市场上最热销的产品。

第一节皮肤颜色的构成及影响因素一、皮肤颜色的构成正常皮肤的颜色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

1.皮肤内各种色素的含量与分布状况皮肤的色素物质主要包括黑色素(优黑素和褐黑素)、胡萝卜素,其中黑色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

不同种族的人群,色素沉积的程度不同,其差别主要是产生各种黑色素的量不同,而不是黑素细胞存在的数目。

人类皮肤及头发的颜色不是取决于黑素细胞的数量,而是取决于黑素小体的数量、大小、分布及黑素化程度。

亚洲人属黄色人种,其皮肤的颜色与皮肤内含有的胡萝卜素有关。

胡萝卜素呈黄色,多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内。

以胸腹部和臀部较多,面部较少,因此胸腹等处皮肤颜色呈黄色。

2.皮肤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皮肤的颜色还受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的影响。

血红蛋白(血色素)呈粉红色、氧合血红蛋白呈鲜红色、还原血红蛋白呈暗红色,各种血红蛋白含量和比例的变化会导致皮肤的颜色也随之改变。

3.皮肤的厚度及光线在皮肤表面的散射现象肤色还受皮肤表皮角质层的厚薄、表皮透明层及颗粒层的厚薄的影响。

若角质层较厚,则皮肤偏黄色;颗粒层和透明层厚,皮肤显白色。

此外,光线在皮肤表面的散射现象也会影响皮肤的颜色。

在皮肤较薄处,因光线的透光率较大,可以折射出血管内血色素透出的红色来;在皮肤较厚的部位,光线透过率较差,只能看到皮肤角质层内的黄色胡萝卜素,因此皮肤呈黄色。

老年人的皮肤,则由于真皮的弹力纤维变性断裂,弹性下降,加之皮肤血运较差而呈黄色。

二、皮肤的色素代谢(一)表皮黑素细胞和表皮黑素单位1.表皮的黑素细胞是表皮的重要组成细胞之一,嵌插在基底层细胞之间,具有形成、分泌黑素的功能。

人类黑素细胞起源于胚胎神经嵴,在胚胎发育第七周进人表皮,但胚胎时期的黑素细胞并不合成黑素。

黑素细胞呈树突状,通过树状突起以1:36的比例与角质形成细胞构成一个表皮黑素单位(epidermal melanin unit)。

2.在表皮黑素单位中,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互相影响,尤其是角质形成细胞可通过接触及分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素(ET-1)、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对黑素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二)黑素、黑素小体及黑素的形成1.黑素(eumelanin) 黑素为高分子生物色素,分为优黑素和褐黑素两种。

(1)优黑素(eumelanin):主要是由5,6-二羟基吲哚和少量5,6-二羟基吲哚-2-羧酸通过不同类型的C-C键连接构成的可溶于稀碱的吲哚聚合物,呈棕色或黑色。

(2)褐黑素(pheomelanin):其结构还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一种主要由1,4-苯并噻嗪基丙氨基通过不同类型的键合,任意连接而成的含硫高(质量百分数为10%~12%)的聚合物构成的复合物,呈黄、红或胡萝卜色。

褐黑素在皮肤中的功效尚不了解。

2.黑素小体(melanosome) 是黑素细胞胞浆内一种特化的细胞器,是黑素细胞进行黑素合成的场所。

3.黑素的形成过程包括黑素细胞的迁移、黑素细胞的分裂成熟、黑素小体的形成、黑素颗粒的转运以及黑素的排泄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从生物化学反应的角度来看,黑素的形成经过了如图7-1所示的合成途径。

目前公认的黑素形成途径为:酪氨酸→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酮式吲哚→黑素,形成的黑素称优黑素或真黑素,皮肤的色素主要由其组成。

在黑素合成中,多巴醌还可通过另一途径经谷胱甘肽或半胱氨酸催化生成褐黑素。

优黑素与褐黑素转换机制主要与酪氨酸酶的活性有关,高水平的酪氨酸酶活性导致优黑素的产生,低水平的酪氨酸酶活性导致褐黑素生成。

(三)黑素的作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以胶体(无定形)和细胞器(黑素颗粒)两种形式存在。

两者都起着吸收紫外线的滤光片和自由基清除剂的作用,为角蛋白细胞核DNA、真皮蛋白质、胶原、弹性蛋白提供保护。

防止弹力纤维变性所致皮肤老化,保护DNA免受有害因素引起的致突变效应,从而降低皮肤癌的发生率。

(四)影响黑素形成的因素影响黑素形成的因素很多,可分为细胞内因素、细胞外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线)。

1.细胞内的影响因素(1)细胞内的各种酶:黑素细胞中决定黑素合成速率的是细胞内的多种酶。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酪氨酸酶是黑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所需的唯一酶。

随着黑素合成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发现黑素细胞中还存在其他与黑素合成相关的酶,如:TPR1(DHICA氧化酶)、TPR2(多巴色素互变酶)。

它们除了对酪氨酸酶合成黑素具有协助作用以外,还具有合成其他不同类型色素的重要作用。

(2)黑素细胞调控的信号传导途径:主要有:二脂酰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氧化亚氮/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途径、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途径、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级联途径等。

1)二脂酰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在生理状态下,二脂酰甘油自细胞膜产生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即消失,因此对蛋白激酶的活化时间短暂。

随蛋白激酶C活性丧失,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2)氧化亚氮/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途径:在氧化亚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转变为L-瓜氨酸的过程中,氧化亚氮通过活化鸟苷酸环化酶,导致细胞内环磷酸鸟苷水平升高,进而使蛋白激酶G活化。

蛋白激酶G通过磷酸化作用来改变酪氨酸酶活性,使黑素合成量增多。

3)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途径:该途径是黑素细胞增殖与黑素生成的信号来源之一。

蛋白激酶A激动剂(双丁基环磷酸腺苷、霍乱毒素、异丁基甲基黄嘌呤)和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毛喉素)通过不同的方式激活这一信号传导途径,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促使黑素细胞分裂,诱导黑素合成。

4)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级联途径:许多能刺激受体型酪氨酸激酶的丝裂原肽,均能促进体外正常人黑素细胞增殖。

在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级联途径中,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2(MAPK2)和转录因子Ca2+/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过蛋白激酶级联反应,使G1期的黑素细胞进入S期,促进黑素细胞合成黑素。

2.细胞外的影响因素目前认为表皮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许多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都可由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产生,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以旁分泌方式调节黑素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研究发现,表皮黑素细胞的位置和分化受角质形成细胞影响,无角质形成细胞时培养中的黑素细胞不活跃,只有与角质形成细胞发生联系时才形成树突。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黑素细胞生成黑素的活性受到网络控制。

皮肤内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朗格罕氏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组成胞质网络。

在这一网络中,许多细胞因子对黑素细胞的增殖分化、树突形成和黑素合成都有影响。

能够促进黑素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因子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素(ET-1)、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等,而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并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的有白细胞介素-1a(IL-1a)、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

此外,干细胞生长因子(SCF)能促进黑素细胞分化及黑素合成;干扰素(IFN)在一定条件下,能使黑素细胞形态改变、生长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C4(LTC4)是人黑素细胞的促分裂原,能引起黑素细胞快速增生,并对黑素细胞有趋化作用。

胞质网络除了与细胞因子有关外,还受黑素细胞内各种与黑素细胞调控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影响。

3.外源性因素的影响紫外线是人体长期接触的一个外界刺激因素,是人类黑素细胞增殖和皮肤色素沉着增多的主要生理性刺激。

皮肤变黑主要是由中长波紫外线(UVB和UVA)引起,紫外线能引起黑素细胞的增殖及促进黑素产生,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有人发现紫外线照射后,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前列腺素E2等都明显增加,从而表现为黑素细胞增多,细胞合成黑素的能力及酪氨酸酶活性增加,于是有人采用光化学疗法治疗白癜风,使缺损区色素恢复。

紫外线也可通过刺激其他相关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来影响黑素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黑素的合成。

第二节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美白活性物质是指可降低皮肤色度或减轻色素沉着,以达到皮肤美白为目的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一、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针对影响皮肤色素代谢的各个环节。

(一)抑制黑素细胞内黑素的生成直接控制、抑制黑素生成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酶。

黑素的形成主要是由黑素细胞内的四种酶: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TRP-2)、过氧化物酶、DHICA氧化酶(TRP-1)等酶单独或协同作用的结果。

而要实现皮肤的真正美白,对多种黑素形成酶的抑制就显得至关重要。

1.抑制酪氨酸酶在黑素形成过程中酪氨酸酶是一主要限速酶,该酶活性大小决定着黑素形成的数量。

当前化妆品市场上的美白产品几乎绝大多数以酪氨酸酶抑制剂为主。

依据抑制机制的不同,可主要将该类化合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酪氨酸酶的破坏型抑制(即破坏酪氨酸酶的活性部位),也就是某种可以直接对酪氨酸酶进行修饰、改性物质,使酪氨酸酶失去对黑素前体——酪氨酸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黑素形成的目的;另一类是酪氨酸酶的非破坏型抑制,即不对酪氨酸酶本身进行修饰、改性,而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生物合成或取代酪氨酸酶的作用底物,从而达到抑制黑素形成的目的。

2.抑制多巴色素互变酶多巴色素互变酶又称(TRP-2),是一种与酪氨酸酶有关的蛋白质,其作用机制是促使所作用的底物发生重排,生成底物的某一同分异构体,最终生成另一黑素,故抑制该酶也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

3.抑制内皮素内皮素-1和内皮素-2也是黑素的形成过程中两种不可缺少的胞外物质,对此两种物质的抑制是现在美白型化妆品领域的又一研究方向。

(二)影响黑素细胞的存活和生长选择性破坏黑素细胞,抑制黑素颗粒的形成以及改变其结构是抑制黑素生成的又一途径。

不同作用物质破坏黑素细胞的机制各有不同。

如氢醌,虽然其确切的脱色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研究表明其低浓度时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主,高浓度时主要是细胞毒。

(三)还原淡化已合成的黑素或抑制多巴的自身氧化还原剂可以参与黑素细胞内酪氨酸的代谢,从而减少酪氨酸转化成黑素,达到抑制黑素生成的目的。

如维生素C可抑制多巴和多巴醌的自动氧化,而且这类还原剂对黑素中间体起还原作用,因此阻碍了从酪氨酸/多巴至黑素过程中各点上的氧化链反应从而抑制黑素的生成。

(四)干扰、控制黑素的代谢途径1.抑制黑素颗粒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如烟酰胺(niacinamide,维生素B3)可以抑制黑色素颗粒通过轴突向角质形成细胞转移,从而减少表皮中的黑色素,达到美白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